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复习第3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二落实巩固提高 (1)
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3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落实巩固提高(1)
1.(2015·陕西省咸阳市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扬州访汪辰初钱澄初[注]关桥乍泊旋相访,问遍扬州识者疏。
市井草深寻巷入,江城花满闭门居。
僮惊客到饶蛮语,箧付儿收只汉书。
我过七旬君逾八,笑啼同是再生余。
【注】钱澄初:在明末曾从事抗清斗争,失败后归隐田园。
这首诗写诗人自家乡安徽桐城往扬州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汪辰初,此时汪辰初也过着隐居生活。
★(1)诗中颔联描写了哪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答: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及其作用。
“草”要结合“市井草深寻巷入”分析,写荒芜居处和寂寥人生;“花”要结合“江城花满闭门居”分析,反衬隐居之深。
昔日“歌吹是扬州”,今日“草花满市井”,可见昔盛今衰的沧桑之感。
答案:描写了“草”和“花”两个意象。
①通过“草深”“花满”形象具体地写出了汪辰初的隐居环境。
②以“草”“花”相对举,抒写昔盛今衰之情,寄寓国家沦亡、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2)拜访当年的抗清战友,诗人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请结合首联、尾联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解析:此题要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首联写停舟“旋相访”,可见心情之急;结果是“问遍扬州识者疏”,失落惆怅;之后是寻到草深的巷陌,发现了隐居的老友,“惊”是情感的最恰切表述;最后,两个老翁晚年相见,悲喜交加,“笑啼”二字,十分形象。
答案:①寻访好友的急切。
一靠岸,诗人就马上寻访汪辰初,可见其心情迫切。
②寻访不着的失落。
汪辰初隐姓埋名,识者稀少,一时寻访不着,因而有了失落之情。
③老友重逢的悲喜交加。
七八十岁的老友重逢,值得高兴,因而“笑”;但故国已亡,难免“啼”。
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画菊[南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不第后赋菊[唐]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概括两首诗中所描绘的菊花的特点有何不同?答: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巩固提升训练: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2考点3(含解析)(山东专用)
[题组一对点练]1. (2019 •荷泽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塞外杂咏林则徐天山万笏耸琼瑶②,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①此诗作于作者被革职后,西行伊犁途中。
②琼瑶:美玉。
诗中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天山什么特点?答:.............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修辞手法的能力。
“天山”像“万笏”,“琼瑶”借喻雪,因此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首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以“万笏”比喻天山山峰;用“琼瑶”比喻天山山顶积雪。
表现了天山高耸峻峭(或众多连绵)、积雪洁白晶莹的特点。
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初春徐灿①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
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②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
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注】①徐灿:明末清初女词人。
②金衣:指黄莺。
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说明。
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
要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分析。
答案: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
独居闺阁的词人以芳草才吐新芽、梨花刚刚开放、柳絮漫天飞舞、树上黄莺鸣啭等初春美景,反衬了自己如柳絮般飘零、沦落之感和伤感落寞之情。
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送述古[注]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述古: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字述古。
请从“情”和“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词的下阕。
答:.............................. .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具体的“景”和“情”的内容作答。
答案:下阕通过描绘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的景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以哀景衬哀情,烘托了作者感伤离别,思念友人的凄凉孤寂。
高三语文巩固提升训练:第三章 古代诗歌鉴赏 3-1 Word版含解析.doc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遣悲怀①元稹谢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
②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
