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科学》陈振明-名词解释
政策科学陈振明读后感
![政策科学陈振明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98654d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c.png)
政策科学陈振明读后感
《政策科学》是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系主任陈振明教授的
庞大著作,记录与叙述了政策科学发展及其本质内涵。
从本书的内容
来看,作者借助数十年的研究与教学经验,有效地地集结析编了国内
外政策科学研究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分析,让我第一次真正深入接触政
策科学,从更大的视野和宏观的高度想象与把握政策科学发展的全貌,更深刻地理解政策科学的概念与内涵!
通过作者的构思,本书概要提出了把政策科学活动分成制度设计、诊
断分析和对策选择一个发展过程。
书中第三章运用探索性及实证多角
度等研究手法,从依赖因素、分析方法、实践管理,研究应用等等不
同层面,尝试梳理两个大陆政策科学家、学者群体差异之处及其共性,进而深入揭示了两个地区学者以及整个政策科学发展的种种渊源及趋势。
本书隐喻性地比作一幅“政策科学之山海图”,形象但准确地展示政策
科学发展的概述与全景,同时提示了读者,要突破政策科学及其研究
问题之贴近表面的要素,而应该更有目的地缜密地深入解析和揭示政治、历史、法律、治理、民不聊生等不同方面的背景及因素。
最后,通过阅读本书,我收获的不亚于一段心路历程,让我把政策分
析的复杂世界作为一个完整的体制,用更准确的视角去重新审视社会
管理的全过程!。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十六章 结论:走向公共决策的科学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十六章 结论:走向公共决策的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37bafdaa0740be1e640e9a61.png)
第十六章结论:走向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一、概念题1.政策合法化(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研)答:政策合法化是指有关政策抉择主体依据有关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对政策方案加以审查、通过或批准、签署及发布的过程。
政策合法化包括三方面内容: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决策过程的合法化和有关政策的法律化。
政策内容的合法化,就是决策者择定的政策在内容上不能与既定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必须合乎有关法律的原则甚至具体规定。
法定的决策程序在政策合法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政策的法律化就是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将有些成熟、稳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的过程,也称政策立法。
它实际上就是一种立法过程,它遵循的就是立法程序。
2.政策民主化答:政策民主化是指必须保障广大公众和各种社会团体以及政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公共决策的整个过程,从而在公共政策中反映广大公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民主参与的程序和社会环境。
3.政策科学化答:政策科学化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决策,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严格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从而确定一个明确而正确的政策目标,并且选择一个完全能够实现该政策目标的有效方法。
二、简答题1.什么是公共政策合法化?怎样才能实现公共政策合法化?答:(1)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内涵公共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的公共政策主体为使特定的政策方案获得合法性基础和地位而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政策方案予以审议、批准,将其转化为正式政策,以获得社会和公众认同和遵循的行为过程。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内涵和外延:①公共政策合法化是有目的性的行为。
其目的就在于使最终确立的公共政策方案获得公认的合法地位,使其转化为合法有效的公共政策,获得人们普遍的认可、接受和遵照执行的效力,从而减少政策执行中的阻力,最终实现政策目标,解决政策问题。
《政策科学》陈振明 名词解释
![《政策科学》陈振明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438ea6bcf84b9d528ea7a45.png)
政策分析:一个应用性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它采用各种研究或论证方法,产生和转变与公共政策相关的信息,以便帮助决策者或当事人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政策网络:一群相互依赖的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为政策问题的解决与方案的执行而建立的稳定的关系形态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策客体: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环境: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起更直接重要的影响、制约甚至决定的作用)政策制定:指从发现问题都政策出台的一系列功能活动环节所组成的政策形成过程,包括政策议程、方案规划、政策合法化三个基本环节或阶段政策议程: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方案规划: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结果预测、方案抉择等基本环节政策合法化: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与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政策法律化:政策向法律的转化,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政策执行:将政策意图转变为政策结果的行动过程。
