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明 政策科学 第二章 政策活动者
《政策科学》陈振明 名词解释
政策分析:一个应用性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它采用各种研究或论证方法,产生和转变与公共政策相关的信息,以便帮助决策者或当事人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政策网络:一群相互依赖的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为政策问题的解决与方案的执行而建立的稳定的关系形态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策客体: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环境: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起更直接重要的影响、制约甚至决定的作用)政策制定:指从发现问题都政策出台的一系列功能活动环节所组成的政策形成过程,包括政策议程、方案规划、政策合法化三个基本环节或阶段政策议程: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方案规划: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结果预测、方案抉择等基本环节政策合法化: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与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政策法律化:政策向法律的转化,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政策执行:将政策意图转变为政策结果的行动过程。
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监控等各种活动,将政策意图转化为实际效果,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政策工具: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政策变化、改进、制定新政策的依据政策监控: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和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政策终结:政策决策者在对政策进行审慎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结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政策周期:政策救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等阶段后形成一个周期;新政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常常是原有政策的延续,是为适应新情况对原政策加以调整,从而形成政策的一个新周期,实现新老政策的交替循环。
陈振明公共政策第二章
随机定量模型、方法和技术
模型、工具或技术
应用
基础知识
动态规划
在生产、配置活动 计算机科学和概 中的多阶段决策 率论
计算机模拟
系统内部的相互作 计算机科学和蒙特、卡罗法 用
随机库存论
需求或提前时间 概率论和期望值 是随机的情况 统计量
随机模型
计算系统转换的概率 矩阵代数、微积分
取样、回归、指数平滑 大总体的问题解 统计学和概率论
贝叶斯定理
条件概率下的预测、 代数、概率论以及有关 相关和因果分析 先验概率和知识
损益分析
资源分配
经济学和统计学
决策树
系统行为
代数和统计学
思考题
1. 简述政策分析的五种基本模式 2. 简述政策分析的不同理论和多样化的
方法论 3. 政策分析的基本构成因素有哪些? 4. 简评上述几种有代表性的政策分析过
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政策学
——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主讲:王为民 联系方式:ytwwm@
13695956810
公共政策学
公共管理学院
第二章
政策分析的基本框 架
重点问题
❖ 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式 ❖ 政策分析的不同理论 ❖ 政策分析的多样化方法论 ❖ 政策分析的基本构成因素 ❖ 几种有代表性的过程框架 ❖ 政策分析过程的程序 ❖ 政策分析过程中常见的方法及技术
2.1 政策分析的不同模式、理论 和方法论
2.1.1 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式
1.全面理性模式(comprehensive-rational model)
(1)决策者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 (2)理性人首先应该清楚自己的目标、价值或
要点,然后予以排列优先顺序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第2章 政策系统:政策与政策系统
制外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所组成的一个子系统,相对独 立于信息、咨询、决断、执行等子系统,其地位较为特殊。 它的作用贯穿于整个公共决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的过程之 中,目的是使政策目标得以顺利实施,避免政策的变形走样, 保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12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又称中枢子系统,它由拥有决策权力的高层领导者组成,
在整个公共决策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公共决策活动的组织 者,又是政策的最终决定者,领导公共决策活动的全过程。 11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2.3 政策系统的运行
4.执行子系统 是由政策执行组织及其人员特别是政府行政机关和行政
人员所构成的。它是政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 是将政策方案(理想)转变为政策效果(现实)。 5.监控子系统
8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2.2 政策系统的构成
2.制度或体制条件
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 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 再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 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 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13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2.3 政策系统的运行
2.3.3政策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
(3)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果做出判
断,确定某项政策的效果、效益以及优劣,并弄清该政策为什么能取得 成功,或者为什么导致失败。
(4)政策监控——为达到政策方案的预期目标,避免政策失误对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第2章 政策系统:政策与政策系统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2.1 政策的内容与实质
2.1.2政策的本质
1.政策是阶级意志、利益的集中体现和表达
2.政策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政策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2.1 政策的内容与实质
2.1.3政策的基本功能
1.导向功能
指政策引导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朝着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2.控制功能