③黔娄: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1)首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结合注释,弄清“谢公”出自何典,再指出作者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案:用典。
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
引出后文对韦氏婚后艰苦生活的描写,间接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追怀悼念之情。
★(2)颔联和颈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解析:这首诗一、二句运用典故,说明妻子屈身下嫁;“百事乖”指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
中间四句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地描绘出贤妻的形象。
从这些内容中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诗人笔下的妻子是一位能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女性形象。
颔联借写妻子为自己翻箱寻衣、卖钗沽酒,表现妻子对自己的关心体贴;颈联借写妻子甘于以野菜充饥、以槐树落叶为柴,表现其安于贫苦的美好品德。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摊破浣溪沙咏桂花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
剪成碧玉叶层层。
风度精神如彦辅①,大②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注】①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
②大:一作“太”。
★(1)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词中的景物形象。
可从色彩、形态、香气三个方面来考虑。
答案:①形:有金光灿烂的色彩和碧玉一般的如刀裁似的层层绿叶。
有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
②神:精神气度如魏晋名士一般超凡脱俗,个性鲜明,风度翩翩,节操高尚。
最新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3)课件新人教版ppt课件
解题关键
D 项,从基础知识、文化常识等方面考查。“风
雨不动安如山”是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基础知识、文化常识
的诗句,同时还考查“大李杜”(李白和牧)的文学常识。属 扎稳打。
于张冠李戴。
理解诗歌的内容,需要注意以下几 E 项,从内容(情感、主旨)
点: 方面考查。诗人并未详细描
(1)关注选项中的“表达”“抒发” 绘池州胜景,且并未表达对
等词; 先贤的景仰之情。属于无中
(2)关注对意境,氛围、基调的判定; 生有。
(3)探究诗人写作意图,抓准情感。
4 步搞定诗歌鉴赏选择题 第 1 步:整体感知。读诗后继续仔细阅读各个选择项,借助 它们进一步再去对材料做全面的理解,再去解题。另外,还要读标 题,读注释,弄清材料的背景或领悟作者的心情。 第 2 步:筛选排除。对选项进行大胆筛选。比如,选择项中对 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比较牵强,则可 以去掉;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小,或武断,或偏激的,也可视为 “不恰当”。
[即时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结客少年场行 孔绍安
结客佩吴钩,横行度陇头。 雁在弓前落,云从阵后浮。 吴师惊燧象①,燕将警奔牛②。 转蓬③飞不息,冰河结未流。 若使三边定,当封万户侯。
[注] ①吴师惊燧象:春秋时,吴、楚大战,吴军打到了郢都。 燕昭王让人在大象尾部系上火把冲向吴军把他们吓退了。②燕将警 奔牛:战国时燕攻齐,围即墨,齐将田单用牛千余头,灌脂束苇于 牛尾,燃之,牛惊,突奔燕军,燕军大溃。③转蓬:随风飘转的蓬 草。比喻飘零无定。
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题中的“九日”与“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一词描述的
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3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三落实巩固提高 Word版含答案.doc
,[学生用书P47])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王思远,琅邪临沂人。
尚书令晏从弟也。
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
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
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琎上表理之,事感朝廷。
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
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与竟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
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①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及祥日②,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世祖诏举士,竟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等。
思远与顾暠之友善。
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
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
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
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
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建武中,迁吏部郎。
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
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
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
