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4.1 散文阅读 鉴赏散文的语言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4.1 散文阅读 分析材料安排及其结构用意-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素材
主标题:分析材料安排及其结构用意副标题:把握好结构安排,才能更好地答题哦!关键词:命题形式,解题方略,典型示例难度:4重要程度:4内容:一、命题形式:高考对于“分析材料安排及其结构用意题”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1.为什么作者在文章中写×××(事或物)?2.文章要表现的不是×××,却又从×××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3.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4.作者在写某一事(物)时插入了×××(事或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二、解题方略:要有意识地运用以下答题模式续表三、典型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论诚意朱自清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
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
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
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帐。
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
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和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
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作伪的时候。
还有一层,这些人对人对事有时候自觉地加减他们的诚意,去适应那局势。
这就是态度。
态度不一定反映出品性来,一个诚实的朋友到了不得已的时候,也会撒个谎什么的。
态度出于必要,出于处世的或社交的必要,常人是免不了这种必要的。
这是“世故人情”的一个项目。
有时候可以原谅,有时甚至可以容许。
但是一般人似乎太严格了一些,照他们的看法,不诚恳无诚意的人就未免太多。
而年轻人看社会上的人和事,除了他们自己以外差不多尽是虚伪的。
这样用“虚伪”那个词,又似乎太宽泛了一些。
这些跟老先生们开口闭口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同样犯了笼统的毛病。
一般人似乎将品性和态度混为一谈。
诚实的品性确是不可多得,但人孰无过,不论哪方面,完人或圣贤总是很少的。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解题技巧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
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
高考试卷中的散文阅读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命题。
2、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
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
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3、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
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
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
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
4、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
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学生的阅读品位。
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5、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一直以主观性测试为主,题型基本不变,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识点上略有不同。
从试题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看,难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
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专题复习:散文整体阅读指导
散文:整体阅读指导一、课程标准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二、散文阅读备考1.依据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倾向,我们并不能就此断言散文阅读不会出现在2023年的高考试题中。
近两年,仍然有省市考查的是散文阅读,这些省市的命题特色有可能会被全国新课标卷借鉴吸收。
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仍然要对散文阅读给予足够的重视。
有鉴于此,我们近年来独立命题的部分省(市)的试题为例,来阐释散文文本考查的相关内容,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考情。
2.散文文本命题的特点——(1)选材:以中国散文为主。
所选散文内容上贴近生活,注重抒情性、哲理性,更加注重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2)题型:不管是小说阅读,还是散文阅读,题型都应该包括一道单项选择题和两道主观题。
