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PPT课件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理想国》与《政治学》
国家的起源
柏拉图认为,国 家产生于人类 生活的需要
亚里士多德认 为国家是由人 的本性的发展 所决定的,在历 史长河中自然
而然产生的
《理想国》与《政治学》
国家的阶级构成
柏拉图崇尚的 是一种由哲学王 直接统治的,社会 中各阶级等级森 严的理想社会
亚里士多德所 崇尚的是以法治 国,社会各等级比 较松散的理想社
会。
《理想国》与《政治学》
政体形式
柏拉图认为 最理想的政体 是贤人统治,即 “哲学王”
亚里士多 德则阐述了6 种不同的政 体形式
《理想国》与《政治学》
私有制
柏拉图谴责 私有财产,认为 私产之下无好 的执政者甚至 会毁灭社会
亚里士多 德看来,只有在 私有制的条件 下,才能发挥人 类的各种美德
《政治学》内容简介:亚里士多
德的《政治学》成书于公元前326年, 是他对希腊158个城邦政治制度研究 的基础上完成的关于城邦政治学说的 主要论著。
亚里士多德在书中探讨了国家的 起源、本质、理想的社会政治制度等 一些重要政治问题,不仅系统地论述 了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思想,而且第一 次创立了独立的政治学体系。
《政治学》的主要内容
• 1.论城邦
(1)城邦的目的
–为了追求和实现城邦和个人生活的至善; –个人的善与城邦的善是统一的(教育和法律的作用); –政治上的善即公正——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权力必须是
善的) –纯思辨活动的属性是至善或至福的属性。(无所外求、自得
其乐、闲暇等)
(2)城邦的起源
• 家庭——村落——城邦;
• 游历时期:阿塔内斯、米提利尼(结识泰奥弗拉斯特)、 马其顿(受菲利二世之邀,亚历山大之师)、斯塔吉拉 城、雅典(前355);
亚里士多德
三、公民学说
1、什么是公民
“单纯意义上的公民,就是参与法庭 审判和行政统治的人,除此之外没有任 何其他要求。” “凡有资格参与城邦的议事和审判事 务的人都可以被称为该城邦的公民,而 城邦简而言之就是其人数足以维持自足 生活的公民组合体。”
2、好人和好公民
“公民的德性与他所属的政体有关。” “如果一个城邦不可能完全由好人组成,而又要求 每一位公民克尽职守,做到这一点又有赖于个人的 德性;那么,既然全部公民不可能彼此完全相同, 公民和好人的德性就不会是同一种。所有人都应当 是好公民,这样才能使城邦臻于优良;然而除非假 设在修明的城邦中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那么就不 可能让所有人都具有好人的德性。” “如果善良的统治者和善良的人具有相同的德性,那 么一个公民就会是一位统治者了。”
一人执政 正确的政体 君主政体 蜕变的政体 僭主政体
少数人执政 贵族政体 寡头政体
多数人执政 共和政体 民主政体
3 、多数人执政要胜过少数人执政
• “看来,由多数人执政胜过由少数最优秀的人执政,这 虽说也有一些疑问,但还是真实可取的。因为在多数人 中,尽管并非人人都是贤良之士,他们聚集在一起也有 可能优于少数人…因为,众人中的每一成员都部分地具 有德性和明智,但他们聚到一起时,众人就仿佛成了一 人,多手多足,兼具多种感觉,在习性和思想方面也是 不拘一格。” • “只要群众不是过于卑贱,即使他们各自为政时在判断 上不如那些行家里手,然而全部聚在一起时,群众政体 的判断就会优于或者至少不逊于行家的判断。” • “在许多事情上众人的判断要优于一人的判断。此外,多数 的事物较之于少数的事物更加不易腐败;恰如大量的水 比少量的水更加不易腐败。单单一个人必定容易为愤怒 或其他这类激情所左右,以至破坏了自己的判断。但是 很难设想,所有的人会在同一时间发怒并且犯错误。“
亚里士多德与政治学 PPT课件
是人间的至善。立法 家应制定措施,通过教育,使城邦中参与政事的公民都具有 善德。妇女占城邦人口的半数,而儿童不久就要成长为公民, 所以他们的教育不应被忽视。
3.惟有教育能达到城邦的统一
城邦是许多分子的集合,惟有教育才能
使它成为团体而达到统一。苏格拉底、柏拉 图企图用公产制达成善德,而忘记了积习、 文教和法度可以化民成俗。
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论述了
人之所以为人、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性,也就
是人的本质。 1.人的社会性
亚氏认为,人类是趋向于城市生活的
动物(人类在本性上也是一个政治动物)。人
