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心得体会范文
2023年中医师承每月心得体会(通用5篇)_1
2023年中医师承每月心得体会(通用5篇)中医师承每月心得体会1之前的我对自己的医术缺乏信心,已故中医大家岳美中先生曾说:“治心何日能忘我,操术随处可误人”。
我曾问自己:“我能像老师们一样看病吗?”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在我疑惑的时候,我去__参加了为期5周的纯中医义诊服务。
在师兄们的带领下,加上我们从国内带去的中药饮片,我见证了一次又一次以纯中医的方法救人活命,看到了许多病人从中医药学这一个伟大的宝库中获得了健康,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青年中医师应有的目标和责任。
这个体验鼓励我读研读博,更深一步探索经典的魅力。
我认为,作为一个学生,真正的跟诊是你有一个辨证论治的思索过程。
首先,收集到患者四诊信息后,会在你脑海中出现第一个病机,然后去思考这个病机和你收集到的四诊信息是否相符合。
如果不符合,那就可能是另一个病机了,应再次把病机和四诊信息相匹配,重复这种过程几次,就大致可以找到病人的真正病机了。
其次,你再想一下,这个病机可用什么方呢?《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方剂学里有相对应的方药吗?而不是看老师用了什么方药,重点是你要有这种思考的过程。
到了这个阶段,千万不要去看老师的方,因为可能会影响你的思维。
因为有可能老师看病太快了,他的辨证论治思维过程太熟了,你追也追不上。
多多训练这种思维过程,比你抄了或背了某中医老师专门治某病的常用方更好。
因为中医自古就不分科,最多就分个骨伤与外伤杂病,所谓的外伤就是外感病,所谓的杂病就是内、外、妇、儿等,全都是一以贯之,全都依赖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
如果连辨证这一步都没有走好,如何论治?要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去提升自己。
首先,学习中医经典,最好是先看原文。
至于版本的问题,我觉得对一个连辨证论治都不太明白的人来说,就先别了解,少走一些不应该走的路。
其次,阅读条文的时候,我们要去想象自己就是在看病。
条文显示的是一个病人的病情,想象自己就是个医生,一边看着条文,一边去学习如何分析。
中医师承教育学习经典心得5篇
中医师承教育学习经典心得5篇中医内科学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
它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
在这学期的中医内科学课程中,我们又再一次深入系统研究和学习了临床各常见中医内科疾病,收获颇多,在此,将自己对于应该怎样学习这门学科的一些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多多诵读经典中医学根植及生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土壤,从神农尝百草谱《神农本草经》,到黄帝岐伯问答出《黄帝内经》;从仲景演《伤寒论》、《金匮要略》,到孙思邈《千金方》;从金元各大家齐鸣,到明清温病各家学派学说,数千年来,古人们前仆后继,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宝库。
中医学经典古籍浩如烟海,这都是前代医家留给后世学者的宝贵医学财富,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研究,其理论学说及临床诊治思维方法对于如今仍然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我们作为研究生更要以严谨的态度去深入学习和诵读,通过多多诵读经典条文,不断充实自身理论基础,从而能更加全面的以中医角度去认识疾病、疾病病因病机及发展转归,更能博采众方,取各家之长,取前人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更好的指导当代的临床实践。
二、辨证论治乃重中之重辨证论治是为中医学之精髓及独到之处,“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
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
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_中医师承个人感悟与收获(精选5篇)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_中医师承个人感悟与收获(精选5篇)中医师承学习_中医师承个人感悟与收获篇1中医院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我院自 20xx 年 10 月被确定为五级师承教育试点单位以来,在县卫生局的关心和指导下,医院领导重视,创新进取、继承发扬组织管理,落实带教任务,对推进我院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提升中医药整体服务能力与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将今年的五级师承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组织管理师徒传授方式是中医药学重要的继承方式,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
医院领导深知师承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制定,明确管理部门,确定专人管理。
由医务科负责日常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围绕师承教育,督导学术继承人跟师笔记、月记、临床医案、论文、平时考核表和阶段考核表等的完成,保证了师承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二、带教情况根据县乡村三级师承教育的相关文件,我院有 4 名带教老师,12 名学术继承人。
按照《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带教日志》《甘肃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的要求,做好每次跟、师随诊或实际操作记录,及时整理和总结跟师学习心得体会,认真写好月记。
我院跟师学生 12 名,每位学生每年完成导师临床医案总结 24 份,学习心得 24 篇,跟师笔记 96 篇。
公开发表临床经验的论文 1 篇,在省级、市级进行学术交流论文 6 篇。
其中较为突出的有:顾燕、王承芳、韩燕、王顺琴、屈小琴、王晓红,带教日志共完成 576 篇,其中顾燕在中国保健杂志发表论文 1 篇。
不断创新师承教育工作,保证继承人在学习期间学习的连续性。
