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平复贴》(每页有释文)高清 孙持整理
《平复帖》
![《平复帖》](https://img.taocdn.com/s3/m/68d1d28b3169a4517623a32a.png)
【观典赏析】《平复帖》是现存最早写在纸上的书迹,比王羲之的手迹还早七八十年,是汉隶到草书间过渡阶段的佳作,也是章草的最初形态。
《平复帖》是最早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被称为“法帖之祖”
“中华第一帖”,在书法史上具有至高地位。
汉晋以来,北方文化占主导地位,卫瓘、索靖的书法也是
北方书风,而陆机是南方文化的代表人物。
《平复帖》是章草的代表作,与居延汉简有着紧密的文脉关系,但大大增强了点画的连续性,寥寥数行,字字珠玑。
点画苍劲有力,朴实雄厚,秃笔枯锋,拙中见巧。
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返璞归真。
明人陆石雍说:“吞吐深浅,欲露还藏,并觉此中无限。
”这一点上《平复帖》正是范本。
(马斌选荐)
【作品概况】《平复帖》是西晋陆机用秃笔书。
麻纸,墨色微绿。
9行,存84
字。
章草。
37。
晋陆机《平复帖》是章草吗
![晋陆机《平复帖》是章草吗](https://img.taocdn.com/s3/m/37d074205727a5e9856a61be.png)
晋陆机《平复帖》是章草吗?晋陆机《平复帖》是章草吗?无意间浏览本网【投票箱】之《章草,你主张练谁的?》帖子,见陆机《平复帖》也列其中,且得票数最高。
因不久前拜读了四川大学侯开嘉教授的文章《隶草派生章草今草说》,认为该文观点之一“......以此两大特点来看待陆机草书《平复帖》,它应属于今草的范畴”论据充分,论述有力而详实,颇赞同此观点,因此建议版主将陆机《平复帖》在【投票箱】《章草,你主张练谁的?》这一帖中删除。
以下附四川大学侯开嘉教授《隶草派生章草今草说》:隶草派生章草今草说侯开嘉摘要:对中国书法的草书系统直线发展的传统史观提出不同的见解,从书写意识和体势区别提出了划分隶草、章草、今草的界线。
根据历史文献和新出土的简牍互相参证,证明了“史游创章草”之谬误和“杜操创章草”之可信。
而章草之名,与后世书家大量以章草书写《急就章》有关,是约定俗成的结果。
对张怀瓘确见过张芝真迹提出新的考证,同时以汉简、墓砖为物证,说明了东汉末年张芝能创今草的必然性。
汉简中存在横势隶草和纵势隶草的两种自然书写状态,前者发展为章草,后者发展为今草。
章草逐渐衰落,今草日趋繁荣,故有新旧书体之说,也由此造成了今草由章草衍变而来的历史错论。
关键词:隶草;章草;今草;自发与自觉两汉魏晋时期,在中国书法史上草书系统分别有隶草(亦称草隶)、章草、令草三种形态。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有隶草,是隶书的变体,书写比隶书更简易。
两汉文字除汉元帝时,史游作章草,东汉末,张芝作今草(章草各字独立,今草前后字相连),刘德shēng@②作行书(草书兼真书),字体有些改革,其余沿用秦文字,并无新创。
”[1]此说出自唐代张怀瓘①《书断》一书,上载:汉初而有草法,不知是谁。
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
案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史游即章草之祖。
张芝变为今草,伯英(张芝)即草书之祖。
并称章草即隶书之捷,(今)草亦章草之捷也。
此说明白地叙述了草书系统是由隶草变为章草,章草再变成今草这种直线发展的轨迹。
平复帖释文及作者考辩
![平复帖释文及作者考辩](https://img.taocdn.com/s3/m/ef08f443336c1eb91a375d79.png)
平复帖释文及作者考辩文/张忠田《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传为晋陆机(公元262——303)作书,凡9行,上有宋徽宗赵佶泥金题签和“宣和”、“政和”二印,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惜距今1700多年,纸面损伤,有些字已分辩不出来了。
古代法书典籍《墨缘汇观录》、《大观录》等虽有记录,少见释文。
据有关资料,明代张丑曾释出“羸、难、平、复、病、虑、观、自、躯、体、闵、荣、寇、乱”等14字。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先后有启功、张伯驹、郑春松、缪关富等对其释文进行研究,散见于《文物天地》、《书法》、《书法导报》等。
