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了解空气成分的结构和比例。
实验原理: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组成的。
在大气压力和温度下,氧气会与碳水化合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式为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根据该反应式,可以通过测定碳水化合物与氧气之间的摩尔比确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步骤:
1.准备试剂及仪器:6mol/L葡萄糖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钙试剂、测量氧气产生的密度管、燃烧器、酒精灯等。
2.将空气与氢氧化钠混合:取一定容器,通入一定量的空气,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燃烧器将容器中氧气燃烧为二氧化碳和水。
3.收集氧气:将容器倾斜,将反应生成的氧气收集在密度管中,并用氯化钙试剂吸收水蒸气。
4.测量氧气的体积:用测量的方法测量氧气的体积,注意保持温度和压力的稳定。
5.计算氧气含量:根据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及反应摩尔比,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操作要谨慎,避免火源和碱性溶液的飞溅。
2.测量仪器要保持干净,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3.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如温度和压力。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通常空气中氧气
含量约为21%,实验结果与理论值接近说明实验操作正确,反之则可能存在误差。
实验意义: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了解到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及空气成分的结构和比例。
对于理解空气的性质及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启发作用。
以上是关于过程及原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实验总结(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课本实验总结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实验原理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固体,使集气瓶内压强 ,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被压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的体积,从而粗略地测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实验药品:红磷(足量)、水。
3.实验装置:4.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实验现象:(1)红磷燃烧, ,并放出热量。
(2)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6.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该实验还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7.误差分析(1)在空气中容易点燃,所以不能选用细铁丝替代红磷。
(2)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
所以不能用镁条(与空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均能反应)替代红磷。
(3)反应生成物为固体或生成的气体易被装置内溶液吸收,所以用硫粉替代红磷时应将集气瓶内的水换成NaOH溶液。
9.装置的改进(1)改进的原因:燃着的红磷伸入集气瓶时,空气受热膨胀逸出,会使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
(2)改进的思路;在实验过程中不打开装置,使装置始终保持密闭,如下图:10.实验方法的创新设计原则: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反应,从而使密闭容器中的气体体积减小,减小量即为氧气所占体积。
图④⑤⑥:利用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为了提高反应速率,通常会加入活性炭和食盐水;图⑦:利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刚开始加热时,注射器活塞向运动,冷却至室温后,活塞最终停留在m的 (填“左侧”或“右侧”)。
二、燃烧实验1、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复燃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反应方程式现象:2、硫燃烧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无色气体:在氧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反应方程式3、磷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发出黄光,放出热量,产大量白烟。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步骤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步骤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步骤和方法,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从而了解大气中氧气的分布情况。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氧气测定仪: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 空气样品收集装置:用于收集空气样品以供后续测定。
3. 氧气测定试剂:一种可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试剂,常用的有亚硝酸钠溶液。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确保实验室空气流通良好,避免实验受到外界干扰。
b. 检查氧气测定仪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使用。
c. 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2. 空气样品收集a. 将空气样品收集装置连接到氧气测定仪上。
b. 打开氧气测定仪,调节其工作条件,使其达到稳定状态。
c. 打开空气样品收集装置,让空气缓慢流过,以收集一定量的空气样品。
3. 氧气含量测定a. 关闭空气样品收集装置,断开与氧气测定仪的连接。
b. 在氧气测定仪中加入一定量的氧气测定试剂,使其与氧气发生反应。
c. 观察氧气测定仪的读数,并记录下来。
4. 结果分析与计算a. 根据氧气测定仪的读数,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将实验结果与已知的标准值进行对比,评估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试剂的误用或泄露。
