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论语十则》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原文翻译,精华十句,必背!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原文翻译,精华十句,必背!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则见于《里仁》篇,第七则见于《述而》篇,第八则见于《泰伯》,第九则见于《子罕》,第十则为《卫灵公》,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文言文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文言文总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
殆:危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看齐、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宽广,刚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二.写出这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并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
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子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论语十则_中考复习知识点孩子们
《论语十则》中考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论语》是关于的记录。
是经典著作之一。
合为“四书”。
孔子,名,字,鲁国人。
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
在我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二、背诵课文1、,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4、曾子曰:“,。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5、子曰:“其恕乎!,。
”三、句读停顿: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四、重点词语解释学而时习..远方来..之,不亦说.乎?有朋自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师矣..可以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焉..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五、一词多义归纳1、而: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②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任重而.道远④拔山倒树而.来2、焉:①见贤思齐焉.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其:①其.恕乎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蹲其.身4、之:①知之为知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②故时有物外之.趣③心之.所向,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为:①为.人谋而不忠乎②可以为.师矣③仁以为.己任六、古今异义:①吾日三省吾身:②择其善者而从之:③可以为师矣:④是知也:七、词类活用:①吾日三省吾身:日②温故而知新:故③传不习乎:传九、内容理解:1、各则注解: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要有君子之风。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重点字词解释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重点字词解释论语十则细讲第一则:为人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老师传授过的知识并时常温习,不也非常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与你做朋友,不也非常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称得上是君子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很有修养的人。
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重点字词解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鲁国人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注:反省。
论语十则知识点汇总
《论语十则》知识点汇总论(lún)语十则(《论语》四书五经之一》)作者:孔子以及他的弟子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整体结构:语录体散文内容:主要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全书共二十篇, 每篇有若干章。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过的知识去时常的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时习:时常地去复习。
时,按时。
(2)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3)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而:顺接连词,表示被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可不译。
(8)之:代词,指学到的知识。
(9) “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10)自:从。
(11)知:了解。
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
“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重点字词解释:吾:我。
七上《论语十则》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知识点相关识记: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3、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
最新版论语十则的知识梳理
最新版《论语十则》复习资料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仁爱”。
后世将他与儒家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孟子合称“孔孟”。
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共20篇是我国古代的“四书五经”之一,其中“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论语》(lún⑵不亦乐乎(lâ⑶三省吾身(xǐng⑷罔(wǎng⑸殆(dài⑹愠(yùn⑺传不习乎(chu án⑻弘毅(hóng⑼凋(diāo⑽恕(shù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学而时习之(按一定的时间复习⑵不亦说乎(通“悦”,愉快⑶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⑷学而不思则罔(迷惑⑸思而不学则殆(有害⑹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⑺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⑻是知也(此,这⑼其恕乎(大概,也许⑽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⑾是知也(通“智”,聪明⑿己所不欲(要,想做⒀勿施于人(给,施加⒁其恕乎(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⒂见贤思齐焉(看齐⒃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⒄士不可以不弘毅(刚强勇毅⒅知松柏之后凋也(凋谢⒆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习⒇死而后已(停止5、写出文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①说通悦,愉快②女通汝,你③知通智,智慧,聪明6、写出加点字的古今异义。
①温故而知新古义:老的,旧的,过去的。
今义:缘故,故意,意外的事情。
②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
③不亦君子乎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对人的敬称。
④是知也古义:这,这个,这样。
今义:表示肯定判断。
⑤死而后已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7、阅读课文,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十则中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论语十则》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论语十则》原文翻译 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论语十则》知识点整理
孔子
【人物介绍】 孔丘(前 551- 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 的思想家、教育家。 曾参(前 505- 前 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人。 仲由(前 542- 前 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人。 【全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 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曾参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肩负重大的使命,路途遥远。把实 现‘仁’的思想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这不也是很遥远 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第四则是 学习 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 阐明了”学“与”思“的辩 证关系。
第五则是 学习态度 ,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 学习方法 ,端正学习态度、 提高思想修养。 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 的十条语录。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 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考却不学习就 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道与不知道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论语十则知识点汇总
《论语十则》知识点汇总论(lún)语十则(《论语》四书五经之一》)作者:孔子以及他的弟子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即《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整体结构:语录体散文内容:主要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全书共二十篇, 每篇有若干章。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过的知识去时常的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时习:时常地去复习。
时,按时。
(2)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3)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4)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而:顺接连词,表示被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可不译。
(8)之:代词,指学到的知识。
(9) “不亦……乎”,即“不是……吗”,反问句式。
(10)自:从。
(11)知:了解。
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
“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重点字词解释:吾:我。
《论语》十则知识归纳
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 弘毅:强毅,意志坚强。 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 施
欲:愿意,想要。施:施加。
一词多义: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替。 项为之强。 为,因为。 为 (wèi) 为之怡然称快。为,因为。
为
以丛草为林……。 为,作为。 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 为,被。 (wéi) 可以为师矣。 为,做。 为 知之为知之…… 为,是。 为 仁以为己任。 为,作为。 为
而
学而时习之。 而 温故而知新。 而 表承接。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而 不译,或 择其善者而从之…… 而 译为“然 死而后已。 而 后”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而 人不知而不愠。 而 表转折。可译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却”或 而 学而不思则罔…… 而 “可是”、 任重而道远。表并列。“而且”、“并 而 “但是” 且”
• • • • • • • • 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三人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 以 士不可以 可以不弘毅。 :能够 可以 可以: 可以
