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模拟考试物理试题(无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及参考答案(共5套)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5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6—10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1. 敦煌曲子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是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A. 船和山B. 山和船C. 地面和山D. 河岸和水流2. 质点做单向变速直线运动,经过A 、B 、C三点,已知==6m,经历的时间t AB=3s,t BC=2s。
则关于该过程的平均速度计算,错误的是()A.B.C.D.3.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为零)的是()A. B.C. D.4. 质点做直线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是s = 4t + 2t2(s的单位为m ,t的单位为s),则它运动的初速度v0和加速度a分别是()A. v0=0,a=4m/s2B. v0=4m/s,a=2m/s2C. v0=4m/s,a=1m/s2D. v0=4m/s,a=4m/s25. 甲球的重力是乙球的3倍,甲、乙分别从高H、2H处同时自由落下(H足够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大B. 下落1m时,甲、乙的速度相同C. 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大小是乙的3倍D. 在自由下落的全过程,两球平均速度大小相等6. 下表是四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改变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的加速度最大B. ②的速度变化最慢C. ③的速度变化最快D. ④的末速度最大,但加速度最小7. 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如右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B. 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C. t1~t2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D. 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8. 下列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中,可能存在的是()A. 速度变化量很大,加速度却很小B. 速度变化量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C. 速度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D. 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9. 如图所示是A、B、C三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从图可知()A. 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C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A的加速度最大,B的加速度为零C. C的初速度最大,A的初速度为零D. P点表示该时刻三物体相遇10. 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8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 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20 kmC. 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 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1. 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是_____电源,通常的工作电压为______V ,实验室使用我国民用电时,每隔__________s时间打一次点。
江西省南昌市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或IS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2.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4分,共计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它的几何中心上C.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其重心位置一定改变D.物体放置的位置发生改变.重心对物体的位置不会改变2.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B.轻杆一端所受弹力的作用线一定与轻杆方向垂直C.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D.形变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比形变小的物体产生的弹力大3.近年来有一种测g值的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点向上抛小球又落至原处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测得T1、T2和H,可求得g等于( ) A.B. C. D.4.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支座上分别放着三个质量和直径都相等的光滑圆球α、b、c,支点P、Q在同一水平面上.α球的重心Oa位于球心,b球的重心O b位于球心的正上方,c球的重心O c位于球心的正下方.三个球都处于平衡状态.支点P对α球、b球、c球的弹力分别为F a、F b、F c,则()A.F a=F b=F c B.F b>F a>F c C.F b<F a<F c D.F a>F b=F c5.某物体在四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F4的方向沿逆时针方向转过90°角,但其大小保持不变,其余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此时物体受到的合力的大小为()6.如图所示,一木板B放在水平面上,木块A放在B的上面,A的右端通过一不可伸长的轻绳,固定在直立墙壁上,用力F向左拉动B,使它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这时绳的张力为F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B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1B.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1C.水平面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1D. 若木板B以2v的速度匀速运动,则拉力等于2F7.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的速度大小是8m/s,ls后的速度大小变为4m/s,则此物体在这1s内通过的位移()A. 等于6mB. 小于6mC. 大于6mD. 可能等于2m8.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4s内与第2s内的位移之差是12m,则可知()A. 第1s内的位移为3mB. 第2s末的速度为8m/sC.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m/s2D. 物体在5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9.如图所示,两木块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现以水平拉力F拉B没有拉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B间不存在摩擦力作用B.A、B间有静摩擦力作用C.B与桌面间有静摩擦力作用D.