2. 氧气测定仪的使用要按照说明书进行,避免误操作。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和试剂,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4. 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步骤和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这对于了解大气中氧气的分布情况以及空气质量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也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可以在各种实验和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希望本实验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专题实验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拓展例题1.将足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在燃烧匙上点燃(或灼烧),分别放入四只图2所示装置的广口瓶中,立即塞紧橡皮塞,反应结束待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导管中水柱上升最少的是放入哪种物质的装置?( )A.铁粉B.磷C.木炭D.镁例题2.某班同学用图3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③D.只有①②③④例题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集体讨论]:(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
他们应该选择( )A .蜡烛B .红磷C .硫粉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4的两套装置, 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
[分组实验] 在讨论的基础上,他们分组进行了实验。
[数据分析]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 mL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通过实验还可以推断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性质是 。
[实验拓展](4)小组的同学做完实验后又尝试用木炭重新做了以上实验,发现水几乎没有进入集气瓶。
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如果事先在集气瓶内注入少量 溶液来吸收气体,实验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氧气分子数量。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对于环境保护、气候研究以及工业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测定方法及其原理,包括气体分析仪法、电化学法和光学法。
一、气体分析仪法气体分析仪法是一种常见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气体分析仪对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定量测定。
气体分析仪根据氧气与其他气体的不同性质,通过物理或化学原理将氧气与其他气体分离,然后测量氧气的浓度。
常用的气体分析仪包括气相色谱仪、红外吸收法和质谱仪等。
二、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基于氧气与电极反应的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氧气与电极表面发生反应,产生电流信号,通过测量电流的大小来确定氧气的含量。
常见的电化学法有极谱法和电解法。
极谱法利用氧气在电极表面的还原或氧化反应产生的电流信号来测定氧气含量;电解法则通过电解液中氧气与电极表面的反应,利用电流大小来测定氧气含量。
三、光学法光学法是一种利用光的吸收或散射来测定氧气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氧气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散射特性进行测量。
常用的光学法有红外吸收法和荧光法。
红外吸收法利用氧气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进行测定;荧光法则利用氧气与荧光染料的化学反应产生的荧光强度来测定氧气含量。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可以采用气体分析仪法、电化学法和光学法等多种方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注意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质量,促进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的发展。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一: 使用铁还原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引言:空气中的氧气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气体之一。
在某些领域,如医学、环境科学和工业生产中,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准确测量至关重要。
本实验将介绍一种简单而常用的方法,即铁还原法,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材料与方法:1. 氧气仪:用于准确测量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2. 铁棒:作为还原剂。
3. 燃烧器:用于将氧气浓缩到一定程度。
4. 烧杯:用于容纳还原反应的产物。
5. 水:用于将产生的氧化铁溶解。
6. 毛细管:用于收集空气样品。
步骤:1. 启动氧气仪,并等待其稳定。
2. 将燃烧器与氧气仪连接,将氧气浓缩到一定程度。
3. 将铁棒放入燃烧器中,并点燃燃烧器,使铁棒开始燃烧。
4. 使用毛细管收集空气样品,将其导入氧气仪中,测量并记录氧气含量。
5. 将产生的氧化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溶解。
6. 再次测量氧气含量,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与讨论:通过使用铁还原法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可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氧气与铁棒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铁的现象。
通过测量产生的氧化铁溶液中的氧气含量,我们能够推算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此方法快捷、简单,并且实验结果可靠,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1 结论:本实验使用铁还原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通过观察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的现象,以及后续的氧化铁溶液中氧气含量的测量,得出了相对准确的结果。
这一方法具有简单、可靠、快捷的特点,适用于各个领域中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量需求。
实验二: 使用电解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引言: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对于生命的维持和环境的平衡至关重要。
