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粉系统

合集下载

制粉系统介绍

制粉系统介绍
• 二期制粉系统主要设备: 6只原煤斗、CS2036型电子称重式给煤机、6台MW31B/LDyn型中速磨煤机(配动态旋转分离器)、煤粉管、石子煤 排放装置等设备。 燃烧设计煤种时,5套制粉系统运行,1套备用,可以满足 锅炉最大连续负荷(BMCR)的需求 。
2、制粉流程
可分为:风流和煤流
• 风流:
空气经一次风机加压后分为两路,一路进入冷一次风道, 另一路经空气预热器加热后进入热一次风道,冷、热一次风通过磨煤 机的冷、热风调节挡板进入磨煤机入口混合风道。我们可以通过调节 冷、热风调节挡板来控制混风风量和磨出口风温,来达到不同煤量输 送、干燥要求,保证制粉系统的正常运行。
4、 CS2036电子称重式给煤机
• 本厂使用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生产的 CS2036型电子称重式给煤机,,装有变频电机, 可以根据磨煤机负荷需求的变化自动改变转速, 调整给煤量,并在输送的过程中完成对给煤量的 计量,显示给煤量的瞬时值,累计值,将原煤均 匀连续的供应给磨煤机。
• 每台锅炉配备6台给煤机,1台给煤机对应1台磨煤 机,给煤机设备界限包含入口落煤闸板、入口管 道、给煤机、给煤机出口闸板、至磨煤机伸缩节 之间管道以及相关控制器、测点、线缆等。
漏粉
漏粉、皮管脱落漏气
3、磨煤机常见缺陷。
• 漏粉:通常见于磨煤机出口闸板门处。
• 漏风:磨煤机弹簧加载装置的密封管道连接处发生过漏风, 6E磨煤机热一次风调节门处近期发生过漏灰。
• 堵塞:使用进口煤以来,多台磨发生多次石子煤板结造成 的石子煤斗堵塞。
• 渗漏:磨煤机油站油泵驱动端时常会轻微渗漏。
三、制粉系统常见缺陷
1、常见缺陷种类 2、给煤机常见缺陷 3、磨煤机常见缺陷 4、制粉系统其它设备常见缺陷

制粉系统

制粉系统
2.2 由于我厂煤的挥发份较高,现在挥发份为25%左右,容易造成煤粉自燃或爆炸,为 预防这一潜在危险源,将整个制粉系统加入消防用氮气,该氮气共有两路:一、与系 统相连氮气源;二、零米备用氮气瓶,待系统氮气不可用时,便可启动备用氮气源。 氮气管主要安装在磨煤机进出口、细粉仓共八处,并装有截止阀和电动阀。氮气虽可 供消防用,但氮气过多容易造成人呼吸困难或窒息。在制粉系统检修时将截止阀和电 动阀均关闭,并在电动阀后法兰加设盲板,确保氮气不能够进入制粉系统。
站油压低,以上任一条件满足,联锁停止磨煤机; 2.5 磨煤机手动停机条件:对应给煤机已停止,允许手动停止磨煤机; 2.6 排粉风机启动联锁:排粉机对应入口门关且排粉机无事故跳闸信号允许启动排粉风
机。 2.7 排粉风机联锁:MFT动作或送风机全停时联锁停止排粉风机。
4制粉系统安全注意事项
3.制粉系统主要联锁情况
2.1 给煤机启动联锁:给煤机无故障信号、无堵煤信号且对应磨煤机已运行,允许启动 给煤机;
2.2 给煤机联锁:MFT动作或对应磨煤停止,联锁停止给煤机; 2.3 磨煤机启动联锁:磨煤机无事故跳闸信号、对应排粉机运行且润滑油压,高压油泵
运行正常,允许启动磨煤机; 2.4 磨煤机保护联锁:MFT动作、相应的排粉机停、瓦温>50℃(二选二)、磨煤机稀油
粉风机出口温度达到60-70℃方可启动磨煤机,防止整个系统温度低造成积粉而堵管。 4.1.4 启动给煤机,缓慢增加给煤量,注意磨煤机出口风温和压差的变化,磨煤机压差
<3000pa,据情况调整排粉机再循环,磨煤机出口风温不超过70℃,防止因出口温度过 高造成煤粉仓温度高。 4.2停止制粉系统过程中应注意: 4.2.1 停止给煤机后,保持磨煤机出口温度不超70 ℃,抽粉不低于10分钟。 4.2.2 抽粉过程中注意锅炉压力及负荷的变化,及时调整给粉量,压力波动大时,可 采取停止上层一支粉管保持压力。 4.2.3 排粉风机停止后,立即开启三次风冷却风门,防止烧坏三次风喷嘴。 4.2.4 制粉系统停止后,应关闭吸潮管。