一是带教老师根据自身的多年学术经验认真对学生的日志、临床医案、跟师笔记进行批阅、修正,提出修改意见,指出辨证或用药的不足,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诊治疾病的能力。
二是开展专题讲座和病案讨论,学生通过整理病案讨论,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预后等都有详细的记录,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优秀4篇)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优秀4篇)中医师承学习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中医师承学习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优秀4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篇1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中医被视为一种精妙的艺术,它融合了哲学、医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
我之所以选择中医师承,是因为我深感中医对维护和改善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感敬仰。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理解了中医的独特之处。
中医不仅仅是一种治病的方法,更是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中医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人的身体内环境的和谐关系,这种宏观的角度让我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
我的学习过程是充满挑战的,但是当我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自己对生命的理解更深一层时,所有的努力都变得值得。
我学习了许多基础的中医知识和技能,如脉诊、推拿、针灸等,也逐渐理解了中医的哲学理念。
我对中医的敬仰之情,犹如江流连于山峰之间,无比深沉。
最重要的是,我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和学习能力。
在我眼中,每一个复杂的病例都是一次深入理解人体、生命的奥秘的机会。
每一次操作都是对生命的敬畏,每一次思考都是对知识的渴望。
总的来说,中医师承的学习过程既艰难又充实,它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中医,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潜力。
我深信,这种学习经历将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期待未来能将我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同时也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和完善我所学习的中医知识。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篇2医师承学习心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我作为一名热爱中医文化的年轻人,有幸在去年冬天参加了中医师承班,通过学习中医理论和亲身实践,对中医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参加中医师承班,是我学习中医的起点。
在这个班级里,我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学习中医的理论知识,如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等,以及临床实践技巧,如望闻问切等。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怎么写8篇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怎么写8篇中医师承,传承中医传统。
作为中医师学习重要形式,意义非凡。
跟师学习在师承过程中至关重要。
师者,传医术、授经验。
学者,虚心求教、勤奋钻研。
通过跟师,感悟中医精髓,传承古老智慧,为中医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让中医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中医师承心得体会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1 中医师承是中医传统师徒传承的方式之一,也是中医师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
跟师学习是中医师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1、选择好的导师非常重要。
好的导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
能够指导你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让你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医知识。
能够为你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帮助你实现中医师承的.目标。
能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你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跟师学习要勤奋认真。
中医师承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因此,我们要勤奋认真,认真学习导师传授的知识和技巧,不断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疗效。
3、要尊重导师,认真听从导师的指导。
跟师学习期间,我们要尊重导师,认真听从导师的指导,遵守学习纪律和规定,尊重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4、要善于交流和沟通。
中医师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导师和其他学员进行交流和沟通,分享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提高。