公认比较完整准确的是启功先生释文:“彥先羸瘵,恐難平復,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已爲慶。
承使唯男,幸爲複失前憂耳。
吳子楊往初來主,吾不能盡。
臨西複來,威儀詳跱。
舉動成觀,自軀體之美也。
思識□量之邁前,勢所恒有,宜□稱之。
夏伯榮寇亂之際,聞問不悉。
”(出自《启功丛稿》中《<平复贴>说并释文》)但对启功先生释文,郑春松曾提出疑义。
见《再议《平复帖》释文——与启功先生商榷》(郑春松2004-12-25)。
郑氏文:“彦先羸瘵,恐难平复。
微居得病,虑不衍计,计已为苍。
年既至男事复失,甚忧之,屈子杨往得来主,吾云能惠。
临西复来,威仪详跱。
举动祭观,自躯体之盖如思。
识黟之迈,甚执所念,意宜稍之旻,伐棠。
棠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对于一件历史上的书法杰作,弄明白它的来龙去脉,读懂它的释文,对于书法学习意义重大。
本人通过反复临习《平复帖》并查阅有关资料,认为启功先生的释文虽已较为完整,但仍有瑕疵,郑春松对启功先生释文的个别地方提出异议,有一定道理,但仍难以释通。
我的释文如下:彦先羸瘵,恐难平复。
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节年使至。
男幸有复失,甚忧耳。
舍(或庶)子杨往,初来至,吾不能起。
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
自躯体之恙也,思识梦之迈甚,执所恒与君。
稍之闵凶,棠寇乱之际,闻问不悉(或多)。
启功先生的“此已为庆”是解释不通的。
陆机《平复帖》释文新说
![陆机《平复帖》释文新说](https://img.taocdn.com/s3/m/990d998f31b765ce04081417.png)
肀S謂雨■ 7:术|研究CHiNtStPAlN IINGSCM.UUHAPHY I陆机《平复帖》释文新说◊朱书全廖淑雯袁铭涓胡寒杨距今r〇()年的陆机《平复帖》是由章草向 今草演变的过渡书体,被认为出自陆机之手,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名家纸本墨迹,贵为国宝,但是文字辨识和文意一直困扰着相关学者。
《平复帖》,草或章草手卷,纸本,纵 23.7cm,横20.fcm, 9行80余字。
细观此帖,亦觉质 朴古拙,洗尽浮华,笔力浑厚,意态果敢从容。
只是关于《平复帖》的内容,句读不传,言辞之 意多舛误,尚未有完全不存疑的解释。
正如明 人顾复《平生壮观》中所言:“其字奇幻不可读。
”张丑《真晋斋记》曾释出“羸、难、平、复、病、虑、观、自、躯、体、闲、荣、寇、乱”十四字。
«平复帖》被启功先生称为“第一件流传有绪”的法帖墨迹,他穷其二十佘年作出《<平复帖>说并释文》。
其内容为:“彦先羸瘵,恐难平复。
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
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
□(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
临西复来,威仪详時,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
思识a量之迈前,执(势)所恒有,宜口称之。
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 悉。
”1:在启功先生释读之后,郑春松 '谢光辉、徐学标‘等先生也对《平复帖》的内容作 出了不同的阐述。
启功先生的释文具有筚路蓝缕的意义,使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对《平复帖》进而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及阐释。
本文试对启功先生所释数字和句读进行了订正,得出以 下释文:“彦先羸瘵,恐难平复。
往属初病,虑 不止此,此已为庆。
承使唯男,幸耶。
复失,甚 忧耳。
犹子杨往,初来,至,吾不能相(见)。
临 西复来,威仪详跨,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
思识(文)墨,足迈叔执,何恒有?宜称之。
闵 (凶),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现就与启功先生所作释文不同之处,从具 体文字、语句逻辑以及《平复帖》成文大致时间进行论述。
再读《平复帖》
![再读《平复帖》](https://img.taocdn.com/s3/m/8fd09a442b160b4e767fcf9d.png)
