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图》 精品教案 11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精品教案 2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课时复习上节课内容:展示下列表格,让学生填出。
纬线(圈)经线(圈)形状特征圆圈半圆指示的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长度的分布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相等标度的范围赤道为0°,南北两极为90°本初子午线为0°度数的变化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经纬度的表示法北纬用N,南纬用S 东经用E、西经用W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赤道划分南北两半球2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数量特征0°一90°0°一180°讲授新课:一、利用经纬网定位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可能有的学生能考虑到经纬网的知识了,让其举例说明一下,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展示挂图:教材图J(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点的经纬度数。
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地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地救援?(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学生小组互相讨论找,达到互帮互学的目的。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A.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S、150°W。
B.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N、125.3°E。
强化训练:∙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南北半球30°E、20°N 东半球北半球120°W、30°S 西半球北半球10°W、87°N 东半球北半球160°E、45°S 东西半球交界南半球∙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线度数。
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1章 地球和地图》 精品复习教案 1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了解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掌握半球的划分。
3、了解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现象。
4、了解地图的三要素,掌握如何运用比例尺和判断方向。
5、了解高度的计算方法,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地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和现象,地图三要素。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和投影片【教学过程】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大小:半径、周长,体积。
(补充)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特别注意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现象和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意义。
2、在地球上认识经纬网。
列表:经纬线的特点(强调)这是本章一个重点内容,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经纬度的确定和半球的划分,能够在经纬网上确定一点的经纬度和所在的半球。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列表比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和现象。
(强调)这是本章的另外一个重点内容,要熟练掌握自转的公转的特点和产生的现象,能够看懂公转示意图,找出每个位置地球的节气和昼夜情况。
4、地图的基本要素。
(提问)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表示: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特点: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小比例尺标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方向:基本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纬网:经线南北,纬线东西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北(补充)考试中有很多关于三要素的题目,包括比例尺大小的判读,特点的比较,在平面图上方向的确定等,复习的时候一定真正搞清楚定义,多加练习,熟练掌握。
5、地形图的判读。
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列表比较五种地形的特点。
看图分析比较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点(强调)重点主要山脊和山谷的判读,山脊是向海拔低处弯曲,山谷是向海拔高处弯曲,这是一个重点内容,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
6、地图的应用。
了解生活中的各种地图类型,能够在不同的实践中运用不同的地图。
了解新兴的高科技地图的产生和应用。
最新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教案

最新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教案
⑤计算气温的垂直变化(海拔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
⑥修水坝,选坝址,并绘水坝集水区域和库区范围。
一般在河流口处(河流峡谷地区)修坝,具有投资少,蓄水多的优点。
⑦绘小河,判断小河流向。
南___方向;B点在C点的___西北点在C点的__正西____方向。
例2:A点在B点的__西北___方向;
()
A.5厘米 B.10厘米 C.15厘米 D
2.步行做一日往返的野外考察,下列哪种比例尺的地图不适用 A.1:1000 B.1:10 000 C.1:100 000 D
A.热带 B.南温带 C.北寒带 D
二.读图综合题
15.读“等高线地形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甲处地形部位是。
相似。
5BDDDA 6—10ACCBC 11—14 BCCD
1)陡崖(2)300(3)AB
、(1)盆地,理由:中间高,四周低(2)b,等高线稀疏,坡度小(3)图略,理由:开口小,工程量小;盆地地形,能蓄水。
(4)丁处,理由:丁处修建沿等高线,公路坡度缓,安全性高。
(5)A。
2021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中图版)初一地理上册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地球形状及大小;结识地球仪,并能辨认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理解经线、纬线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拟定地球上某点位置办法。
