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4-6)复习
第四章常考知识点
第四章常考知识点1、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P76)2、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P76)3、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P76)4、硅的用途:(P79)5、二氧化硅的用途:(P75)6、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P76)7、硅酸钠与盐酸反应:(P76)8、氯气与金属铁反应:(P83)9、氯气与金属铜反应:(P83)10、氯气与水反应:(P84)11、次氯酸光照分解:(P84)12、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P84)13、氯气与消石灰反应:(P85)14、氯气与氯化亚铁溶液的反应:(P61)15、二氧化硫与水反应:(P90)16、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P91)17、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P92)18、二氧化氮与水反应:(P9219、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P91)20、三氧化硫与水反应:(P91)21、浓硫酸与铜反应:(P101)22、浓硫酸与木炭反应:(P102)23、浓硝酸与铜反应:(P102)24、稀硝酸与铜反应:(P102)25、氨水受热分解:(P98)26、氨气与氯化氢反应:(P98)27、氯化铵受热分解:(P98)28、碳酸氢氨受热分解:(P98)29、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P98)30、氨气的实验室制取:(P99)31、二氧化硫与氯气同时通入水中的反应:习题:1、在PH= 4的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Na+K+OH-Cl-B、Ba2+K+HCO3-SO42-C、Mg2+Fe2+Cl-NO3-D、Na+Cu2+SO42-Cl-2、硝酸既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A、铜和稀硝酸B、C和浓硝酸C、氢氧化铁和稀硝酸D、氨气和浓硝酸3、已知MnO2和浓HCl反应可制成Cl2,如图所示。
如果将MnO2用KMnO4代替,也可以发生反应生成Cl2。
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方程式如下,请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 KMnO4 + 16 HCl (浓)===2 KCl + 2 MnCl2 + 8 H2O +5 Cl2↑(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还原剂是,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是。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4章 物质的特性(4.1-4.4)综合拔高训练(有难度 ,含答案)
七上第四单元:4.1-4.4 质量密度比热容综合拔高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与分子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B.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C.铁、水、空气、磁场等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D.物质一般在固态的体积最小说明这时分子间已没有了空隙2.为了避免人体肩部受到伤害,专家建议人肩负的书包总质量不要超过人体质量的15%,根据建议,你估计中学生肩负的书包总质量通常不要超过()A.75kg B.7500g C.0.075t D.7500mg3.将某种液体倒出一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积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密度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B.质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密度为减小为原来的一半C.体积、质量均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密度不变D.以上说法都不对4.两只相同的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用玻璃板隔开后按图示水平放置,抽去玻璃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较长时间后,两瓶中气体颜色变得相同。
已知瓶中NO2气体的密度比瓶中空气的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B.此现象与“扫地时灰尘飞扬”的成因相同C.颜色变得相同后,瓶中气体分子停止运动D.颜色变得相同后,左侧瓶中气体密度变大5.甲、乙两同学分别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甲在调节天平时指针偏左,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称量结果为5.1克,乙在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右,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称量结果为4.2克,则甲、乙两同学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之差()A.等于0.9 克B.大于0.9 克C.小于0.9 克D.无法确定6.下列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100g铁比100g棉花质量大B.一根生锈的铁棒,用砂纸把表层的铁锈除掉,铁棒的质量变小C.一杯水放到冰箱结成冰块,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质量也随着发生改变D.一瓶饮料宇航员把它从地球带到月球上,饮料的地理位置发生改变质量也随着改变7.小红用调好的天平测一木块的质量,天平的最小砝码是5g。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知识点整理本文介绍了物质的特性和质量的测量方法。
物质是构成物体的微粒,分子很小,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同种分子之间有斥力,不同种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气体空隙最大,液体次之,气体分子之间间隙比较小。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质量是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和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其他单位有吨、克、毫克。
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实验室中常用天平测量质量。
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分度盘、指针、托盘、横梁标尺、游码、砝码、底座、平衡螺母。
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需要注意放平、调平和称量等事项。
物质的密度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与形状、体积和质量无关。
同一物质的密度值是不变的,不同物质的密度也不同。
密度的公式为ρ=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常用的密度单位有千克/立方米和克/立方厘米。