指政策对社会中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起到制约或促进作用。
3.协调功能
国家的管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其中有许多利益关系需要协调, 以保证整个国家社会生活的和谐进行。
4.象征功能
指政策仅具有符号意义,不产生实质性后果,主要发挥象征性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2.1 政策的内容与实质
2.1.4政策的分类
1.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 策 2.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3.政治政策、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文化政策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2.2 政策系统的构成
2.2.1“主体”和“客体”的概念
2.2.2政策主体
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一般可以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 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2.2.3政策客体
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 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 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社会问题,进行社会 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三章政策活动者【圣才出品】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三章政策活动者【圣才出品】第三章政策活动者1.简述官方政策活动者的政策角色及其相互关系。
答:(1)政策活动者的政策角色①立法机关立法机关在西方指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权力机构,在我国则是指全国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立法机关是政策主体的一个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其主要任务是立法,即履行制定法律和政策这一政治系统中的主要职责。
a.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立法机关通常能够在独立决策的意义上行使立法权;b.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是我国政策制定及立法的主要机关,也是政策执行和监控的制约机构。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有着两个重要的职能:a.把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政治领导及其政治路线、政治纲领、政治意志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使其成为国家的意志——国家权力的灵魂;b.建立政府权力体系——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
②行政机关a.在西方,特别是美国,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政策的执行,政府的效能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行政领导尤其是总统。
总统在进行立法和政策领导方面的权威大大加强,国会的立法往往将重大的决策权授予总统。
第一,行政机构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巨大,这不仅在于行政机构是政策执行的主导机构,而且在于其日益参与政策制定的事务;第二,行政部门自己可以制定某些法规或政策(尤其是行政法规),而且可以使别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或政策不起作用;第三,在英美等西方国家,行政部门还是立法或政策建议的重要来源,不仅积极提交法案,而且主动进行游说,向立法机关施加压力,以让他们采纳有关的建议。
b.在我国,政府作为管理机关,是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机关不仅是政策执行的主要机构,而且有权根据基本国策制定出具体的政策法规。
政府部门制定出的政策具有如下两个特征:第一,具体性。
指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绝大部分是党和国家权力机关政策的具体化,它们要体现党和国家权力机关所制定出的政策的基本精神;第二,补充性。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二章 政策与政策系统 【圣才出品
上篇政策系统第二章政策与政策系统一、概念题1.政策链(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研)答: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同一系列的决策相互衔接、相互补充,但其中一、二项政策在形态上更具有完整性,在内容和功能上更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起着统摄全系列的政策的作用,从而使得同一系列的政策环环相扣,如同一个链条。
2.公共政策(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研;天津商业大学2013年研)答:(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2)这个定义所揭示的公共政策的内涵有如下几点:①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对策、政策的一般特征。
②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权力意志的表现。
③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
3.元政策(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研;中国传媒2011年研)答:(1)元政策,或者叫作总政策,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的指针。
(2)元政策的基本功用在于保障其他各项政策遵循同一套政策理念、谋求实现统一的政策目标。
因此,它是关于政策的政策。
认识到元政策或总政策的这一功用,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是至关重要的。
①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②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③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二、简答题1.什么是公共政策?它有哪些特征?答:(1)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政策是国家(政府)、执政党和其他公共权威组织为实施政治统治和社会公共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行为规范或行动准则。
《政策科学》陈振明-名词解释