观 帖 之 余 写下 了上 述 诗 作 。诗 的 字里 行 间充 溢 赞 美
之 辞 ,同时对 这位 墨迹 的作者 也饱 含怜惜 之情 。 现 藏 北 京 故 宫 博 物 院 的 ( 复 帖 ,纸 本 ,纵 ( 平 2. 3 8厘米 ,横 2 . 米 ,明人顾 复在 其 平 生壮 观 0 5厘 中说 它 “ 奇 幻而 不可 读 ”…,令 人 启功先 生将 其 大 字 部 分破 译如 下 :
【 要】东晋陆机 的 《 摘 平复帖 是 中国书法史上传世最早 的墨迹 ,在 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 , 千余年来 , 究者颇多 研 但在内容 解读、流传过 程等方面颇有 争议。本文在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上述 问题进行再研究。
[ 关键词 ]陆机 ; 平复 帖 ; 释文 ; 流传过程
书也 ,无以较其 多 少” 。明代董 其 昌亦题跋 日 : 盖 “ 右 军 以前 ,元 常以 后 ,唯 存此 数行 为 希代 宝 ” 由是 。 观之, 正如 清人顾 复所 言 , 复帖 ) 平 )的确 是一部 “ 奇
幻之书 ” 。
诗中 “ 物” 神 ,指 的是 中 国书法 史上 传 世最 早 的 墨 迹— — < 复帖 ,因其 在书 法 史 上 的 重 要位 望 , < - T-
( 中图分 类号 】J9 22
[ 文献标识码 JA
[ 文章编号 】10 — 6 5 (0 2 2 0 2 — . 8 9 7 2 I )0 — 1 0 0 0 3
一
.
千年墨迹
如 此奇 幻 文 字 ,在 中 国 书法 史 上 却 具 有 重要 的
学术 价值 。此帖 纸色 邃古 , 法朴拙 奇崛 , 闲荡检 ; 笔 逾 秃 笔 于 墨 ,秃 毫 中 锋直 下 ,较 少 顿挫 ,隶 书 的 波挑
《平复帖》考释
![《平复帖》考释](https://img.taocdn.com/s3/m/a7000f8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2.png)
^w-学术|研究CHintstPAirriNG x calugraphy《平复帖》考释0寇克让编者按:在2019年第12期,我刊刊登了题为《陆机〈平复帖〉释文新说》的文章,对《平复帖》释文作了考订,订正并新释出部分文字。
该文一经刊出,即引发了学界的讨论,针对其中的部分观点,也有学者进行了进一步的订正、补充。
本期,我们选发寇克让先生的回应文章,他在文章中一方面继续深入探讨《平复帖》释文,同时,在厘清释文的基础上,一并考证了该帖的创作年代、收信人等相关问题。
西晋陆机的《平复帖》是现存最早的名人墨迹,唐末以来,递藏有序,北宋时曾入徽宗宣和内府,此前流传状况米芾《书史》有记录,帖后更有傅增湘一千三百字长跋,详述宣和以来流传次第。
《平复帖》距今逾一千七百年,字迹奇古,患漫难识,年代及所涉史事也难遽定。
但是这一切,宋人并未介怀,如米芾等于帖的始末及内容未置一字。
明人陈复在《平生壮观》中感叹"其字奇幻不可读”,张丑《真晋斋记》释读帖中"羸难平复病虑观自躯体闵荣寇乱”十四字。
这是《平复帖》释读的第一阶段,所释之字一望而知,但毕竟有拓荒之功。
"丁丑(193~)岁暮”,当时《平复帖》主人溥心畲"適亲丧",“资用浩穰”,“此帖将待价而沽”,经傅增湘斡旋,张们驹"慨掷柜金易此宝翰”。
此事在古今收藏史上都堪称一段传奇。
张伯驹购得之后,傅氏因躬预蔵事,得"翌日赍来留案头者竟日,晴窗展玩”,并作约一千三百余字罕见长跋,于此帖之看重与倾情,可想而知。
展玩“竟日”,加以"晴窗”便利,当能能谛察穷究,而喟叹"字奇古不可尽识”,想必也是困难重重。
但是,"帖凡八十四字”,语气肯定,这应当是《平复帖》释读的重要前提。
必须注意,八十四字之说,不计空白,即第三、六、七行末,未满行。
启功先生《〈平复帖〉说并释文》是弾思竭虑之作,将《平复帖》研究提到相当水平。
「草隶」华亭鹤唳——《平复帖》
![「草隶」华亭鹤唳——《平复帖》](https://img.taocdn.com/s3/m/af169d7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d0.png)
「草隶」华亭鹤唳——《平复帖》
法帖简介
《平复帖》是西晋陆机的一封书信,距今已有1700多年。
最为难得的是,该贴是现存年代最早并且真实可信的名家法帖。
释文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
承使唯
男,幸为复失前忧耳。
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
临西复来,威仪详跱。
