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通史_
中国音乐通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音乐通史题型填空题词条解释简答题问答题远古、先秦一、简答题1.词条解释:贾湖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而成大司乐: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六代乐舞:黄帝——《云门大卷》祭天神,云神崇拜唐尧——《大咸》祭地神,水鱼崇拜虞舜——《九韶》祭四望,三代文治武功夏禹——《大夏》祭山川,歌颂大禹治水商汤——《大濩》祭先妣,歌颂商汤伐桀周武王——《大武》祭先祖,歌颂武王伐纣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2.简述周代宫廷礼乐机构的主要构成:(与大司乐有关)3.周代八音分类法的依据是什么?(每类各举二种乐器)石类:鸣球二、问答题1.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对音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曾侯乙墓出土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的意义如何?汉代一、简答题1.乐府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2.词条解释相和歌:李延年:鼓吹乐:百戏:汉代百戏,上承周代,是兼有音乐歌舞成分的杂技表演之总称。
包括角觝、杂技、武术、幻术、民间歌舞等多种表演形式,表演中伴有音乐的唱、奏。
京房六十律:(理论律学)二、问答题:1.简述汉代相和歌的发展历程2.简述汉魏时期相和大曲的结构形式3.阐述《乐记》的主要音乐美学观点4.关于音乐的美感认识,《乐记》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其后两千多年来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一、简答题1.词条解释清商乐:它的形式大致与相和诸曲相同,所用的宫调系统亦与相和歌相通,被称为“清商三调”。
吴歌:西曲:何承天:《广陵散》:2.简述《声无哀乐论》的主要美学观点二、问答题1.简述魏晋时期古琴音乐发展的主要内容历史上的魏晋时期是一个战乱与分裂的时代,也著名琴曲有《广陵散》、《酒狂》、《梅花三弄》、《乌夜啼》及现存最早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丘明所传)。
中国音乐通史(简答与论述题答案)
二、名词解释:1.燕乐:燕乐,又称宴乐,专指统治者在宴请宾客时所用的音乐。
唐代的燕乐由多部乐和二部伎组成,它是在汉魏至隋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外各民族音乐交融的产物。
2.xx:雅乐是周代统治者在祭祀天地、祖先以及朝贺、宴飨等场合所用的音乐,因其具有“典雅纯正”的风格,所以被称为雅乐。
西周雅乐有非常严格的制度,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不同的等级享用不同的乐队和舞队规模、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乐舞。
3.xx:(1912~1935)音乐家,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原籍云南玉溪。
学生时期就参加革命宣传活动,后参与建立“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等左翼音乐组织,坚定走革命音乐道路。
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著名的作品有《卖报歌》、《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等。
4.相和歌:汉代产生的艺术歌曲,它是在北方民歌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
其发展过程经过了三个阶段,最初是清唱的民间歌谣,既而又加上帮腔,成“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最后形成带有乐器伴奏的“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艺术化歌曲。
相和歌主要用丝竹乐器伴奏,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等七种。
5.xx:明代琴家,号青山,江苏娄东(今太仓)人。
自幼学琴,为陈爱桐再传弟子,不但擅长演奏,而且在琴学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著有琴学名著《溪山琴况》。
在此书中,徐上瀛在总结前人琴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演奏实践,提出了“和”、“静”、“清”、“远”、“古”、“澹”等二十四况。
《溪山琴况》集古琴音乐美学之大成,在实践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琴乐审美准则,成为我国古代三部最重要的音乐美学专著之一。
6.新歌剧:是我国近现代出现的一种融音乐、文学、舞蹈等不同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既有别于传统戏曲,又不同于西洋歌剧。
《白毛女》是新歌剧的标志性作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新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7.贾湖骨笛: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期的七音孔、八音孔骨笛。
