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不深刻,难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适当的引导和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见过这样的物体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让学生通过操作和交流,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精品教案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单元第一单元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能力目标通过逐步引导和探究,由浅入深,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知识目标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能够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几个面的表面积。
重点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几个面的表面积难点根据实际情况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几个面的表面积学法任务驱动教法讲授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复习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相关知识。
你还记得如何用字母表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吗?请写出下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在纸上画一画长方体的展开图,并将各个面标注出来?追问:仔细观察思考,长方体有几组对面?它们长方形:S=ab正方形: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上节课知识回顾,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对面的特点为本节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做铺垫。
6个面的面积之和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S=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答案:计算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S=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54(平方分米)答:要用硬纸板54平方分米。
追问:请你用一句话总结目前所学知识?答案: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一个长方体铁盒,长25厘米,宽20厘米,高15厘米。
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25×20+25×15+20×15)×2=(500+375+300)×2=2350(平方厘米)答: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铁皮2350平方厘米。
练一练1、计算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答案:6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并能运用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计算表面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表面积的概念,并能运用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4.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题、笔记本等。
3.课件: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怎么计算的吗?2.呈现(10分钟)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详细教案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5、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7、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体积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
8、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9、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明白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10、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体积单位,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
课时安排:共计14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3、体积和体积单位―――――――2课时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课时5、相邻单位间的进率――――――2课时6、整理和练习――――――3课时7、表面积的变化――――――1课时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教学内容:教学第10-11页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及练习三1-5题。
数学六年级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数学六年级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第1篇: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礼品盒。
问这个礼品盒是什么形?(长方体),长方体、正方体各有什么特征?师:新年到了,老师想把这个礼品送给我一个长辈,我想要把这个礼品盒包装一下,你们能帮我算一算老师至少要准备多少*纸吗?二、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如果你们小组有困难可以参考合作提示:1、讨论,要求需要多少*纸就是要求什么?2、怎样求,列出算式,想想,还有不同的方法吗?3、结合生活实际想想还需要考虑什么问题?三、交流,汇报四、小结,提升1、师:要求需要多少*纸就是要求什么?每个物体都有表面和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指长方体几个面积的总面积?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师:真能干!把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的表面展开,看一看得到的是什么图形?把组合图形恢复到原来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件演示展开、复原全过程)3、汇总小结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师: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学生回答后逐步小结完整:上面、下面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当于长方体的长和宽。
前面、后面长方体的长和宽相当于长方体的长和高。
左面、右面长方体的长和宽相当长长方体的宽和高。
用长宽2+长宽2+宽高2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用(长宽+长高+宽高)2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简便些。
4、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需要考虑粘贴部分问题五、简单应用一个长方体长5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求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六、拓展1、课件演示,将刚才的长方体抽拉成正方体2、学生尝试计算3、小结,师:求正方体表面积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55表示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
而正方体六个面面积都相等,所以求出一个面的面积后,乘6就得到了正方体的表面积。
师:谁来说说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七、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口答: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厘米,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一节*囱长4米,口径是一个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做4节这样的*囱,至少需要多少铁皮?3、一个火柴盒长4厘米,宽2.5厘米,高2厘米,如果材料的厚度不计,做这样的一个火柴盒的外盒和内芯,共需材料多少平方厘米?第2篇:数学六年级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面积的变化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表面积的变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
2.能够计算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3.能够通过变形计算更复杂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4.能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的应用场景。
二、教学重点1.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掌握。
2.合理利用变形计算表面积的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步骤1. 导入1.老师问: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接触到哪些形状的物体?学生回答。
2.老师板书“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的名称以及相应的图片。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记忆。
2. 课堂讲解1.老师让学生观察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告诉学生它们的表面积公式分别是什么,老师需要讲解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在黑板上写出相应公式。
2.老师列出几个实际生活中的求面积问题,并通过具体的计算演示表面积公式的运用方法。
3. 课外拓展1.让学生自己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的图片或实物,来理解其应用场景。