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监控等各种活动,将政策意图转化为实际效果,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政策工具: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政策变化、改进、制定新政策的依据政策监控: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和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政策终结:政策决策者在对政策进行审慎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结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政策周期:政策救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等阶段后形成一个周期;新政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常常是原有政策的延续,是为适应新情况对原政策加以调整,从而形成政策的一个新周期,实现新老政策的交替循环。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七章 政策执行 【圣才出品】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七章 政策执行 【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db54d854c8d376eeafaa310f.png)
第七章政策执行一、概念题1.政策执行答:政策执行是指将政策方案付诸实施,即按照政策方案的要求和计划,以实际行动有步骤地实现政策目标。
对于公共政策来说,政策执行的主体就是政府机构。
政策执行是执行主体在众多因素影响制约下,充分发挥能动作用的组织运作过程,也是执行主体与调适对象的互动过程。
2.史密斯模型(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答:史密斯是最早提出建构影响政策执行因素及其过程模型的学者,他在1973年提出了一个描述政策执行过程的模型.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过程中,影响政策执行成功与否的重大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理想化的政策。
指合理、正确的政策,包括政策的目标、内容、范围、规定等。
二是执行机构。
负责政策执行的政府机关和单位,包括机构和人员、领导方式和技巧、执行者的能力和信心等。
三是目标群体。
政策对象,政策的直接影响者,包括政策对象的组织化和制度化、接受领导的传统、政策经验等。
四是政策环境。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影响政策执行或受政策执行所影响的因素。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理想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这四个因素是互动的,均应给予充分重视。
政策执行的过程就是从紧张状态经过处理而达到协调缓和状态。
处理时,如果发生问题,那么立即“反馈”;如果没有问题出现,则进行“建制”,然后再间接予以“反馈”。
史密斯执行理论模型的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目标群体、执行机构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当然,此理论的主要缺陷是忽视了执行人员的重要性。
3.政策执行的“系统模型”(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答:系统模型又称“霍恩-米特模型”,是美国学者霍恩和米特提出的一个政策执行模型。
他们认为在政策决定与政策效果这一转变过程之间存在许多影响二者的变量,既有系统本身,也有系统环境的因素。
一个合理有效的政策执行模型须重视对如下五个重要变量的把握:(1)政策的价值诉求,即政策目标与标准;(2)政策资源,即系统本身实现价值的条件;包括人力资源、财物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等;(3)执行者属性,包括执行人员的价值取向、行为能力.精神面貌,以及执行机关的特征及其整合程度;(4)执行方式,指的是执行者之间、执行者与目标群体之间采取的互动方式,主要包括沟通、协调与强制;(5)系统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条件等。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期末复习重点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期末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f78e105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31.png)
第一章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重点:1、政策科学运动2、政策科学的概念和政策科学的研究范围3、政策科学的研究途径考点:1、拉斯韦尔和德洛尔的主要思想第二章政策与政策系统重点:1、政策的概念和政策的本质2、政策的基本功能和分类3、政策系统的构成(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4、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5、政策子系统的划分第三章政策活动者重点:1、官方的政策活动者(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司法机关)2、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利益团体、公民选民、大众传播媒介)3、现代政策研究组织考点: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地位与功能第四章公共决策体制重点:1、公共决策体制的构成和决策权力的含义2、公共决策体制的分类(议会制、独裁制、人民代表大会制)3、现代公共决策方式和决策方式的改进考点:1、阿罗悖论第五章政策工具重点:1、政策工具的内涵与分类2、政策工具研究的途径3、基本的政策工具(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社会化手段)第六章政策制定1、政策议程的涵义2、政策议程的种类3、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策略和模型4、方案规划的含义和程序5、政策合法化的含义和程序考点:1、政策议程的涵义、途径、策略和模型第七章政策执行重点:1、政策执行的含义2、政策执行的过程与手段3、政策变通的含义4、“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剖析5、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式6、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诸因素考点:1、政策变通的含义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剖析3、政策执行的若干理论模式第八章政策评估重点:1、政策评估的概念和标准2、政策评估的意义3、政策评估过程的三个阶段4、政策评估的八种模式5、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考点:1、政策评估的概念2、政策评估的八种模式3、政策失败的一般原因第九章政策监控重点:1、政策监控的含义2、政策监控的分类与作用3、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政策监督、政策控制、政策调整)考点:1、政策监控的含义与作用第十章政策终结与周期重点:1、政策终结的含义2、政策终结的原因、类型与方式3、政策终结的障碍与政策终结的策略4、政策周期的内涵5、政策变化的两种基本模式6、政策发展中的“范式”变化考点:1、政策终结的含义2、政策终结的障碍与政策终结的策略3、政策发展中的“范式”变化第十一章政策分析的步骤与方法重点:1、政策分析的过程框架及步骤2、政策问题界定的方法3、目标确立的方法(澄清政策目标在政策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澄清和确定政策目标的困难,澄清和确定目标的途径与方法)第十二章系统分析方法重点:1、系统分析的内容(整体分析、结构分析、逻辑分析、环境分析)2、系统分析中的定量技术和定性方法第十三章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重点:1、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的内容,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和概念和几种主要的经济学分析框架)2、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界定、公共选择理论的兴起、公共选择理论的主题和方法、对公共选择理论的评价)3、政策分析中的经济学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成本—效能分析方法、公共定价法)考点:1、公共选择理论。