其他省(市)独立命制的试题一般设置4~5道题,以主观表达题为主,有的试卷中全是主观题,有的试卷是一道多项选择题再加上若干道主观题。
从题型上来看,选择题(四选一或五选二)、简述题、探究题(发表自己看法之类的题目)居多。
2016高考散文复习之——语言赏析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
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
①形象生动。如“她撒一把米……争夺地上的米粒”, 在精致的细节描写中使用拟人手法,语言鲜明生动。 ②优美抒情。如“古老的笨重石磨……玉米被缓缓磨成 面粉”,运用多个抒情性意象,给人诗情画意之感。 ③含蓄蕴藉。如“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 契……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语言含意丰富,从而 具有了多重思想情感。 ④简洁而细腻。如“蓝,蓝……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 仍然是蓝”,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细腻。 (答出两点或类似意思,并分析得当,即可)
寻找文段中有无使用一定数量的叠音词、拟声词。
答:文中使用了较多的叠音词(拟声词),如:╳╳, 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
原则: 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
切 忌“断章取义”。
2.从句式选用的角度:
判定文中有无连续使用短句,或者长短句结合的情况。
答:文中多使用短句,如╳╳,使语言简洁明快,富于节 奏感。(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作业
• 1、熟记考点知识。 • 2、完成能力提升--《太仆山》 • 完成《能力培养》P252《比邻而居》
五、能力提升 • 1. 文中写到哪些方面的对比?请简要分 析这样写的好处。
• (1)①对名山和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山的态度 的对比,②一株紫色杜鹃在太朴山中和挖回栽 在家中花盆里的状况的对比,③太朴山石头与 九华山石头形状、情态的对比,④太朴山石头 间亲密无间与人类彼此攻讦、相互挤兑的对比。 • (2)通过多方面的对比,突出了太朴山的多个 特点,丰富了文章的内蕴。
①比喻、拟人,排比; ②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增强形象感
(二)13年浙江高考《牛铃叮当》
赏析第五段中画线句。(4分)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4.1散文阅读答案要点全面方法指导
主标题:答案要点全面方法指导副标题:只有让答案要点全面,才能得到高分哦!关键词:二注意,一意识,失误分析难度:4重要程度:5内容:一、方法归纳:“答案要点全”需“三注意一意识”1注意筛选的范围有的题目筛选的范围很明确,但多数考题没有明确的筛选范围,只提供了题干原句,这时,确定筛选范围对于答全要点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确定筛选范围首先是遵循“就近”原则。
凡是题干语句所在的地方,均是答题要点密集的地点。
确定了这一范围,就掌握了主要答题点。
其次是适当扩大筛选范围,这个较大范围是指题干原句或原句中的关键词语出现的其他地方,剩下的答题要点有可能在这些地方。
2 •注意内容的层次当筛选范围确定后再发生要点不全问题,恐怕就与未把握好内容层次有关了。
一般而言,要对信息集中的段落仔细阅读,划分层次,分层提取要点,这样才可以保证要点不遗漏。
3.注意整合、概括的方法大多数考生做此类题一般使用直接摘录法,这种方法用在某些题的某个要点上是合适的,但大多数题的多数要点是不能用这种方法的。
解答此类题靠的是对某些关键词语的组合,换个角度的转述,用一个更“上位”的词加以概括;有的则需要自己挖掘概括。
记住:全用原文的话太呆板,全用自己的话太危险,原文的话与自己的话相结合最保险。
“一意识”要有“因分赋点”意识这种题不像其他题一点两分,而多数情况下是一点一分,甚至答满6点才得4分。
因此要根据分值的多寡来大致确定要点的数目。
二、失误分析:(2012 •安徽高考)阅读《往事(二)》,完成后面的题目。
试题:“我”认为看守灯塔是“最有诗意的生活”,其理由有哪些?(6分)1、考生答案:製身育疸也27屯緡确乙上药傣g苑摩'm可心可门複芳,心徉豹眄,久星月为兀像财墊助冰" *%2、失分缘由:此考生缺乏整体把握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前两点是看守灯塔的理由,不是“诗意的生活”的理由,只有第三点概括符合要求,只得2分。
3、满分要点:先阅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我”认为看守灯塔是“最有诗意的生活” 的具体语段一一在我和父亲谈话部分,然后根据“我”的话语,将“我”的观点分出层次,加以概括就是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之鉴赏散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之鉴赏散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第一课时理解文中重要词句2大考点1.《考试说明》中“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其落脚点即为对语句的理解与鉴赏,这是理解文章的基础。
2.主要题型有两种: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考生要能够认识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原则,掌握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词句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效果的技巧。
考点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里的“文中”二字,一是指理解词语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二是指要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知能构建]从哪些角度理解不同类型词语的含义?词语包括词和短语。
