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

合集下载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齐 齐 哈尔 医学 院学 报 2 1 年 第 3 01 2卷 第 1 1期
改 良早 期 预警 评 分 系统 在 创 伤 院 前 急 救 中 的应 用
陈 锐 黄 英华 杨 进 林 正奎 冯 品业
【 要 】 目的 研 究改 良早 期 预 警评 分 ( w s 系 统 在 创 伤 院 前 急 救 综 合 管 理 中的 应 用 , 讨 该 摘 ME ) 探 方 案 在 创 伤 院 前 急 救 、 前 与 院 内急 救 无 缝 隙链 接 方 面 的 应 用 价 值 。方 法 对 照 组 为 2 0 院 0 9年 1 1 ~ 2月 (2 8 5例 ) 伤 院 前 急救 患 者 , 照 创 伤 院前 急 救 常 规 方 案 实施 管 理 ; 创 按 实验 组 为 2 1 00年 1 1 ~ 2月 ( 2 1 1 0 例 ) 伤 院前 急救 患 者 , 用 M E S评 分 系统 设 计 创 伤 院 前 急 救 程 序 化 监 护 及 综 合 管 理 方 案 。 对 比 两 创 采 w 组 创 伤 院 前 急 救 患 者 3 死 率是 否存 在 差 异 。 结 果 对 照 组 8 5例 , 伤 院 前 急 救 患 者 3 0d病 2 创 0d病 死 数 3 9例 , 死 率 4 7 ( 98 5 。 实验 组 12 1 , 伤 院前 急 救 患 者 3 病 .2 3/2) 0 例 创 0d病 死 数 2 4例 , 死 率 1 9 病 .9
院 创 伤 院前 急 救 患 者 分 为 对 照 组 和 实 验 组 两 组 。对 照组 ( 2 94 例 , 访 9 例 , 访 率 1 . )2 例 , 2 0 失 9 失 O7 85 为 0 9年 1 1日~ 月
1 2月 3 1日收 治 的 创 伤 院 前 急 救 病 例 , 中 男 6 6例 , 性 其 1 女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
结 果与 临床表 现采取 相 应的 急救 与护 理措施 . 。 1 . 3 观察 指标 观 察两 组 患者院 前 诊断 的准 确 率 、 死
岁; 疾 病 类 型: 心脑 血 管疾 病 1 6例 , 外科 疾 病 1 0例 , 其他 专 科 疾病 3 例 。对 照组 男 1 7 例, 女l 5 例, 年龄
亡 率及 护 理 满 意率 ( 通过 电话 随访 , 记 录 该 组 患者
或其 家属 对护 理工作 的满 意度 ) 。
表 M E W O S 系统评分标准
育改变其观念, 树 立 正 确 的健 康 观 念 , 提 倡 建 立 健 康的生活方式 , 针 对 存 在 的 问题 进 行 健 康 干预 、 科 学饮食 , 有 效预 防疾病 , 以达 到维 护健 康之 目的 。 参 考文献
检 查 的 同对 , 马 上 完 成 ME W S系 统 评 估 的 填 写 工
作, 在 各 项 系 统 上 以“ 、 J ” 表 示完 成 , 之 后 累 计分 值 , 根据 得 分 分为 8 分及 8 分 以上 、 5 ~ 7 分、 0  ̄ 4 分等 3 个
1 资 料与方 法 1 . 1一 般 资料 选取 2 0 1 2年 1 月一 v 2 0 t 5 年1 月我 机场
病 1 5 例, 外科疾病 1 1 例类 型等 一 般 资料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义 ( P > 0 .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
判 断病 情 , 缺 乏 客观 、 准 确及 可 信 的量 化标 准 , 使 得 漏 诊 及 误 诊 状 况 频 发 。 因此 , 如何通过准确、 快 速
改 良早期预警评 分在院前急救 中的应用效 果
刘 芬雪
( 西安 咸阳 国际机场 股 份有 限公 司 , 西安 咸阳 7 1 2 0 3 5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综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综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院前 与 院 内急 救 无 缝 隙链 接 方 面 的应 用 价值 。方 法 对照组为 20 05年 1月 O 6年 1 0 2月 ( 2 40 6例 ) 院 前 急救 患 者 ,
按照院前 急救常规监护方案 实施 管理 ;实验组为 20 0 7年 1月~20 0 8年 l 2月 ( 0 52 3例 ) 院前急救 患者,采 用 ME WS 评分 系统设计 院前急救程序 化监护及综合管理方案。对比两组 院前急救 患者 2 4h留观意外事件发 生率和收住 院患者 3 O
HU N i A GYn g—ha A GJ ,ea. eat etfE rec,LuhuP ol H sil h ihH si lf l t un u ,Y N i t 1 p r n o m gny i o e e o t ,te f o t f i e t G a — n D m e z p & pa Ft 0d病死 2 7例 ( 6/ 2 ) 6 2 7 50 3 ,病死率 5 3 %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 比,留观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 间差异有 统 .2
计学意义 ( : .0 x 5 8 ,P< . 5 ,收住院患者 3 00 ) 0d病死率 间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 = 9 6 ,P< .5 。结论 3 .0 00 ) 建 立
d 死率。结果 病
对照组 40 6例 ,2 2 4h留观 患者 7 2例 ,意外事件发 生率 7 8 % ( 87 2 ;收住 院患者 3 4 .2 5 /4 ) 0d病死
3 0例 ,病死率 8 6 % (5 / 2 ) 实验 组 50 3例 ,2 5 .9 3 040 6 。 2 4h留观 患者 9 7例 ,意 外事件发生率 4 8 % ( 6 9 7 ;收 4 .6 4/ 4 )

