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津液

合集下载

精气血津液 ppt课件

精气血津液 ppt课件
机理:气直接推动血行;气通过促进脏腑功能而推动血行 生理:气行则血行——心气、肺气、肝气 病理:气虚、气滞则血瘀,气逆、气陷可出血 治疗:活血化瘀 + 补气 / 理气
止血 + 降气 / 升提
(三)气能摄血
• 机理:血液正常循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体现 于脾统血的生理功能之中
• 生理:气摄血,防止血液溢出脉外——脾、肝 • 病理:气不摄血则出血 • 治疗:补气摄血以止血
过程中相互影响。因此,在生理上并不予以严格区分,并 称为津液。
二、津液的代谢
(一)津液的生成
脾胃运化——主受纳腐熟,游溢精气

小肠主液——泌别清浊,吸收水谷精微 上输于脾


大肠主津——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液





主液 小肠 吸
输 于收津来自主津 大肠 液宣发肺
清肃 者降 上
降升肾(气化)
浊 者 下
一、 血的基本概念
血,是循行于脉中,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 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的基本物质
(二)血液循行与脏腑的关系
(二)血液循行与脏腑的关系
• 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 • 肺朝百脉——肺气宣发肃降,调节气机,辅心行血 • 肝主疏泄——气行血行;调节血量,维持血液循环及
水湿内停 —— 气机不畅 治疗:行气与利水并用
(三)气能摄津
• 机理:气通过对津液排泄的控制,维持着体内津液量的相对 恒定
• 生理:维持体内津液代谢平衡 • 病理:气虚,固摄力量减弱则津液外泄------多汗、多尿 • 治疗:补气固津
(四)津能生气
• 机理:津液受到各脏腑阳气的蒸腾温化,可化生为气 • 生理:津充气旺 • 病理:津液亏耗则气衰少 —— 气阴两伤 • 治疗:气阴两补

气血津液学说

气血津液学说
化生血液
功能
营养全身
卫气
• • • • • 具防御作用而运行脉外之气 卫护人体,防止外邪入侵——“卫气” 属阳——“卫阳” 生成——水谷精微中的轻悍部分所化生 分布——皮肤、肌肉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防御——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温煦——温养脏腑、肌肉和皮毛 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调节奏理的开合和 汗液的排泄
血 为 气 之 母
血能载气——气依附于血——血不载气而气脱
血能养气——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营养——血虚则气虚
气与津液的关系
• 一、气能生津——气阴两虚 • 二、气能行津——气不行水——行气利水 多汗、漏汗 卫气——汗液 • 三、气能摄津 气
脾气——口涎 肾气——尿液 虚 流涎 多尿、遗尿或遗精、滑精 多大 汗吐 多大 尿泻 气 随 津 脱 脉内——运载营气 脉外——运载卫气
萎黄无华 肌肤干燥毛发干枯
二、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生理:血液充盈,血脉调和流利→精神饱满,神志清晰,意识灵敏
病理:血液不足,或运行失常,或血热神疲健忘,失眠多梦,甚或精神恍 惚, 神志不安,以及谵妄、昏迷等
津液
•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 三、津液的功能
津液的基本概念
• 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 分泌物,如胃液、肠液、涕、泪等。 • 津和液的区别
质地
津 清稀 液 稠厚
流动性
大 小
分布
作用
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孔窍,渗注于血脉 滋润 流注于脏腑,灌注于骨节、脑、髓 濡养
生理:相互转化,相互补充。“津液”并称 病理: 伤津 脱液 辨证论治中须加以鉴别
肝肾是血液生成之根 清 气 病理表现——饮食营养缺乏,或脾失健运,或脏腑失常→久则血的生成不足→血虚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第四节津液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第四节津液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第四节津液第四节津液中医学的津液学说,是有关人体内津液的概念、生成、输布、排泄及其与脏腑、精、气、血相互关系的理论。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津液所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机体内除了藏于脏腑中的精和运行于脉管内的血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液体都属于津液。

因此,津液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津液是津和液的总称。

由于津和液二者之间在性状、分布和功能上有所不同,所以从概念上应将二者加以区别。

《灵枢·决气》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灵枢·五癃津液别》又说:“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

”因此,可以说在津液中,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

《类经·藏象类》注曰:“津液本为同类,然亦有阴阳之分。

盖津者,液之清者也;液者,津之浊者也。

津为汗而走腠理,故为阳;液注骨而补脑髓,故属阴。

”津与液的区别主要用于临床对津液损耗而出现“伤津”、“脱液”病理变化的分辨。

但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津液二者同属一类物质,且可以互补转化,故津和液常同时并称,不作严格区分。

二、津液的代谢津液在体内的代谢,是一个包括生成、输布和排泄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的复杂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多个脏腑的生理功能,是多个脏腑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

