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竹年画的特点
绵竹年画欣赏详解
![绵竹年画欣赏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f7b9ca7c3b3567ec112d8a16.png)
•“填水脚”是绵竹木版年画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出自 那些技术娴熟的艺人之手。旧时年画艺人一般受雇于人,“明展明 挂”等画法是按画铺或作坊的要求而作,“填水脚”则是属于艺人 自己支配的。艺人们在除夕之夜为老板做完年终之活后,趁收拾画 案的片刻工夫,利用颜料碗的余色,在剩纸上匆忙赶绘出几对门神 ,赶往夜市出售,赚点外快,帮补生计。在画“填水脚”时,时间 短促,艺人凭真功夫一气呵成,笔锋奔放雄健、神韵十足,别具洗 炼、概括之情趣。“填水脚”以它的天真、质朴、粗犷而成为绵竹 年 画 中 的 珍 品 , 深 为 艺 术 界 称 道 。
LIFE • HOME
•谢谢!
谭瑛媚 谭欣 吴苑梦 杨紫琪
•在形式上,绵竹年画主要有木版套色、绘印结合、完全绘制 3 种
•在技法上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彩绘和工笔重彩画的某些手法 ,色彩鲜艳,对比强烈而又和谐。
•一幅年画的完成,先由画师起稿,刻版师雕版,再印刷到纸上描绘 。其线条只起轮廓线作用,必须以彩绘艺人按程序施彩而成。由于 用色除品色(染料色)外,也兼用石色(矿物质色),因石色的覆 盖力强,原有的雕刻线经不同的石色覆盖后,还须重新勾线,只是 画面上的品色部分,因其色泽透明,原有的刻线虽经覆盖仍清晰可 见,便不再勾线。这两种处理方式相结合,形成了绵竹年画水印与 彩绘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
•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 •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 烈的艺术效果; •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造型上讲究夸张、变形、象征、寓意,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LOREM IPSUM DOLOR
•在内容上,绵竹年画内容广泛,品类繁多。归纳起来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邪迎祥 、历史人物、戏曲故事、民俗民风、名人字画、花鸟虫鱼等。
绵竹年画村作文
![绵竹年画村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21e2aa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6.png)
绵竹年画村作文绵竹年画村位于四川省绵竹市,是中国著名的年画之乡。
这里的年画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被誉为“东方的毕加索”。
走进绵竹年画村,仿佛穿越时光,置身于千年年画的绚丽世界中。
漫步在绵竹年画村的小巷中,随处可见年画匠人们在创作。
他们或挥毫泼墨,或细心填色,将年画的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绵竹年画以线条简练、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而著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传统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也有现代的城市风貌、科技成果,展现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
除了年画创作,绵竹年画村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每逢佳节,这里便会举办年画展览、民俗表演等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年画作品,还能亲身体验年画的制作过程,感受年画文化的魅力。
绵竹年画村不仅是年画的故乡,更是一座充满人文韵味的古村落。
这里的民居建筑保存完好,古街古巷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气息。
走在石板铺就的小路上,可以看到古朴的建筑、古老的民风,感受到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厚重。
在绵竹年画村,年画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里的人们将年画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过年时贴窗花、贴春联,还是结婚时送年画,都离不开年画的影子。
年画作为一种民间艺术,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绵竹年画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当代艺术的殿堂。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观赏、学习、传承。
走进绵竹年画村,仿佛走进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年画之中,感受着岁月的故事,领略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里不仅是年画的故乡,更是一座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文化村落,让人流连忘返。