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离群索居。
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的人,或是为世
俗所鄙弃而无法获得人类社会组合的便利
或因高傲自满而鄙弃世俗的组合的人,他 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祗,而 唯独不是人。
第二节 《政治学》中的教育思想
《政治学》(Politics)是亚里士多德的重要著
作之一。
本书共8卷。 第1卷论政治团体的形成及其基本单位家庭; 第2卷是对柏拉图在《理想国》和《法律篇》 中所设计的政体以及当时被称为3种典型政体的斯
巴达、克里特和迦太基的政体的批评;
第3卷阐述政治理论;
第4卷是对各种政体的各种类型的分析批评; 第5卷论政体变更的原因及方式; 第6卷论建立稳定不变的政体的方法; 第7、8卷论理想的城邦及其教育制度。
三、对儿童实施体、德、智、美和谐发
(二)教育应成为宣传“法治”、对人们进 行法制教育的工具 各种法律的具体内容必须使公民了解,这样, 人们才能“守法”,社会秩序才能安定。
亚里斯多德把城邦实施“法治”与进行公共
的社会教育联系起来。 “一个城邦应常常教导公民们能适应本邦政 治体系及其生活方式。”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 《政治学》是一部专门讨论城邦政治问题和原理的著作。现存《政治学》分八卷, 卷一论述城邦的起源、目的、本质;卷二论述理想城邦的原则,其中对柏拉图的 “理想国”进行了批判;卷三研究城邦的性质及公民的本质,由公民的性质而论 及不同的政体;卷四、五、六研究现实的城邦,尤重对平民政体和寡头政体的分 析,涉及它们倾覆或衰落的原因及保持稳定的途径等;卷七、八讨论理想城邦的 规划。
➢ (5)执政者要凭借城邦的法度和自己的行动防止内讧和争吵,要有远见(6) 根据邦内的经济状况调整公民的财产资格
➢ (7)不让任何人在政治方面获得脱离寻常比例的超越地位 ➢ (8)密切关注私人的生活,对私人生活特殊的人进行监督,注意特别兴盛起来
的部分;设法加强中产阶级 ➢ (9)一切政体都要订立法制并安排它的经济体系,使执政的官员不能假公济私,
即要防止腐败 ➢ (10)平民政体应顾全富室,寡头政体应济助贫户。
三、中庸管理思想
Add the sub title
第二,凡是平民政体中存在较多的中产阶级,分享较大的政权,显示着中间性 格。
第三,最好的立法家都出身于中产家庭,梭伦、莱喀古士、嘉隆达斯等都是例证。 ➢ 中产阶级执政虽然是理想政体,但世间大多数政体或是平民或是寡头,原因如下: 第一、在大多数的城邦中,中产阶级一般是人数不多的;有产者们和平民群众两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赖。……而且,变更也可以是从最原始的平民政体到最新近的平民政体。凡是在官职都经
过选举又没有财产资格要求的地方,并且选举权为一切平民所有,一心想谋得一官半职的 平民领袖们就不得不拉拢平民,以致平民大众控制了权力,超越法律之上。
原文导读
以寡头政体而论,政权的更迭有两种最显著的途径;其一是群众蒙受了不公正的待遇, 任何一个敢站出来领头闹事的人都能纠集起大批的群众,尤其当他本人就是寡头集团的一
是一个超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而一个完全的家庭,又是由主与奴、夫与妇、
父与子这三项基本要素组成。…………
在各行业中,凡是不靠时运而着重技术的一定是最有本领的行业;凡是对人体最有损害 的一定是最鄙贱的行业;凡是使用体力最多的一定是最劳苦的行业;凡是最缺乏善德的
一定是最可耻的行业。而垄断则是获得暴利的一项通则。以家喻国,父子关系类似君王
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形式,村坊则是由若干家庭联合形成的,而若干村坊的组合就是
城邦。至此,社会就进化到高级而完备的境界,人类的生活就获得了完全的自给自足。 因此,城邦是出于自然的演化,而人类则自然地趋向于城邦生活,人类在本性上是一个 政治动物。凡人由于本性或由于偶然而不归属于任何城邦的,他如果不是一个凡夫,就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是古希 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也是亚历 山大帝的老师。在物理学、诗歌(包 括戏剧)、生物学、动物学、逻辑学、 政治、政府、以及伦理学都有建树。 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 三人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奠基者。他的 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