若撤去外力F后,则A与B、B与桌面间都没有摩擦力10.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物理试卷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以下情景中,带着重点符号的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是()A. 在国际大赛中,兵乓球运动员王浩准备接对手发出的旋转球...B. 裁判员在跳水比赛中给跳水运动员.....评分C. 研究“嫦娥一号....”从地球到月球的飞行姿态D. 用GPS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答案】D【解析】A、在国际大赛中,乒乓球运动员王浩准备接对手发出的旋转球,要考虑求得大小和形状,不可看作质点,故A错误;B、裁判员在跳水比赛中给跳水运动员评分,需要研究运动员的姿势和动作,要考虑身体形状,故不可看作质点,B错误; C、研究“嫦娥一号”从地球到月球的飞行姿态,要考虑其形状,不可看作质点,故D错误;D、用GPS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海轮相对于茫茫大海来比,其大小可以忽略,看其为质点,故D正确.故选D.【点睛】查学生对质点这个概念的理解,关键是知道物体能看成质点时的条件,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2. 如下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论()A. t=1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B. t=5 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C. 第3 s内物体的位移为1.5 mD. 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答案】B3. 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A、B、C的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②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③到达M点时A的瞬时速率最大④从N到M过程中,A的平均速率最大A. ①④B. ①②C. ②④D. ①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说明运动时间相同;①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由于位移与时间都相等,故平均速度相同,故①正确;②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由于时间相等,路程不等,故平均速率不相等,故②错误;③虽然时间相等,但A到达M点时A的瞬时速率无法比较,故③错误;②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由于时间相等,A的路程最大,故A的平均速率最大,故④正确;故选A。
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平行班)(附答案)

2017-2018学年度淮南二中期中考试物理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4分×12=48分)1.有关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研究跨栏运动员的跨栏动作时可把运动员看做质点B.从枪口水平射出后的子弹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C.跳高运动员起跳后到达最高点的速度是瞬时速度D.田径运动员跑完800m比赛通过的位移大小等于路程2.关于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运动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但静止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B. 摩擦力的存在依赖于正压力,其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C.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 有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之间必定有弹力的作用m s,刹车过程3.一火车司机发现前方有一障碍物而紧急刹车,刹车时的速度为12/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已知火车在最后1s内的位移是3m,则火车在刹车过程中通过的位移为()A.8mB.10mC.12mD.14m4.如图所示,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有关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正确的是A.B所受到的支持力是由桌面的微小形变产生的B.B所受到的压力是由B的微小形变产生的C.桌面受到的压力就是A和B的重力D.若用一水平力拉B但没有拉动,则A和B之间会产生摩擦力5.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至零,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开始减小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6.一汽车在公路上以54km/h的速度行驶,突然发现前方30m处有一障碍物,为使汽车不撞上障碍物,驾驶员立刻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6m/s2,则驾驶员允许的反应时间可以为( )A .0.76sB .0.7sC .0.8sD .0.9s7.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7_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201712070186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1-9题为单选,10-15题为多选,每小题4分,共56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速度变化越大,其加速度一定越大B.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其加速度也一定变化C.当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其速度可以增大D.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为负时,其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可以为正2.下图为A、B两只棕熊在野外沿直线散步的位移—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这1小时内,A熊的平均速度较大B.在t =“10.0”min时,B熊的速度较大C.A熊的速度总是沿着一个方向D.B熊的速度总是沿着一个方向3.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A点运动到C点所用的时间为t,B为AC连线上的一点,物体在AB段上的平均速度为v,在BC段上的平均速度为2v,则( )A.物体通过AB,BC两段所用的时间一定相等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一定为2v/tC.物体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一定为4v/3D.A、C之间的距离一定等于3vt/24.将一张A4纸(质量可忽略不计)夹在英汉字典内,书对A4纸的压力为3N,A4纸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要把A4纸从书中拉出,拉力至少应为( )A.0.4NB.1.2NC.2.4ND.3N5.如图所示,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AB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端与水平面相切。
穿在轨道上的小球在拉力F作用下,缓慢地由A向B运动,F始终沿轨道的切线方向,轨道对球的弹力为N,在运动过程中( )A.F增大,N减小B.F减小,N减小C.F增大,N增大D.F减小,N增大6.将轻绳和轻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圆弧上的A、B两点,另一端固定在小球a上,静止时,小球a恰好处于圆心O处,如图甲所示,此时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弹簧恰好水平,现将轻弹簧与轻绳对调,将a球换成b球后,小球仍位于O点,如图乙所示,则a、b两个小球的质量之比为( )A.1:1B.:1C.2:D.3:27.如图所示,两个瓶子内盛水,有一个小铁球,还有一个与小铁球体积相同的小泡沫塑料球,将它们分别用绳子系好并浸入水中。