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或1×10³千克/立方米。
密度的测量需要用到天平、量筒或量杯等工具。
物质的比热比热是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的单位为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水的比热为4.2×10³焦/(千克×℃),表示1千克水升高1℃需要吸收4.2×10³焦的热量。
比热表可以用于读取不同物质的比热值。
1.水的比热是最大的,这说明水可以被用作冷却剂和保温剂。
2.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不同。
比热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但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3.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较小,而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较大。
在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上,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夏季陆地降升温快,海洋降升温慢。
这是因为海洋(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岩石)要大,所以升温较慢。
七年级上浙教版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浙教版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提纲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的运动是物质发生扩散的原因,分子间的空隙为物质扩散提供了条件。
扩散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进行,而且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 扩散现象能说明:一是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二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较大,液体和固体不容易压缩是因为液体和固体分子之间的空隙较小。
5.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6.托盘天平的使用:⑴调平: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②把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度线处;③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注意:调平中若指针偏左,把平衡螺母向右调;若指针偏右,把平衡螺母向左调】。
⑵)称量:①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②估计物体的质量,用镊子由大到小把砝码放在右盘里,并调节游码直到指针重新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注意:称量过程中若指针偏左,应该增加砝码质量或向右移动游码;若指针偏右,应该减小砝码质量或向左移动游码。
】③左盘物体的质量=右盘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⑶整理:①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②游码归“零”。
7.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如果把物体放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当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8.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定义式为ρ=m/v【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或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9.(1)对于同种物质:ρ是一个定值, m与v成正比,ρ的大小与 m、v无关。
物质特性知识总结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归纳4.1物质的构成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
芝麻和黄豆混合的实验属于模拟实验,不能用来验证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一般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第二,固体第三)一般固体熔化成液体后体积变大,水是一种例外!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扩散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且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处于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之中②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又称热运动。
4、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2 质量的测量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2、物体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
常用质量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
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克=1000毫克3、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①调平。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衡量两端的平衡螺母(向指针指向的相反方向,哪端高往哪端移),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②称量。
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先大后小);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被测物体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值③整理。
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造成测量值偏大的原因有:砝码磨损、砝码比标准量小,读数是指针偏右。
造成测量值偏小的原因有:砝码生锈、沾上灰尘或水,读数时指针偏左。
在用天平测量时,如果开始没有调平,指针偏右,会造成测量值偏小;指针偏左,会造成测量值偏大;在用天平测量时,如果调平时,游码没有移到标尺零刻度线处,会造成测量值小;正确读数应为测量值减去游码最初所指示的质量值;在用天平测量时,如果物体和砝码放反了,则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减去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值用天平称测量物体时:千万不能测量超过天平量程的物体,否则会损坏天平。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配套教案 第4章 复习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课【复习目标】1、帮助学生梳理本章知识点2、培养学生利用物质的性质(如气味、蒸发吸热、密度、沸点等)区分试剂的能力3、练习使用天平、量筒、滴管、酒精灯、温度计等仪器的使用4、使学生应用中体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