本实验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即电解法,用于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该方法基于氧气与电解液发生反应,通过电解液的变化来推算氧气的含量。
材料与方法:1. 电解槽:用于容纳电解液和电极。
2. 电极:用于引发氧气与电解液的反应。
3. 电解液:用于促进氧气与电极的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知识归纳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①连接装置;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后,把集气瓶剩余容积五等分;④用弹簧夹夹
紧胶皮管;⑤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并把塞子塞紧;⑥燃烧结束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并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冷却到室温并打开弹簧夹后,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集气瓶中方法常见装置方法常见装置
测进入容器内水的体积或容器内水的体积破底集气瓶内水
面上升,
的体积约占其内
空气总体积的
测密
闭容
器内
气体
体积
的减
少量
白磷燃烧,
(燃烧放热,气体膨胀,推动
活塞先向右侧移动)
活塞向左侧移至大约刻度
红磷燃烧,
室温后,
夹,
气瓶,
内空气体积的
铜粉变黑,
动,
约为气体总体积的
实验室应交替推动注射器活
塞,使氧气与细铜丝充分反
应,熄灭酒精灯冷却至室温细铜丝空气
后,将气体推入一个注射器
内,根据刻度读出体积。
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考点精练)-备战2021年中考化学实验专项突破(解析版)

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考点精练1.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因为木炭燃烧会产生新气体,所以一般不用木炭。
巴蜀兴趣小组的同学查阅了资料: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实验室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
蜡烛或者木炭在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氧气浓度不断变小的同时,会有一氧化碳气体生成。
常温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交流与讨论)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有同学提议选用木炭替代红磷做实验,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小华觉得不可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实验改进2)食品脱氧剂(以铁粉为主的物质组成)能通过化学反应除去密闭包装袋中的氧气,使食品处于无氧状态。
同学们尝试用食品脱氧剂进行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表是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有关数据:①脱氧剂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粉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固体,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
②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进行推算,广口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3)小亮同学想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但他在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镁条燃烧除生成白色固体(MgO)外,还有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生成。
这种淡黄色固体是什么呢?小亮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有关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将该淡黄色固体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
(实验现象)在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并有刺激性的氨味气体产生。
(教师指导)上述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为Mg(OH)2,生成的气体为NH3;反应过程中没有任何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①由实验中淡黄色固体和水的反应可判断此淡黄色固体中肯定含有某两种元素,若它仅由这两种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
②小亮____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③空气中N 2的含量远大于O 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___________。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主要基于氧气与还原剂之间的化学反应。
在实验中,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一种是利用还原剂与氧气反应生成产物,并测定产物的量,另一种是通过测定还原剂的消耗量来间接计算氧气的含量。
方法一:利用还原剂与氧气反应生成产物的原理在此方法中,还原剂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
通过测定氧化物的质量或体积,从而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常见的还原剂是碘化钾(KI)。
碘化钾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钾(K2O)或碘化钠(NaI)。
反应方程式:2KI+O2->2K2O或2KI+O2->2NaI实验过程如下:1.取一定体积的空气,通入碘化钾溶液中。
2.碘化钾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
3.通过测量氧化物的质量或体积,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方法二:通过测定还原剂的消耗量来测定氧气的含量在此方法中,使用已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与空气反应,测定还原剂溶液的消耗量,从而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常见的还原剂是亚硝酸钠(NaNO2)。
亚硝酸钠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氮气(N2)和硝酸钠(NaNO3)。
反应方程式:2NaNO2+O2->2NaNO3+N2实验过程如下:1.取一定体积的空气,并通入亚硝酸钠溶液中。
2.进行反应,在反应过程中,亚硝酸钠被氧气氧化为硝酸钠。