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
思识□(代表缺省字)量之迈前,势所恒有,宜□称之。
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平复帖》共有86字,其中有两字不能辨认,大致的意思解读为:彦先多病,恐怕是难以康复了,能够维持现状,已是庆幸,又有子侍奉,可以无忧了。
吴子杨,以前到访陆家,未能盛情款待。
如今将西行,复来相见,其威仪举动,自有一种较前不同的气宇轩昂之美。
夏伯荣,他因寇乱阻隔,杳无音讯。
临习要点
《平复帖》的笔画硬朗,书写时十分率性,似是秃笔写成,少见锋芒。
转折处提按不多,常用绞转,收笔处有隶意,简单出锋。
结字方面,大多数字体型瘦长,末笔向下牵引,将章草的横式变为纵引,行气上下贯通。
章法上没有明显的大小疏密变化,但由于是墨迹,墨色变化十分明显。
全文共蘸墨四次,润枯自然交替,形成节奏感。
虽然因为年代久远,《平复帖》已丧失了诸多细节,但其作为章草与今草之间的过渡,又是那个年代唯一真实的墨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揣摩。
晋陆机《平复帖》秃笔枯锋,朴质古雅,超高清大图。
![晋陆机《平复帖》秃笔枯锋,朴质古雅,超高清大图。](https://img.taocdn.com/s3/m/6d68a8e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3.png)
晋陆机《平复帖》秃笔枯锋,朴质古雅,超⾼清⼤图。
西晋陆机《平复帖》⿇纸墨迹《平复帖》内容是写给友⼈的⼀个信札,其中有病体'恐难平复'字样,故名。
书九⾏,计⼋⼗四字,章草,秃笔枯锋,⽤笔朴质古雅,但⽆波挑,和《淳化阁帖》所收卫瓘《顿⾸州民贴》体段相近,为传世最早的草书真迹,历来为世所宝,现藏故宫博物院。
帖尾有明代书家董其昌的题跋,曾摹刻⼊《秋碧堂帖》、《南雪斋帖》等多种丛帖中。
从武周时期王⽅庆临摹先⼈王羲之、王献之等⽽成的《万岁通天帖》看,东晋时楷书已经成形,再证以西晋写经,可以肯定有⾪书特点的章草《平复帖》是西晋真迹,它⼀⽅⾯是⾪书发展过程中的标本,同时更是汉字由⾪书向楷书过渡的重要佐证。
《平复帖》如徐邦达所说“草法、⽂句,都很古奥,难以辨识”,刘涛称“陆机的这笔草书,写得苟草,有的是当时的习惯写法,让后世书家难以释读,平添了⼀些神秘感。
” 西川宁谓《平复帖》“此帖在当时就以难读知名,似没有⼈对之尝试释⽂。
万历时的收藏家张丑……在其所著《南阳法书表》和《清河书画舫》中均有著录。
《清河书画舫》中对⼀般的帖都有释⽂,《平复帖》却没有”其后,张丑在其《真迹⽇录》中写道:“帖中如‘羸、难平复、病虑、观⾃躯体、闵、荣寇乱’等字。
翩翩⾃恣。
真有毕世临抚未能得其仿佛者。
”释⽂释⽂⼀为郑春松所释,释⽂⼆为启功所释。
释⽂⼀彦先羸瘵,恐难平复。
微居得病,虑不衍计,计已为苍。
年既⾄男事复失,甚忧之。
屈⼦杨往得来主,吾云能惠。
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祭观,⾃躯体之盖如思。
识黟之迈,甚执所念,意宜稍之旻伐棠。
棠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释⽂⼆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此,此已为庆。
承使唯男,幸为复失前忧⽿。
吴⼦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
临西复来,威仪详跱。
举动成观,⾃躯体之美也。
思识□量之迈前,势所恒有,宜□称之。
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法书赏析绞转⽤笔《平复帖》是章草的代表作,它与居延汉简保持亲密的⾎缘关系,只是《平复帖》中⼤⼤增强了点画的连续性,如'⼝'形,汉简中⽤三笔,《平复帖》⽤两笔。
《平复帖》释文考辨
![《平复帖》释文考辨](https://img.taocdn.com/s3/m/8254d108af45b307e8719763.png)
《平复帖》释文考辨晋代陆机《平复帖》,距今已1700多年。
《平复帖》是由章草向今草演变的过渡书体,是我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名家墨迹,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此帖清代入藏清宫,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古代法书典籍《墨缘汇观录》《大观录》等虽有记录,但少见释文。