《素问·经脉别论》对此作了简要的概括:“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兹分述如下。

(一)津液的生成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脾胃的运化及有关脏腑的生理功能而生成。

津液是什么

津液是什么

津液是什么其实津液就是我们人体的一种正常的水液的总称,比如胃液长夜,唾液,关节液等,而且精液在人体当中有很强的生理功能,其实它能够帮助起到滋润濡养以及化生血液的效果,同时还能够帮助我们调节阴阳正常,让人体阴阳处在平衡的一个状态,所以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滋润濡养津液以水为主体,具有很强的滋润作用,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营养功能。

津之与液,津之质最轻清,液则清而晶莹,厚而凝结。

精、血、津、液四者在人之身,血为最多,精为最重,而津液之用为最大。

内而脏腑筋骨,外而皮肤毫毛,莫不赖津液以濡养。

"津亦水谷所化,其浊者为血,清者为津,以润脏腑、肌肉、脉络,使气血得以周行通利而不滞者此也。

凡气血中不可无此,无此则槁涩不行矣……液者,淖而极厚,不与气同奔逸者也,亦水谷所化,藏于骨节筋会之间,以利屈伸者。

其外出孔窍,曰涕、曰涎,皆其类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

分布于体表的津液,能滋润皮肤,温养肌肉,使肌肉丰润,毛发光泽;体内的津液能滋养脏腑,维持各脏腑的正常功能;注入孔窍的津液,使口、眼、鼻等九窍滋润;流入关节的津液,能温利关节;渗入骨髓的津液,能充养骨髓和脑髓。

★(二)化生血液津液经孙络渗入血脉之中,成为化生血液的基本成分之一。

津液使血液充盈,并濡养和滑利血脉,而血液环流不息。

故曰:"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灵枢?痈疽》),"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脾胃论.用药宜忌论》)。

★(三)调节阴阳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阴阳之间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

津液作为阴精的一部分,对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脏腑之阴的正常与否,与津液的盛衰是分不开的。

人体根据体内的生理状况和外界环境的变化,通过津液的自我调节使机体保持正常状态,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如寒冷的时候,皮肤汗孔闭合,津液不能借汗液排出体外,而下降入膀胱,使小便增多;夏暑季节,汗多则津液减少下行,使小便减少。

第四节津液

第四节津液

(二)充养血脉
津液为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于脉中, 化生为血液,滋润濡养全身。 津液可调节血液浓度,即 (三)调节体内外环境的阴阳相对平衡 通过汗液和尿液的代谢
来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
小结
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清稀者 为津,稠厚者为液。津液具有滋润濡养、充 养血脉等作用。 津液的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由全身 多个脏腑共同参与完成。主要与肺、脾、肾、 胃、肠、膀胱、三焦有关,与心、肝等脏也 有一定联系。
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
三焦决渎
三焦为水液运行的通道。
(三)津液的排泄
肺 宣发 皮毛 汗液 呼吸时呼出水气

肾气蒸化 尿液 体外 尿液不会随时漏出。
大肠
传化糟粕,带走一部分残余水分。

津液的功能
(一)滋润濡养
液 稠厚 营养
分类
津 清稀
滋润
分布
流注关节 ——滋润骨节 渗注骨腔 ——充养骨髓、脊髓、脑髓 输注于孔窍 ——滋润官窍 渗于体内 ——濡养脏腑 布散于体表 ——滋润皮毛肌肉
濡养作用

津液的代谢
(一) 津液的生成
受纳腐熟
饮食物

游溢精气
小肠
主液

全身
大肠
主津
(二)津液的输布
将津液 上输于 肺
宣降
脾气散精
灌溉四旁,将津液直接向四周 布散致全身各脏腑
宣发
布散 布散 代谢后 的浊液
体表和上部 下部和内部脏腑
肺主行水
肃降
肾和 膀胱
肾主水
肾气可推动水液的输布代谢
肾气的蒸化 清 肺 全身 浊 尿液

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

津液

(二)津液的输布
1、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过肺的宣 降布散全身。 2、肺主宣降,通调水道,输布全身。 3、肾为水脏,通过肾的气化作用,主 宰津液代谢。 4、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 5、三焦决渎行水,为水液运行的通道。
皮肤

饮 肺 胃
主 液 主 津
宣发
呼浊

吸 收 津 液
小肠
清 者 上 升 浊 者 下 降
肾(气化) 膀胱(气化) 尿
大肠 大便
三 焦 决 渎 行 水
(三)津液的排泄
1、肾主气化 2、肺主宣发呼浊排汗 3、膀胱排尿 4、大肠主传导,排泄粪便和部分 水液。 二脏二腑相互配合,排泄津 液。
根据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 泄,津液代谢由多脏腑共同参 与,但主要与肺、脾、肾三脏 的关系密切。其中肾的功能最 为关键,在水液代谢中起主宰 作用。