【复习重点】1、蒸发致冷的作用2、液体密度的测量3、沸腾条件4、体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准备】水、酒精、小烧杯、天平、量筒、滴管、温度计、大烧杯、酒精灯、火柴、石棉网、三角架等【教学过程设计】英雄帖:粗心的宋老师将试剂装瓶后忘了贴标签,只记得一瓶是水,一瓶是酒精。
你能想办法帮他区分出来吗?请根据要求设计方案,并实验证明。
1、如果只能利用你的鼻子,你能区分吗?请写出你的判断方法:生:闻气味,有特殊气味的是酒精,另一瓶是水。
师追问:闻气味时,可以直接凑近试剂瓶口闻吗?生:不可以,应该用手轻轻煽动,让少量气体飘进鼻孔。
师:是的,这才是闻气体的方法,科学课程有很有实验,实验中各操作要规范、注意安全。
2、如果用你的手背,你能帮我区分吗?请写出你的判断方法:生:分别滴2滴到手背,感觉更凉快的是酒精,另一种是水。
师追问:(1)你是主要利用了哪个科学知识?生:液体蒸发要吸收热量,有致冷的作用。
(2)发烧时,物理降温法可以用哪种试剂?生:酒精师作补充:低烧时,用温水擦;高烧时,用酒精擦,但用酒精擦时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我们学习科学,要让知识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3、如果给你提供天平、量筒、小烧杯,你能帮我区分吗?请写出你的方案:生:比较相同体积的液体的质量,较重的是水,另一种是酒精。
师追问:这种方法很简便,那这是主要利用了哪个科学知识?(提示: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质量不同,这其实是因为哪个量不一样?)生:密度师:是的。
那是不是也可以测量出液体的密度来判断呢?液体的密度测量步骤又是如何?生:(1)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V的液体,(2)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3把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空烧杯,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4)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物质的特性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一、熔化与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需要吸收热量,凝固需要放出热量。
2、根据固体熔化时有无固定温度的特点,把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两者最大的区别是:熔化时有无固定温度,即有无熔点。
3、晶体有:水晶,金属,食盐,海波(大苏打,硫代硫酸钠)冰等;非晶体有:玻璃,沥青,蜂蜡,橡胶,塑料等4、晶体熔化时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加热。
5、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6、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固定温度;非晶体没有熔点二、汽化与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又叫凝结)汽化放出热量(蒸发课可降温),液化吸收热量(可供热)2、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与沸腾的不同点:4、液体风疼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加热(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所以同一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沸点也不同。
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三、升华与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升华需要吸收热量,凝华需要放出热量3、自然现象中水的物态变化:云:液化雨:凝结雾:液化雪:凝固霜:凝华露:液化冰雹:凝华四、物质的构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为例(物质不全是由分子构成的02、分子的基本性质:(1)体积和质量都极小(用光学显微镜不能看到)(2)分子之间有空隙;(3)分子之间有吸引力和排斥力(4)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速度雨温度有关3、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从一处进入另外一处的现象叫扩散。
在固态、液态、气态都能发生,只是快慢不同,气体最快,固体最慢4、物质状态变化的微观解释:(1)对于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是构成物质的为例之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20汽化、升华都是一种扩散现象五、物质的溶解性1、溶解的结果是形成溶液,溶液的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复习提纲
新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1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资料第五章一、 知识提纲(一) 物态变化(物质三种状态,共6种变化)(二) 熔化—凝固图象(比较晶体与非晶体)物质汽化两种方式:蒸发、沸腾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温度℃时间/分ABCDEFG时间/分温度℃--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2(四) 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不同:相同:都是汽化现象,都要从外界吸热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五) 物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用分子观点进行微观解释 蒸发现象 沸腾越弱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溶解数量有限 不同的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液体温度越高,气体溶解能力越弱 分子运动论物质的酸碱性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常用PH试纸来表示: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中性酸性增强碱性增强(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注意:物理变化中不存在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则伴随着物理变化(八)判断下列物态变化过程1)春天,冰封的湖面开始解冻;(凝固)2)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液化)3)洒在地上的水变干;(蒸发)4)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5)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凝华)6)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结冰花;(凝华)7)樟脑球过几个月消失了;(升华)8)出炉的钢水变钢锭;(凝固)9)冬季带眼睛的人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液化)3新世纪教育网--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综合卷A)课件新版浙教版