明代张丑曾释出“羸、难、平、复、病、虑、观、自、躯、体、闵、荣、寇、乱”等14字。
20世纪60年代,启功先生的释文,开启了当代研究《平复帖》的先河。
张伯驹、郑春松、缪关富等先后对其进行研究,把《平复帖》的研究工作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启功先生《平复贴》释文虽公认较接近原义,但还有待商榷。
启功先生释文:彦先羸瘵,恐难平复。
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
承使男,幸为复失前忧耳。
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
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
思识爱之迈前,执所恒有,宜口称之。
夏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释文大意:彦先患了很重的肺痨,身体非常虚弱。
要想恢复健康恐怕很难了。
以往初病时没有考虑到病情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但是还没有危及到生命,这也算是一件庆幸的事了。
这个唯一能够继承家业的男子,兴许能够恢复健康,但谁也说不定。
前些时还忧虑着呢。
吴子杨初次来见,陆机怠慢了他,待陆机要到洛阳入仕的前几天,吴子杨第二次见陆机,陆机见他穿戴整齐,仪表堂堂,举止潇洒,浑似一个美男子,思索着此前的吴子杨而产生爱意。
按照原来执行的恒定规矩,吴子杨可以使用,他是个称职的人。
至于夏伯荣,在寇乱之中没有听到他的消息。
《平复帖》虽历经岁月,严重剥蚀,不易识读。
但西晋是章草盛行的时期,草法严谨,许多字还是有规律可循。
本人通过反复临习,并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和陆机书信内容,认为对《平复帖》中所涉及人物、时间的考证,是还原《平复帖》释文的关键所在。
一、《平复帖》中谈到的人物启功先生认为《平复帖》中提到了三个人物:贺循、杨往和夏伯荣。
但笔者认为只涉及到两个人物,一是贺循,二是顾荣。
启功先生所说的“杨往”,晋书并未记载其人,且无从考证其与陆机、贺循和顾荣之间关系;而且《平复帖》共八十四个字,是陆机写信告知好友贺循病情和顾荣近况的书信,绝不会用近一半的篇幅闲谈一个两次拜访自己,而自己并不怎么喜欢的人。
格古韵新——论陆机《平复帖》的笔墨形态及取法渊源
![格古韵新——论陆机《平复帖》的笔墨形态及取法渊源](https://img.taocdn.com/s3/m/6812d53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b.png)
格古韵新——论陆机《平复帖》的笔墨形态及取法渊源摘要:诞生于一千七百年前的《平复贴》是一件存世最早的名家手书真迹,从书体上界定属于章草,然而从更加严格的范式解读上看属于章草过渡时期的典型书体。
从笔意和风格上看,与汉晋简牍草书一脉相承,从构型上看,接近今草系统。
其形制属于尺牍,以秃颖之笔写在麻纸上。
笔法古雅拙朴,点画内敛含蓄,线条浑圆苍劲,字势纵逸瘦长,字形灵动多变,章法疏淡萧散,墨象苍茫朦胧。
取章草之古法,开今草之新意,格古而韵新。
校以汉晋简牍若合符契,可证其非六朝以后人所能为。
[关键词]平复帖笔墨形态取法渊源汉简简牍诞生于一千七百年前的《平复帖》是一件存世最早的名家手书真迹,是陆机问讯好友的一封信札,纸本,墨书,纵27.3厘米,横20.6厘米,9行84字。
其形制属于尺牍。
“尺牍”流行于汉晋,刘涛指出:“汉晋时期的士流阶层已经盛行草书尺牍,用于显示风流与才艺,成为一种时髦风尚。
”[1]西汉时期,文人之间通报问讯均是尺牍。
如,居延新简中《致张椽执事书》(编号为EPT2.5AB)、《阳尉曹吏书》(编号为EPT5.76AB)两件尺牍,大意是对受书人给予的教诲和招待表示感谢,以隶草书写,书写娴熟,其中《致尉曹吏书》似由秃笔写就,凝炼简洁,高古典雅。
东汉士人多借草书尺牍传情达意,草书尺牍流行成了这一时期重要的文化现象。
《平复帖》书写材料是麻纸[2],若以高倍放大镜观察,纸表面有较多的纤维束,甚至有成股的麻绳头未及捣碎,吃墨性差,制作非常原始,与出土的汉纸相近。
书写工具是秃笔,《东图玄览编》卷一:“以秃笔作草稿,笔精而法古雅,真迹也。
”杨守敬说:“系秃颖劲毫所书,无一笔姿媚气,亦无一笔粗犷气,所以为高”[3]。
我们在出土的汉晋简牍中已经发现东汉日常书写时用秃笔的情况。
如,东汉东牌楼编号为101号简,正面内容的文字全是秃笔写就,其笔画线条没有明显的粗细变化,起笔、行笔和收笔少见提按动作,起笔处多为中锋圆头,线条中段饱满充实,收笔果断,笔画线条凝重圆浑,凸显了圆浑古朴的汉代隶草书体貌特质。
遗世墨宝《平复帖》—陆机书法的故事
