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信客》教学反思
《信客》教学反思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熟读课文并学习文中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其心理描写方法。
2.把握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语言,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2、体会文章语言,引导学生体会主人翁的一言一行,感悟其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3、树立诚信友善的做人理念。
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信息技术应用
导入由一段关于邮递员的小视频作为导入由此引发学生的情感感悟多媒体展示
步骤一文题解读有文章标题让学生找出有关信息,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多媒体展示
步骤二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简介结合配套练习册多媒体展示
步骤三检查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请学生读生字词并作出解释,教师给予及时评析多媒体展示
步骤四深入文本,整体感知有步骤、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把握文章内容多媒体展示
步骤五课堂小结品味文章语言,掌握文中描写信客的写作方法多媒体展示
结束作业布置分析信客的形象、人物品质多媒体展示。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信客》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信客》教学反思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信客》教学反思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代表我校教师在这里进行作课交流。
下面,我将本课的教学反思作一汇报。
《信客》是余秋雨的一篇散文,文中把感性的生命与理性的思考相融和,内涵丰富,感情真挚。
那么,哪些角度易于学生领悟文中的真情呢?教学的焦点马上集中在教师这堂课上要“教什么”这个核心问题上来。
在现实社会中,当每个人的“信誉”正经受着危机的时候,信客的“信”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于是,我设计了三个重点问题:1、信客为什么没能坚守一生?2、信客是一个怎样的人?3、信客给我们哪些启示?第一个问题重点在于体会做信客的艰难困苦。
第二个问题重点在于体会一个拥有人性光辉的普通人,在恶劣的环境下是靠什么来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但是,细细品味,觉得还缺点什么。
那就是缺少能够叩击学生心灵,促使每个人深刻反省的一记重锤。
于是,就产生了第三个问题。
概括言之,按照初识信客——走近信客——品读信客——回望信客的顺序,让学生认识到一个有立体感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物。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争让学生感悟到:信客没有坚守一生不等于他就是一个失败者,和我们每个人相比,信客坚持了几十年依然是伟大的、值得人们去敬仰的。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平凡的'人,他不是一个圣人。
他已经在用自己的行动荡涤我们每个读者的心,让我们每个人都在思考,在心灵的刻度上,我们距离信客到底有多远。
在教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情境创设、学案引领、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
课堂上,给学生时间去品读,思考,合作。
不论是让学生感受信客的苦难,还是去概括信客的品质,亦或是让学生写下一段感悟的话语,都力争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设空间。
这样,把阅读、思考、活动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共同合作中得以发展,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对于学案的设计和使用上,我本着既要包括本课重难点的内容,又要能切实引领学生逐步深入课文完成本课学习任务的原则。
八年级语文上册《信客》学案反思
信客档案
姓名:陈信
职业:信客
身体状况:老犯胃病和风湿病
收入情况:收入微薄
工作内容:
1.发散、接收信物;
2.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报死讯、送遗物;
3.代读、代写书信
主要事迹:
1.为客死者料理后事;
2.为同乡遮丑。
最敬重的人:老信客
座右铭:信
合作探究
1.品味故事情节,评说信客。
通过这个档案,我们对主人公也肯定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请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你心目中的信客他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用“信客是个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
2.信客死后,有很多人来吊唁,请你写一段话,作为信客的墓志铭。
提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就其内容是对他生平事迹和品质的概述,语言要力求简练、通畅。
示例:歌手丛飞的墓志铭——我很幸福,因为我和我的孩子们永远一起歌唱。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活过,爱过,写过。
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的墓志铭——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信客》学案反思这篇教案共12438字,适合用于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学习。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知识链接:
1.背景介绍:
人言为信,信的原本意思是言语真实,后发展为讲信用,在后来发展为信物,送信的人。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送信人,被称为信差,信使,信客。这一职业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尤其是在一些农村,由于通讯尚未普及,因此城乡之间的联系工作就由信客承担。作者故乡余姚离上海比较近,二十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没有邮局,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就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
2023年《信客》课文教学反思(通用3篇)
2023年《信客》课文教学反思(通用3篇)《信客》课文教学反思1做老师已经整整十年了,职业熟识度麻痹了曾有的热忱。
9月22日,一场语文教学竞赛激活了从前的教化情结。
课后,心中始终承载着重压,或许到了不吐不快的时候了。
第一份重压来自课堂。
始终困惑,如何对语文课堂学问进行“分解”,如何对学问进行化难为易的处理,如何在梳理之后让学生爱上语文。
《信客》教学的第一环节中,我进行了三次学问分解尝试:第一次是为文章的四个部分拟小标题,结果失败;其次次复述文章的主要情节,结果失败;第三此次归纳文章动人的故事,结果依旧失败!我茫然了,莫非课改之后的语文教学已经无需如此的梳理了吗?随之而来的思索令我更加困惑,如何对语文课堂学问进行“汇总”?依旧是《信客》一文,我始终想找到一个能够以点带面,贯穿全文的`切入点,但怎样的尝试都无法达成心愿。
最终,一位恩师指引我,可以从课后的一个问题入手提挈全篇,问题是:年轻信客死后为什么留下遗愿,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问题看似简洁,竟把全篇的精华串连。
欣喜之余,我懂得了:原来在语文教学领域,我还有太长的路要走……其次份重压来自课后。
一位老师告知我,每一节课后都问问自己,学生从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说实话,许多时候我不敢问自己这个问题,因为无法面对良心的拷问。
《信客》之后,我不得不问自己对学生的赐予,结果汗颜不已,因为我无法给出一个令自己满足的说法。
或许除了语言的熏陶、形象的积累之外,那节课我赐予学生的真的寥寥!于是我为自己追加了一个问题:《信客》的赛课令我学到了什么?概括说来只消两个字:震惊!为了一节竞赛课,我会查那么多资料,进行那么多的尝试,不妨回头看看日常的语文教学,不外乎就是看看文章,读读参考,想想技巧,之后便欣然登场了……有多少节课留下过缺憾我已经说不清了,现在想来除了震惊也只有震惊了!赛课已经告一段落了,但我却有了终生难忘的收获:我知道,该怎样做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信客》课文教学反思2《信客》出自学者之手,学者散文风格比较高雅;本文写信客,题材的特点又确定了语言特点,质朴的人物要用质朴的语言来描述。
《信客》教学反思
未来教学工作展望
教学内容优化
教学方法创新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进一步优化教学 内容,加强对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和主题 思想等方面的讲解和分析。
尝试采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 演、情景模拟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 学习效果。
学生能力培养
教师自我提升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表达 能力,通过更多的练习和实践活动,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问题三
部分学生对书信这种传统交流方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现代社会已经不需要书信这种交流方式了。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强调书信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导致学生没有意识到它的 重要性。
2023
PART 04
教学策略改进与优化建议
REPORTING
针对性调整教学内容
01
02
03
精简内容
《信客》课程简介
课程背景
《信客》是一门关于信息传递和 交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
息素养和沟通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掌握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基本知识和 技能,包括信息的收集、整理、分 析和传递等。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的传递方式、信息的处理和分 析、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不断学习和进修,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 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学生表现及反馈汇总
学生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听 讲、思考和练习。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可以看出, 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掌握得比较好。
学生反馈
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大部分学生表示对本课所学内容非 常感兴趣,认为书信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交流方式。同时, 他们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比如希望老师能够多提供一 些优秀的书信范例供他们学习和借鉴。
信客教学课堂反思(四篇)
信客教学课堂反思一篇看似比较简单的写人散文,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师生共同推开了一扇扇文本的“小窗”,对文本进行了细读。
结合课文的分析让学生掌握了这种细读的方式。
本文篇幅较长,教学中宜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对两个信客分析,应该以年轻信客为主题。
但是本堂课的设计,采用并行的线索。
这样使得学生对两个信客的主次认识不是很清楚。
