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

合集下载

中国音乐史通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通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通史复习资料1、我国古代音乐文化有约8000年的可考历史,依据是1986~1987年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根据碳同位素14C测定和树轮校正,被测定的骨笛年代距今7920(+-150)年。

河姆渡骨哨比舞阳骨笛晚了1000年。

2、考古学家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发现的一只距今5000余年、有舞蹈图像的彩陶盆。

3、音乐教育形成于周朝,周王朝为了实施礼乐制度,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官。

4、孔子曾以《诗经》作为音乐教材向他的弟子传授,《诗经》共350首,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诗经》的精华。

5、西周时期使用的乐器已有70种。

周代乐器曾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分成“八音”。

这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乐器科学分类法。

“八音”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6、《乐记》对音乐本质的论说属于我国最早的“他律论”,从音乐美学角度来看则属于情感美学。

7、“乐府”一词的含义,后来扩大为三种:其一是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其二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拟作的,类似的民间诗歌或文人诗作,亦称“乐府”;其三是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也有“乐府”之称。

8、汉代,北方兴起了一种称作“相和歌”的歌曲形式。

它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

以后徒歌又发展成为“一人唱,三人和”的唱和形式,称作“但歌”。

但歌发展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较为复杂形式,就成为“相和歌”。

相和歌的伴奏乐器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七种。

9、历代燕乐中,像隋唐燕乐那样建立起多部乐(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和二部伎(坐部伎和立部伎)的宏大体制及其取得的高度成就,是绝无仅有的。

10、大曲的结构较为复杂,基本上可分为三大部分:散序(无拍无歌,节奏自由,由器乐演奏)、中序(入拍歌唱,多为抒情慢板,由器乐伴奏)和破(以舞蹈为主,节奏逐渐加快,在热烈气氛中结束)。

11、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变文,是我国目前保存最早的说唱本子。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乐府:乐府本是秦汉时掌管音乐的机关,因配有乐队,故名。

汉武帝时扩充其功能,它除了将文人诗辞和民间歌谣配乐演唱外,还承担采集民歌的任务。

魏晋以后乐府日渐衰落。

南北朝时乐府演变成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乐府最明显、最优秀的产物是《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2、相和歌:相和歌是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总称,是两汉乐府在“街陌谣讴”基础上吸收了“楚声”和“新声”而形成的一种有丝竹、歌唱及舞蹈之艺术表演形式。

主要流传于河南、山东等地。

其曲式结构短小精悍,音调流畅优美,且舞曲居多,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歌舞形式。

3、八音:周代按制造材料的性质将乐器分为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4、律:律是指特定乐音的高低标准,它规定了乐音的绝对高度。

律是由原始的自然法则产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律学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标准音,以利于乐器的制造和使用。

5、十二律:古代律制,用三分损益法生成十二律。

自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6、四声:传统音韵学关于声调的分类法。

即把汉字声调分为平(包括阴平和阳平)、上(降调)、去(升调)入(包括全入和半入)四类。

7、谱:乐谱是记录音乐的方法。

中国传统记谱法主要有工尺谱、减字谱和声诗谱三种。

8、琴曲:琴曲是指用琴来演奏的曲子,亦称“琴曲”。

琴曲的范围很广,有独奏曲,也有合奏曲;有文人创作的琴曲,也有整理和加工民间音乐的琴曲。

9、词牌: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

词的调子叫曲牌,如“浪淘沙”、“水调歌头”等。

每个曲牌都有一定的句数、字数、句式、平仄及用韵等规定。

10、曲牌:曲牌是元曲中一首诗(或一韵)小令所用的腔调(或说曲牌名称)。

同一曲牌的曲子可以由不同人演唱,但同一曲牌的平仄格律是固定的。

11、唱赚:唱赚是宋代民间流行的歌唱体裁,也称“鼓板赚”、“鼓段”、“赚”。

由同一词牌的歌曲连缀而成,属于套曲体裁。

中国音乐史(三)(1402071)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音乐史(三)(1402071)   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A、沈心工 B、曾志忞 C、李叔同 D、杨度
答案:C
16.《教坊记》由唐代_________著。
A、南卓 B、段安节 C、杜佑 D、崔令钦
答案:D
17.《宋元戏曲史》的作者是________。
A、李叔同 B、沈心工 C、王光祈 D、王国维
答案:D
18.《神奇密谱》的编者是________。
A、正确 B、错误 答案:正确
三、名词解释 1.新艺术
答新位案的 :记谱是方借式用(当核时心法问籍题意:大节利奏音,乐针理对论于家有维量特记利谱主增教加一更本小著的作音的符书时名值。)它②代等表节了奏以(法1国4、为1首5的世欧纪洲对各“国等新节的奏音”乐的风探格索。和特实征验:③①对
2.儿童歌舞剧
9.中国传统音乐
答案:指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宫廷音乐、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经世代相传,遗存至今的形式与作品,属于人类非物质 文化遗产范畴。
10.鼓吹署
答案:是唐代的音乐机构。鼓吹署是专门管理仪仗中的鼓吹音乐。
四、问答题 1.《声无哀乐论》提出了什么样的音乐美学主张?其音乐思想与儒家音乐思想有哪些不同?
4.梅兰芳对京剧艺术的主要贡献。
答案:答:1.梅兰芳在做工和舞蹈方面富于创造性,将昆曲中载歌载舞的表演运用到京剧来,表情细腻,身段优美。改变了以前 青衣以唱为主而忽略做表的倾向。2.他首创古装戏中的“古装”扮相与服饰,开创了京剧旦行装扮的全领域。除对传统剧目进行 加工创造外,还编排了许多时装戏。3.在表演上,改变了“|以生为主”的局面,开拓了“生旦并重”的新纪元。4.梅兰芳是把中 国戏曲传播到国外,并获得国际盛誉的第一位戏曲表演艺术家。5.他是京剧界一代宗师6.他对我过京剧艺术发展做出了及其卓越 的贡献,代表着旦角表演艺术的时代高峰。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第一部分:填空(20分)历代音乐机构汉乐府隋太乐、清商(后罢)、鼓吹、教坊唐大乐署、鼓吹署、太常寺、梨园宋大晟府教坊历代音乐家周屈原荀况春秋战国王豹绵驹韩娥先秦师旷师文伯牙秦青汉李延年司马相如蔡邕蔡琰嵇康魏晋阮籍南朝丘明隋唐万宝常郑译李隆基念奴永新李龟年贺怀智段善本宋姜夔元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普明汤显祖程长庚乐律学家:朱载堉(新法密律)朱权(神奇秘谱)第二部分:连线题(40分)1 将音乐作品与作者联系起来阮籍——《酒狂》、《广陵散》屈原——《九歌》、《离骚》、《天问》、《招魂》李隆基——《霓裳羽衣曲》、《龙池乐》、《凌波仙》荀况——《战相篇》伯牙——《高山》、《流水》丘明——《碣石调·幽兰》李龟年——《渭洲曲》嵇康——《琴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扬州慢》、《杏花天影》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王实普——《西厢记》郭沔——《潇湘水云》汤显祖——《牡丹亭》2 音乐典故与主人公或曲名联系起来※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司马相如※齐桓公宫中七市,女闾七百。