同时,我们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与导师和其他学员进行探讨和协商,以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总结起来,中医师承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
通过跟师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医知识,提高疗效,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2 中医是我国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治疗方法和经验。
作为一名中医师,我有幸能够接触到这宝贵的医学遗产,通过师承的方式学习并实践中医。
【优质】师承学习心得体会3篇word版本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师承学习心得体会3篇篇一:师承学习体会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4)学习“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应用”的体会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倡导下,东苑中医院实施名老中医来羊城带徒,传递岐黄薪火。
我是一名中医大夫,两年前我有幸拜郭老师为师,通过老师口传心授,精心指导,耳濡目染,在步入医学领域开始的我,悟出中医学博大精深,学无止境,深感拜师是我医学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愿将点滴跟师体会,与中青年同道共享。
一、坚信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中医学术的发展千万不能离开中医理论郭老师经常强调要从思想上树立中医科学性的认识问题,解决思想问题是关乎中医发展的大方向问题,不可等闲视之。
她给我上的第一节课就是讲述中医学的科学性,中医学的历史与现状及发展前景,以及对中西医结合如何认识等一些关键性问题。
她虽然年龄50岁,仍然时刻关注中医学的发展,参与中医高层论坛,在201X年11月20日应邀为为东苑中医医院做关于中医科学性与发展中医事业造福世界人民的学术报告,提倡“阴阳动态平衡观”。
医院的全体医医护人员对中医深有感悟,受益匪浅。
继承名老中医的经验首先要继承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没有学术思想就没有灵魂。
一位中医药学者评价到:“当今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是他们的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与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它更鲜活生动,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性。
”高度概括了名老中医的学术价值,因而继承名老中医经验决不是治疗某个疾病的几个方、几个法的问题。
郭老师教导医护人员要做担当起弘扬中医事业的大任,要做苍生大医。
科学即是对事物不同思维的见解知识,所以中西医都是科学的。
她认为中医学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其理论核心是整体观、对立统一观、动态平衡观、辨证观、取类比象等。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_中医师承个人感悟与收获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_中医师承个人感悟与收获中医师承是指中医的师徒关系,徒弟向师傅学习并继承知识、文化、技艺等,并且具有传承,只有传承才能师承。
也就是说师徒传授的关系或学习并继承。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中医师承学习的心得体会,欢迎欣赏。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篇一尹华荣名老中医跟师体会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
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
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
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 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
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
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
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 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
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2023最新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6篇)(完整文档)
2023最新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6篇)(完整文档)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篇一祖国医学浩如烟海,必须持之以恒,勤奋苦读,才能学到中医的真髓。
要从浅处起步,妙在浅而易知,从易处入门,从基础开始,逐步由低向高、精、尖发展,要有地学习经典著作,如《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等,先是粗读、泛读,了解全貌,找出重点,然后更精细地将诵、释、体会三者互用,深谙医理,探求经旨,最后客观地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施于临床,指导实践。
这种由浅入深,从源到流,呈阶梯式递增的学习方法,深为任氏所推崇,他说:“循序渐进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客观规律,遵循一规律,则必有所获,若反之则欲速而不达。
”(二)熟读精思,妙识通圆医乃活人之术,学不熟何以知医?术不精何以活人!故熟精,是对医者最起码的要求。
任氏强调,医者对医理要博熟精深,对医技要熟练精湛,运用要灵活、准确、精当,因此,要求我们要精勤不倦,深入钻研,对中医重要的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要熟读背诵,首先在“熟”字上下功夫,“熟能生巧”。
只有熟,才能心领神会,窥其奥旨;只有熟,才能抓住要领,妙识通圆。