”晏不纳。
及拜骠骑,集会子弟,谓思远兄思微曰:“隆昌之末,阿戎③劝吾自裁,若从其语,岂有今日?”思远遽应曰:“如阿戎所见,犹未晚也!”及晏败,故得无他。
思远清修,立身简洁。
衣服床筵,穷治素净,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
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
” 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选自《南齐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二十四王思远传)【注】 ①友于:兄弟之爱。
②祥日:亲丧之祭日。
③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 除:授予官职 B .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案:查究 C .今一旦赞.人如此事 赞:赞同 D .卿可数诣.王思远 诣:拜访 解析:选C 。
2019语文高考三轮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一)
专题强化训练(十六) 古代诗歌鉴赏(一)(诗歌)一、(2018·四川成都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赠裴十迪王维风景日夕佳,与君赋新诗。
澹然望远空,如意①方支颐。
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
暧暧日暖闺,田家来致词。
欣欣春还皋,淡淡水生陂。
桃李虽未开,荑萼满芳枝。
请君理还策,敢告将农时。
【注】①指还归时需带的手杖等行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二句点明写作缘由,“日夕”语出陶潜诗“山气日夕佳”,夕阳西下,风景独好,诗人情不自禁想邀朋友一起赋诗。
B.三四句着“望”“支”二字,写出诗人观景之姿态;“澹然”一词则显现出诗人观景之心情。
C.五六句写春风轻拂,惊醒百草,篱笆之中,兰蕙丛生。
两句以静写动,赋予春景以生机与活力。
D.这首诗语言清新素雅,朴实醇厚,写景真切自然,融情于景,表现出了诗人醉心田园,恬淡自在的意兴和情怀。
[解析]C项,“以静写动”错;“春风动百草,兰蕙生我篱”,徐徐春风轻拂,惊醒了那沉睡的百草,齐齐在微风荡涤中悄然萌动;看那篱笆丛中,兰惠丛生,散发出缕缕幽香,沁人心脾。
一“动”一“生”,以动写静,赋予百草与兰惠以生机与活力;描兰惠之态,实则又隐约地展露出诗人才望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情操。
应是以动写静。
[答案] C2.苏东坡以“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来评价王维诗的特点,这首诗歌描绘了哪几幅图画?这些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歌描绘了哪几幅图画?这些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这是考查把握诗歌景物,概括诗歌画面的能力。
如“澹然望远空,如意方支颐”,这两句是写人的姿态,“澹然”显现出诗人观景之心态,恬淡自在;“支颐”描摹出诗人观景之姿态,兀自沉醉。
(全国通用)2016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3章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二落实巩固提高 版含答案
, [学生用书P43])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苏秦以连横说秦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羸縢履,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锈,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扺掌而谈。
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
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
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
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选自《战国策·秦策》)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愿大王少.留意 少:稍微 B .黑貂之裘弊.弊:破旧 C .清宫除.道 除:打扫 D .当秦之隆.隆:隆重 解析:选D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含答案)一、(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解析C项,“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浓缩于窗子大小的尺寸之间。
并非“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
答案 C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解析先答出尾联的含意,再根据含意去分析作者对这幅画的评价。
理解尾联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其次,要结合诗题和前面的诗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此中有佳句”,意思是许道宁的画意境优美,蕴含诗意,文人墨客可以据此创作出诗词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纵使写尽这些佳句,也与画的意境不相关,足以看出画家技艺的高超和画意的优美,致使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诗人的评价:从尾联的含意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答案第一问:画中蕴含着诗意,但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
第二问: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二、(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考前三个月》高考语文大二轮总复习题点训练学案第三章 古诗鉴赏二