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原创模拟卷01(考试版)

物理试题 第1页(共6页) 物理试题 第2页(共6页)………………○………………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原创卷01高一物理(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必修1第1章、第2章、第3章。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如图,在固定斜面上的一物块受到一外力F 的作用,F 平行于斜面向上,若物块质量为6 kg ,斜面倾角为37°,动摩擦因数为0.5,物块在斜面上保持静止,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 =10 m/s 2,cos 37°=0.8,sin 37°=0.6,则F 的可能值为A .10 NB .20 NC .0 ND .62 N2.三个共点力F 1=30 N ,F 2=40 N ,F 3=50 N ,它们合力的大小不可能是 A .0 B .20 N C .100 ND .150 N3.如图所示,一汽车装备了具有“全力自动刹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系统以50 Hz 的频率监视前方的交通状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6个小题,每小题4分,总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
)1. 下列运动中,可把运动物体当作质点的是A .研究地球自转时B .远洋航行中的巨轮C .转动中的砂轮D .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情况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加速度越大,速度一定越大B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C .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D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物理量3.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作用B .压力和支持力都不是弹力C .轻绳对物体的拉力是由轻绳的形变产生的,其方向指向轻绳收缩的方向D .书对桌面的压力就是书的重力4.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s 内的位移是1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1m/s 2B .物体在第3 s 内的位移是5mC .物体在第4s 内的平均速度是3.5m/sD .物体从静止开始通过16m 的位移需8s 时间5.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总有摩擦力作用B .滑动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是阻碍物体的运动C .运动着的物体也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D .滑动摩擦力方向与施力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6. 有一质点从0=t 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质点: A .s t 1=时,开始往回运动。
B .s t 2=时,离原点的距离最大。
C .s t 2=时,回到原点。
D .1-3s 加速度为10m/s 2。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有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选错或者不选得0分)7、两个共点力F 1和F 2的合力大小为8N ,则F 1与F 2的大小可能是A 、F 1=3N, F 2=9NB 、F 1=1N, F 2=10NC 、F 1=5N, F 2=6ND 、F 1=12N, F 2=3N 8、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位移内的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B、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C、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D、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等.9、一轻质弹簧的弹力F的大小与其长度l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物理试卷(试卷)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物理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 (选择题)和第Ⅱ卷 (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9个小题,1-14题为选择题,15-19题为非选择题,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的相应位置,并用2B 铅笔填涂准考证号、考试类型、考试科目.3. 第Ⅰ卷(选择题)全部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非选择题)全部答案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9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10~14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
有选错的得0分)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探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2. 2013年9月10日是中国就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点、基线发表声明一周年.当天,中国海警7艘舰船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编队分为两个组,一组顺时针,一组逆时针,从9点18分开始绕岛巡航,假设每个小组的巡航时间为4个小时,航程为60海里.其中海警“2112”号和海警“2350”号被编在同一个组.若所有舰船行驶速率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研究其中一艘舰船编队的平均速度时可将其看作质点第1页共6页编号WL1006 班级:姓名:小组:等级:B.以海警“2112”为参考系,海警“2350”一定是静止的C.“60海里”指的是编队的位移D.由题中条件可求出此次巡航过程中海警“2112”的平均速度3.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B.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D.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运动的方向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A.物体不受任何作用力的运动B.物体在真空中的运动C.加速度为g的竖直下落运动D.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下落运动5.如图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则在图中给出的该质点在前3 s内的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象中正确的是()6.小球从空中某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碰撞后上升到空中某一高度,此过程中小球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A.