不熟何以精思,不熟何以圆活!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索生智,才能应常变而法不穷,明其理而更显其妙。
坚持读书,虚心学习,字斟句酌,熟读精思医理精熟,医技精湛,我们是我们的追求,凡事要尊重科学,每于临证之中,常根据实际病例,熟练准确地引经据典。
如有一患者每夜发烧二小时许,历经数医,久治不愈。
然任继学诊毕,曰:“此有瘀血。
”并明确指出《医林改错》有记载,遂遣方投药,一药而愈。
事后,经查阅,才深为其准确无误而惊叹。
对中医的重要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已能熟练的成诵和正确的解释,这只是登上了一个阶梯,尚需进一步努力,刻苦钻研,不断强化,并强调坚持反思,总结规律,才能巩固。
他说:“读书最忌不求甚解,博杂不精,随学随忘,不加总结。
”他主张:温故而知新。
温故就是逐句玩味,反复研讨,有所得辄记之,并验之于临床,只有这样,才能由熟而精,妙识圆通,有所创见,推陈出新。
2024年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范本在师承中医的临床实践中,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以下是我对于临床实践的一些总结和思考,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
首先,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辨证施治”的核心思想的重要性。
辨证施治是中医理论的基石,也是临床实践的关键。
在实践中,我发现每个患者的症状和体质都有所不同,因此不能采用统一的治疗方法。
通过仔细观察、询问和望、闻、问、切的综合分析,我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出病情的本质,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例如,对于同样的症状,有的患者可能是肝气郁结所致,此时需要疏肝解郁;而有的患者可能是脾虚湿阻,此时需益气健脾。
只有通过辨证施治,才能够真正解决患者的问题。
其次,我认识到中医讲究“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
中医注重整体观,将人的生理、心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纳入考虑。
在实践中,我发现很多疾病并不是单一的原因所致,而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只有综合分析并针对不同方面进行治疗,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对于一位患有失眠的女性患者,除了采用平衡失眠的中药方剂外,我还建议她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睡眠环境等。
通过综合治疗,不仅能够改善症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另外,我发现中医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
在师承中医的过程中,我经常听到老师们强调预防和保健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只有在早期发现和干预,才能够避免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相对注重的是如何维护身体的平衡和健康,而不是仅仅治疗疾病。
通过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和调节情绪,人们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此外,我还意识到中医强调“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中医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但它并不是僵化不变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在实践中,我不断学习和接受新的理论和方法,以适应现代医疗的需求。
例如,现代中医结合了中西医的优势,将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提出了许多新的诊疗方法,如针刺、中药注射等。
师承学习心得体会3篇
师承学习心得体会3篇师承,师徒传授的关系。
相声师承中医师承师承燕词语解释师徒传授的关系。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师承学习心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师承学习心得这几天有历史学、文学、哲学博士来拜访赵老师,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都颇有研究,且非常相信中医,他们都问赵老师,以他们的文化底蕴是不是很容易学会中医?因为“秀才学医,如笼中捉鸡”呀!赵老师说不可能,因为中医不是学结果,而是学过程。
少了跟师的过程,哪怕是中医学院的博士也永远与中医无缘。
这种机缘得有多大的福报才能获得?于我而言,便是自己多年的病痛和女儿弱不禁风的身体。
所以说疾病是功德无量的。
一、进入习医状态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过程《我的“医托”故事》写于2006年11月,那是我接触中医也就是认识赵老师两年半后写下的与中医有关的文字,那时我才诚惶诚恐、忐忑不安地跟赵老师学四诊不到半年。
并且患者不多,都是我的亲朋好友及同事。
现在回想起来,我有习医的冲动得益于2004~2006年间每天晚上在公园太极完后听赵老师聊中医,得益于亲朋好友们对中医的认可和接受赵老师的调理。
我自己及亲朋好友们服药期间身体上的反应为我提供了大量的医案素材,让我有机会聆听赵老师的高见。
这种最本真的中医文化薰陶,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医的种子就这样慢慢地种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中医这粒种子撒在我心田时,我已届不惑之年,习医、自医或医人这些念想连影子都没有。
然而,女儿决定长大后要学医要跟她心目中的神医赵伯伯学的愿景犹如一股神力不断地将我往前推。
女儿小学时成绩不冒尖,我常常自责是由于自己太放纵她轻慢作业的态度,还经常在她的作业本上写上“同意不做完作业”的家长意见,更不可能像其他家长一样自己先把孩子的课本学一遍作业做一遍,然后再辅导他们。
这种自责让我总想找机会补偿。
中国人喜欢说“走着瞧”,“走着瞧”的意思应该是比时间的长度,谁能走到最后谁才是胜者。
女儿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但是没关系,会加减乘除和拼音识字查字典已经够了,其他的都是多余的,重要的是她要训练好“走着瞧”的身体素质和拥有“走着瞧”的动力。
