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孤独的牧羊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与感悟、生字词学习、文章主题与写作特色分析。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以下内容:
1.课文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生字词: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字形和词义。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孤独的牧羊人》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课堂上,我注意到同学们在朗读课文时,大多数同学能够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但部分同学在表达情感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同学,通过示范、指导等方式,帮助他们提高朗读水平。
-写作特色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
举例:在分析文章主题时,重点讲解“孤独的牧羊人”如何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教学难点
-生字词运用:学生在理解生字词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课文深层含义理解: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课文中孤独的牧羊人形象所蕴含的哲理,如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命的意义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文章主题的理解。对于难点部分,如修辞手法的分析,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孤独或自然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短的写作练习,尝试运用课文中学习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修辞手法分析:识别并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理解作者如何运用这些手法表达情感。
幼儿园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幼儿园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1.了解“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的歌词和主旋律;2.能够模仿教师的演唱,唱出整首歌曲;3.懂得用简单的身体语言配合歌曲的节奏;4.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教唱《孤独的牧羊人》歌曲的歌词和旋律;2.学习使用身体语言,配合歌曲的节奏表现出歌曲的情感。
三、教学时长2课时,每课时40分钟四、教学内容1. 歌曲欣赏教师放歌曲,并让幼儿认真听歌,并引导幼儿发出听后的感受和想法。
之后,教师可以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所听到的内容和感觉。
经过听后感的引导,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情感。
2. 歌曲教唱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认真朗读歌词,模仿教师的节奏,找到歌曲的主旋律和节奏感。
接着,教师可以分小组教唱,同时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身体语言呈现歌曲的情感。
3. 活动和游戏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熟悉歌曲的内容和旋律,可以使用歌曲名称接龙、抢答等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
4. 结束活动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搞笑的歌曲或者小游戏来结束这节课,让整个课堂变得愉悦和轻松。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幼儿的学习状态,掌握幼儿的学习情况,以及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
在结束教学后,教师也可以请幼儿自我评估或互评,对幼儿进行全面评估,以支持后续的教学。
六、总结本次音乐教学活动参考了《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的歌词文本和乐曲表演,通过灵活变化、多手段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学习能力。
在平时教学中也可以结合幼儿自身特点,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的阶段变化,灵活地修改、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
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共5则范文)
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共5则范文)第一篇: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共)《孤独的牧羊人》音乐教案授课教师:曾凤焮华美实验学校教材简析: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音乐之声》是一部美国好莱坞音乐剧,叙述了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
一个退役的海军军官,家中有七个调皮的孩子,因丧偶而疏于教育。
为了调教好自己的孩子,他聘用了一名家庭女教师。
女教师能歌善舞,并喜爱这些孩子。
女教师通过音乐及生动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及熏陶,终于使七个孩子对她产生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赢得男主人公的爱情。
此后,他们一家组成家庭合唱团,在被纳粹德国统治下的奥地利,以巡回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的形式,与纳粹分子进行斗争和周旋。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这部影片中的插曲,但与影片内容并无直接关系。
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
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作木偶戏表演,歌曲为表演时所唱。
歌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七度、八度、九度)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
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
歌曲的尾声部分是由音阶后四个音()的上下八度的节奏的变化而成。
歌中的衬词“来咿噢嘟”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声,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
演唱时常常提高嗓音,用假声突然翻高的方法,这都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教学目标:1、《孤独的牧羊人》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1、初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想象和表演能力。