中国音乐通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音乐通史题型填空题词条解释简答题问答题远古、先秦一、简答题1.词条解释:贾湖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而成大司乐: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六代乐舞:黄帝——《云门大卷》祭天神,云神崇拜唐尧——《大咸》祭地神,水鱼崇拜虞舜——《九韶》祭四望,三代文治武功夏禹——《大夏》祭山川,歌颂大禹治水商汤——《大濩》祭先妣,歌颂商汤伐桀周武王——《大武》祭先祖,歌颂武王伐纣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2.简述周代宫廷礼乐机构的主要构成:(与大司乐有关)3.周代八音分类法的依据是什么?(每类各举二种乐器)石类:鸣球二、问答题1.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对音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曾侯乙墓出土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的意义如何?汉代一、简答题1.乐府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2.词条解释相和歌:李延年:鼓吹乐:百戏:汉代百戏,上承周代,是兼有音乐歌舞成分的杂技表演之总称。
包括角觝、杂技、武术、幻术、民间歌舞等多种表演形式,表演中伴有音乐的唱、奏。
京房六十律:(理论律学)二、问答题:1.简述汉代相和歌的发展历程2.简述汉魏时期相和大曲的结构形式3.阐述《乐记》的主要音乐美学观点4.关于音乐的美感认识,《乐记》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其后两千多年来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一、简答题1.词条解释清商乐:它的形式大致与相和诸曲相同,所用的宫调系统亦与相和歌相通,被称为“清商三调”。
吴歌:西曲:何承天:《广陵散》:2.简述《声无哀乐论》的主要美学观点二、问答题1.简述魏晋时期古琴音乐发展的主要内容历史上的魏晋时期是一个战乱与分裂的时代,也著名琴曲有《广陵散》、《酒狂》、《梅花三弄》、《乌夜啼》及现存最早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丘明所传)。
8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中华民国时期(三)
第三节;声乐:中国近代创作的声乐作品是近代新音乐文化的主体。
近代声乐创作的发展和声乐作品的广泛传播是新音乐文化逐渐成为近代中国音乐主流的重要原因。
近代声乐在发展历程中主要经历了两个音乐潮流的洗礼,这就是学校音乐和抗日救亡歌咏。
中国的新式学校,从民国建立以来,就成为国民文化教育的主要机构。
最初,遍设全国的学校开设了乐歌课,集体歌唱遂成为社会时尚。
学校歌曲需要量也由此骤增,大大促进了以填词为主的歌曲创作。
稍后,以学校生活和少年儿童生活为主要题材的少年儿童歌曲、学校歌曲、集体歌唱曲和以黎锦晖创作为代表的歌舞表演曲及儿童歌舞剧的广泛流传、以及有关学校音乐教育书籍的大量出版等等,形成了近代音乐的一大潮流:学校新音乐的潮流。
它对近代中国音乐的历史进展有着至为深远的意义。
抗日救亡歌咏是近代音乐史中又一音乐潮流。
在外敌人侵、国破家亡的时候,中国民众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用歌声反映着抗敌救国、保卫民族的时代主题。
尤其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抗日歌曲猛增,其数量之多,题材之集中、创作速度之快、作品流传之广,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
与学校新音乐潮流的影响主要在学校和青少年中的情况不同,抗日救亡歌咏在社会各阶层都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
在群众性歌咏为主的社会音乐中发展起来的30-40年代的歌曲,形成了以小型为主的特点。
群众性集体歌唱曲、通俗性或雅俗共赏的独唱曲、小型合唱曲及表演唱等得到了突出的发展。
随着新式戏剧(话剧及各种舞台剧)发展起来的戏剧歌曲,随着有声电影发展起来的电影歌曲,以及随着新歌舞发展起来的抒情性、娱乐性歌曲,以其通俗、易于传播等特点,迅速成为歌曲艺术中有重要影响的部类。
近代对艺术歌曲和大型声乐创作也有许多探索。
涌现了一批为白话新诗、文言歌词、古代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初步形戍了近代新型艺术独唱音乐的独特风貌;在大型声乐创作方面出现了清唱剧《长恨歌》之后,又出现了《黄河大合唱》这部里程碑式的杰作。
经历了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抗日救亡歌咏和30-40年代新音乐文化追随时代前进的多方面开拓、发展,中国新音乐文化普及至全国各地,被人民群众广泛欢迎和接受,近代新式歌曲也在这个过程中加速了自身的成熟。
4中国音乐通史简编-隋、唐、五代时期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第一节;概述:隋王朝自建立到灭亡只有37年时间,是我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
然而,隋朝的建立实现了南北的统一,结束了从东汉末年以来长达三个多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
自此以后,国家的统一成为我国中、后期封建社会的主要历史潮流,音乐文化的发展随之步入极其辉煌的阶段。
隋朝统治者创立“教坊”机构;继承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各方面的音乐文化成果,建立起“七部乐”、“九部乐”的宫廷音乐体制,将音乐文化的发展建造在多民族音乐并存的基础之上;民间散乐百戏的发展也受到高度重视。
这些开放性的文化政策,不论统治者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起到了推动我国封建社会的音乐文化朝着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世界性规模发展的作用,其历史意义显然是不容低估的。
唐袭隋制。