师承心得体会范文_心得体会范文.doc
师承心得体会范文_心得体会范文篇一:师承心得体会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实践中,尹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
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
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
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
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
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
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 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
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
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
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3篇【精品】
中医师承是培养和造就中医临床大家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师承中医的临床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景疑难杂病。
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
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
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
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
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
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
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12篇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12篇学中医心得体会中医与西医在专业技术上各有所长,各有优势和特点。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篇一: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我是学中医出身的,如果你是想进医院,拿医师资格证,成为一个中医临床医生的话不防自考去实现,但是现在的就业形式对自考来说是不太合适的。
如果你是为了兴趣,并不以此作为谋生手段的话,我可以推荐几本书你看:首先是《中医基础理论》这是必看的,这是基础,是你踏入中医殿堂的铺垫。
必须认真的掌握。
其次是《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些是临床基础,也是必看的。
中医基础血扎实了,学这些可以比较轻松,尤其是诊断。
学中医其实就像走路,一条道,分几条岔路,等你完全掌握之后你会发现任何一条岔路都能帮你达到目的地。
再次就是中医的各个临床应用的了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等,值的一提的是《针灸学》很有用的,就算给自己保健也是不错的。
最后如果想拓展,学习古代的中医专著则《医古文》要看,前人的精华太多了,如:《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丹溪心法》《景岳全书》《脾胃论》等都可以看的。
篇二:学习中医的心得体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医的学习方法与路径,是一个需要首先探讨的问题。
很多朋友学习中医之前没有很好地思考这个问题,入门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的一头扎进伤寒论等经典里,苦读了数年,出口成章,大段的经文背得烂熟,临床时,边都摸不着,开口动手便错,进而怀疑经典,怀疑中医。
有的执迷于药物学里,变成了草药医生,单方医生,把个别中药和处方视为绝密,越求越奇,以为不是深山老林里的神药或者异人奇方就不能治病。
还有的求于易,求于道,将中医和气功,宗教混于一谈,强词夺理,故弄玄虚,不提也罢。
我想,这些不应该是朋友们学医的初衷。
我虽然出生在中医世家,却也在医学上走了很多弯路,对临床疗效的追求也曾经让我倍感艰辛,回首这20多年的学医路途,我的'最大感悟就是,中医本来是一个简单明白,好学易用的学科,却被有意无意的蒙上一层又一层的神秘面纱。
中医师承教育学习经典心得
中医师承教育学习经典心得中医师承教育学习经典心得(精选9篇)学习心得是对于学习过程、心理和成果的自我总结和反思,旨在提高个人学习效果和方法。
需要立足于客观、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析和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效果,并反思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以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中医师承教育学习经典心得,希望你喜欢。
中医师承教育学习经典心得篇1在上个星期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了中医的神奇与奥秘。
中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医学跌宕起伏,保有顽强的生命力,直到现在仍然作为中医的理论基础指导防治疾病。
中医是世界上唯一存续数千年而又拥有系统理论的医学,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它建立在“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等学说之上。
其中,“阴阳”与“五行”纯属中国哲学的范畴;“经络”、“穴位”、“气相”、“血相”又是观察不见到的,因而显得有些“神秘”。
至于中药,往往是原材入药,又常常是多药配伍,因而其药理是一种综合效应。
中医不像西医的直观、线性的思维方式,它我一种抽象的、综合的思维方式。
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都是抽象的,需要靠灵性去领悟,需要靠想象去意会,需要靠感觉(即望、闻、问、切)去判断,中医尽管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纳入“五行”之中,但绝不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恰恰是将它们作为一个相互制衡的有机系统,完整地统一看待。