![遗世墨宝《平复帖》—陆机书法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5e7067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d.png)
遗世墨宝《平复帖》—陆机书法的故事
吴克敬
【期刊名称】《紫禁城》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生为东吴名将陆逊之孙、陆抗之子的陆机,在晋灭尔吴后,渡江入洛阳
的心情,今天要我揣测,是很难作出一个准确的判断了。
我不知道那沉重的亡国之恨,在他的心头还保留着多少?我想说,不会点都没有吧!为此我是佩服着陆机了,佩服他心中那一股让人心惊的忍性。
他是忍着满腔的伤痛到洛阳的,这一年他二十九岁,
【总页数】5页(P108-112)
【作者】吴克敬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论陆机《平复帖》在书法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J], 杨莹
2.陆机《文赋》与《平复帖》的艺术同构性研究 [J], 张焱;杨国
3.论陆机《平复帖》在书法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J], 杨莹;
4.陆机《平复帖》释文新说 [J], 朱书全; 廖淑雯; 袁铭涓; 胡寒杨
5.陆机《平复帖》释文新说 [J], 朱书全; 廖淑雯; 袁铭涓; 胡寒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陆机平复帖介绍_陆机字士衡
![陆机平复帖介绍_陆机字士衡](https://img.taocdn.com/s3/m/8287531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c1.png)
陆机平复帖介绍_陆机字士衡《平复帖》是陆机极为著名的书法作品,牙色麻纸本墨迹,一共9行84个字,其规格长20.6厘米,宽为23.7厘米,其书体是章草,至今被收藏于故宫博物馆。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陆机平复帖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陆机平复帖《平复帖》是陆机极为著名的书法作品,牙色麻纸本墨迹,一共9行84个字,其规格长20.6厘米,宽为23.7厘米,其书体是章草,至今被收藏于故宫博物馆。
此帖写于西晋,是历史上最早的名家发帖,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件传承下来的发帖墨迹,被后人称其为“发帖之祖”的称呼,并且此帖还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之一,可见其价值重大。
作者使用的不是正规的毛笔,而是秃笔在麻纸上创作,写出来的字呈现出微绿色的字迹。
风格极为平淡,其字体是草隶书。
《平复帖》的书写手法和文字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平复帖》可以说是章草的代表作,它跟居延汉简有着密切的关系,只不过在《平复帖》上面对点画有所变化,极大地增强了其连续性,例如口字,在汉字中需要写三笔,而在《平复帖》中仅仅需要二笔。
帖中还有很多字,都是连为一笔带过,显示出了作者在创作时用笔技巧的精湛。
笔画的连续性增强,这就意味着笔锋弯折的幅度也要有所加大,这就考验了创作者的基本功。
在西晋时期,草体笔法日益兴盛,但是其发展是在士大夫前面的,或许跟士大夫不屑于用这种笔法也有一定的关系,但这也符合了书法创新和发展的规律。
而陆机创作《平复帖》就是基托于时代和社会基础,才能够创作出草体的巅峰代表作。
陆机字士衡“陆机字士衡”这句话出自于《陆机传》,讲述的陆机的一生,是房玄龄等人编著的《晋书》其中的一篇传记文。
陆机,字士衡,是吴郡县人士。
他的祖父是陆逊,是吴国著名的丞相,而他的父亲陆抗,也是吴国著名的大将军。
陆机生来高大,成年的时候就有七尺之高,其声音像洪钟一样深远且宏亮。
陆机在年轻时期,就已经有奇才,其文章当代无双,可见创作的水平之高。
国之珍宝《平复帖》
![国之珍宝《平复帖》](https://img.taocdn.com/s3/m/8551578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7.png)
国之珍宝《平复帖》
刘浩
【期刊名称】《对外传播》
【年(卷),期】2000(000)005