另外,由于重点落实对主题的深入探讨,对语言的分析比较少。
其实余秋雨大师的语言很经典,很精辟,应该引导学生去体会和仿写他的句子。
但是本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设计很有特点,语言很精练,基本对仗,对学生在语言上也是有引导的。
拓展中联系了现实,恰好能引导让学生去评价前段比较热点的事情,让学生相信我们的社会虽然缺少诚信,但是善良的人还是在诚信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这样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目标也就顺利完成。
作业设计,主要引导学生用本堂课学过的阅读方法,去阅读余秋雨的其他作品,让学生真正去认识大师。
整堂课,思考的成分比较多,感觉上比较沉闷,但是《文化苦旅》讨论的主题本身就比较深刻,让学生去感受这个沉重的主题本来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信客教学课堂反思(二)《信客》上完后,教研组在一起研讨时,普遍认为这堂课体现了老师的功底和素质,但却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举手不踊跃,发言人数少。
其实当时在课堂上我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严重问题。
一堂课是由师与生组成的,它不仅属于老师,也不仅属于学生,否则就会变成一言堂,变成菜市场。
师生之间应该是心灵共通的,能产生共鸣的。
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共鸣?最重要的就是老师课堂上的提问和引导,其次,是师生之间长期的交流与沟通。
本节课暴露的问题,使我清醒的认识到,提问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要注意把握梯度,平时要与学生多交流,加强感情联络。
原以为,这一节课堂气氛会比较活跃,但实际情况与预期得相差甚远。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学生课前预习不够充分,不能快速从大量的内容中提取出关键句或关键词;此外,我个人在调动学生积极发言方面缺乏技巧,加之众多老师听课,连平日发言极为出色地学生也显得拘谨不敢回答。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信客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0信客反思《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0*信客反思》这是一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作者是用诗意典雅的语言来构筑质朴风雅的人生,如果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也充满诗意,那么实际上是在强调一种诗意的人生,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这也正是语文人文性和审美性的具体体现。
【学习目标】1、熟悉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揣摩文章典雅而精辟的语言艺术。
3、感受年轻信客诚实守信的品质和任劳任怨的胸怀,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学习重难点】1、熟悉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揣摩文章典雅而精辟的语言艺术。
【学习流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猝然()Xīxū()焦灼()jìliáng()吊唁()jídù()昏厥()diānpèi()2、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长途()涉穷困()倒低()顺眼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填写下列内容。
信客的工作内容:信客的生活景况:4、了解余秋雨。
5、作者在写年轻信客之前,为什么还写了一个老信客?6、作者重点写了年轻信客哪些事迹?从中可看出年轻信客什么性格?7、总结信客这一生,什么是他一生的转折点?8、年轻信客为什么能成为好老师?他的成功对我们学好语文有什么启发?9、理解句子的含义。
(1)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
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2)都市里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10、质疑问难:阅读课文过程中,你还什么疑难问题要与同学共同探讨,请把它写下来。
11、老信客告诉小信客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
的确,诚信是为人之道,做人之本。
你能为本文这个中心主题补写几则论据或几句名言警句吗?【反思】课堂评价语应该充满诗意。
本案例中,课堂评价语单一,“很好”“太好”重复出现,使得课堂缺乏诗意。
作者是用诗意典雅的语言来构筑质朴风雅的人生,如果教师的课堂评价语也充满诗意,那么实际上是在强调一种诗意的人生,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这也正是语文人文性和审美性的具体体现。
《信客》教学设计反思报告
《信客》教学设计反思报告青铜峡市四中代秀梅《信客》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信客》出自声名显著的学者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
讲述的是民国时一位老信客因失信于人,自感“名誉糟蹋了”,干不下去了,找到年轻人,年轻人最终不好回绝,当了第二代信客,年轻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宽容待人,受到了人们的敬重的故事。
语言质朴而典雅,警辟而又畅达。
现根据我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一、整体反思我设计的教学时间是45分钟。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唏嘘、诘问、焦灼、伎俩、穷愁潦倒、连声诺诺”等词语。
2.了解余秋雨和他的文化散文《文化苦旅》。
3.了解信客职业及其品质。