南大社保考研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笔记公共管理学名词整理
![南大社保考研陈振明公共管理学笔记公共管理学名词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9a5dee4bb68a98270fefa4d.png)
《公共管理学》名词整理(一)重点名词(77个)1.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重点关注内部定向,机构和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2。
公共管理:是以最低的成本取得目标以及管理者为取得结果所负的责任。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3。
公共部门:是指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也称为“准公共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的公共部门是仅包括政府决策的产生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4。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
私人物品是指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
政府的基本职能是提供公共物品。
5.公共管理学:是一个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可以将它界定为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它的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
或者说,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的学问。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6.新公共管理(NPM):是以“经纪人"为行为假设,以市场化和管理主义为政策取向,强调结构导向和顾客导向,关注公共部门微观经济问题,是新自由主义在国家问题上的表现。
7。
行政国家:是指在二战后,与垄断进程相一致,在资本主义国家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国家权力中,行政权力和活动扩张,具有制定同议会立法效力相当的行政命令和制定同法院判决效力相近的行政裁决权,大量直接管理和介入国家和社会事务,从而起到最活跃和最强有力国家作用的一种国家现象。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一章 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一章 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https://img.taocdn.com/s3/m/72c3cd8db14e852458fb576e.png)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章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1.什么是政策科学?如何看待它的学科性质?答:(1)政策科学一般地将政策科学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2)政策科学的学科性质政策科学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①政策科学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政策科学不是现有的某一学科的更新,而是一个全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具有综合、交叉的特点。
与此同时,政策科学并不是由这些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的拼凑堆积而成的,而是在新的学术框架中将种种知识和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②政策科学是一门以行动为取向的学科,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政策科学是一门行动取向的学科,它是适应人类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去改进政策制定系统,提高政策质量的需要而产生的。
政策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政策实践或实际的政策过程,它的目的和功能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为政策实践服务。
政策科学既在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③政策科学不仅是一门描述性学科,而且是一门规范性学科说它是描述的,是因为它同样追求有关公共政策的性质、原因和结果的知识;说它是规范的,是因为它重视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它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创造和批评有关的公共政策价值的知识主张,或推荐应该采取的行动过程。
④政策科学是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软科学是指那些以阐明现代社会复杂的课题为目的,应用各种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包括人和社会在内的广泛对象进行跨学科研究的知识领域。
政策科学已成为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甚至可以说是当代软科学的核心。