l1 ・ 38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中对患者病情评诂的应用研究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中对患者病情评诂的应用研究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中对患者病情评诂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方法在院前急救中对患者病情评诂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治院前急救患者2478例,采用现场MEWS方法,分析MEWS不同分数段患者的分布特点、病情危重程度以及院前紧急处理的差异,并追踪患者入院后的去向及病情转归。

结果:院前急救患者MEWS以0~4分为主(71.27%),5~9分19.73%,≥10分仅9%。

不同分数段患者院前紧急处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MEWS≥5分与0~4分患者入院后收住专科病房和ICU治疗的比率明显增加,病情危重程度及病死率也明显增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结论:MEWS方法在院前急救中能早期预警潜在危重患者,MEWS分数段越高,病情越危重,病死率就越高,当MEWS≥5分时,应及早采取防治措施,严密监护,对减少死亡和提高抢救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 院前急救病情评估应用20世纪90年代,英国医疗机构为了及时识别“潜在危重症”患者,建立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体系[1],因能较好地评估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已被广泛的应用于重症监护医学及急诊医学领域[2,3]。

但在院前急救方面的报导甚少,因此,对院前急救患者进行MEWS与病情及预后的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0年6月~2011年5月救护车出诊并转运回急诊科的患者2478例,由社区医院呼叫120要求转院1389例,患者家属自己呼叫120要求接送入院1089例。

其中男1368例,女1110例,年龄15~95岁,平均55岁。

研究方法:出诊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医师询问病史并对患者进行重点检查,在现场进行MEWS。

根据病情对患者作必要的医疗干预,分为一般处理和紧急处理。

一般处理主要是吸氧、液体疗法;紧急处理是针对危重症患者,包括一般处理,并进行就地抢救对症用药,维持气道通畅,同时进行严密监护,病情相对稳定后转运回急诊科进一步诊治,经急诊科处理后进行合理分流。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前言急诊室是医院中最复杂、最忙碌、最危险的地方之一,往往需要医护人员在高压下迅速作出决策。

而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以在早期识别患者危险状况,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和治疗方案,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时间。

本文将介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概念早期预警评分(Early Warning Score,EWS)系统是指通过对患者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体温等)进行定量评估,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预警系统。

早期预警评分的目的在于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不良事件,比如心脏骤停或呼吸衰竭等。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通常包括常规测量的生命体征,将这些数据通过公式计算出一个得分,根据得分来确定患者病情的稳定性及危险性。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改良版,由英国杜伦大学医院神经科的Jones等人在1997年设计。

MEWS 评分的项目包括呼吸、心率、体温、收缩压、意识状况等五项,并赋予不同的权重值,得分分布在0~14分之间。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将常规的生命体征与患者意识状况结合起来,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急诊室是最常用到MEWS评分系统的地方之一。