征其夜合之资,以佐军国——管仲※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於是项王乃悲歌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羽※“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秦青※“余响绕梁,三日不绝”——韩娥※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伯牙、钟子期※聂政苦学10年用弹琴的机会刺杀韩王——《聂政刺韩王曲》3 观点和作者※“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大音希声”——老子※“非乐”——墨子※《声无哀乐论》:音乐史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人情不同,各施所解,则发其所怀”——嵇康※“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发乎情,止乎礼”、“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历史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音乐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色。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复习中国音乐史。

一、古代音乐古代中国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

最早的音乐形式是由人们模仿自然界的声音而产生的,如鸟鸣、风声等。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音乐逐渐成为一种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古代音乐主要分为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两个方面。

宗教音乐在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人们通过音乐来祭祀神灵,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宗教音乐的形式多样,包括咏史、祭文、祷歌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雅乐》,它是古代宗教仪式中最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

宫廷音乐是古代中国皇室和贵族阶层的专属音乐。

宫廷音乐主要分为雅乐和俗乐两个部分。

雅乐是宫廷音乐的正统,它以《雅乐大全》为代表,包括乐曲、舞蹈和歌曲等形式。

俗乐则是宫廷音乐的衍生,它吸收了民间音乐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二、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和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民间音乐的形式多样,包括民歌、山歌、曲艺等。

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

它是人们在生活中创作的歌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民歌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歌颂自然的,也有歌颂爱情的。

民歌的旋律简单易懂,深受人们的喜爱。

山歌是中国农村地区特有的一种音乐形式。

它是农民在田间劳作中创作的歌曲,表达了对劳动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期盼。

山歌的曲调优美动听,歌词真实质朴,是中国音乐文化中的瑰宝。

曲艺是中国民间音乐和戏剧的结合形式。

它包括评书、相声、快板等多种形式,既有音乐的表演,又有戏剧的表演。

曲艺以其幽默风趣的表演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现代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中国音乐也经历了现代化的转型。

现代音乐主要分为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两个方面。

古典音乐是中国现代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古代部分: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中国音乐的起源: 仿照说、感情说、劳动说;乐舞:早期的音乐经常和舞蹈结合在一起,故名之“乐舞”。

黄帝时代的《云门》,又称《云门大卷》,相传黄帝部落以云为图腾,所以这是一部歌颂氏族图腾的乐舞。

《咸池》又名《大咸》,相传咸池为东方日浴地,故这是一部崇拜日浴的乐舞。

《箫韶》又名《大韶》,简称从《韶》。

最初是咸黑所作的声歌,原名《九招》,虞舜时代的质又修订过,故后世又称此乐为《韶虞》。

《箫韶》之名,是因为此乐舞以排箫为主要伴奏乐器的缘故。

夏代开头进入奴隶制社会,乐舞内容从氏族社会中对于图腾或大自然的歌颂转向对奴隶主统治者的歌颂。

《夏籥》又名《大夏》,是一部歌颂夏禹治水有功的乐舞。

此乐舞在周代演出时舞者共XXX人,分为八行八列。

主要伴奏乐器为籥,籥为管乐器,是排箫的原始形制。

《大濩》又称《濩》,是一部歌颂成汤灭夏建立商朝功勋的乐舞。

“巫乐”,又称“巫音”,即巫术活动中所用的乐舞。

自然材料制成的乐器:骨哨、骨笛;龟甲摇响器;鼍鼓;磬(现存故宫博物馆的三音编磬为“永启”“永余”“夭余”);陶制乐器:摇响器、陶铃、陶角、陶鼓、陶镛、陶埙;铜制乐器:铜铃、铜鼓、钟、铙、镛、鑮;二,周秦时期的音乐:周代的礼乐制度:君主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用二佾。

佾指古代乐舞的行列。

关于佾有两种解释:一,每佾固定为八人;二,人数与八佾相同,如八佾每佾八人,六佾每佾六人等。

音乐教导:对象:贵族子弟,即世子和国子。

“乐”的学习内容:乐德、乐语和乐舞。

乐德:“中、和、祗、庸、孝、友”;。

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

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

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第一篇: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2014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简述题1、简述贾湖骨笛的发现及其历史意义答:我国见诸文献记载的原始乐器种类很多,有箫、苇龠、笙、骨笛、土鼓、埙、陶钟、铃、磬等乐器。

它们是古人智慧之结晶,是华夏音乐文化之灿烂的充分证明。

众多乐器在考古上也得到了证明。

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有一百余件骨哨,大约据今有7000年左右;河姆渡遗址还出土有目前年代最久的埙,呈橄榄形,无音孔,只有一吹孔,据今约7000年。

青海、甘肃等地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出土有公元前2600年左右用陶土制作的鼓。

山西龙山文化遗址也发现了夏代的一件鼍鼓,其鼓腔用树干挖成,鼓面原蒙以鳄鱼皮。

河南陕县庙底沟仰韶文化遗址出土有陶钟,约为公元前3900至公元前3000年之遗物。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迄今所见最早的石磬,据今约4400余年。

在我国目前出土乐器中,最令世人瞩目的是贾湖骨笛的发现。

它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

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期的七音孔、八音孔骨笛。

根据碳同位素14C测定和树轮校正,考古学家认定这批骨笛的产生年代距今约8000年之久。

这批由鹤骨制成的骨笛一般长二十厘米,直径一厘米左右,它们有以下三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形式固定,制作规范,骨笛一侧有规整的圆形音孔,大多为七孔,每孔间隔距离基本相等;二是其中有些笛孔旁另外钻有用于调音的小孔,说明骨笛的制作者已有了明确的音高观念;三是有些骨笛留有刻划的标记,显然是先刻好等分,然后再钻孔,说明制作者对各音孔之间的距离曾有精确的计算。