理解词的意义包含词语的指代义、隐喻义、象征义等;理解短语的意义要注意短语的丰富内涵和隐喻、象征的意义,与词语相比,涉及的理解空间更大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题目要求解释的词语往往兼具上述几个方面的特点,其“含义”也包含多层意思,答题时需要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即学即练]大一轮 68页2015年高考江苏卷[思维建模]理解词语在文中含义的3步骤步骤一:明确词语在文中所处的句、段的位置,找到相关语句;步骤二:明确词语的类型,确定思考的方向;步骤三:结合上下文和文章描写的对象、表达的主旨、抒发的情感来确定词语的含义。
考点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丰富含意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这是一个重要考点。
所谓重要语句,主要指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使用了特殊手法的句子、能显示脉络层次或主旨的句子。
对这几类句子含意的理解、体会,是体会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基础。
[知能构建]一、如何理解不同类型重要句子的含意?1.含蓄句→由表及里息。
2.结构句→抓住位置理解时必须搞清楚其在文中的位置,明确其在文中的地位,由作用即可理解句意。
3.修辞句→首先,确定修辞手法,把握特点。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4.1散文阅读如何从不同角度发消息句子的丰富含意
主标题:如何从不同角度分析句子的丰富含意副标题:把握好分析角度,才能准确地答题哦!关键词:关键词,内部结构,因果关系难度:4重要程度:4内容:高考考查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重在其思想性,尤其是其思想内容的丰富性。
如何把握这“丰富含意”,从而答准答全答案要点呢?除了要牢牢把握分析句子含意的“六看法”(句内三看,看关键词、结构、表达;句外三看,看相邻、段意、主旨)外,更在于掌握从不同角度、侧面看句子的方法技巧,因为每个句子都是立体的。
下面四个角度虽然是分开讲的,但在具体分析时是交错的。
一、分析角度:角度一从句中不同的关键词语分析其丰富含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指的主要是那些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产生的区别于词语本义的一些临时的、附加的、具体的、动态的词语。
这些词语一般都与文章的写作原因、主题、结构、情感、语言修辞、表达技巧相关。
对于较复杂的句子,或者修饰、限制较多的句子,其关键词语往往不止一个,如果只抓住其中一个,则可能获得一种理解,一个答题点;抓住了多个关键词语,就可能有多种理解,这样,就能领悟到句子的丰富含意。
角度二从句子内部结构的层次性分析其丰富含意高考考查所选的句子一般在结构上较为复杂,或是修饰、限制成分较多的单句,或是层次较多的复句。
结构层次的复杂决定了表意的丰富。
在分析句子含意时,如果能准确分析其内部结构层次关系,做到合理、有条理的切分,也会获得句子的丰富含意。
如在理解转折类句子的含意时,既要关注“转折”的前一层面,又要关注“转折”的后一层面。
角度三从句内句外两个层面分析其丰富含意很多句子,自身含着一层意思,但如果从它的外部环境看,又有着另外一些意思,这就叫“言在此而意在彼”。
因此,既要立足于句内,又要从相邻、段意、主旨甚至写作的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等句外因素去分析,内外结合,才能锁定其丰富含意。
角度四从因果关系分析其丰富含意有些句子因位置的特殊性或自身的结构特点,在分析其含意时要从其原因角度出发,尤其是注意其多因性,这样才能掌握其丰富性。
高考专题复习: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
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一、认识和掌握散文的相关知识1.什么是散文?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我们常说的是狭义的散文,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2.散文的分类。
我们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例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鲁迅的《藤野先生》。
这类散文,虽然也有风物、场景的记写,但它不是纯客观的记写,而是将内情与外物融合,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
例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
文学色彩浓,但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散文。
3.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4.阅读散文应注意的问题(1)抓住“神”。
“神”就是作者在文中的情感体验,就是作者借助语言文字表的“情”,达的“意”。
抓住了“神”即把握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主旨。
(2)抓住线索。
线索就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
明确了线索,也就基本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理。
线索有的是标题,有的是开头一句话,有的是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
线索有以时间为线的;有以人物活动为线的;有以情感为线的;有以事物为线的等。
【备考策略】高考语文文学性阅读备考策略之:散文阅读解题策略
【备考策略】高考语文文学性阅读备考策略之:散文阅读解题策略散文阅读,分值重,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同学们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