由于急诊室的工作高度集中和复杂,常常需要急诊医生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

而MEWS评分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危险提醒,识别患者危险状况,从而启动早期干预。

通过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使用,医护人员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时间。

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应用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早地发现患者的风险,尤其是在预测心脏骤停、呼吸衰竭以及休克等情况时。

此外,MEWS评分系统还可以为医生提供较好的患者筛查工具,帮助医生分离出需要更严密监护和治疗的高危及低危患者。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患者病情评诂中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患者病情评诂中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患者病情评诂中的应用陈凤枝【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年(卷),期】2014(000)009【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MEWS)在院前急救患者病情评诂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120急救的2150例患者应用现场MEWS方法,对患者不同分数段的病情严重程度、分布特征、院前紧急处理进行分析,评估患者的预后及病情转归。

结果:2150例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评估0~4分段1134例,400例(35.2%)院前一般处理;5~9分段656例,621例(94.7%)以院前一般处理为主;≥10分段360例,326例以院前紧急处理为主,三分数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WS评分0~4分数段中以好转离院和急诊留观为主,5~9分数段以转入专科病房治疗为主(69.5%),≥10分以转入专科病房及ICU 为主(89.4%),三分数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院前急救患者应用MEWS进行评估,MEWS分数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当MEWS≥5分时,应严密监护,及早进行防治措施,可提升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

【总页数】2页(P15-16)【作者】陈凤枝【作者单位】台山市中医院广东台山529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相关文献】1.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中对患者病情评诂的应用研究 [J], 谢宜;黄敬彬;苏奕强;郑瑞琪;林苗环;陈雪华;蔡妙凤2.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J], 王秋萍3.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老年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J], 林伟茹4.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中对患者病情评诂的应用研究 [J], 谢宜;黄敬彬;苏奕强;郑瑞琪;林苗环;陈雪华;蔡妙凤5.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评估院前急救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价值 [J], 沈蓝; 陈朝明; 张杰清; 刘锦熹; 尹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患者分诊中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患者分诊中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患者分诊中的应用目的分析探讨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在院内急诊分诊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预后的评估能力。

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10月诊治的急诊患者5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诊分诊流程进行处理,而试验组患者采用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根据不同的评分进行区分性分级处理,比较两种诊治流程在院内急诊分诊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对急诊患者病情评估的准确度进行比较,并比较分析医生对两种分诊模式的满意度。

结果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用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能够准确有效地将患者根据不同严重程度分诊到相应的就诊区域,是一种急诊上分诊患者的合理、有效工具,在院内急诊分诊患者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院内进一步推广使用。

标签: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急诊分诊;应用;预后急诊医学是一门跨多专业的综合性临床学科,其中急诊内科涉及内科中的绝大多数疾病,且对于内科急危重症,需要同时鉴别外科、妇科急症,在进行各种急危重症急救治时,还需要对许多非急诊、非重症患者进行救治[1]。

因而,合理利用有限的急诊资源,准确辨别并分类各种急危重症,及时分流各类患者已经成为急诊医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要求。

目前,大多数急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多数依靠个人直觉及主观经验,尤其对于大型的意外伤亡等患者,由于缺乏客观标准,易造成误诊、漏诊,不利于分诊工作科学高效地进行[2]。

目前,逐渐提出的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能够有效地指导医护人员对急诊患者进行合理的分流,以便患者得到正确、及时的救治[3]。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本院2014年2月~10月诊治的急诊患者5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诊分诊流程进行处理,而试验组患者采用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人们对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关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已经成为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重要工具。

MEWS是一种通过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来评估病情严重性和预测患者病情发展的工具,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识别危重患者并进行及时干预,从而降低因病情恶化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MEWS的应用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MEWS的原理和意义、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推广和挑战以及对患者护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中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应用提供参考。

一、MEWS的原理和意义MEWS是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评分,旨在通过测量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体温、收缩压、意识状态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根据不同的生命体征数值,给予相应的评分,然后将各项评分相加得到总分,从而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性。

MEWS的应用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危重病患者,提高对危重病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降低病患者因病情恶化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MEWS还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从而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和治疗。