四大年画名词解释
![四大年画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281567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f.png)
四大年画名词解释
四大年画是指中国农村传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强烈的表现力、生动的趣味性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而著称。
这四种年画分别是: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
天津杨柳青是四大年画之一,它以工笔重彩、造型生动、色彩鲜艳、通俗易懂而著称。
杨柳青年画构图饱满,内容广泛,多表现吉祥如意、幸福美满的主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桃花坞是四大年画之一,它以印刷精美、风格雅致、富有装饰性而著名。
桃花坞年画多表现民间故事、民俗生活、风景名胜等主题,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和文化气息。
山东潍坊是四大年画之一,它以色彩鲜艳、富有创意、造型生动而著称。
潍坊年画多表现吉祥如意、幸福美满、驱邪纳福等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绵竹是四大年画之一,它以线条刚劲、朴实简练、色彩鲜艳而著名。
绵竹年画多表现吉祥如意、幸福美满、驱邪纳福等主题,具有浓郁的四川特色和文化气息。
四大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它们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生动地反映了中国民间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大年画各自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四大年画各自的特点分别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5ee20a8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19.png)
四大年画各自的特点分别是什么1、天津杨柳青年画特点:创始于明代万历年间,盛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为北方年画代表。
杨柳青因盛产杨柳而得名,该地交通方便,经济发达,人称北方的小“苏杭”。
“家家都会点染,户户全善丹青”,道出了杨柳青年画的盛况。
杨柳青年画受到北方版画和院体画影响,精工细腻,有画、刻、印、描、开脸等多种工序。
杨柳青年画题材范围极广,包括风俗、历史故事、戏曲人物、娃娃、美人、花卉、山水及神话等,其特点是构图饱满,以红、黄、蓝、绿四色套印后,再加以手工开脸染衣,即艺人们在人物的头脸衣饰等重要部位敷粉施金,融版印的遒劲与工笔重彩的典雅于一体,别具风貌。
2、苏州桃花坞年画特点:苏州是历史上工艺美术特别发达的地区,聚集了众多的士大夫文人画家,也有着大量的优秀职业画家和画工。
苏州明代时也是版刻中心,画工和雕工相结合,出现了精美的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年画盛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南方年画代表。
桃花坞年画继承了明代金陵(今南京)和徽派版画的优良传统,有彩色套印,也有印绘结合的。
桃花坞年画绘刻都很精丽,画面精致、秀美、和谐,颜色多用粉红、粉绿,鲜明中含有雅致。
后期受西画影响较大,人物造型和色彩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曾流行过时装美女图和时事新闻图。
3、山东杨家埠年画特点:山东年画大体可分两个系统,在胶东地区以潍县(今潍坊市)为代表,西部地区以聊城县著名。
潍县年画影响最大,以杨家埠村为其发源地,始于明代中后期,乾隆至咸丰年间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潍县年画受到杨柳青年画和桃花坞年画的影响,既有北方的质朴明快,又兼具南方的雅致柔丽,印制上主要是木版套色,只在大型人物面部稍作烘脸点胭加工。
炕头画是该地颇具特色的品种,俗称“三才”,即将整张纸裁为三开所印,横者为“横三才”,竖者为“竖三才”。
这种年画通常贴于炕头墙上,又称“炕头画”。
潍县年画线条粗放,造型简洁,色彩多用桃红及绿,兼施金色,有些年画主要部分还涂上明油,造成色彩强烈、鲜艳夺目的效果。
浅议四川绵竹年画艺术
![浅议四川绵竹年画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df543b27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e.png)
美术界艺术论坛+TEXT/李慧国浅议四川绵竹年画艺术年画,中国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
其题材大多是从早期的自然崇拜和神明信仰中发展下来的具有驱邪纳降、昭示喜庆的装饰性动物、人物图样。
其早期的表现形式也许是手绘图样,但年画的传统表现形式却是版绘图样,其萌芽与发展是雕版印刷术出现之后才开始的。
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因此笔者认为年画并不属于国画的范畴而是版画的一种。
传统民间年画从唐宋发展至今尚且繁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
其中前三者基本上都是套版印刷,手工绘制成分很少,而唯独后者只是用底版印出墨线轮廓然后用手工绘制而成,其艺术风格与前者迥然不同。
