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第八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打印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2)请推算,两个历史事件至今已发生了多少年?
(3)你能归纳计算历史事件相隔年份的方法吗?
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点在奥 林匹克而得名。第 1届古代奥运会于公元前 776年举 行,到公元 394年共举行了 293届。自19世纪80年代 开始,法国人顾拜旦致力于古代奥运会的复兴。 189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 2008年, 将在中国北京举行第籍的演变
身边的事物 都有它的历史
? 汗牛充栋 ? 学富五车
竹木简书 帛书 纸书 电子书籍
贝币
金属货币
圆形方孔钱
银元
银票
纸币
信用卡
解放初期的中山路
今日的中山路
试想是什么让这些事物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巨变?(归纳两 至三个原因)
人口的变化 衣食住行的变化
书的变化 中山路的巨变
…………
原因
生产的发展
政策的改变
风俗习惯 思想观念 …………
根据下列各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根据生 产工具的发展, 以上四图分别 反映了当时人 类处于什么时 代?
(2)请按 历史发展顺 序对图片进 行排列。
材料一:秦王嬴政当政以后,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公元前230年 到公元前221年的10年间,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 燕、齐六 国,在公元前221年终于建立了统一封建中央集权的国家。
(1)资料一、二、三,按照历史资料的内容形式,分别属于哪一种历史资料? 如果按资料的价值分类,那么又该如何划分? (2)如果要了解更多关于长城的信息,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收集资料? (3)孙中山对长城的评价是怎样的?鲁迅对长城的评价又是怎样的? (4)就长城的不同说法,那么究竟应如何看待一个历史事物?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A卷(word版含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A卷(word版含解析)

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A卷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民族资本、官僚资本、外国资本在不同年份的产业资本总额比重情况。

对此进行分析,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发展得益于中国社会性质改变B.为支援中国抗战列强减轻经济侵略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官僚资本迅速萎缩D.民族资本发展仍然受外国资本挤压2.洋务运动期间,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的章程都强调“查此局虽系官督商办,究竟煤铁仍由商人销售,似宜仍照买卖常规,稗易遵守。

一切工作事宜,均以中国商民为之,官场浮华习气一概芟除,方能持久”。

但此类企业经营最终失败。

其失败的原因在于A.官商勾结导致企业效率低下B.军事工业丧失了主导地位C.商人对洋务运动失去了信心D.官僚权力凌驾于资本之上3.1850年代末,少数中国商人已涉足外资航运企业。

由于华商行船不单要缴纳捐税,亦须支付厘金,他们索性“与外人各图所求,互为结盟”,因此轮船悬挂洋旗之现象相当普遍。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洋商不用缴纳关税B.中外商人勾结损害国家主权C.近代商人地位低下D.近代企业发展已初现依附性4.茅盾的小说《春蚕》里有这样一段话:“洋鬼子怎样的就骗了钱去,老通宝想明白。

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子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了,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B.列强在中国掠夺原材料C.中国自然经济瓦解D.民众抵制西方经济侵略5.1915年北洋政府颁布《权度(指度量衡制度)法》规定“权度以万国权度公会所制定铂铱公尺、公斤原器为标准”。

为照顾各地传统习惯,将权度分为旧制和新制,两制同时使用,并规定“所有公私交易……之权度,不得用以外之名称”。

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点

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点

历史知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点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

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具体表现在长袍马褂、上衣下裙依然流行,西装、中山装、旗袍更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服饰。

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具体表现在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成为社会的流行。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饮食结构: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菜系。

近代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

住宅: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促使变革的因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二是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习俗变迁的特点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向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趋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独立化。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观念的转变,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了国际的潮流。

交通: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中国有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

1906年天津有轨电车,1924上海公共汽车。

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

(1865年,中国终于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

变化:从“衣”来说,由清末的笨拙的旗人服装转变为西装和五彩缤纷的休闲服装;从“食”来说,引进了西餐,而且更多的考虑到膳食结构和营养配餐;从“住”来说,以传统的平房为主转变为整洁宽敞的楼房为主;原因: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涌进我国;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也通过近代以来的战争和交往,发现了自己的落后,所以也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0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新人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20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新人

41
若和世界先进各国相比……中国政府之力尚不能完全控制国境 内的一切交通事业,中国自办的交通机关尚不能充分发挥其效 能……中国尚无能力在交通事业的建设上,作全部分的甚至极小部 分之材料上及机械上的自给,一根电线或一条枕木有时也要向洋人 购得。领域太狭,普及的范围太小。
——白寿彝《中国交通史》(1937 年)
26
影响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因素 (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把西方的生活方 式移植到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 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这种影响 是西方国家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客观的,有利于中国 的近代化。
4
2.表现 (1)衣: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装”逐渐流行;辛亥革命 后,中山装 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2)食:鸦片战争后,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3)住:一些中国官员和商人开始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 的豪 宅。
5
(4)社会习俗
时期
变化
特点
“ 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改革传
戊戌变法
11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历史沿革
12
►探究 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化 史料一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 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 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 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番莱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 中国人在此出入。
35
4.(2019·蚌埠三模)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说:“民国初建立, 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 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该现象说明当时( )