二、MEWS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1. MEWS的测量与评估2. 基于MEWS的干预措施根据患者的MEWS总分,医护人员可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当患者的MEWS总分较低时,可以采取观察和监测的措施;当患者的MEWS总分较高时,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如增加监测频率、增加患者的护理人员等,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三、 MEWS的推广和挑战MEWS的推广需要医疗机构的积极参与和鼓励。

医疗机构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医护人员对MEWS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积极应用MEWS,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MEWS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医护人员需要对MEWS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正确应用MEWS评估患者的病情。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综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综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 1318#
# 急诊急救 #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综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陈 锐, 黄英华, 杨 进, 林正奎, 冯品业
=摘要 > 目的 研究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M EW S) 系统在院前急救综合管理中的应用, 探讨该方案在院前急救、 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照组为 2005年 1月 ) 2006年 12月 ( 4 026例 ) 院 前急救患者, 按照院前急救常规监护方案实施管理; 实验组为 2007 年 1月 ) 2008年 12月 ( 5 203例 ) 院前急 救患者, 采 用 M EW S 评分系统设计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及综合管理方案。对比两组院前急救患者 24 h留观意外事件发生率和收住院患者 30 d病死率。结果 对照组 4 026例, 24 h留 观患者 742例, 意外 事件发生率 7182% ( 58 /742); 收住院患者 30 d病死 350例, 病死率 8169% ( 350 /4 026)。实验组 5 023例, 24 h留观患者 947例, 意外事件发生 率 4186% ( 46 /947); 收 住院患者 30 d病死 267例 ( 267 /5 023), 病死率 5132%。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留观患者意外事 件发生率间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 V2 = 5180, P < 0105), 收住院患者 30 d病死率间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V2 = 39160, P < 0105)。结论 建立 在 M EW S评分系统上的院前急救程序化监护及综合管理方案, 能够降低院前急救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
=K ey w ords> M od ifiedear ly w arn ing score; Em ergency m edica l serv ices; T riage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科患儿中的实施效果研究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科患儿中的实施效果研究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科患儿中的实施效果研究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于急诊科患儿的诊疗要求也越来越高。

由于患儿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他们常常表现出病情波动快、病情变化大、对治疗反应敏感等特点。

对急诊科患儿的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的医疗机构纷纷引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以提高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科患儿中的实施效果,为提高急诊科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寻求更有效的方法。

一、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意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是指通过对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来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危险程度。

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识别患者病情的变化,提前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避免病情恶化。

在急诊科患儿中,病情的变化可能更为迅速和剧烈,因此使用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可以帮助医生更快速地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实施效果为了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科患儿中的实施效果,我们选取了某市某医院的急诊科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患儿作为实验组,未实施该系统的患儿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来评价该系统的实施效果。

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患儿在急诊科入院后,首先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行评分,得出相应的评分结果,并根据评分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评分,以判断病情的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未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患儿则按照常规流程进行抢救治疗。

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未实施该系统的患儿。

通过及时的评分和调整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的病情变化得到了更及时的反馈和处理,从而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2. 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实施该系统的患儿。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早期预警评分(Early Warning Score, EWS)是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常用的一种工具。

它是一种通过多种生命体征指标,以便快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的方法,以便在可能出现危机之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早期预警评分被广泛应用,并且已经得到了改良,以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有几种不同的版本,包括Rapid Emergency Medicine Score(REMS)、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和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等。

在这些评分中,每个评分指标的权重不同。

一些评分系统还将年龄和患病历史等因素考虑在内。

但是,无论使用哪个评分系统,评估生命体征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循环、体温、神志、氧饱和度等多种指标。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应用有助于保持急诊内科患者的安全。

当评分值高于预设的阈值时,护理人员可以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患者状态恶化并降低患者的风险。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进一步测试和监测、调整治疗计划和转诊至重症监护室。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也有利于护理人员的通信和协作,因为患者的状况能够清晰地反映在其评分中。

此外,改良早期预警评分也有助于优化急诊内科患者的治疗计划。

根据评分结果,护理人员可以确定特定的治疗计划,以更好地管理患者的病情。

例如,当评分表明患者出现呼吸问题时,护理人员可能会安排进行氧气治疗或使用呼吸机协助。

当评分表明患者循环不良时,护理人员可能会使用点滴输液和进行循环支持。

在使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时,护理人员需要确保准确和及时地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并适当地采取预防措施。