专家对其中保存较好的一支骨笛进行了测音,结果显示,它能发出较为完整的七声音阶,并可以吹奏出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

贾湖骨笛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学界对我国史前音乐艺术的发展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对贾湖骨笛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能为我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创造有利的条件,提供必要的依据,而且也将对古老贾湖文明的认识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考研复习资料

1986-1987年先后在河南舞阳县贾湖发现七音孔和八音孔骨笛计18支,距今约8000年历史,骨笛比1973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氏族社会遗址发现的只有两三个按孔的骨哨先进,距今约7000年,音乐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国外关于音乐起源的学说:a达尔文(英)异性求爱说b克罗威斯特模仿自然说c瓦勒谢克(奥)布赫(西德)劳动起源说d卢梭(法)史宾塞(英)语言抑扬说e修顿普佛(德)信号说f孔百流(法)巫术起源说我国的记载1.作为精神力量的需要而产生,2.为表达感情和娱乐3.产生过程曾模仿大自然音响与鸟类鸣声,4.起源于劳动生产。

八阙:《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了葛氏部落的乐舞。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至极》1、? ? 雅乐:周代恭听音乐的一种,后历代沿袭使用。

雅乐分大雅和小雅。

大雅是大典的乐歌,主要用于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

小雅接近民歌,有些是根据民歌加工改编而成。

小雅用于诸侯的大射、典礼及士大夫乡饮酒礼等仪式中。

2、? ? 颂乐: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

也是大典的乐歌,内容接近大雅,用乐场合为天子祭祖、大射、视学及两军相见礼中。

3、? ? 周代的小舞:小舞为周代规模较小的舞蹈,其中有羽舞(手持野鸡毛而舞);皇舞(持鸟毛而舞);茆(mao)舞(执牦牛尾而舞);干舞(执盾牌而舞);另外还有长袖舞等。

4、? ? 四夷之乐:乃是周代宫廷音乐重要类型。

周代的统治地区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四夷则指秦、楚、吴、越、巴、蜀以及北方地区,上述地区的音乐被收集在宫廷进行表演,其多称为四夷之乐,并设鞮(di)鞻(lou)氏掌管。

四夷之乐多用于祭祀、宴乐、以炫耀其政教远被。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选集,编辑时间约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

在西汉时期被统治者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相和歌汉代汉族各种民歌的总称。

它最初的表演形式是演唱的“徒歌”,后进展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终形成了以乐器与唱歌相和的形式。

《晋书·乐志》载:“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即是指在弹弦乐器和吹管乐器的伴奏下击节而歌,可见此时的相和歌已经进展成唱奏并重的形式。

事实上,这几种歌曲形式并无确定的界限,只是艺术加工的程度不同而已。

相和歌常用的乐器有节、笙、笛、琴、瑟、琵琶、筝等,主要的三种调式为清、平、瑟三调。

相和歌大局部来自民间,是乐府歌曲中的精华局部。

乐府我国古代音乐机构。

据《汉书·礼乐志》载,乐府创立在元鼎五年〔公元 112 年〕,但从出土文物看,乐府于秦朝始建,汉武帝时进展了扩建或改建。

汉代乐府是主管俗乐的机构,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歌谣,加工配乐,创作并填写歌词、创作和改编曲调,争辩音乐理论,进展演唱和演奏。

至汉衰落绥和二年〔公元前7 年〕撤销乐府,汉代乐府共存在了105 年的时间。

汉代乐府重视民间音乐的态度,不仅促进了汉代民间音乐高度富强,而且对其后中国音乐的进展具有深远影响。

此后几朝的乐府在此方面大为逊色,晋代有太乐乐府,《隋书》中太乐和乐府不分,至唐代大乐署之外无乐府,此后也不再有乐府机构。

《光明行》二胡独奏曲。

刘天华作于 1931 年,1932 年发表于《音乐杂志》第一卷第十期。

全曲由四个主体段落加引子、尾声组成。

在创作中吸取了欧洲音乐大三和弦的琶音进展和转调等手法。

演奏技巧上承受顿弓和大段的颤弓技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具有首创意义。

乐曲音乐风格清爽明朗,乐观向上,表达旧社会学问分子追求进步和光明的心情。

郑卫之音原指郑、卫等地区的民间歌舞音乐。

郑、卫两国乃商遗民聚居地,因而郑卫之音实际上是一种保存了浓郁商族音乐风格的民间音乐。

后世儒者扩大了郑卫之音的内涵,用以泛指与雅乐不同的、源自于民间音乐的俗乐,又名“乐”以区分于代表古乐的雅乐。

春秋以来,这种音乐影响日益扩大,渐渐有取代雅乐的趋势。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上海国立音乐院:[笔记上:建立于1927年,蔡元培任校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

1929年夏,该院改制为国立音乐专科学院,萧友梅任校长。

该院主要教师:萧友梅(理论组曲)、朱英(琵琶)、王瑞娴(钢琴)、李恩科(视唱练耳)、吴伯超(二胡),外教查哈洛夫,阿克萨柯夫等,出版学术性刊物《乐艺》、《音乐杂志》。

]1927年10月,萧友梅向时任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相当于教育部)院长的蔡元培,提出在上海创设音乐院的计划,得到蔡元培的支持,聘萧友梅为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和音乐院筹备员,于1927年11月27日,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

初由蔡元培兼任校长,萧友梅为教务主任主持一切,后由其代理院长,翌年12月27日正式聘为国立音乐院院长;1929年7月国立音乐院更名为国立专科学校,简称国立音专。

从国立音乐院到“国立音专”,设预科、本科、研究班,并附设师范科与选课,成立了相当于系的理论作曲、有键乐器、乐队乐器、声乐和国乐等组,形成了两科一班五组的较为完备的专业设置。

老师:萧友梅、黄自、朱英、青主、吴伯超、周淑安、应尚能、李惟宁和原在广州后到音专的陈洪,以及以歌词作家参与创作的易韦斋、龙榆生、韦瀚章、廖辅叔等;学生:黄自“四大弟子”贺绿汀、陈田鹤、江定仙、刘雪庵为代表。

2、国乐改进社(大同乐会):[笔记上:1920年郑觐文成立于上海,以中乐为主①仿制和改革民族乐器;①组织当时最大规模的民族乐队;①改编演奏国乐曲,柳尧章改编了大型民乐合奏套曲《春江花月夜》。