2.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测量实验,来对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有更深入的认识。
四、教学练习1. 选择题1.下列哪个物体不是长方体的特例? A. 正方体 B. 长方形 C. 正方形 D. 无法确定2.长方体的表面积为何? A. 2(长×宽+长×高+宽×高) B. 6×底面积+2×侧面积C. (长×宽×高)D. 2(长×宽+长×高+宽×高+1)2. 计算题1.一个宽度为 6cm、长度为 8cm、高度为 12cm 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2.一个边长为 5cm 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3.长方体宽度为a,长度为b,高度为c,改变其长宽高中的一个,使得它的体积增加一倍,同时表面积减小 3,求a:b:c的大小关系。
五、板书设计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的名称及构型图。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立体图形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章主要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用字母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个面、棱、顶点,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立体图形知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定的直观认识。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用字母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个面、棱、顶点,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用字母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个面、棱、顶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视频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教学目标•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结构特点;•能够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结构特点;•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黑板、彩色粉笔等;•学生准备:笔、纸、几何工具等。
4. 教学内容和方法4.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结构特点4.1.1 长方体的定义和结构特点•长方体是一种由6个矩形面所组成的立体图形;•其中,相邻的矩形面之间的边长相等,且互相垂直。
4.1.2 正方体的定义和结构特点•正方体是一种由6个正方形面所组成的立体图形;•其中,相邻的正方形面之间的边长相等,且互相垂直。
4.2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4.2.1 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的表面积等于6个面的面积之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为:S=2(ab+bc+ac),其中,a、b、c分别表示长方体的三条棱。
4.2.2 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等于6个面的面积之和;•面积的计算公式为:S=6a2,其中,a表示正方体的边长。
4.3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给出一些与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5. 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一些例子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结构特点,比如课文中的例子;•通过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了解其结构特点。
5.2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师先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通过一个实际例子演示如何计算;•让学生自己完成几道练习题,加深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5.3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一些与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让不同的小组分享自己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并进行讨论。
6.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同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 表面积的变化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表面积的变化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及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正方体和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准备: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模型、平面图、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表面积如何计算。
2. 新课讲解: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正方体和长方体表面积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运用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并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尝试用表面积公式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练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并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能力提升: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表面积公式,以及是否能够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是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今后的教学效果。
八、拓展活动:1. 让学生尝试研究其他几何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2. 组织一次数学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运用所学的表面积知识。
3.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加深学生对表面积知识的理解。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目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准备: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实际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引入话题,让学生回答“什么是长方体?”、“什么是正方体?”。
2. 根据学生的回答,澄清并给出准确的定义,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Step 2: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1. 准备一个实际的长方体模型,用来示范计算表面积。
2.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表面,分辨出每个面的形状。
3. 根据长方体每个面的形状,解释如何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4. 通过例题帮助学生巩固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Step 3: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1. 准备一个实际的正方体模型,用来示范计算表面积。
2.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表面,分辨出每个面的形状。
3. 根据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解释如何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4. 通过例题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Step 4:拓展应用1. 给学生提供一些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取关键信息,使用正确的计算方法求解。
3.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分享解题思路,互相学习和进步。
Step 5:总结归纳1. 让学生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有哪些?”。
2. 总结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Step 6:作业布置1. 布置练习册上相应的习题,巩固和复习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自己找一些实际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并掌握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在拓展应用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说明掌握程度良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直观的实物模型和丰富的练习题目,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计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计算表面积时,容易与体积混淆,对表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及应用。