大唐帝国统治的近300年中,尤其自唐太宗的“贞观之治”(627-649)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713-741)的100多年问,国家强盛、民族和睦、经济繁荣、社会富裕,使唐王朝一度成为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稳定的朝代,同时为文化艺术的高度繁荣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全民族文化素质的空前提高,促使诗歌、音乐、绘画、书法、舞蹈、建筑等文化领域取得了全面的突破。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宣宗《吊自居易》),“《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白居易《杨柳枝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王建《凉州行》)等等,乃是唐代音乐高度发展与普及的盛况在诗歌中的生动反映。
唐朝国都长安是世界文化名城,西凉、龟兹、天竺、高丽、扶南、中亚及国内各民族的歌舞荟集于此(图4-1)。
唐代宫廷音乐的规模与水平也是其他任何朝代难以企及的。
唐代交通四通八达,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联结亚、欧两洲。
因此,在国内外各民族音乐文化长期交流融合的基础上创造出崭新风格的唐朝音乐,即使与欧洲拜占廷帝国、阿拉伯诸国相比也当之无愧站在当时世界的前列,对亚洲东部国家更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一①)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第三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589年乐器和器乐的发展及代表音乐家一、吹管乐器类:先秦:排箫:两汉时广泛地出现在鼓吹、骑吹的乐队中。
应邵《风俗通义》对其形制的记载为:“其形参差,像凤之翼,十管,长一尺”。
笛(篴)、羌笛:均指竖吹的管乐器。
①羌笛:出自我国羌族,竹制,原4孔,京房为之加1孔为5孔。
横吹②笛:汉代的篴竖吹笳:古代的笳。
最初大概是“卷芦叶为笳,吹之以作乐”。
后来则可能指芦叶制成哨,做成类似管子一类乐器。
因其出自西域,又称胡笳。
角:最初可能源自动物天然的角,后来改用其他材料制作,在鼓吹乐队中可以见到。
魏晋时期吹管类乐器出现了木制的管子,称筚篥。
约在公元384年随着《龟兹乐》传入内地,有9个按指孔,管的上口插一芦哨。
二、击乐器类:2000年2月在山东济南章丘市洛庄汉墓的发掘中,出土149件乐器。
编钟:19件编磬:107件錞釪、鉦、铜铃各1件串铃:9件筑:作为流行的击弦乐器,先秦已有记载。
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一件筑,其形制:前端似琴,尾部细长,可张五弦。
演奏方式:左手执筑,右手持细棒敲击。
魏晋时期新出现的打击乐器有:方响:北周开始使用。
锣:后魏开始出现。
钹:北魏时流行。
星(碰铃):南北朝时期已有。
鼓类:腰鼓、羯鼓等。
三、弹拨乐器类:卧箜篌:平放横弹似瑟,又称箜篌瑟,源自本土。
箜篌:竖箜篌:胡箜篌,约在后汉灵帝时(168-189年)由西域传入。
琵琶:我国历史上的琵琶,形制和名称有多种。
从形制上看,大别分为二类:①共鸣箱呈圆形,直颈。
秦汉时本土流传,隋唐时被称为秦琵琶、汉琵琶、秦汉子。
魏晋时期,因“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善弹此器,遂被称作阮咸,即后世的阮。
②共鸣箱与颈连接呈梨形。
魏晋时期,琵琶类出现了与秦汉子形制迥异的曲项琵琶、五弦琵琶。
(曲项琵琶:我国现通用琵琶的前身。
曲颈,梨形音箱。
东晋十六国时经由印度传入我国,后又在南朝梁时传到江南。
五弦琵琶:形制与曲项琵琶相似,略小,直项,五弦,与曲项琵琶同时传入。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简要版
填空。
什么叫“八音”?每类举出两种乐器。
是我国音乐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
“八音”为金(钟、铎)、石(磬、鸣球)、土(埙、缶)、革(鼓、;拊)、丝(琴、瑟)、木(柷、椌)、匏(簧、笙)、竹(萧、管)诗经产生于春秋末期,楚辞产生于公元前4世纪曾侯乙编钟是先秦乐器发展到顶峰的标志《诗经》和《楚辞》反映了上古时期歌曲多样化的方法和较为丰富的曲式结构1.名词解释鼓吹:秦汉时得名并发展起来的鼓吹乐,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在北方少数民族的围猎生活中,人们将带有游牧生活气息的吹管乐器用于弋猎队伍,开始有了“鼓吹”乐的形式。
在西汉时,根据乐器配置和用乐场合不同,鼓吹乐又分为鼓吹和横吹。
鼓吹作为礼仪音乐在汉以后得以延续。
特别在民间更有着广阔的发展基础。
相和歌:最初产生于一些民间没有伴奏的歌谣,即“徒歌”;后徒歌又发展成为“一人唱,三人和”的形式,称作“但歌”;但歌发展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较为复杂形式,就成为“相和歌”。
相和歌的伴奏乐器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七种。
清商乐:清商乐是东晋南北朝间,承袭汉、魏相和诸曲,吸收当时民间音乐发展而成的俗乐之总称。
后北方的相和歌、清商乐由于两晋时的战乱传播到南方,与南方兴盛起来的吴歌西曲融合、发展。
北魏孝文帝时,南方的清商乐又传到北方。
在宫廷中作为“华夏正声”受到较大重视,清商乐遂成为全国性民间音乐的总称。
何承天新律:沿着便于旋宫转调这种具有实践意义的思维逻辑,出现了南朝宋何承天的“新律”,他在三分损益法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创造了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先以黄钟本律之数(9寸)减去仲吕所生黄钟之数(依三分损益法计算11次得到8.8788寸),得差数0.1212寸,再将此差数平分为十二等分,即0.1212÷12=0.0101,然后将此数依次递加在林钟以下各律上,既得“新律”各音之数。
它已十分接近十二平均律,是世界律学史上十分重要的成就。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一)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第三章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589年乐府机构的建立(上溯到秦代,在汉武帝时期兴旺发达,汉哀帝时由盛到衰。