2、学生能够正确的表达音乐情绪。
教学用具:音乐播放器、电脑聆听《孤独的牧羊人》教学基本要求:1.设问:谁看过影片《音乐之声》?教师可简单介绍一下剧情,(也可放录音《do re mi》歌曲导入)。
(有条件找到影碟片VCD,通过多媒体播放一片断,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唱出《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2.学生能够模仿羊叫和狗叫的声音;3.学生能够通过动作表现歌曲中描述的牧羊人的形象;4.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二、教学准备1.幼儿园音乐室;2.音响设备;3.教学PPT或黑板;4.贴有羊、狗、牧羊人图片的纸板;5.《孤独的牧羊人》歌曲伴奏。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歌曲欣赏(10分钟)在开始学唱歌曲之前,播放歌曲的伴奏,让学生欣赏一遍。
教师可以适当强调歌曲中节奏和韵律的部分,让学生进行注意。
2. 学唱歌曲(15分钟)分段教唱《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
教师先给学生唱一遍,学生随后进行模仿。
3. 模拟羊叫和狗叫声(15分钟)当歌曲唱到“狗、羊”的部分时,教师可以示范模仿羊叫声和狗叫声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跟着模仿。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感受歌曲的氛围的切入点,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模仿动物叫声的表现能力。
4. 表演与演唱(20分钟)将贴有羊、狗、牧羊人图片的纸板派发到每个学生手中,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表演与演唱。
以此来增强学生与自己表现形象之间的联系,增强他们对歌曲主题的理解。
5. 自由表演(20分钟)在教学这个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模仿牧羊人的动作或者是随机念出歌词,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的表演方式和创意,增强学生表演的能力,同时在尝试了许多表演方法后,学生会对歌曲和主题产生更深的理解。
6. 教学总结(5分钟)在结束此次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简单地简述此次音乐教学的主题,并鼓励孩子们继续保持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并继续探索音乐之美。
四、教学理念该音乐教案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到音乐掌握之中,增强学生学习桥梁之间的联系,并鼓励儿童在学习中进行自由探索以共同达到教学目标。
幼儿园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幼儿园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教案:《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唱《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2.培养幼儿合作表演的能力;3.培养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音响;2.《孤独的牧羊人》音乐片;3.音乐教具:钢琴或其他乐器。
三、教学过程:1.口径温习:老师播放《孤独的牧羊人》音乐片,与幼儿一起欣赏,温习歌曲的旋律,并询问幼儿是否对这首歌有所了解。
2.引导讨论:老师提问:“孤独的牧羊人是指谁呢?在歌曲中他为什么感到孤独?”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
3.声乐训练:教师与幼儿一起学唱《孤独的牧羊人》。
首先可以教唱整首歌曲的第一段,然后逐段教唱,最后逐句教唱。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唱氛围,适当调整教学速度和难度,保证每个幼儿都能跟上。
4.分角色合作表演:将幼儿分成几组,分别扮演歌曲中的不同角色:牧羊人、小羊羔、河流、山峰等。
老师给每个角色分配相应的身份标志物,例如头饰、剑牌、纸花等。
指导幼儿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形象表演歌词内容,并配合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进行动作。
5.合唱表演:每个小组轮流上台进行表演,其他幼儿观看欣赏。
每个小组表演结束后,大家一起合唱《孤独的牧羊人》完整的歌曲。
6.音乐鉴赏:老师给幼儿分享《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的音乐风格、曲式结构以及背后的情感内涵等。
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这首歌的感觉和理解。
四、教学总结:在教学总结环节,老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发现音乐中蕴含的美和情感。
同时,老师也可以对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拓展延伸:幼儿可以尝试用简单的乐器伴奏《孤独的牧羊人》,例如使用鼓或铃铛等。
也可以组织幼儿编创其他形式的表演,例如小品、舞蹈等,让他们进一步发展表演和创造的能力。
大班音乐《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大班音乐《孤独的牧羊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用愉快的声音演唱。
2. 学会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培养孩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用正确的音准演唱。
难点:用适当的动作表现歌曲内容,培养孩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孤独的牧羊人》乐谱,动作图示。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音响设备,宽敞的活动空间。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孩子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孩子的热情。
2. 歌曲学习(5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让孩子初步感受旋律和节奏。
(2)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孩子跟唱。
注意纠正孩子的音准和节奏问题。
(3)教师讲解歌曲的含义,引导孩子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3. 动作编排(5分钟)(1)教师根据歌曲内容编排简单的动作,如牧羊人牧羊、羊儿跑等。
(2)教师示范动作,孩子跟随学习。
(3)孩子分组进行动作表演,教师巡回指导。
4. 实践活动(5分钟)(1)孩子分成两队,一组扮演牧羊人,一组扮演羊儿。
(2)牧羊人和羊儿根据歌曲内容进行互动表演。
(3)教师点评孩子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孩子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判断其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孩子在动作表现方面的创造力和发展潜力。
3. 通过课堂实践,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孩子在家与家长一起演唱《孤独的牧羊人》,录制视频,下次课堂分享。