3.通过测量亚硝酸钠溶液的消耗量,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可以利用一些定量分析方法对还原剂的消耗量进行测定,例如滴定法或电化学测定方法。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需要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控制反应温度和压力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中,还需考虑氧气以外的其他气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因为空气中还有其他成分,如氮气、二氧化碳等,所以需要通过其他方法或技术来排除这些成分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总之,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主要包括利用还原剂与氧气反应生成产物,或通过测定还原剂的消耗量来间接计算氧气的含量。
2021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实验突破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突破
命题点7 实验装置的改进(2013.14C) (1)改进原因:①实验时在容器外点燃红磷,燃烧产物会____污__染__环__境__空__气____,将燃 着的红磷伸入集气瓶时,空气受热膨胀逸出,会使得测量结果__偏__大____(填“偏大” 或“偏小”或“不变”),因此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②集气瓶的刻度读数较粗略, 且会有部分水残留在导管中,使测量结果不准确。
实验突破
1. 如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图1
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突破
(1)实验前应先____检__查__装__置__气__密__性____,以防装置漏气。其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__降__温__和__吸__收___反__应__生__成__的__P_2_O_5___。 (2)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是____产__生__大__量__白__烟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2018河北)实验完毕,若进入瓶中水的体积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可能的一种 原因是___红__磷__量__不__足__(_或__未__等__装__置__冷__却__至__室__温__便__打__开__弹__簧__夹__等__合__理__即__可__)_______。
实验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突破
考向 1 创新装置
2. (2020 北京)利用图 2 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 40 mL 刻度线处
②装置_气__密__性__不__好__(_或__漏__气__)___,导致外界空气进入装置内; 偏小
空气氧气的含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及其性质;2. 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1. 氧气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2.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通过测定燃烧前后集气瓶内气体体积的变化,计算出氧气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实验仪器:集气瓶、燃烧匙、弹簧夹、胶皮管、酒精灯、秒表、量筒、温度计;2. 实验药品:红磷、水。
四、实验步骤1. 检查装置气密性:将集气瓶、燃烧匙、胶皮管连接好,将胶皮管一端伸入水中,用手捂住另一端,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2. 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将水面以上的部分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记号;3. 在燃烧匙内放入足量的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弹簧夹;4. 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待红磷燃烧完全后,用秒表计时,记录燃烧时间;5. 燃烧结束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的高度;6. 将量筒内的水倒入集气瓶中,使液面达到燃烧前的刻度位置,记录水的体积;7. 计算氧气的含量:氧气含量 = 水的体积 / 集气瓶总体积× 100%。
五、实验现象1. 红磷燃烧时,火焰呈黄色,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白烟;2. 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液面上升,温度降低。
六、实验数据与处理1. 实验数据:| 集气瓶总体积 / mL | 水的体积 / mL | 氧气含量 / % || :-----------------: | :-------------: | :-----------: || 500 | 100 | 20 |2. 数据处理:实验中,集气瓶总体积为500 mL,水的体积为100 mL,根据计算公式,氧气含量为:氧气含量= 100 mL / 500 mL × 100% = 20%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实验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20%;2. 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说明实验方法可行,实验结果可靠。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步骤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步骤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步骤为标题,下面将介绍一种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法。
一、实验原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以通过化学方法进行测定。
实验中,我们将利用一种叫做亚硝酸铵的试剂来测定氧气的含量。
亚硝酸铵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根据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测定反应前后亚硝酸铵的消耗量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1. 亚硝酸铵试剂:用于测定氧气含量的化学试剂,可以在化学试剂商店购买到。
2. 硫酸:用于稀释亚硝酸铵试剂的化学试剂,可以在化学试剂商店购买到。
3. 烧杯:用于容纳试剂和反应溶液的实验器具,可以在实验室中找到。
4. 精密天平:用于称取试剂和反应溶液的质量,可以在实验室中找到。
5. 滴定管:用于滴定反应溶液的实验器具,可以在实验室中找到。
6. 酚酞指示剂:用于指示反应溶液中亚硝酸铵的消耗情况,可以在化学试剂商店购买到。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亚硝酸铵试剂称取一定量(例如1克)放入烧杯中,并加入适量的硫酸稀释。
注意,亚硝酸铵试剂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操作时需佩戴防护手套和眼镜,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2. 反应过程:将烧杯中的试剂溶液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2-3分钟,以保证反应充分进行。
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泡,这是氮气的释放。