音乐家:李延年:新声二十八解)↓仪仗鼓吹音乐↓歌舞伎乐中百戏(歌舞戏《踏谣娘》、《大面》、《钵头》)↓相和歌↓相和歌演变为清商乐(东晋南北朝间)↓隋唐七部、九部乐的雏形乐律学领域:京房六十律↓相和三调(平调、请调、瑟调,此三调是汉代相和歌的常用调式)↓荀勖笛律(管口校正)↓何承天新律↓钱乐之(三百六十律)南朝宋人↓纯律乐府:是汉代兴盛起来的;“乐府”的内涵有三:1、以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主管音乐的宫廷机构;它的设置可追溯至秦代。
2、诗体名。
3、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
汉代乐府是封建王朝管理音乐的一个官署。
始于秦代,汉承秦制,在公元前112年亦设立乐府。
乐府的任务是:收集民间音乐;创作和填写歌辞;创作与改编曲调;编配乐器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历史上汉乐府的领导人重要的且有记载的协律都尉李延年。
汉代乐府在汉武帝时期达到空前,乐府中并有几十位文学家写歌词,另有800多名工作人员,多为各地民间艺人。
他们所专长的民间音乐,就地域而言,南达长江以南,东达海边,北到匈奴及以北,西达西域。
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音乐机构,是汉代乐府的昌盛时期。
至公元前7年,汉哀帝即位,对乐府机构进行了减裁,致使乐府由盛变衰。
汉代乐府的建立,主观上为了适应统治者宫廷享乐之需,但客观上对民间音乐的保存有很大作用,并促进了我国各地音乐的发展。
而且,这种音乐机构的形式对后世产生影响。
汉以后各朝代仍沿袭它,设有乐府或类似乐府的音乐机构。
鼓吹:秦汉时得名并发展起来的鼓吹乐,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受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影响,在西汉时,根据乐器配置和用乐场合的不同,鼓吹乐分为四大类:1、鼓吹(包括天子宴群臣时的黄门鼓吹与车驾从行的骑吹,主要乐器是排箫与胡笳)、横吹(军中马上所奏乐歌,主要乐器是古与角)、短箫铙歌(军队凯旋时在殿庭上奏唱形式,主要乐器为排箫与铙)、箫鼓(一种用排箫和鼓专门用于游船上演奏的乐歌)。
中国音乐通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原始乐舞:歌、舞、乐合而为一的原始乐舞是远古时期的主要音乐形式,节奏是原始音乐的基本因素。
雅乐:是我国古代祭祀天地、神灵、祖先等典礼中所演奏的音乐。
特点:齐奏为主、曲调简单、节拍缓慢礼乐制度:周代的礼乐制度是以礼仪和音乐的等级化为核心的一种文化制度。
楚辞:是战国时期流行的一种歌曲体裁,是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历史风俗、音乐来进行创作,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
鼓吹乐:是一种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并兼有歌唱的艺术形式。
清商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承袭汉、魏相和诸曲,与南方的民间音乐相融合而形成的俗乐总称。
吴歌:古代江苏一带的民歌,其风格抒情、细腻,多以表现男女间的爱情为主。
西曲:古代湖北一带的民歌,内容多为抒发游子思归的别离之情,是长江流域商业繁盛的产物。
百戏:百戏上乘周代散乐是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
它包括了商觝、杂技、魔术、歌舞等多种艺术形式。
在古文和汉墓百戏画像石有很多百戏节目的记载和石刻。
“鱼龙曼延”、“总会仙唱”、“东海黄公”等这些节目表演规模庞杂。
妙趣横生常有歌手、击鼓、击铙、击钟、吹箫、弹瑟等乐器为之伴奏。
歌舞戏:南北朝末年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
代表节目有《大面》、《钵头》、《踏谣娘》。
文字谱: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记谱法实例。
用文字记述弹琴的指法与和弦位的一种记谱法,即用文字详细描述演奏古琴的手法。
间接记录了音高,也保留了一部分节拍、节奏的信息。
属于“音位谱”系统的记谱法,也称“手法谱”。
燕乐:又称宴乐,即宴饮之乐,是专指天子及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
乐府:乐府的含义有三种其一是作为音乐机构的乐府;其二是乐府机构采用过的诗歌,以及后人拟作的,类似的民间诗歌或文人诗作,亦称“乐府”;其三大凡入乐或不入乐的,曾和音乐有关的各种体裁的音乐、文学作品也有“乐府”之称。
乐府是汉代兴盛起来的,以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
中国音乐通史考试资料
填空题1、西方音乐文化在中国的三个主要途径:①基督教会的宗教歌咏②新式军乐队的建立(新式军歌)③新制学堂唱歌课的开设。
2、西洋音乐文化以欧洲为中心传入中国的历史久远,最早在唐代“景教”大多局限于宫廷3、在中国编译圣咏的有:厦门方言体圣歌集《养心提诗》福州方言体圣歌集《榕腔神诗》潮汕方言体圣歌集《潮腔神诗》厦门方言体《厦腔神诗》4、由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也曾运用西方群众集体歌咏的方式5、1904年初,正式公布了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共同制定的《奏定学堂章程》从而新制教育体系才得以在全国的范围逐步推开,标志着千年科举制取消。