《政治学》主要内容
卷一 论城邦的目的、起源和基础 1 城邦的目的和起源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6种政体—平民政体
平民政体的品种
以财产为基础,订立担任公职的资格,但所要求的财 产数额是低微的 最严格地遵守平等原则的 凡出身无可指摘的公民都能受任公职,治理以法律 为依归 不问出身,凡属公民都可受任公职,治理以法律为依 归 极端民主制。凡属公民都可受任公职,政事最后裁 断由群众决定,“命令”代替了法律。
6种政体—平民政体
政体的优劣性 “依通例说,不问各邦特殊情况怎样,凡是和最好政 体愈接近的品种自然比较良好;凡离中庸之道愈远 的品种也一定是最恶劣的政” 种政体从优至劣的次序应是:共和政体——贵族政 体——君主政体——平民政体——寡头政体——僭 主政体
认为平民政体是最可容忍者
6种政体—平民政体
平民政体弊端: 最主要地起因于平民领袖们的
创作大背景:亚里士多德生活的公元前4世纪,正是希 腊奴隶制城邦发生严重危机的时代。作为希腊著名的 哲学家、思想家,亚里士多德面对奴隶制城邦由盛而衰 的现实,采取积极的态度和基于事实的理论研究,追根溯 源,探讨产生危机的原因,寻求克服社会危机使奴隶制城 邦中兴的社会途径。
作者介绍及创作背景
《政治学》内容简介:亚里士多 德的《 政治学 》成书 于公元前 326年,是他对希腊158个城邦政 治制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关于 城邦政治学说的主要论著。亚里 士多德在书中探讨了国家的起源、 本质、理想的社会政治制度等一 些重要政治问题,不仅系统地论 述了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思想,而 且第一次创立了独立的政治学体 系。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政治的本质就是统治奴隶的艺术公元前431年,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之后,雅典的执政官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的葬礼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其中有一句话被世人广为传颂、经久不绝;他说:“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
”在伯利克里的时代,雅典的奴隶制民主已经发展到了顶峰,统治的艺术变得极具吸引力。
这种观念扭转了苏格拉底“把自己限制在私人生活中,远离政治”的伦理主张。
希腊人逐渐意识到政治学与统治者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在谈论哲学的同时,他们也开始注意到了政治学。
柏拉图的《理想国》前半部分主要围绕“正义”的话题进行辩论,本质上还属于伦理学的领域,而到了后半部则转到政治学之中,描绘了理想城邦的形态,并且提出让“哲学王”来统治国家的观点。
在柏拉图的众多弟子中,亚里士多德似乎是专门为反对他而生的。
当柏拉图还在世的时候,后者就主动退出了学园,对此,柏拉图说:“亚里士多德踢开了我,犹如小雄驹踢开生养它的母亲。
”这名“小雄驹”在哲学领域用“形式论”来批驳老师的“理念论”,在另一个领域又写出了《政治学》,直接与《理想国》唱反调。
柏拉图认为政治学是“哲学王”的治国之术,把它交给肉食者们来谋划就行了。
而亚里士多德则说:“人是一种天生的政治动物”,小到家庭,大到城邦,无不充斥着各种政治生活,政治学绝非政客、君王、家主的专利,它属于每一个“公民”——当然,奴隶、妇女、工匠和异邦人要被排除在外。
由谁来作为城邦的统治者?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以家庭为逻辑起点,他认为家庭是组成城邦的基本要素,是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而自然形成的共同体。
当数个家庭聚集群居时,就形成了村落。
每个村落都会推举几个德高望重的长老来主持集体事务;而多个村落为了更优质的生活而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城邦。
正因每个人都出生在家庭中,而城邦又包含着村落和家庭,所以每个人一出生就获得了“某某邦人”的政治属性,也就是取得了“籍”。