形状 性质 分布
清稀,流动性 较大,为阴中 之阳 布散体表,肌 肤、孔窍、注 入血脉

稠厚、流动性 较小,为阴中 之阴 灌注于骨节, 脏腑,脑髓之 中
功 能
滋润皮肤、肌 濡养脏腑,补 肉、润泽孔窍, 益脑髓,滑利 充养和滑利血 关节 脉
三、津液的代谢 津液的代谢包括津液生成,输 布和排泄过程涉及到多个脏腑一系 列生理活动的复杂的生理过程。 (一)津液的生成: 物质来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饮食水谷。 脾胃运化 小肠主液 三腑一脏的消化 大肠主津 吸收功能正常
四、津液的生理功能
(一) 滋润和濡养作用: 津:滋润体表、肌肤、官窍。 液:濡养骨节、脏腑、脑髓。
(二)化生血液,充养血脉: 津液与营气注于脉中,化生 血液,以滋润濡养全身。调节血液 浓度:津液根据血液浓度,渗入或 渗出脉中,以调节血液浓度。

中医基础理论(4.4)--津液

中医基础理论(4.4)--津液

三 津液的功能
( 一 ) 滋润濡养
津液滋润濡养作用的生理病理
分布 皮肤肌肉 五官九窍 血脉之中 关节
脏腑
骨髓
滋养肌肤
生理 润泽毛发
滋润濡养 官窍
滑利血脉
滑病理
肌肤干涩 、脱屑、 皲裂
毛发枯槁
口鼻干燥 孔窍干涩
津亏血瘀
关节 屈伸 不利
肺燥咳嗽 胃燥纳呆 肠燥便秘

胃 小肠 大肠
大便
上输

皮肤

肺 宣发
呼吸道 水汽
肃 降
清 者 上 (肾阳蒸腾气化)

分清泌浊

气化

司开合



膀胱
尿
津液代谢与脏腑关系示意图
津液代谢以脾、肺、肾三脏综合调节为首要。
《景岳全书 · 肿胀》 云:“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
理论运用: 五苓散(《伤寒论》)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方中白术、茯苓健脾化湿。 五皮散(《华氏中藏经》)功效:利湿消肿,理气健 脾。方中用桑白皮肃降肺气,通调水道。 真武汤(《伤寒论》)功效:温阳利水。方中附子、 生姜温补肾阳。
二 津液的代谢
( 一 ) 津液的生成
① 胃主受纳腐熟,“游溢精气”而吸收部分饮食水谷精微。 ② 小肠主液,泌别清浊,将水谷精微和水液大量吸收后
并将食物残渣下送大肠。 ③ 大肠主津,在传导过程中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液,促
使糟粕成形为粪便。 ④ 脾主运化,促进上述脏腑功能活动,促使水液吸收。
( 二 ) 津液的输布
第 四 节
津 液
目录
一 津液的概念 二 津液的代谢 三 津液的功能

11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11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 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津液是 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津液是津和液的总称。 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
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 称为津; 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 脑、髓等,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
三、人体之精的功能
(一)繁衍生命 (二)濡养 (三)化血 (四)化气 (五)化神
四、人体之精的分类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
脏腑之精
生殖之精
人体之精
第六节 神
在古代哲学范畴中,神是指调控宇宙万物发生发 展变化的一种力量,是宇宙的主宰及规律。而中 医学中的神,是有关人体生命的认识。
研究人体之神的概念、生成、作用及其与脏腑、 精气血相互关系的理论,即是中医学的神学说。 一、神的基本概念 二、神的生成 三、神的作用
津液 津枯血燥
第五节 精
中医学的精理论,是研究人体之精的概念、代 谢、功能及其与脏腑、气血等相互关系的学说。 与古代哲学的精或精气在概念上有着严格的区 别。
一、人体之精的基本概念
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 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 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 质。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夫精者,身 之本也。”
脏腑精气对外界刺激的应答,还可产生不同的情 志活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 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三、神的作用
(一)调节精气血津液的代谢 (二)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 (三)主宰人体的生命活动
第七节 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一、形神之间的关系 二、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三、精气神之间的关系

中医知识:津液

中医知识:津液

中医知识:津液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中也含有部分精微物质。

津液在血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津液在血脉外,则遍布于脏腑形体之中。

若津液从五官九窍中分泌或排泄出来,就成为尿、汗、泪、涕、唾、涎等。

津液是津与液的合称,而津与液在性状、分布部位和功能等方而还是有区别的。

一般地说,性状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皮肤、肌肉和孔窍之中,起滋润作用的,总称为津;性状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脏腑、脑髓、骨节之中,起濡养作用的,总称为液。

津与液虽有一定区别,但两者同源于水谷,生成于脾胃,流布于经脉内外,能相互渗透、补充,所以通常在生理上不予严格区分,而并称为"津液",只是在病理上有"伤津"轻而"脱液"重的区别。

津与液的差别津液性状性清稀,流动性较大性稠厚,流动性较小分布散布于皮肤、肌肉和孔窍灌注于脏腑、骨节、脑髓功能滋润作用为主润养润滑作用为主津液的生成津液是通过胃、脾及大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而产生的。

津液来源于饮食物,尤以水饮流汁食物为主。

饮食物经过胃的受纳腐熟、脾的运化转输、小肠的受盛化物与分别清浊、大肠的传导变化等生理活动而生成津液,不同脏腑对水饮的作用方式不同,津液就是在不同脏腑功能的密切配合、相互协作下完成其代谢过程的。