4.揣摩佳句,提高品味语言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目标:1.学习从人物研究的角度整体把握作品的阅读方法。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把握信客形象,学习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可贵品质,培养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品味佳句,体会语言风格;从人物研究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抓文章脉络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文化苦旅》资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优点:1、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及教材的内容确定学生的学情分析。
2、对教材的重、难点分析到位。
3、用45分钟的时间,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时间安排合理。
4、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学情和教法,设计合理。
缺点:1、过程与方法目标设置不够具体。
2、知识与技能目标设置有些简单。
3、教学内容设置还不够典型,部分问题讨论的价值不太大。
二、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反思教学活动过程的第一步是导入语:导语我设计了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王顺友的颁奖词,这样就很自然地导入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过程的第二步是作者简介,预习检测:了解作者,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教学活动过程的第三步是人物研究,整体把握。
学习从人物研究的角度整体把握作品的阅读方法。
把握信客形象,学习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可贵品质,培养奉献精神。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信客教学设计及反思新人教版1
《信客》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信客》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闻名学者余秋雨所写的一篇散文。
本单元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述说对一般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关爱和敬重那些一般而伟大的人,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
本文叙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
老信客因私裁客户的一条红绸而失信于人,他自感“名誉糟蹋”而寻求年轻人;年轻人因最终不行拒绝而当了第二代信客。
他铭刻老人的话,恪尽职守、任劳任怨、诚信无私、仁慈宽容,最终受到了人们的敬重。
作者为他们立传,赞美了他们无私奉献的高贵精神。
文章将感性的生命体验和理性的试探相融合,内涵丰硕,语言质朴、典雅而又警辟、畅达,很有特色。
二、学习者特点分析八年级学生对文章字、词、句的明白得和整体把握能力有了必然的基础,对散文这一文体的学习也有了必然程度的把握,同时他们正处于人一辈子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而现实社会中的众多的人缺乏诚信,功利思想比较严峻,这对中学生的阻碍较大,致使许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不讲诚信,轻忽诚信思想对人一辈子和社会进展的踊跃意义,对一般而伟大的小人物关注也不够。
因此,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和爱心教育不容轻忽,这都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进程中进行适时的教育和引导。
三、教学理念尽力践行“巧用情境,引导探讨”的教学模式,踊跃提倡和实践新课标“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理念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型教学理念,以“问题”情境的设置为主线,借助“图片”“语言”情境和多媒体,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引导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培育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在读写实践中培育和提升思维与表达能力,在作业练习中增强知识的积存和思维表达训练,在对人物形象的解读中同意诚信教育和爱心教育,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能取得有效的提升和进展。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了解作者及背景;二、积存重点词语;3、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二)进程与方式一、在自主、合作、探讨中把握文章脉络,明白得文章的思想内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信客)教学设计和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信客)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信客)所表达的教学理论和理念:1、(信客)是余秋雨的一篇很有名的散文。
这篇散文文字质朴而典雅,精辟而畅达。
其表达出的精神意韵也值得八年级的学生挖掘与学习。
故此,我认为学习此散文,要在文字层面和精神精神层面加以探究,老师在学生总体感知课文后要适当地加以启发,在以上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以到达教学目标。
2、新课程标准要求八年级的学生有观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发,同时,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上有自己的心得,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依据、有说服力。