亚里士多德 PPT课件
对于亚里士多德而言,他所面临的全部任务就在于 消除理念世界和可感世界之间的鸿沟,解释一般和 个别的真实关系。——而这,不仅仅是逻辑的主要 任务,也是哲学的任务。
认识事物,无非是认识它的各种属性和“是什么” 的定义。认识的形式和规则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 论,这就是三段论推理。
亚里士多德确立了形式逻辑的基本内容,提出了形 式逻辑的三大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研究了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逻辑形式,首创了三段论 的三种格以及规则(后来经院哲学家又加上第四格)
参见《论题篇》
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全面系统地为科学知识分类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分类的依据是:知识的目的
理论知识 实践知识 创制知识
是为着自身而被追求的知识。包括 物理学、数学、第一哲学(神学)
是为了行动而被追求的知识。包括 伦理学、家政学、政治学
是为了创作和制造而被追求的知识。 包括修辞学、诗学、辩证法
质料因 形式因 动力因 所为因
形式因
在具体事物上质料与形式是对立的,不可转化,绝对 的;超出具体事物,质料与形式的对立就是相对的; 形式高于质料
潜能与实现
亚里士多德哲学中最重要的一对范畴
质料和形式是从静态分析事物的结构、回答本源问题 潜能与实现是从动态的角度,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 和生成,宇宙万物何以生成
亚里士多德多次强调感觉和经验只能认识个别而不能认识普遍
技术
技术即知识,技术可以传授,经验不可以。知与 不知的标志就在于可不可传授。技术分为两类, 一种技术实用,另一种技术只供消磨时间而无实 用,后一种更智慧。因为它不是为了实用。
智慧
有经验的人比有感觉的人智慧,有记忆的人比有 经验的人智慧,思辨学科比创造学科更智慧。可 以称作智慧的知识应该是最普遍的、最不容易认 识的、最确定的、最善于传授的、为了自身而被 认识的、具有最权威指导作用的知识——即哲学。
第二讲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二)主要著作
据记载他写的书不下170本,留下来的有47部,不过,他的 成就并不限于作品,而在于他知识的渊博。在科学上,亚里 士多德研究了解剖学、天文学、经济学、胚胎学、地理学、 地质学、气象学、物理学和动物学。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则 研究了美学、伦理学、政治、政府、形而上学、心理学、以 及神学。亚里士多德也研究教育、文学以及诗歌。亚里士多 德的生平著作加起来几乎就成了一部希腊人知识的百科全书。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 理学》、《伦理学》、《政治学》和《诗学》等。他的思想 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 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仅存 政治学著作《政治学》和《雅典政制》。《政治学》系统地 论述古希腊政治思想,第一次创立了独立的政治学体系,西 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
“所谓平等有两类,一类为其数相等,另一类为 比值相等。‘数量平等’的意义是你所得的相同事 物在数目和容量上与他人所得者相等;‘比值相等’ 的意义是根据各人的真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衡 称的事物。举例来说,3多于2与2多于1者其数相等; 但4多于2者与2多于1者,比例相等,两者都是2:1 之比,即所超过者都为一倍。”(第234页) 解读:亚里士多德把平等分为“数量平等”和 “比值平等”,并进而主张把两种平等观结合起来。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数量平等”是指不论个人贡献 的贡献大小而获得的结果是平等的,即平均主义; 而比值平等是每个人获得与每个人贡献程度相适应 的结果。