2.教学难点: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表面积计算方法:(1)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总结出表面积计算公式。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例4、例5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用到的很多物品的包装盒,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如:牙膏盒、鞋盒、酒盒……(课件出示)2.工厂在生产这些物品的包装盒时,每个至少需要多少纸板呢?工人叔叔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这就要用到一个新的数学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4(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例4)1.观察、分析。
(1)学生先观察长方体并阅读题目,再说说从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后回答: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cm,宽是5cm,高是4cm。
(2)提问:题目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学生回答:解决“求至少要用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的问题。
(3)追问:求至少要用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与这个长方体各个面有什么关系?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所用硬纸板的面积,就是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之和。
所以可以通过计算长方体各个面的面积之和来解决这个问题。
2.探究解法。
(1)提问:求至少要用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就是求长方体几个面面积的和?引导学生回答:6个面。
(2)追问:你准备怎样计算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互相交流算法。
①学生思考算法。
②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③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学生汇报预测:生1:可以求出每个面的面积之和,再相加。
生2:因为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面,因此可以分别算出3组相对的面的面积,再相加。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说课课件
(1)读题,分析题意。 (2)学生试着解答。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 (3)聆听学生的解题思路。 求至少要用硬纸板多少平方厘米,就是求长方体几个面面积的和?你准备怎 样计算?首先要找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可以计算 出每个面的面积,把6个面的面积合在一起就是表面积了。 教师指名板演解题过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课文内容。针 对课程标准,认真挖掘教材资源,紧紧把握住教学目标,把重点放在使 学生通过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 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 程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 学理念,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学有所获的空间。
引导学生明确长方体中面积相等的面是相对的面。 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通过思考,学生们会发现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 小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6个面的面积之和。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 体的长、宽、高有着密切的联系。 (6)反馈。 课件出示下面的图形。
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说出长方形各个面的长和宽。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由哪些面组成的? 师生共同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 2.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例4。 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硬纸板多少 平方厘米?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在注意力方面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 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比低年级学 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 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通过 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感受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对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能正确区分它们。
教材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的体积计算和表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它们的特点和区分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正确区分它们。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如何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观察比较法: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发现它们的异同点。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如牙膏盒、魔方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物品的特征。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找出这些物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它们的形状。
同时,教师用语言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如长方体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正方体三条边相等等。
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建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问题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
2、掌握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3、养成良好的观察分析的习惯。
4、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表面积。
教具: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学具:长方体模型、正方体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你知道正方体的那些知识的呢?2、长方体有什么样的特征呢?3、看图说说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4、6个面可以分成三组:上下、左右、前后,分别怎样求其中一个面的面积。
(上下面的面积=长×宽,左右面的面积=宽×高。
前后面的面积=长×高)。
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_实录二、探究新知:1、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谈话:我们经常说资源再利用,今天老师手上有些硬纸板,想要同学们帮我制作一个长方体的纸盒。
例4: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1)题问: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实际就是求什么?(通过交流获得实际就是这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
)板书: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2)一起回忆:这6个面我们分成3组的(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上、下面面积=长×宽左、右面面积=宽×高前、后面面积=长×高(3)提问:想办法列式计算出这样的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请生回答,师板书在黑板)(4)列式计算:解法一:解法二:6×4×2+6×5×2+5×4×2(6×4+6×5+5×4)×2=48+60+40=148(平方厘米) =(24+30+20)×2=74×2=148(平方厘米)答:做这个纸盒至少要用148 平方厘米硬纸板。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苏教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案例及分析教学目标:1.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的操作过程,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并了解对表面积进行计算的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长方体及其展开图,能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出各面的长和宽,并沟通它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对等关系,探索并归纳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在掌握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自主探索,迁移类推并掌握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准确判断出各面的长和宽,沟通它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对等关系,领会表面积计算要点,掌握表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找出各面的长和宽,沟通它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对等关系,领会表面积计算要点,掌握表面积计算方法。