一、绵竹年画的历程据汉代王充《论衡·订鬼》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
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
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
于是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从周代起,每逢年节,人们便用桃木板(六寸宽、一尺二长)图以两位神将之像,悬于大门或寝门两侧,用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
后来唐代又出现了能镇邪纳祥的秦琼、尉迟公画像,此后门神图式越来越多。
北宋御史赵抃所著《成都古今记》记叙当时成都的几个市场:“正月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
其中的“桃符市”即年画市场的俗称。
南宋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卷六:“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桃符,迎春牌儿,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与主顾。
”并有“除夜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之谓。
由此可知,宋代成都已有年画市场。
而成都“桃符市”的年画大多由附近的绵竹、夹江等县的年画作坊提供。
因而,绵竹年画早在宋代就已相当成熟了。
据《续编绵竹县志》记载:绵竹年画远在明代已有相当成就,……清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年画的生产规模已相当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年画作坊多达三百余家,年画艺人逾千人,从业人员达一万人以上。
我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文化
![我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9e39881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e.png)
我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文化绵竹年画的文化风格陈锡挺我国四大年画之一的四川绵竹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
当地人制纸作画已有千年历史,绵竹年画在清代就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齐名,被称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
绵竹年画在历史长河中,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经历代民间艺人不断地实践和更新,从内容到形式逐步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文化风格。
民间年画文化气息浓郁四川绵竹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绵竹年画具有浓郁的乡土韵味和地方特色,年画上面所绘大多是避邪接祥、辞旧迎新以及神话传说、戏剧故事、历史人物和画鸟鱼虫等喜庆祥和内容。
它风格独特,既承传了唐代年画由画师手工画成的技法,又继承了宋代的雕版印刷术的技术。
从形式看,绵竹年画分为斗方、横披、中堂、条屏等,似同国画分幅相近,但却另有一番风味。
绵竹年画在用纸、用笔、用色上也别具一格。
传统绵竹年画一般都用粉笺纸和鸳鸯笔,颜色多用矿物色和民间染料加胶矾调制而成。
主色有佛青、桃红、猩红、草绿、金黄、天蓝等,突出单纯强烈、鲜艳明快、对比和谐的色彩效果。
绵竹年画是一种民间绘画艺术,其纸取材于绵竹之竹,绵竹所产竹品种繁多,质纤柔长。
杜甫有诗称赞:“华纤,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
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
”鼎盛时期的绵竹年画作坊主要分布于绵竹城区及西南农村,风格也各异。
如清道作坊偏重彩色清水大袍;遵道作坊偏重美人,娃娃戏,故事类;城区年画作品则重拓片、杂条、斗方、案子或兼门画。
绵竹年画内容多样,题材新颖,或喜庆、或幽默,珍品众多,如《老鼠嫁女》、《迎春图》等。
《迎春图》是清代画师精心创作的一副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四川清代传统民俗。
作者以清代绵竹县城为背景,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不同年龄、性别、身份、不同穿着打扮的四百六十多个人物形象,表现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杂耍等庆祝活动。
《迎春图》为研究近代四川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绵竹年画调研报告
![绵竹年画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c72323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e.png)