2.通过学生理解人类摸索地球形状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敢于摸索、进一步钻研精神,形成对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形状结识及用数据表达地球大小;经纬线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含义;经纬度概念;运用经纬同拟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教学学时:3学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学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讲述:同窗们,咱们生活在地球上,诸多同窗曾经或当前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结识这个地球?这节课咱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摸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提问:同窗们,你们懂得地球是什么形状吗?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补充阐明:咱们人们都懂得地球是一种球体,怎么懂得呢?咱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形状和大小是一种难解之谜。
一、结识地球形状和大小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批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图2:“盖天说”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片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以为整个大地是平,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一口巨大锅,你批准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总结:同窗们都非常聪颖,不像古代人同样完全凭借直观结识世界.简朴地结识天空是圆,大地是平。
随着人们活动范畴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例如:①海边远方驶过来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影子边沿总是弧形。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引导提问:对于这样说法,同窗们能否提出质疑?(学生活动)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兴趣,并提出了地球也许是球体假想。
中图版初中地理第二节 地图 教学设计

第二节地图1教学目标通过小组活动阅读《通州区旅游交通图》学会如何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根据比例尺会量算实地距离。
2学情分析本课时内容针对的是初一的学生,他们在小学时学习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但大多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却没有方向的概念,所以本节课安排的内容力求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从学校与家、同学家的位置入手,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认清方向,并能借助地图会量算实际距离。
3重点难点学会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学会在地图上量算实地距离。
掌握利用比例尺进行计算的方法。
4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图【导入】大家入学已经一个多月了,相信在班里你也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那么如果周末你想邀请你的朋友去你家做客,你该如何向她描述你的家在哪里呢?她该朝着哪个方向走,走多远才能到你家呢?现在大家都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找个同学来描述一下他家的位置。
今天老师教大家来使用地理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就是地图。
当你去中国各地或是世界各地旅游的时候,它能给你提供最大帮助。
【自主探究】每组发一张《通州区旅游交通图》,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在地图上找到通州二中,用黑色水笔描出位置;2.在地图上找到每一名小组成员所住的小区的位置;3. 描述你所住的小区在学校的什么方向?老师巡视,解答疑难。
【组间质疑】找一组同学到前面挂图上演示,说出判别学校与家相对方向的方法。
【教师解惑】听完学生的陈述后,给予一定的评价,并总结板书。
地图上的方向大家会辨别了,那么我们地平面上的方向又该怎么去分辨呢?用指南针演示。
把地图与实地的方向对应起来。
【自主探究】布置任务:在地图上描出去往小组内任一名同学的家的路线,完成以下问题。
1.选取小组内任一名同学,把去往她家的路线用黑色水笔勾画出来;2.描述从学校出发去她家所走的路线及转弯的方向,完成学案。
【组间质疑】找一组同学到前面来展示,指图说明本组这一同学回家的路线及方向,其他同学听是否正确,可质疑。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2节地图教案 (1)

4000000 80000000教师小结:比例尺是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理解比例尺分数的含义,学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步骤4:阅读中国地图和北京市地图,完成任务三——比较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3分钟)任务三:在图幅相同的中国地图和北京市地图上,你发现了什么?(1)观察:中国地图和北京市地图(2)完成下表结论:图幅相同的地图,比例尺大,表示范围 ,内容 ;比例尺小,表示范围 ,内容 。
教师小结: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大小详、小大略”来概括。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读图分析等方法,学生掌握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步骤5:关注钓鱼岛——读PPT 上钓鱼岛与台湾省基隆市、冲绳岛地图,完成任务四 ——计算实地距离。
(3分钟) 任务四:计算钓鱼岛到基隆以及到日本冲绳岛的实地距离:(1)公式:比例尺=已知:钓鱼岛到基隆的图上距离为1.9厘米;钓鱼岛到冲绳岛的图上地距离为4.2厘米; (2)计算:实地距离=比例尺: (3)钓鱼岛—基隆:钓鱼岛—冲绳岛:中国地图 北京市地图 比例尺(大/小)表示范围(大/小)表示内容(详/略) 0 100km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设计意图:通过读图观察,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学会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计算实地距离。
步骤6:请同学小结地图上的第一种语言——比例尺(1分钟)。
步骤7:学习地图上的第二种语言——方向(15分钟)教师展示PPT 上三种地图:1、一般地图;2、指向标地图;3、经纬网地图;(1分钟) 请同学到黑板上画出一般地图上的八个方向,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完成。
(1分钟)教师讲授三种地图判读方向的方法(3分钟):1、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指向标指向北方;3、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任务五——学习使用一般定向法(2分钟):在内蒙古自治区地图上找到: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判断:(1)呼和浩特、包头分别在鄂尔多斯的什么方向? 结论:(1)(2)使用的定向方法是什么? (2)任务六——学习使用指向标定向法(2分钟):在校园平面图上找到学校东门、博艺楼、体育馆:判断:(1)学校东门分别在博艺楼、体育馆的什么方向? 结论:(1)(2)学校东门大致在体育馆的什么方向? (2)任务七——学习使用经纬网定向法(2分钟):在加拿大地图上找到:怀特霍斯、温哥华、尼皮贡:判断:(1)怀特霍斯大致在温哥华的什么方向? 结论:(1)(2)温哥华大致在尼皮贡的什么方向? (2)步骤8:学习地图的第三种语言——图例(5分钟):任务八——阅读课本18页图1.25,识记地图上常用图例,同桌之间互相考查识记情况。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第1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精品教案

第1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
主备人:主讲人:
现象4
卫星图片:通过卫星照片拍摄地球的全貌。
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读图分析,你能用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吗?