可以为师矣。 可以
可以:可以凭借。 可以:可以凭借。
知
人不知而不愠。 知 知:了解。 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智慧 知 知:领悟,知道。 温故而知新。 知 知之为知之。 知:知道
重点文言虚词:
之
学而时习之。 之 诲女知之乎。 之 之,代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 之 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之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之,助词,无意,不译。 之 助词,无意,不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知识整理
《论语》十则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1、关于《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约485章,是儒家经典着作之一。
《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
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
由于孔丘对现实人生和社会生活往往有很深刻的认识,《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2、关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后人尊为“至圣”“圣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
孔子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二、文白互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时”,这里是副词,相当于“以时”,可以解作“按一定的时间”或“及时”。
“习”的本义是“鸟数飞”,引申为“实习”“演习”。
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
这类字眼要懂得活解。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朋”旧注:“同门曰朋。
”跟现在说的“同学”“同班”相近。
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众(越来越多),至自远方”。
初中语文教材论语十则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之论语十则
初中语文教材论语十则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之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
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初一语文课文知识点:《论语》十则
初一语文课文知识点:《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愠yùn 三省xǐng吾身论lún语罔wǎng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时:时常。
(2)不亦说乎说:愉快。
(3)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4)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
省:反省,自我检查。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6)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8)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凋谢。
3.请写出三个出自本课的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阐明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明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孔子认为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应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赞美松柏坚强品格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能够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点拨:重点理解“故”、“为”等词的意思。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他们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点拨,重点理解“士”“弘毅”等词的意思。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七上:《论语十则》复习要点
《<论语>十则》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曲阜是孔子的家乡。
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先世宋国贵族。
少年时家境衰落。
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
50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
后罢官,曾经周游列国,终不再任。
晚年致力于教育。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
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在我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2、《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①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
②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③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箱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
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二、背诵课文(略)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十则重要知识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初一语文上册:《论语》十则重要知识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
大全-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初一语文上册:《生命生命》重要知识点|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
全-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ﻭﻭﻪﻭ三、文学常识ﻪﻭ
ﻭ《生命生命》的作者是台湾(地名)女作家杏林子,她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
ﻭ
ﻪ。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知识点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作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中涉及到了部分论语的内容。
以下为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知识点:一、学而篇1.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君子可以追求财富,但要用正确的方式手段获取财富。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应该讲究方法和习惯,坚持实践和反复练习,得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满足喜悦。
3.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正确认识他人、了解自己,才能在与人相处、处理事务时,减少出错和损失,不会陷入困境。
二、为政篇1. 君子道者三,而得天下:未成,谓之道;已成,谓之文;成而不失其初,谓之人。
人才的培养要讲究方法、过程和结果的统一,只有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成功,并且在成功之后也要不断的保持优良作风,这就是成为“人”的标准。
2. 以礼治国。
以礼治国,即在国家建设和治理中,要讲究礼仪、规矩,依靠这些规范来调整人们的行为和态度。
3.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建立良好的政德,就像北极星矗立在天穹之上,众星围绕和遥望,使得整个社会的操守和秩序都得到维护和巩固。
三、学行篇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会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转化成普遍的道义和原则,在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时候就不会因自己的狭隘和偏见而做出一些错误的选择。
2. 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勇于学习、钦佩他人,并从中寻找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改进和进步的途径。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的乐趣最终要为人的实践所服务,要通过学习,让自己的思想和行动都更加优雅、优美,让自己的内心和外在都更加协调和和谐。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语文中与论语相关的知识点,论语的思想和精神有助于我们的人生道路上追求真理、品德修养和统合思考,是我们所需要的精神财富。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和实践等多种方式,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思想和方法。
七年级上册论语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上册论语知识点大全
在中华文化传承中,论语是中国传统儒家道德伦理经典,也是
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经典之一。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论语讲述的是儒家思想对个人修养、家庭伦理、政治道
德以及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整理出七年级上册论语常见的知识点,以供参考:
一、修身篇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从学习角度看待人生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3. “弟子,不思维则离群,思维则聚。
” ——思考是成长和发展
的基础
二、家庭篇
1.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家庭是成长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坚强后盾
2. “君子以笃信待人,小人以忠诚待之。
”——应该如何对待亲密的人
3.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如何和谐相处
三、政治篇
1.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正确认识道德和金钱的关系
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未雨绸缪,危机意识的重要性
3. “诲人不倦,讲究同等。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和领导
四、社会篇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际精神和外交友谊的价值
2.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法律规范与社会秩序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如何做一名有爱心的人,正确看待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论语知识点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论语中丰富的思想内容,为今后的生活和事业发展提供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知识点
相关识记:
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
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3、理解背诵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2、吾日三省
..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女: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刚强,勇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择善而从
三.填空。
1、子曰:“学而时习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
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3、子曰:“见贤思齐.焉,。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
,。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可以为师矣。
”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岁寒,。
”//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其恕乎,,。
//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是知也。
”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