2. 课后活动:组织一次小型音乐会,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才艺,鼓励家长参与。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针对不同孩子的音乐素养,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使课堂更具针对性。
3. 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课堂活动的实效性。
《孤独的牧羊人》大班音乐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大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背景和含义,感受歌曲中的孤独与宁静。
2.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3.通过歌曲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旋律和歌词,理解歌曲的含义。
2.教学难点:歌曲中某些音程的跳跃,以及对孤独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音频、歌词卡片。
2.教学工具:钢琴、音响、投影仪。
3.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舒适的座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邀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引导他们关注歌曲中的孤独和宁静。
2.歌曲教学教师展示歌曲的歌词,逐句教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旋律和节奏。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教师纠正发音和音准。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的问题。
3.歌曲欣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情感表达。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演唱时的感受,以及对歌曲的理解。
4.情感体验教师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孤独的牧羊人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孤独时刻,以及如何应对孤独。
5.创意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歌词,表达自己的孤独情感。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师邀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对孤独情感的认识。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收集其他关于孤独的歌曲,进行比较欣赏。
2.邀请家长参与课堂,与学生一起演唱歌曲,分享彼此的感受。
3.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展示自己的歌唱才华。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了孤独情感的表达方式,提高了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大班优秀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1、愿意倾听心灵的声音,理解和体验音乐的情感;2、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能力,提高音乐修养,使学生更好地了解音乐、感悟音乐,并掌握一定的音乐常识。
二、教学内容1、歌曲:《孤独的牧羊人》;2、学习歌曲的歌词、曲调,了解歌曲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曲调;2、感悟歌曲的情感,通过歌曲的演唱表达出来。
四、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内心最深的情感,让学生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和想法,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2、学习1)听歌曲老师播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静心聆听,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2)分析歌曲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曲调和词意,清晰地表达出情感。
比如哀伤、沉郁、孤独、挫败等。
3)学唱歌曲老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地进行训练,使学生能够流利地唱出整首歌曲。
4)合唱老师分组让学生进行合唱,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新生代表团队准备好现场演唱,使学生掌握音乐演唱技能和自信心。
3、表演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让学生将所学的表达出来,由学生评价其他小组的演唱,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表现水平。
五、课堂小结整合学生在本堂课中学到的知识,概括全局。
六、作业在家中感悟自己的情感,用歌曲的形式表达出来,并可以用画画或是写作等方式表现出来,以便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七、板书设计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八、教学反思在课堂中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发表想法,教师能够快速了解学生在音乐上的加深理解,拥有多年丰富的音乐教学经验,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音乐水平、表达能力和学习风格,使教学的过程更加注重针对性和实际效果。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6课《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6课《孤独的牧羊人》教案一. 教材分析《孤独的牧羊人》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欢快的节奏和简单的旋律表现了牧羊人孤独的生活。
歌曲共有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旋律简洁;第二乐段节奏稍慢,旋律优美。
这首歌旨在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不同节奏和旋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认识简单的五线谱和简谱,能唱一些简单的歌曲。
但对于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的感知还有待提高。
在情感方面,学生对歌曲的表现力和欣赏能力还有待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能正确演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2.能感知和体验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4.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感受牧羊人的孤独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的把握。