在下落和上升两个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不同B.小球开始下落处离地面的高度为0.8 mC.整个过程中小球的位移为1.0 mD.整个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 m/s7.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A.第1 s内的位移是5 m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C.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都是1 m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8.一质点沿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通过坐标原点时开始计时,其﹣t图象如图所示,则()A.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0.5m/sB.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5m/s2C.质点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0.75m/sD.质点在1s末速度为1.5m/s9..在有雾霾的早晨,一辆小汽车以25 m/s的速度行驶在平直高速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50 m处有一辆大卡车以10 m/s的速度同方向匀速行驶,司机紧急刹车后小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前1.5 s内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第3 s末小汽车的速度会减到10 m/sB.在t=3.5 s时两车会相撞C.由于刹车及时,两车不会相撞D.两车最近距离为30 m10.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大B.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C.加速度-3 m/s2比1 m/s2小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零11.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A.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C.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D.速度一直保持不变12.某人在t=0时刻,观察一个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现只测出了该质点在第3s内及第7s内的位移,则下列说法正确是()A.不能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B.能求出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C.不能求出第3s末到第7s初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编号WL1006 班级:姓名:小组:等级:D.能求该质点加速度13.如图所示,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移—时间(x-t)图象。
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物理试题(附答案)(4)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高一物理一、选择题4*15=60分(1-12)单项选择题:1.下列物理量都是矢量的是()A.质量位移时间B.速度加速度位移C.速度加速度时刻D.时间位移速度2.观察所示的漫画,右图中司机说乘车人“你没动”,而路上的小女孩说他运动得“真快”。
关于司机和小女孩对乘车人运动状态的描述所选取的参考系分别为()A.汽车、地面B.地面、汽车C.地面、地面D.汽车、汽车3.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静止的物体都可以视为质点B.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运动员可视为质点C.体积小的物体都可视为质点D.质点是一个无大小形状的理想化模型,和几何点是一样的4.以下的计时数据指的是时间的是()A.列车在9时45分到达途中的南京站B.在某场足球赛中,甲队于开赛10min时攻入1球C.某短跑运动员用11.5秒跑完了100m D.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于19时开播5.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B.位移与运动路径无关,仅由初末位置决定C.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D.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6、皮球从3m高处落下, 被地板弹回, 在距地面1m高处被接住, 则皮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A.4m、4m B.4m、2m C.3m、2m D.3m、1m7、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B.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的平均值D.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8、下列表述中,所指的速度为平均速度的是( )A.小球在第3 s末的速度为6 m/s B.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为800 m/sC.某段高速公路限速为90 km/hD.一辆公共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全过程的速度为40 km/h9、一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时,起跑速度为8m/s,50m处的速度为9m/s,12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2m/s。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物理试卷

【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三个质点同时从 N 点出发,同时到达 M点,说明运动时间相同;①平均速度等于位移
与时间的比值,由于位移与时间都相等,故平均速度相同,故①正确;②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由于时间相等,路程不等,故平均速率不相等,故②错误;③虽然时间相等,但
A 到达 M点时 A 的瞬时速
1
3. 如图所示是三个质点 A、B、C的轨迹,三个质点同时从 N点出发,同时到达 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三个质点从 N到 M的平均速度相同
②三个质点从 N到 M的平均速率相同
③到达 M点时 A的瞬时速率最大
④从 N到 M过程中, A 的平均速率最大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③
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物体的大小体积能否忽略.
2. 如下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 t 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论(
)
A. t = 1 s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1.0 m/s 2 B. t = 5 s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0.75 m/s 2 C. 第 3 s 内物体的位移为 1.5 m D. 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 【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在运用公式 v=v0+at 时,必须规定正方向,式中的 v、 v0、 a 才取正、负号.故①正确;
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做减速运动.当
a> 0,v< 0,
物体做减速运动.故②错误,③正确. v 的方向可能与 v0 的方向相反.故④错误.故选 A.