归纳: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读图分析,你能用文字来描述地球的形状吗?
归纳: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知识延伸: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第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46亿年以前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二)地球仪
1、定义:人们渴望能看到地球家园的全貌,希望能借助某种物体来研究地球,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制作出了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
探索活动。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1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是中图版初中地理教材的第一课,也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地理学科。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大小、形状以及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地理知识,但总体上对地理学科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大小、形状,了解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制作方法和地球的地理位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模型、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球的基本知识,讲解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制作地球仪,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地球的地理位置,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5.总结环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地球的大小、形状2.地球仪的构造和作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2.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3.学生地球仪制作质量: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制作成果。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2课时 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方案教学目标掌握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主要特征以及分布规律。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等。
2.掌握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主要特征以及分布规律。
3.知道东、西半径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主要特征。
2.理解经度和纬度的含义、划分范围及变化规律。
第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地球仪是人们依照地球的外形,按一定比例缩小后制作的地球模型。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认识、利用和研究地球。
你知道地球仪的基本组成吗?其表面分布着哪两种线呢?它们有哪些特征,又有什么样的分布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经线和纬线,解答这些问题吧!【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三、经线和纬线1.地轴和极点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观察地球仪,小组讨论并回答:1.什么是地轴和极点?它们有什么特点?生:(可能的答案)地轴:指的是地球仪转动时绕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就是地轴。
地轴是地球内部假想的自转轴,方向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极点:指的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
离北极星近的那个交点为北极点,另一端的交点为南极点。
北极点是地球的最北端,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端。
(板书)2.纬线和经线(1)纬线的主要特征(问题承上)学生观看图片资料,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观察地球仪,小组讨论并回答:2.什么纬线?3.什么是赤道。
4.纬线是什么形状?5.纬线有多少条?6.不同纬线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1)纬度的主要特征生:(可能的答案)2.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线圈,叫做纬线(圈)。
3.赤道指的是在地球仪上与两极点距离相等的纬线圈,也是最长的纬线(圈)。
4.纬线呈圆形,南、北两极点缩小为两个点状。
5.无数条。
6.相互平行。
(问题承上)7.纬线的长度都相等吗?有什么特点?如果不相等,哪一条最长?8.纬线指示什么方向?不同纬线的排列指示什么方向?生:(可能的答案)7.①纬度数不同的纬线长度都不相等;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中图版 七年级上第一章 第二节 地图 第1课时 教案

第二节地图第1课时张艳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图的用途。
(2)知道地图的三要素。
学会在地图上判读方向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首先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完成自主学习,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地图进行练习巩固。
并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认识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
二、教学重点: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上的方向三、教学难点: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方向四、教学方法:阅读法、读图法、练习法五、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地图册的用途大致有三种:一是,不走弯路;二是觅得某地有需要的信息后能及时确定,节省时间;三是从上面能找到全国各地的,外出时可以顺便旅游一番。
2、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不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和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3、在地图上有、、、四个基本方向,再进一步细分,还可分为、、、等方向。
4、不同的地图表示地平面方向的方法也不同,一般地图用“,”来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用确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通常指向;有经纬网的地图,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5、我们在户外使用地图时,必须使地图上的方向与的方向一致。
你还知道哪些在户外确定方向的简单方法、、等。
6、观察地图册上经纬度的排列规律,首先观察纬度的排列规律,北半球纬度排列是上面的度数下面的度数(大、小),度数大的方向表示方,度数小的方向表示方;若纬度的排列是上小下大,则说明该地区位于半球,度数大的方向表示方,度数小的方向表示方。