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正式)

历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正式)
意义: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清末传统婚礼
民国时期的婚礼
1915年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结婚照
邓小平与卓琳的结婚照1939.9
中国几大主要菜系
粤菜是以广 州、潮州、 东江三地的 菜为代表而 形成的。粤 菜的用料达 数千种。
鲁菜咸、鲜、脆嫩 ,风味独特、制作 精细,用料广泛、 选料讲究、刀工精 细,注重用汤,精 于制汤,尤其讲究 “清汤”、“奶汤 ”的调制
穿着阴丹士林布长袍的学生
国人将其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进行融合,创造出一种中西合 壁的穿着来:绸缎长袍、西服裤,头顶圆形礼帽,足上是一双乌黑油 亮的牛皮鞋。当然,这样的装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 时尚,如一些国民党的要员、大商人、大银行家等等。
宽松肥大的旗袍
改良旗袍
晚清旗袍
民国旗袍
近代服饰:中西合璧、多元化与新旧并存
②女装:
旗装
改良旗袍
③变化趋势:由等级森严走向平民化; 由拘 谨、呆板走向美观、得体、方便;由“保守” 走向 “开放” ④变化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 服饰并存,中西合璧,不土不洋 2.饮食变化: 饮食丰富、习惯多样 (1)中国传统饮食: 地方特色鲜明
(2)鸦片战争后: ①西餐传入 ②面包房、咖啡店等 ③西式糖、烟、酒、饮料等
在近代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对中国的掠夺在现代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能源紧缺等负面影响1邮政事业的发展时间时间成就成就中国加快通信建设步伐海关开始试办邮政正式办理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邮路进一步扩展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新时代二次鸦片战争后1866年1896年辛亥革命后1949年11月二通讯工具的进步时间时间成就成就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自办有线电报开端无线电报创设并得到发展除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2电信事业的发展1电报的发展1877年1906年1932年时间段时间段成就成就电话传入中国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电话业务居世界第一位固定电话和移动用户各占一半2电话的发展1882年民国成立后20c80s后截止2002年4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八单元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第八单元  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八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备课组主备人于爱芳主备章节内容分辨史料的价值
教学目标:
1.能够区分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了解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的
作用;领会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不同价值,了解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2.掌握发现历史认识社会的方法,学会利用各种资料辨别信息的价值;
3.了解历史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明白历史记载的困难和重要性,从而关注历史,关
注现实生活,珍惜现实生活。

教学重点:能够区分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了解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体验探究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
1.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尊者以违法论。 ——1912 年《减辫通令》
清末剃发图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2.1912 年,民国政府颁布《服制》,对正式礼服做出规定。该法令将西式服装 引进中国,将燕尾服确定为大礼服,西装也被定为民国男子的半正式礼服。由 于西装面料很贵,当时社会上最普遍穿着的依旧是长袍和马褂,这也使得西装 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于民国初年的政治社交场合。后又规定男公务员制服为中 山装。
(一)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1.交通工具 名称:火车 、 轮船。时间: 19世纪 初,西方发明后相继传入我国。 作用: ①使人们 出行速度大大加快;②极大地促进了 商品流。通
2.通讯工具 名称: 有线电报。时间:19世纪
70年代以后。作用: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二)文化生活的变迁
3.照相和电影的传入 时间:近代以来传入我国。作用:丰富了人们的 精神 生活,保留了珍贵历史镜头
设计意图: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交流,合作
探究,通过搜集整理展示材料,对比辛亥革 命前后礼服的变化,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比 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本剧表演,展示 辛亥革命后人们在发式、礼服、称谓、礼节 等社会习俗方面发生的变化。
二、近代交通通信在中国的出现
教师活动:以母亲出嫁和女儿要从昆明到上海求学的情境,引 出交通工具的变化,近代交通工具火车、轮船在中国出现。
6.原因:辛亥革命 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一系列法令。 表现:(1)装束变化:颁布了 剪辫、 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2)礼节变 化:用文明简单的 鞠躬 、 握手礼代替跪拜 礼。(3)称谓变化:有“先生”“君”代替“老爷”“ 大人”之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八单元第一课第二框 知识改变生活课件 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第八单元第一课第二框 知识改变生活课件 人教版
——弗朗西斯· 培根(英)
农耕时代:印刷术
工业时代:电话
信息时代:计算机
太空时代:宇宙空间站
最早出现于唐朝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 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他 曾做一部《三都赋》在京城 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啧啧称 赞,竞相传抄,一下子使纸 昂贵了几倍。原来每刀一千 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 三千文,后来竟倾销一空; 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 写这篇千古名赋。
雕版印刷是把要印的书稿反刻 在一块块木板上,让字画凸出, 然后在字面上涂墨,覆上纸,轻 轻一刷,字迹就印在纸上了。
金刚经(686年)
我国雕版印刷术出现 于七、八世纪的隋唐 时期。雕版印刷是把 要印的书稿反刻在一 块块木板上,让字画 凸出,然后在字面上 涂墨,覆上纸,轻轻 一刷,字迹就 印在纸上了。
谷登堡印刷机
古登堡约1400-1468, 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 在我国古代活字印刷术的 影响下,成功地发明了由 铅、锑、锡三种金属按比 例熔合铸成的铅活字,创 制了近代铅活字印刷术, 并采用机械方式印刷技术, 开创了世界印刷史上的新 纪元。
扩大图书出版数量,普及知识,促进知识传播和 信息沟通手段进步
课堂小结: 知识和科 技推动着社会 的发展和人们 的生活——知 识就是力量, 知识改变生活。 人类只有在不 断求知、学习 的进程中才能 进步、发展、 与时代同步。
1946 年美国人 莫奇来和爱克特 发明 了 世 界 上 第 一 台 计 算 机 ( 重 达 30 吨 ),从此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1969年互联网 在美国诞生
信息时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如何改变我们 的 生活?
“美国学者布朗曾经作出预 测:因为中国人口多,可耕 地少,中国人将无法养活自 己。”
“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 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 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看了袁隆平的事例,你认为科学探 索中需要什么样的精神与品质? 坚持不懈 努力学习 创新精神 勤奋工作 勇于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社会生活的变迁
身边的故事家庭的变化家庭规模、成员从 20 世纪初的四世同堂、
聚族而居到今天大多数三战国时期赵国武灵王“胡服骑射”提高到了军队的战斗力唐朝国力强盛,社会风气自由开放,服饰也多种多样,艳丽开放;清朝统一全国后,满族的传统服饰马褂和旗袍逐渐为人们接受,至今还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服饰之一。