理解一些不熟悉的生活用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的教具,学生每人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各1个,剪刀,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我想把它改成一个储物盒,但是盒子本身不够美观。
我想用包装纸把它美化一下,大家能帮忙算算包装完这个盒子一共要多少包装纸吗?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地方要覆盖上包装纸?6个面都要。
要想知道要用多少包装纸,也就是要求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也即长方体的表面积,初步感知求解表面积的意义。
2.动手操作,理解表面积(1)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明六个面,标记长、宽、高,并思考: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都是什么形状?哪些面相等?教师先用课件出示长方体的展开图形,然后让学生分别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开,再展平。
(2)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同样标明“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
思考并回答:“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正方体有几组面积相等的正方形?”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再展平。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学会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概括、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谈话:出示长方体,如果想把这件礼物包装一下,你觉得需要知道什么?师:在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这就叫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师:要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你觉得要知道什么?二、新课教学1、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师出示长方体透视图。
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面与面有什么特点?说说各个面的长与宽。
提问: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想一想,要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必须先算出哪些面积?出示例1学生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提问:求这个木箱的表面积是多少实际就是求什么?(六个面的面积)那我们可以怎么想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8×5×2+8×4×2+5×4×2提问:8×5×2、8×4×2、5×4×2分别求的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边在算式下标明上下、前后、左右,接着,让学生检查一下?有没有漏算或者重复计算的面,然后让学将完成例题。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么列式呢?同桌同学讨论,解答。
教师巡视。
指名汇报算式:(8×5+8×4+5×4)×2。
提问:问什么先算3个面的面积和再乘以2?学生用以长方体教具演示帮助学生回答,然后,将黑板上的原长方体的展开图的前、下、右面裁下,与左、上、后面进行重叠,帮助学生弄清道理。
提问: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联系?(第一种方法是先分别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积,然后再加起来。
第二种方法,算出前面、右面、下面的面积再乘以2。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经过操作察看,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2.初步学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培育学生的着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点.教课要点成立表面积观点,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课难点正确成立表面积的观点.教课步骤一、铺垫孕伏.1.长方体的特点是什么?2.正方体的特点是什么?指出自带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并说出右边、上边的长和宽是多少?面积是多少?二、研究新知.导入:同学们对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面积都会计算了,那么整个长方体 6 个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教师节,笑笑为老师准备了一个小礼品,她想给它进行包装,究竟要买多大的包装纸才够并且又最省纸呢?这实质上就是求什么?(就是求长方体 6 个面的面积一共是多少。
)师:那么如何求这 6 个面的面积呢?取出你准备的纸盒,剪一剪,看一看,能发现什么?(能够分别求出每个面的面积,再加起来;发现相对面的面积相等;发现6 个面的总面积就是包装纸的面积。
)学生操作,师巡视。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察看的真认真,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体,谁能说出它的长、宽、高是多少?老师沿着棱把这个纸盒剪开,请大家帮老师算算,看你能算出它哪个省得面积?是多少?(指名报告)同学们说的真好。
你能把下边表格填上吗?看谁又快又对。
师:长方体 6 个面的面积和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那么如何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小组内议论以下。
(师出示课件)正方体的 6 个面都相等,请同学们持续察看:把一个正方体睁开,怎么求它的表面积?(议论)课件演示什么叫表面积呢?1、教师明确: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2、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长方体的表面第2页/共4页积】1.学生概括: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面积用长方体的长乘宽;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面积用长方体的长乘高;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面积用长方体的高乘宽.2.教课例 1.做一个长 6 厘米,宽 5 厘米,高 4 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起码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单靠“死”记还不可以 ,还得“活”用 ,临时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2、让学生掌握并会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长
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发展初步的抽象水平;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的水平。
〔教学重点〕
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出应该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哪几个面之和。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表面积,谁还记得?
2、计算下面物体的表面积。
(1)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6厘米、高12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5分米。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探索领悟,总结方法:
谈话:在实际生产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
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和。
出示例5 一个长方体鱼缸,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
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1、谈话:请同学们说一说鱼缸的样子。
提问: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什么?
使学生明确,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这个鱼缸的表面积。
启发学生思考: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的和?其中哪两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
学生交流,指名口答。
明确:分别求出前、后、左、右和下面的面积,再相加。
也能够先求出6个面的总面积,再减去上面的面积。
2、列式解答:
请学生独立完成。
谈话:你能说说你列式的根据吗?让学生明确算式的含义。
相机出示:
5×3.5+5×3+3×3.5+3×3.5+5×3
(5×3+5×3.5+3×3.5)×2-5×3
3、谈话: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选择一种方法算出结果,再互相交流。
4、练一练:
第1题,让学生明确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就是这个长方体前、后、左、右四个面的面积和,也就是长方体的侧面积。
第2题,做让学生先弄清楚需要计算几个面的面积的和,然后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完成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列式根据。
三、巩固练习:
练习四第6 题,思考问题是要计算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课堂作业:
1. 练习四第7题要学明确木板是上、下、左、右四个面,沙网是前后两个面。
2. 练习四第8题明确教室的地面(也就是相对应长方体的下面),不需要粉刷;算出顶面和四面墙壁的总面积后,还应该扣除门窗及黑板的面积。
3. 练习四第9题协助学生理解台阶占地面积应为各级台阶的上面的面积之和,即0.3×6×5=9(平方米)。
铺地砖的面积则是各级台阶的上面和前面的面积总和,即9+0.2×6×5=15(平方米)。
4. 练习四第10题要提醒学生以厘米作单位测量相关数据。
测量结果可保留一位小数。
五、思考题:
提示学生:这个物体中的每一组相对的面的面积都相等。
由此,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是:(7+7+6)×2=40(平方厘米)。
按要求补成的最小正方体棱长是3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