中医尽管将人体的前后、表里、虚实、寒燥等分别划归“阴”、“阳”两大范畴,但不仅不将其割裂,反而特别强调“阴阳调和”。
中医不是针对疾病的直接原因采取对抗性措施,而是强调“扶正祛邪”,即扶持和维护人体自身所具有的正常功能以排除各种不正常的干扰。
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绝不是浅尝辄止就能领悟得到,需要长久的积累和接触,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中医师承教育学习经典心得篇2众所周知,中医是中国几千年唯一的医学,中国人民几千年来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医,中医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繁衍昌盛,几千年来的保健事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我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在探索和学习中医知识。
与此同时,我也逐渐认识到了中医学习的一种独特形式——师承学习。
在我的师承学习过程中,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
一、初识中医师承在我还是一名中医初学者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多对于中医的了解。
直到我遇到了一位中医师傅。
这位师傅不仅教授了我中医的基本知识,还向我介绍了中医师承学习这种独特而古老的学习方式。
所谓中医师承,就是从一位中医师傅身上获得知识和技能。
一般来说,一位中医师傅会有多位门徒,门徒从师傅身上学到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被传承下来。
二、中医师承的意义中医师承学习是一种古老但有着独特意义的中医学习方式。
与其他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中医师承更加注重实践和互动,师傅和门徒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更加密切。
在中医师承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中医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观摩和参与中医临床实践,这对于中医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三、中医师承的学习方式在中医师承学习中,师傅会通过口述、演示等方式将知识传授给门徒。
门徒需要认真倾听和观摩,同时也需要积极参与实践。
在实践中,师傅会对门徒的操作和表现进行指导和纠正,从而帮助门徒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在中医师承学习的过程中,师傅和门徒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师傅可以通过与门徒的互动来检验自己的理论和技能是否正确,也可以通过与门徒的互动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四、我的中医师承学习体验在我进行中医师承学习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和观摩。
师傅会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口述给我们,我们需要认真倾听和理解他所讲述的内容。
同时,我们也需要积极参与实践,师傅会对我们的实践进行指导和纠正,从而帮助我们不断提高。
在中医师承学习的过程中,我还学到了很多与中医学习有关的要点和方法。
比如说,中医学习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反思,需要注意细节和技巧。
师承教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参加师承教育培训已有数月。
在这段时间里,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了师承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国,师承教育源远流长,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
通过师承教育,我们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在这次培训中,我跟随导师学习,领略了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为人师表的品质。
这使我更加坚定了投身教育事业的信念。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在培训过程中,导师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真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此为榜样,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再次,我学会了如何与学生相处。
在培训中,我参与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与学生们互动交流。
我发现,要想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首先要尊重他们,关心他们。
在课堂上,我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同时,我还要学会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此外,我明白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在知识更新迅速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在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这使我更加坚定了终身学习的信念。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最后,我要感谢导师们的悉心教导,感谢培训组织者的精心安排。
是你们让我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这次师承教育培训让我收获颇丰。