【摘要】中国的书法墨迹,除去发掘出土的战国竹简、帛书和汉代木简外,历代流传于世且出于名书家之手的,以《平复帖》为最早,距今大约已有1700年。
其作者陆机,字土衡,西晋时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史书上说他“少有异才,文章冠世”。
陆机因官至平原内史<郡国中掌管民政的官员>,世称“陆平原”。
《平复帖》缘于卷内有“平复”二字,是陆机向其友人问疾的书札。
该卷前有唐人题签“平原
内史陆机士衡书”,更有宋徽宗金书题写“晋陆机平复帖”6字。
明代著名书法家
董其昌评价《平复帖》时曾说过:
【总页数】1页(P41-41)
【作者】刘浩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92.1
【相关文献】
1.蒋勋说帖《平复帖》种种(之三) [J],
2.《平复帖》 [J], 马斌
3.《平复帖》考释 [J], 寇克让
4.《平复帖》考释 [J], 寇克让
5.《平复帖》考释 [J], 寇克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平复帖》蠡议
![《平复帖》蠡议](https://img.taocdn.com/s3/m/c0dfdb27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5.png)
《平复帖》蠡议中国书法网 2017-10-02 20:37:02陆机《平复帖》,纸本,手卷,纵23.7cm,横20.6cm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作者:谢光辉徐学标刊于《中国书法》杂志2006年第5期《平复帖》是晋人的一件手书名迹,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帖纸本,纵23.8厘米,横20.5厘米。
全帖九行,合重文共计85字。
文曰:彦先羸瘵,恐难平复。
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
承使囗(唯)男,幸为复失前忧耳。
囗(侯)子杨往初来至(或释主),吾不能尽。
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
思识量之迈前,执(势)所恒有,宜囗称之。
夏(或释闵)囗(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①自北宋《宣和书谱》著录以来,该帖一直归于西晋名士陆机的名下,作为现存最早的名人墨迹而被推尊为“法帖之祖”。
但由于未署名款,该帖的作者令人怀疑。
早在明代时就曾有人将它定为陆机之弟陆云甚或更早的汉代张芝所书,因为缺乏确切的证据,此论并未被人采信。
历来学者对《平复帖》为陆机所书多持肯定态度,有的人虽有疑虑却仍然尊从旧说,使之几成书史定论。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曹宝麟先生的一篇《陆机〈平复帖〉商榷》才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广泛讨论。
曹先生通过对《平复帖》中词语及史实人物的考证,提出《平复帖》非陆机所书的观点,嗣后徐邦达先生提出驳议,双方一再论辩,引起学界的极大关注。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讨论并没有能够更深入广泛地持续下去,以致到如今仍未取得一个能令人满意的结果。
《平复帖》的书法,介于章草与今草之间,为章草向今草过渡之桥梁。
它的时代正好处在魏晋这一中国书法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间乎“右军以前,元常以后”这么一个关键时段,故其在书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对其书者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如曹先生所说:“对于《平复帖》书者是否为陆机的探讨,其重要性似乎不亚于《兰亭》论辩。
”②有感于此,笔者对《平复帖》及其有关史料进行了反复的研究,认为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还有进一步商议的必要。
《平复帖》单字放大高清欣赏
![《平复帖》单字放大高清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596f07f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10.png)
《平复帖》单字放大高清欣赏