津液的生理作用津液的生理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滋润与营养津液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所以对脏腑形体具有滋润和营养作用。

其中津多输布于肌肤、孔窍,故以滋润作用为主;液多输布于脏腑、脑髓,故以营养作用为主。

2. 化生血液津液不但能流布于脉外,而且能进入血脉之中,参与血液的生成。

从血液的组成来看,是由津液和营气相结合而生成的。

若津液不足,化生血液减少,则可导致血虚。

3. 运输浊气津液能够容纳人体气化作用所产生的各种浊气、废物,并把它运送到有关脏腑器官排出体外。

浊气、废物排出的途径主要有三,即尿液、汗液和呼吸。

第35讲津液:生成、输布、排泄、生理功能气与血

第35讲津液:生成、输布、排泄、生理功能气与血

第35讲津液:生成、输布、排泄、生理功能气与血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上一节我们讲了血和津液的概念、血的生成及其机制以及主要生理功能。

第四节津液一、津液的基本概念我们接着往下讲津液的生成。

要求同学们记住津液,就是现代意义的津液的含义,津液的本义作一般的了解。

二、津液的代谢津液的代谢:(一)津液的生成。

津液的物质基础主要来源于饮食水谷,它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它的生成过程,依赖五脏的整体调节,就是靠脏腑生理功能整体调节,才能完成这样一个生理过程。

其中以脾、胃为主,由小肠、大肠等脏腑来完成,通过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最终形成人体所需要的水液,津液。

也就是说津液的生成以水谷精微为主要的物质基础,通过五脏的整体调节,以脾、胃、大肠、小肠等脏腑为主,完成由饮食水谷化生津液的过程。

津液生成的必要条件:一、饮食水谷的饮,我们称之为水饮要充足。

二、脏腑功能要正常。

请同学们注意,我们在这里讲津液,前面在讲水液代谢,在讲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都屡次提到人体的水液,人体的津液,实际上津液是在饮食水谷的运化过程中与水谷精微同时产生的。

(二)津液的输布。

我们在前面讲水液代谢的过程中,讲到了水液代谢的调节,一靠五脏整体调节,二其中以肺、脾、肾为主。

调节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津液的调节过程。

下面具体讲津液是怎样进行输布的。

根据上面我们复习水液代谢的调节过程,我们可以知道,津液的输布是由肺、脾、肾、心、肝、三焦等脏腑综合作用而完成的,它为什么省略了大肠、小肠呢?我们前面在讲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生理功能里提到,中医学把小肠主液、大肠主津,它们的功能都囊括在脾的功能之下。

所以我们强调是以肺、脾、肾为主。

而三焦是作为一个孤脏,是作为水液运行的通道而出现的。

具体输布的机制:(1)靠脾运化水液,通过升清转输作用将津液输布到全身去。

(2)依靠肺主行水的作用,通过宣发肃降保证水道通调,完成津液的输布的。

(3)肾主水液的作用,依靠肾蒸腾气化作用,作为全身津液输布的一个根本,来调节人体的津液的平衡。

津液的生理功能

津液的生理功能

津液的生理功能津液是人体内重要的生理液体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它不仅是维持身体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体的健康与疾病。

本文将从津液的生成、分布及其生理功能方面进行论述。

一、津液的生成和分布津液的生成主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肾脏三个方面完成。

1. 消化系统:人体通过进食吸收营养物质,其中包括水分。

食物经过口腔、食管、胃和小肠的消化吸收过程中会释放出津液,为体内水分的来源之一。

2. 呼吸系统:人体通过呼吸进入的空气中也含有一定的水分,当呼气时,这些水分被带走,但在吸入新鲜空气时,又会重新进入体内。

3. 肾脏:津液的生成还与肾脏的排泄功能密切相关。

肾脏通过尿液的形式排出多余的水分和废物,同时也会保留身体所需的津液。

津液生成完毕后,便会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传输至全身,滋养脏腑组织,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二、1. 润滑作用:津液在人体内具有润滑作用,可以润湿眼睛、口腔、呼吸道等黏膜组织。

这一功能有助于保护这些组织免受外界刺激和损伤。

2. 清洁作用:津液能帮助清洁口腔及消化道的残渣,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有助于预防牙齿、口腔以及胃肠道相关疾病的发生。

3. 营养输送:津液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水分、电解质和一些微量元素。

这些物质能够被津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提供所需的营养,满足身体正常功能的需要。

4. 维持体温:津液通过散热的方式帮助维持人体的体温平衡。

当津液蒸发时会带走水分和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

5. 排除废物:津液中含有的废物和代谢产物,通过尿液的形式经过肾脏排出体外,帮助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三、津液与健康的关系津液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身体津液的丰盈与否直接影响了身体各系统的运行。