]大同乐会子成立以来的活动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建树,成为当时国乐改进潮流的重要成果。

大同乐会通过招收学员,聘名家施教,并辅之以相关的中西音乐课程,并以与音乐演奏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育了一批国乐人才,一些当时和以后知名于中国乐坛的民族器乐演奏家,都曾是该会成员和曾在该会受教。

从“五四”前后开始的国乐改进活动,对于民族器乐的新创作有积极的影响。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三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三
据杨久胜先生考证,海青是我国北方满族人民进行狩猎的一种猛禽。琵琶曲《海青》音乐风格独特、形象鲜明,反映了宋末元初北方少数民族劳动人民的狩猎生活,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经过明、清两代,一直流传到今天。按照我国民族音乐一般发展规律,这已是经过了相当长的流传时间,注入了不少专业和业余演奏家的心血而发展提高了的。
《中国古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之三
第十一讲
授课内容:第二节词调歌曲与白石道人歌曲、元散曲和明清小曲
教学目的:了解宋代的词调歌曲、元代的散曲和明清小曲的发展线索,从中归纳中国近古歌曲发展的历史规律
重点、难点:词调歌曲、明清小曲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作品欣赏
教学过程:
1词调歌曲
产生于隋唐时期的曲子,流传到宋代被称之为“宋词”,或“小唱”,在音乐上被称之为“词调”,成为宋代歌曲的主要形式。
与“吹鼓乐”同时并存与共同生长流传的还有“吹打”、“十番锣鼓”、“弦索”等。各地的演奏形式和称呼也不尽相同,在陕西一般被称为“西安鼓乐”,在河北则被称为“河北吹歌”;在山西被之为“山西吹打”;在江苏被称之为“苏南吹打”等。
丝竹乐
我国的“丝竹乐”有两种:一种叫“江南丝竹”;一种叫“广东丝竹”(亦称“广东音乐”)。我们在这里主要讲“江南丝竹”。
在音乐上,词调歌曲由“长短句”组成,使每一个曲牌旋律形成对比和变化,并出现了“减字”、“偷声”、“摊破”、“犯调”等新的音乐形式,使之形成千变万化的色彩,为这一时期歌曲创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词调歌曲在音乐体裁上还分“令”、“引”、“近”、“慢”等不同结构。宋代词调歌曲在创作上分“婉约”和“豪放”两种风格,这和国家的政治形势密切相连。
我国的琵琶演奏艺术经过长期的积累,各类琵琶乐曲越来越多,人们通常把琵琶曲分为“文套”、“武套”、“大曲”、“小曲”四大类。文套是针对武套而言的,一般地说来,武套状物,而文套比较抒情,比较抽象地描写一种景物和意境,而大曲则有武曲之气魄——状物,又有文曲之抒情、小曲之灵活的特点。《海青》、《十面》、《卸甲》都属于琵琶的“武套曲”。汤应曾所演奏的《楚汉》可谓“武套曲”中之典范。他还善于演奏文套乐曲,如《塞上曲》、《洞庭秋思》等。

中国音乐史(三)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三)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神奇密谱》的编者是________。

A、朱权B、徐祺C、汪芝D、张孔山答案: A2.孔子在观看_____________的演出后曾经"三月不知肉味”。

A、葛天氏之乐B、云门C、咸池D、箫韶答案: D3.“以实物为重,典籍次之,推类又次之”的治史方法是由_______提出来的。

A、王光祈B、缪天瑞C、许之衡D、孔德答案: A4.“新律”由南北朝时期的_________提出。

A、钱乐之B、荀勖C、何承天D、京房答案: C5.《宋元戏曲史》的作者是________。

A、李叔同B、沈心工C、王光祈D、王国维答案: D6.琴曲《离骚》是琴家___________所作。

A、颜师古B、蔡琰C、董庭兰D、陈康士答案: D7.元杂剧《汉宫秋》是__________创作的。

A、关汉卿B、马致远C、郑光祖D、白朴答案: B8.《白石道人歌曲》中收录了用俗字谱记载的词调歌曲_______首。

A、15B、16C、17D、18答案: C二、判断题1.被田青评价为中国佛教音乐史上第一位杰出的中国佛曲作家是南北朝时期的萧衍。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2.曾侯乙墓葬位于湖南省。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3.墨子提出了“非乐”的思想。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4.伶州鸠是周穆王时期著名的乐官。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5.晋代荀勖提出了"笛律”,他还发现了管口校正的规律。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6.琴曲《酒狂》相传为三国时期的阮籍所作。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7.《山门六喜》是一首苏南牌子小曲。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8.《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歌诗总集,保存了各类音乐作品的歌词305首。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9.牌子曲这种说唱形式以渔鼓和简板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10.一般认为陶真是弹词的前身。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三、名词解释1.鼓词答案: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的说唱形式。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总汇表三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总汇表三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总汇表(三)宋辽—近代
内容
辽(916—1125)—金(1125—1234)
1271—1368
1368—1644
1644—1840
宋代(960—1127)—南宋、西夏



乐种
舞蹈
宋代乐舞:在唐代基础上发展起来。大曲音乐以“摘遍”为主(含曲破、缠令、缠达和单曲等类型)
秧歌(花鼓):汉族地区风俗歌舞—分过街、大场、小场(其中打花鼓)
鼓子词:1、有说有唱的《莺莺传》、
2、只唱《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
唱赚:缠令—引子+abc+尾声/缠达—引子+a+b+a1+b1张五牛赚
诸宫调:北宋孔三传、不同曲牌用异宫《刘智远诸宫调》鼓板笛
货郎儿:民间、叫卖,串鼓
陶真:起北宋盛金元、演唱“路歧人”、琵琶、通俗、货郎儿:起于持串鼓叫卖声,演化为出说唱故事的形式。后发展出转调货郎儿
采茶:南方各省。与采茶有关。表演:一男几女持采茶农具。二胡、笛子、唢呐。木卡姆:每套四部分木卡姆、穷乃额玛、达斯坦、麦西莱普。囊玛;锅庄、跳月、白沙细乐、赛乃姆
民歌
曲子词即宋词或词调:应歌合舞,结构长短句为主。创作上依乐填词,有减字、偷声、摊破等形式的变化。体裁:令、慢、引、近犯。姜夔《扬州慢》、《杏花天影》
明:弹词(南)源于陶真,琵琶伴奏《西游补》
清:弹词“开篇—诗—词—赞—套数—篇子、陈、毛、俞、陆
鼓词:(梅、清、胡、赵)四大家“词/赋—诗—正文—白—诗段儿书子弟书大鼓—西河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等
道情/琴书/牌子曲
器乐
细乐、清乐、小乐器、教坊大乐、古琴(郭沔《潇湘水云》)
蒙古器乐合奏:大曲、小曲、回回曲三类《海青拿天鹅》(琵琶);浙派琴曲

