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 复式折线统计图1教案 冀教版
2016-2017年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优秀教案(名校资料)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说明教材分析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制作方法以及对这种统计图的分析预测。
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出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和其带来的好处。
通过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两条折线升降的分析,对数据进行合理的预测。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会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也曾学习过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制作方法以及对这种统计图的分析预测。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技能目标:会对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在提供的表格中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绘完整。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进行简单的制作,学会看图回答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对统计图反映的信息进行准确地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方法交流研讨、实践探索●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1.师: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北京召开,你知道2008年奥运会的比赛金牌榜上前10名分别是哪些国家吗?(课件展示)师:请你说说,其中亚洲国家有哪几国呢?(估计学生回答:中国、韩国,日本)师:了解了奥运会的成绩,再关注中国和韩国在历届亚运会上的的成绩。
[设计意图说明:从最近的2008年奥运会引入,让学生了解中国体育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亚洲体育也在10强中占得3席,为新授中探究中国究竟如何领先韩国作孕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如下表。
(课件展示)师:看了上面的表格,你想比较什么?(估计学生回答:我想比较中国:在哪一届亚运会上获金牌最多?哪一届获金牌数量增加最多?我想把中国和韩国比较:哪届两国的成绩最接近?相差几枚?)师:成绩的好坏一般应和对手比较,所以还是让我们来把中国和韩国比较吧。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条折线统计图》的教案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条折线统计图》的教案设计五年级数学下册《复式条折线统计图》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事例,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用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2、经历信息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3、通过参与保护眼睛的统计活动,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信息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教学难点:经历信息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体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了解统计图画法不同对数据描述和解释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解读,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目前我国中小学生患近视的人越来越多,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请看某地区城镇与农村学生患近视情况统计表。
(多媒体出示)同学们从这个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城镇与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怎样?)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合作探究,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1、独立思考,探索方法。
谈话:根据这个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城镇与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怎样?(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比较、分析,作出判断)谈话:这是用统计表进行整理的,用统计图怎样整理更便于我们比较观察呢?先自己想一想,有了方法开始整理,整理完了和你的同位交流交流。
3、班内交流,学习方法。
谈话:城镇与农村学生患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怎样?你是怎样整理的?(学生可能出现单式和复式两种不同的整理方法,应着重引导学生在交流比较的过程中,认识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4、比较解释,优化方法。
谈话:刚才大家用两种方法进行了整理,想一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用哪种更便于比较?为什么?5、查漏补缺,完善方法。
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课题概述: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统计》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它的制作方法。
2.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3.培养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景引入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现在人口总数量是多少吗?(13亿多)。
我国共进行了五次人口普查,请看我国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表及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二.读统计图现在我出示的这张统计图,同学们观察一下,与上一张统计图有什么异同。
补充课题:复式折线统计图三.引导画法演示绘制方法(通过对已经合成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逐步完善,进行标题、图例的讲解说明,突出各部分的作用。
强调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四. 练习运用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一练。
组内讨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①表示多种数量②方便地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和发展变化趋势。
教学内容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体会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的多少和变化趋势进行比较。
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了解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
学情分析:因统计知识分散于各册教学之中,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肯定会有一些遗忘,但通过教学牵引能唤起学生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回忆。
五年级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统计表、单复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之后教学。
可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
同时五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分析能力,在教学时适当安排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生活素材作为学习资源,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亲切感,激发探究兴趣。
河北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复式折线统计图 省赛

《复试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冀教版五年级下册86页---87页【学情分析】本单元首先认识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计会对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与预测。
学生也曾经学习过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这些都为学生认识复式统计图奠定基础。
课通过加强与之前统计知识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新知。
并且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分析能力,在教学时选择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素材作为学习资源,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目标】1、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复试折线统计图。