缺乏津液会引起口干、口渴、眼干等不适感,严重时还会导致脱水、营养不良等疾病。

而津液供给充足,能够保持身体的正常水平,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四、保持津液的方法为了维持津液的正常水平,有几个方面的方法是值得关注的。

津液的名词解释

津液的名词解释

津液的名词解释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津液所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机体内除了藏于脏腑中的精和运行于脉管内的血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液体都属于津液。

因此,津液既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津液是津和液的总称。

由于津和液二者之间在性状、分布和功能上有所不同,所以从概念上应将二者加以区别。

《灵枢·决气》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灵枢·五癃津液别》又说:“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

”因此,可以说在津液中,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之内,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起濡养作用的,称为液。

《类经·藏象类》注曰:“津液本为同类,然亦有阴阳之分。

盖津者,液之清者也;液者,津之浊者也。

津为汗而走腠理,故为阳;液注骨而补脑髓,故属阴。

”津与液的区别主要用于临床对津液损耗而出现“伤津”、“脱液”病理变化的分辨。

但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津液二者同属一类物质,且可以互补转化,故津和液常同时并称,不作严格区分。

中医护理学第四章气、血、津液

中医护理学第四章气、血、津液

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四章气、血、津液【重点难点】一、气(一)气的基本概念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具有活力很强、不断运动着的特性,对人体生命活动有推动和调控等作用。

中医学中以气的运动变化来阐释人体的生命活动。

(二)气的生成人体之气,源于禀受于父母的先天精气、饮食物中的水谷精气和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肺、脾胃和肾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生成。

(三)气的运动和形式1.气机的概念: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不断运动是“气”的固有特性,气的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根源。

2.气运动的形式:气的运动形式可以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

所谓升,是指气自下而上的运行;降,是指气自上而下的运行;出,是指气由内向外的运行;入,是指气由外向内的运行。

3.脏腑之气运动的规律:脏腑之气的升和降、出和入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有其独特规律。

升降出入在局部各有所侧重;如肝、脾主升,肺、胃主降等。

(四)气的生理功能1.推动作用:气具有激发和推动的作用。

2.温煦作用:气具有温暖、熏蒸的作用。

3.防御作用:气的卫护肌肤,抗御邪气的作用。

4.固摄作用:气对体内液态物质进行固护、统摄的作用,以防止其无故丢失。

5.气化作用: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

气化作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体内物质代谢的过程,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五)气的分布与分类1.元气: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元气根于肾,依赖于肾中精气所化生。

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推动和调节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

2.宗气:是由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结合而成、聚于胸中之气。

宗气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走息道以行呼吸。

二是贯心脉以行气血。

3.营气: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又称为“营阴”、“营血”。

津液词解释

津液词解释

津液词解释
津液是中医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机体内部形成的一种液体混合物,包括血液和其他组织间液体以及细胞内液,主要来源于肾脏,通过尿液的排泄作用被排出体外。

津液具有滋润灌溉、生化生成、调节体内代谢等功能,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津液的来源和功能主要取决于其成分。

一般来说,津液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水、电解质、氨基酸、糖类、脂类等。

水是津液的基本成分,占据了绝大多数,其主要功能是维持机体的生理代谢和正常的生理功能。

电解质和糖类也是津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细胞提供必要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同时也能够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

脂类则是津液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具有滋润肌肤、凝固血液等作用。

津液的生化生成主要通过肾脏和汗液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排泄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排出体外,从而保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

汗液系统则通过调节汗液的排泄,维持身体的散热和调节体温。

在这两个过程中,津液的生化生成和调节都是非常重要的。

津液在中医理论中还具有重要的调节体内代谢的作用。

津液能够促进细胞内液和外环境中液体的渗透,从而维持细胞的代谢活动和正常的生理功能。

津液还能够参与细胞代谢产物的分解和排泄,从而减轻体内负担。

津液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除了传统的中药和针灸等方法外,现代的研究还发现津液可能与人体的衰老、疾病、健康状态等有关,因此对于津液的研究和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津液的功能

津液的功能

津液的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津液指的是人体内的液体,分为精、气、津、液四种。

其中,津液包括了人体内所有液体的总称,是人体内保持生命运行所必须的物质之一。

以下是津液的功能:
1. 滋润脏腑。

津液可滋润人体内脏腑,增加其正常生理功能,以维持人体健康稳定的生理状态。

当津液缺乏时,就容易导致脏器的功能失调,甚至出现疾病。

2. 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津液可以迅速为身体提供润滑和保持温度的作用,保持身体各个方面的正常生理活动。

3. 保持体液平衡。

津液在体内的分布和利用通过间质液运输、代谢和排泄过程实现体液平衡。

4. 提高人体免疫力。

津液可以滋润皮肤和黏膜,抑制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侵入,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帮助身体更好的抵抗各种外来物质的侵袭。

总之,津液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中医中,保持津液的平衡和功能良好是非常关键的,
因此,人们应该注意均衡饮食、适度地进行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分利用中医药等方法来促进津液的生成和调理,以达到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津液的代谢