“城邦是若干生活良好的家庭或部落为了追 求自足而且至善的生活,才行结合而构成 的。……一个城邦的作用及其终极目的却是 ‘优良生活’,而社会生活中的这些活动却 只是达到这种目的的一些手段而已。城邦为 若干家庭和[若干家庭所组成的]村坊的组合, 由此结合,全城邦可以得到自足而至善的生 活,这些就是我们所谓人类真正的美满幸福。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政治团体的存在并 不是由于社会生活,而是为了美善的行为。” (第140页)
历史人物评说——亚里士多德PPT课件
第28页/共29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9页/共29页
以“三段论”为核心的逻辑学成为一切科 “法治” 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3)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科学探索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积极进取、 探求新知。
(4)唯物论并不彻底,常动摇;有阶级局限性。
第21页/共29页
知识综合:
• 材料一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建立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的社会秩序,他的思想的核心是“仁”,希望 统治者“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1唯心主义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2研究物质世界只能获得不确定的意见而不能获得知识1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2物质世界值得研究尽管认识中有错误但也有真理成分26政治思想为政以德理想国是哲学王统治的国家归纳六种政体提出法治优于人治伦理思想中庸伦理学主题
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一个纵情恣乐毫无节制的人,会变成放荡的人;一个像乡下
人一样忌避一切快乐的人,会变为麻木不仁的人。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 恶,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痛苦。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
快感,正因为它是善。 善是难能可贵的,也是高尚和值得称赞的。 《形而上学》 、《大伦理学》、《诗学》、《修辞学》 《论灵魂》、《论正义》、《论哲学》 、 《工具论》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讨论一个什么哲 学问题?各持怎样的观点? (2)你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态度?
第27页/共29页
题二:
作为未知领域的探索者.亚里士多德也犯了许多的错误。比如他认为出生婴 儿的性别取决于父亲的强弱……亚里士多德的这些观点在现在看来非常可笑。不 过,睿智的亚里士多德早就料到了这样的场景,他说:“我没有找到任何准备就 绪的基础,也没有可供抄袭的模型。我走的是第一步,因而也只是很小的一步。 我的读者们将会理解我已取得的成果,并且原谅我所留下来要别人去完成的东 西。”哲学家知道自己的现点一定有对也有错,并请后来人原谅他未完成的事业 和他犯的错误.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 中共中央党校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主要内容 主讲人:中央党校政法部 张恒山教授
第二讲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主要内容 主讲人:张恒山
一、简要生平
亚里士多德 (Aristoteles,公 元前384-前322 年) 公元前367年,进 入柏拉图创办的阿 加德米学园学习。
公元前343年,任马 其顿国王子亚历山大的 老师。
公元前335年, 在雅典城东郊 的吕克昂 (Lyceum)开 办学园。
二、城邦国家 的起源、目的
(一)城邦的 起源
城邦起源于家
庭;
若干家庭联合为村坊; 若干村坊进一步联合成为城邦。
(二)城邦的目的 人的优良生活
包括三种善:外物
的善;身体的善,
灵魂的善。
城邦的善在 于它能保证公民
过上幸福生活。
为此,城邦必须 具有一些品德、