D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加快
17.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
B
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冰的熔点是0℃ 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18.科学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 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 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 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6∶1
8∶3
27.如图所示是某种合金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
察图像并回答:
(1)该合金开始加热时的温度是300℃ 。
(2)这种合金是 晶体 (填“晶体”或“非晶体”)。
(3)该合金的熔点是 330℃ 。
(4)在图中BC段表示合金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小于
(5)此物质固态的比热
液态时的比热(填“大于”“小于”或“等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动的过程中密度减小
4.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 )
D
①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②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③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④密度等于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如图所示的情景,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 这个探究方案中: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 的;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③图(c)是研究蒸 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关系的;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 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D)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④
第四章物质的性质1(物态变化)复习PPT课件(初中科学)
凝华
融化 凝固
晶体
固态
非晶体
熔点
比较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方
内
式
容
温度条件
蒸发
任何温度
沸腾
一定温度(沸点)
不
产生部位 液体表面
同
剧烈程度 点
缓慢
液体温度 的变化
温度降低
液体表面和内部 剧烈
温度不变
相同点
都是吸热的汽化现象
关于蒸发和沸腾的问题
夏天扇扇子,会感到身上很凉爽,这是因 为[C ] A、扇出的风把身体周围的热空气赶跑 B、扇来的风是凉的 C、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 蒸发时要吸热 D、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
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丝制成,不易融化。 B、纯金掉到钢水中不会融化 C、在-265 ℃时,氢是固态 D、水银温度计不能测低于-40℃的气温
物 固态 金 铜 钢 钨 固态 酒精
质 水银
氢
名 称
熔 -39 1064 1083 1515 3410 -259 -117 点/ ℃
蒸发
沸腾
气态
汽化 液化
升华 液态
我们的知识说一说
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共同学习了第四 章“物质的特性”。回想一下,我们增长了哪些知识?
气态
汽化 液化
升华 液态
凝华
融化 凝固
固态
关于物态变化的问题
1、从冰柜里拿出一支棒冰,一会儿,
发现棒冰纸上结了一层白霜(凝固)
水蒸气
固 凝华
2、剥开纸,棒冰周围冒“白气”(汽化)
空气中的水蒸气
一架已平衡的天平,左边放盛酒精的烧杯 右侧放盛水的烧杯,结果天平平衡,过一
段时间天平会向 右侧倾斜。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单元检测(原卷版+解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单元检测(解析版)重难点一分子的构成1.把系有棉线的铁丝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一侧的肥皂泡,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引起棉线被拉的示意图正确的是(▲)甲2.小科在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做了如下实验;(1)图甲是演示液体扩散现象的装置。
最初两种液体A和B的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
为了更好地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重无规则运动,开始时▲(填“A”或“B”)是密度较大的液体。
(2)如图乙所示,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杯中分别滴人一滴红墨水,可以看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快,这说明▲。
(3)如图丙所示,在铜丝框上宽松地系一根细棉线,再浸人肥皂水中慢慢地提起,框中会形成一层肥皂膜,用手指戳破一侧的肥皂膜,你会观察到▲,该现象说明▲。
重难点二密度的分析与应用3.某兴趣小组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液体的密度,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甲的密度小于液体乙的密度B.液体乙的密度是1.0×103kg/m3C.当体积为60cm3时,液体甲的质量为80gD.当质量相同时,液体甲与液体乙的体积比是4:54.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质量为4kg时,a的密度是4×103kg/m3B.体积为1m3时,a、b、c的质量依次变小C.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D.c 物质的密度最大重难点三物质的比热5.质量相同的两金属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则(▲)A.升高温度较大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大B.升高温度较小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大C.温度高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小D.温度低的金属块比热容一定小6.小金根据表中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几种物质的比热J/(kg·℃)水 4.2×103冰 2.1×103酒精 2.4×103沙石0.92×103煤油 2.1×103铝0.88×103A.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的比热不变B.煤油和冰的比热相同,所以比热不是物质的特性C.100g 的铝和酒精吸收相同的热量,铝温度变化较大D.同温度的100g水和200g 煤油升高到同一温度,所需吸收的热量不同重难点四物态变化7.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的习俗。