-津液的代谢

-津液的代谢津液的代谢1.津液的生成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是一个涉及多个脏腑一系列生理活动的复杂过程。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论》)是对津液代谢过程的简要概括。

津液来源于饮食,通过脾、胃、小肠和大肠消化吸收饮食中的水分和营养而生成的。

其具体过程是:脾胃腐熟运化: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赖游溢精气而吸收水谷中部分精微。

“水之人胃,其精微洒陈于脏腑经脉,而为津液。

”(《读医随笔·燥湿同形同病》)脾主运化,赖脾气之升清,将胃肠吸收的津液上输于心肺,而后输布全身。

故曰:“津液于心,贯于肺,充实皮毛,散于百脉。

”(《脾胃论》)小肠主液:小肠泌别清浊,吸收饮食物中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上输于脾,而布散全身;并将水液代谢产物经肾输入膀胱,把糟粕下输于大肠。

大肠主津:大肠接受小肠下注的饮食物残渣和剩余水分后,将其中部分水液重新吸收,使残渣形成粪便而排出体外。

大肠通过其主津功能参与人体内津液的生成。

津液的生成是在脾的主导下,由胃、小肠、大肠的参与而共同完成的。

但与其他脏腑也不无关系。

总之,津液的生成取决于如下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充足的水饮类食物,这是生成津液的物质基础;其二是脏腑功能正常,特别是脾胃、大小肠的功能正常。

其中任何一方面因素的异常,均可导致津液生成不足,引起津液亏乏的病理变化。

2.津液的输布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脾、肺、肾、肝、心和三焦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完成的。

(1)心主血脉:“中焦蒸水谷之津液,化而为血,独行于经隧。

”(《侣山堂类辨·辨血》)“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

”(《灵枢·痈疽》)心属火,为阳中之太阳,主一身之血脉。

津液和血液赖心阳之动力,方能正常运行,环周不休。

(2)脾气散精: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通过其转输作用,一方面将津液上输于肺,由肺的宣发和肃降,使津液输布全身而灌溉脏腑、形体和诸窍。

04 津液

04  津液

津液
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它来源于饮食,经脾胃运化之后产生水谷精微的液体部分,注入经脉,输布全身,营养机体。

津与液既相似,又不同,其性质、分布部位和作用各有区别。

清而稀者为津,渗透浸润于肌肤腠理之间,有濡养肌肉、充润皮肤的作用,如组织间液,淋巴液等。

浊有稠者为液,流行灌注于关节、脑髓,孔窍等处,有润滑关节、滋养脑髓、濡润乳窍的作用,如关节液、唾液等。

津与液就整体的功用来说又同属一体,互相影响、互相转化,所以津与液常常并称为津液。

津液又是血的组织成分,故与血的关系密切。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需要适量的津液。

津液有多余,则经过气化变成废物排出体外,藉以保持体液平衡。

如出于腠理为汗,下输膀胱则为尿。

我国医学认为〞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因此,体内水液的调节,依赖于肺、脾、肾三脏共同完成。

肾主水,司肾关的开阖,以调节水液。

肾的功能失调,津液运行障碍,则水液停留而发生痰饮、水肿等证。

津液不足,则出现口干、舌燥、皮肤枯燥干涩,甚至四肢挛急、抽搐等,如大汗或利尿过多均可发生这些病症,称为伤津液。

津液与血关系密切,大量出血也会出现伤津液的证候,故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及〞亡血家忌汗〞之说。

气与津液之间也是相互滋生相互作用的。

气虚则气不化津而出现津液缺乏,伤津者则化气无源,又可出现气短、无力等气虚的证候,所以又有〞耗气则伤津,津伤则耗气〞的说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节我们讲了精气血津液神中的第三部分血,分别介绍了血的基本概念、血的生成、运行及功能。

下面我们也按这个思路来学习第四节,津液。

第四节津液津液和精气血一样,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那么什么是津,什么是液,津和液有什么区别,津液在人体内是怎样生成的,它生成后又是怎样在人体内输布、排泄的,津液具有哪些功能,这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

下面我们先看第一个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一)津液概念在中医学的津液学说当中,将津液的含义定义为,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从津液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它的核心是一切正常的水液,从内容来看,它包括人体各脏腑组织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前面我们讲五行时候讲到的泪汗涎涕唾都属于津液的范畴,它的功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

(二)津液异同津液虽说都是指机体一切正常水液,但我们中医学在理论上常常又把津和液两者区别开来。

它俩的联系,它俩共同的基础是什么呢?它们两个都是来源于饮食水谷,都是靠脾胃所化生水谷精微,这一点它们有共同的物质基础。

根据它们的性状、分布、功能和阴阳属性,又把津和液加以区别。

《灵枢﹒决气》中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人的肌腠疏泄太过,汗出过多,这样的汗就叫做津。

“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饮食入胃,水谷精微充满于周身,外溢部分输注于骨髓中,使关节曲伸灵活;渗出的部分可以补益脑髓,散布到皮肤,保持皮肤润泽的物质,就叫做液。