散文阅读考试命题往往在4个方面设置题目:一是理解文章的主旨;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三是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四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怎样做好散文阅读题,力争获得理想的高分呢?根据历年的高考大纲和高考试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找线索,理思路,明确文章主旨散文一般都有一条组织材料的线索,或为人物,或为事件,或为事物(时间、地点、道具),或为情感。
找到了这条线索,就能较容易地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当然,也有的散文没有明显的线索,那么,理清思路就要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了。
分析文章结构,就是根据散文的结构特点,分析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出中心句、过渡句、关键句,理解其含意;同时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住作者的思路,明确文章主旨。
(1)语段结构分析。
一个语段,一般有起始、展开、终结三个层次。
通常的情况起始是一两句话,同时这往往就是段落的中心句;接着展开对本段的具体记叙、描写或议论;最后用一两句话对本段作小结。
(2)全文层次分析。
把握全文结构层次,是领会作者写作意图,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方法。
分析全文层次,首先可抓标志性句子或词语。
有的文章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处,会有结构大致一致的句子反复出现,这就是标志性句子。
二、析词语,明情感,挖掘隐含信息文章是由词语和句子构成的。
词语在文章中不是孤立出现的,它要跟其他词语组合成句才能表达意思。
所以,对于文中词语的理解,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
特别是散文,它承载了作者充沛的情感,作为文章的组成成分——词语,就必然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有时还可能蕴含着非常含蓄的隐含信息。
这就需要我们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对词语进行语义和情感等方面的辨析,努力挖掘出其中的隐含信息。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4.1散文阅读散文物象的作用
主标题:如何分析物象的作用副标题:物象的作用在复习时常被忽略,导致得分偏低,要注意哦!关键词:主体物象,次要物象,典型示例难度:3重要程度:3内容:一、如何分析主体物象的作用主体物象(又名“中心物象”)和作者的感情有直接关联,或贯串全文,或直接点明中心。
分析其作用,一般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1)内容主旨作用。
主体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主要载体,分析其作用,首先看其在表达主旨方面的作用。
一般而言,写物的散文要找志,写景的散文要析情。
(2)艺术构思作用。
它可以是全文的线索,把众多材料组织穿串在一起;或起着象征、衬托的作用。
二、如何分析次要物象的作用对次要物象作用的考查,应从文章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
(1)对文章结构具体分析的思考角度: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的思考角度:①对内容的充实作用,②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③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三、典型示例:(2013·浙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牛铃叮当李清明①水乡多水牛。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
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
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
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⑥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
只要你往牛头前一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
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4.1散文阅读鉴赏散文的语言
主标题:鉴赏散文的语言副标题:散文的语言是设题重点,要重视!重点词:解题方略,典型示例难度: 5重要程度: 5内容:文章的语言是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它包含表达人的语言和刻画人物的语言两个方面。
鉴赏散文的语言,就是详细评说这双方面语言在表现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等方面的作用和成效。
一、解题方略:在赏析时,一般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1)从句式方面。
语言是经过必定的句式来体现的,那么从句式上来看,该句是长句仍是短句,是整句仍是散句,是反问句、祈使句,仍是两重否认句、一般陈说句。
(2)从语言特色方面。
从语言的整体性上来看,拥有什么样的特色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
在这个方面,常常说明性语言拥有正确周祥、简短清楚、平常生动的特色;表达性语言拥有归纳性、详细性、蕴涵感情色彩的特色;表达性语言拥有描述性、寓意性、富裕感染力、具体生动、富裕形象性的特色;谈论性语言拥有简洁、归纳、正确、翔实、符合逻辑的特色;抒怀性语言拥有富裕激烈的主观色彩、富裕感染力的特色。
(3)要从词语的使用方面来看。
主假如所用的词语都是什么种类的词语,如叠词、俗语或成语、文言词语等。
(4)假如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比较显然的特色,相同重点明。