2.歌曲的表现力和欣赏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4.情感体验法:通过故事讲解,让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音频、视频资料,图片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具: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乐谱,引导学生认识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把握节奏和旋律。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讲解歌曲的主题,让学生理解牧羊人的孤独生活。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7.家庭作业(2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家长签字确认。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故事《孤独的牧羊人》的主人公和情节;2.听懂歌曲《孤独的牧羊人》的旋律;3.学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4.通过歌曲学习表达孤独情感;5.提高合唱能力,培养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孩子们想象一个有很多羊儿的草原,有一位好心的牧羊人在那里为他的羊儿们唱歌哄他们入睡。
接下来,老师会给孩子们讲述《孤独的牧羊人》的故事情节。
2. 歌曲欣赏(10分钟)让孩子们静静地听一遍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再让孩子们大声跟着唱连唱两次。
3. 歌曲学唱(20分钟)1.教师先唱第一句歌词:“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
”2.让孩子们跟着唱,重复几遍。
3.教师逐句唱学,熟练掌握各句歌词。
4.在孩子们熟悉整首歌曲后,再与孩子们一同合唱。
4. 表达孤独情感(15分钟)教师请孩子们听取歌词,找出表达孤独情感的句子。
如:“在星光闪耀的夜空里,独自放声大哭。
”请孩子们自由表达自己想起的孤独感受,并用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来表达。
5. 反思和总结(10分钟)请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听取孩子们的感受和意见,回顾整个教学过程。
同时教师也应该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下次教学提供参考。
三、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2.学生是否能够表达孤独情感;3.学生是否练习了合唱技能;4.教师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育家杨绛的《我们仨》中的一句话“不要以为小孩子就只要纪律,他们更需要有人听他们说话”十分重要。
很多时候,孩子们并不是不愿意学习,只是他们需要和老师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在这节课中,我注意让孩子们主动参与课堂,通过表达孤独情感来学习歌曲,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在学习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孩子难以认真听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些问题。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通用14篇)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通用14篇)《孤独的牧羊人》篇1活动目标1.欣赏歌曲,理解歌词大意,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2.体验歌曲创作中的约德尔手法,尝试用轻松快乐的情绪演唱歌曲中的衬词部分。
活动准备1.《DO—RE—MI》《孤独的牧羊人》音乐CD及伴奏音乐。
2.《音乐之声》视频《孤独的牧羊人》片段。
3.画笔、纸;牧羊人、田野、城里人、王子、农夫、餐桌、啤酒、穿红裙子的小姑娘、带围裙的妈妈图片。
活动过程1.组织幼儿听《do—re—mi》,介绍这首歌曲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它是一部和音乐有关的电影,里面还有很多好听的歌曲,引出《孤独的牧羊人》。
2.完整欣赏歌曲,感知歌曲的旋律、演唱速度及衬词的活泼诙谐。
(1)播放视频,介绍歌曲的名称《孤独的牧羊人》,理解孤独的意思。
(2)完整欣赏中文版歌曲,引导幼儿从歌曲的旋律、演唱的速度及演唱方式等方面感受音乐性质,理解“牧羊人”不是孤独的,而是快乐的。
(3)教师示范演唱衬词部分,接着幼儿跟着学唱,进一步体验歌曲幽默诙谐的曲风。
3.画图谱、贴形象,分段欣赏歌曲。
(1)欣赏歌曲第一段。
见识随音乐贴牧羊人、田野图片、画图谱,引导幼儿跟唱衬词。
(在衬词部分教师可画的螺旋线表示约德尔调)(2)欣赏歌曲第二段:教师贴王子农夫餐桌、啤酒图片,引导哟普而看图谱跟唱衬词。
(3)欣赏歌曲第三段。
出示小姑娘妈妈图片,引导幼儿看图谱跟唱衬词(4)教师幼儿对唱歌曲。
教师唱歌曲叙述部分,幼儿演唱衬词部分。
4.随歌曲两两结伴自由跳圆圈舞,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
活动延伸: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听音乐演唱或表演歌曲,体验快乐情绪的传递。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篇2幼儿园的主题课程中音乐活动的歌唱教学的比重越来越大,唱歌是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当人们高兴时会情不自禁的哼唱起歌来,特别是幼儿期,对歌曲的需求更是强烈。
因此,幼儿园歌唱教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
歌唱不是要把每个孩子培养成音乐家、歌唱家,而是培养他们创造性的适应变化的能力和用自己的声音抒发情感的能力。
孤独的牧羊人教学案例
孤独的牧羊人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复述故事《孤独的牧羊人》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背景。
2.掌握一些重要的生词与短语。
3.能够进行简单的书面及口头表达。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并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故事背景。
2.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重要的生词与短语。
三、教学准备1.课本《孤独的牧羊人》。
2.多媒体设备。
3.单词卡片和图片。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与牧羊人有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牧羊人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们小时候去牧场或农村养过羊吗?-你们觉得牧羊人是一个孤独的职业吗?Step 2:阅读与理解(20分钟)1.分发课本,并让学生自主阅读《孤独的牧羊人》。
2.学生交流阅读体会,并带领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为什么牧羊人被认为是一个孤独的职业?-图中的牧羊人是如何度过他的一天的?-为什么他挑选出那只特殊的羊?-这个故事有什么启示?Step 3:生词与短语学习(15分钟)1.利用单词卡片和图片,教授生词与短语,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同学们分组练习,并根据课堂展示各自组的学习成果。
Step 4:写作(20分钟)1.提示学生想象自己是一个牧羊人,用英语写一篇关于自己一天的文章。