音乐史总复习

音乐史总复习

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1、证明我国古代音乐文化已有约8000年可考历史的文物是什么..河南舞阳骨笛2、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何时周朝..3、我国音乐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事哪种分类法周代琶音4、我国最早论说音乐本质为“他律论”的文献是哪部乐记5、“减字谱”是哪种乐器特有的记谱法古琴6、宋代词人中若有附曲谱的词集并流传至今的是哪位宋代词人姜夔7、“新法密率”的发明者是哪位朱载堉8、1927年中国创建的第一所独立高等音乐学府是哪所国立音乐院9、儿童舞剧可怜的秋香的创作作者是中国儿童歌舞剧体裁的首创者是哪位黎锦晖10、最早在国外演出的中国管弦乐曲是哪部怀旧11、乐府的设置可以上朔到哪个朝代秦代12、苟况的成相篇属于什么形式的音乐说唱音乐13、先秦时期“非乐”观点的提出作者是谁墨子14、隋朝宫廷七部乐中;属于汉代传统民间音乐的是哪部清商伎15、我国最早刑印的古琴曲集是哪部神奇秘谱16、在昆山腔的发展过程中;将昆山士戏改为“水磨腔”的人是哪位魏良辅17、音诗台湾舞曲的作者是谁江文也18、中国第一部清唱剧是哪部黄自的“长恨歌”19.在中西音乐比较研究中;首次把世界音乐划分为三大乐系;即“中国乐系”“希腊乐系”“波斯亚刺伯乐系”的人是谁王光祈20唐代的音乐理论着述有哪些乐书要录教坊记羯鼓录乐府杂录通典艺文类聚初学记白氏六帖事类集..21、宋元时期流行说唱音乐形式主要有哪些鼓子词诸宫调陶真货郎儿等..22、姜夔自度曲中的代表作有哪些扬州慢杏花天影23、元代着名的杂剧作家有哪些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乔吉甫..前四者被誉为“元曲四大家..24.元代散曲的体裁形成有哪些小令、带过曲、三套三种形式..25、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古琴曲有哪些平沙落雁鱼樵问答良宵引..26、京剧发展史上涌现的着名旦角有哪些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27、刘天华创作的二胡曲有哪些病中吟良宵空中鸟语光明行悲歌烛影摇红..28箫友梅的作品有哪些哀悼引秋思新霓裳羽衣舞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29、冼星海的作品有哪些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救过军歌到敌后方去在太行上上夜半歌声..30、中国古文献中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主要有哪些巫术说表现说游戏说模仿说劳动说..31、宋代的音乐文献有哪些乐书碧鸡漫志词源梦溪笔谈..32、创作于元代的杂剧作品有哪些窦娥冤汉宫秋倩女幽魂梧桐雨西厢记两世姻缘..33、元代影响较大的南戏剧作品有哪些荆钗记刘知远拜月亭杀狗记..34、明代着名的文学家和戏剧家汤显祖德剧作有哪些紫钗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临川四梦..35、华彦均创作的二胡曲有哪些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36、黄自的作品有哪些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月花非花思乡春思曲怀旧都市风光幻想曲..37、马思聪的内蒙组曲包括那几首作品史诗思乡曲塞外舞曲..问答题:1、什么是乐府乐府是汉代兴起来的;已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它的设置;可以上溯到秦代..乐府的兴旺兴旺发达是在西汉武帝时期..其一;是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其二;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拟作的;类似的民间诗歌或文人诗作;亦称“乐府”..其三;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也有“乐府“之称..2、什么是相知歌汉代;北方兴起了一种称作“相知歌”的歌曲形式..以后徒歌又发展成为“一人唱;三人和”的唱和形式;称作“但歌”..“但歌”发展为“丝竹更相知;执节者歌”的较为复杂形式;就成为“相知歌”..它不仅取一人唱;众人和的应答形式;而且加入了乐器伴奏;相知歌的伴奏乐器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七种..3、什么是秧歌剧“秧歌剧”是中国小剧的一种类型..秧歌剧将话剧、戏剧和秧歌糅合到一起;在化妆、对话方面吸收了话剧的特长;在歌唱方面;更多的吸收了老百姓所喜爱的民间小调;民谣;地方戏曲的曲调;秧歌剧的基本对象是农民;其内容反应和表现得正是他们丰富多彩的斗争生活..4、什么是变文:答:变文是唐代佛教寺院用于宗教宣传的一种说唱形式;其名称来源于佛教语汇..佛教中“转换旧形名‘变’”;所以佛教塑象、画图均称为“变”..佛教徒在宣讲教义时为使更多的百姓接受;便将深奥的佛教哲理通俗化;利用讲故事方式进行宣传;这种方式就称为“俗讲”;所用的讲唱本子叫“变文”..变文是一种散文和韵文交替出现的说唱形式;常由散文叙述一遍故事内容;然后以韵文演唱一遍;内容多为讲说佛经故事;宣扬因果报应、轮回思想等佛教经义..后来;人们又利用变文形式;创造出以民间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世俗性变文..5、什么是诸宫调北宋时期;在汴京瓦子勾栏中;有一位来自泽州山西晋城的民间艺人孔三传创造出一种新的大型说唱音乐形式;诸宫调;因其运用多种宫调而得名;是一种有说有唱;说唱相间;以唱为主;表演情节复杂的长篇故事的说唱音乐形式;由很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使用一个宫调;诸宫调的音乐来自唐宋以来的大曲、曲子即当时北方流行的民间乐曲;其伴奏乐器宋时主要用鼓;排板;笛;金;元时用锣、界方、拍板、笛等..6、近代传统音乐职业化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1大量传统发源于农村的音乐包括古代已有和近代新生者流入城市;并且在城市立足..2各种民间职业、半职业团体的增多、扩大;表演艺术水平的提高..3已有传统音乐的成熟和传统音乐的新发展..4适应传统艺术的市镇接受者——市民的需要改革艺术5吸收新文化成分..6传统音乐在职业化的过程中;为了经济利益与适应市民之需;也受到了不少坏的影响..7、聂耳创作的群众歌曲在音乐方面上的特征1非方整性的曲体结构;这种结构;以短小的动机或乐句作为基础加以发展;整首歌曲音乐的各部分呈不对等状态;从而使音乐富有动力性和节奏感..2丰富、多变的句式..聂耳群众歌曲的乐句长短不定;不拘一格;因此有着多种多样的发展变化..3突出的使用短句;是音乐具有短促有力的质地;造成急促的气势;富有青春活力和战斗精神..4巧用休止;在他的群众歌曲不仅常用前后半拍的短暂休止;而且在旋律进行中常有意外的中顿;这对音乐的强劲气质和紧迫感的创造;有很好的发展效果..8、嵇康声无哀乐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答:嵇康;子叔夜..魏末琴家、思想家、在魏任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声无哀乐论全文约7000字..通过“秦客”和“东野主人”的八次论难;反复论述其“声无哀乐”的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用他的话说;就是“心之与声;明为二物”..又进而阐明音乐的本体是“和”..这个“和”是“大小、单复、高埤、善恶”的总合..也即音乐的形式、表现的手段和美的统一..它对欣赏者的作用;仅限也“躁静”、“专散”;即它只能使人感觉兴奋或恬静;精神集中或分散..声无哀乐反映出的主张音乐脱离封建政治功利的音乐思想与主张“礼乐刑政”并举的官方音乐思想;构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音乐美学思想两大潮流的源头..9、学堂乐歌及其历史意义答:解释学堂乐歌: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及教唱的歌曲;以及为此而编创的歌曲..学堂乐歌创作方式以依曲填词为主;旋律多选自日本、欧美曲调或中国的传统歌曲、民歌曲调;此外也有少量的自创曲调..歌曲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大部分反映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爱国思想;还有一些宣传妇女解放;反映学生生活;也有少部分鼓吹封建伦理道德..意义:甲、在乐歌活动的影响下;培养出中国最早的一批音乐教育人才;从而为中国普通音乐教育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师资力量..乙、通过学堂乐歌活动;展示出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从而引起社会各界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逐步确立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丙、通过乐歌课;把西欧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以及音乐会演出形式介绍给国人;提高音乐修养;活跃音乐生活..丁、乐歌活动中出现的“集体歌唱”这一新的音乐表现形式;对中国“五四”以后特别是三十年代群众歌曲体裁的形成及群众歌咏活动的开发;积累了经验..总之;乐歌活动在我国学校音乐启蒙教育方面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它的实践成果;为“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新音乐文化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为中国现代中小学普通教育铺垫了最初的基石..。