2.如何评价公共政策研究的两种基本范式?答:公共政策研究的包括两种范式:(1)政策科学范式①政策科学的特征在拉斯韦尔看来,政策科学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a.政策科学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它涉及个人的选择,必须以民主体制作为前提;b.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追求政策的“合理性”,它必须使用数学公式和实证数据建立起可检验的经验理论;c.政策科学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敏感的学问,即它所选择的政策分析模型必须在时问和空间上加以明确的记录;d.政策科学具有跨学科的特性,它要依靠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来确立自己崭新的学术体系;e.政策科学是一门需要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后者的实践经验对于政策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f.政策科学必须具有“发展建构”的概念,它以社会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所以必须建立起动态模型。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第1章 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第1章 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https://img.taocdn.com/s3/m/afe8718dec3a87c24028c4e8.png)
20世纪50、60年代,以及整个70年代,围绕“全面的” (synoptic)途径与“反全面的”(anti-synoptic)途径而展 开的争论。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1.1 政策科学的兴起
从政策科学及政策分析的历史演化中得出的几个基本结论: 第一,政策科学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孕育时期。 第二,从历史上看,政策研究的主要目的使其 从一开 始就具有了明确的实践方向。 第三,政策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历史上发生过 明显的改变。 第四,政策科学及政策分析的进化是伴随着社会经济、 政治和文化的变迁而发生的。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1.1 政策科学的兴起
1.1.1 政策研究溯源
政策科学所关注的是政策相关知识,即公共决策过程知 识和公共决策过程中的知识。 当人类文明进化到这样的阶段,即人类开始自觉地反思 知识与行动的关系,追求政策相关知识的时候,政策科学及 政策分析就发端了。 产生于公元前21世纪的汉谟拉比法典(Hommurabian Code) 可能是已知最早的与公共政策有关的文献。它涉及司法程序、 财产权、贸易和商业、家庭和婚姻关系以及公共责任等等。 古希腊的“智者”阶层 古代中国的“士”阶层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第1章
绪论:
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1.1 政策科学的兴起
“政策科学及政策分析”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之初, 而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的政策科学及政策分析的出 现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近 发展》(1951)一书出版作为其诞生标志,现代政策科学及 政策分析有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从拉斯韦尔和德洛尔 (Y. Dror)等人对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全新政策科学的 界定到另一些学者对作为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学科的政策分 析的强调,则反映了这个研究领域的理论发展及 “范式” 的变化。
《公共政策学》---陈振明著公共政策学陈振明
![《公共政策学》---陈振明著公共政策学陈振明](https://img.taocdn.com/s3/m/96708132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4.png)
《公共政策学》---陈振明著公共政策学陈振明话题:公共政策学陈振明和文化政策公共政策就是国家、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整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十一系列法令、措施、条例的总称。
政策系统包括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
政策主题可以是直接或间接参与政策制定、执行、监督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策客体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的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两个方面;政策环境指影响政策产生、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如社会经济状况、体制或制度条件、政治文化国际环境。
民主决策体制有两种形式,即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
前者可以很好反映选民爱好,但决策成本高。
在民主决策体制中经常使用的投票规则的成本有外在成本和决策成本两种,外在成本指在决策规则的选择中,由于其他人的行动而使单个参与者预期个人所承担的成本;决策成本是指单个参与者为使集体决策得到所需的同意人数而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公共政策所涉及的是千百万人的利益,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公共政策制定的成功能够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效益,而它的失败终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思想库。
作为政策科学的奠基人,拉斯韦尔将政策过程划分了几个阶段,其学生布鲁尔将政策过程划分为六个阶段,对以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公共政策学:一个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政策分析过程的基本步骤问题界定:它并非仅仅是一种客观事实,而且也是一种感知活动的过程,涉及人的利益及价值观,决策者往往面临的不是一个既定问题,不能只看到其表面——设立标准:要比较方案就必须设立相关的评估标准,通常有成本、净收益、效益、公平、容易管理、合法性和政治上的可接受性等——结果预测:通过预测,我们可以获得有关政策方案的前景及结果的信息,加深对政策问题、目标、方案的认识——政策的执行与监测——结果评估。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e68b1c7b76a20029bd642db6.png)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公共政策2.利益团体3.政策监控4.系统分析5.创造性思维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政策系统运行有哪些环节?2.分析大众传媒对政策制定的影响与作用。
3.头脑风暴法的程序及要求包含哪些内容?4.简述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方法。
5.政策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论述如何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进行治理?2.论述如何完善我国的政策监督机制?四、分析题(25分)公开信息显示,2004年上半年,全国煤矿事故就死亡2672人,同比上升3.3%,其中特大事故死亡704人,上升114.6%,事故频发背后,干部参股煤矿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广东“8·7”大兴矿难发生后,一处煤矿现场有关部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矿难发生与官煤勾结有关。