B. 裁判员在跳水比赛中给跳水.运.动.员.. 评分
C. 研究“嫦.娥.一.号. ”从地球到月球的飞行姿态
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无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物理月考三一、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7为单选题8~12题为多选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在探究超重和失重规律时,某体重为G的同学站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动作。
传感器和计算机相连,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A B C D2..一皮带传送装置如右图所示,皮带的速度v足够大,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已知滑块与皮带之间存在摩擦,当滑块放在皮带上时,弹簧的轴线恰好水平,若滑块放到皮带的瞬间,滑块的速度为零,且弹簧正好处于自由长度,则当弹簧从自由长度到第一次达最长这一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的情况是A.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B.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D.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3.倾角为30°的长斜坡上有C、O、B三点,CO=OB=10m,在O点竖直的固定一长10m的直杆AO。
A端与C点、坡底B点间各连有一光滑的钢绳,且各穿有一钢球(视为质点),将两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同时分别沿两钢绳滑到钢绳末端,如右图所示,则小球在钢绳上滑行的时间t AC和t AB分别为(取g=10m/s2)A.2s和2sB.s2和2sC.s2和4sD.4s和s24.如下图,穿在水平直杆上质量为m的小球开始时静止。
现对小球沿杆方向施加恒力F0,垂直于杆方向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且F的大小始终与小球的速度成正比,即F=kv(图中未标出)。
已知小球与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小球运动过程中未从杆上脱落,且F0>μmg。
下列关于运动中的速度—时间图象正确的是A B C D5.如图,由物体A 和B 组成的系统处于静止状态.A 、B 的质量分别为m A 和m B ,且m A >m B ,滑轮的质量和一切摩擦不计.使绳的悬点由P 点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到Q 点,系统再次达到静止状态.则悬点移动前后图中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6.如图所示,一小球以初速度v 0沿水平方向射出,恰好垂直地射到一倾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并立即反方向弹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
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可以当作质点
B.“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地球为参考系
C.“第3秒初”就是“第2秒末”,指的是时刻
D.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总是相等的,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2.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的运动速度将增大
B.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
C.加速度的正负表示了物体运动的方向
D.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在速度增大过程中加速度一定取正值
3.物体甲的位移与时间图象和物体乙的速度与时间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这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甲在整个t =6 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总位移为零
B.甲在整个t =6 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
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C.乙在整个t =6 s 时间内有来回运动,它通过的
总位移不为零 D.乙在整个t =6 s 时间内运动方向一直不变,
它通过的总位移大小为4 m
4.如图所示,物体A 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用一根细绳系住,若在绳的另一端用大小为mg 的拉力拉物体A 时,A 的加速度为a 1,若在绳的另一端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 2,则( )
A.a 1>a 2
B.a 1<a 2
C.a 1=a 2
D.无法确定
5.如图所示,一重为8 N 的球固定在AB 杆的上端,今用测力计斜向右上拉球,使杆发生弯曲,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6 N,则AB 杆对球作用力大小可能为( )
A.1 N
B.6 N
C.10 N
D.15 N
变化的关系为326t t x -=( m),它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266t v -=(m/ s),则该质点在t =2 s 时6.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直线运动,它离开原点O 的距离x 随时间
的瞬时速度、t =0到t =2s 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A.-18 m/s 、-2 m/s
B.-18 m/s 、-12m/s
C.-18 m/s 、-6m/s
D.18 m/s 、2 m/s
7.A 、B 两球的质量均为m ,两球之间用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A 球左侧靠墙。
弹簧原长为L 0,用恒力F 向左推B 球使弹簧压缩,如图所示,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长为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L F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L
L F 0 C.若突然将力F 撤去,撤去瞬间,B 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m
F 2 D.若突然将力F 撤去,撤去瞬间,B 球的加速度大小为m F