制粉系统

制粉系统

制粉系统一、填空题1、制粉系统主要有直吹式和中间储仓式两种类型。

2、中储式制粉系统可分为乏气送粉系统和热风送粉系统两种。

3、制粉系统的出力是指每小时制出的合格煤粉的数量,包括磨煤出力、干燥出力和通风出力。

4、干燥出力是指干燥剂对煤的干燥能力,即单位时间内煤由最初水分干燥到煤粉水分时,磨煤机所能干燥的原煤量。

5、通风出力是指气流对煤粉的携带能力,即单位时间内由通风带走的煤粉量。

6、磨煤电耗和通风电耗的总和为最小时的通风量为最佳通风量。

7、钢球装载量太小不能很好地进行研磨,装载量太大则撞击距离变短,不能保证钢球之间应有的研磨煤层,影响出力且增加电耗。

8、钢球充满系数是球磨机装载的钢球堆积容积与球磨机筒体容积的比值。

9、原煤水分大时,将使干燥出力下降,磨煤机出口温度降低。

10、磨煤机前漏风,使通过磨煤机的风量增多,为保持入口负压势必减少热风使磨煤机干燥出力下降,从而造成磨煤机出力降低。

11、磨煤机后漏风,将增大排粉机负荷及通风单位电耗,增大系统风量,降低系统风温。

12、一期磨煤机出力50.6 t/h,钢球装载量 59T,转速 17.57 r/min。

13、一期磨煤机额定电流118A,额定功率1000KW。

14、磨煤出力是指磨煤机的碾磨能力,单位以 t/h 来表示。

15、磨煤出力即单位时间内在保证一定煤粉细度的条件下,磨煤机所能磨制的原煤量。

16、磨煤机一般是按转速分为:低速磨煤机,转速为16—25转/分;中速磨煤机,转速为40—300转/分;高速磨煤机,转速为500—1500转/分。

17、磨煤机通常是靠撞击、挤压或者碾压的作用将煤磨成煤粉的。

18、钢球磨煤机波形板的作用是增强抗磨性,并把钢球带到一定高度。

19、钢球磨煤机临界转速与钢球的质量无关,只与圆筒的直径有关。

20、给煤机的作用是根据磨煤机的出力调节给煤量,并将原煤均匀地送入磨煤机中。

21、给煤机报警内容有:给煤机断煤、皮带跑偏、出口温度高、主电机故障、清扫电机故障。

制粉系统

制粉系统
33-11
(4)负荷调节范围大。 (5)钢球磨煤机的煤粉细度稳定,不受负 荷变化影响。 (6)一次风的煤粉浓度高,有利于低挥发 分煤的燃烧。
33-12
2.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半直吹式制粉系统 • 当锅炉需采用分级燃烧或热风送粉时, 可以采用半直吹式制粉系统。 • 如图4-16(a)所示为500MW机组固态排 渣煤粉炉采用的半直吹式制粉系统。
33-13
33-14
• 系统在双进双出磨煤机两个制粉回路中 各设置两个粗粉分离器。一级粗粉分离 器8的出粉量占每侧总粉量的70%~80%, 煤粉细度R90=10%,直接送入锅炉主燃 烧器。 • 其余煤粉通过二级粗粉分离器9和细粉分 离器13,煤粉细度R90=5%,由细粉分离 器出来的乏气送入辅助燃烧器。
33-6
(三)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
• 1.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 直吹式制粉系统 流程为:煤从原煤仓 经刮板式给煤机落入混 料箱,与进入混料箱的 高温旁路风混合,在落 煤管中进行预干燥。之 后进入中空轴,由螺旋 输送装置送入磨煤机筒 内,进行粉碎。
33-7
• 空气由一次风机送入 空气预热器,加热后 进入热风管道,一部 分作为旁路风,一部 分作为干燥剂,经中 空轴内的中心管进入 磨煤机筒体,与对面 进入的热空气流在筒 体中部相对冲后,向 回折返,携带煤粉从 空心轴的环行通道流 出筒体。
33-15
• 如图4-16(b)所示为350MW机组锅炉 采用的半直吹式制粉系统。系统在粗粉 分离器后增设了细粉分离器。 • 细粉分离器下来的煤粉用热风送入炉膛, 参加燃烧。乏气作为三次风送入炉膛燃 烧。 • 该系统可提高一次风温度及煤粉浓度, 适宜于燃用无烟煤和贫煤的锅炉。
33-16
33-17
第四节

制粉系统概述

制粉系统概述

称重系统机械部分示意图
给煤机的结构
5、链式清理刮板机构 • 链式清理刮板供清理给煤机机体内底部积煤用。 在机器工作时,胶带内侧如有粘结煤灰,则通过 自洁式张紧辊筒后由辊筒端面落下,同时密封风 的存在,也会使煤灰产生,这些煤灰堆积在机体 底部,如不及时清除,往往有可能引起自燃。 • 刮板链条由电动机通过减速机带动链轮拖动。带 翼的链条,将煤灰刮至给煤机出口排出。链式清 理刮板随着给料皮带的运转而连续运行。采用这 种运行方式,可以使机体内积煤最少。同时,连 续清理可以减少给煤率误差。连续的运转也可以 防止链销粘结和生锈。
给煤机的结构
3、堵煤及断煤信号装置 • 断煤信号装置安装在胶带上方,当胶带上 无煤时,由于信号装置上挡板的摆动,使 信号装置轴上的凸轮触动限位开关从而控 制皮带驱动电机,或起动煤仓振动器,或 者返回控制室表示胶带上无煤。 • 堵煤信号装置安装在给煤机出口处,其结 构与断煤信号装置相同,当煤流堵塞至排 出口时,限位开关发出信号,并停止给煤 机。
断煤信号装置
挡板(断煤状态) 挡板(有煤状态) 调试垫块 胶带
38
46
1
胶带运动方向
1
堵煤信号装置
清扫刮板链 本体
挡板(堵煤状态)Βιβλιοθήκη 挡板给煤机的结构4、称重机构 称重机构位于给煤机进料口与驱动辊筒之间,3个 称重表面辊均经过仔细加工,其中一对固定于机 体上,构成称重跨距,另外一个称重托辊,则悬 挂于一对负荷传感器上,胶带上煤重由负荷传感 器送出讯号。经标定的负荷传感器的输出讯号, 表示单位长度上煤的重量G,而测速发电机输出 的频率信号,则表示为皮带速度V,微机控制系 统把这两者综合,就可以得到机器的给煤率B。 即: 重量(t/m)×皮带速度(m/sec)=给煤率(t/sec)

制粉系统及其设备

制粉系统及其设备

三、中速磨直吹式制粉系统
(三)正压冷一次风机直吹式系统
三、中速磨直吹式制粉系统
(三)正压冷一次风机直吹式系统 一次风机布置在空气预热器之前,通过风机的介质为冷空 气,使风机的工作条件大为改善 ,通风电耗也降低。 由于冷一次风机的风压比二次风机的风压高得多,故要求 采用三分仓空气预热器 。 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锅炉和制粉系统运行的经济性都比负 压系统高。但磨煤机应采取密封措施,否则向外冒粉不仅 污染环境,还可能引起煤粉自燃爆炸的危险。
谢谢大家!