此外,护理人员应注意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以平衡评分和患者自身状况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科急症患者综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科急症患者综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1]是急诊常用的潜在危险疾病评分方法,对患者收缩压、呼吸频率、心率、体温与意识进行评分。

多用于急诊患者的分流,如确定患者是否留观,住院专科病房治疗或接受ICU监护治疗;也可预测患者院内死亡危险性[3]。

2011年6月—12月,该研究将其应用于急诊内科急症患者的分流管理,旨在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患者分流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该院急诊科所有内科急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2011年1—6月232例急症患者,实验组为2011年7—12月223例急救患者。

排除因各种原因不配合医生治疗决策的患者,实际纳入研究455例。

其中对照组232例,男150例,女82例,年龄20~55岁,所有患者均无基础疾病;实验组223例,男145例,女78例,年龄20~56岁,所有患者均无基础疾病。

从年龄,性别,是否有基础疾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1.2.1研究方法2011年1—6月232例急症患者,采用传统常规监护方案,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由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判断与处置患者的病情。

2011年7—12月223例急救患者,到达急诊科后,立即完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意识状态和心电图等生理指标监测并进行病情评估,进行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

MEWS2~4分者可以进入留观室观察治疗,MEWS评分<2分者,简单处置后嘱其带药回家,门诊治疗;MEWS评分>4分者收病房住院或留抢救室监护。

MEWS评分方法,见表1。

比较两组院前急救患者24h留观意外事件发生率。

进行急诊医生、护士对实施该程序管理的满意度调查,比较该院急诊在使用该管理程序前后6个月(该程序实施前的时间为2011年1—6月;程序实施的时间为2011年7—12月)急诊医生、护士对急症患者管理的满意度差异。

1.3统计方法该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l7.0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二项分布扯检验,满意度用率(%)表示,满意度差异的比较用χ2检验。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急诊内科患者是医院急诊科常见的一类患者群体,他们由于病情急剧恶化或者疾病急性发作所致,需要紧急抢救治疗。

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常常存在着预警不及时、抢救措施不及时等问题,容易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情况,评价其有效性,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急诊内科护理工作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急诊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的影响,为提高急诊内科患者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旨在验证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内科患者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探讨其在急诊护理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急诊内科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和指导意见。

通过对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研究和应用实践,进一步提高急诊内科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为构建高效、安全、高质量的急诊内科护理服务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概念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概念是指通过结合多种临床指标和医学信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在早期发现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恶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治疗的效果。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通常包括多个方面的指标,例如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体温、意识状态、血氧饱和度等,并根据不同指标的评分情况来综合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通过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提早进行干预和治疗,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的情况发生。

这种评分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效果,还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提高急诊内科患者的护理质量,对促进急救工作的发展和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综述)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综述)
现状 综述 如下 。 1 改 良早期预 警评 份 系统 简 介
种医疗行为包括现场病情诊断 、 评估 , 以及采取相应 的急救措 施 ,均 因现 场状 况 各异 而 无法 形成 统 一 的
规定 , 从 而对 抢救 成功 缺 乏统 一 的标 准 , 只 能参 考 院
N E WS评 分 是 院 内采 用 的 一个 病 情快 速 评估 系 统, 基 本 评 价指 标 仅 仅 是 意识 、 心率 、 血压 、 体温 、 呼 吸等基础 生命 体征 。 衡 量评价 系统 优劣 的重要 指标 是 R O C曲线 下 面积 , 曲 线 下 面积 越 大 , 表 明该 评 价
天 ,尤其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中 日 益受到社会广泛 关注 , 逐 渐成 为衡量 社 会进 步 的标 准 之一 , 但 其也 存
在不 少 问题 。 当前 , 因体 制与 管理 模 式不 统 一 , 院前 急救 行 为存在 不少 非标 准 化 的 问题 。 院前急 救 的各
后, 已较广泛的应用到院前急救工作中, 现对其应用
延误 了抢 救 的黄金 时间『 2 1 。
系统 的分辨度越高 , 评价性能越好 , 应用价值越大。
根据 S w e t s 1 4 1 的判 断标 准 : R O C曲线 下 面积 0 . 5以下 ,
实验没有诊断价值 ;面积 0 . 5 ~ 0 . 7 有较低的准确性 ;
面积 0 . 7 ~ 0 . 9有 一 定准 确 性 ;面 积 > 0 . 9则有 较 高 的
中国城 乡企业卫 生 2 0 1 3年 4月第 2 期( 总第 1 5 4期 )
【 临床 医学 】
改 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综述)
告 斌
摘要 : 本文综述 了近年关于改 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 N E WS ) 在院 前急救中的应用研究 , 分析 N E WS评分在创伤 、 急性脑