二、典型示例: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后边的题目。
水灵灵的眼朱以撒关于深度的认识,我不是从书籍开始的——一个不谙世界的孩童,很难领悟数字赐予的启发,比如我们身处海平面多少米。
家园中以前有过的三眼汪汪的古井,好像三枚饱满滋润的水印子,钤盖在我敏感的皮肤上。
井的出现使我关于深度有了抚摸的可能。
间接地经过井绳,与深井接触。
沉静的水面,跟着邻居结伴汲水,三四个小木桶此落彼起,烂银子似的涟漪波光。
甚至在早睡的梦里,还可以听到大人们借着洁白的夜色灌溉、木桶击水或许桶帮与井壁磕碰的声响。
一眼古井,经过漫长时间的打磨,已经泰然与人亲和,不需要后代特地花销心计护理。
轻松的享受,减少了人们对古井的惦念——人的天性往常这样,比如那些会讨会要咋呼不休的人,常常获得知足;而文雅默然者老是被人忘却。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散文概述】一、散文分类1.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人在景中,借眼前的景抒发自身情感。
2.写人散文:因人抒情,抒发作者对文中主人公的情感。
3.写物散文:托物言志,由物到人,借物表达内心的情感。
4.哲理散文:以小见大,借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高考散文选材特点选文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
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厚重的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着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
文章内容多数涉及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体现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念,对现代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讨论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三、高考散文的命题形式“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觉作品的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考点:分析结构思路(一)整体思路的分析概括答题步骤:【四字诀】1.明——明确题材,把握全貌2.圈——圈点勾画,抓关键语3.抓——抓住线索,理清思路4.合——合并段落,概括要点答题模板: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散文线索题:①时空缀“线”法:文中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阅读时只要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线索。
②以物求“线”法:不少托物、叙事类散文,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穿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主旨,这个事物常作为标题或文中反复出现。
③反复出“线”法④标题判“线”法⑤以情导“线”法,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线索。
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
合并段落,概括要点。
划分出层次,理清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等内容。
寻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另外段落中的议论抒情句往往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段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复习(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复习(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把握散文基本特点与类型, 掌握各类散文阅读方法及其命题类型;2、熟悉规范的答题模式, 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
复习重点:阅读方法, 命题类型, 答题方法技巧。
一、考情解读《考纲》要求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层级B, ”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D。
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
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 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 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 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 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 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散文的语言有鲜明的特征, 富有表现力, 所以, 这个考点也是每年必考的内容。
体会品味语句的妙处, 不能孤立的看, 要联系上下文, 联系文章的主题, 才能看出语句的丰富内涵, 要注意把握形象化语句的抽象含义。
阅读散文要学会鉴赏散文语言的表现力, 散文大家朱自清选字炼句十分精妙, 他在散文《绿》中写梅雨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 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这里的“踞”和“浮”写出了梅雨亭灵动的态势, 一幅生动的画面便跃然于读者眼前。