2.引导学生用以下问题来组织文章:-我是一个牧羊人,我拥有多少只羊?-我通常是在哪儿带领羊群吃草?-我喜欢哪些看到的动物?-我是如何照顾羊群的?-我是如何度过一天的?3.学生完成作文后,互相交流修改并展示。
Step 5:总结与延伸(10分钟)1.总结课堂内容,回顾今天学到的重点。
2.提示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进行讨论:-你们觉得牧羊人的职业有何挑战?-你们愿意成为一名牧羊人吗?为什么?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为下一节课准备一份有关农民或农村的自述。
中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中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孤独的牧羊人》,让学生了解音乐与情感的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并理解音乐对情绪和心情的影响。
3. 通过学习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深层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孤独的牧羊人》的作曲背景和主题,体验音乐情感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深层意义,培养对音乐作品的思考和感悟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的音频或视频。
2. 课件、黑板、笔等辅助教具。
3. 学生音乐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的音频或视频,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先听一遍,然后简要谈论一下听后的感受。
二、音乐欣赏和情感表达(15分钟)1. 教师再次播放音乐作品《孤独的牧羊人》,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并在音乐结束后,向学生提问:“在这首音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2. 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并与学生共同分析音乐中存在的元素、旋律、节奏等因素对情感的塑造作用。
3. 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和对音乐的理解记录在音乐笔记本上,并与同伴分享。
三、音乐作品背景介绍(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孤独的牧羊人》的作曲家和作品的创作背景,例如:《孤独的牧羊人》是由中国著名作曲家许嵩创作的一首流行歌曲,歌曲讲述了一个年轻牧羊人自由自在地守护自己的小世界的故事。
2.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这首音乐作品的歌词和旋律,以及它们传递的主题和情感。
四、音乐的情感表达(1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音乐作品是如何通过旋律、和弦、节奏等元素来表达情感的。
2. 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了解,尝试用文字的形式描述这首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可以写成诗歌、散文或短文等形式。
五、音乐作品的深层意义(1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音乐作品的深层意义,例如:音乐作品中可能隐藏着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对生活的独特见解等。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故事《孤独的牧羊人》的基本情节和人物。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复述故事内容。
(3)通过故事,使学生理解孤独的含义,并学会关爱他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运用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
(3)开展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孤独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增强集体荣誉感。
(3)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友情,懂得与人分享快乐与忧愁。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掌握。
2. 人物关系的理解。
3. 孤独感受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心理。
2. 学会关爱他人,体会孤独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故事《孤独的牧羊人》文本。
3. 角色扮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故事《孤独的牧羊人》的封面。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基本情节。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故事分享(1)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故事中最感兴趣的部分。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选择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2)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角色的情感。
5. 讨论与交流(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孤独的感受。
(2)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故事主题,强调关爱他人、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能复述故事内容。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程度,以及讨论中的表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情感投入,是否表现出关爱他人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中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并熟悉《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音准、节奏感和合唱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幼儿体验到合作与分享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学会《孤独的牧羊人》的歌词和旋律。
难点:帮助幼儿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钢琴、吉他、录音机、音响、歌谱、教学卡片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音响设备齐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他们的热情。
2. 歌曲学习(10分钟):a. 教师播放《孤独的牧羊人》歌曲,让幼儿初步感受旋律。
b.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注意指导幼儿的音准和节奏。
c. 分组练习,让幼儿相互纠正和指导。