6、学堂乐歌的主要代表性作家: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7、《春游》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首多声部歌曲8、学堂乐歌分两派:①白话词风(沈心工)“兵操”②典雅词风(李叔同)“送别”9、“中国现代音乐学的开拓者”“近现代音乐学的奠基人”“第一个获得音乐家博士的人”获波恩大学博士——王光祈“中国专业音乐的先驱”——萧友梅“博学的中国语言学鼻祖”——赵元任“早期儿童音乐大师,流行音乐鼻祖”——黎锦晖“中国民族乐器的一代宗师”——刘天华(早期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北京音乐传习所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乐歌体育专修科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科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科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音乐系私立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私立燕京大学音乐系私立泸江大学音乐系上海国立音乐院 77——79)10、1927年徐志摩唯一一部大型合唱作品《海韵》11、中国儿童歌舞剧为中国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2、中国第一个歌舞剧——《麻雀与小孩》13、“救亡抗日”时期的中国新音乐主要代表人物有:天才作曲家,优秀导师——黄自时代的号子——聂耳音乐理论、作曲家——吕骥新音乐运动猛将——张曙砍向鬼子的大刀——麦新中国音乐不灭的灯—贺绿汀14、30年代的两条主线:①以黄自、刘雪庵、贺绿汀为代表的,以上海音专为中心的学院派音乐创作(艺术的典雅的)②以聂耳、麦新、任光、吕骥、张曙为代表的左翼作曲家群15、《怀旧》是第一首冲向国内舞台的交响曲1929;中国管弦乐作的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长恨歌》第一部清唱剧《大江东去》——第一首为中国古诗词谱写的插曲《中国组曲》——中国现代第一部钢琴组曲16、1930年3月2日首先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7、聂耳最后一首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劳动歌曲《码头工人》任光——《渔光曲》《彩云追月》《思乡曲》——1944年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白毛女》——中国近代史上的里程碑丰子恺——音乐通俗卖物作家、画家开创了中国“漫画”这一名称青主——近代史上音乐史上唯一的一位美学家(其他学院音乐家及其创作:陈洪青主华里丝应尚能与周淑安李惟宁(陈田鹤:黄自四大弟子之一)刘雪庵《长城谣》江定仙)152页1.1927年在上海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规模较大、制度较健全的独立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是_国立音乐学院_,1929年后更名为_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_。
最新中国音乐通史之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国音乐通史12题型3填空题4词条解释简答题56问答题7远古、先秦一、简答题891.词条解释:10贾湖骨笛:1112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而成13大司乐:1415我国最早的宫廷音乐机构,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目的是为了配合礼16乐制度,维护周王朝的最高统治。
17六代乐舞:18192021黄帝——《云门大卷》祭天神,云神崇拜22唐尧——《大咸》祭地神,水鱼崇拜23虞舜——《九韶》祭四望,三代文治武功24夏禹——《大夏》祭山川,歌颂大禹治水25商汤——《大濩》祭先妣,歌颂商汤伐桀26周武王——《大武》祭先祖,歌颂武王伐纣27三分损益法:2829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是最早的乐律计算方法。
302.简述周代宫廷礼乐机构的主要构成:(与大司乐有关)3132333.周代八音分类法的依据是什么?(每类各举二种乐器)343536石类:鸣球37二、问答题38391.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对音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04142434445462.曾侯乙墓出土乐器在中国音乐史上的意义如何?47484950汉代5152一、简答题531.乐府的基本概念及其功能5455乐府是汉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
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56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5758596061626364656667682.词条解释6970相和歌:7172李延年:7374鼓吹乐:75百戏:7677汉代百戏,上承周代,是兼有音乐歌舞成分的杂技表演之总称。
包括角觝、杂技、78武术、幻术、民间歌舞等多种表演形式,表演中伴有音乐的唱、奏。
京房六十律:(理论律学)79808182二、问答题:831.简述汉代相和歌的发展历程8485862.简述汉魏时期相和大曲的结构形式87883.阐述《乐记》的主要音乐美学观点89909192934.关于音乐的美感认识,《乐记》强调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是人类生活不可缺94少的。
95《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其后96两千多年来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第七讲中国音乐通史
山东沂南东汉末年(或魏晋)画像石中的乐舞百戏图
第三节 曲子 隋唐时代,一些经过劳动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提炼 的民歌中一些好的曲调,经过文人选择、推荐、加工, 并用新词配曲的音乐,叫作“曲子”。这种被选择、 推荐、加工的民歌,已经不再是最初的民歌形式,而 是一种艺术歌曲了。当曲子流传到都市以后,得到了 文人们的青睐,并成为唐代市民音乐重要构成因素, 同时也成为文人们写作新作品一种好形式。在音乐方 面,曲子又有了新形式出现。 曲子的内容: 1)反映统治阶级的残暴剥削的; 2)反映农民起义的; 3)描写妇女坚贞不渝的爱情歌曲的.