8.如图所示,斜面C 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斜劈形物体B 放在斜面上,小物块A 放在斜劈形物体B 的水平上表面上,在不为零的水平力F 作用下,小物块A 与B 均保持静止。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对物体B 的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
B.斜面对物体B 可能没有摩擦力
C.斜面对物体B 的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
D.物体B 可能受到三个力
9.如图所示,将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a 、b 用细线相连悬挂于O 点,用力F 拉小球a ,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且悬线Oa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0°,则F 的大小( )
A.可能为
m g 33 B.可能为m g 23 C.可能为mg D.可能为mg 2
10.两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a 和b ,用质量可忽略的刚性细杆相连并放置在光滑的半球面内,如图所示。
已知细杆长度是半球面半径的2倍,当两球处于静止状态时,细杆与水平面的
夹角θ=15°,则( )
A.杆对a 、b 球作用力大小相等且方向沿杆方向
B.小球a 和b 的质量之比为2∶1
C.小球a 和b 的质量之比为3∶1
D.半球面对a 、b 球的弹力之比为3∶3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1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a 与F 、m 之间的定量关系”。
(1)实验时,必须先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该同学是这样操作的:如图乙,将小车静止地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并连着已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接通电源,用手轻拨小车,让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________的点,说明小车在做______运动。
(2)如果该同学先如(1)中的操作,平衡了摩擦力,以砂和砂桶的重力为F ,在小车质量M 保持不变情况下,不断往桶里加砂,砂的质量最终达到M 3
1
,测小车加速度a ,作a-F 的图像。
下列图线正确的是 ;
(3)设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为S 1和S 2。
如图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上的S 1、S 2的情况,从图中可读出S 1=3.10cm ,S 2=________cm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Hz ,由此求得加速度的大小a =_______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2.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DIS 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 、B 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负.A 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
板做圆弧形移动。
B 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0.3m 的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O 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g 取10 m/s 2)按如下步骤操作:
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 =θ
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
③用另一根绳在O 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的读数
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 改变θ角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
(1)根据表格数据,A 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________(填“F 1”或“F 2”),钩码质量为________ kg.(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 (2)在实验过程中,该同学没有在杆与铰链连接前对传感器进行调零而是在安装好后挂上钩码之前才对传感器进行调零,这样操作的主要原因是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每小题需要有必要的文字表述和方程)
13.(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A球和质量为2m的B球用挡板挡住,静止在光滑斜面上,斜面倾角为θ,A球左边的挡板竖直,B球左边挡板垂直斜面,
求:(1)斜面对A球的支持力;
(2)挡板对A球和对B球的支持力之比。
14.(10分)如图所示,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A、B、C三点,已知从A到B和从B到C速度的增加量Δv均为2m/s,AB间的距离x1=3m,BC间的距离x2=5m,求:
(1)质点从A运动到C所用的时间;
(2)物体经过B点的速度。
15.(12分)比萨斜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某地建造了一个比萨斜塔的模型,塔高h=19.6m,如图所示。
某同学从塔顶释放一小球,小球经过t=2 s到达地面,且小球经过第一层到达地面的时间为t1=0.1s,不计空气阻力。
(1)求该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
(2)求比萨斜塔第一层的高度h1(此问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3)若在小球从斜塔顶自由下落的同时从地面竖直上抛一小球,两球在空中相遇,则竖直上抛小球的初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16.(12分)某电视台娱乐节目,要求选手要从较高的平台上跃出后,落在水平传送带上,已知水池宽度s0=1.2m,传送带AB间的距离L0=20.85m,由于传送带足够粗糙,假设人落到传送带上后瞬间相
对传送带静止,经过一个t∆=0.5s反应时间后,立刻以a=2m/s2,方向向右的加速度跑至传送带最右端。
t;
17.(1)若传送带静止,选手水平跃出s1=1.8m后落在传送平台上,求从落到传送平台上到跑至传送带右端
................经历的时间
18.(2)若传送带以v=1 m/s的恒定速度向左运动,选手若要能到达传送带右端,则从高台上跃出至传送带上的水平位移最少是多少?
(3)在(2)问的基础上,求从落到传送平台上到跑至传送带右端
时间t'(此问如果带根号,可直接用根号表示)。
................经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