散文的语言散中见整, 清新自然, 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 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
它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之一。
从历年各地高考题来看, 命题者主要从以下两大角度进行考查:一是词句的含意;二是词句的表达艺术。
题型主要包括分析结构思路, 内容要点概括, 理解词义、句意, 鉴赏形象、技巧, 探究。
二、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 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 形散而神不散);(2)真实自然, 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 可以艺术加工, 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 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对人和事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叙述(突出特色)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 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 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 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策略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策略散文阅读题作为语文高考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高难度、低得分和极强的主观性已为历年语文高考的实践所证明。
要提高散文阅读理解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读全文,把握主旨1.深入品味标题内涵,初步把握作品情感标题是作品的文眼,它或多或少地给读者一定的信息、思考或暗示。
我们在阅读鉴赏时应该把它们挖掘出来,为我们理解所用,这样可以降低我们理解文章的难度。
2.找寻关键词句,理清文章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
平时,我们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段意,归纳中心思想。
归纳段意可以通过勾画关键词句来完成,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等,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具体方法如下:(1)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首先应当通读两遍文章。
速读: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意,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2)勾画标记关键信息。
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3)把握作者情感倾向。
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
在叙述和描写中常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
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和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和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3.合并分层,把握全文的思路读完全文后,要根据自己对每段段意的把握来给全文分层,从而把握全文的思路,进而明确把握全文的主旨,为后面的答题做充分的准备。
这一过程可总结为:二、认真审题,获取信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命题者在命题的时候一般都有明确的考查目的和要求。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4.1散文阅读鉴赏表达方式
主标题:鉴赏表达方式副标题:表达方式是重要的技巧之一,因此要特别注意哦!关键词:命题形式,答题方法,答题模板难度:3重要程度:4内容:在散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从表达方式角度考虑,即考虑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手法及其作用。
一、命题范围:高考“鉴赏表达方式题”主要包括以下的考查范围: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肖像、心理描写,侧面、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二、答题方法:明晓表达方式的种类及其效果1记叙(1)记叙的人称散文记叙人称多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有时两种人称交错使用,如《荷塘月色》就使用了第一人称“我”。
散文中第一人称的表达效果基本同小说,但散文中的“我”指作者本人。
散文中运用第二人称非常多见,第二人称的表达效果: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往往能造成拟人效果。
本讲[例五]就是对第二人称的作用方面的考查。
考题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人称表达效果如下:⑵记叙的详略记叙应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进行,详写不是漫不经心地多写,它往往突出细节,注意渲染烘托,多用铺陈手法;略写也不是可有可无地硬凑,而是根据中心的需要进行合理安排。
如《记念刘和珍君》详细记述刘和珍遇害的经过,目的就是想表现中心:揭露反动军阀政府的残虐凶险,走狗文人的下劣无耻,热烈颂扬爱国青年临难从容的勇毅精神,激励革命者更加奋然前行。