3. 合唱练习(10分钟):a.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合唱练习,注意调整音量和音色。
b. 让幼儿自主选择角色,进行合唱表演。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观察幼儿对《孤独的牧羊人》歌曲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合唱中的表现,评价教学效果。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团队精神,以提高今后的教学针对性。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将《孤独的牧羊人》歌谱发给家长,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练习演唱,增进亲子关系。
2. 音乐游戏:结合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设计相应的音乐游戏,如捉迷藏、模仿牧羊人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于音准和节奏感较弱的幼儿,要给予个别指导。
2. 在合唱练习中,注意调整幼儿的音量和音色,使合唱效果更加和谐。
3. 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感受到快乐。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观看《孤独的牧羊人》音乐剧,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故事情节。
2. 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孤独的牧羊人》主题音乐会,让幼儿在欣赏中获得音乐灵感。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精选14篇)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精选14篇)《孤独的牧羊人》教案篇1活动目标:1、观赏歌曲,理解歌词大意,尝试唱歌曲中衬词部分,感受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2、理解孤独,知道在孤独时,可实行唱歌等乐观的方法使自己和别人欢乐。
活动预备:音乐视频、图片等。
活动过程:一、律动导入,引出歌曲组织幼儿听歌曲《叨来咪》,提问:小伴侣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吗?师:这首歌曲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他是一部和音乐有关的电影,里面还有许多好听的歌曲,如《孤独的牧羊人》二、完整观赏歌曲,感知歌曲的旋律,演唱速度及衬词的活泼诙谐1、播放视频,介绍歌曲名称《孤独的牧羊人》,理解孤独的意思。
师:哎,那你们知道孤独是什么意思?(孤独、一个人、没有伴侣、很悲伤、很可怜)那我们现在来听一下《孤独地牧羊人》这首歌曲,看看歌中的牧羊人是不是像小伴侣说的那样。
播放视频,听了这首歌后,你认为他是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吗?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2、完整观赏歌曲,引导幼儿从歌曲的旋律、演唱的速度及演唱方式等方面感受音乐性质,理解牧羊人不是孤独的,而是欢乐的。
没听出来,没关系,我先给小伴侣们讲一个故事:一个牧羊人感觉自己特殊孤独,就来到山顶上唱歌来咿噢都来咿噢都来咿噢,歌声响亮,城里的人们在远处就听到了这好听的声音,这时候城边的王子、挑扁担的农夫、餐桌旁的.人们、喝啤酒的人们都听到了他的歌声,这时一个小姑娘和她的妈妈听到牧羊人的歌声后,也用相同的歌声回应他。
现在咱们再来听一遍歌曲,但是是有任务的哦。
你认为歌曲什么地方最好玩、好玩?(衬词来咿噢都来咿噢都来咿噢、低音处、唱歌中声音等好玩。
)为什么?似乎在做什么事?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老师示范演唱衬词来咿噢都来咿噢都来咿噢部分,请幼儿跟着学唱。
进一步体验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为下一个环节的对唱作好预备)三、出示相应的图片,分段观赏歌曲,知道欢乐的方法1、观赏歌曲第一段。
师随音乐贴牧羊人、人们图片,画图谱,引导幼儿跟唱衬词。
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所有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从审美的角度去感悟作品获得美的感受。
本节课通过欣赏不同题材的影视音乐,借助“影视歌曲”作为载体,运用学生最为熟悉的动漫音乐作为切入点,旨在引导学生初步的感受、体验影视音乐的作用,拓展学生的音乐欣赏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音乐知识。
教材分析:《孤独的牧羊人》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一首插曲,这部电影曾获得第38界奥斯卡5项金像奖。
叙述了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这部影片中的插曲,它是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
是女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时所唱的歌曲。
歌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
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
歌中的衬词“来咿噢都”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曲,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这都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
学情分析:在音乐教学中,欣赏往往被忽视,但学生如果缺少大量的音乐欣赏积累,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
本节课“影视音乐”作为知识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因此,设计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上,因此,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欣赏不同题材的影视音乐,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影视音乐、音乐剧、约德尔唱法等”?并帮助学生积累经典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
中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
中班音乐教案《孤独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热爱,提高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
2. 能力目标:帮助幼儿掌握歌曲中的基本节奏和旋律,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3.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背景,认识牧羊人的生活方式。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名称:《孤独的牧羊人》2. 歌曲背景:歌曲讲述了一个牧羊人独自放牧的故事,描绘了牧羊人在草原上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