题点训练二准确判断古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目标解说]对古诗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的考查是高考古诗鉴赏考查中的一个重点、热点,也是考生复习时的重点、难点,而准确判断诗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则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为此,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准备:一是继续强化各种表达技巧特征、例句及表达效果的学习;二是提高读懂诗歌的能力,掌握判断表达技巧题的审题答题规范。
当然,这一切都得靠在训练中实现。
宜增大练习量,增强自信,提高准确判断的能力。
【真题回做】(2013·安徽)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注]《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之感。
韦诗以风动竹、鸟惊栖、人独宿表现内心孤独;赵诗以惊鸟无宿暗寓诗旨,含蓄地道出诗人心境的孤独。
(不同点)韦诗孤独中又有淡静。
皎月悦目,风竹悦耳,恬静怡人。
赵诗孤独中更显凄冷。
冷月残烛,秋雨寒枝,凄冷袭人。
解析本题考查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把握诗人的情感。
这两首诗都是借景抒情诗,诗人的情感寄寓在诗歌的意象中。
韦诗中的意象是:皎洁明月、霜风动竹、惊栖之鸟。
恬静的月色,人略显孤独。
赵诗中的意象是:残烛、秋雨、深竹、惊鸟、寒枝。
凄冷萧瑟之景蕴含凄凉孤独之感。
同时两人对景物描写的差别体现了两人心境的细微差别。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
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
赵诗:借代,借“晕”代月。
“晕”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韦诗第一句“皎如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赵诗第一句中“侵残烛”的应是“月”,此句以“晕”替代。
近年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章古代诗文阅读练案24古代诗歌鉴赏(2)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章古代诗文阅读练案24 古代诗歌鉴赏(2)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章古代诗文阅读练案24古代诗歌鉴赏(2)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章古代诗文阅读练案24 古代诗歌鉴赏(2)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练案[24]古代诗歌鉴赏(2)本练案共4页,设计试题24个,赋132分,训练时间132分钟一练本科上线一、(黑龙江齐齐哈尔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11分)错误!遣兴杜甫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BD )A.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
B.“何况道路长”是说诗人因为路途迢遥而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溢于言表。
C.“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
D.末尾两句写诗人仰观天空中飞翔的大雁,透露出让大雁为分散的兄弟捎信的愿望.E.本诗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侧面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解析]B错在“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
兄弟分散,不知都流落在何方,所谓“道路长”是说兄弟间相距的道路长,并不是说诗人与家乡的距离远。
D错在对末尾两句的理解,这两句其实是借空中的大雁能够相伴飞翔,和人的弟兄分散进行对比,表达弟兄离散的悲伤.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
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2 古代诗歌阅读学案 新人教新人教
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2 古代诗歌阅读学案新人教新人教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主要考查鉴赏评价能力:(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对形象、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考查是古代诗歌阅读命题的重点,尤其是思想情感的考查每年都会涉及,因此在备考的过程中,要侧重对这几个考点的复习。
一、了解古代诗歌的分类二、明晰古代诗歌一般的结构章法和根本特点 1.结构章法词⎩⎪⎨⎪⎧上片〔阕〕⎩⎪⎨⎪⎧⎭⎪⎬⎪⎫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写景〔次〕下片〔阕〕:抒情〔主〕 2.根本特点:情景结合(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对乐情,哀景对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三、读懂古代诗歌“三步骤〞 第一步:读标题。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载体,是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标题可以承载以下信息: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③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④揭示作品的线索;⑤说明诗歌的题材;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等。
如:诗题重要信息《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交代了出发的地点(临洮);②交代了前去的地点(北庭);③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留别)《残春旅舍》 ①交代了时间(残春);②交代了地点(旅舍);③暗示了诗歌的内容(借景抒情)第二步:读正文。
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读懂正文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