政策分析:一个应用性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它采用各种研究或论证方法,产生和转变与公共政策相关的信息,以便帮助决策者或当事人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政策网络:一群相互依赖的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为政策问题的解决与方案的执行而建立的稳定的关系形态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策客体: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环境: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起更直接重要的影响、制约甚至决定的作用)政策制定:指从发现问题都政策出台的一系列功能活动环节所组成的政策形成过程,包括政策议程、方案规划、政策合法化三个基本环节或阶段政策议程: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方案规划:对政策问题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或方案的活动过程,包括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结果预测、方案抉择等基本环节政策合法化: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与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政策法律化:政策向法律的转化,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而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化为法律政策执行:将政策意图转变为政策结果的行动过程。
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监控等各种活动,将政策意图转化为实际效果,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政策工具: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政策变化、改进、制定新政策的依据政策监控: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和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政策终结:政策决策者在对政策进行审慎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结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政策周期:政策救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等阶段后形成一个周期;新政策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常常是原有政策的延续,是为适应新情况对原政策加以调整,从而形成政策的一个新周期,实现新老政策的交替循环。
《政策科学陈振明》word版
政策科学陈振明主编绪论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第一节政策科学的兴起第二节政策科学的“范式”一、拉斯韦尔——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传统二、中国政策科学的“范式”1、政策科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一般地将政策科学定义为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政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2、政策科学的学科性质(1)政策科学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新研究领域(2)政策科学是一门以行动取向的学科,体现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政策科学不仅是描述性学科,而且是一门规范式学科。
(4)政策科学是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3.政策科学的研究范围三、政策科学的划界第三节政策科学构想一、政策科学的研究途径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二、政策科学的研究任务1.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政策和策略理论2.大胆借鉴古今中外的政策理论和政策经验3.认真研究我国及当代世界出现的实际政策问题三、政策科学理论体系的建构1.科学理论体系构造的一般方法2.政策科学理论体系的构造方法3.政策科学的理论体系第三节为什么要研究政策科学一、中国政策科学研究的现状二、政策科学的理论意义三、政策科学的实践意义第一章政策内容与实质第一节什么是政策一、政策的概念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规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方法、办法、条例等的总称。
正确把握“政策”的内涵第一,政策主体。
第二,政策的目标取向第三,政策是主体服务于特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是于谋略、措施、办法、规定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政治行为。
第四,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一、政策的特征1、利益倾向目标取向权威性功能多样性价值相关性过程及阶段性二、政策与理论1、理论是政策的基础并影响政策的制定2、政策是理论物化过程的中介3、正确的政策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三、政策与法律1、政策指导法律,法律体现政策2政策与法律的差别3政策向法律的转化第二节政策的产生与本质一、政策的产生考察政策产生过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个基本结论:第一,政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由经济基础决定,并服务于一定经济基础。
(NEW)陈振明《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详解
(NEW)陈振明《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政策分析的基本框架第3章问题界定第4章目标、指标和标准第5章备选方案第6章未来预测第7章方案比较与择优第8章政策执行与监测第9章结果评估第10章政策变迁第1章绪论1解释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概念。
答:(1)公共政策的概念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可以从如下方面来把握“政策”的内涵:①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政策体现了主体的意志,具有法定的权威性。
②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
政策不是无意识或偶然性的行为,总是要实现特定的目标,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同时,政策又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起作用,具有时效性。
③公共政策表现为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动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
④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政策总有具体的作用对象或客体,它规定对象应做什么和不应做什么;规定哪些行为受鼓励,哪些行为被禁止。
政策规定常带有强制性,它必须为政策对象所遵守。
(2)政策系统的概念政策系统是指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现代化、科学化的公共决策系统(政策系统)是由信息、咨询(参谋)、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所构成的大系统。
政策过程及其各项功能活动是由这些子系统共同完成的,这些子系统各有分工、相互独立,又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促使政策大系统的运行得以顺利地展开。
(3)政策过程的概念政策过程是指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伊斯顿提出的政治系统论观点认为,政策系统的运行表现为一个系统的不断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
陈振明政策科学归纳(1)(1)(1)
第一章政策科学的“研究纲领”拉斯韦尔-----德洛尔政策范式政策分析途径或方法上的分野:纯粹的全面模式和反全面模式。