沪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作业本答案
三一文库()/初中一年级〔沪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作业本答案〕第四章“物质的特性”1节1. 固态液态液态固态2. 晶体非晶体一定保持不变没有一定持续上升吸收热量 3. 熔点 0℃不同熔点 4. ( 1 )钨( 2 )铜、铁、钨( 3 )水银 5. 晶体 80℃ 20 固固液共存 6. B 7.C 8.D 9. C 10. C 11. ( 1 )冰 52 ( 2 )吸收热量( 3 )冰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蜡在熔化时温度持续上升2节(一) 1. 液态气态汽化气态液态 2. 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表面空气流动越快 3. 热量降低 4. 升高水的表面积蒸发 5. 蒸发 6. C 7. C 8. A 9. C 10. C11. C 12. 蒸发热量打针时擦酒精感到凉,是酒精蒸发第1页共4页致冷(二) 1. 升高保持不变停止吸 100 2. 降低压缩压缩体积 3. 镜片周围的水蒸气液化 4. D 5. B 6. A 7. ( 1 )温度变化( 2 ) N M ( 3 )85 乙 8. 塑料袋膨胀起来塑料袋又瘪下去酒精汽化,使其体积增大把塑料袋胀大起来,从热水中取出后,酒精冷却液化,体积减小,塑料袋又瘪下去。
9. ( 1 ) 96 ( 2 )略 10.由于水沸腾的温度保持 100℃不变,而此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因此纸不会燃烧。
3节1. 固气气固吸收放出2. 升华钨蒸气凝华固态钨3. 固升华4. B5. D6. B7. D8. C9. D 10. 蒸发吸收液化凝华吸 11. 升华凝华熔化! $ " ./0121. 微粒空隙2. 无规则的运动热运动3. 运动剧烈(快)液体离开液体更剧烈4.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5. 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空隙 6. B 7. D 8. B 9. D10. D 11. A 12. 运动升高 13. 提示:取 2 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24。
2013第四单元物质的特性基础知识填空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一、物质的构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
但也有许多物质是由或等微粒构成的。
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很,须借助才能观察到较大的物质分子○2分子之间有。
○3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3、扩散:由于分子的运动而使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温度越高,扩散越。
4、扩散现象说明:○1,○2。
5、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空隙的大小(水例外)和扩散速度的快慢。
最快最慢。
4、物质状态变化的微观解释:(1)对于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只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发生了变化。
(2)一般物质不同状态时微粒之间的空隙关系:固液气。
(3)汽化、升华都是一种扩散现象。
二、质量的测量1、一切物体都是由组成的。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
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
所含的物质越多,其质量就。
2、质量具有以下属性:不随物体的、、、的变化而变化。
3、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单位符号是kg。
1吨=千克4、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
(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中常用来测量质量。
5、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②;④;⑤;⑥;⑦;⑧;6、使用托盘天平时要注意以下事项:(1)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桌面上。
(2)调平:将拨至“0”刻度线处。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调;指针偏右,平衡螺母向(填左右)调。
(3)称量: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4)注意: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的两张纸或两个烧杯)。
(5)整理器材:用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移回“0”刻度线处。
[ 思考:如果物体和砝码放置的位置反了,这时怎样求得物体的实际质量?左=右+游] 三.物质的密度:1、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国际单位:______________,常用单位: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换算:_____________________3、常见物质的密度:ρ水=_________________;表示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
物质的特性复习件
物质的特性
复习课
本章总结提升
知识梳理
本章总结提升
知识盘点
一 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_______变成_______的过程; 凝固:物质从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 2.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的熔点。 晶 体 熔 化时 的 温度叫做 _______。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 ___________。冰的熔点为_______。 3.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_______;(有2凝)不固液熔吸无0固℃断态点收一点_定_____ 热量。 [注意] 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答案] C
本章总结提升
►类型五 物质的密度 主要考查物质的特性-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自然属性,
与位置无关 。 例5 学习了密度的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食用油的密度。
他们选取的实验器材有:食用油、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 [设计实验] 小新和小杨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请在方案中的空
白处填空:
本章总结提升