这一环节是以平时的积累和素养为根底的,方法上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1.读懂“诗家语〞“诗家语〞是作者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
古诗词作品是如何对语言做变形处理的呢? 类型内容解说示 例改变词性诗人因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中“绿〞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词语绘景状物,化抽象为具体,化腐朽为神奇,强化了诗歌的感染力改变词序诗人写诗,有时为了强调某些意蕴,到达某种特殊的效果,或出于格律等表达的需求,而改变某些词的顺序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高考语文(全国版)二轮复习方略练习:第3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二落实巩固提高(1)
1.阅读下边这首词,达成后边的问题。
定风波[五代 ]欧阳炯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
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光。
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
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
(1)词中女主人公“方寸乱”的原由有哪些?请联合全词归纳剖析。
答:分析:本题考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从词中“暖日闲窗映碧纱”“ 数树海棠红欲尽”“ 玉闺深掩过年光”“ 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 可见其惜春怀柔之情和孤单孤独之感。
答案:①孤单孤独:“暖日闲窗映碧纱” ,“独凭绣床” 。
②惜春:“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
③年光虚度:“玉闺深掩过年光” 。
④想念丈夫:“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
(剖析略 )★(2)本词“泪珠穿破脸边花”和冯延巳“香闺寂寂门半掩。
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同是描绘女子哭泣,一用“穿破”,一用“滴破”,哪个更好?请简要赏析。
答:分析:本题考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够联合诗歌表达的感情和词中人物形象的特色剖析。
答案:(示例1)“穿破”更好。
“滴破”表现思妇泪痕点点,“穿破”表现思妇眼泪向来流到脸边,泪流得多,感情比“滴破”的程度要深。
(示例 2)“滴破”更好。
“滴破”拥有内敛委宛之美,更切合深闺女子的身份。
而“穿破”泪流如泉涌不只,感情不加克制,不切合思妇害羞的特色。
2. (2015 湖·北省部分要点中学联考)阅读下边这首词,达成后边的问题。
清平乐朱淑真风光紧迫,三月俄三十。
拟欲流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缠绵临歧[ 注]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注】临歧:本为面对歧路,后亦用为赠别之辞。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联合词的上片剖析。
答:分析:鉴赏诗歌的感情,要抓住诗歌中的光景和感情词,如从本词中的“ 欲留”“ 愁”“ 寄语春宵”“ 来年早到” ,可见是对春色的迷恋之情。
答案:表达了词人对春的怜悯和迷恋之情。
“风光”与“紧迫”搭配,突出岁月之速,三月立刻就到三十天,可见已经是暮春;“绿野烟愁露泣”运用拟人手法,写绿野上的烟、露由于“拟欲流连计无及”而忧愁、呜咽,这其实就是词人在表示自己惜春的心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定风波
[五代]欧阳炯
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
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
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
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
(1)词中女主人公“方寸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概括分析。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从词中“暖日闲窗映碧纱”“数树海棠红欲尽”“玉闺深掩过年华”“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可见其惜春怀柔之情和孤独寂寞之感。
答案:①孤独寂寞:“暖日闲窗映碧纱”,“独凭绣床”。
②惜春:“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
③年华虚度:“玉闺深掩过年华”。
④思念丈夫:“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
(分析略)
★(2)本词“泪珠穿破脸边花”和冯延巳“香闺寂寂门半掩。
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同是描写女子流泪,一用“穿破”,一用“滴破”,哪个更好?请简要赏析。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可以结合诗歌表达的情感和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分析。
答案:(示例1)“穿破”更好。
“滴破”表现思妇泪痕点点,“穿破”表现思妇眼泪一直流到脸边,泪流得多,情感比“滴破”的程度要深。
(示例2)“滴破”更好。
“滴破”具有内敛含蓄之美,更符合深闺女子的身份。
而“穿破”泪流如泉涌不止,感情不加节制,不符合思妇含羞的特点。
2.(2015·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清平乐
朱淑真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
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
缱绻临歧[注]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注】临歧:本为面临歧路,后亦用为赠别之辞。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的上片分析。
答:
解析:鉴赏诗歌的情感,要抓住诗歌中的景物和情感词,如从本词中的“欲留”“愁”“寄语春宵”“来年早到”,可见是对春光的留恋之情。
答案:表达了词人对春的怜惜和留恋之情。