纯粹的全面模式:认同系统分析作为元理论,以统计经验主义作为方法化和以价值的最大化作决策标准;反全面模式:以认同多元主义和渐进主义作为元理论,以脉络背景和案例分析作为方法论以社会合理性(利益的整合)作为决策标准。
政策科学的历史演变:第一,政策源远流长,在当代政策科学出现以前,政策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孕育时期。
第二,从历史上看,政策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或信息,以使他们做出决策。
因此,从一开始,政策科学就具有明确的实践方向。
第三,政策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在历史上发生过明显的改变。
随着近代经验研究的成长,政策科学才变成由自己特殊程序所指导的活动,在20世纪,定量分析方法不断成长,五六十年代之后,政策科学的重心向政策分析倾斜,则反映了这一研究领域的范式转变。
第四,政策政策分析的进化是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迁而发生的,古代和中世纪政策研究角色的分化和专门化与城市文明的产生、发展及复杂化有关;近代政策科学研究程序的改变则与工业革命、启蒙运动和实验自然科学的产生密切相关;当代政策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则特别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及政府组织的迅速成长。
政策科学的研究途径:在西方政策科学的发展中,形成了几种较有影响的学科途径,即政治学途径、经济学途径和社会心理学途径。
其次,可以从某些社会科学的理论、假设或模型出发来研究公共政策及其过程,由此形成的研究途径多种多样。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托马斯。
戴伊在《理解公共政策》中概括了公共政策研究的八种模型或途径,即制度模型、过程模型、集团模型、激进模型、对策模型、系统模型和理性模型。
安德森(1)系统途径: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将公共政策看作对周围环境所提出需求和支持的反应。
将公共政策看作政治系统的输出。
系统途径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政策活动者)【圣才出品】
第3章政策活动者一、概念题1.政策主体(厦门大学2007年研)答:政策主体可以一般地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一般都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选民)等。
但是,由于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各国的政策过程存在着差别。
因此,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及其作用方式也有所不同。
西方政策科学的论著或教科书往往将政策主体或政策活动者划分为官方的和非官方的两类。
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内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一般包括国家机构、执政党、政治家和官员;非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政治体制外的、不直接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利益团体、公民(选民)、大众传媒以及民间思想库等。
2.利益集团答:利益集团是指由于某种共同利益而组织在一起的人的集合体,是西方社会的一种组织形式。
各利益集团之间具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在利益集团相互之间、利益集团与直接决策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政治互动的局面。
3.政党答:政党是指代表特定阶级或阶层的价值与利益,为实现这一阶级或阶层的政治主张和意志而采取共同行动,以参政、议政、执政为目标的政治组织。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政党虽然不是国家行政机构,不直接担任国家管理的职责,但是不论是执政党、参政党还是在野党,都是国家政治的重要构成部分,都要站在自己党派的立场上针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推行提出自己的政治见解。
政党的性质与特征决定其活动过程必然要对公共决策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政党属于公共政策的间接参与者。
4.阿罗不可能定理答: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不可能存在一种社会机制,能够在众多选民投票的情况下,将个人排列的多种偏好次序转化为公共偏好次序。
阿罗不可能定理指出根本不存在能够全部满足理性规则、非选择对象的独立性规则、非限制性规则、个人偏好与公共偏好正相关规则和非独裁性规则这五项条件的公共选择过程。
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考研初试必看陈振明《政策科学》考研复习笔记
育明教育201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考研辅导再创佳绩2014年,育明教育共有6名学员成功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包括贾yue学员(二本),朱lilin学员(二本)等等北大人大教授+阅卷名师+精准的押题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行管考研全程班(基础+强化+冲刺)优惠价2500元!赠送阅卷人指导一对一指导!陈振明《政策科学》考研复习笔记第一节官方的政策活动者一、立法机关立法者或政治家在政策过程中的行为,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了西方代议民主制条件立法或政治家的行为特征,认为,政治家或立法者在政策过程中是以“经济人”面目出现的----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表现为在选举中当选或再次当选。
所以政治家的行为是为了在选举中获得更多的选票或支持率。
而为获得选民的支持就必须许诺制定并执行某些能够给选民带来利益的政策或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政治家在公共政策及项目的拨款预算中,也往往支持最大化的预算方案,以便更多的资金来回报支持他们的选民;他们对实施某项政策的费用一般都采取暧昧态度,因为政策费用总是由纳税者(选民)负担的,如果负担太重,可能降低支持率。
因此,政治家总是设法让选民弄不清真正的政策费用负担。
二、行政机关。
当代行政权力扩张,出现了“行政国家”或“以行政为中心”趋势,行政机关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显突出。
行政机构在政策过程中的作用巨大,这不仅在于行政机构是政策执行的主导机构,而且在于它日益参与政策制定的事务。
行政部门可以制定某些法规或政策(尤其是行政法规),而且可以使别的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或政策不起作用。
此外,一些国家的行政部门还是立法或政策建议的重要来源,不仅积极提交法案,而且主动进行游说,向立法机关施压。
公共选择学者定义行政官员在政策过程中的行为:尽管行政官员与政治家不同,不是由选民选出的,而是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但这些官员同样按照“经济人”假设行事,即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在公共行为的动机中包含了自利的动机。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圣才出品】
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政策系统2.投票悖论3.政策合法化4.德尔菲技术5.价值分析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官方政策活动者的政策角色。
2.中国政策制定的基本经验有哪些?3.政策终结的种类主要有哪几种?4.备选方案的产生的步骤及方法有哪几方面?5.政策价值观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哪些?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论述如何发展与完善我国的政策研究组织?2.结合实际分析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政策监控机制?四、分析题(25分)从2003年8月开始,圆明园进行大规模环境整治工程。