改良院前急救护理分层评分在院前急救医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改良院前急救护理分层评分在院前急救医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改良院前急救护理分层评分在院前急救医学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快速急性生理评分(rapid acute physiology score,RAPS)、快速急诊内科评分(rapid emergency medicine score, REMS)及改良院前急救护理分层评分在院前急救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6月我院院前急救出诊的2000例患者,在医务人员到达现场第1时间分别进行RAPS、REMS和改良院前急救护理分层评分,对病情危重者采取现场急救后再次进行动态评估。

结果改良院前急救护理分层评分较REMS及RAPS对患者疾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4小时死亡风险作为预测指标,REMS、RAPS与改良院前急救护理分层评分ROC曲线下面积比较,改良院前急救护理分层评分明显高于REMS及RA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护士对实施改良院前急救护理评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REMS及RA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改良院前急救护理分层评分系统能更好的预测患者的疾病风险性,为我们医生护士更准确的对患者进行疾病的危险分层提供理论基础,并为优先处理危重病人提供较好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院前急救;快速急性生理评分;快速急诊内科评分;改良院前急救护理分层评分【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2-0256-03院前急救是一新兴的专业,目前全国急救管理模式因地而异,没有统一的模式,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缺乏一套简便、易于操作的对病人病情及护理进行客观评估的方法,临床医生及护士判断病情多依靠临床经验,凭“直觉”易造成院前急救患者的误诊或漏诊,同时也忽视了“潜在急危重病”患者的发现,从而增加了患者致残、致死的隐患,患者及家属投诉医务人员不作为的事情时有发生[1]。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中对患者病情评诂的应用研究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中对患者病情评诂的应用研究
临 床


r (c T  ̄S )) O '
c Hf EsE e 0 ¨ { f T
改 良早期 预警 评 分在 院前 急救 中对 患者病 情 评 诂 的应 用研 究
c u e o . o ntd fr 71 27% a h p te t wi nd t e ai ns t h
9 。 不 同分 数 段 患 者 院 前 紧急 处 理 的 比 %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0 5) P .0 。
ME / 5分 与 O~4分 患 者 入 院 后 收 住 WS >
a d p e i tt e r k . h r n r d c h s s t e mo e ME i WS, h te mo e s v rt n r l y i a t ME S r e e y a d mo t i 类 、 统计 、 分析
和总结。 ME WS评 分 指标 及 标 准 , 表 1 见 。
e n l i e e c mo g T e p e — h s i l a t d f rn e a n h r y f opt a
e r e y te t n , h s v rt a d me g nc ra me t t e e e y n mo — i t
谢宜 林 苗环
黄敬彬 陈 雪华
苏奕强
郑 瑞 琪
NE S f W o 5 ~ 9 ain s c o n e f r p t t e a c u td o 1 . 3 , h l h n s w t 9 7 % w i te o e ih ME S mo e e W r
( 12 % )5~9 分 1 .3 , 1 分 仅 7 .7 , 97% ≥ O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科患儿中的实施效果研究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科患儿中的实施效果研究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科患儿中的实施效果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科患儿中的实施效果。

文献综述发现早期预警评分在患儿急诊中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法采用了前瞻性队列研究,对急诊科患儿进行评分并记录相关数据。

结果分析显示实施改良后的预警评分能有效提高急诊科患儿的诊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讨论部分进一步分析了实施效果的可能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

实施效果评估表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急诊科患儿具有积极意义。

研究意义在于为急诊科提供更有效的诊疗手段,展望未来可进一步完善评分体系并推广到更多医疗领域。

结论总结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提高患儿急诊护理质量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急诊科、患儿、实施效果、研究、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果分析、讨论、实施效果评估、研究意义、展望、结论总结、背景、研究目的1. 引言1.1 背景在急诊科患儿中,早期预警评分是评估患儿疾病严重性和预测病情发展趋势的重要工具。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资源的日益紧张,提高急诊科患儿的诊疗质量和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引入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体系来帮助医护人员快速准确地评估患儿的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对提升急诊科患儿的诊疗质量和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急诊科患儿中常见疾病复杂多样,有些疾病症状隐匿,病情发展迅速,容易出现危急情况。