再看经度的排列规律,西经范围内的度数排列是左边的度数右边的度数(大、小),度数大的方向表示方,度数小的方向表示方;东经范围内的度数排列是左边的度数右边的度数,度数大的方向表示方,而度数小的方向表示方。
(二)、读图引导1、借助图C认识一般地图上的八个方向。
2、借助多媒体学习如何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
3、观察地图册上经纬度的排列规律学习如何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方向。
活动1、第13页图A是有哪种方法表示方向的?2、图D-a中,郑州、上海、南昌、重庆、西安各在武汉的什么方向?3、图D-b中,汽车沿什么方向行驶?4、图D-c中,甲地在乙地的什么方向?乙地在丙地的什么方向?板书设计:地图的用途地图一般地图地图上的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经纬网地图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 地图 第2课时 教案

《地图》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知道比例尺的概念、公式,学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2. 掌握地图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程度三者之间关系的规律。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比例尺的概念、公式,学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2.掌握地图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程度三者之间关系的规律。
3.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地图图例。
【教学难点】1.学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2.理解地图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程度之间的关系。
第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地图比例尺》,以大致了解地图比例尺的概念、公式及特点。
激发起学生学习和探索地图比例尺的欲望。
【讲授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三要素中的方向,知道了在三类不同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与技巧。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地图三要素中的第二个要素——比例尺。
这也是阅读地图中的重点和难点,你准备好了吗?我们现在开始吧!(板书)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图2.地图的比例尺比例尺的概念、计算公式学生观看视频资料《比例尺》,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小组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比例尺?2.计算公式是什么?3.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说一说怎么比较不同比例尺的大小?生:(可能的答案)1.比例尺也叫缩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比例尺计算公式是个分式,因此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问题承上)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2.比例尺主要有哪几种表示形式?(板书)三种表示形式生:(可能的答案)2.主要有三种表示形式: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表1:三种不同形式的比例尺比较。
教师播放视频资料《线段比例尺》,并继续展示图文资料并讲述三种不同形式比例尺的具体表现方式。
学生进行巩固训练1:学会利用比例尺量算距离。
结合所学比例尺的知识,小组合作并回答:1.你能量出台北到高雄的图上距离吗?2.你能计算出台北到高雄的实地距离?生:(可能的答案)1.图上距离约8.75厘米。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_中图版(57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套教案_中图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图2:“盖天说”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图4:地球卫星照片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
比如: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学生活动)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优质教案

2、东西半球的划分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0W和1600E组成的经线圈,从200W现东至1600E是东半球,从200W向西到1600E是西半球。
动画欣赏:东西半球的划分
活动:动手画一画
请同学们阅读第9页第2段内容,找出东西半球分界线,并在图I中画出来。
2、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A、4万千米B、8万千米D、4万米D、8万米
3、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A.60°W B、60°E C、120°W D、120°E
4、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A.180°B、0°C、160°E D、20°W
5、赤道是()
A.划分经度的起点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南北半球的分界线D、90°纬线
(纬度400、经度1600可能的地方有四处,分别是:
北纬400和东经1600
北纬400和西经1600
南纬400和东经1600
南纬400和西经1600)
知识延伸:如何确定地球表面某点的东西半球位置?
口诀“小小为东,大大为西”。牢记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0W和1600E组成的经线圈。若已知点的经度是东经,就与1600比,比1600小,则在东半球,比1600大,则在西半球;若已知点的经度是西经,就与200比,比200小,则在东半球,比200大,则在西半球。
第1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
主备人:主讲人:
内容
节次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分布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变化特点。
3、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1章第二节地图(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1、比例尺的比较及利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地图上的图片
教学难点
地图家庭新成员的广泛用途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讨论法、活动法
教学过程
一、探索活动
完成课本P13探索活动内容。(要求:组内互助)
1.在图中查找大观园和中国美术馆所在的位置?
2.判断大观园在中国美术馆的什么方向?
3.找出大观园到中国美术馆最近路线?
(三)利用地图查找信息
1、地图的分类
按内容分: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综合反映多种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
专题地图集中反映一两种地理事物的主人特征。
按表示区域分:世界图、大洲图、半球图、国家图、省图、县图
(展示相应的地图加深学生理解)
2、查找信息
确定并获取你所需要的地图;
认真看地图的图例;
具体查找你需要的信息。
(二)地图的图例
自主学习:阅读P17课文,找出什么是图例?什么是注记?