3. 歌曲歌词:牧羊人啊,孤独的牧羊人每天早晨,最早迎接太阳陪伴着他,只有那忠实的小狗在这广阔的草原,追逐着梦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掌握基本的节奏和旋律。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深层含义,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教授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互动法:教师与幼儿互动,共同完成歌曲的学习。
3. 情境教学法:创设草原放牧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的美妙。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欣赏草原图片,引导幼儿说出牧羊人的生活方式。
2. 教授歌曲:教师先行示范演唱歌曲,教授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 幼儿学唱:教师指导幼儿跟唱歌曲,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节奏和旋律。
4. 集体演唱:全班幼儿一起演唱歌曲,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
5.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歌曲内容,让幼儿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牧羊人和小狗,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中的情节。
2. 邀请家长参与,开展亲子合唱活动,增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感情。
3. 带领幼儿到户外草原进行实地考察,让幼儿亲身感受牧羊人的生活方式。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歌曲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幼儿在集体演唱时的表现,评估幼儿的集体合作能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亲子合唱活动的效果。
八、教学资源1. 草原图片素材:用于导入课程,让幼儿对牧羊人的生活方式有直观的认识。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孤独的牧羊人教案
教案标题:《孤独的牧羊人》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理解《孤独的牧羊人》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3.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梳理小说的情节线索,理解故事的主要发展;
2.分析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和解读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2.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
四、教学准备
1.《孤独的牧羊人》原版书籍;
2.投影仪、电脑、屏幕;
3.小组活动所需的分组卡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利用投影仪播放一段《孤独的牧羊人》的电影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感受和想法的交流。
2.阅读和分析(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分发的卡片上的问题,共同阅读《孤独的牧羊人》的相应章节,并回答问题。
老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小组讨论(20分钟)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介绍小组的回答和讨论结果。
其他小组可以对其进行补充和提问。
4.合作练习(20分钟)
5.展示和总结(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和总结,学生进行点评和讨论。
六、教学延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芜湖县红杨片区
“上好课”课堂教学竞赛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703班
授课地点:三元中学
授课时间:2010年4月2日
《孤独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芜湖县红杨中学范庆庆
教材分析:
本课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中的歌曲,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各种体裁的声乐作品的教唱是初中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是美国故事片《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是家庭教师玛利亚在和孩子们玩木偶时唱的一首歌。
这首插曲吸取了流行于瑞士、奥地利等国山区的约德尔民歌调的风格,真假声交替,领唱、重唱、合唱与色彩绚丽的伴奏交融在一起,音乐跌宕明快,诙谐风趣。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习该歌曲独特的演唱方法,并对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有所了解。
学生分析:
这首歌采用了“约德尔”唱法演唱,学生第一次接触,对这种唱法很感兴趣,曲调十分上口,既流畅又好听,学习起来很积极;对基本的音乐知识也要有正确的认识。
比如:拍号,调号,音乐术语等。
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谱能力,是提高音乐欣赏和音乐演唱水平的必要条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孤独的牧羊人》,了解约德尔民歌调的音乐特点;
2、能大胆、自信、正确的演唱这首歌曲,适当的添加肢体动作;
3、准确理解歌曲所表达的人生哲理,上升到精神层面。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演唱“约德尔”唱法,真假声的转换;
2、根据不同歌曲的旋律、节奏、情感,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艺术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歌曲分析--新歌学习--强化训练--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音乐视频。
听后回答问题:
1、音乐出自于哪部电影?
2、唱歌的人是谁?电影中除了他还有
那些其他人物?
3、歌曲名称?
学生认真听赏、思
考并回答。
出示课题。
用学生熟悉的歌曲
导入新课,不会让学
生觉得突如其来,让
课程进行的更为自
然。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歌曲分析1、师:这首歌曲是影片中玛利亚修女
和七个孩子玩木偶时演唱的歌曲。
E
大调,2/4拍。
让我们先去电影中欣赏
这一精彩的片段吧!
2、虽然歌词是用英文唱出来的,但是
我们能通过音乐旋律感受到乐曲带给
我们怎样的感受,并用自己的话表达
出来。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思考、作答:
轻松,诙谐,
幽默,欢快。
对歌曲大概的介绍。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的能力。
新歌学1、听歌曲中文版,学习歌词,这么诙
谐幽默的旋律描述的到底是怎样一个
故事呢?
得出结论:牧羊人并不孤独,他
拥有很多忠实的听众。
2、牧羊人用他那美妙的歌声带给了很
学生自由讨论,回
答。
引导学生用语言将
对音乐的感受表达
出来。
置作业1、有感情的背唱整首歌曲。
2、搜集有衬词出现的歌曲。
学生课后完成作
业。
回顾、总结。
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