中国音乐通史课后习题答案(3)

中国音乐通史课后习题答案(3)

中国音乐通史课后习题答案(3)名词解释:1、宫廷燕乐:专指统治者在宴请宾客时所用的音乐。

唐代的宫廷燕乐由多部乐和二部伎组成,它由汉魏至隋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中外各民族音乐交融的产物。

2、龟兹乐:西域龟兹国的音乐,在今新疆库车一带。

汉代吕光和龟兹交战,曾带回数种乐曲和乐器,龟兹乐从此传入中原。

唐代龟兹乐风行一时,有《善善摩尼》、《婆伽儿》等曲流传,被列位胡乐之首,也是当时宫廷燕乐多部乐中重要的乐部之O3、二部伎:即立部伎和坐部伎,唐代宫廷燕乐的不同表演形式:“堂下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

两者的演出规模和音乐特点均有差别,一般立部伎的演出场面非常宏大,表演人数较多,最多可达180人,音乐气势雄壮;坐部伎则抒情优雅,演出人数较少,一般有3-12人。

二部伎中坐部伎的演出水平比立部伎要求高。

坐、立部伎的曲目共规定有十四曲,其中坐部伎有六曲,分别是《燕乐》(包括《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龙池乐》、《小破阵乐》;立部伎的八曲则为《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

4、阳关三叠:唐代歌曲,又称《阳关曲》或《渭城曲》,歌词选自王维的诗作《送元二使安西》。

全诗只有四句,但离愁别绪、真挚情意尽在其中。

该曲宋时已失传,当前所传唱的乐谱是根据清末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整理而成,歌曲共分三大多数,后有尾声。

歌词形式有较大变化,只在每段的段首用王维的原词,后面加入三段不同的歌词。

音乐缓慢优美,凄凉缠绵,使用了八度大跳、转调等手法,将乐曲推向高潮,听后令人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简答题:简述唐代多部乐的内容参考答案:多部乐体制由隋创立,初为七部,后增至九部。

唐代多部乐基本承袭了隋代的体制,有九部乐、十部乐。

诸乐部由风格迥异的各民族音乐组成,乐部名称以国名、地区名冠之,所用乐器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尽相同,多在唐代宫廷为庆祝各种传统节日或欢迎外交使臣等活动举行的一些重大宴会时演出。

中国音乐通史考试资料

中国音乐通史考试资料

填空题1、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的三个主要途径:①基督教会的宗教歌咏②新式军乐队的建立(新式军歌)③新制学堂唱歌课的开设。

2、西洋音乐文化以欧洲为中心传入中国的历史久远,最早在唐代“景教”大多局限于宫廷3、在中国编译圣咏的有:厦门方言体圣歌集《养心提诗》福州方言体圣歌集《榕腔神诗》潮汕方言体圣歌集《潮腔神诗》厦门方言体《厦腔神诗》4、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也曾运用西方群众集体歌咏的方式5、1904年初,正式公布了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共同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从而新制教育体系才得以在全国的范围逐步推开,标志着千年科举制取消。