⑶记叙的方法顺叙、倒叙、插叙,在小说部分(小说专题第1讲)已经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2 •描写描写是高考散文考查的重点。
散文中对人物和景物的描写手法和小说中对人物和环境的描写手法基本相同,不再赘述。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总结一、整体感知,把握主旨(一)各类散文对应读法1、记叙散文①特点:以记叙人物、事件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议事表态度,写人人物形象鲜明。
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揭露丑恶,赞扬真、善、美,表现人性中的友情、亲情、爱情)。
②读法:抓住人物描写、事件、细节描写、景物特征分析感情态度和人物形象。
2、抒情散文①特点:以写景、状物或者直接抒情为主的散文,称为抒情散文。
写景重在借景抒情,状物重在托物言志。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②读法:抓住议论、抒情,归纳思想感情、哲理3、议论散文①特点: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
②读法:抓住议论,理清思维逻辑,归纳所讲道理(二)感知整体、把握主旨的步骤第一步:找写作对象(人、物、景、事、情、理)第二步:识对象特点(对象是什么,对象是什么样的)表象(文本中内容)→深层(文本背后内容)写人:正面描写(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侧面描写性格特征,精神面貌细节描写写事:过程亲情、友情、爱情好或坏写物:形貌,结构等内在精神特征写景:色调、具体景物感情色彩第三步:明情感态度(作者情感;褒或贬,赞扬或批评,喜爱或厌恶)(三)感知整体、把握散文主旨的几种方法(回归原文找重点词语、句子、段落)1、抓文题法:明对象、手法、情感2、抓“文眼”法:明意图、情感3、抓关键词、句、段法:明内容、线索、结构、思想情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 第4讲 散文鉴赏的表达技巧与语言》
☞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8·天津卷)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 这类题目的题干中 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虹关何处落徽墨》) 往 往 有 “ 分 (2)(2016·北京卷)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 析”“赏析”等作 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答动词和“表现手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法 ”“ 细 节 ”“ 人
(3)(2015·山东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 称”等表答题方向表Biblioteka 效果。(《四堡雕版》)的名词。
☞熟知类题通法
解答表达技巧鉴赏题“3 步骤”
☞解题思路示范 [典例 1] (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母语的屋檐下 彭程
描写手法:工笔、白描、动静、虚实、正面、侧面等(散
文常用)。
表达方式
①直接抒情。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抒情
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散文常用)。 散文中的议论,是在记叙过程中融入的倾向和评 议论 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
表现手法 对比、象征、衬托、抑扬等(散文常用)。
设置线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照应题目、首尾呼应、 行文技巧
因为时时相与,反而熟视无睹。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 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但一当因某 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 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沫。 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
每一种语言的子民们,在自己母语的河流中,泅渡,游憩,俯仰, 沉醉,吟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并经由翻译传播,成为说着不同语 言的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以诗歌为证,《鲁拜集》中波斯大诗人伽 亚谟及时行乐的咏叹,和《古诗十九首》里汉代中国人生命短暂的感 喟,贯穿了相通的哲学追问;中世纪的意大利,彼特拉克对心上人劳 拉的十四行诗倾诉,和晚唐洛阳城里,李商隐写给不知名恋人的无题 七律,或者隽永清新,或者宛转迷离,各有一种入骨的缠绵。让不同 的语言彼此尊重,在交流中使各自的美质得到彰显和分享。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专题14.1 散文阅读 散文表达技巧知识构建
主标题:构建解答表达技巧赏析题的知识体系副标题:有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的答题哦!关键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艺术难度:3重要程度:4内容: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
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
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一、掌握《考试说明》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考试说明》规定了以下九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这九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