我将以此为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努力奋斗。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作为一名中医师承学习的人,我深切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收获颇丰,下面将我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首先,我深入了解了中医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念。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阴阳平衡,相信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能整体,疾病是由于机体失调引起的。
因此,我们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需要考虑到患者整体状况,而不仅仅是疾病所在的部位。
这种综合观念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人体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联。
其次,我学会了运用中医的治疗方法和技巧。
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人化的方案。
我通过研究中药和针灸等中医疗法,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治疗技巧。
例如,在给患者选择中药时,我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药方调配。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我会根据患者的脉象和症状特点选择适当的穴位和刺激手法。
这些技巧的掌握使我在实际工作中更加灵活和有针对性。
同时,我还学会了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脉象和舌像等综合信息,找出病因,对症治疗。
在学习和实践中,我逐渐掌握了中医辨证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我会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和舌体等信息,辨别出患者体内的湿邪、寒邪或热邪等病因,根据不同的辨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种辨证施治方法使我在治疗中更加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最后,我深刻感受到中医的人文关怀和身心健康观。
中医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体质的平衡和调养。
我意识到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调节。
例如,在给患者开药方时,我会注意选择具有调节心情和促进睡眠的中药材料。
在为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我也会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关心和鼓励。
这种人文关怀和身心健康观使我在工作中更加注重患者的全面健康,而不仅仅是治疗疾病。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和实践中医,我深刻领悟到中医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中医的治疗技巧,掌握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注重患者的人文关怀和身心健康观。
这些心得体会将指导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中医的疗效和声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承心得体会范文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
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
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
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
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
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
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
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
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篇二:师承心得体会在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等倡导下,广东省中医院实施名医工程以来,先后聘请了20余位国家级名老中医来羊城带徒,传递岐黄薪火。
上世纪80年代我是名中医张学文教授的硕士研究生,近年我又有幸拜国家首批名中医李振华教授为师,通过老师口传心授,精心指导,耳濡目染,在步入不惑之年更悟出中医学博大精深,学无止境,深感拜名师是我医学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愿将点滴跟师体会,与中青年同道共享。
一、坚信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中医学术的发展千万不能离开中医理论李老经常强调要从思想上树立中医科学性的认识问题,解决思想问题是关乎中医发展的大方向问题,不可等闲视之。
记得去郑州首次拜访,他的第一节课就是讲述中医学的科学性,中医学的历史与现状及发展前景,以及对中西医结合如何认识等一些关键性问题。
他虽已八十多岁高龄,仍然时刻关注中医学的发展,参与中医高层论坛,今年四月应邀为河南中医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做关于中医科学性与发展中医事业造福世界人民的学术报告,长达三小时,三四百名青年中医深有感悟,受益匪浅。
继承名老中医的经验首先要继承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没有学术思想就没有灵魂。
一位中医药学者评价到:“当今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是他们的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与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它更鲜活生动,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性。