6、学堂乐歌的主要代表性作家: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7、《春游》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首多声部歌曲8、学堂乐歌分两派:①白话词风(沈心工)“兵操”②典雅词风(李叔同)“送别”9、“中国现代音乐学的开拓者”“近现代音乐学的奠基人”“第一个获得音乐家博士的人”获波恩大学博士——王光祈“中国专业音乐的先驱”——萧友梅“博学的中国语言学鼻祖”——赵元任“早期儿童音乐大师,流行音乐鼻祖”——黎锦晖“中国民族乐器的一代宗师”——刘天华(早期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北京音乐传习所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乐歌体育专修科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科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音乐系私立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私立燕京大学音乐系私立泸江大学音乐系上海国立音乐院 77——79)10、1927年徐志摩唯一一部大型合唱作品《海韵》11、中国儿童歌舞剧为中国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2、中国第一个歌舞剧——《麻雀与小孩》13、“救亡抗日”时期的中国新音乐主要代表人物有:天才作曲家,优秀导师——黄自时代的号子——聂耳音乐理论、作曲家——吕骥新音乐运动猛将——张曙砍向鬼子的大刀——麦新中国音乐不灭的灯—贺绿汀14、30年代的两条主线:①以黄自、刘雪庵、贺绿汀为代表的,以上海音专为中心的学院派音乐创作(艺术的典雅的)②以聂耳、麦新、任光、吕骥、张曙为代表的左翼作曲家群15、《怀旧》是第一首冲向国内舞台的交响曲1929;中国管弦乐作的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长恨歌》第一部清唱剧《大江东去》——第一首为中国古诗词谱写的插曲《中国组曲》——中国现代第一部钢琴组曲16、1930年3月2日首先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7、聂耳最后一首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劳动歌曲《码头工人》任光——《渔光曲》《彩云追月》《思乡曲》——1944年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白毛女》——中国近代史上的里程碑丰子恺——音乐通俗卖物作家、画家开创了中国“漫画”这一名称青主——近代史上音乐史上唯一的一位美学家(其他学院音乐家及其创作:陈洪青主华里丝应尚能与周淑安李惟宁(陈田鹤:黄自四大弟子之一)刘雪庵《长城谣》江定仙)152页1.1927年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规模较大、制度较健全的独立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是_国立音乐学院_,1929年后更名为_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中国音乐通史复习资料(三)简述题1、简述贾湖骨笛的发现及其历史意义答:我国见诸文献记载的原始乐器种类很多,有箫、苇龠、笙、骨笛、土鼓、埙、陶钟、铃、磬等乐器。

它们是古人智慧之结晶,是华夏音乐文化之灿烂的充分证明。

众多乐器在考古上也得到了证明。

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有一百余件骨哨,大约据今有7000年左右;河姆渡遗址还出土有目前年代最久的埙,呈橄榄形,无音孔,只有一吹孔,据今约7000年。

青海、甘肃等地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出土有公元前2600年左右用陶土制作的鼓。

山西龙山文化遗址也发现了夏代的一件鼍鼓,其鼓腔用树干挖成,鼓面原蒙以鳄鱼皮。

河南陕县庙底沟仰韶文化遗址出土有陶钟,约为公元前3900至公元前3000年之遗物。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迄今所见最早的石磬,据今约4400余年。

在我国目前出土乐器中,最令世人瞩目的是贾湖骨笛的发现。

它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

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期的七音孔、八音孔骨笛。

根据碳同位素14C测定和树轮校正,考古学家认定这批骨笛的产生年代距今约8000年之久。

这批由鹤骨制成的骨笛一般长二十厘米,直径一厘米左右,它们有以下三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形式固定,制作规范,骨笛一侧有规整的圆形音孔,大多为七孔,每孔间隔距离基本相等;二是其中有些笛孔旁另外钻有用于调音的小孔,说明骨笛的制作者已有了明确的音高观念;三是有些骨笛留有刻划的标记,显然是先刻好等分,然后再钻孔,说明制作者对各音孔之间的距离曾有精确的计算。

专家对其中保存较好的一支骨笛进行了测音,结果显示,它能发出较为完整的七声音阶,并可以吹奏出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

贾湖骨笛的发现,使世界音乐史学界对我国史前音乐艺术的发展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对贾湖骨笛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能为我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创造有利的条件,提供必要的依据,而且也将对古老贾湖文明的认识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2、简述曾侯乙墓编钟的音乐价值答: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战国初期的大批乐器,包括了编钟、编磬、十弦琴、五弦琴、瑟、笙、笛(或篪)、排箫、建鼓、小鼓等,有些乐器尚属首次出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有价值的一次考古发现。

这次考古活动最有意义的莫过于曾侯乙编钟的发现,它的出土引起了整个世界的关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的一件大事,被誉为世界古代文明史奇迹之一。

曾侯乙编钟共有六十四件,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的最庞大的编钟。

它分三层悬挂在曲尺形钟架上,上层纽钟三组,共十九件;中下层甬钟各有三组,共四十五件。

全套编钟重量约2500公斤以上,其中最小的钟通高20.4厘米,重2.4公斤;最大的钟通高153.4厘米,重203.4公斤。

钟架位于墓室的西面和南面,中下层的立柱为六个英武的青铜佩剑武士。

除纽钟和甬钟外,还有一件铜鎛,是楚惠王送给墓主的礼物。

铜鎛的铭文显示该鎛制作于楚惠王五十六年,即公元前433年。

曾侯乙编钟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其制作之精美、数量之众多、保存之完好均为现代音乐考古之最,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音乐文化。

经专家测试,曾侯乙编钟的音域跨越了五个八度,其中中心音区的三个八度可以构成完整的十二个半音,并可以转调,这意味着它可演奏任何五声、六声、七声音阶的乐曲,也意味着春秋时中国不仅有五声音阶,也有七声音阶。

每个甬钟可发出呈三度关系的两个音,即隧部音和鼓部音,充分说明了古代的青铜冶炼铸造技术的高超,也显示春秋战国时我国音乐已发展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曾侯乙编钟在音乐理论方面的价值在于它的铭文,整套编钟共有约2800字的铭文,标明了各钟发音属于何律的阶名及其与楚、晋、齐、周、申等周围各国或地区的对应关系,为研究我国传统乐律学和音乐理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些铭文简直可称为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乐律书,它的出现弥补了古代文献关于乐律方面记载的不足,纠正了先秦无“变宫”的说法,为我们认识春秋战国乐律学的发展状况及其演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曾侯乙墓乐器的制作是当时音乐艺术和青铜铸造工艺完美的结合,它表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音乐和科学发展的水平位于世界的最前列,具有辉煌的成就,显示了我国古代灿烂的音乐文化。

3、试述乐府的产生及其在我国音乐史中的影响答:乐府是秦代创立的宫廷音乐机构,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充。

乐府的重要职责就是采集、改编民间音乐,创作新作品并进行表演。

《汉书·礼乐志》载,汉武帝时乐府广采歌谣,“采诗夜颂,有赵、代、秦、楚之讴”。

从《汉书·艺文志》所载的138首西汉乐府民歌看,其采集的范围已超出《诗经》,不止是《汉书》所说的赵(山西)、代(河北)、秦(陕西)、楚(湖北),而是遍及黄河、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