从性状上看,津,质地清稀,流动性大;而液,质地粘稠,流动性小。

分布上,津由于流动性大,主要分布在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之间,并能进入血脉之中;而液由于流动性小,则是灌注到骨节、脏腑、脑、髓等处。

功能上,津由于流动性大,类似于水,所以它主要起滋润作用,滋润皮肤、肌肉、孔窍;而液,它流动性小,营养物质比较充分,所以它主要起濡养作用。

就阴阳属性上讲,津属阳,液属阴。

在后面讲藏象学说的时候,我们会讲到大肠和小肠都能吸收一部分水液,小肠吸收的水液叫液,大肠吸收的水液我们则称为津,中医称它们为“小肠主液”、“大肠主津”。

我们现在应用的时候常常是津液并称,不作严格的划分。

但从性状、分布、作用、属性二者有明显的区别。

了解了什么是津,什么是液,那么,津液在人体内是怎样生成的,它生成后又是怎样在人体内输布、排泄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大问题——津液的代谢。

二.津液的代谢津液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包括津液的生成、输布及排泄。

首先我们先看津液的生成。

(一)津液的生成津液的生成源于中焦,我们人体内的津液都是来源于我们喝进去的水和饮食物中的水分。

《内经》中讲到津液代谢的时候专门有一篇对其进行论述,这一篇是《灵枢﹒经脉别论》,它里面是这样论述津液代谢的,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所以人体中津液的物质基础主要来源于饮食水谷,它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它的生成过程,依赖五脏的整体调节,才能完成这样一个生理过程。

其中以脾、胃为主,由小肠、大肠等脏腑来完成,通过脾的运化、胃的受纳腐熟,大肠主津、小肠主液,完成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最终形成人体所需要的水液,这部分水液我们就称为津液。

也就是说津液的生成以水谷精微为主要的物质基础,通过五脏的整体调节,以脾、胃、大肠、小肠等脏腑为主,完成由饮食水谷化生成津液的过程。

津液生成了,下面我们再来看津液在人体内的输布过程。

(二)津液的输布津液的输布仍然与脏腑有密切的关系,主要是靠脾、肺、肾、肝和三焦等脏腑的协调配合来共同完成。

下面我们先来看脾是怎样输布津液的。

脾气散精,它仍然是脾主运化的一部分。

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它能够将水液中的津液充分吸收,并能将津液进行布散。

脾气在布散津液的时候有四种情况,一种是脾气升清,可以将津液向上输布于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将津液布散至全身。

第二种是脾气可以自己将津液向四周布散至全身,这是因为脾位于中焦,它和四周脏腑都相连,所以可以自己将津液及水谷精微向四周进行布散。

第三种情况也是由于脾位于中焦,可以转输津液,使全身津液随着脾胃之气的升降运动而上腾下达。

第四种情况是,脾气可以将胃、小肠、大肠中的部分水液经过三焦这个水道输送至膀胱,化为尿液排出体外。

参与津液输布的第二个脏腑是肺脏,肺在输布津液的时候发挥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肺主行水的作用。

肺主行水的作用又是通过肺气的宣发与肃降作用实现的。

肺接受脾转输过来的津液,一方面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即向上的作用,将津液向身体外周体表及上部进行布散;另一方面是通过肺的肃降作用,即向下的作用,将津液向身体内部脏腑及下部进行布散,并将脏腑代谢后产生的浊液输送至膀胱,故称“肺为水上之源”。

参与津液输布的第三个脏腑是肾脏,肾主水,肾主水的作用是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实现的,肾气可以蒸腾气化水液。

肾的气化作用是全身脏腑组织气化的一个总动力,那么,与津液代谢有关的脏腑,如脾的运化、胃的受纳、肺的宣降、小肠的功能、大肠的功能,它们都是在肾的气化作用的推动和调控下来共同完成对津液的输布的一个过程。

另一方面,肾的气化作用可以使清者上腾至肺,浊者化而为尿,升清降浊,清者上腾至肺,重新被吸收,参与全身的水液代谢,浊者下输至膀胱,在膀胱气化的作用下化为尿液排出体外。

肾的这一升清降浊的作用在人体津液代谢平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与津液输布的第四个脏腑是肝脏,肝主疏泄,肝主疏泄的作用,主要是调畅气机,气行则水行,通过调畅气机来促进水和津液的运行和输布。

参与津液输布的最后一个脏腑是三焦,《内经》中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决渎就是疏通水道,所以,三焦具有疏通水道的作用。

因此,三焦是津液输布的一个道路,肺的宣降、肾的气化、脾胃的升降,它们都需要以三焦为通路。

三焦除了是津液的通路外,还是气运行的一个通路。

只有以肺、脾、肾为主的脏腑功能正常,这个三焦的通道才能畅行无阻,保证它执行决渎的作用,而三焦的通利又保证了各个脏腑输布津液的道路的通畅,保证了津液在体内正常的输布。