粗粉分离器的作用是将不合格的粗粉分离出来, 送回磨煤机重新磨制。 型式:有重力式、惯性式、离心式和回转式。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离心式,其次是回转式。
(1)离心式粗粉分离器
(1)离心式粗粉分离器



目前普遍采用轴向型粗粉分离器。 它由内外锥体、调节锥帽、导向板、可调折向 门和回粉管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重力分离、惯性分离和离心力分 离。 在内锥体的上面装有可上下移动的锥形调节帽, 可以粗调煤粉细度。
(2)回转式粗粉分离器
(2)回转式粗粉分离器



分离器上部有一个用角钢或扁钢作叶片的转子, 并由电动机带动。 其工作原理是重力分离和离心力分离。为了减 少回粉中的细粉量,在分离器下部还装有切向 引入的二次风。 其结构紧凑,阻力较小,煤粉细度均匀,调节 幅度大,调节方便。介其结构复杂,工作部件 易磨损,检修工作量较大。
制粉系统
一、制粉系统分类及特点
(一)直吹式制粉系统:



在直吹式制粉系统中,磨煤机磨制的煤 粉全部送入炉膛燃烧 ;制粉量随锅炉负 荷变化而变化。 磨煤机干燥剂 ,既是输粉介质,又是进 入炉膛的一次风 。 一般配用中速或高速磨煤机,也可配用 双进双出球磨机。

制粉系统讲解课件

制粉系统讲解课件
4) 对于煤粉燃烧器设置相应点火装置的锅炉,当启动磨 煤机时,必须将其相应的煤粉点火装置投入,以保证在每个 煤粉燃烧器投运时,煤粉能迅速稳定地着火,防止因燃烧器 射流周围高温回流而发生局部爆燃的现象。这对无法安装防 爆门的大容量锅炉来说尤为重要。
(2)RP(或HP)磨煤机的正常停运:
1)停止给煤机,投入相应的点火装置,保证从磨煤机 和一次风管吹扫出来的残余煤粉燃尽,并保持磨煤机出口 温度不超过规定值。 2)当磨煤机空载后,停止磨煤机。 3)再经一段时间吹扫,停止一次风机。结束吹扫后, 再停运相应的点火装置。 4)磨煤机出口挡板随一次风机停运自动关闭。但磨煤 机停运作冷备用时,冷风门和磨煤机出口挡板是常开的, 而一次风机入口风门是微开的,这是为了冷却停运的煤粉 燃烧器。 对于采用冷一次风机的直吹式制粉系统,其启停顺序 与上述基本相同,由于它的一次风机为各台磨煤机所共用, 一次风机启动顺序有所差别。
制粉系统及运行
制粉系统的任务: 是将原煤进行磨碎、干燥,成 为具有一定细度和水分的煤粉,并把锅炉燃烧所 需要的煤粉送入炉内进行燃烧。
中速磨 制粉系统分类: 直吹式高速磨 双进双出球磨机 中间储仓式:低速钢球磨
600MW的锅炉所配用的制粉系统—>几乎都是冷一 次风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配置HP、MPS的中速 磨煤机或双进双出筒式钢球磨煤机。
会剧烈增加。因此对给煤机的初期给煤量要有一定要求(一般 由磨煤机热态试验来确定),通常定为30%~40%给煤机额定 出力。当磨煤机工作正常后,再按需要增加给煤量。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吹式制粉系统首台磨煤机启动投粉的条件 ——投运 煤粉燃烧器条件。锅炉炉膛内,由燃油或燃气形成稳定燃烧 火焰,锅炉负荷达到20%MCR(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以上,空 气预热器出口热空气温度大于 150℃( 或空气预热器进口烟温 大于某一规定值),首台磨煤机才能启动投粉。

制粉系统

制粉系统

降低磨煤机电耗
由图所示可知,加载力大小随磨煤机出力 大小变化而变化,可有效减少磨煤机回粉 量,降低磨煤机电耗。由于空气弹簧的刚 度是一个变量,加载力小,刚度小(反之 亦然),现将空气弹簧的最大刚度做到低 于弹簧定加载磨煤机的弹簧刚度,这样磨 煤机的振动小,运行更加平稳。
二.HP磨煤机 磨煤机
• HP型磨煤机是美国CE公司在RP型磨煤机的基础上改进、创新发展起来 的一种高性能先进的浅碗式磨煤机,其研磨部件是磨辊和碗形磨盘。 上海重型机器厂在80年代引进了CE公司RP磨的整套生产技术,现在已 形成生产能力向用户提供RP磨及HP磨系列产品。HP磨采用了RP磨的 基本形式,其结构主要由齿轮减速箱、磨辊和加载装置、磨碗、分离 器等部分组成。在目前国内的300MW、600MW机组上也已有大量业 绩。HP磨保留了RP磨的优点,又吸收了MPS、MBF磨的特点。同RP磨 相比,HP磨重大改进主要有: • 1)采用螺旋伞齿轮加行星齿轮二级减速立式传动,既便于检修,又 )采用螺旋伞齿轮加行星齿轮二级减速立式传动,既便于检修, 便于密封隔热。 便于密封隔热。 • 加大了磨辊的直径(30%),延长寿命。 • 2)采用可重复堆焊的磨辊套硬质合金材料。 )采用可重复堆焊的磨辊套硬质合金材料。 • 3)采用叶轮装置改善喷口出口处空气动力场,降低出口速度,降低 )采用叶轮装置改善喷口出口处空气动力场,降低出口速度, 阻力和磨损。 阻力和磨损。 • 4)由液压加载改为外置式弹簧变加载。 )由液压加载改为外置式弹簧变加载。 • 5)采用了磨辊翻出专利技术,辊套更换时间只需 小时。 小时。 )采用了磨辊翻出专利技术,辊套更换时间只需8小时 • 6)HP磨煤机,其结构设计与选型计算引进的为美国燃烧工程公司 磨煤机, ) 磨煤机 (CE)技术,对同样引进美国 技术的四角切园燃烧锅炉具有成熟的 )技术,对同样引进美国CE技术的四角切园燃烧锅炉具有成熟的 配套经验,传统的磨煤机为4个出粉口 个出粉口。 配套经验,传统的磨煤机为 个出粉口。