这些要求决定了在阅读此课文时学生必须有商量这一环节,一方面让学生在相互商量中得到启发,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商量中能使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最终到达学习目标。
3、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援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信客)这一散文深刻地反映出这一点,所以在(信客)的讲读中尤其注重分析人物性。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及分析:初二学生,班中学生语文虽根底不一,但都有自己感情体验,能提出自己看法。
并能运用合作的方法,共同探讨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累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2〕抓住全文脉络把握课文内容2、过程与方法〔1〕诵读、体察信客的言语,行动和心态,感受他的品行和精神。
〔2〕揣摩佳句,学习本文质朴而典雅、警辟而畅达的言语特点。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老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品味佳句,体会言语风格。
教学难点1、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行2、培养学生老实守信品质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信客)一文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着重刻画了一个受人尊重的信客形象。
赞美了他的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说明无私奉献的人总是能赢得尊重和爱戴的。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人物精神品质的分析。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0课《信客》教学反思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10课《信客》教学反思蒲溪初级中学汤义芝《信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写了一个历经沧桑而又默默无闻、矢志不渝、甘为他人作嫁衣的送信人——信客。
这是当代文化名人余秋雨的文章,他以质朴典雅的言辞,将一个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信客的故事娓娓道来,意义深远耐人寻味。
对于我班的学生来说,积极参与课堂探究,在语文学习中深入文本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有一定难度,要拓展延伸至课外培养学生的诚信品德更是十分不易。
首先:早读时间指导同学们有效预习是上好课的前提。
学生们大声地自由的朗读着课文至少两遍,标出序号,完成学案的预习题。
其次:如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我考虑的第一件事情。
为此走上讲台,在一段优美的轻音乐的伴奏下,我极其富于感染力的导入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加上简单的抢答题大大的降低了公开课时候的紧张气氛。
之后的预习展示,大家踊跃发言,反应迅速。
第三:在课文的理解分析过程中,围绕学案的问题,各小组的同学们能深入到文本,寻找到自己有感触的重点语句,我不仅对学生进行了鼓励、肯定,还适当的进行了重点句、段的范读、个别读……,学生在文中全面的了解了信客的“苦”——身、心俱苦,然而看到的是信客的坚守,奉献和诚信。
我始终坚信,语文课要有语文味。
学生只有真正的参与到文本的阅读中才会真正的理解作者,与作者产生共鸣。
第四:毕竟信客离我们的生活太远,因为不了解所以难以理解信客的苦,更理解不透信客身上的优秀品质。
怎么办呢?通过网络我找到了曾经看过的一个电视展播中的短片原型人物——王顺友的材料,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饱含深情的讲出故事,不仅为后面的练笔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还为本课培养学生的诚信做人做事的品质树立了榜样。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及班务管理中,我发现:“只有让学生喜欢语文老师,学生们才会喜欢上语文课”,因此,语文老师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丰富的个人魅力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成长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也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信客》教学反思(3篇)
《信客》教学反思(3篇)《信客》教学反思1在名师沟通周的“同课异构”活动中,我尝试用翻转课堂的形式执教了八班级语文《信客》一课。
初二同学对于写人记事类文章的内容、结构,已经具备了肯定的归纳、总结技能,故而在“课前自学”阶段,主要解决了整体感知环节的系列任务,并试图用问题来引导同学与文章、与对话,援助同学查找并打开进入作品人物心灵世界的精神通道。
课堂时间那么以“随堂练习,检测学习成果;探讨问题,强化学习重点;答疑解惑,解决学习难点”为主要任务。
课前我细心制作了微课,设计了“学习任务单”,同学们的自习很有成效,提出的问题富有争论价值,这是这次尝试翻转课堂给我最大的震惊,同学的制造力是无穷的,老师要做的就是想方设法让其释放这种潜质。
在课堂授课中,我大胆地用一个主问题整合自学阶段同学对课文的感知,并大量地展示同学的自学成果。
在同学发言过程中,实时发觉同学丢弃文本、自说自话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最大限度地将课堂交给同学,同时发挥老师引导课堂争论的作用。
反思整个备课、教学环节,还有缺憾。
首先,对于同学还没有充分地信任,提前预报课堂探讨问题,虽然使课堂探讨更有序,却也限制了同学的制造性,“预设”意味浓。
其次,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语文课的本质不能丢,这堂课对于语言的赏读品尝还不够。
教学相长,这次的尝试让我深深感叹这一点,以生为本,以文为本,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时刻牢记于心的。