绵竹年画调研报告绵竹年画是四川省绵竹市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中国传统年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绵竹年画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绵竹年画,本次调研报告旨在通过对绵竹年画的调查与研究,全面了解其历史渊源、艺术特点以及现状与问题,为后续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绵竹年画起源于明朝末年,至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
传统的绵竹年画多以唐宋诗词、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为题材,由民间艺人用特制的年画纸和矿物质颜料绘制而成。
绵竹年画以其生动活泼的形象、绚丽多彩的色彩和独特的故事情节而深受人们喜爱。
在中国的传统春节期间,绵竹年画常常被贴在门神上,用来驱邪辟邪、祈求平安和祈福。
然而,绵竹年画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商业化的冲击,绵竹年画的传统技艺和工艺材料逐渐被商业印刷替代,导致传统技艺的丧失和作品质量的下降。
其次,绵竹年画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面临着困难,他们对这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不高,缺乏传统技艺的传承者和艺术家。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对绵竹年画的保护与传承。
通过资金的投入和专业人才的引进,推动对绵竹年画技艺的研究和保护,建立起相关的专业团队和机构,为传统工艺的传承提供保障。
其次,加强与教育机构的合作,将绵竹年画纳入学校的艺术教育中,引导学生加深对绵竹年画的了解和热爱,培养年轻一代的传承者。
同时,通过组织举办绘画比赛、展览等活动,增加绵竹年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绵竹年画作为中国传统年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我们有信心保护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使其继续为人们所喜爱与传承。
同时,我们也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评价,绵竹年画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传统与创新的结合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四川绵竹年画的艺术特色述评
![四川绵竹年画的艺术特色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c09fee27ed630b1c59eeb57a.png)
清代 , 续编绵竹县志》 据《 记载 : 绵竹年画在 明代已
有相当成就。清乾隆 、 嘉庆年 间, 绵竹年画的生产
四川绵竹。年画 的作用主要是祈福迎祥 、消灾除
规模 已相 当庞大 , 据不完全统计 , 年画作坊达三百
收稿 日期 :0 6 0 ~1 20 — 6 2
作者简介 : 刘传军( 94 , 四川平昌人 , 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1 7 一) 男, 四
祸, 而内容往往是 :言必有意 , “ 意必吉祥” 。如“ 连
生贵子” “ 、加官进禄” “ 、松鹤延年” 五子夺魁” 与“ 等。随着时代的变迁 , 年画出现 了人情世事 、 男耕
女织 、 小说戏 曲、 神话传说 、 山水 花卉 、 飞禽走 兽 、 时事新闻、 讽刺 幽默等内容 。在新时代 , 年画还作 为教育的主要形式 , 有了领袖形象 、 计划生育与拥 军拥属等宣传 内容。年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 的 , 16 年 曾经被斥 为“ 在 96 封建迷信 品”现在城 , 市居 民贴门画之俗渐少 ,作 为曾经的集体记忆的
录》 卷六有北宋卖年画的描述 :岁旦在迩, “ 席铺百
货、 画门神桃符 , 迎春牌儿 , 纸马铺印钟馗 、 财马 、 回头马等馈与主顾 。” 并有 “ 除夜换 门神 、 挂钟馗 、
钉桃符” 的记载 , 不知是否有 四川 出产的年 画。而
在年画的绘制上 ,绵竹年画和中国其他地方 的年画一样 , 首先是要刻成线版 , 但线版在绵竹年 面中只起轮廓作用 ,最后往往完成全部靠手工彩
利用残剩的洗碗颜料 ,破残的纸头 ,随意挥洒而 成, 其线条概括有力 , 色彩单纯明快 , 笔势雄健简
推断 , 宋代的成都 已有年画市场。 而桃符市的年画 大多由绵竹 、 夹江等地 的年 画作坊提供。 根据刘竹 梅的考证 :绵竹久 已形成城乡两大画市 , 大市 “ 称
中国古代四大木板年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四大木板年画的艺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d0b9162700abb68a982fbad.png)
中国古代四大木板年画的艺术特征1、绵竹年画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而区别于其它年画,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它起源于北宋,在明末清初进入繁盛时期。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绵竹城乡曾有年画作坊300多家。
产品销售云、贵、陕、甘、青及四川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均衡、饱满、主次分明;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了大红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究刚柔结合,洗练流畅,疏密有致,具鲜明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2、苏州桃花坞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为鼎盛时期。