制粉系统讲解

制粉系统讲解
4) 对于煤粉燃烧器设置相应点火装置的锅炉,当启动磨 煤机时,必须将其相应的煤粉点火装置投入,以保证在每个 煤粉燃烧器投运时,煤粉能迅速稳定地着火,防止因燃烧器 射流周围高温回流而发生局部爆燃的现象。这对无法安装防 爆门的大容量锅炉来说尤为重要。
(2)RP(或HP)磨煤机的正常停运:
1)停止给煤机,投入相应的点火装置,保证从磨煤机 和一次风管吹扫出来的残余煤粉燃尽,并保持磨煤机出口 温度不超过规定值。 2)当磨煤机空载后,停止磨煤机。 3)再经一段时间吹扫,停止一次风机。结束吹扫后, 再停运相应的点火装置。 4)磨煤机出口挡板随一次风机停运自动关闭。但磨煤 机停运作冷备用时,冷风门和磨煤机出口挡板是常开的, 而一次风机入口风门是微开的,这是为了冷却停运的煤粉 燃烧器。 对于采用冷一次风机的直吹式制粉系统,其启停顺序 与上述基本相同,由于它的一次风机为各台磨煤机所共用, 一次风机启动顺序有所差别。
(3)磨煤机出口温度高于规定值。过高的磨煤机出口温度会使煤 粉中挥发性气体逸出,增加煤粉着火的危险性。磨煤机出口温 度高于规定值11℃,控制系统应该自动关闭热一次风门。 (4)一次风速低于规定值。煤粉管道中一次风速不足以维持煤 粉的悬浮,煤粉会在管内沉积,造成煤粉管道堵塞,并引起自 燃着火。 (5)一次风速高于规定值。过高的管内风速会增加煤粉管道和 磨煤机的磨损。磨煤机内风速过高,会使煤粉变粗。 (6)石子煤排出不畅,使石子煤在磨煤机的热风室内堆积,造 成石子煤刮板严重磨损,甚至会造成石子煤刮板断裂。
第二节 制粉系统的运行 制粉系统是煤粉锅炉的重要辅助系统,它的启停、运行的 好坏,直接影响锅炉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制粉系统发生故 障,会使锅炉出力降低,甚至被迫停炉。制粉系统运行不 稳定,会使炉内燃烧不稳,甚至会灭火。 运行的基本要求是: (1)磨制满足锅炉出力所需要的煤粉量; (2)保证煤粉的质量合格,以满足锅炉燃烧的要求; (3)降低制粉电耗和其他损耗,提高经济性; (4)防止发生煤粉自燃和爆炸等事故。

制粉系统

制粉系统

钢球磨煤机中间 仓储式制粉系统
中间仓储式制粉系统
由于旋风分离器不可能将煤粉全部分离出来, 气流中仍含有约10%的 细煤粉。 为了 利用这部分煤粉, 一般将它送入炉膛中燃烧作为一次风或三 次风, 这种系统称为闭式制 粉系统。 由于仓储式系统有较高的负压, 漏 风量大, 因而输粉电耗较大。 仓储式系统中, 各锅炉之间可用螺旋输粉机 相互联系, 使供煤的可靠性增加, 因而制粉系统的储备系数可小些。
中间仓储式制粉系统
仓储式制粉系统将磨好的煤粉先储存在煤粉仓中,然后根据锅炉负荷 的需要从煤粉仓通过给粉机送入炉膛燃烧。 磨煤机的出力与锅炉燃料消耗 量可不同, 磨煤机就可按本身的经济出力运行而不受锅炉负荷的影响, 提 高了制粉系统的经济性。 中间仓储式系统一般采用筒式钢球磨,并比直吹 式系统增加旋风分离器、 螺旋输粉机和煤粉仓等设备,如图2 -23所示。
直吹式制粉系统
炉前原煤由每套制粉系统的两只原煤斗经下部落煤挡板落入两台转速 可调的电子称重式给煤机。两台给煤机根据磨煤机筒体内煤位(料位)分 别送出一定数量的煤,经过给煤机出口挡板进入位于给煤机下方的磨煤机 两侧混料箱。在混料箱内原煤被旁路风干燥(旁路风引自冷热一次风混合 后的磨机总一次风),再经磨煤机两端的中空轴(耳轴)内螺旋输送器的 下部空间分别被输送到磨煤机筒体内进行研磨。磨煤机筒体内的一次风将 研器。 细度合格的煤粉经每台分离器顶部的四根煤粉管(PC管) 引至锅炉燃烧器, 细度不合格的煤粉经下部的回粉管返回磨煤机再次研磨。
由于分离器出口PC管较长, 为防止磨煤机PC管内存粉造成制粉系统出 力下降及煤粉自燃或爆破, 系统中还设有PC管清扫风系统, 清扫风取自磨 煤机冷一次风。
直吹式制粉系统的运行特点
1)制粉量随锅炉负荷变化而变化; 2)锅炉燃烧调整与制粉系统调整紧密相关; 3)磨煤机调整和维护工作较多; 4)均匀给煤并保持合理的风煤比; 5)多台磨煤机同时运行时,应保持各台磨煤机负荷基平衡。