2005年2月,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开工。
3月22日,在北京开会的兰州大学客座教授张正春在圆明园游览时,发现了圆明园的湖底都铺上了防渗膜,张教授认为这项工程会破坏圆明园的生态环境,于是将此事公诸于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
此后越来越多的生态专家和环保人士对工程提出质疑。
在此期间,防渗工程仍在继续,并且已经接近尾声。
圆明园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圆明园长期缺水和湖底大量渗漏,造成圆明园湖水每年长达七八个月都处于干涸状态,实施湖底防渗工程是不得已而为之。
由于这项工程在开工前没有向国家环保总局递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4月1日,环保总局正式通知圆明园停工,依法补办有关审批手续。
当天下午,工程停工。
按照有关规定,圆明园湖底防渗项目是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建设,环境敏感度高,需要举行听证会。
4月13日上午,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的公众听证会在国家环保总局二楼多功能厅举行。
在公布的名单中,最引入注意的就是专家阵容的庞大,吴良镛等著名专家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而清华和北大这两座著名学府的院士、教授各有3人,包含了建筑、环境方面的权威。
另外,圆明园管理处有6名参会人员。
环保总局有关人士表示,该局收到了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申请书,但由于场地的限制,不可能满足所有申请人参加听证会的要求。
公共政策学-陈振明
公共政策学第一章、绪论1、公共政策。
A、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B、“政策”的内涵。
①由特定的主体制定及执行,具有法定的权威性。
②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的目标或目的;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作用,有时效性。
③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动过程。
④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必须为政策对象所遵守。
C、本质及功能的表现。
①作为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
②作为公共管理的手段。
③作为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2、政策系统的定义与划分。
(1)定义: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2)政策系统的划分:信息、咨询(参谋)、决断、执行、监控子系统。
①信息子系统: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和传递等活动,为公共决策提供信息资料。
②咨询子系统:由思想库(现代政策研究组织)以及各种专家、学者所组成的子系统。
③决断子系统:也称中枢子系统,它由拥有决策权力的高层领导者所组成。
④执行子系统:由政策执行组织及其人员特别是政府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构成。
⑤临近子系统: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所组成的一个子系统。
3、政策主体、客体与环境。
(1)政策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团体、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选民)。
(2)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或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3)政策环境: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①社会经济状况。
②体制或制度条件。
③政治文化。
④国际环境。
体制: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责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
4、政策过程的定义: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过程。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重点问题+课后思考题(厦大考研)
陈振明《公共政策学》重点问题+课后思考题(厦大考研)第一章绪论一、重点问题№1〃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2〃公共政策学的兴起№3〃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范围№4〃公共政策学的范式特征№5〃公共政策学的研究途径№6〃政策分析的职业化发展№7〃研究公共政策学的理由№8〃公共政策学的现实意义二、思考题1〃解释公共政策、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的概念。
答:(1)公共政策:可以一般地定义为国家、政府及执政党为公共物品的生产以及供应、为宏观调控经济及社会的运行而作出决策,它不同于市场决策(个人决策和企业决策)。
现代政治学是政府对社会公共利益分配的动态过程。
(2)政策系统: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3)政策过程: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过程。
是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的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学?如何理解它的“范式”特征?答:(1)公共政策学: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2)公共政策学的范式特征:①公共政策学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研究领域(似真性)。
②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现实性、才更加灵活、更加艺术)。
③公共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问题(政策分析既是解决问题的艺术,也是提出问题的艺术,正确提出问题等于成功的一半,解决错误问题是白费精力)。
④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而且是规范的(重视价值评价与分析)。
政策相关知识包含了具有价值特征的因变项(目的)和自变项(手段)的互动,这些变项的选择往往涉及在多种价值中作出取舍。
选择哪一个价值,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判断问题,而且往往需要伦理学推导。
3〃公共政策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途径?答:A、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1)、系统理论: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将公共政策看作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应,是政治系统的输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行政官员在政策过程中的行为,公共选择学者也 做出了分析.他们认为,尽管行政官员与政治家不同,不 是由选民选出的,而是由行政机关任命的,但是这些官员 同样按照经济人行事,即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在 公共行为的动机中包含了自利的动机.其结果则是公共物 品及服务超过社会的需求,导致政府扩张(机构膨胀),财 政赤字严重.