方案一:(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 烧杯中倒入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食用油 的质量为__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测 出食用油的体积V;(4)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
方案二:(1)将天平置于水平台后,立即调节平衡螺母,使 横梁平衡;(2)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食用油的烧杯的总质量m1; (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食用油的 体积V;(4)测出烧杯及剩下食用油的总质量m2;(5)计算出食用 油的密度ρ=__________。
本章总结提升
六 物质的密度
1.我们把______________某种物质的_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 密度。水的密度为_________千克/米 3,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综练习题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综合练习题一、选择题1.如图是登山爱好者拍到的雾淞美景。
下列事例与雾淞形成的原理相同的是()A.冬天清晨河面上的白雾B.夏天狗吐出舌头C.用久的灯泡内壁变黑D.衣柜中变小的樟脑丸2.棉花糖是很多小朋友喜爱的食物,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中心的圆盘中,白糖立刻就变成糖水,不断旋转的圆盘又将糖水从四周甩出去,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用小棍将它绕好,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了。
整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A.熔化、凝华B.熔化、液化C.熔化、凝固D.汽化、凝固3.电冰箱是常用家用电器。
小明在使用电冰箱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以下是小明对所看到的这些现象的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将水放入冷冻室后不久,水便结成冰-----凝固B.夏天打开电冰箱门,门口有一团白雾----汽化C.放在冷冻室里的棒冰包装纸上有白色的霜----凝华D.从电冰箱里取出的矿泉水,瓶壁上有水滴-----液化4.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
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A.同时沸腾B.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C.稍后沸腾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5.将装有碎冰的试管插入装有冰粒的烧杯中间,然后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A.没有熔化B.熔化一半C.熔化小于一半D.熔化超过一半℃时,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晶体材料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用同样的酒精灯加热,每隔一段6.T1时间记录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熔点比乙的沸点高℃不变B.乙在熔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T3C.固态时的甲比固态时的乙比热容大℃不变D.甲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T47.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A.该物质加热后就开始熔化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C.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增多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升高8.小宁同学使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在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中,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的位置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偏左。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每课教学反思第1节物质的构成分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初中学生刚接触的微观世界,还不能很好地认识分子的特点。
本节课力争在引入、类比等方面加强学生对分子的认识,由宏观现象的观察进入微观世界,再由微观世界走出宏观世界是这门课的一条教学路线。
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不多,在设计上安排了一课时。
课上完感觉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还是不很到位,所以觉得还是应该安排两个课时比较合适。
第一课时可以讲分子的认识和分子的质量体积较小及分子间存在空隙。
第二课时可以讲分子是不停的运动和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如下: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用一杯水让学生思考不停的分辨,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来进行猜想。
通过蔗糖在不同情形下的观察引入分子的概念。
分子的大小通过数据的说明来得以体现,而分子之间有空隙用酒精和水的混合现象引起思考,再用黄豆和芝麻的混合来体现分子之间有空隙。
第2节质量的测量在质量的测量中学生经常会发生一些错误,在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
1、测量前的调节:将天平放平后,移动游码到零刻度线,并调节平衡螺母,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测量时的调节:左物右码,通过加减祛码并移动游码式天平平衡。
注意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3、如果测量前没有将游码归零,则测量结果要偏大,应将测量结果减去游码没有归零的读数。
4、如果测量时将物体和祛码放反了位置,测量结果也偏大,应将祛码质量减去游码读数。
5、如果天平的祛码使用时因为生锈或粘上污迹使祛码偏重,则测量结果偏小。
6、如果天平的祛码使用时因为磨损使质量偏小,才测量结果就要偏大。
第3节物质的密度总的教学思路:一、通过情景创设导入新课的学习,然后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自主地进行情景创设,师生共同运用比较法,分析实验数据,通过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
通过探索,使学生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密度定义、公式、单位的得出,采用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探索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47节)七年级科学上册单元速记巧练(浙教版)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011、1Kg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在室温下慢慢地铝块的温度会升高,但其比热容不变。