3. 滴定反应:使用滴定管将酚酞指示剂滴入反应溶液中,溶液会由无色变成粉红色。
继续滴定亚硝酸铵试剂,直到溶液从粉红色变回无色为止。
滴定过程中,每滴加入的亚硝酸铵试剂量需记录下来。
4. 实验结果计算:根据滴定过程中亚硝酸铵试剂的消耗量,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根据化学计量关系,每滴亚硝酸铵试剂消耗量相当于一定体积的氧气。
通过测定滴定液中亚硝酸铵试剂的总消耗量,我们可以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接触试剂和反应溶液。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具。
2. 实验中的滴定过程要仔细,每滴加入的亚硝酸铵试剂量需准确记录,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误差分析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误差分析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指空气中氧气分子的数量占总分子量的比例。
测
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一项重要的分析实验,但由于存在多种因素,测定
结果可能存在误差。
以下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误差的分析。
1.机器误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仪器设备可能存在固有的误差。
例如,氧气分析仪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重复性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测定结
果的误差。
为了减小机器误差,可以选择具有更高准确度和稳定性的仪器,并进行仪器的校正和维护。
2.样品准备误差:样品的准备过程可能引入误差。
例如,样品瓶或氧
气收集系统的容积变化、漏气或污染等都会导致测定结果的变化。
在实验中,应注意样品的准备过程,确保容积的准确性,并避免污染或漏气。
3.采样误差:采样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关键步骤,但采样时也会
引入误差。
例如,采样器的设计不良、位置选择不当或采样时间不足等会
导致采集的氧气含量与实际情况不符。
为减小采样误差,采样器的设计应
合理,并在代表性位置和时间采集样品。
4.气体混合误差: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氮气占据最大的
比例。
在空气中测定氧气含量时,可能会由于氮气等其他气体的存在而产
生误差。
应根据气体的混合比例进行校正,以消除其他气体对氧气含量测
定结果的影响。
5.操作技术误差: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也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在样品的移液或稀释过程中,液体体积的准确性和溶液的均匀性可能
会受到技术水平的限制。
为了减小操作技术误差,应进行经验的培训和实践,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一、引言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是衡量空气质量和环境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氧气是维持人类和动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约为20.9%。
因此,准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对于了解环境污染程度、评估空气质量以及进行医学诊断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测定方法目前常用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有电化学法、光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等。
1.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氧气含量的方法。
它利用电极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测量产生的电流或电势变化来间接推断氧气含量。
常见的电化学法包括极谱法、电化学氧传感器等。
2. 光谱法光谱法是通过测量氧气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来间接测定氧气含量。
其中,红外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是常用的方法。
红外光谱法利用氧气分子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进行测量,而紫外光谱法则利用氧气分子对紫外光的吸收特性进行测量。
3.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气相色谱仪的分析方法,通过将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并测量其峰面积或峰高来测定氧气含量。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气相色谱仪以及适当的色谱柱和检测器。
三、测定仪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仪器有多种型号,常见的有氧气传感器、光谱仪和气相色谱仪等。
1. 氧气传感器氧气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仪器。
它基于电化学原理,通过测量氧气与电极之间的电流或电势变化来推断氧气含量。
氧气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生产、医疗诊断等领域。
2. 光谱仪光谱仪是一种用于测量光谱的仪器,可以通过测量氧气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来间接测定氧气含量。
光谱仪可以分为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光谱仪两种类型,具有高精度和灵敏度。
3. 气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气体组分的仪器。
通过将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并测量其峰面积或峰高来测定氧气含量。
气相色谱仪具有分析速度快、分辨率高和灵敏度高等优点。
四、应用领域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在环境监测、医疗诊断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1. 环境监测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可以用于评估空气质量、监测环境污染程度。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一、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一种常用的氧气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电极与溶液中的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测量电流或电压的变化来确定氧气的含量。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氧化银电极(Ag/AgCl电极)和参比电极,通过测量氧气对电极的影响来计算氧气的含量。
二、光学法光学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氧气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氧气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透射光强或反射光强的变化来确定氧气的含量。