图例定义: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什么是标注: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等的数字,都叫注记。
活动:熟记P18图例,自主熟悉,组内成员互考。
活动: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多又准
(教师在课件中展示多个不同的图例,请学生起来说出每个图例的名称,看哪个学生记得最多,适当鼓励。)
第1章第二节《地图》(第2课时)
主备人:主讲人:
内容
节次
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比例尺的比较及利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了解地图上的图例。3、会 Nhomakorabea地图查找信息。
4、了解地图家庭的新成员它们的广泛用途。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1第2节 地图》word教案 (1)

《地图学》教案前言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也被称作地球表层学。
对人类个体而言,地球几乎是一个无穷大的空间,难以一窥全貌,而地图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得以概括而全面的了解地球表面的开始。
地图作为人类形象思维的一种方式,是对空间信息高度浓缩和概括的结果。
学习地图学本身是学习空间信息可视化的表达原理和方法,同时也是对地理学其他各门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辅助和支撑作用。
因此,《地图学》是地理学中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地图学》对地学工作者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
我们学习《地图学》,主要是掌握基本的原理和规范,特别需要大家在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相应的课堂练习、实验和实践活动,在日常学习、生活、学习中注意观察、领会前人地图编绘的技巧和特色,并将相关内容贯穿于你们其他各项专业课程的学习之中。
在你们未来可能从事的地学专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工作区域的图件制作完成几乎就是工作顺利展开、甚至即将完成工作的标志,图件的制作水平是各项专业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概述一、地图学的科学概念它是脱胎于测量学与地理学,于近代形成一门科学体系,简而言之:地图是表现和反映地球表层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图解、图像、图形……。
传统的意义,地图学是研究地图的实质与发展,同时也是研究地图编制与复制的科学。
国际地图学会(ICA)(1973)定义:地图学是制作地图的艺术、科学和技术,以及把地图作为科学文件和艺术作品的研究。
在这个意义上,地图可以看作是以任何比例尺表示地球或任何量体的包括所有类型的地图,平面图、航图。
三维模型和地球仪。
(lnternational Cartogra Phic Association ICA)此外,鲁滨逊(美),萨里谢夫(苏)文名有定义。
《辞海》(1980)定义“地图学是研究地图及其制作的理论,工艺技术和应用的科学。
《地图学》(1990)定义: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递为中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地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
2. 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教学难点: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教学准备:
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当我们出差或旅游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要想达到目的地,此时我们最想有的是什么呢?那么地图有哪些种类,用途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会不再顾虑去陌生的地方。
二、新授
提出问题导入:挂出图幅大小相同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
学生活动:
1、观察着两张地图有什么不同;
2、每个小组讲讲自己观察的结果;
3、学生试着总结一下规律
启发学生:观察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地图包括范围的大小、地图内容的详略。
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不同,所反映出来的信息也不同。
板书:一、比例尺的大小
讲解:比较两幅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就要将其转换成分数式,这时分子都是1,若分母大比例尺就小,分母小比例尺就大。
世界地图的比例尺小,中国地图的比例尺大。
学生活动:分析教材提供的“中国地图”“北京地图”,小组讨论这两幅图的比例尺、范围、内容有什么不同,并填写表格。
讲解:比例尺大小与地图所示范围、内容详略关系:
比例尺所示范围内容反映
比例尺愈大愈小愈详细
比例尺愈小愈大愈简略
过渡:地图上的比例尺,一方面反映地图表示地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程度,另一方面可以用来量算距离。
学生活动:利用教材提供的“北京城区地图”,量算从文化宫到美术馆的直线距离;
提问:地图上两算两地间的直线距离比较容易,量算曲线距离呢?
学生活动:
1.量算图中河流的曲线距离
2.说说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来量算曲线距离?(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提问过渡:
1、假如我们随旅行团到达了黄山,你需要一张什么地图?(黄山导游图)
2、我想知道美国在哪,应该选择什么地图?(世界地图)
3、有一个外地人来北京观光,他住在北京站附近,想去颐和园,不知道要乘什么车,怎么办?(买一张北京交通图)
承转:通过这些小事例,我们可以知道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
板书:二、地图的种类
导游图、交通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地形图、气候图、等等
板书: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导入:人们外出旅游,需要交通图;要了解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形及河流,需要查找该国地形图,我们要会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的获取有用的信息。
提问:下列三位同学各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请你们出主意。
(学生讨论回答)
(1)我们班级准备到郊外进行游玩活动,事先需要设计行动方案。
(进行游玩活动需要当地地形图)
(2)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日趋紧张,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也频频发生。
我想知道这两个国家在哪里?
(需要世界政区图)
(3)我们去博物馆参观,博物馆离我家比较远,我得想一想怎样乘车。
(需要交通图)
随着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呈现方式日益多样,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
选择和使用地图。
例如,利用卫星或者飞机,可以大范围地快速获取地面信息,加工成可识别的图像,不仅可以打印在纸上,而且可直接在屏幕上显示。
学生活动:让学生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三、总结
人们的许多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就会涉及到地图的种类、比例尺的大小、内容的详略等。
掌握这些地图的知识,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
四、作业
野外辨别方向:正确辨别方向,是人类在野外生存的一种基本能力。
无论是在茫茫的大海上, 还是在浩瀚的沙漠里;无论是在崇山峻岭之中,还是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人类都要知道自己所在地的方向。
除了利用地图来辨别方向,想想你还有什么方法来判定方位。
五、板书
第二节《地图》
一、比例尺的大小
1.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
2. 比例尺大小与地图所示范围、内容详略关系:
二、地图的种类
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四、地图的发展
1. 遥感图像
2. 电子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