将其切去一半后,其质量减小,比热容不变。
(填“变”或“不变”)热容(:铁=0.46×103J/(kg·℃),5 kg的铁块温度升高2 ℃,需要同种物质,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同一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升高相同温度时,比热容小的吸收热量少。
5.沿海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不大,而内陆沙漠地区的昼夜气温变化较大,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泥土大。
02 熔化和凝固1、物质存在的状态一般有固态、液态、气态。
2、我们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3、根据各种固体熔化的不同特点,我们把固体分为两类:一类叫晶体,如明矾、石膏(举两例);另一类叫非晶体,如玻璃、松香(举两例)。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熔点。
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也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凝固点。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是相同的,不同晶体的熔点(凝固点)是不相同的。
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具有熔点(凝固点)。
4、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填“放热”或“吸热”),凝固时都要放热(填“放热”或“吸热”)。
晶体熔化成液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熔点;二是液体要不断地吸收热量。
液体凝固成晶体,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液体温度要达到凝固点;03 汽化与液化1、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 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平缓的汽化现象。
液体的蒸发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蒸发时吸收热量。
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是: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
八年级物理4 6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4 6章知识点第四章热学知识点热学是研究热现象、热量、热能转换等问题的物理学分支。
热常量是热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主要包括比热容、定压比热容、定容比热容、热膨胀系数等。
1. 比热容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一度所需的热量。
常用符号为C,单位是J/(kg·℃)。
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温度有关,在等压条件下,固体和液体的比热容一般与温度有些变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可以近似看成常数;气体的比热容随温度变化很大。
2. 定压比热容定压比热容是在恒定压力下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一度所需的热量,常用符号Cp,单位是J/(kg·℃)。
在物理学和化学中,定压比热容是用得最广泛的比热容之一。
3. 定容比热容定容比热容是在恒定体积下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一度所需的热量,常用符号Cv,单位是J/(kg·℃)。
对于大部分物质来说,定容比热容与温度的变化不大。
4. 热膨胀系数热膨胀系数是指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单位长度增加所需的温度变化量。
常用符号α,单位是K^-1。
对于大部分实物来说,其热膨胀系数都是正值,即温度升高时,物质的体积或长度都会增大,在化学、物理实验中需要根据物质的热膨胀系数来进行设计。
第六章光学知识点光学是研究光学原理、光现象、光学器件及光学仪器的一门学科。
1. 光的传播规律光线遵循的传播规律为:当光线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到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如果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则光线的方向会发生改变,但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仍然是相等的,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当光线沿着某一介质内部传播时,如果遇到介质的边界,光线的方向也会发生改变,这个时候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的关系由折射定律来描述。
2. 光的色散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随着波长而变化,因此光的不同颜色将沿不同方向传播。
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也是制作彩色分光镜和光栅的基础。
3. 光的干涉当两束光线相遇时,它们的波形叠加,有时互相支持,有时互相抵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量。
7、衣服上沾了油污,用水不易洗去,而在油污 上滴几滴汽油,就容易洗净了。这说明什么?
答:油污不易溶于水,但易溶于汽油。
精品课件
8、下列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以作洗涤剂的是( B )
A、食醋
B、纯碱 C、盐酸溶液 D、食盐溶液
9、浓硝酸和浓烧碱都不可以用手或皮肤直接接触的原因是它的
(C )
化学性质: 氧化性、可燃性、酸碱性
3.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
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B )
A.磨杵成针
B.死灰复燃
C.木已成舟
精品课件D.积土成山
4、物质在三态(固、液、气)变
化(如碘晶体变为碘蒸气)过程中,
发生的变化是(D
A、分子本身
)
B、分子大小
C、分子的质量Leabharlann 5.判断题吸热 放热
精品课件
食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影响因素
1.温度。 2.颗粒大小。 3.是否搅拌。
精品课件
四、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1、两者根本区别: 变化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在化学变化得过程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 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光、变色、生成 沉淀、放热、放出气体等。
固体
液体
* 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
气体
* 物质的三态变化与分子的之间的空
隙大小有关。
精品课件
三、物质的溶解性
1.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2.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能力不同.