传统的早期预警评分体系存在一些局限性,无法完全适应急诊科患儿的特点。

有必要开展关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科患儿中的实施效果研究,以探讨其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前景,为提升急诊科患儿的诊疗水平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科患儿中的实施效果。

急诊科是医院中繁忙且人流量大的科室之一,患儿因为生理结构的不同以及疾病的特殊性,容易出现病情急剧恶化的情况。

早期预警评分被广泛应用于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风险,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急诊预检分诊中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的实施效果

急诊预检分诊中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的实施效果

急诊预检分诊中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的实施效果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增加,急诊就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急诊预检分诊是医院急诊科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患者初步评估和分诊,可以实现对急诊患者的合理分流和优先处理,提高急诊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早期预警评分法是急诊预检分诊中常用的工具,用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和预测,以提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但是传统的早期预警评分法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行校正和改良。

本文将探讨急诊预检分诊中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的实施效果。

一、传统早期预警评分法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早期预警评分法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生命体征等综合因素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并根据评分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和管理。

传统的早期预警评分法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 参考标准不够严谨:传统早期预警评分法中的评分标准多来自于国外研究或者临床经验,与国内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不够贴合,导致预测结果偏差较大。

2. 缺乏个性化评估:传统早期预警评分法缺乏对患者个体差异的考虑,对于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没有充分考虑,导致评估结果不够精准。

3. 治疗建议不够及时:传统早期预警评分法只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和预测,并不能提供具体的治疗建议和措施,对于急救和抢救性治疗的指导不够明确。

有必要对传统的早期预警评分法进行校正和改良,以提高其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

二、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的设计和实施针对传统早期预警评分法存在的不足,我们团队进行了校正改良,设计了一套更加准确、全面和实用的早期预警评分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考虑国内患者情况:我们对国内急诊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统计,构建了一个适用于国内患者的早期预警评分体系。

我们也充分考虑了不同年龄、性别和疾病类型对于病情的影响,制定了相应的评分标准。

2. 引入多元指标评估:我们在早期预警评分法中引入了更多的评估指标,包括炎症指标、凝血功能、内分泌水平等多个方面的指标,以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表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表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表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卢书梅【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表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随机抽取2013例院前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1007)和对照组(n=1006)。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方案,包括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由医生根据经验进行判断和处置。

实验组患者采取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法对患者进行处置。

观察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出诊时间、抢救成功率等。

结果实验组满意度为99.30%,高于对照组的8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55,P=0.000);实验组出诊反应时间为(1.61±0.28)min,高于对照组的(1.75±0.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6,P=0.042);实验组抢救成功率为96.95%(796/821)高于对照组的87.99%(645/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12,P=0.000)。

结论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表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出诊反应时间短,抢救成功率高。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1页(P113-113)【关键词】早期预警评分;院前急救护理;价值【作者】卢书梅【作者单位】江西 338000 江西省新余市紧急救援中心急救科【正文语种】中文现阶段,急救医学将急救的过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院前急救阶段、急诊处置阶段和ICU观察阶段。

其中,院前急救是一门新型的专业。

我国在院前急救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系统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等情况[1]。

在进行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采取早期预警评分,能够准确指导病情,提高医生的诊断准确度,改善预后。

本院采取改良的早期预警评分表,对急救患者进行护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2010年6月~2015年4月本急救中心收治的2013例院前急救患者的临床资料。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陈月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陈月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陈月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纳入我院80例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急诊患者。

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急诊护理服务组采取常规护理,常规护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组则采取常规护理加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院前急救护理。

结果:治疗前常规急诊护理服务组APECHEII评分是64.25±2.67 g/L,治疗后是82.12±3.21g/L,治疗前常规护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组APECHEII评分是64.79±2.52g/L,治疗后是91.21±3.44g/L。

结论:常规护理加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理想,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价值急性疾病患者发病快速,进展快,并可能导致急诊患者死亡。