贵族制 共和制
变态政体
僭主制 寡头制 平民政体
6
每一种政体又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别。 譬如, 王制有五种:
(1)斯巴达式;
(2)野蛮民族的酋王;
(3)民选总裁;
(4)史诗时代的王制; (5)全权君主。 7
(三)形成不同政体的原因
两个因素导致政体的不同: 第一,在各城邦中参予政治的阶级的 组成成分各不相同。 第二,各城邦分配公职的制度原则、 办法不同。
德行。其最高表
现是正义。
三、实现城邦目的之基础——家务 管理
(一)家庭关系在本质上体现着 主从要素的结合
自由人统治奴隶、
妇女依附丈夫、 儿童服从父母
5
(二)家务管理中致富的方式 获得财富的方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自然的技术,包括农、 牧、渔、猎的方式。 另一种是“获得金钱的技 术”,这是有关贩卖(经商)的技 术。
《政治学原著选读》亚里士多德优秀课件
2021/3/29
7
卷二:对以往理想政体理论的研究(对柏拉图的批判) ❖ ⑴苏格拉底认为,城邦完美一致的标志是达到最高程度
的一致性。但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的本性就是多样化, 城邦由不同种类的人组合而成。同时亚里士多德认为一 件事物为愈多的人所共有则人们对它的关心便愈少。任 何人主要考虑的是他自己,对公共利益几乎很少顾及, 即使顾及也仅仅是在其与他个人利益相关时。 ❖ ⑵财产共同享有将带来极大的麻烦和吵闹,如所有权纠 纷,分配和消费纠纷。此外,在财产方面乐善好施以及 克制对妇女的情欲的德性将消失。(德性的人要求节制) ❖ ⑶对柏拉图《法律篇》以及其他哲学家和政治家所倡导 的政体进行批判和质疑,并认为:不能让妇女放纵,否 则将给政体带来难堪的局面并培养贪婪的恶习;不能财 富过度不均以避免人口无法维持;行政官要品行优良, 富有钱财且不能一人兼数职。
2021/3/29
8
卷三:城邦性质与公民的权利义务、政体理论。 ⑴城邦是什么?城邦由一定数量的公民形成,应寻求公民的定义。
公民是参与法庭审批和行政统治的人。因此,城邦就是其人数足 以维持自足生活的公民的组合体。但是“一个城邦共同体不能仅 仅以生活为目的,而更应谋求优良的生活……城邦共同体不是为 了联合抵御一切不公正的行为,也不是为了彼此间的贸易往来以 有利于城邦的经济”。“一个城邦并不是空间方面的共同体,也 不是单单为了防止不公正的侵害行为或保证双方的贸易往 来。 ”“真正配得上城邦这一名称而非徒有其名,就必须关心 德性问题……城邦是若干家庭和种族结合成的保障优良生活的共 同体,以完美的、自足的生活为目标。” 也就是说,政治共同 体的确立应以高尚的行为为目标,而不是单单为了共同的生活。 ⑵公民身份的正当性:政体变更时,城邦是否延续,不能着眼于地 方与人口,城墙的变化。政体的属类发生变异,尽管成员未变, 亦形成新城邦。 ⑶公民的德性:公民的德性因人而异,善良的人具有完满的德性。 一个人,不具有善良之人的德性,也可能成为良好的公民。自由 人应具备作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德性。公民的德性限于不为生 活必需奔波操劳的人。(最优良的城邦不会把工匠变成公民。工 2匠021等/3/2低9 贱身份的人即使具有人的德性,也不具有公民的德性)9
第二讲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PPT课件
▪ 亚里士多德并不盲目崇拜自己的老师,他说 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吾爱吾师,吾尤爱真 理”。他虽然受到老师的巨大影响,并将许 多思想继承下来,但他著作中常有对老师观 点的严厉批评。这种批评不仅仅是后来,即 使在柏拉图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了。 以至于柏拉图经常善意地称亚里士多德为小 驹。这个称呼的意思是说小驹吃足了奶就会 乱踢它的母亲。正是这种不迷信、不盲从、 敢创新、善开拓的精神使他在古代学术研究 上做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
二、全书结构
▪ 全书共八卷,主要涉及到城邦、公民和政体三个 方面的问题。
▪ 城邦论:第一卷、第二卷1-8章、第七卷1-12章
▪ 公民论:第三卷1-5章、第七卷13-17章、第八卷
▪ 政体论:政体的类型分析:第二卷9-12章、第三 卷6-18章、第四卷
▪
政体的变迁分析:第五卷、第六卷
▪ 第1卷:我们可以把第1卷看成全书的导论,重点 论述了城邦的内涵、目的、原则以及起源。城邦是 由家庭发展而来的,家庭由三种关系构成:主奴关