这起事故也促成了国家出台干部撤资煤矿的紧急通知。
2005年8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向全国发出了《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其中规定“凡已经投资入股煤矿(依法购买上市公司股票的除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有企业负责人,自《通知》下达之日起一个月内,即9月22日前,必须撤出投资,逾期不撤出投资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最先公开批评“官煤勾结”的是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
6月17日,在赴湖南资江调查矿难原因后,李毅中怒斥:“‘官商勾结,官煤勾结’这种现象已经确实到了该引起高度重视的时候了。
”6月21日,国家安监总局通报黑龙江省七台河精煤(集团)公司新富矿“3·14”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处理情况,再次提及“官煤勾结”。
李毅中于9月22日透露,据贵州、湖南、河北等9省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5日晚,共有497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登记从煤矿撤出投资。
但是,大限过后,据报道,有的地区不仅无一官员从煤矿撤资,而且有官员私下声称“宁不当官也不撤股”。
最新《政策科学》陈振明-名词解释
![最新《政策科学》陈振明-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65c35a8dd88d0d233d46af6.png)
政策分析:一个应用性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它采用各种研究或论证方法,产生和转变与公共政策相关的信息,以便帮助决策者或当事人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政策网络:一群相互依赖的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为政策问题的解决与方案的执行而建立的稳定的关系形态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策客体: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环境: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起更直接重要的影响、制约甚至决定的作用)政策制定:指从发现问题都政策出台的一系列功能活动环节所组成的政策形成过程,包括政策议程、方案规划、政策合法化三个基本环节或阶段政策议程: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方案规划: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结果预测、方案抉择等基本环节政策合法化: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与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政策法律化:政策向法律的转化,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政策执行:将政策意图转变为政策结果的行动过程。
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监控等各种活动,将政策意图转化为实际效果,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政策工具: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政策变化、改进、制定新政策的依据政策监控: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和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政策终结:政策决策者在对政策进行审慎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结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政策周期:政策救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等阶段后形成一个周期;新政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常常是原有政策的延续,是为适应新情况对原政策加以调整,从而形成政策的一个新周期,实现新老政策的交替循环。
《政策科学陈振明》word版
![《政策科学陈振明》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81aef2daef5ef7ba0d3cd1.png)
政策科学陈振明主编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第一节政策科学的兴起第二节政策科学的“范式”一、拉斯韦尔——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传统二、中国政策科学的“范式”1、政策科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一般地将政策科学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政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2、政策科学的学科性质(1)政策科学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2)政策科学是一门以行动取向的学科,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政策科学不仅是描述性学科,而且是一门规范式学科。
(4)政策科学是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3.政策科学的研究范围三、政策科学的划界第三节政策科学构想一、政策科学的研究途径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二、政策科学的研究任务1.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政策和策略理论2.大胆借鉴古今中外的政策理论和政策经验3.认真研究我国及当代世界出现的实际政策问题三、政策科学理论体系的建构1.科学理论体系构造的一般方法2.政策科学理论体系的构造方法3.政策科学的理论体系第三节为什么要研究政策科学一、中国政策科学研究的现状二、政策科学的理论意义三、政策科学的实践意义第一章政策内容与实质第一节什么是政策一、政策的概念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规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方法、办法、条例等的总称。
正确把握“政策”的内涵第一,政策主体。
第二,政策的目标取向第三,政策是主体服务于特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是于谋略、措施、办法、规定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政治行为。