第一节 相和歌、相和大曲
相和歌的概念: 两种含义:一是概括了汉代北方各地的民间歌曲, 《乐府古题要解》说它是“汉世街陌讴谣之词”; 另一种含义是对当时一种歌曲演唱形式的称谓。 它最早为无伴奏的“徒歌”,以后发展为“但歌” (即一种有伴唱而无伴奏的演唱形式),一直发展到 由各种管弦乐器伴奏的相和歌。《宋书· 乐志》记载: “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凡 此诸曲开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 相和歌的伴奏乐器有笙、笛、节(一种竹制的节 拍乐器)、琴、瑟、琵琶、筝、筑等。
1百戏、鼓舞和公莫舞 百戏 又叫“散乐”,是流行于汉代宫廷和达官贵 戚家中的杂技、歌舞以及各种民间武术的总称。后汉张 衡的《西京赋》中曾对“百戏”的表演有非常具体、生 动地描写,我们还可以从山东沂南汉、晋墓百戏画像中 看到当时百戏表演的情况。 鼓舞和公莫舞 是汉代盛行的舞蹈形式,其表演形 式多样,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汉代歌舞的情况。鼓 舞一般是由表演者在建鼓旁一边击鼓,一边舞蹈;也有 将几个小鼓平置于地上,一人或数人在乐队的伴奏下在 鼓上及周围边歌唱边舞蹈,文献中称这种舞蹈为“般鼓 舞”、“盘鼓舞”或“七盘舞”。 公莫舞也叫巾舞、长袖舞,在表演时以表演者双手 挥动长巾或长袖为主要特点。
7中国音乐通史简编-中华民国时期(二)
第二节;传统音乐: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包括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歌舞音乐、器乐以及根据这些艺术传统新创作的音乐。
宋代以后,中国音乐主要是以本土繁衍、变异的方式在发展。
直到清末,外来音乐文化,尤其是西洋音乐文化与日本近代音乐(主要是学校歌曲与军歌)逐渐传人,新音乐由此兴起,这种情况才开始改变。
清末以来的新音乐,首先在学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继而成为社会音乐的一大部类。
迨至30年代前后,新音乐形成大的潮流,传统音乐的主导地位更为明显地下降。
近代传统音乐的发展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一种是吸收新文化、新音乐的成分,对传统音乐形式、构成有较多改进、创新,从而有较大发展者,如越剧、评剧等;一种是保持传统音乐原貌而没有(或基本没有)改革者,如古琴音乐和一些传统乐器合奏音乐、宗教祭祀音乐等。
这两种音乐中,前者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后者既未有大的发展,社会影响也小。
传统音乐在城市与乡村有着不同的发展。
由于对全国影响较大的传统音乐社团大都在城市,因此,进入城市的传统音乐在适应城市文化需要的过程中朝着更高的艺术性和都市化发展,并具有较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在乡村的传统音乐则多演唱传统内容和农村生活,朝着通俗、朴实、适应农民的方向发展。
代表近代传统音乐水平与地位的是拥有较多职业团体和艺术家的戏曲音乐,其次是说唱音乐。
传统器乐则以半职业和业余活动居多。
民歌和歌舞大多属业余活动。
传统音乐在近代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当时的国家和政府对传统音乐采取不管、不养,顺其自然,兴衰自取的态度。
传统音乐的职业化与艺术的提高都是艺人们的作为。
国民党政府曾成立“国立礼乐馆”,但它只是整理、宣传古代雅乐之类的机构,并未对整个传统音乐产生大的影响。
近代传统音乐获得较大进展和影响的是职业化或半职业化的艺术部类。
在城市,职业化程度高的成为本时期传统音乐中有较高艺术水平和较大社会影响者,它们较多地保存和发扬了传统音乐文化遗产。
中国音乐史
《弹歌》:相传为黄帝时的一首猎歌。《吴越春秋》记载的歌词是“断竹,续 竹,飞土,逐宍。”叙述了制造弹弓,发射弹丸,猎取小动物以充肉食的过 程。
《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 (儒、法、道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 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 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葛天氏之乐:传说中的一种古乐,是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吕氏春秋·古 乐篇》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阕意为终曲, 八阕在这里是八首歌曲,反映了初民对生产和生活的思想感情。
1
《大夏》:周代六乐之一,夏代乐舞,内容是赞颂禹治水功绩的。 《大濩》:周代六乐之一,商代乐舞,是歌颂商汤武功的乐舞。 《韶》:周代六乐之一,是舜时期的代表性乐舞,在当时以及在后世一直享有 盛名并发挥较大影响。这是一部宗教性的乐舞,共有九个乐章,与《九歌》、 《九辩》这类歌舞体裁形式关系密切。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演出后,认为 “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尽善、尽美”是古人最早提出的评价艺术作品的 准则。 甲骨文:商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象形文字。这些文字中有一些记载了中国远 古乐器和乐舞,因此它是研究中国远古音乐的重要资料。 鼍鼓:打击乐器的一种,是中国最早的皮质鼓。有鳄鱼皮制成,出土于山西陶 寺夏文化遗址。 埙:新石器时期的吹奏乐器,以陶土制成。一般成平底、卵形,也有其他各种 形状。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有一个吹孔的陶埙,距今约七千年,是目前所知年 代最早的实物。陶埙从最早吹单音到小三度,发展可吹奏五声音阶、七声音 阶,可发八个连续半音,为研究我国古代音阶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实 证。 籥: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原始的籥由二、三管编成,它是后来排箫的前身。