三,司法机关 作为国家或政府组成部分的司法机关,在公共决策过程 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也是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之一. 在美国,司法机关(法院)能通过司法审查权和法令解释 权而对公共政策的性质和内容产生很大影响;通过判例对经 济政策(财产所有权,合同,企业,劳动关系等)和社会政策 (如福利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产生影响.法院不仅参与政 策制定,而且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不仅规定政府不能做 什么,而且规定政府应该采取何种行动以符合宪法和法律的 要求. 在我国,司法机关也在政策过程中起到某些类似的功能, 它也是我国政策主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它是我 国的政策制定及立法的主要机关,也是政策执行和监控的制 约机构.就其法律地位来说,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是至高无 上的,它决定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 家最高的权力机关,有着两个重要的职能:一是把执政党即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政治领导及其政治路线,政治纲 领,政治意志以国家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使其成为国家的 意志——国家权力的灵魂;二是建立政府权力体系——国家 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说,它享有 最高的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策权,最高监督权. 西方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了西方代议民主制条件下立法 者或政治家的行为特征及模式.他们指出,政治家或立法者 在政策过程中是以经济人的面目出现的——即追求自身利益 的最大化,这种最大化的利益表现为在选举中当选或再次当 选.所以政治家的行为是为了在选举中获得更多的选票或支 持率.而为了获得选民的支持就必须许诺制定并执行某些能 够给选民带来利益的政策或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在西方,公民的确有时可以通过上述的途径去影响政府的 决策.但是,在西方代议民主制度下,公民的政治参与及对公 共政策的影响是有限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调查也表明,当 选民对竞选公职的候选人投票时,他们很少受政策考虑的影响. 公共选择理论家们从经济人假设出发,认为政治领域中的 选民和经济领域中的消费者的动机是一样的,即出于利已主义 的最大化原则,他们在政治领域中的投票行为取决于投票获得 的收益和投票所支出的费用之此.选民所期待的收益取决于他 们对自己所希望的政策得到实施的期望值,即只有自己所支持 的候选人当选时才能使所希望的政策得到实施. 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下,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 他们在政策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党和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尤其 是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让人民群众参与 公共事务的管理以及公共决策活动,参与政策的制定,执行, 评估和监控.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实质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 的根本利益,是他们的意志和要求的集中体现.
二,公民(选民) 公民或选民是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是 一种最广泛的非官方政策主体.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公民通过 各种政治参与途径,去影响或制约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 行.公民不仅是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而且也是政策发生作用 的对象即政策客体. 在现代民主国家,公民决定或影响政府公共决策的主要途 径有:一是以国家主人或主权者的身份,对某些重大政策问题 直接行使主权,如对宪法修订,领导人的选举,基本国策或重 要的地方性政策,采取直接投票的方式来加以决定;二是用间 接或代议的方式,选出自己的代表者制订或修改并执行公共政 策;三是使用各种威胁性方式(如请愿,示威游行,罢工,罢课 等)去反对某些政策,迫使政府修改或废止这一政策,或表达制 订新的政策的要求,迫使政府将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四是通过 参加利益集团,借助团体的力量去影响政策;或通过制定舆论 或游说的方式去影响政策;五是对政府通过并实施的政策采取 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以此影响政策结果等.
二,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及其官员是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 在当代,行政权力扩张,出现了"行政国家"或"以行政为中心" 的时代,行政机关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了. 在西方特别是美国,无论是政策的制定,还是政策的执行, 政府的效能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行政领导尤其是总统.总统在进行 立法和政策领导方面的权威大大加强,国会的立法往往将重大的 决策权授予总统.特别在决策权难以分散的国防和外交领域,总 统拥有的合法权力和行动自由比在内政方面所拥有的权力和自由 要大得多.在英美等西方国家,行政部门还是立法或政策建议的 重要来源. 在我国,政府作为管理机关,是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因素.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权力 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执行机关,而地方各级人民政 府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务院享有行政立法权,提 案权,监督权,人事权以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授予的其他方 面的职权.政府机关不仅是政策执行的主要机构,而且它有权根 据基本国策制定出具体的政策法规.
三,大众传播媒介 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广播,电视,电影,报纸, 杂志,书籍,电子信息网络等)是政策主体的一个组 成部分,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另一个主要中介.在 当代信息社会,大众传媒对政府的公共决策有着重 要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它们的主要 作用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交流思想和传播知识, 是政府,政党和其他利益团体的宣传工具.