《平复帖》草隶书9行86字。
内容涉及三个人物,贺循,字彦先,是陆机的朋友,身体多病,难以痊愈。
陆机说他能够维持现状,已经可庆,又有子侍奉,可以无忧了。
吴子杨,以前曾到过陆家,但未受到重视。
如今将西行,复来相见,其威仪举动,自有一种较前不同的气宇轩昂之美。
最后说到夏伯荣,他因寇乱阻隔,没有消息。
陆机字士衡,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因其曾为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
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陆机传》),与弟陆云俱为我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其实陆机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我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法书真迹。
故宫博物院释文: “彥先羸瘵,恐難平復,往屬初病,慮不止此,
此已爲慶。
承使唯男,幸爲複失前憂耳。
吳子楊往初來主,吾不能盡。
臨西複來,威儀詳跱。
舉動成觀,自軀體之美也。
思識□量之邁前,勢所恒有,宜□稱之。
夏伯榮寇亂之際,聞問不悉。
”(释文据启功《〈平复帖〉说并释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复帖》,晋,陆机书,纸本,手卷,草隶书9行84字,纵23.7cm,横20.6cm 。
藏故宫博物院。
释文:
彦先赢瘵、恐难平复。
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乃复失前忧耳。
(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
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
思识□爱之迈前、势所恒有、宜□称之。
夏□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平复帖》内容涉及三个人物,贺循,字彦先,是陆机的朋友,身体多病,难以痊愈。
陆机说他能够维持现状,已经可庆,又有子侍奉,可以无忧了。
吴子杨,以前曾到过陆家,但未受到重视。
如今将西行,复来相见,其威仪举动,自有一种较前不同的气宇轩昂之美。
最后说到夏伯荣,他因寇乱阻隔,没有消息。
《平复帖》的书写年代距今已有1700余年,是现存年代最早并真实可信的西晋名家法帖。
它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其字体为草隶书。
《平复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都有参考价值。
根据尾纸董其昌、溥伟、傅增湘、赵椿年题跋,可得知《平复帖》历代递藏情况。
此帖宋代入宣和内府,明万历间归韩世能、韩逢禧父子,再归张丑。
清初递经葛君常、王济、冯铨、梁清标、安岐等人之手归入乾隆内府,再赐给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
光绪年间为恭亲王奕欣所有,并由其孙溥伟、溥儒继承。
后溥儒为筹集亲丧费用,将此帖待价而沽,经傅增湘从中斡旋,最终由张伯驹以巨金购得。
张氏夫妇于1956年将《平复帖》捐献国家。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
祖陆逊、父陆抗,都是东吴名将。
吴亡后入晋,官至平原内史、前将军。
后为司马颖所杀。
“少有异才,文章冠世”,是著名的《文赋》的作者。
他的书法,在书坛有一定地位,王僧虔、庾肩吾等都曾有记述。
《平复帖》是现存最早的传世墨迹。
内容是写给友人的一个信札,是传世文人中最早的一件,其中有病体“恐难平复”字样,故名。
字为章草,但无挑波,和《淳化阁》所收卫瓘《顿首州民贴》体段相近。
大约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实用书体。
王僧虔曾说陆机的字“吴士书也,无以校其多少”。
李嗣真说:“陆平原、李夫人犹带古风”。
大概当时吴国书法比较守旧而且有点地方风格,在当时的书法中比较特别。
看此帖之字确有点奇幻难读,当不是偶然现象。
此书使用秃笔书写,笔法质朴老健,笔画盘丝屈铁,结体茂密自然,富有天趣。
在现在见到的同时期及其以前的墨迹中是很突出的。
故今人启功先生曾有诗说:“十年遍校流沙简,《平复》无渐署墨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