第四,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一、政策的特征1、利益倾向目标取向权威性功能多样性价值相关性过程及阶段性二、政策与理论1、理论是政策的基础并影响政策的制定2、政策是理论物化过程的中介3、正确的政策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三、政策与法律1、政策指导法律,法律体现政策2政策与法律的差别3政策向法律的转化第二节政策的产生与本质一、政策的产生考察政策产生过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个基本结论:第一,政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由经济基础决定,并服务于一定经济基础。
北航行管考研参考书陈振明《政策科学》重点笔记
![北航行管考研参考书陈振明《政策科学》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5de76ca08a1284ac8504312.png)
北航行管考研参考书陈振明《政策科学》重点笔记第一章、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拉斯韦尔-----德洛尔政策范式政策分析途径或方法上的分野:纯粹的全面模式和反全面模式。
纯粹的全面模式:认同系统分析作为元理论,以统计经验主义作为方法化和以价值的最大化作决策标准;反全面模式:以认同多元主义和渐进主义作为元理论,以脉络背景和案例分析作为方法论以社会合理性(利益的整合)作为决策标准。
政策科学的历史演变:第一,政策源远流长,在当代政策科学出现以前,政策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孕育时期。
第二,从历史上看,政策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或信息,以使他们做出决策。
因此,从一开始,政策科学就具有明确的实践方向。
第三,政策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历史上发生过明显的改变。
随着近代经验研究的成长,政策科学才变成由自己特殊程序所指导的活动,在20世纪,定量分析方法不断成长,五六十年代之后,政策科学的重心向政策分析倾斜,则反映了这一研究领域的范式转变。
第四,政策政策分析的进化是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迁而发生的,古代和中世纪政策研究角色的分化和专门化与城市文明的产生、发展及复杂化有关;近代政策科学研究程序的改变则与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和实验自然科学的产生密切相关;当代政策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则特别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及政府组织的迅速成长。
政策科学的研究途径:在西方政策科学的发展中,形成了几种较有影响的学科途径,即政治学途径、经济学途径和社会心理学途径。
其次,可以从某些社会科学的理论、假设或模型出发来研究公共政策及其过程,由此形成的研究途径多种多样。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托马斯。
戴伊在《理解公共政策》中概括了公共政策研究的八种模型或途径,即制度模型、过程模型、集团模型、激进模型、对策模型、系统模型和理性模型。
安德森(1)系统途径: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将公共政策看作对周围环境所提出需求和支持的反应。
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初试必看陈振明《政策科学》考研复习笔记
![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初试必看陈振明《政策科学》考研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a4347f304a1b0717fd5ddb9.png)
育明教育201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辅导再创佳绩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6名学员成功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包括贾yue学员(二本),朱lilin学员(二本)等等北大人大教授+阅卷名师+精准的押题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人指导一对一指导!陈振明《政策科学》考研复习笔记第一节官方的政策活动者一、立法机关立法者或政治家在政策过程中的行为,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了西方代议民主制条件立法或政治家的行为特征,认为,政治家或立法者在政策过程中是以“经济人”面目出现的----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表现为在选举中当选或再次当选。
所以政治家的行为是为了在选举中获得更多的选票或支持率。
而为获得选民的支持就必须许诺制定并执行某些能够给选民带来利益的政策或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政治家在公共政策及项目的拨款预算中,也往往支持最大化的预算方案,以便更多的资金来回报支持他们的选民;他们对实施某项政策的费用一般都采取暧昧态度,因为政策费用总是由纳税者(选民)负担的,如果负担太重,可能降低支持率。
因此,政治家总是设法让选民弄不清真正的政策费用负担。
二、行政机关。
当代行政权力扩张,出现了“行政国家”或“以行政为中心”趋势,行政机关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显突出。
行政机构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巨大,这不仅在于行政机构是政策执行的主导机构,而且在于它日益参与政策制定的事务。
行政部门可以制定某些法规或政策(尤其是行政法规),而且可以使别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或政策不起作用。
此外,一些国家的行政部门还是立法或政策建议的重要来源,不仅积极提交法案,而且主动进行游说,向立法机关施压。
公共选择学者定义行政官员在政策过程中的行为:尽管行政官员与政治家不同,不是由选民选出的,而是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但这些官员同样按照“经济人”假设行事,即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在公共行为的动机中包含了自利的动机。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c10b67d427284b73f24250ce.png)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政策系统2.投票悖论3.政策合法化4.德尔菲技术5.价值分析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官方政策活动者的政策角色。
2.中国政策制定的基本经验有哪些?3.政策终结的种类主要有哪几种?4.备选方案的产生的步骤及方法有哪几方面?5.政策价值观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哪些?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论述如何发展与完善我国的政策研究组织?2.结合实际分析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政策监控机制?四、分析题(25分)从2003年8月开始,圆明园进行大规模环境整治工程。
2005年2月,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开工。