《信客》教学反思2《信客》是一篇自读课文,本课设置的基本目标是让同学了解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时代里人们的通讯方式以及新老两代信客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行。
本节课设计的亮点在于通过集体活动总结信客身上的`优秀品质,让同学发挥自己的聪慧才智去体会信客身上的闪光点,畅所欲言,可是我班同学好像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管有人参加但没有竭尽所能,几乎都是老师一个人在不厌其烦地诉说,尽管现在提倡素养教育,可老师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就是没人自动出来展示,或许是我的方法还不够到位,或许是我的教学艺术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
八年级语文 《信客》
《信客》的教学反思贺慈兰《信客》的公开课执教已经过了将近4个月了。
对本文执教存在的不足之处,始终让我放不下心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对执教本文有了新的想法。
该文的执教的最大不足终于在我的思考下,浮出水面:开放度不足。
在执教过程中,我为什么提高了“老信客”的量,本来在文本中“老信客”的地位是低于“年轻信客”的,我的执教中为什么会提高“老信客”的地位呢?细细想来是对“老信客”这个悲情人物的久久不能割舍。
“老信客”虽然失信,但是他耿耿于怀,能全盘否定他的“诚信”吗?“年轻信客”虽然公功德圆满,但是他顺应时事,急流勇退,对“诚信”是一往无前的执着吗?这些东西是可以让学生探讨的。
那么作者对这两个人物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年轻信客”最终选择永远陪着“老信客”是否有“忏悔”?对“老信客”是否也从心底里还是佩服之至的呢?如果我再次执教该文,我会在引导学生认识这两个人物后,去探讨以上的问题。
这样的课堂更加开放。
不管讨论的结果怎样,我的心里还是有一种“老信客”情怀。
就像余秋雨先生在《文学创作中的未知结构》中讲到的“两难”的境界。
我认为“老信客”就处于这样的两难的境界:内心极度最求诚信,但客观事实不容他继续信客职业。
但是“老信客”用找一个新信客来实现自己的心愿或完成没有完成的使命,是一种心灵的救赎。
为了实现救赎他尽力自己的最大努力:谆谆告诫(扬起受伤的手),悉心教导(告诉新信客做信客的本领),隐瞒苦难(不告诉新信客做信客的代价)。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人物,他的“悲情”比“年轻信客”的“功德圆满”对读者应该更有冲击力。
我实在放不下“老信客”。
我要为“老信客”正名。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信客》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信客》教学反思
终于上完《信客》后,略感轻松。
余秋雨作品是我非常喜欢的,其历史的厚重感和语言的凝重感是我以及我的学生所缺乏的,所幸在这节课上同学们与我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为余秋雨喝彩,为当代中国有如此优秀的散文家喝彩。
其后又感困惑,或许这种师生间的良性交流与互动是一种偶然,或许这只是后排坐着的许多领导与老师所营造的压力氛围下的一种激情,然而当这一切都过去之后,我们又剩下些什么呢?
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五年来,颇感语文老师之为难。
语文课似乎人人能听,人人能评,人人都有想法的课。
语文教学也是为许多教育家、专业或非专业人士诟病最多的。
于是从上第一天课起,脑子里就混沌模糊,既怕误人子弟,耽误学生前程,又怕辜负学校厚望,于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如此五年,甚为辛苦。
然在与前辈、同行与学生的共同研讨与交流中似发现两点略有点价值的东西,一是语文课必须是基于语言文字的,二是语文课必须要达到师生共鸣的目的。
犹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即是南山区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之时,我抱着极其虔诚的心态去听各种各样的课(特别是公开课),突然发现大多数语文课听不懂了。
有在课堂上翩翩起舞者,有在课堂上离题万里者,有整节课道德者教化者,不一而足。
由此深感自我见识之浅陋,于是在课堂上依样画瓢,结果有一天一位前辈听完我课后醍醐灌顶式地问了我一句:“你在上语文课吗?”我猛然间全身震颤了一下,是啊,我在上语文课吗?由此发现,其实当语文课离开语文本质的时候已经异化了。
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无论上怎样的课,上哪一篇课文,我都时刻牢记:一定要把这节课上成语文课。
语文者,语言文字也。
当然这里特指汉语言文字,语文课不能离开汉语言文字,不能离开文本,否则就是离水之鱼,断翅之鸟。
许多老师说《信客》这堂课最成功的一点就是无论对信客辛苦工作的`分析还对信客优秀品格的分析都没有离开
过文本,师生不断地从文本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我认为无论《红楼梦》还是《阿Q正传》,它们是文学名著而不是哲学名著或心理学名著,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作者通过他们高超语言运用技巧表达他们对人、对世界的认识。
因此,学生从语文课上要学到的首先应该是语言与文字。
虽然,这堂课在语言文字的赏析上还显得比较粗浅,但是毕竟是自己的一大进步。
第二点深刻感悟是师生共鸣的重要性。
一堂课应该是由师与生共同组成的,它不仅属于老师,也不仅属于学生。
属于老师变成了一言堂,属于学生变成了菜市场。
师生之间的关系应是和谐的,心灵共通的,能产生共鸣效应的。
这种共鸣效应一方面源于教师课堂上良好的提问与引导和学生的回答,但更重要的是师生间长期的交流与沟通。
莫说沟通对于班主任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任课老师也同样重要。
对于自己所任课的学生没有了解,没有信任,就没有师生的长期的合作,课堂也就失去了活力。
常言道:“听其师,信其道。
”学生只有“听”,才会“信”,才会学好。
而这个“听”,源于心灵上的“听”,而非耳朵之“听”。
这种境界需要的是一种融合。
不幸的是,这方面,在这节课上表现得并不太好,课堂虽显热闹但深层次的沟通不足。
希望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会越变越好。
教学至今已五年有余,深感语文教学之艰难。
究竟该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尚有许多困惑,还是运用中山先生那句遗嘱勉励自己吧:“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