2、了解复试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根据统计图中数据回答有关问题,能用复试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3、在读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的过程中,了解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意识。
【教学重点】如何区分不同线段表示不同的数据,标清图例,理解复试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体验复试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及其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前面我们学习的统计图中你先后都认识了哪几种?(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请你来回忆一下在条形统计图中你分别认识了哪些?(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折线统计图中你又学习了哪些?单式折线统计图2、根据刚才大家的回答我们把这些相关知识可以写成这样一个图表的形式,这个位置可能会是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和单式折线统计图会有什么不同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新知,初步感悟1、生活情境引出问题老师平时喜欢拍照,有几张照片和大家分享。
课件出示图片看到这些照片老师对咱们环境有所担忧,你们知道我为什么担忧吗?想要知道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究竟怎么样,我们需要做一个调查。
老师这里收集到一些关于AB两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的数据。
出示2010年---2016年AB 城市空气质量为优良天数统计表(1)如果我们要明显清楚的看出两个城市空气质量的增减变化,我们应该选择什么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的看出数据的多少还能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复式折线统计图冀教版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沧州市实验小学顾艳芳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86-87页。
教学目标:1.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2.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3.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据分析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通过读图分析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难点: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测。
教学过程:一、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1.激趣导入,创设情境(1)出示一组表现人群拥挤的图片,背景音乐为歌曲《太挤了》。
让学生说一说感想。
师:我们先来观看一组图片。
师:看完这组图片,大家有什么感想?(预设:生:中国人口多,人口过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也会造成诸如人口与资源矛盾等很多的社会问题。
)(2)顺势引入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统计表。
师: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我们国家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进行一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并根据普查结果对国家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
自建国以来,我国一共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
大家看,这就是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统计表。
(课件出示统计表)2.完成单式折线统计图(1)师:要想很清楚地了解我国人口的发展变化趋势,同学们想想用什么统计图表示最合适呢?(折线统计图)师:你还记得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吗?(先描点,再连线……回顾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师:好,我们一起来完成这幅折线统计图。
看,六次人口普查的折线统计图完成了。
(课件逐步演示,完成单式折线统计图)(2)师: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谁能说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预设:人口在不断增长;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变缓。
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据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
)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进行数据分析(1)师生共同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并体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必要性。
2016-2017年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优秀教学设计1(名校资料)

课40(℃)生1汇报:1.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这两幅统计图都有标题,表示2012年月平均气温的统计图,统计图的横轴都表示月份1—12月,竖轴都表示温度,每一格都表示5℃,都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
可以看出每个月的月平均气温是多少度不同点: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表示数量的,而折线统计图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用线段的起伏表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
条形统计图有横格是为了准确的标出月平均气温的温度,而折线统计图既有横格,又有竖格。
生1:大家对我的汇报有什么疑问或者补充吗?生补充……生问:从哪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生1: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
如果解释不了,可以找老师帮忙。
生1:由我们组的2号同学和大家交流小研究中的问题2生2汇报: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什么?竖格,横格各起什么作用?折线统计图中的点表示的是每个月的平均气温。
如34.4这一点表示的就是8月份的平均气温是34.4摄氏度。
横格是为了准确的标出温度,竖格是为了找到月份。
横格,竖格的作用是为了准确的标出某个月的平均气温。
如我们要找到一月9.7摄氏度就得先从横轴上找到表示一月份的线,再从纵轴上找到9.7摄氏度的点,沿着点画一条横线没有说出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教师作为参与者问:折线统计图中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什么呢?从哪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说出:这项统计图中从先线段的起伏变化还可以看出20 12年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师: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与条形统计图不同的地方,这,横线与竖线的交点就是我们要找的9.7摄氏度的点。
生2,大家对我的汇报有什么疑问或者补充吗?生补充…….生问:a. 怎么才能准确的找到这个圆点?生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解释不了,可以找老师帮忙。
生2:下面由我们组的3同学和大家交流小研究中的问题3这个地区2012年的月平均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哪两个月间的平均气温降得最快?你是怎么知道的?生3汇报:1月到8月逐渐上升,8月到12月逐渐下降,要知道哪两个月间平均气温升得最快?就要看1月到8月的气温,通过计算每两个月的温差,我知道了3月到4月的月平均气温上升的最快,要知道哪两个月间的平均气温降得最快,就要看8月到12月的气温。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设计

柴青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1、10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尝试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进行描述、分析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能用折线统计图有效的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借助折线统计图来表述和交流。
生3:我想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生4:我想知道通过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生5:我想知道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
师: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观察、勇于发现、积极探究,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2)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合作交流等活动,加强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的认识。
师:这是某地2006年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师:谁知道,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师:在条形统计图中,是用什么来表示各月平均气温的。
师:仔细观察这幅条形统计图,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师:想一想,条形统计图的作பைடு நூலகம்是什么?