▪ “就我们各个个人说来以及就社会全体说 来,主要的目的就在于谋取优良的生活。” (第130页)
▪ “城邦不仅为生活而存在,实在应该为优 良的生活而存在。”(第137页)
▪ “一个城邦的目的是在促进善德。”(第 139页)
▪ “城邦是若干生活良好的家庭或部落为了追 求自足而且至善的生活,才行结合而构成 的。……一个城邦的作用及其终极目的却是 ‘优良生活’,而社会生活中的这些活动却
第四,城邦与个人。
▪ “城邦出于自然的演化,而人类自然是趋向 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 一个政治动物)。凡人由于本性或由于偶然 而不归属于任何城邦的,他如果不是一个鄙 夫,那就是一位超人。”(第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亚里士多德的一生活动可分为三个时期:
▪ 1.“学园精英”(公元前367-347)
▪ 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公元前367年18岁 的亚里士多德进入阿卡德米学园求学近20年。他天 资聪颖、求知欲强、兴趣广泛、思维敏捷、学业精 湛、超群拔萃,是最优秀的学生之一,被柏拉图称 为“学园的精英”。亚里士多德非常尊敬自己的老 师。据说,柏拉图创办“学园”以后,一直想物色 一个理想的继承人。但是,由于另一人是柏拉图的 近亲、学术观点更与柏拉图像似,最后被任命为继 承人。对此,亚里士多德并不怨恨自己的老师,仍 然由衷地热爱和尊敬他。
▪ 2.王子之师(公元前347-335)
▪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亚里士多德游历小亚细 亚及各城邦,完成政治学、伦理学著作。前343年, 马其顿国王腓力要求他做成为当时年仅13岁的亚历 山大的家庭老师。根据古希腊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 克的记载,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 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正是在亚里士多德 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十分关心, 对知识十分尊重。但是,亚里士多德和亚历山大大 帝的政治观点或许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前者的政治 观是建筑在即将衰亡的希腊城邦的基础上的,而亚 历山大大帝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帝国对希腊人来说 无异是野蛮人的发明。
▪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 理学》、《伦理学》、《政治学》和《诗学》等。他的思想 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 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仅存 政治学著作《政治学》和《雅典政制》。《政治学》系统地 论述古希腊政治思想,第一次创立了独立的政治学体系,西 方政治学的开山之作。
▪ 3.创办吕克昂学校(公元前347-335)
▪ 公元前336年,亚里山大继承了王位。亚里士多德 离开了王宫,49岁那年创办吕克昂学校,希腊历史 上第二大学园。吕克昂虽然不象现在的学校那样正 规,它没有考试,不制定教学大纲,但在这里,亚 里斯多德无私的把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告诉给他的学 生。在他看来,教育是知识的非常合适的展现方式。 他真诚地认为,除非一个人能把他的知识传授给他 人,否则就不能声称知道了某个问题。
第二讲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一、作者简介
▪ (一)生平
