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里士多德时代政治生活的德性. pdf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亚里士多德时代政治生活的德性

——《政治学》读书报告

白荷菲 201355003

摘要: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作为一部系统的政治学专著为西方政治思

想奠定了基础。而该书的撰写是在古希腊特殊的奴隶制危机时代完成的,反映

了当时的诸多社会矛盾与时代特征。在该书贯穿始终的对德性的理想式思考融

汇在对个人修养、家庭管理、国家治理与公民教育等多个方面,在各个部分既

有延伸又统一于亚里士多德对现有政体及理想政体的理论研究下,即最好的政

体是轮番而治的民主共和制,该政体能够将个体和国家的德性最大化。本文将

就各个方面作出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德性民主共和制法制阶级

正文:亚氏的《政治学》并非一部完整统一的作品,而更倾向于一部课堂

笔记的精华。然而这丝毫不影响其充分地反应了亚里士多德在创作的十五年间

乃至更久的思想变化,保罗万象地分析了希腊时期各个城邦的政体及政治生活,成为剥削阶级政治学的开山之作。亚里士多德时代是古希腊奴隶制社会的危机

时代,自苏格拉底之死至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希腊民主政体的弊端进一步裸露,

雅典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日趋激烈。对于这一情况,柏拉图早已有过希腊的

每一个城邦都已分裂为“富人的城邦”和“穷人的城邦”两个截然不同城邦的

慨叹,这一现象至亚里士多德时代愈演愈烈。①在每个希腊城市国家中,除去

奴隶主与奴隶的基本矛盾之外,还上演着富有奴隶主与自由贫民之间的激烈争斗,公元前399斯巴达爆发的基拉东自由贫民起义、公元前392年科林斯自由

贫民起义以及公元前373年雅典的棍棒党起义等均是这一斗争的白热化呈现。

面对分崩离析的希腊雅典文化载体——奴隶主国家,亚里士多德希望通过对现

有政体的研究探索出理想政体的形态及总结出一套可以挽救奴隶主国家的政治

理论。在对老师柏拉图的继承与批判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走访了雅典周围一

百五十多个城邦,研究出民主及寡头政体的衰落原因及使之安定的最佳办法,

并描述了他对各种政体的最终看法和对政治组织及政治变革背后各种社会力量

的观念。

相比于《理想国》和《法律篇》骨架的狭小和内容的单纯来说,《政治学》不得不说是一部政治学体系的奠基之作。而在这一亚氏构建的体系之中,其自

始至终强调政治的德性,如果说其政治病理学和政治治疗学的论述是为希腊城

邦开出的药方的话,政治的德性无疑是支撑亚氏对城邦政治的理想和信念的核心。亚里士多德认为,国家是社会团体之一,它囊括其他一切社团;既然每一

个社团都以一种善为目的,则国家则是以最高的善为目的;伦理学研究个人的善,政治学研究人群的善,因此政治学被他认为是最高的学科。

亚氏谈论家庭和伦理学。他着重论述了一个家庭中的两种关系,即家长与

妻儿间的关系和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关系。而在家长与妻儿的关系中又包括,

夫妻关系与父子关系。亚里士多德认为父权与夫权均是具有统治性的,尽管二

者的统治都以自由为基础,但二者之间仍有很大的不同,夫权的运用及丈夫对

妻子的统治是共和式的,而父亲对子女的统治是君主式的。然而无论是丈夫还

是妻子,父亲还是子女都具有德性,共同享有属于人的伦理德性,但其节制、

公正和勇敢并不相同,妇女具有审辩能力却不具有权威;儿童同样具有该能力

但不成熟。而在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中,奴隶仅是活着的工具而非“人”,无

论是自然奴隶还是人为的奴隶都需要在主人的命令下去完成工作。

亚氏谈论政治关系。亚里士多德强调政治关系只存在于平等的自由人之间,即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道德上的平等及本质上的相似,因此最

佳的治国方式是轮番而治。这一定义对政治作出限定,认为只有希腊社会存在

政治关系而其他地区包括东方波斯地区有的只是统治而非政治,且政治关系需

严格与前文提及的两种关系相区分,即主奴关系和家长对妻儿的关系。这便大

大地升华了政治及政治生活的德性,使得政治处于神圣而需要敬畏但每个自由

人都不可脱离的高台之上。而这一德性落实到具体的政体上便是中庸之道,即

中产阶级占主体的共和制。被亚里士多德看作中庸的化身的中产阶级能顺从理

性而不走极端,能维持共和政体的“中间形式”与“中间性格”。亚氏无疑是

想通过理想政体,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轮番而治从而调和贫富两极的差异、减少

城邦内部的差异和斗争从而维持统治的稳定。

亚氏谈论法治优于贤人之治。亚里士多德是相当看重法律的,这一定程度

上是受其老师柏拉图的影响,然而柏拉图认为法治是处于“第二等好”的统治,最佳的统治应是“哲人王”的人治。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法治所代表的不受欲

望控制的理性是优于人治的,即集体智慧比最聪明的智慧更优。这是因为集体

的德性远比一个个体所具有的德性更为完备和全面,包括了理性、忍耐等等。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法律是“没有感情的智慧”,因而不会像个体一般受到情

感的影响,从而具有公正性质。在法律的约束下,智慧相当的自由民实行轮番而治是亚氏提出的能最大发挥德性的治理城邦的方式。

亚氏谈论通过教育完善城邦的德性与和谐。在教育方面,亚里士多德承袭

柏拉图思想肯定了教育与政治之间的紧密联系,为政治服务并隶属于巩固奴隶

主统治。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不要像现在这样,每人

只分别照顾自己的儿童,给予自以为是最适合他们的教育。”亚里士多德提出

由国家公办教育,使教育成为国家的事业,并且认为教育应该分门别类包括服

务于工作的教育和服务于休憩的教育,因此在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中学生除了学

习读写计算还应该接受音乐的陶冶,从而获得最大的快乐。“人们各以自己的

品性估量快乐的本质,各人的认识各不相同,只有善德最大的人,感受最高尚

的本源,才能有最高尚的快乐。”可见,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最高德性的快乐

的公民。

《政治学》作为一部基于实践与研究的政体学专著还囊括了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是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精华。而任何传世经典也是基于

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的,无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且不论亚里士多德对人等级

观的深信不疑,他刻意回避了政治和法律的阶级性,而代之以人的智慧和感情

这类意识性的词语。对此,吴恩裕先生指出“剥削阶级总是企图掩盖法律的阶

级的实质的。”

诚然,代表着奴隶主剥削阶级意志的《政治学》却也明确地反应出作为政

治学家的亚氏希望通过自身理论缓和各阶层之间矛盾从而维持城邦政治生活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