板书:表示数量的多少
2、探讨学习第一道例题
(1)初识折线统计图
师:大家对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数据还可以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表示,请看。
给学生充分的看书时间。
(3)汇报交流,
师:这两幅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纵轴上第一格表示31米,而其他每个表示0.2米,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通过观察第一格的弯曲部分及虚线),为什么要隐藏,折叠起来。
引导学生回答课后问题
师:图中的虚线表示什么?
师:警戒水位是什么意思,历史最高水位表示这么,它们在统计图中起到什么作用。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折线统计图 冀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折线统计图冀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
【过程与方法】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统计的方法,体验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在数学交流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意愿。
3、在解决问题中,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和类比进行初步的抽象、概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的过程。
2、培养学生关注多方面信息,感知数学是有用和有趣的。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中提取和解释信息。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学用具准备:自制课件,练习纸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课前准备二、核心问题推进师:上个月我们去了海洋水族馆春游,看看,小亚、小巧春游去了哪里?(上海科技馆)她们带回了上海科技馆2006年参观人数的统计表。
1、(课件出示统计表)1)师:从表格中你们可以了解哪些信息?同桌两人轻轻说一说1)师:用什么方法可以一眼看出哪个月的参观人数最多呢?我们学过哪一种统计图?2)师:它有什么特点?3)朱老师想知道下一年1月的参观人数,你们能告诉我吗?同桌互说学生回答:画统计图生:条形统计图通过与已有知识的比较分析,深刻体悟折线统。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复式折线统计图_冀教版(2018秋)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86至88页教学目标: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能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2、在读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的过程中,了解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意识,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体会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难点:学会在有横轴、纵轴的方格图上用折线表示相应数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
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学具:三角板,方格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如今大约有多少人?生:14亿左右。
师:祖国从成立到现在,共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下面是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统计表。
(表中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单位:亿人6.95看完图片,你想说什么?仔细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那些信息?(找学困生回答简单的数学信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获得数学信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师:如果想要清楚地表示六次人口普查总人数的变化情况,应该用什么统计图?说一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折线统计图相比条形统计图更能看出数据的上下波动。
我们在折线统计图上不仅能看到准确的数据,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板书:容易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况,合理地选择统计图,进一步体现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课件展示六次人口普查总人数变化的单式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读统计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
师:如果要清楚地表示六次人口普查男女人数的变化情况,怎么办呢?生:用两个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7.3复式折线统计图 导学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复式折线统计图导学设计学习目标1. 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2.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
3.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据分析的意识。
学习重点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学习难点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
学习模式自学、合学、展示、归纳学习用具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教学环节知识能力要点学习方法指导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5分钟)师生谈话单元知识树导入。
出示并解读学习目标建立评价机制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复习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二、新知探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86页的内容,并把重点或关键点勾画出来,有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
议一议:1、你从统计表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2、如果要看出我国五次人口普查总人数的变化情况,该怎么办?3、观察单式折线统计图,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预测一下:到2010年我国到人口大概是多少?4、如果要看出我国这五次人口普查男、女人口数变化情况,该怎么办?先自主完成,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组内合作完成。
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左面的问题汇报,。
自主学习,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提炼知识点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结5、怎样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较男、女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呢?6、我国男、女人数的差距有什么变化?你从中想到了什么?7、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总一总:1、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就用复式折线统计图?2、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3、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师生总结共同总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合作精神培养思考、表达能力三、达标检测(8分钟)1.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市平均气温最大相差(),()月份,两市平均气温相同,有()个月乙市平均气温高于甲市。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3 复式折线统计图|冀教版(2014秋)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全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推理,解决相应问题。