▪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是古希腊百科全 书式的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哲学家和思想家, 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集古代知识于一 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对知 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思想曾经统治过 全欧洲千年之久。恩格斯称他是“最博学的人”。 马克思认为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 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三人被广泛认为是西方 哲学的奠基者。
▪ 第4卷:该卷探讨了现实政体的类别以及从 现实上而言哪种政体是最好的政体。
三、重点观点导读
▪ (一)城邦
▪ 第一,城邦的内涵。
▪ “既然一切社会团体都以善业为目的,那么我们 也可说社会团体中最高而包含最广的一种,它所求 的善业也一定是最高而最广的:这种至高而广涵的 社会团体就是所谓‘城邦’。”(第1页)
▪ 亚里士多德并不盲目崇拜自己的老师,他说 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吾爱吾师,吾尤爱真 理”。他虽然受到老师的巨大影响,并将许 多思想继承下来,但他著作中常有对老师观 点的严厉批评。这种批评不仅仅是后来,即 使在柏拉图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提出来了。 以至于柏拉图经常善意地称亚里士多德为小 驹。这个称呼的意思是说小驹吃足了奶就会 乱踢它的母亲。正是这种不迷信、不盲从、 敢创新、善开拓的精神使他在古代学术研究 上做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
▪ 在吕克昂,亚里斯多德整整工作了13年。这一段 时间是他研究和著作最丰沛的时期。公元前323年 亚里山大逝世,他被人定为亵渎神灵的罪名。离开 雅典,一年后去世。
(二)主要著作
▪ 据记载他写的书不下170本,留下来的有47部,不过,他的 成就并不限于作品,而在于他知识的渊博。在科学上,亚里 士多德研究了解剖学、天文学、经济学、胚胎学、地理学、 地质学、气象学、物理学和动物学。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则 研究了美学、伦理学、政治、政府、形而上学、心理学、以 及神学。亚里士多德也研究教育、文学以及诗歌。亚里士多 德的生平著作加起来几乎就成了一部希腊人知识的百科全书。
▪ 解读:城邦是一种社会团体,但是城邦不同于一 般的社会团体,城邦是一种最高的社会团体。城邦 是人类最高的组织形式,无论它的地位,还是它追 求的目的,都高于一般的社会团体。
▪ “城邦正是若干(许多)公民的组合。” (第109页)
▪ “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持自给生活 而具有足够人数的一个公民集体。”(第113 页)
▪ “城邦正是自由人所组成的团体。”(第 132页)
▪ 解读:城邦是由公民构成的,是由公民在一起构 成的社会团体。公民就是享有政治权利的人,就是 自由人。城邦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它在规模 上必须是适中的。如果人口增长过快,那么城邦的 资源肯定难以维持人口的生存;如果人口稀少,那 么这也不利于城邦的健康成长。古希腊的城邦无论 在面积还是人口上都不能与今日的民族国家相媲美, 城邦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存在, 它必须满足两个目标,一是国家的安全,二是国家 的繁荣。无论地狭人稀的城邦,还是国土面积超大 的帝国,都难以满足这两个目标。在中世纪后期出 现的民族国家可以满足这两个目标。
二、全书结构
▪ 全书共八卷,主要涉及到城邦、公民和政体三个 方面的问题。
▪ 城-5章、第七卷13-17章、第八卷
▪ 政体论:政体的类型分析:第二卷9-12章、第三 卷6-18章、第四卷
▪
政体的变迁分析:第五卷、第六卷
▪ 第1卷:我们可以把第1卷看成全书的导论,重点 论述了城邦的内涵、目的、原则以及起源。城邦是 由家庭发展而来的,家庭由三种关系构成:主奴关
系、夫妻关系以及父子关系。亚里士多德重点论述 了主奴关系,兼及夫妻关系。
▪ 第2卷:该卷论及理想城邦。亚里士多德在 该卷中,着重进行批判,一是批评柏拉图对 理想城邦的设计(第1-8章);二是批评一些 现实的被公认的理想城邦:斯巴达、迦太基 和克里特(第9-11章)。
▪ 第3卷:该卷主要论述公民理论和政体理论。 论及了公民的性质、资格、品德和类别,同 时论及了政体的概念、类型、最优良的政体 以及谁应当掌握最高统治权(在其间涉及到 了法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