所以,各个脏腑组织之间是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津液在体内的输布。

大家看,五脏当中,肝、脾、肺、肾都与津液的输布有关,就剩下心脏,那么心与津液的输布有没有关系呢?心的生理功能是心主血脉,心藏神。

从中医的整体观念来看,人体的每一个生理活动都是五脏相互作用的结果,津液的输布也不例外。

心主血脉,血我们知道,它的来源有营气和津液,津液是构成血液的一个重要成分,换言之,血液当中有津液,津液通过血的运行来输布至全身,但是这一部分我们把它归为血的运行,所以,这里的相关脏腑指的是主要的相关,主要与脾、肺、肾、肝和三焦有关。

了解了津液的输布,下面我们接着看津液代谢的第三个环节——津液的排泄。

(三)津液的排泄津液的排泄同样也需要五脏的协调配合,但主要与肺、肾有关。

现在来看,津液的排泄途径主要是通过汗液、尿液、粪便和呼气,其中,排汗和呼气都是在肺的宣发作用下完成的。

我们知道肺主宣发与肃降,肺的宣发作用是一种向上向外的作用,所以,宣发作用里面包括呼出浊气、向上向外布散津液,还有,它可以宣发卫气,把卫气输送至肌表,起到保卫机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另外,卫气还能调节人体腠理的开合,腠理开则汗液出,腠理闭则汗不出。

所以,肺的宣发可以通过呼气排出一部分水液,也可以通过汗孔排出汗液来排出一部分水分。

这个汗孔又叫气门,它要通过呼吸来调节,就是说通过呼吸道和汗液来排泄代谢产物。

第三个排泄途径是尿液。

尿是怎么形成的呢?尿液的形成依赖于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尿是津液排泄的主要产物,也就是说尿液的排泄标志着津液的排泄。

用现代语言讲,尿是津液排泄的指标。

津液排泄的最后一个途径是粪便。

水饮经过口到达胃以后,通过胃的受纳腐熟后到达脾,靠脾的运化水液、运化水谷精微作用来完成的。

在中医理论当中,小肠、大肠的功能隶属于脾之下,属于脾运化的范畴。

小肠和大肠参与津液代谢的调节,是通过小肠主液、大肠主津来实现的。

最终通过大肠主津的作用,再一次对大肠所包含的水液、津液进行代谢,把对机体有用的那部分重新吸收到体内进行利用,没有用的通过大肠的传导作用,最终形成粪便,这里面包括水液的代谢产物。

所以说津液的排泄形式,通过呼气、汗、尿液、粪便来完成的。

现代生理学对津液的排泄有这样一个认识,人体水液的出和入是保持一定平衡的。

正常情况下,人体一天24小时进入体内的水量大约在2500ml,排泄的时候通过不同的途径排出,通过呼气大约排出400ml,通过汗液排出500ml左右,一天大便一次的情况下,排出津液100ml左右,剩下的1500ml都是通过小便排出体外,所以,津液排泄的主要指标是尿液。

到此,我们讲了津液代谢的过程和机制,大家在复习的时候要把两者统一起来,但是又要区别开来。

津液的生成主要是哪些脏腑参与的,输布又是通过哪些脏腑,通过什么机制来完成的,它的排泄主要依赖哪些脏腑,通过什么机制来完成的,这两者具有相同的地方。

每个脏腑在具体调节津液代谢过程中是通过哪个功能,哪一个环节来参与的,这就是它们之间的区别。

下面我们用一个图表来总结津液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下面我们看最后一个大问题——津液的功能。

三.津液的功能津液是津和液的总称,所以,津液的第一个功能就是津的功能和液的功能的总和,也就是滋润和濡养作用。

(一)滋润濡养讲津液异同的时候我们讲过,津由于流动性大,类似于水,所以它主要起滋润作用,可以滋润皮肤、肌肉、孔窍;而液,它流动性小,营养物质比较充分,所以它主要起濡养作用。

津液在人体内所到之处都可以发挥滋润濡养的作用。

当人体津液不足的时候,人体被津液滋润濡养的那些脏腑组织就会出现失润的现象,临床见到比较多的是人体的肌肤、官窍和二便的失常。

病理上,津液不足的时候,在我们中医上有个说法叫“燥胜则干”,就可以出现干燥、失润的症状,就是津液不足失去滋润濡养作用所致,可以出现肌肤干燥、口干舌燥、咽干鼻燥、大便干结,另外津液不足的时候,它向人体外排泄的量也会减少,可以出现小便量少、小便色黄、小便疼痛等症状。

治疗上就应该多喝水,但是如果喝水仍然不能缓解的时候,就要用一些养阴生津的药物去治疗。

津液的第二个功能是充养血脉。

(二)充养血脉津液是津和液的总称,津液中的津可以进入到血脉当中,和营气相互结合,在心肺的作用下化生成血液,所以,《内经》中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受气就是指接受营气,取汁就是指津。

我们在上一节讲血的生成的时候讲到,血的来源有营气、津液和肾精。

所以,津可以进入到血脉当中,也可以在血脉之外。

构成血液之后,血液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在上一节中已经讲到了,就是濡养和化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