桃花坞年画的印刷兼用着色和彩套版,构图对称丰满,刻线工秀,色彩绚丽。
被民间画坛称为“姑苏版”。
3、天津杨柳青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20公里,它的木版年画始于明代崇祯年间,从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最为风行。
杨柳青周围的几十个村庄也都绘制年画。
杨柳青年画的特点是:木刻水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保留了民间绘画的技法,并受清代画院的影响;多取材于旧戏剧、美女、胖娃等,构图丰满,线条工整,色彩鲜艳,人物的头脸多粉金晕染,富有装饰性。
4、潍坊杨家埠年画潍坊杨家埠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始创于明末,全以手工操作,用传统方式制作,初期受到杨柳青年画的影响,清代光绪年间达到鼎盛期,风行黄河下游一带。
杨家埠年画体裁广泛,想象丰富,重用原色,线条粗犷,风格纯朴。
看完了以上的中国古代四大木板年画的艺术特征之后,下面就来欣赏一下中国传统年画作品吧!【中国传统年画欣赏:1】【中国传统年画欣赏:2】【中国传统年画欣赏:3】【中国传统年画欣赏:4】【中国传统年画欣赏:5】猜你喜欢:。
绵竹年画历史悠久
![绵竹年画历史悠久](https://img.taocdn.com/s3/m/c9e51919a76e58fafab00321.png)
绵竹年画历史悠久,它起源于宋代,兴于明代,盛于清代。
当时的年画除销往全国各地外,还远销到印度,日本和东南亚各国。
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流派之一,享誉海内外。
它以手描彩绘见长,通常选用特制粉笺纸(在四川夹江的宣纸上印一层白泥),先以木版印出黑色轮廓线,再由绘画经验丰富的民间画师手工填色绘制而成。
因此具有浓郁的四川乡土特色,同其它三家以彩色套印为主的木版年画有显著区别。
它以其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艺术形式,表现吉祥、富寿等中国古代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或人物。
自古以来,人们把它作为驱邪避凶、求寿祈福的寄托,成为人们美好前程,幸福生活的象征。
作为典型的艺术珍品,它已被列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MIANZHU NEW-YEAR PICTUREMianzhu new-year picture has existed and remained popular throughout Chinese for a long history. It can trace its history back to the Song dynasty. It was prosperous in the Qing dynasty. This kind of new-year picture were not only sold to all over the country, but also exported far to India, Japan and Southeast Asia countries in that time.Mianzhu new-year picture was one of the best-known four festival wood-black picture genres in China. Mianzhu new-year picture is good at drawing by handcraft and coloured drawing or pattern.It has the following decorative characteristics: the figures are exaggerated and even specially shaped; the colors gorgeous, lucid and lively; used a strong contrast art format to express some folktales or personality that love to see and hear in ancient times of China, these picture depicted the hopes such as “Longevity and Happiness”, “All things be Successful”.It symbolizes “Good Fortune” & “Happiness Live”. Now the Mianzhu new-year picture was listed as the non-material cultural inheritance for the typical art delicacy of China.主题介绍一一童子闹春欢迎世界教科文组织的各位嘉宾光临四川德阳德阳绵竹年画反映了人民祈求幸福,讴歌生活、热爱生活的生动画面。
绵竹年画的艺术特点及创新与发展
![绵竹年画的艺术特点及创新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45e2e41b2b160b4e777fcf11.png)
绵竹年画的艺术特点及创新与发展作者:周星汉来源:《牡丹》2017年第24期绵竹年画有近千年的历史,它与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杨家埠年画并称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其因产生于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