中国音乐通史简编-西周、春秋、战国时期
第二章: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 1年)第一节;概述。
这时期我国社会制度有很大变化,它经历了奴隶制社会从鼎盛到衰落,并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在文化上也经历了以礼为中心的文化由发展到衰微。
春秋末期在“礼崩乐坏”的局面中,“无物而不在礼”的一元文化,被生动、活泼的多元文化所代替,出现了一个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
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
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其次也是吸取商代灭亡的教训,①反对“淫乐”,采取“节乐”措施。
礼乐制的实施巩固了奴隶主阶级的社会地位,促进了音乐的发展。
但它又使乐成了礼的附庸,使音乐成为以礼为中心的模式音乐,并逐渐趋于僵化。
盛大的西周终于衰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史称东周,现代史学称春秋、战国。
由于周天子一统天下局面的崩溃,诸侯称霸,礼乐制受到冲击,终于在春秋末期形成“礼崩乐坏‘,音乐逐渐突破礼的束缚而发展。
娱乐性比较强的、不受礼束缚的新乐,逐渐代替使人听了昏昏欲睡的“古乐”,而在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古乐”(亦称“雅乐”)的衰微,“新乐”(亦称“俗乐”)的兴起,成为春秋末期至战国音乐发展的主要特征。
这时期无论声乐、器乐、音乐科学、音乐美学都有很大发展,为我国古代音乐多元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西周到战国末800多年间,音乐文化发展的水平与成就可概括如下几个方面:一、西周时期形成了我国古代的专业音乐文化,有许多受到严格训练的专业乐师,进行传授、表演等音乐活动。
如“大师”“小师”、“瞽矇”、“磬师”、“钟师”、“笙师”等。
二、歌唱在社会各阶层广泛流行。
周代有专门的“采风”制度,采集民间歌谣以察民情。
从流传下来第一部歌词集《诗经》和战国的《楚辞》可以看出其概貌。
5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宋、元时期
第五章;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第一节;概述: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周而起,建都汴京,史称北宋,此后又陆续收复南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几个割据政权,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
在北宋王朝统治的160多年间,虽然边境战事不息,但国内相对承平,生产迅速恢复,经济得到发展,工商业空前繁荣,城市随之而兴盛。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市民阶层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
适应着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求,城镇中普遍设立了瓦子勾栏等娱乐性场所,市民音乐迅速发展。
在民间发展起来的曲子词至宋代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广泛普及于各阶层人们的文化生活,涌现出大批著名曲子词作家和唱词艺人,创作出极为丰富的曲子词作品,并出现了按照一定的曲式结构原则联缀而成的套曲形式一唱赚。
说唱艺术也开始走向成熟,创造出大型的说唱音乐的新形式——诸宫调。
诸宫调的确立不仅反映出说唱音乐的高度成熟,也为戏曲艺术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由于吸取了唱赚、诸宫调等艺术形式的滋养,杂剧艺术越来越接近于真正的戏曲,对宋代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靖康之难”,标志着北宋的覆亡。
公元1127年,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后,在临安建都,形成与北方金帝国的对峙局面,史称南宋。
金兵的掳掠,使中原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但由于南北人民的抗金斗争,阻止了金兵南侵,为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宋王室的南迁,也造成了科学文化的大规模南移,促进了南方科学技术的进步。
城市更加兴盛,工商业更加繁荣。
音乐文化循着市民音乐的新方向得到更大的发展。
城镇中的瓦舍勾栏较北宋更为普及,已出现了民间艺人的专业组织——社会和书会。
民间器乐的新形式大量涌现。
北宋末年在南方兴起的南戏,在杂剧的影响下迅速成长。
宋末,蒙古族兴起于北方。
它于1234年灭金统一北方之后,又于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燕乐:又称宴乐,专指统治者在宴请宾客时所用的音乐。
2.雅乐:是周代统治者在祭祀天地、祖先以及朝贺、宴飨等场合所用的音乐,因其具有“典
雅纯真”的风格,被称为雅乐。
3.聂耳:(1912~1935)音乐家,原名守信,字子义,原籍云南玉溪,著名的作品有《卖报
歌》《毕业歌》等
4.相和歌:汉代产生的艺术歌曲,它是在北方民歌基础上经过加工而成。