制粉系统

制粉系统

3.磨煤机系统着火: 1)如果磨煤机出口温度升高有跳跃现象可以判断磨煤 机内部着火,严重时还会引起炉膛压力、负荷波动; 2)如果发生轻微自燃或着火,应减少热风降低磨煤机 出口温度,增加磨煤机冷风进行吹扫; 3)磨煤机着火严重,应紧急停止,通入消防蒸汽8- 10分钟进行灭 火,确认磨内无火时,等磨煤机内温度下降到50℃以下 时,打开磨煤 机本体人孔对磨煤机进行检查(包括分离器)彻底消除 着火隐患; 4)如果原煤仓发生自燃会引起给煤机内部温度升高或 着火,此时应停止给煤机运行,关闭给煤机入口闸板,走 空原煤后关闭给煤机出口闸板,对原煤仓进行灭火; 5)如果为风粉管路着火应立即关闭该管路关断挡板, 进行外部降温处理,绝对不允许在降温期间进行通风。
磨煤机煤粉的分离
• 热空气从磨碗底下进入,空气通过磨碗 周围的环隙流经旋转磨碗的外径。装在 磨碗上的叶片(称为叶轮)使气流趋于 垂直方向。在磨碗外径的较小较轻的煤 粒被气流携带向上,而重的丌易磨碎的 外来杂物穿过气流落入侧机体区域。在 此,外来杂物通过侧机体底板由装在转 动的裙罩装置上的刮板装置扫出磨煤机, 然后进入石子煤排出系统。
预防及处理 1停磨,清除异物,检查磨内部件是否脱 落;(注意:当磨煤机进入铁块等高 硬度异物时,应及时消除否则会损坏 碾磨件); 2检查给煤机或敲打落煤管 3更换或调整间隙; 4更换; 5停止磨和液压油站运行,充气检查蓄能 器;
2
磨一次风和密封风 间差压小
1密封风机入口滤网堵; 2密封风管道逆止阀门板位置丌准确; 3密封风管道漏气或损坏; 4密封件失效; 5密封风机故障;
4磨机的防火系统能接受工作指令。 5检查一次风温度在空气预热器出口远远大 于150℃。 6按现场试运行方案,用自动程序启动磨机。 7检查一次风总量(包括通过筒体的风量和 旁路风量)远大于最低流量。 8 检查磨机煤位探测系统的自动吹扫装置。 9 检查分离器温度的设定值是否调到需要的 温度。 10 监测分离器出口温度。

制粉系统的名词解释

制粉系统的名词解释

制粉系统的名词解释粉体是一种常见的物料形态,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制粉系统是指用于将物料加工成粉体的一系列设备和工艺流程的集合。

下面将对制粉系统中一些常用的名词进行解释和介绍。

粉碎机粉碎机是制粉系统中最基本的设备之一。

它通过将物料进行机械碎化,将其从原料的块状或颗粒状转化为粉末状。

粉碎机可以采用不同的工作原理,包括剪切、冲击、挤压和磨擦等。

不同类型的粉碎机适用于处理不同性质的物料,比如硬度、湿度和颗粒大小等。

振动筛振动筛是制粉系统中常用的筛分设备。

它通过振动筛网将粉末从不同大小的颗粒中进行筛分和分级。

振动筛可以根据物料的特性和需要进行定制,可以具备不同的筛分效率和分离精度。

通过振动筛,可以实现对粉末的粒度调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细度。

磁选机磁选机是利用磁性物质与非磁性物质之间的磁性差异进行分离的设备。

在制粉系统中,磁选机常用于去除物料中的铁磁性杂质。

通过磁选机,可以有效地减少铁磁性杂质对粉体产品质量的影响,提高产品的纯度和可靠性。

气流分离器气流分离器是利用气体流动的力学原理对物料进行分离和分类的设备。

在制粉系统中,气流分离器常用于将粉体从气体中分离出来。

气流分离器可以根据颗粒的重力、惯性和阻力等特性来实现不同大小颗粒的分离,从而精确控制产品的粒度分布。

除尘器除尘器是制粉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它用于去除制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细颗粒。

除尘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过滤、击打或电静除尘等方式,使粉尘颗粒与气流分离,并通过收集装置进行集中处理或回收利用。

除尘器的选型和配置需要根据生产工艺、粉尘特性和环境要求等进行综合考虑。

研磨机研磨机是制粉系统中用于对粉末进行进一步细化和提纯的设备。

它通过不断的物料碰撞、摩擦和剪切等作用,使粉末的颗粒细小化,表面积增大。

研磨机可以采用多种原理和结构,如球磨机、砂磨机和辊磨机等,用于满足不同物料和工艺要求下的研磨操作。

配料系统配料系统是制粉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用于根据产品配方要求和批量需求,将不同种类和比例的原料进行准确计量和混合。

制粉系统

制粉系统
制粉系统
第一节 制粉设备概述及原理
制粉系统的分类:
煤粉制备系统分为直吹式和储仓式:
直吹式制粉系统:磨煤机磨制的煤粉直接吹入锅炉燃烧室。
(1):磨煤机的出力就是锅炉的燃煤量; (2):磨煤的干燥剂既是输送煤粉的介质,又是进入燃烧室的一次风。 (3):制粉系统与锅炉设备之间随时需要保持燃料的供需平衡。
第二节 制粉系统的运行
(岳阳三期)双进双出球磨机直吹式制粉系统 启动:
二:(岳阳三期)双进双出球磨机直吹式制粉系统的启动: 1:一次风机的启动;(一次风母管的压力在6.5KPa以上,风温大于等于300度。) 2:密封风机的启动; 低压润滑油泵启动。 3:启动液压油泵。 (顶轴油压正常后投自动。)(两台同时开启。) 4:投入磨机对应层油枪四支。 ( 燃烧稳定;启动1、2、3台磨,稳燃。) 5:查动态分离器出口关断门关闭,开启煤粉清扫门电动门。逐个吹扫一分钟后关闭,开启 动态分离器出口关断门。 6:全开磨机密封风电动调节挡板,维持差压1.5-2.5KPa 7:开启动态分离器密封风门,启动变频电机动态分离器以初始转速运行。 8:开磨机一次总风门气动闸板,开驱动端。非驱动端容量风调节挡板10%左右,投旁路风调 节挡板自动(暖管),缓慢全开热风门,冷风门投自动,设温度130度暖磨。 9:磨机出口温大于等于60度,关驱动端,非驱动端容量风调节挡板。 10:启动给煤机,稳定后投自动。(先开启出口闸门,启动给煤机,开下煤闸门。) 11:根据煤量投:容量风调节挡板自动。(热风门:投自动) 12:磨机启动后延时3分钟,查高压油泵自动停运。(根据燃烧情况,适时退出油枪运行。)
内容小节:
《(岳阳三期)双进双出球磨机直吹式制粉系统 》√ 《MPS中速磨煤机的工作原理》√ 《中速磨煤机的工作原理》√