绵竹年画历经近千年的传承与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与艺术特色,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下,绵竹年画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一、绵竹年画的历史发展关于绵竹年画的起源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绵竹年画起源于汉代,兴于宋,于元代衰落,在明清两代达到鼎盛时期。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绵竹年画起源于宋代,兴于明代,在清代达到巅峰。
从以上两种观点可以看出,关于绵竹年画的起源时间,至今仍然没有定论,但是绵竹年画在清代到达巅峰是被人们所承认的。
清嘉庆年间,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年画的制作水平以及销售情况均到达了巅峰水平。
据《绵竹县志》记载:“商贩远自陕甘滇黔,裹银来市易画,仲则接踵城南,购过者遍于王道百五十里。
”那时的年画作坊达到了三百余家,从业人员达一千多人,全县每年生产的年画可达一千二百多万份,绵竹城还形成了年画销售的两大市场,被称为大市、小市。
此外,因为年画艺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当地还形成了年画行会“伏羲会”,这个行会每年会举办两次年画评选活动,这样一来,更促进了绵竹年画的发展与繁荣。
二、绵竹年画的艺术特点(一)绵竹年画的分类及内容1.绵竹年画的分类总体来讲,绵竹年画可分为两大类,即红货、黑货。
红货是指带有颜色的彩色年画,内容多是辟邪的门神形象,其形式有门画、斗方、画条等。
红货的最主要形式为门画,其中又细分为“大毛”“二毛”“三毛”,分别贴在家中大门、厅堂门、卧室门或灶台上。
黑货是用墨或者朱砂拓印木版,内容多是山水画、花鸟或名人画像,主要形式为条屏和中堂。
2.绵竹年画的内容与其他地区的年画一样,绵竹年画取材于民间故事、古典文学作品或者传统的神仙题材。
但是,绵竹年画在内容上还具有一些特殊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它与巴蜀文化联系十分紧密,其中有些艺术形象取材于四川的地方特色戏剧川剧,反映和再现了四川乡间的生活状态,为研究四川民间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分析绵竹年画的创作特色
![分析绵竹年画的创作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6916cb4f59eef8c75fbfb3cc.png)
分析绵竹年画的创作特色作者:戴迪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11期四川绵竹年画的艺术风格和创作形式都极具特色,它既传承了唐代之前手工绘制年画的制作风格,又继承了宋代雕版印刷术的技术。
它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年画齐名,是我国四大年画之一。
一、绵竹年画的艺术风格与特色、创作内容形式、作品审美特征分析(一)绵竹年画的内容形式1.体裁。
绵竹年画的体裁广泛,尤其是传统的绵竹年画形式多样,表现通常以福禄喜庆为主,有辟邪迎祥、神话传说、风俗习惯、讽刺幽默、生活生产、戏曲故事、历史人物及花鸟虫鱼等诸多体裁。
2.线条。
绵竹年画通常用简练的线条较为精确地表现出造型的高矮胖瘦等特征,线条中体现出刚柔结合、疏密有致的特点和古拙淳朴的风情。
绵竹年画艺人在画面中动感和静感的艺术处理通常表现在造型线条曲直有度的变化上,艺人笔下线条一曲一伸的变化瞬间赋予了作品画面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3.分类。
四川绵竹年画的分类以门画、斗方、横推、中堂、条屏、单条和木版拓片等多种形式呈现,其中门画是绵竹传统年画的主要品种;斗方是多为讽刺寓意的独版小品;横披一般是表现人物众多的大场面;条屏的表现内容一般是情节较为曲折生动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而中堂一般是表现吉祥内容,这些传统分类的制作手法主要有木版套色、绘印结合、完全绘制这三种形式。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绵竹年画通过书籍装帧、贺卡、挂历、台历、陶土等新媒介,又呈现出广告年画、陶版年画等新形式,制作手法也变得多种多样。
(二)绵竹年画的构图绵竹年画在构图上不仅讲究对称,也讲究画面的完整统一性。
画面中没有主体中心,就会产生不稳定感,如果画面中主体不突出,画面就会显得紊乱,不完整。
所以,绵竹年画在构图时首先突出主体,使之与其他要素相匹配,实现主次分明且多样统一。
年画中也通常不设或少设背景,不设背景的空白不仅衬托和强调出了主体,同时也给观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画面中空白较少,会显得热闹而有生气,空白扩大,则会显得沉稳高雅。
浅析绵竹年画的美学特征
![浅析绵竹年画的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b60fd9971711cc7930b71602.png)
浅析绵竹年画的美学特征绵竹年画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其历史悠久、表现独特,看似村夫农妇的手工玩意儿,实则是传统文化的精华。
四川的年画曾盛极一时,而如今我们只说绵竹年画,是因为早年四川夹江、成都、简阳等地的年画已杳然难寻,而绵竹年画却博众家之长而自成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征。