这些采集到的民歌大多是百姓“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作品,所以从此中可“观风俗,知厚薄”,察探民情。

《上邪》、《有所思》反映了人们的爱情追求,《战城南》是对统治者的控诉,《妇病行》、《孤儿行》哀叹了人民的痛苦生活。

这些作品从各个侧面描写了汉代人们的生活场面,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所以至今仍在广为流传。

乐府的极盛时期是汉武帝执政期间,扩大后的乐府机构共有近千人之多,除行政管理人员外,还有演唱齐、蔡、巴、楚等地民歌的“讴员”;有来自全国各地从事乐器演奏的“鼓员”、“竽员”、“琴员”、“瑟员”等;有专管乐器修理的“柱工员”、“绳弦工员”等。

但到了汉哀帝时,国力的衰退,经济的窘迫,使朝廷已无力维持乐府庞大的机构,而采集的民歌中反映出的强烈反抗情绪也使统治者坐立不安,所以绥和二年(公元前七年)汉哀帝下诏罢免乐府,对乐府实施大量裁员,乐府由800余人被裁减至300余人,留下的乐工主要掌管郊庙祭祀等场合所用的雅乐,而其余从事民间音乐的乐工则全被裁掉。

此后,乐府逐渐趋于衰微。

从汉武帝的竭力扶持,到汉哀帝的坚决罢免,乐府仅有百余年的兴盛,但它对民间音乐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对以后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乐府的概念也随着时代不断发生变化,被广泛用于音乐、文学领域。

乐府的初义指音乐机构,但魏晋以后其含义逐渐扩大,也指乐府诗歌和后人拟作的民间诗歌,后来则进一步扩大为凡和音乐有关的音乐、文学作品,不管是否入乐都称乐府。

秦、汉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优秀的乐府诗歌,许多文人曾参与搜集整理这些作品,其中以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成书最早、价值最高,被《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称为“言乐府者,以是集为祖本,犹渔猎之资山海也”。

《乐府诗集》共一百卷,郭茂倩在这部浩繁巨帙的着作中以音乐曲调为准,别具匠心地将所录乐府歌曲分为十二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

书中收录了先秦至唐末的大量民歌及文人作品,是我们了解乐府歌曲的必读之作。

4、试述《乐记》的美学意义答:《乐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音乐理论专着,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它的思想直接影响了两千年来中国音乐美学理论的发展。

《乐记》的成书年代与作者始终存有争议,一说是战国时的公孙尼子;一说是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及毛生等人。

《乐记》原有二十三篇、二十四篇两种传本,仅有十一篇的文字留存至今,其余的十余篇仅存篇目。

保留的十一篇为《乐本篇》、《乐象篇》、《乐言篇》、《乐化篇》、《乐施篇》、《乐论篇》、《乐礼篇》、《乐情篇》、《宾牟贾篇》、《师乙篇》、《魏文侯篇》等,分别论及音乐的本原、音乐的特征、音乐和政治的关系、音乐的社会功用、音乐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等方面。

已散佚的十余篇,内容基本无从考证,从篇目看,大约涉及乐器演奏、音乐创作、音律理论等领域。

在音乐本原问题上,《乐记》说“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很多学者据此得出《乐记》在音乐本原上是持唯物主义观点。

但也有人得出相反的结论,即认为《乐记》音乐本原论的基础是“动静说”、“理欲说”,《乐记》的实质看法是:音乐不是外物在人心中的反映,而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感情对外物的一种反应,是本性在音乐中的显露,是天赋本性的一种外现,音乐的本原也不是外界生活,而是“天之性”。

所以,《乐记》实际上所持的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音乐本原论。

对于音乐的特征,《乐记》提出“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者,乐之象也”、“唯乐不可以为伪”等命题。

认为音乐是表现感情的艺术,不同的感情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所以快乐的感情被激发起来,就会产生宽舒和缓的音乐,愤怒的感情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激烈而严厉的音乐。

音乐和诗歌、舞蹈其它艺术不同,它是以声音为表现手段的,更能直接深刻地表现人的感情变化,所以音乐不能有丝毫的虚伪。

在此,《乐记》说明音乐是感情的产物,充分肯定了音乐对情感的表现职能,认识到音乐在表现手段上和其它艺术的不同及音乐创作表演必须真实、有情等,把对音乐特征的认识提高到相当的高度,实属精辟之见。

《乐记》突出强调音乐和政治的关系问题,提出“声音之道与政通矣”的观点,认为音乐和政治紧密相连,有什么样的政治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所以可“审乐以知政”:治世之音安详而快乐,乱世之音怨恨而愤怒,亡国之音哀愁而悲伤。

此外,《乐记》还进一步将音乐的五音附会于君、臣、民、事、物,认为五音如果相凌,就会使国家灭亡。

音乐既然和国家的兴亡有关,就要非常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要提倡礼乐治国,用礼来区分等级,用乐来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君臣和敬、长幼和顺、父子兄弟和亲的整个社会完全谐和的目的。

《乐记》的这些思想对其后的音乐美学思想产生了长期而巨大的影响,代表了典型的儒家思想。

关于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乐记》的观点非常明确:内容高于形式,即“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尽管它提出“乐者,乐也。

人情之所不能免也”,认为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但音乐的形式必须符合内容的要求。

政治内容是主要的,是音乐表现的目的,艺术形式是次要的,只是音乐的手段,所以“大乐必易”,祭祀之乐“一倡而三叹”足矣。

音乐并不是满足人们美的需求,而是要“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

这种观点是孔子关于音乐的“美”、“善”标准的继承和发展,对以后的音乐美学思想也有重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音乐的自由发展,压抑了人们对音乐美的需求。

《乐记》是对先秦诸子音乐思想的一次全面批判和总结,它既继承了孔子等人的思想,站在儒家的立场批判了其它流派的音乐思想,又对道、墨、阴阳家的思想进行总结,吸收有利的观点加以运用,不断完善儒家音乐思想,从而成为儒家音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

《乐记》出现后,整个封建社会两千余年,很少有着作能在思想上突破、超出它的范围,它是古代音乐美学专着中最系统的着作,在世界音乐美学史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5、简述唐代多部乐的内容答:多部乐体制由隋创立,初为七部,后增至九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