制粉系统原理

制粉系统原理

制粉系统原理制粉系统是指一套用于将原料粉碎成所需颗粒大小的设备和工艺流程。

它通常由给料系统、粉碎系统、分级系统和风力输送系统组成。

本文将介绍制粉系统的原理及其工作流程。

首先,给料系统是制粉系统的第一道工序。

原料经过称重或计量装置,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流量送入粉碎设备。

给料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对制粉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成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原料经过给料系统后进入粉碎系统。

粉碎系统通常由粗破碎和细破碎两个阶段组成。

在粗破碎阶段,原料经过初次破碎后,进入细破碎阶段进行进一步的粉碎。

粉碎设备的选择和设置对于原料的粉碎效果和能耗有着重要的影响。

接着,原料经过粉碎系统后进入分级系统。

分级系统通过不同的筛网或气流,将粉碎后的原料按照颗粒大小进行分级,达到所需的颗粒大小。

分级系统的设计和调整对于成品颗粒的均匀度和粒度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成品颗粒通过风力输送系统进行输送和收集。

风力输送系统通过风力将成品颗粒送入储存或包装设备。

风力输送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稳定性对于成品颗粒的输送效率和品质保证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制粉系统的原理是通过给料系统将原料送入粉碎系统进行粉碎,然后通过分级系统进行颗粒大小的分级,最后通过风力输送系统进行输送和收集。

制粉系统的工作流程需要各个部分的配合和协调,才能达到高效、稳定和优质的生产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制粉系统的原理需要根据不同的原料特性和生产要求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

同时,制粉系统的运行维护和设备选型也是影响制粉系统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制粉系统原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应用,可以不断提高制粉系统的生产效率和成品质量,从而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制粉系统工作原理及作用

制粉系统工作原理及作用

制粉系统工作原理及作用
制粉系统是一种用于将物料制成粉状物的设备,工作原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物料进料:物料通过进料系统进入制粉系统。

2. 破碎:物料经过破碎机或研磨机的作用,被分解成较小的颗粒。

3. 分级:经过破碎后的物料进入分级器,根据颗粒大小进行筛分,将目标粒径的物料保留,较大或较小的颗粒则分别排除。

4. 磨损:颗粒通过制粉系统内部的磨擦、撞击或其他外力作用,进一步磨损和细化。

5. 收集:经过细化后的粉状物由收集器收集起来,形成所需的制粉产品。

制粉系统主要的作用是将原始物料加工成所需的粉末形态,具体作用如下:
1. 细化:通过破碎、磨损等过程,将原始物料细化为更小的颗粒,提高物料的表观表面积,增加物料与环境的接触面,便于溶解、吸附或反应等后续操作。

2. 分离:制粉系统通过分级器将不符合要求的颗粒排除,确保制粉产品具有所需的粒径分布。

3. 提高物料的流动性:粉状物料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小的颗粒间空隙可以提高物料的流动能力,便于搬运、包装、储存等操作。

4. 改变物料性质:制粉过程中的力学作用可以改变物料的形态、密度和结构,进而改变物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增强流变性、降低热稳定性等。

5. 节约能源:制粉系统通常采用高效能耗的破碎和磨损设备,可以将物料粉碎所需的能量最小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性。

综上所述,制粉系统通过物料的破碎、细化、分级等步骤,可以将原始物料加工成所需的粉末形态,以满足不同工业领域对粉状物料的需求。

制粉系统详细介绍

制粉系统详细介绍

制粉系统详细介绍火电厂大型燃煤锅炉机组一般都采用煤粉燃烧方式。

这种燃烧方式可以适合于大的锅炉容量,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较广的煤种适应性以及较迅速的负荷响应性。

煤粉在炉内是处于悬浮状态燃烧的,燃烧过程在煤粉流经炉膛的短暂时间内完成,从着火稳定性与系统的经济性角度,电站锅炉都对煤粉的细度和干度提出一定的要求。

火力发电厂制粉系统的任务就是将原煤进行磨碎、干燥,成为具有一定细度和水分的煤粉,并把锅炉燃烧所需要的煤粉送入炉内进行燃烧。

制粉系统从系统风压方面可分为正压式和负压式;从工作流程方面又可分为直吹式和中间储仓式两类。

所谓直吹式制粉系统,就是原煤经过磨煤机磨成煤粉后直接吹入炉膛进行燃烧;而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是将制备出的煤粉先储存在煤粉仓中,然后根据锅炉负荷需要,再从煤粉仓取出经给粉机送入炉膛燃烧。

直吹式制粉系统制备出的煤粉一般是被具有一定风压的一次风吹至炉膛的,系统处于正压状态,所以直吹式制粉系统一般属于正压式制粉系统;而在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中制备出的煤粉一般是由排粉风机抽出的,系统处于负压状态,所以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一般属于负压式制粉系统。

我国电厂内各种类型的制粉系统都有采用,过去采用较多的是具有低速钢球磨煤机的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

近年来,随着火电建设和电力工业技术的发展,600MW的锅炉所配用的制粉系统几乎都是冷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配置双进双出筒式钢球磨煤机。