3月22日,在北京开会的兰州大学客座教授张正春在圆明园游览时,发现了圆明园的湖底都铺上了防渗膜,张教授认为这项工程会破坏圆明园的生态环境,于是将此事公诸于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
此后越来越多的生态专家和环保人士对工程提出质疑。
在此期间,防渗工程仍在继续,并且已经接近尾声。
圆明园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圆明园长期缺水和湖底大量渗漏,造成圆明园湖水每年长达七八个月都处于干涸状态,实施湖底防渗工程是不得已而为之。
由于这项工程在开工前没有向国家环保总局递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4月1日,环保总局正式通知圆明园停工,依法补办有关审批手续。
当天下午,工程停工。
按照有关规定,圆明园湖底防渗项目是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建设,环境敏感度高,需要举行听证会。
4月13日上午,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的公众听证会在国家环保总局二楼多功能厅举行。
在公布的名单中,最引入注意的就是专家阵容的庞大,吴良镛等著名专家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而清华和北大这两座著名学府的院士、教授各有3人,包含了建筑、环境方面的权威。
另外,圆明园管理处有6名参会人员。
环保总局有关人士表示,该局收到了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申请书,但由于场地的限制,不可能满足所有申请人参加听证会的要求。
陈振明政策科学第16章
![陈振明政策科学第16章](https://img.taocdn.com/s3/m/44af08f04b35eefdc9d33356.png)
第十六章 结论:走向 公共决策的科学化、 民主化和法制化
整理ppt
1
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是政策 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而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 化和法制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建设的一个基本任务或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正是政策科学研究的 核心主题。
整理ppt
7
3.市场经济对公共决策提出的新要求 (1)市场经济对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政府的行政管理
体制也在相应地进行变革和调整。政府变为宏观管理和间 接管理。政府决策更具有政策导向性和发展方向性,决策 战略性、非常规性较强,风险性较大。这就意味着市场经 济的建立和完善对公共决策的科学化要求更高、更强烈了。 二是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因而必然会突破国界向世界发 展。我国将会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而国际竞争的重 要维度就是政府管理水平的竞争,政府管理水平的竞争在 相当程度上又体现在政府公共决策能力上。 (2)市场经济对公共决策的民主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从而损害行政 决策应有的公正性和社会性。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过 程中,各种利益主体要求更多地参与决策和公共事务的管 理,要求政务公开。党和国家要将分散的、甚至对立的各 种利益主体汇集成为公共决策追求目标的公共利益,就必 须要求提高公共决策的民主化程度。
《政策科学》陈振明-名词解释
![《政策科学》陈振明-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c1524b3ad51f01dc281f1db.png)
政策分析:一个应用性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它采用各种研究或论证方法,产生和转变与公共政策相关的信息,以便帮助决策者或当事人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政策网络:一群相互依赖的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为政策问题的解决与方案的执行而建立的稳定的关系形态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策客体: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环境: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起更直接重要的影响、制约甚至决定的作用)政策制定:指从发现问题都政策出台的一系列功能活动环节所组成的政策形成过程,包括政策议程、方案规划、政策合法化三个基本环节或阶段政策议程: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方案规划: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结果预测、方案抉择等基本环节政策合法化: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与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政策法律化:政策向法律的转化,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政策执行:将政策意图转变为政策结果的行动过程。
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监控等各种活动,将政策意图转化为实际效果,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政策工具: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政策变化、改进、制定新政策的依据政策监控: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和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政策终结:政策决策者在对政策进行审慎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结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政策周期:政策救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等阶段后形成一个周期;新政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常常是原有政策的延续,是为适应新情况对原政策加以调整,从而形成政策的一个新周期,实现新老政策的交替循环。
政策科学(陈振明)
![政策科学(陈振明)](https://img.taocdn.com/s3/m/954b4caf81c758f5f61f67e6.png)