本文将尝试从传统绵竹年画的内容、种类及构图、表现技法、设色等几方面来分析其独特的美学特征。
1 从绘画内容分析绵竹年画的美学特征绵竹年画位居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其绘画内容之丰富、选材之广泛令人赞叹。
它既有和其他三大年画相通的绘画内容,如神仙类、吉庆类题材,也有表现四川民俗文化的题材,这些题材与地方文化和习惯紧密结合,较之其他地方的年画内容具有独特性与新颖性。
如绵竹年画中的《三猴烫猪》就极具代表性。
“烫”是典型的四川方言,有“作弄、愚弄、整人”的意思,而“牌”又是四川娱乐文化中自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三猴烫猪》中,画面上一张八仙方桌,三个猴子和一头猪围坐着,正在玩四川纸牌赌钱。
象征财富的肥猪踞上席,三猴分坐下方和左右两侧;肥猪面前堆着金银财宝,身旁两个妖艳的侍女正在为它端茶燃烟,正当肥猪调戏侍女豬手到处乱放时,三只精明的猴子串通一气,趁机手上比划,桌下换牌,伙同“烫猪”,肥猪一心二用,大把的钱都进了猴子的腰包。
这是四川民俗文化中一个“反面教材”,是作为劝诫人们不要赌博而创作的年画。
该作品选材独特,图像造型生动,色彩鲜艳喜人,寓意深刻,一见便令人捧腹大笑且过目难忘,实为绵竹年画中表现民俗文化的佳作。
《迎春图》是绵竹年画横披的代表作,被誉为清代的《清明上河图》,作者系绵竹年画大师黄瑞鹄。
该年画既不同于历史类题材,又不同于传统的神仙类或吉庆类题材,而是反应川西民俗的风俗时事类题材。
此图以连环画的形式构成,是一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
根据画面内容,大致可分为四部分:迎春、游春、台戏、打春。
此画描绘了清同治光绪年间川西坝子绵竹县迎春的盛况。
中国年画三大产地地域特色及其比较-最新文档
![中国年画三大产地地域特色及其比较-最新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dc102a5d0d233d4b14e6986.png)
中国年画三大产地地域特色及其比较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了绚丽的民间年画。
我国主要年画产地众多,各具特色,可谓色彩纷呈。
下面仅就天津杨柳青、江苏苏州、四川绵竹三大年画基地,从地域特色、人文历史、艺术风格、制作方式等方面做一简要阐述和分析。
一、苏州桃花坞年画苏州,乃东南名郡,号称“人间天堂”,中国重要的手工业中心之一。
苏州有一条桃花坞大街,年画作坊主要集中于此,故苏州年画又称桃花坞年画。
这里曾经桃树成林,风色绝胜,吸引了许多江南名士、官宦居住于此。
苏州的文人名士和优秀的人文画传统对年画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宋代苏州的刻书业是雕版技术的基础,建立明朝以后,雕版印刷业空前繁荣,戏曲、小说插图版画深受市民喜爱。
唐宋以后,当地经济、文化繁荣,雕版印刷业发达,汇聚了大批优秀的画家、画工及印刷匠人。
距桃花坞不远北寺塔是苏州市民欢度春节聚集之地,为年画销售提供了便利。
康雍乾三朝年间的年画为最繁荣的时期的版画,史称“姑苏版画”。
尽管桃花坞年画种类繁多,但描述市井生活是最主要和最富特色题材之一,年画也是当时苏州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类作品既歌颂了苏州的太平盛世,也充满了对繁华市井的夸耀。
画中的书楼、酒坊、茶室、钱庄、浴堂、酱油铺等各种商铺以及百姓及货商往来桥上的情景尽显江南市井繁华的生活景象。
王树村指出,苏州的桃花坞年画所集中的地域位于中国经济最为富庶的江南水乡。
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所影响的周围是中国古镇最为密集的地区。
桃花坞年画作为这一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年画,其市民文化的特征表现的最为明显。
桃花坞年画用色考究,擅长以粉红、粉绿色晕染画面,具有鲜明的市民文化特征。
桃花坞年画中反映吉祥题材的年画也较多,如《一团和气》、《丹凤朝阳》、《百子图》、《福字全仙》等,都呈现了吉祥和瑞的氛围。
二、四川绵竹年画西南地区的绵竹、夹江、梁平三地年画是最为著名年画产地。
绵竹年画规模与影响力最大,是西南年画生产的中心。
《绵竹县志》记载:(绵竹)“竹纸之利仰给者,数万家犹不足,则印书籍,制为桃符,画为五彩神荼、郁垒,占缀年景。
绵竹年画传承发展历程
![绵竹年画传承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edcb352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1.png)
绵竹年画传承发展历程
绵竹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年画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
年画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以其图案精美、色彩浓郁、寓意深远等特点,在中国农村广泛流传。
绵竹年画的传承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清代。
当时的绵竹年画以表现人物、花鸟等为主题,具有细腻、生动、真实的特点,深受当地居民喜爱。
然而,由于时代变迁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竞争,绵竹年画在近代开始逐渐式微。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重新关注和发展。
绵竹年画也在这一背景下得以重新焕发生机。
绵竹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投资资金和人力物力,推动绵竹年画的传承发展。