服饰的变化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窄衣小袖→一千多年前唐朝宽袍大袖的
华服→清朝满族人的传统民族服饰:马褂和旗袍→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山装
吃的变化生吃→用火烤来吃→烹饪熟了吃
→砖瓦平房→现代化住宅小区行走→骑马→畜力车→老爷车→现
代化交通工具手摇电话→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电话→可视
中国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简化字
国:竹木简(简牍)→帛书→植物纤维纸→纸制图书→电子书籍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发明于西汉。

东汉是蔡伦进行了重大的改进。

世界早期书籍古埃及的纸草书卷、苏美尔人(古巴比伦)的泥版文书、中亚和欧洲等地的羊、牛皮书等。

给我们的启示变化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
就生活在历史长我的成长历程 1、
(1)力求准确记述每个事件;(2)力求写出真实感受;(3)力求记录下当时
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

2、(1)学习历史能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增长我们的见识,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思考更深刻;学习历史,还包括对过去的认识和理解,明白一些道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能力得到提升;(2)历史沟通了过去和未来,我们学习历史,可以洞察人类进化的内在奥秘,审视千百年的坎坷和辉煌,感受近百年的苦难与欢歌,了解各时代、各民族对真善美、假恶丑的不同理解,我们更清楚地知道我们正在作什么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做。

(3)、我们要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记载,潜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质,凝聚着中国人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特有看法。

(4)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加强对历史的感悟和探究,有利于我们从中掌握求真
的技能,积累通贯古今的智慧,养成对民族乃至全人类命运的关怀。

过去是怎样记载下来的 1、现在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采用公元纪年,就是把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

每一百年被称为一个“世纪”,每十年称
2、历史资料划分标准类型按中国在汉武帝以前,历代帝王都以自己在位的时间计算年代,汉武帝首创以年号纪年。

明朝以前,一个皇帝可先后使用一个或几个年号。

明清时期,一个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

年号往往有吉庆祥瑞、国泰民安的意思。

我国现在采用公元纪年。

朝和三国时期竹木简上的文字)(如:《史记》)档案、日记、报刊、图片等其他文件和音像资料文物(过去的人们遗留下来的实物)
问答题
1、请说出以上谚语各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文天祥)
视死如归、精忠报国!
2、好死不如赖活着。

放弃生活的人,生活也会放弃他,这句话反映了对生存的乐观心态。

3、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

抛开过去,不曾留恋,不追求永恒,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北宋*范仲淹)
这句话反映了有责任心,忧国忧民,为国家,为人民利益着想的人生态度。

5、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意思是说保留最根本的条件,其他问题就可得到解决。

反映了一种为以后着想,深谋远虑的人生态度。

6、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意大利*但丁)
反映了不受环境束缚与羁绊,坦然面对一切的人生态度。

2、什么是一手资料,什么是二手资料?
答:第一手资料是指自己直接经过搜集整理和直接经验所得.第二手资料是指借用他人的经验或者成果.
在文字、实物和口头资料中,由当事人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资料、由同时代
或者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纪录下来的资料,是比较直接的证据。

而后人的有关说法是笔尖间接的证据。

前者是第一手资料,也叫原始资料。

如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

但是,有时寻找第一手资料十分困难,或者不可能找到,我们只有采用后人的说法,即第二手资料。

后人写的历史著作等,就是第二手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