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氧气传感器,其内部有一种荧光材料,当氧气与荧光材料发生作用时,荧光强度发生变化,通过测量荧光强度的变化来计算氧气的含量。
三、化学法化学法是一种传统的氧气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氧气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反应,通过测量反应产物的变化来确定氧气的含量。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碘滴定法,即通过氧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的碘量来计算氧气的含量。
四、热导法热导法是一种基于氧气对热导率的影响来测定氧气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氧气对热的传导能力较差的特性,通过测量样品与空气之间的热传导差异来计算氧气的含量。
五、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精确度的氧气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氧气在质谱仪中的离子化特性,通过测量离子信号的强度来确定氧气的含量。
质谱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度的特点,但设备成本较高。
六、红外吸收法红外吸收法是一种非常便捷的氧气含量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氧气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红外光透射或反射的变化来确定氧气的含量。
红外吸收法具有快速、准确和非破坏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氧气含量的测定。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有多种,包括电化学法、光学法、化学法、热导法、质谱法和红外吸收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准确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第2章小专题(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2024)上册

B. 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 观察颜色
D.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5. (2023·营口)古人用硫黄涂在松木片顶端制得“发烛”。“发烛”
燃烧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 C )
A. CO(一氧化碳) C. SO2(二氧化硫)
B. H2O D. N2(氮气)
A. 铜粉用量不足,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 实验时玻璃管中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
第3题
C. 该实验能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D. 将铜粉改为木炭粉,也能准确测出空气中氧气含量
123456
4. (2023·苏州昆山期末)在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中,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中压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其中 a 点是打开止水夹的时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 反应开始时压强增大是因为温度升高 B. a 点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C. a 点时的温度已经接近室温 D. a 点后气压增大是由于水倒吸入集气瓶
第9题 A. 选择装置①或②作为制取O2的发生装置 B. 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制取O2的收集装置 C. 装置④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开始收集气体 D. 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0. 工业上常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流程如图,请回答下列 问题。
(4) 若操作①中量筒读数时仰视,操作③中量筒读数时俯视,则所测 实验结果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23456
实验二:研究“富氧空气”的应用。 通过重油、褐煤在氧气含量不同的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得到有关数据如 图乙、图丙所示:
初中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初中化学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空气样品收集器、分析器、试管、试剂(例如亚硝酸钠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
2. 收集空气样品:将空气样品收集器置于待测位置,打开收集器中的活塞使其与外界空气接触,然后缓慢地将活塞向内拉回,将一定体积的空气吸入收集器中。
3. 分析样品:将从收集器中吸入的空气样品转移到试管中。
向试管中加入亚硝酸钠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此时,亚硝酸根离子会与亚硝酸钠溶液中的亚硝酸根离子发生反应生成亚硝酸铁离子。
而亚硝酸铁离子与氧气发生反应时,亚硝酸铁离子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4. 观察颜色变化:向试管中加入试剂后,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
如果颜色变深,说明氧气的含量较高;如果颜色变浅,说明氧气的含量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实验方法只能定性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无法定量。
实际上,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准确方法是使用专门的气体分析仪器,如气相色谱仪等。
以上实验方法仅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用于示范和理解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空气的含氧量是生物、工业和环境中的重要参数,但是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受到复杂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对空气氧气含量的测定一直是实验和研究的重点。
本文的目的是介绍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涉及的原理。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定义空气中氧气含量是指在给定温度、状态和气压条件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氧气的量,也就是空气中含氧成分的百分比。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1、分析精度高的原子吸收光谱法。