3、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难点: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并作出合理的判断,解决相应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课件展示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导致的公共场所普遍拥挤的情况,课前短短几分钟,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
关于人口的一些常识为新课的引入作了铺垫。
一、回忆铺垫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
(板书:折线统计图)二、联系生活,激疑导入1、读图辨析,复习旧知(1)出示第六次全国人口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全班交流统计图,教师追问:横轴表示(),纵轴表示(),单位(),每一格单位长度是()。
追问:你还能看出什么呢?小结:像这样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设计思考:课前谈话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复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名称、特点、作用,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打下伏笔。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对比激疑,引出新知出示六次人口普查表,根据这张表画出两张单式折线统计图,再画出一张复式折线统计图。
学生交流得出两张图合二为一方便比较。
示范画图:借助白板把这两张图合为一体。
明确:因为是对男女两个进行统计,图中会有两条折线。
为了加以区分,可用图例说明。
红色实线男生人口数,蓝色实线表示。
统计图的名称要稍作改动,横轴仍表示月份,纵轴仍表示人口数。
同样要写上制图的日期。
画图的步骤:描点写数据、连线揭题:这就是一张完整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内容。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折线统计图冀教版 (1)

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单式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能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2、在认知过程中,使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比较进一步加深对这两种类型统计图的认识。
3、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推测与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解决问题。
4、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体验学画单式折线统计图。
5、注重小组的学习活动,提高小组的合作、互助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卷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1、从生活情境中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复习条形统计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出示:条形统计图——2008年某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师:从条形计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除了条形统计图,你还知道有其它类型的统计图吗?(揭示课题)二、探讨学习,认识新知(一)认识折线统计图出示:折线统计图1、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组成部分。
:师:在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2、理解图中折线的长短、倾斜度的平陡所表示的含义。
师:图中的每段折线表示的意思都一样吗?(1)理解“大幅上升与大幅下降。
”(2)理解“缓慢上升与缓慢下降。
”(3)理解“不变”。
3、小结:在折线统计图里,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表示变化的情况,而且折线越陡,说明变化越大。
因此,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清晰地呈现数量,而且还能直观地反映两个数量之间的变化情况。
4、快速回答问题:(小组交流并汇报)(1)哪两个月之间的月平均气温上升的最快?(2)哪两个月之间的月平均气温下降的最快?(3)哪两个月之间的月平均气温缓慢上升?(4)哪两个月之间的月平均气温缓慢下升?(二)指导折线统计图的初步画法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折线统计图了,可是这个统计图是怎么画的呢?(小组讨论)1、举例说明作图方法。
小技巧:利用工具——直尺;利用统计图中的表格线。
2、学生尝试练习。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折线统计图|冀教版(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认识折线统计图|冀教版(1)认识折线统计图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2、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量变化情况,并能做简单分析和预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渗透统计的思想,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1、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量变化情况,并能做简单分析。
2、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迁移感知。
1、复习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上海的天气预变化多端。
(出示天气预报播报员)瞧,这位叔叔正在报天气预报呢!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个月的天气情况,气象局的工作人员把去年的月平均气温制成了统计表。
(出示统计表)你看懂了什么?(说1、2个)(2)我们还可以把它制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出示条形统计图。
)请你比较一下这两个图,哪个更能直观地看出几月的平均气温最高?几月的平均气温最低?你是怎么看出的?[板书:直条数量的多少]在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几?统计了什么?(标题)2、引入折线统计图那么你能一眼看出相邻的哪两个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有什么好办法吗?于是气象局的工作人员又把条形做了变化,瞧,条形变成了什么了?(把条形变成点)[板书:点数量的多少]把点与点之间用线段依次连接,形成了折线,这样的统计图就叫做折线统计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二、情境延续,读图感悟。
1、研究“点”(1)第一个小圆点所对应的是几月的?你能说说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吗?你是怎么看的?请学生看点说说数量。
(从上往下看,两个方向看可以借助直尺)第二个小圆点所对应的是几月的?三月份的平均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从下往上看)四月呢?(用手势表示)完成书上5月---12月的数量,写在书上。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3 复式折线统计图|冀教版(2014秋)

7.3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2、过程与方法: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的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表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感受复试折线统计图的感性美与数学学科的人性美。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中图例的作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认识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训练法:自主探究习惯培养:准确做图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谈话,引出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统计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现在人口总数是多少吗?生:13亿多。
师: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成立到现在,共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
2000年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是12.66亿,不到13亿。
那么前四次人口普查是哪一年进行的,当时的人口又是多少呢?请看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统计表。
教师出示统计表(PPT课件出示教材第86页表)。
二、研读让学生读表,并交流从表中得到的数学信息。