市政府在举办年画展览、举办年画比赛以及设立专门的年画工作室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同时,一些年画艺术家也积极参与到传承发展的活动中,他们以传统技艺为基础,结合现代审美和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新颖、时尚的绵竹年画作品。
同时,他们还通过培训学徒、传授技艺等方式,推动年画技术的传承。
此外,绵竹市政府还积极开展年画制作与销售的对接工作,通过与旅游、文创企业的合作,将绵竹年画推向市场,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这些努力,绵竹年画已经逐渐走出了当地,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推广。
绵竹年画的传承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的活力和魅力。
通过政府和艺术家的共同努力,绵竹年画得以传承和发展,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民族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信在市政府和年画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绵竹年画的传统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扬。
小学美术人美二年级上册连年有余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
![小学美术人美二年级上册连年有余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https://img.taocdn.com/s3/m/d264f44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6.png)
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在颜色上使用的也是民间染料,色彩上的处理是别具一格的,主色强调黄丹、佛青、桃红、草绿,辅色则包含了猩红、天蓝等,运用色相和色度的对比,极富单纯强烈的民间特色。
绵竹年画设色单纯而艳丽,浓重而明快,对比而和谐,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
绵竹年画独特的色彩选择还表现在“一黑二白三金黄,五颜六色穿衣裳”。
指的就是绵竹年画的彩绘过程:“一黑”指的是黑线版,“二白”指的是人物手脸底色及靴底作白,“三金黄”指的是衣冠及人物道具的橙黄色,而“五颜六色穿衣裳”,则指的是年画中的人物服色,采用了洋红、桃红、黄丹、佛青、品蓝、品绿等鲜艳且饱和的色调。
同时还辅以“明展明挂”手法,借助色彩同类色深浅及阶梯变化,造成了深、浅、明、暗的过渡,增加了画面的节奏和装饰情趣。
补色、高纯度的色相对比原则,是绵竹年画色彩选择的主要倾向。
年画艺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无拘无束地使用着尽可能艳丽的颜色:桃红、佛青、猩红、草绿、金黄……大红大绿、又热闹、又刺激,充满生机和活力。
当然,绵竹年画的色彩在表现夸张刺激、鲜艳夺目效果的同时,也非常注重色彩的统一和谐。
所谓“光有大红大绿不算好,黄能托色少不了”,就表露了追求统一性的色彩意识。
绵竹年画在强烈的对比中,也讲究统一和调和,艺人们常常用少量的复色:“二门子灰”、或金、银、黑、白等线、面穿插在对比强烈的色彩中间,以协调画面色调,形成“艳而不燥”的色彩风格。
绵竹年画历代传承的色彩选择,形成了它独特的色彩魅力,习俗赋予绵竹年画色彩以独特的“语义”,使供人娱目的色彩富有深刻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
我们不难发现色彩在绵竹年画里不仅是一种视觉美感的呈现,也是情绪和情感的刺激和对应物,是积极乐观情感的宣泄。
绵竹年画色彩真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内心世界,情感体验及歌颂理想、乐观向上的浪漫主义理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图片:
3、四川绵竹年画的特点
绵竹因为地处西陲,过去交通不便,当地的 画工很少受外来影响,因而他们绘制的年画,更 有浓厚的民间气息,更富粗扩、古拙的趣味。
绵竹年画绘画性强
在绘制风格上,她既承传了唐代之前手工绘制年画的制作风格又 继承了唐代之后雕版印刷年画的风格。绵竹年画和中国其它年画一样 首先是要刻成线版,但是线版在绵竹年画中只起轮廓作用,全靠人工 彩绘,从不套色制作。经过不同艺人的手笔,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同 一个艺人绘制不同的画幅也会产生不同的趣味。这是绵竹年画区别于 其它诸家年画的的作品上无拘无束地使用着尽可能艳丽的颜色:桃红、 佛青(近似兰主要特点之一,也正是绵竹年画的绝妙之处。彩绘过程, 艺人们叫她一黑(指黑线版)二白(指人物手脸底色及靴底作白)三 金黄(指衣冠及道剧的橙黄色)五颜六色穿衣裳(指洋红、桃红、黄 丹、佛青、品蓝、品绿等)。此外,还辅以“明展明挂”手法,借助 同类色的深浅变化,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和装饰情趣。绵竹年画色彩鲜 艳明快。在强烈的对比中,也讲究适意和和谐。他们常常用少量的复 色:“二门子灰”、或金、银、黑、白等线、面穿插在对比强烈的色 彩中间,以协调画面色调。艺人们把他们多年来在实践中总结出的配 色经验,扑素的总结成了一句蕴含着深刻美学原理的口诀:“深配浅、 酽(指浓度)配淡,深浅酽淡要相间。”绵竹年画的颜色多用矿物质 色和民用染料,根据季节不同制作时调以不同成份的胶矾,使作品颜 色爽朗,耐晒耐淋,经久不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