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每端进口有一个空心圆管,圆管外围有用弹性固定的螺旋输煤器,螺旋输煤器和空心圆管可随磨煤机筒体一起转动,螺旋输煤器如像连续旋转的铰刀,使从给煤机下落的煤,由端头下部不断地被刮向筒内。

螺旋铰刀与空心圆筒的径向外侧在一个固定的圆筒外壳体,圆筒外壳体与带螺旋的空心圆筒之间有一定间隙,这个间隙的作用是:下部可通过煤块,上部可通过磨制后的风粉混合物。

对于硬件杂物可能使螺旋铰刀被卡涩时,因为螺旋铰刀是弹性固定在空心圆管上的,允许有一定位移变形作用,因而不易卡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料和制粉系统(哈锅锅炉设计开发处李良成2000/5/18)目录页1.燃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1锅炉燃料.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2燃料的主要特性. . . . . . . . . . . . . . . . . . . 2 1.3燃料与预热器传热元件板型选择的关系 (5)1.4燃料与低温腐蚀和堵灰的关系、排烟温度的选择 (7)1.5燃料与热风温度的关系. . . . . . . . . . . . . . . .10 1.6燃料与比热比. . . . . . . . . . . . . . . . . . . .121.7燃料与环保. . . . . . . . . . . . . . . . . . . . .132.煤粉制备系统和磨煤机. . . . . . . . . . . . . . . . .14 2.1煤粉制备系统. . . . . . . . . . . . . . . . . . . .15 2.1.1直吹式制粉系统(正压和负压系统)........ ..15 2.1.2中间贮仓式制粉系统. . . . . . . . . . . . . . . .19 2.2磨煤机.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2.2.1磨煤机综述. . . . . . . . . . . . . . . . . . . .23 2.2.2钢球磨煤机. . . . . . . . . . . . . . . . . . .24 2.2.3中速磨煤机. . . . . . . . . . . . . . . . . . .29 2.2.4高速磨煤机. . . . . . . . . . . . . . . . . . .30说明:本文所述燃料和制粉系统主要是针对与空气预热器有关的内容而编写的。

有基础知识,也有部分专业技术,供预热器设计者学习,对锅炉设计者仅供参考。

1.燃料1.1锅炉燃料我国的发电设备以火力发电为主。

火力发电的燃料以煤为主。

电站锅炉和工业锅炉的燃料大约有90%以上是煤。

锅炉燃料有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

固体燃料主要是煤。

煤的燃烧反应能力较差,必须破碎或磨制成粉后才能送入锅炉炉膛燃烧。

有的煤结焦,灰会磨损,污染受热面,还要除尘⋯总之燃煤机组结构复杂,投资高,运行及维护费也高。

但煤的储藏量大,价格低,是主要动力燃料。

液体和气体燃料多数是石油产品、天然气、煤气。

这些燃料大都燃烧反应力强,燃烧强度高,燃烧产物洁净,锅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投资省。

但此类燃料价格贵。

锅炉的结构特性和燃烧系统以及空气预热器的结构(包括材料选择等)均与燃料性质有关。

在预热器设计之前首先应了解燃料性能,这是极其关键的。

1.2燃料的主要特性火力发电厂锅炉燃用的液体燃料主要是燃料油,其主要成分是烃类化合物,元素中84%~87%为碳,11%~14%为氢,其它元素很少,有硫和氮.燃料油分低硫油(硫含量低于0.5%)、中硫油(含硫0.5%~1%)和高硫油(含硫量大于1%)。

在总硫量相同的条件下,燃油锅炉比燃煤锅炉硫所造成损坏要严重的多。

这主要是燃料油中含氢量高,氢燃烧生成的水蒸汽也多,燃烧强烈,生成的SO X(特别是SO3)相对较高,对空气预热器、烟道和烟囱的低温腐蚀较严重。

灰中所含钒和钠的化合物形成的粘灰在一定温度下还会引起受热面的高温腐蚀。

燃料油的特性指标是密度、发热量、粘度、闪点、疑点、硫含量和灰。

气体燃料中天然气、焦炉煤气和高炉煤气是锅炉最常用的气体燃料。

而天然气是最理想的气体燃料,它的发热值相对较高。

有的天燃气含有较高的硫化氢(H2S),一般在长途输送之前就除掉H2S,否则腐蚀管道,对预热器也有腐蚀。

煤是世界上的主要能源,特别是在中国。

煤碳占我国一次能源总量的70%以上。

我国煤炭消耗中,工业锅炉和窑炉占43%左右,发电用煤占26%左右,民用煤22%左右,炼焦占7%左右,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上述比例将发生变化。

媒质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发热值、固定碳、挥发分、灰分、水分、硫分、灰的组成和灰的熔融特性以及可磨性等。

煤的分类:各国分类不同。

硬煤国际分类在我国用的不多。

过去我国常用苏联标准,苏联标准将矿产煤分为三类:褐煤、烟煤和无烟煤,而介于烟煤和无烟煤之间的煤种为贫煤。

我国常用的分类是当挥发分V r(V daf)≤9%为无烟煤,>9%~19%为贫煤,>19%~40%为烟煤,>40%为褐煤。

有的国家煤的分类更细。

美国的动力用煤分为无烟煤、烟煤、次烟煤、褐煤和泥煤。

煤的分析:主要为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灰分析等。

煤的工业分析:包括对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的测定。

有时还包括硫分和发热值等项的测定。

水分(H2O)+灰分(ASH)+挥发分(VM)+固定碳(FC)=100%为收到基分析,水分为全水分。

干燥无灰基:水分+挥发分+固定碳=100%发热值:是煤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发热值指单位重量的煤在完全燃烧后所释放的热量。