师:表中的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说一说你从表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1)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共5.74亿人,其中,女性2.77亿人,男性2.97亿人。
(2)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是6.95亿人,其中,我国男、女人数分别为3.57亿人和3.38亿人。
(3)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我国共有10.08亿人,其中,女性4.89亿人,男性5.19亿人。
(4)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国共有11.34亿人,其中,女性5.49亿人,男性5.85亿人。
(5)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2.66亿人,其中,女性6.12亿人,男性6.54亿人。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1 复式折线统计图|冀教版(2014秋)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及统计表。
2.能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有效地分析和预测。
二、过程与方法1.在统计过程中,培养学生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2.通过研究小组的交流协作,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培养观察、分析、操作和实践等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具有初步的统计观念。
2.根据统计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理解复式统计图中图例的作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认识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区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课前准备课件、统计图和水彩笔。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第9-14届亚运会中国与韩国获金牌的情况统计表。
师:从表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两张表,你打算画什么统计图?根据学生的选择,教师调控先看哪副统计图。
师:说说你选择统计图的理由。
生:条形统计图: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二、新课学习师:同学们你们从这个统计表中,能直观的看出中国队在9至14届亚运会上金牌枚数的增减变化吗?生:不能。
师:聪明的你思考一下:怎样才能让别人直观看出中国队获得金牌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生:可以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要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吗?生:因为单式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看出数据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反应出数据的增减变化。
师: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可以制作一幅单式折线统计图,来反应中国队获得金牌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课件出示:一张统计图)师:接下来哪位同学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画折线统计图?生5:描点、标上数据、(把所有的点都找出来后)连线。
师:你回答得很完整,真棒!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刚才发的那张练习纸,请根据大屏幕上的统计表,把这张统计图补充完整。
翼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项目
内容
1.只表示果园里一种水果随年份增长变化的情况,可选用( )统计图。
2.读教材第86页例3。
分析与解答:我们制作的统计图是( )折线统计图,图中必须有标题和图例,图例是为了区别两个不同的量,( )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大体相同,都是先找到( ),再写( ),最后( )。观察六次人口普查男、女人数统计图,会发现复式折线统计图比单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够清晰地体现出男、女人数之间的差别。
3.( )折线统计图可以更方便地分析( )个数量的( )情况。
4.要找准每条折线对应的点。
5.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李欣和刘云第1天的成绩相差多少?第10天呢?
(2)李欣和刘云跳绳的成绩呈现什么变化趋势?谁的进步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简单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答案:1.单式折线
2.复式复式点数值连线
3.复式两增减变化
4.略
5.(1)1个2个
(2)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李欣的进步幅度大。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1 认识折线统计图|冀教版 (1)

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这幅折线统计图的内容可能与什么有关?
个别交流
独立完成
个别交流
小组讨论
交流反馈
1.练习的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困惑有清晰的了解,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及时辨析,提高自我评判能力、辨析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合理的预测,加强统计意识。
2.在分析中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横轴上项目设定有新的理解。同时通过再次的比较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
教学环节及对应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关注点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题
一、复习条形统计图
1.课件出示:2018年10月上海市共享单车的骑行次数。
2.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学生回答
从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共享单车骑行次数入手,引出折线统计图的教学。
二、核心
推进
对应目标:
2、5
一、读数据识图,探寻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5)从( )起,小毛巾的重量几乎不再发生变化。
(6)追问:预测12:00之后毛巾的重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7)小结:折线统计图,不仅反映数量的增减的变化情况,我们还能根据折线的走势以及实际情况,对其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合理的推测。
2.研究折线统计图的横轴间距
(1)情景新闻引入:
(2) 根据新闻,同桌辨析世界人口变化情况,并用手势表示。
二、练习
巩固
对应目标:1.2
三、认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四、联系生活,深化统意义
1.小胖测量毛巾重量的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小胖每隔( )分钟测一次毛巾重量。
(2)( )时毛巾的重量最大,是( )克。
(3)从( )到( ),小毛巾重量的变化幅度最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读统计图,分析、比较统计图的特征的过程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在表述和交流数据中的作用,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有关问题并进行简单预测。
教学过程:
一、读统计表
1.让学生读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表。
2.交流从表中得到的数学信息。
二、读统计图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两幅折线统计图。
2.看图回答问题
(1)这两幅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从两幅图中分别了解到哪些信息?
(2)我国男女人数的差距有什么变化?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3)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预测一下:到2010年我国人口大概是多少?
(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完成统计图
1.看书,让学生了解表中的内容。
2.观察未完成的统计图,了解图中不同颜色的点表示什么?
3.完成统计图。
4.交流,展示。
5.看图回答问题。
6.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四、练一练
1.先读统计表,了解表中得数据信息。
2.提出制图要求,鼓励学生尝试完成。
3.交流展示。
4.看图回答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