§3. 现代政策研究组织 一,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形成,特征和类型 可以一般地将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看作是由各种专家,学者组成 的跨学科的综合性政策研究和政策咨询组织,其主要的工作是进行综 合性政策理论研究,政策规划,政策设计,政策分析,政策评估等, 帮助政府部门和机构进行决策,以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1. 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形成 现代政策研究组织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是一战后在美国首先 出现的.现代政策研究组织(思想库)的大量涌现是二战后的事. 当代思想库具有独特而合理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它们开发了许 多新的研究方法,形成了各学科综合性研究,推动人类的政策研究 从个体走向群体,从偶然走向必然. 思想库是现代社会产物.首先,是人类处理日益复杂的社会问 题的需要.其次,是政府决策科学化需要.第三,是资产阶级维护 政治统治和社会秩序的需要.第四,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产物.第 五,科技进步的推动.
2. 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特征 作为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政策研究组织 (思想库)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以改进政策制 定为目标;第二,研究人员构成的多学科性;第三,从事政 策研究和咨询的相对独立性;第四,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先 进技术手段. 3. 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类型 (1)官方思想库. 这类思想库通常隶属于不同国家或 地区的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带有明确的官方色彩,反映了政 府一定的态度,立场和感兴趣的问题.(2)半官方思想库 . 西方国家为了让专家们能在民间的环境中工作,使其智慧为 政府部门服务,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建立了许多半官方思 想库.(3)民间思想库.民间思想库是由民间发起,得到 基金会和企业资助,为国家机构及其长官服务的政策研究机 构,它们具有选题自由,研究面宽,联系广泛,不受政治可 行性的局限,能超脱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之外的特点.(4) 跨国思想库.这是由世界各国科学家,经济学家,企业家, 政策科学家组成的,以研究人类全球问题为主的思想库.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我国,政策主体同样具有多元化和多 层次性的特点,但由于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 统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政策主体的内容,地位和 作用具有某些质的区别.主要区别之点在于:在我国无论是中 国共产党,还是国家机关都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真实 代表;而西方的国家机器及执政党是资产阶级利益以及利益集 团利益的代言人. 中西方政党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方 式也是明显不同的.在我国,中国共产党直接对政策过程起核 心领导作用,其他民主党派也积极参与政策过程之中;而在西 方,政党必须通过竞选执政之后才能对国家或政府政策产生决 定性的影响.还有,公民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有区 别的,与西方相比,在我国,人民群众作为政策主体,更加真 实,广泛和协调.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它在政策的制 定,执行,评估和监控中起着主导作用.作为执政党,它代表着 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普遍意志.尽管党和政府在政策过程 中指导思想和工作相一致,但是,它们的职能和起作用的方式是 不同的.中国共产党在政策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政治领导和向国 家机关尤其是政府部门推荐重要干部.政策方面的领导是党的政 治领导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制定出具有综合指导性和根本性 的总政策.在我国实行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下,各民主 党派是参政党,而不是在野党.与这一政党制度相适应,我国实 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人民政协是国家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 政党在政策过程中的行为类似于政治家的行为,实际上,政 治家是政党的代表.在西方,各政党在选举中通过某些政策承诺 来获得更多选民的支持,以确保本政党的当选.在许多情况下, 这种迎合(部分)选民需要的政策倾向导致了出现"短视效应",即 追求近期目标而牺牲长远利益.
第二章 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动者
本章要点: ●政策活动者的分类 ●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的政策角色 ●政党尤其是执政党的政策角色 ●利益团体,大众传媒的公民的政策角色 ●中西方政策主体的差异 ●思想库在政策过程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中国政策研究组织的发展与完善
§1.官方的政策活动者 一,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在西方指国会,议会,代表会议一类的国家 权力机构;在我国则是指全国及地方各级的人民代表大会 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机关是政策主体的一个最重要的构 成因素,它的主要任务是立法,即履行制定法律和政策这 一政治系统中的主要职责. 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立法机关通常能够在独立决策的 意义上行使立法权.例如,在国会中,常设委员会对提交 的法案常常拥有生杀大权,它们甚至可以不顾所在议会的 大多数成员的反对而行事.通常,关于税收,人权,福利 和劳动关系等方面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会加以制定 的.然而我们却不能因此认为立法机关具有真正完全独立 的决策功能.例如,在国防和外交政策的制定方面,总统 拥有比国会更大的权力,国会要 从总统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