利用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来测量空气中含氧气含量,原子吸收仪内有一定范围的可调节的激发源(可以是离子化灯,也可以选择火焰耦合激发),将测量空气中气体样品放入分析仪,仪器自动会对待测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其中氧气含量;2、电化学分析法:利用电化学反应原理,将要测气体放入一定的腔室中,由电化学工艺现象产生的电流和电势与腔室中气体的组成成正比,根据其中的氧气含量可以换算出该气体的成分;3、气体浓度计法:也叫氧传感器法,其原理是利用不同气体在带有活性材料的气体传感器上,具有不同的电导率变化的特性,用电流的变化来识别、分类各种气体,从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方法1、收集样品:根据需要,选择采样地点,收集样品,将样品完整地装入空气样品容器;2、测定实验:将收集的样品放入原子吸收仪器,分析样品中各种气体成分,测定其中氧气含量;3、计算结果:根据实验测定出的各气体成分浓度,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记录结果:完成测定,将测定结果记录,保存在数据库中,供后期分析和使用。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主要使用上述三种测定原理,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选择合适的仪器和仪器组合,得出准确的测定结果。
原子吸收光谱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最大优点是准确度高,适用于探测空气中氧传感的重要环境参数,为环境的监测和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红磷燃烧现象
(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2)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集气瓶内空气中的 氧气
,使密闭集气瓶内的 压强减小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水压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是 氧气的体积 。
(3)实验步骤:检查装置的 气密性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以水面为基准线,把集气瓶分成五等份;点燃 过量的红磷
,立即伸入瓶中,把塞子塞紧;红磷燃烧停止后,冷却到 室温
,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4)实验现象: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5
(5)实验结论:空气中含有约占空气体积1/5的O 2 。
(6)误差分析:①测量结果小于1/5的原因:红磷用量不足,氧气未消耗尽;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当集气瓶内氧气消耗尽时,瓶内压强减小,瓶外空气进入集气瓶;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②测量结果大于1/5的原因可能是:弹簧夹未夹紧乳胶管,在红磷燃烧过程中,有少量瓶内气体沿导管排出。
温馨提示 ①测量氧气的体积必须是易和氧气反应且没有气体生成的物质。
此装置中铁、木炭、硫不能用作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反应物。
②测量的反应物一定要足量,装置必须密封。
(7)其他装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体的制备复习(学案)
常州市北郊中学 丁蕾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设计思路。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知识整理
请完成下表:氧气和二氧化碳对比
二、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
一般思路和方法 (一)、原料
选择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
下列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合理的是 ( )
A .用纯碳酸钙和浓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B . 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
C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 .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二)、气体发生装置
选择一般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
1、下列是一些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图,其中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有 ( )
a
b
A B C D E F
2、下列装置不添加其他仪器,无法检查气密性的是( )
A B C D
(三)、气体收集装置
选择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
1、实验室收集某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由此可以推知下列性质中,该气体一定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
①易溶于水②难溶于水③不与水反应④密度与空气接近
⑤可与空气中某成分反应⑥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⑦有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2、选用左图装置收集气体
(1)排水法:应先在装置中注满_____,气体从_____进,水从_____出(此法可测气体的体积,还需一
_______)
(2)排气法(密度比空气小):气体从_____进,空气从_____出
(3)排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气体从_____进,空气从_____出
(四)、实验操作顺序
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分为5个步骤:①向广口瓶中加入石灰石;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按要求连接装配仪器;④向漏斗中加入稀盐酸;⑤收集气体。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知识巩固
现有A、B、C、D、E、F六种装置(如下图):
回答下面的问题:将实验室制取O、、H、和CO、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填入下表中(填装置图的字母代号,下同):
提示:氢气的制取原理:Zn(固体)+ H2SO4(液体)ZnSO4 + H2
四、挑战自我
资料信息:在常温下,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药品: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现有如下仪器:烧杯、大试管1(底部破损)、大试管2(完好无损)、小试管(完好无损)、医用注射器、单孔橡皮塞、导管、止水夹、胶皮管、镊子。
目的:设计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的装置。
请小组合作,用最快的速度设计出你们的实验装置图,比比谁的方案更多。
烧杯破试管小试管
针筒单孔塞橡皮
管导管大试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