因此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和治疗[1]。

本研究纳入我院80例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急诊患者。

比较常规急诊护理服务组、常规护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组急救的总时间、治疗前后急诊患者APECHEI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在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用药方法1.1基本资料纳入我院80例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急诊患者。

随机分组,其中,常规急诊护理服务组年龄25-76岁,平均(45.35±2.80)岁,男性急诊患者23例,女性急诊患者有17例。

常规护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组年龄25-75岁,平均(45.21±2.21)岁,男性急诊患者22例,女性急诊患者有18例。

常规急诊护理服务组、常规护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组基本资料可比。

1.2方法常规护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组则采取常规护理加上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院前急救护理。

常规急诊护理服务组的基础上给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表,了解病史,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乡村医药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张剑峰
对于急诊科医生来说,客观评估病情是院前急救的重要参考依据。

笔者回顾性分析本院院前急救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患者,其结局与评分的符合情况,从而探讨其应用价值。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13年3月到2014年5月我院经院前急救后入院,均进行了院前MEWS评估,且能追踪到生存结局者156例。

其中男92例,女64例;年龄(53.5±1
2.9)岁;心脑血管疾病45例(28.8%),呼吸系统疾病41例(26.3%),高血压病38例(24.4%),骨折14例(9.0%),颅脑损伤10例(6.4%),胃肠道疾病8例(5.1%)。

1.2 MEWS评定标准MEWS包括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和意识5项,每项0~3分,各项总分即为MEWS 得分。

MEWS0~3分表示患者病情较轻,不需要住院治疗;4~7分表示患者病情恶化可能性较大,需要住院治疗;≥8分表示患者死亡的危险性较高[1]。

2 MEWS得分情况
①≤3分56例(35.9%),其中死亡2例(3.6%):入住ICU15例(26.8%),死亡1例;未入住ICU41例(73.2%),死亡1例。

②4~7分54例(34.6%),其中死亡8例(14.8%):入住ICU26例(48.1%),死亡5例;未入住ICU28例(51.9%),死亡3例。

③≥8分46例(29.5%),其中死亡15例(32.6%):入住ICU32例(69.6%),死亡11例;未入住ICU14例(30.4%),死亡4例。

3 讨论
由于院前急救受到设备、场地、人员和时间的限制,因此快速对病情进行初步评估对于救治和护理患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MEWS是以基本生命体征为评价指标的评估系统,可有效弥补上述院前急救评估的限制,在短时间内诊断病情。

它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不高,可重复性强。

有研究表
作者单位:322000 浙江义乌市中心医院院前救护科
通信作者:张剑峰,Email:491758546@ 明[2],MEWS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的评估效果基本相同,但后者需更多的评估指标才能得出结果,对于急诊患者来说并不是非常适用。

从本次结果来看,不同MEWS得分患者入住ICU率和病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8分、4~7分、0~3分。

有研究认为,4分是患者病死率高低的一个分界线,总共5项评价指标,低于4分的患者,平均到每项不超过0.8分。

个别患者其他指标得分很低,某一项指标得分很高,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因为部分指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比如呼吸频率很高,可能意识较为清楚,但心率一般也会有明显异常,其MEWS得分一般会超过4分[3],其病情也相对严重,预后也更差。

MEWS是基于病情而得出的结果,是病情影响着结局,而不是MEWS影响着结局,MEWS只是病情的一个量化表现。

那么MEWS的临床意义在哪里呢?首先,其对于救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因为不管病情是否严重,都需要救治,而有了初步的病情评估,对于更针对性的展开救治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其次,进行MEWS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未行MEWS的患者[4],这提示应用MEWS在早期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筛选出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并进行有效救治,可降低病死率。

总之笔者认为,MEWS具有快速、准确、受限程度低的特点,对于早期病情评估和救治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承辉,阮海林,杨春旭,等. 院前急救患者改良早期预警评
分的临床研究[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192.
[2]祝立勇,邓跃林,凌鹏.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COPD急性加重
期患者病情评估的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2009,29(2):114.
[3]唐维骏,张绍权,黄世梧,等.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与校正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的应用对比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526.
[4]阮海林,杨春旭,黄福文,等.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评估院前
急救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价值[J]. 山东医药,2011,51(21):97.
(收稿:2015-12-23)
(发稿编辑:薛芳)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