若包含烟气中水蒸气凝结时放出的热量则称为高位发热值,反之为低位发热值。

含碳量越高发热值越高,无烟煤发热值最高。

褐煤发热值很低。

挥发分对煤的燃烧影响极大。

通常挥发分低难燃烧。

元素分析:测定煤种有机质的碳、氢、氧、氮和可燃硫等主要元素的成分,以质量百分数表示,连同水分和灰分总和为100%,对空气预热器而言,还要关心氟、氯、钠、钾的含量,与传热元件板型的选择、吹灰器的布置和清洗设备(是否用大容量高压水清洗)有关。

空气预热器对硫的含量很敏感。

我国电厂用煤分类S≤1%为低硫煤(1级),S>1~2.8%为中硫煤(2级),S>2.8%为高硫煤(3级)。

煤成分分析基准和换算:煤中的水分和灰分含量常随开采、运输、贮存及气候条件而异,其它成分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便于生产和比较,常用四种分析基准。

(1)收到基(ar),收到状态;(2)空气干燥基(ad);(3)干燥基(d),无水状态;(4)干燥无灰基(daf),以假想的干燥无灰状态为基准。

煤的可磨性系数K H,越小越难磨。

而灰的熔融温度和灰分分析也很重要。

总之,燃料特性不但与锅炉本体有关也影响辅机。

1.3燃料与预热器传热元件板型选择的关系预热器传热元件的板型主要取决于锅炉的燃料。

燃料特性影到预热器传热元件的腐蚀、积灰和磨损。

预热器传热元件厚度的选择:过去ABB API公司热端和热端中间层传热元件的标准厚度为24GA(0.6mm)厚,近几年多用26GA(0.5mm)厚。

当燃煤灰分中含有较多的硬灰(即容易引起严重磨损的灰)时,热端和中间层传热元件的厚度应相应选择较厚的板,例如有些厂家此时选用δ=0.8mm的板。

而燃油、燃天然气的燃料,灰分少,常选用0.45~0.5mm的板为热端和中间层元件。

当燃料中含硫较高时,一般冷端传热元件要选用较厚的板。

过去许多厂商包括ABB API多用δ=1.2mm的板为冷端传热元件的标准厚度,近来多选用较薄的板(0.8~1mm)。

但S>1%时,ABB API规定选用18GA(1.2mm)的板为冷端传热元件。

预热器传热元件板型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传热效率应高,阻力相应较小,不易积灰。

没有一种板型能同时满足这些要求,为适应不同情况,故板型较多。

对燃煤锅炉板型的选择与燃料灰分有关,当然还考虑其它因素。

ABB API 空气预热器传热元件板型选择导则应说明的是上述褐煤灰分是指灰分,并不一定是褐煤。

当煤灰分析中,CaO+MgO >Fe 2O 3就是褐煤型灰。

我们认为这不是唯一的条件,还应综合考虑煤灰特性。

所谓设计A 、B 、C 是API 公司的设计分类。

而燃煤炉和燃油炉当燃料中含硫量大于1%时,推荐冷端用NF-6板型,此种板型不易堵灰,而易于清除。

但相对传热效率低,当S ≤1%时用DU 板型,此板型传热效率比NF-6高。

DL 板型为松散型板型,规定板材的最小厚度为24GA (0.6mm )。

FNC 板型为API 新板型,综合性能好。

当预热器装有热点探测系统(红外线)或用户要求该系统时,不允许多层元件同时采用FNC 板型。

空气预热器传热元件的磨损除与煤灰中的成分有关外,还与烟气的平均流速有关。

当煤的灰分较高,灰分中SiO 2、Al 2O 3含量较高时,磨损性就严重,应该降低烟气的流速,选择较大直径的预热器,计算中反映在烟气阻力不能高。

过去API 公司规定煤灰中SiO 2+Al 2O 3>70%总灰分就认为是磨损型灰,预热器烟气平均速度被限制在9.7m/s 之内,后来的“磨损设计导划”编制的最大允许平均烟气流速按下式计算:V AVe ——最大平均烟气速度f t /s 。

HHV ——煤的高位发热值Btu/Lb 。

此公式中43450为经验数据。

本公式对HHV 非常低, (7000~8000Btu/Lb )和灰分极高(30~40%)不太适用。

苏联推荐回转式预热器的烟速9~11m/s 。

从防止传热元件堵灰来看,烟速不能太低,苏联规定烟速不低于8m/s 。

另外,烟速过低传热性能差,受热面积增加,预热器直径加大也是不经济的。

1. 4燃料与低温腐蚀和堵灰的关系,排烟温度的选择锅炉尾部腐蚀主要发生在预热器冷端、烟道。

引起腐蚀的关键因素是燃料中的硫。

对空气预热器而言腐蚀和堵灰是同时产生的。

燃料中氯的含量对积灰影响很大。

除S 、Cl 含量外,多数预热器设计者还通过燃料的灰分分析来判断灰的积灰倾向,主要看Na 2O 、K 2O 、SO 3等百分比。

燃料中S ,生成SO 2,少部分生成SO 3,SO 3+H 2O →H 2SO 4。

硫酸引起锅炉尾部腐蚀。

燃料中的含硫量越高,生成SO 3越多,而且酸露点温度也高,则腐蚀也严重。

过剩空气系数高,生成的SO 3也多,加重腐蚀。

对于空气预热器冷端传热元件,产生腐蚀后,又加剧积灰。

对于燃油锅炉,因含氢量较高,燃烧又强烈,相同含硫量的情况下,生成的SO 3比燃煤炉多,空气预热器更易腐蚀,故冷端传热元件常用搪瓷元件,中间层传热元件用耐腐蚀的Corten 钢。

当含硫量高、冷端平均壁温低时,中间层也用搪瓷元件。

燃油炉预热器转子部)%%%1)(%(43450323224.3O Fe O Al SiO ASH HHV v AVe ++=分用Corten钢,冷端连接板烟气侧、预热器出口灰斗和烟道也用Corten钢。

对燃煤炉预热器冷端传热元件用Corten钢就能满足要求。

预热器材料选择见API推荐的冷端平均壁导则。

锅炉包括空气预热器的设计应考虑氯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