政策科学陈振明主编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第一节政策科学的兴起一、政策研究的起源(略)二、政策科学的沿革三、政策科学产生的背景第二节政策科学的“范式”一、拉斯韦尔——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传统二、中国政策科学的“范式”1、政策科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一般地将政策科学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政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2、政策科学的学科性质(1)政策科学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2)政策科学是一门以行动取向的学科,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政策科学不仅是描述性学科,而且是一门规范式学科。
(4)政策科学是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3.政策科学的研究范围三、政策科学的划界第三节政策科学构想一、政策科学的研究途径1.系统途径2.过程途径3.团体途径4.精英途径5.制度途径二、政策科学的研究任务1.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政策和策略理论2.大胆借鉴古今中外的政策理论和政策经验3.认真研究我国及当代世界出现的实际政策问题三、政策科学理论体系的建构1.科学理论体系构造的一般方法2.政策科学理论体系的构造方法3.政策科学的理论体系第三节为什么要研究政策科学一、中国政策科学研究的现状二、政策科学的理论意义三、政策科学的实践意义第一章政策内容与实质第一节什么是政策一、政策的概念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规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方法、办法、条例等的总称。
正确把握“政策”的内涵第一,政策主体。
第二,政策的目标取向第三,政策是主体服务于特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是于谋略、措施、办法、规定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政治行为。
第四,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二、政策的特征1、利益倾向2、目标取向3、权威性4、功能多样性5、价值相关性6、过程及阶段性三、政策与理论1、理论是政策的基础并影响政策的制定2、政策是理论物化过程的中介3、正确的政策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四、政策与法律1、政策指导法律,法律体现政策2、政策与法律的差别3、政策向法律的转化第二节政策的产生与本质一、政策的产生考察政策产生过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个基本结论:第一,政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由经济基础决定,并服务于一定经济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策分析:一个应用性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它采用各种研究或论证方法,产生和转变与公共政策相关的信息,以便帮助决策者或当事人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
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政策网络:一群相互依赖的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为政策问题的解决与方案的执行而建立的稳定的关系形态
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政策客体: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政策环境: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起更直接重要的影响、制约甚至决定的作用)
政策制定:指从发现问题都政策出台的一系列功能活动环节所组成的政策形成过程,包括政策议程、方案规划、政策合法化三个基本环节或阶段
政策议程: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方案规划: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结果预测、方案抉择等基本环节
政策合法化: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与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
政策法律化:政策向法律的转化,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
政策执行:将政策意图转变为政策结果的行动过程。
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监控等各种活动,将政策意图转化为实际效果,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政策工具: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
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政策变化、改进、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政策监控: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和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
政策终结:政策决策者在对政策进行审慎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结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政策周期:政策救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等阶段后形成一个周期;新政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常常是原有政策的延续,是为适应新情况对原政策加以调整,从而形成政策的一个新周期,实现新老政策的交替循环。
政策——经济周期:周期性的政策变化使经济发展呈现出经济扩张期和经济紧缩期的交替变化中,使经济发展随周期性的政策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周期
政策变迁:政策因外部环境或自身构成要素的变化而不断演化的过程,变现为政策学习、创新、扩散、转移、移植、维持等形式(长期动态、主体多样、内外因素)
政策变化:造一个短的周期中,决策者通过政策评估及检测,在获得政策执行及结果的信息后,需要对政策的去向作出维持、延续、调整、终结的判断和选择过程
政策学习:指政策活动者尤其是政府通过学习的方式,了解社会的知识或信息变化,引入新思想、新观念,吸取政策实践的经验教训,重新界定政策问题,调整政策目标或技术,促使政策发生改变或变迁,实现政策创新,提高政策质量,以有效达成政府施政目标的活动。
政策创新:是政策应公共管理使命之需和政策环境的变化,以新的理念为指导,完善与优化公共政策,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解决社会公共问题。
是政策主体的一种自主性政策优化行为,是以较好的政策取代已被证实不合时宜应与摒弃的政策,从未更好地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
政策扩散/政策转移:一国或地方的公共政策往往通过某种方式来参考别国或别的地方形似的政策及其经验教训
政策范式:关于社会问题的性质及其解决办法、政策的方向、目标,及其所依赖的价值观、信念;政策范式是与政策活动者紧密相关的智力构造,它本质是相关公共政策活动者所持有的一系列知识、经验和观念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