3.同一物质在不同物质中溶解能力不同.
4.温度影响物质的溶解能力.
5.气体也能溶解在液体中. 6.物质溶解过程中会有热量变化.
精品课件
例题分析:
1、在闷热的夏天,池塘里的鱼大多浮在水面上,
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C )
A、夏天的鱼特别喜欢在水面 B、夏天水温高,鱼到水面上可以凉快一些 C、夏天水温高,水中溶解的氧气少,鱼就浮在水 面上 D、夏天,水面上营养特别丰富,鱼就游到水面上
精品课件
• 2、米饭放在嘴里慢慢地嚼,会感觉有甜 味。这是因为米饭中的淀粉与口中的唾 液相互作用,生成糖类。在上述过程中, 发生的变化是 -----------( )
5、浓硫酸是强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在使用过程时,如果不
小心沾上皮肤,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B )
A、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B、应立即用干布揩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C、应立即用干布揩干净。 D、应立即大量的水冲洗干净精品,课件再用干布揩干。
课内练习:
1、下列对物质溶解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 )
A、物质的溶解性有强有弱 B、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水中,物质不能无限地溶解 C、溶解性大小只跟物质的性质有关,跟其他因素无关 D、物质的溶解性是指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
精品课件
2、如:燃烧、腐烂、状态变化、氧 化性、颜色、形状变化、熔点、可燃性、 变质、溶解性、酸碱性
物理变化: 状态变化、形状变化 化学变化: 燃烧、腐烂、变质 物理性质: 颜色、熔点、溶解性
第4章 物质的特性(4-6)
1.物质的构成
2.物质的溶解性 3.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4.例题分析
5.课内练精习品课:件
二、物质的构成
*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 分子的性质: ①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 分子之间有空隙; ③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
精品课件
比较固体、液体和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
D、分子间的距离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
()
(2)物质能有三态变化,是由于分子间√
有一定的间隔。
()
×
(3)由分子构成的精品物课件质,温度升高时分×
6、你可能听说过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故事,其实林
则徐并不是用火去焚烧,而是把鸦片放入水中,然
后在水中投入大量生石灰,把鸦片给煮熟了。这说
明生石灰溶解于水时要( 放出
精品课件
石蕊
稀 硫 酸
稀 盐 酸
氢
氢
氧
氧
化
化
钠
钙
溶
溶
液
液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碱溶液能使紫色精品课石件 蕊试液变蓝色
2. 物质酸碱性的测定
(1)测定物质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
石蕊(试酸液红碱蓝)
(2)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的方法:
pH试纸
精品课件
pH试纸:
酸性增强
中 性
碱性增强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都是强酸性物质 B、都是强碱性物质
C、都是腐蚀性物质 D、都是溶于水的物质
10、常见的三大强酸有盐酸、硫_酸___ 、硝酸____ ,四大强 碱有氢氧化钙、氢__氧__化__钾__ 、 氢__氧__化__钠__和氢氧化钡。
11、人的胃酸过多时,医生常配一些具有弱__碱_____性的胃舒
平药片来中和治疗。
精品课件
同学们 再见!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 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的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表现出来的性质。
变化与性质的区分:变化是一个过程;
性质表示物质具有某种能力或特点“能、具有、 可以”。
精品课件
五、物质的酸碱性
• 三大强酸: 盐酸、硫酸、硝酸
• 四大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氢氧化钙、氢氧化钡
• A、C只有化学变化,没有物理变化 B、 只有物理变化,没有化学变化
• 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D、无法确定
3、铁熔化成铁水和铁生锈是物理变 化还是化学变化呢?电灯发光和蜡 烛发光本质一样吗?
精品课件
4、下列 各组物质中都属于酸性物质的是( B )
A、人的胃液和洗衣粉 B、酸奶和桔子汁 C、纯碱和酸梅 D、熟石灰和洗发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