5.徐上瀛:明代琴家,号青山,江苏娄东人。
有琴学名著《溪山琴况》成为我国古代三部
最重要的音乐美学专著之一。
6.新歌剧:是我国近现代出现的一种融音乐、文学、舞蹈等不同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它既有别于传统戏曲,又不同于西洋歌剧。
7.贾湖骨笛: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进行挖掘时,
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代的七音孔、八音孔骨笛。
8.歌舞大曲:唐代大型歌舞曲,由器乐、声乐、舞蹈综合而成。
9.国乐改进社:新型音乐社。
1927年8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为刘天华、张友鹤、吴伯超
等。
10.赵元任:(1892~1982)语言学家、音乐家,在社会上影响广泛的有《卖布谣》《教我如
何不想他》《海韵》等作品。
11.左翼音乐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
量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运动,也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12.鼓吹:是以打击乐和吹管乐为主并兼有歌唱的一种合奏形式。
13.清商乐:东晋以后,相和歌有北方流传至南方,吸收了当地的名间歌曲,形成了清商乐。
14.乐记:音乐美学论著,其作者存有争议,有两种观点:一说是战国时的公孙尼子;一说
西汉河间献王刘德及毛生等人。
15.瓦子勾栏:宋代市民音乐的主要活动场所。
瓦子也成瓦舍、瓦肆,是商品贸易集中地,
瓦子中用栏杆和幕布围起来的固定演出场地叫勾栏或乐棚,用于各种民间艺术演出。
16.阳关三叠:唐代歌曲,又称《阳关曲》或《渭城区》,歌曲选自王维的诗作《送元二使
安西》。
17.春游:三部合唱,李叔同创作。
18.韶:传说中舜时的乐舞,又有《韶箾》、《箫韶》、《九辩》《九招》《九哥》《九韶》等名
19.国立音乐院:我国第一所音乐专业高等院校,1927年11月27日成立于上海。
20.新秧歌运动:秧歌剧是一种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的综合艺术形式,是一种新型的
广场歌舞剧。
当时著名的秧歌有《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
21.诸宫调:一种包含有多种宫调的大型说唱音乐,有北宋活动于汴梁勾栏的山西艺人孔三
传创造。
1.简述学堂乐歌的思想内容、曲调来源和历史意义?
学堂乐歌指清末明初我国新学堂开设的唱歌课中教唱的歌曲。
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如果要摆脱列强的侵略,就必须富国强兵,推动中国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改革,所以他们开始呼吁改良,并发起了维新变法
学堂乐歌思想内容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1宣传富国强兵、歌颂祖国等爱国主义思想。
2表现妇女解放内容。
3宣传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宣扬共和、推翻帝制。
4宣传新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
5儿童歌曲。
学堂乐歌的曲调来源有以下几种:1选用欧美歌曲曲调。
2选用日本歌曲与流行曲调。
3选用我国民间曲调。
4创作曲调。
2.简述唐代多部乐的内容?
多部乐体制由隋创立,初为七部,后增至九部。
唐代多部基本承袭了隋代的体制,有九部、十部乐。
十部乐的具体内容如下:燕乐,协律郎张文收所做。
清乐,汉族的民间音乐,包括汉代相和歌及南北朝的吴歌、西曲等。
西凉乐,汉族音乐和龟兹音乐结合而成。
龟兹乐,西域龟兹国的音乐,在今新疆库车一带。
疏勒乐,古疏勒国位于今新疆喀什,疏勒一带,是维吾尔人的居住区。
古康国位于今乌孜别克共和国境内的撒马尔罕一带,北周时康国乐由阿史那带入中原,隋炀帝将其收入九部乐中,有《戢殿农和正》诸曲。
安国乐,古安国的音乐,位于中亚乌孜别克共和国布哈拉一带,约在北魏太武帝通西域时传入中原,流行有《附萨单时》、《歌芝栖》等曲。
天竺伎,古印度的音乐,约在四世纪中叶传入中原,有《沙石疆》、《天曲》等曲流行。
高丽伎,古朝鲜的音乐,南北朝时已传入我国,为公元436年北魏征服北燕时所获。
高昌乐,高昌位于今新疆吐鲁番,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3.简述贾湖骨笛的发现及其历史意义?
我国见诸文献记载的原始乐器种类很多,有箫、苇籥、笙、骨笛、土鼓、埙、陶钟、铃、磬等乐器。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有一百余件骨哨,大约据今有7000年左右;河姆渡遗址还出土有目前年代最久的埙,呈橄榄形,无音孔,只有一吹孔,据今约7000年。
青海、甘肃等地的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出土有公元前2600年左右用陶土制作的鼓。
山西龙山文化遗址也发现了夏代的一件鼍鼓,其鼓腔用树干挖成,鼓面原蒙以鳄鱼皮。
河南陕县庙底沟仰韶文化遗址出土有陶钟,约为公元前3900至公元前3000年之遗物。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迄今所见最早的石磬,据今约4400余年。
在我国目前出土乐器中,最令世人瞩目的是贾湖骨笛的发现。
它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为久远的乐器。
1986至1987年间,考古学家在对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多支新石器时期的七音孔、八音孔骨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