“风光”与“紧急”搭配,突出时光之速,三月马上就到三十日,可见已是暮春;“绿野烟愁露泣”运用拟人手法,写绿野上的烟、露因为“拟欲留连计无及”而发愁、哭泣,这其实就是词人在表明自己惜春的心迹。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两句。
答:
解析:鉴赏这两句的修辞手法,首先要知道这是词人对即将过去的三月而言的,是对春的留恋和叮嘱,应是拟人手法。
结合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即可。
答案: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前一句中“缱绻”“临歧”“嘱付”三个词,是把春当作了别离之人,细声软语和春告别并嘱咐:来年你要早点儿让梅花开放啊!拟人手法的运用,将对春的留恋具化为对春的叮嘱,可见词人盼春归之急切,更突出了惜春感情的强烈。
3.(2015·广东省中山市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无名氏
为浮生两鬓白,观镜里朱颜迈。
忙辞了白象简①,紧纳了金鱼带②。
绿柳倚门栽,金菊映篱开。
爱的是流水清如玉,那里想侯门深似海。
幽哉,袖拂白云外。
彭泽,清闲归去来。
【注】①白象简:官员上朝时携带的象牙做的朝笏。
②金鱼带:即金鱼袋,唐制,二品以上官员佩金鱼袋。
★(1)上片中的“忙”“紧”二字生动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答:
解析: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要紧扣词语的含义,从表达的情感角度分析。
“忙”“紧”二字,表达了作者对辞官的急迫心情。
答案:“忙”“紧”均为“急忙”的意思,生动地描绘出作者辞官去职的急迫心情和决绝态度,表现了作者对在污浊官场中虚度光阴的懊悔之情和对回归田园的渴盼之情。
(2)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来间接抒发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从曲的内容看,有直接抒情,也有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典故的运用,间接抒情。
结合“绿柳倚门栽,金菊映篱开”和“彭泽,清闲归去来”分析即可。
答案:①借景抒情。
作者通过描写绿柳倚门、金菊盛开、流水清澈,表现了居处环境的宁静优美、生机盎然,抒发了对清闲自在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②用典。
作者借“柳”“菊”“彭泽”“归去来”等与隐士陶渊明有关的词语和意象,含蓄地表明了自己归隐后宁静闲适的心境和淡泊高雅的志趣。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感怀
[明]沈宜修
犹见寒梅枝上小。
昨夜东风,又向庭前绕。
梦破纱窗啼曙鸟,无端不断闲烦恼。
却恨疏帘帘外渺。
愁里光阴,脉脉谁知道?心绪一砧空自捣,沿阶依旧生芳草。
(1)上片词人写“烦恼”无端而生,实则有因,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从题目中“感怀”来分析,这首词是表达词人心情的。
结合词人所写之景可知,春天又来了,而自己思念的亲人却远在天涯,自己的寂寞孤独之情无人可诉,故而“烦恼”。
答案:词人的烦恼因思念亲人而致。
东风又至,时间飞逝,亲人远在天涯,相聚遥遥无期,只能期待梦中团聚;独守空房,寂寞难耐,脉脉思念之情却无人倾诉、无人知晓,因而烦恼。
★(2)请赏析最后两句中“空自”和“依旧”的妙处。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中的“炼字”,捣衣是为了给亲人准备衣服,可是亲人不在眼前,准备好的衣服也无法送达,所以词人说“空自”捣,表达出词人对亲人的思念与自己的孤独与无聊之感;偏偏不解人意的芳草,依旧和往年一样生长,既用芳草的无情衬出人的有情,又用“依旧”年年生芳草,写出词人已不止一年注意到这一景象,也就表明词人与亲人离别的时间长,即相思之长。
答案:“空自”既写出了捣衣时因无法寄送而产生的徒然无奈、心不在焉,也写出了词人因牵挂亲人而产生的散乱心绪;“依旧”既写出了芳草与往年一样萌生,也写出了庭院与往年一样冷清,更委婉地表现了思念之情依然长久、深重。
5.(2015·闽南四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梅
沈钦圻
冰霜磨炼后,忽放几枝新。
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自然空色相,谁与斗精神。
野客闲相对,如逢世外人。
★(1)请赏析颔联“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
答:
解析:本诗颔联“独立江山暮,能开天地春”通过梅独自屹立在暮色苍茫的天地中写出了它的铁骨铮铮,而“独立”是拟人,“能开天地春”则是夸张的手法。
答案:梅独自屹立在暮色苍茫的天地中,开辟出一片春天。
这两句运用拟人与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梅的生气勃勃、铁骨铮铮,梅不是附属于春天的,而是春的主人。
(2)请分析诗人将梅称为“世外人”的原因。
答:
解析:本诗中尾联“野客闲相对,如逢世外人”,通过“我”与梅的闲相对,像喜逢的老朋友一样,表明“我”同这梅一样都是世外人,也说明了自己无意名利,才能与梅意气相投。
答案:梅花傲霜开放、生机勃勃、空色相、不斗精神。
诗人称梅为“世外人”,表明自己无意名利,与梅意气相投。
6.(2015·黑龙江省重点中学调研)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这两首词的上阕都有写景的句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风柔日薄春犹早”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的思想感情。
范词意在通过写景表达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李词写春到天暖,表达出欣喜之情。
答案:“山映”三句:傍晚,夕阳映照着远处的山峦,碧色的天遥连着秋水绿波,萋萋
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照映不到的天边,表达了词人的乡思离情。
“风柔日薄春犹早”: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像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经渐渐暖和起来,使人心情愉悦,抒发了欣喜之情。
★(2)两首词的主题是否相同,风格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主题,鉴赏诗歌的风格。
从两首词来看,都在抒发思乡之情,但范词直抒胸臆,而李词抒情委婉含蓄。
答案:两首词的主题相同,都抒发了乡思离情。
但范词的抒情比较直接,李词的抒情委婉含蓄。
范词中“黯乡魂”二句,直接说出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而李词没有说自己如何沉溺于“但愿长醉不复醒”的醉梦中,只说醉卧时所烧的沉香早已火灭香消,而词人还宿醉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