(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8)设问:提示注意,突出强调,引起思考,使自己的回答具有说服力,增强表达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标题:鉴赏散文的语言
副标题:散文的语言是设题重点,要重视!
关键词:解题方略,典型示例
难度:5
重要程度:5
内容:
文章的语言是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它包括叙述人的语言和刻画人物的语言两个方面。
鉴赏散文的语言,就是具体评说这两方面语言在表现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一、解题方略:在赏析时,一般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1)从句式方面。
语言是通过一定的句式来呈现的,那么从句式上来看,该句是长句还是短句,是整句还是散句,是反问句、祈使句,还是双重否定句、一般陈述句。
(2)从语言特点方面。
从语言的整体性上来看,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
在这个方面,往往说明性语言具有准确周密、简洁清楚、通俗生动的特点;叙述性语言具有概括性、具体性、蕴涵感情色彩的特点;叙述性语言具有描绘性、寓意性、富有感染力、具体生动、富有形象性的特点;议论性语言具有简明、概括、准确、翔实、合乎逻辑的特点;抒情性语言具有富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富有感染力的特点。
(3)要从词语的使用方面来看。
主要是所用的词语都是什么类型的词语,如叠词、俗语或成语、文言词语等。
(4)如果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样要点明。
二、典型示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汪汪的眼
朱以撒
对于深度的认识,我不是从书本开始的——一个不谙世界的孩童,很难领会数字给予的启蒙,譬如我们身处海平面多少米。
家园中曾经有过的三眼汪汪的古井,如同三枚饱满滋润的水印子,钤盖在我敏感的皮肤上。
井的出现使我对于深度有了抚摸的可能。
间接地通过井绳,与深井接触。
平静的水面,随着邻里结伴汲水,三四个小木桶此落彼起,烂银子似的荡漾波光。
甚至在早睡的梦里,还能听到大人们借着洁白的夜色浇灌、木桶击水或者桶帮与井壁磕碰的声响。
一眼古井,经过漫长时日的打磨,已经泰然与人亲和,不需要后人特意花费心机护理。
轻松的享用,减少了人们对古井的牵挂——人的本性通常如此,譬如那些会讨会要咋呼不休的人,往往得到满足;而斯文缄默者总是被人淡忘。
“井底之蛙”“坐井观天”,贬低的口吻里,分明涉及了井
的固有状态,它狭窄如眼,缺乏宏大的格局和开阔的气派。
只有与古井为邻的人才知道,古井的周围远比其他地方翠绿和润泽,有一缕草浆汁水的生生气息在井栏边无声漾开。
没有人去追问井的来源,对于清亮照人的水和井内黑暗下去的视线,即便不联想纷起,却没有一个人表示贪欲——共同拥有,人们的心态都平静得如同井内的水。
时日在井底下流逝。
当年的锋棱锐利已经成为钝拙,曾经崭新的色泽变得泛黄,一些黧黑的苔藓,星星点点地附在井壁上,让人一眼望去发出井已老矣的感叹。
冬温夏凉,井水在浑然无声的节候里默契转换。
这样的井是苍天幽深的眼神,水汪汪地参透一切天机世相。
不能如愿的井让人难堪。
当初那位手执罗盘看风水的人已经走远,掘到底才知道——问题来了。
有的井水量涓滴;有的则过于充沛,溢出不止;还有的不可食用。
一眼井让人失望了,必然果断填埋。
掘出来的土才见到阳光,又匆匆返回潮湿的地下,堆挤压实。
这时主人庆幸的是,好似一个出了瓶子的魔鬼,又被计谋引回——一个生命在瞬间夭折。
这样一来,直到现在仍然使用的井,它的生命质量令我们感佩莫名。
如果不是有意填埋,一眼井的年龄要远远超过一个人、一个时代。
深邃的井让人想起同样长久的大树,一个向下延伸,一个朝上生长。
巨大的树干让人联想起浑圆的井口和向下延伸的黑幽幽的井道。
如果不是雨水落入井内,或者风掀动树枝,安静是它们的共同语言。
干枯的井令人想起干枯的树,意味着生命已经走远,只是残骸遗留。
古井的命运比古树更为悲怆,它甚至就成了垃圾倾倒的场地,远远不如枯树在烈焰中焚化快慰。
我们看到的是,城市的高楼越来越多,古井必然越来越少。
许多高楼底下就是被填埋结实的井,发不出丝毫呜咽。
即使是幸存的井,井沿上已很少汲水的印记,人们只需两个手指头轻轻捻动精致的水龙头,水便喷涌而出,一种姿势从此消失。
曾经水井密集的村庄,大片大片地迁移走了。
时代的变化之一就是人不安地移动。
整个村庄搬得彻底干净,车运马驮,手提肩扛,甚至一些破烂用具也因为车厢尚有空隙登上了旅程。
在搬不动的物品里,井是最典型的,没有谁能把它移走。
是人遗弃了井,还是井背离了人?当人们在新的居所,品着茶,觉出口味不对,才会想起丢在荒村中的井水如何甘美,想起曾经过往的日子,想起井沿边的许多故事。
不必设置悬念,一口与自己童年、少年每日相伴的古井,那种清新,连同水汪汪的神秘,已经沁入体内,纵使远走高飞,怀乡的主题如新月一般静静升起,也就是从不变的古井开始的吧。
爱迁徙的人与移不动的井,如长风之于古树,不能互相厮守是一种必然。
只能这么去面对了,当一眼古井孤零零地停留在荒村里,倒映着孤月,它的凄美将使我们更加怜爱。
那些对于古井,不,就是对于一般的井也一无所知的少年,和那些曾经享受着绠汲之乐的少年相比,体验中肯定缺失了一个空间。
一定会有些人在拨弄着便利的水龙头时,会在自己回眸的角度里,看到地下的潜流正在深处发出渴望的冲动,期待着涌出,重新成为生活的甘霖——我们所说的美感,一口井也足够赐予我们的了。
(有删改)
试题:从艺术表达的角度鉴赏文中两个画线句。
(1)许多高楼底下就是被填埋结实的井,发不出丝毫呜咽。
(2)当一眼古井孤零零地停留在荒村里,倒映着孤月,它的凄美将使我们更加怜爱。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作答本题,要注意三方面:一是指出所用修辞手法,二是结合内容指出表达效果,三是指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要指出“拟人”“毫无生机的惨状”和“痛惜和无奈”,第二句要指出“拟人和映衬”,“古井的处境孤独凄凉”,以及“怜爱之心”。
参考答案:(1)用拟人手法描绘出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古井被彻底毁灭、毫无生机的惨状,作者深感痛惜和无奈。
(2分)
(2)用拟人和映衬的手法突出乡村古井在时代变迁中被无情地遗弃和冷落,所有的故事和思念停留在荒村,只有明月相伴,更显古井的处境孤独凄凉及作者的怜爱之心。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