”高度概括了名老中医的学术价值,因而继承名老中医经验决不是治疗某个疾病的几个方、几个法的问题。
李老教导徒弟们要做担当起弘扬中医事业的大任,要做苍生大医。
科学即是对事物不同思维的见解知识,所以中西医都是科学的。
他认为中医学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其理论核心是整体观、对立统一观、恒动观、辨证观、取类比象等。
中医学理论不但是东方科学的综合体现,而且符合新兴的复杂科学即当代科学的理论核心。
二、李老治学经历“五字诀”为后学指明路径李老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庭训,少年即坚定了学医志向,并继承了家传的诊治经验,回忆治学经历,最根本在于“认真”二字,熟读《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著作及历代医学名著,力求作到勤、恒、精、博、悟。
所谓勤即学在于勤,勤学不辍,严於思索,勤求古训,能者为师,尤其名师口传心授指示要点;恒即学持以恒,学无止境,到老坚持不懈;精即对经典著作、医学名著、学术理论、诊治经验做到精研细读,铭记医理,多临床实践,谨慎诊治,实践出真知,知在于行:博即博学多闻,涉猎广泛,博采众方,读有关医学书籍,力求文理、医理、哲理三通;悟即达悟,也是以上四步的结晶,即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在长期临床实践产生心得体会的基础上,方可心有所悟。
达到临证通变以知常,执常以应变,学古不泥,随证施药,以至有所创新。
李老在上世纪70年代亲自编著的《常见病辨证治疗》中,每个病的治疗方法均师古不泥古,是其临床经验的总结。
我在拜师后一直在内科门诊工作,坚持白天应诊,其他时间反复研读四大经典及《脾胃论》等历代医著,遇到疑难病例经常电话请示先生会诊。
李老在我的学习笔记中批注:“读《金匮》可善治内科一般疑难杂病,读《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辩》除可精确树立辨证论治观点外,并可长于治疗一般热性病和热性传染病,切不可等闲视之。
”李老经过毕生研究温病、《伤寒论》提出“损阴伤正是温病的病理基础,损阳伤正是伤寒的病理基础”这一学术思想,用于指导流脑、乙脑等多种属于温病性质的热性传染病以及伤寒病证的治疗,取得卓效。
他的治学经历为我们成就名医指明了路径,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三、脾胃学说为指导,健脾疏肝和胃是治疗脾胃病的大法李老晚年致力于脾胃病研究,指导十届脾胃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李老是中医内科的大家,擅长脾胃肝胆病的诊治,从他关于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可以窥见其治学严谨、精研医理、善于辨证施治、擅用中医理论解决疑难危重症的大医境界。
他的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和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脾本虚证,无实证,胃多实证。
2.脾虚是气虚,甚则阳虚,脾无阴虚而胃有阴虚。
3.治脾胃病必须紧密联系肝。
4.重视湿热互结。
5.治脾兼治胃,治胃亦必兼治脾。
6.对肝肾阴虚并有脾胃气虚的证治。
7.脾胃病胃阴虚证治。
8.承担“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通过五年300例患者住院治疗总结,经国家卫生部验收并通过鉴定,其有效率为98.7%,治愈率为32%,属国内外先进水平。
四、善于寻找四诊信息的“关键点”,精于辨证论治是临证的法宝中医四诊是医者调查、分析、研究疾病所出现的各种信息升华成的四种大法,搜集的信息在综合归纳时应四诊合参。
对脾胃病及其他病证舌诊脉诊非常重要,必要时亦有舍脉从证和舍证从脉之法。
跟师后体会到要认识症候准确,才能提高疗效,在李老指点下对舌诊、脉诊有了更精确的认识。
比如脾虚舌象,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为脾胃虚寒之证;舌体胖大舌苔白腻为脾胃气虚、阳虚寒湿阻滞;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腻则为脾虚湿阻;舌体胖大舌苔黄腻则为湿热蕴结,并据苔黄之轻重、舌质颜色的红绛与淡白以辨其湿或热的偏盛。
在诊脉上,若舌体胖大苔腻诊得脾胃脉弦,系逆脉,为木郁克土脾胃病久不愈之证;若脉弦细舌质淡舌体肥,则多属脾虚肝郁日久,化热伤阴易出现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等等。
今年八月我专程去郑州跟师临证,在与李老的讨论中认识到学习老中医经验的关键在于落实到提高辨证论治的水平,李老精于辨证论治的要诀在于善于寻找四诊信息与症候的“敏感点”。
由于中医学属于复杂科学,中医临床辨证复杂,有时会遇到无证可辨的境地,临证时要善于寻找复杂性机体的“关键点”或者说“敏感点”,从复杂的四诊信息中提取核心的信息,以使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来改变机体的状态。
他将中国科技大学朱清时校长论述的复杂事物的研究方法引入中医的辨证论治,对于研究辨证论治的规律很有意义。
对于疑难杂证和急危重证更要善于寻找症状信息的“敏感点”,以截断或逆转病机。
例如李老曾回忆年青时患急性阑尾炎出现高热、剧烈腹痛、四肢冰凉、脉搏微弱的周围循环衰竭的危象,他想到陈修园医书中所说“绞肠痧,刺委中穴出血则不死”,急让家人用碎碗片刺其委中穴,黑血直流,几分钟后四肢温暖,绞痛缓解,生命得到挽救。
临床中辨证论治的“关键点”不胜枚举,又如跟诊时有一舌麻半月女性病例,徒弟们无证可辨,经李老详细问诊,伴有胸闷症状,从“舌为心之苗“入手,与生脉散加味,三剂药后症状消失痊愈,体现了寻找四诊“关键点”的重要性。
五、跟诊和病案整理是继承老中医经验的有效途径跟随老中医应诊,面对临床病例,要从写病例、四诊入手,反复体会老师的辨证思想、用药经验,包括如何抓主症、辨证分析、治法、用药经验及诊疗技巧。
历史上中医师承教育的优势在于临证,师徒面对面,切磋提高,这是中医教育培养名医的必由之路。
医案可以反映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李老认为整理好一份完整的医案比上几节课的收获还要大。
如何整理老中医的医案呢?我认为:1.最好亲自诊治病人。
2.考虑辨证,找出病理。
3.认真体会治法、方药及随证加减。
4.按语要高度写出疾病的要点,加深对该类疾病的认识。
综合以上体会,我认为传承名老中医经验是学好中医的捷径;名师心传口授、临证指导是学好中医的最好方法;学好中医必须多临床、早临床、反复临床,要在“悟”字上下功夫。
名老中医专家以对中医事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毫无保留地提携后学,他们的精神时刻激励着中青年医生为岐黄医术的兴旺昌盛而努力奋斗!篇三:师承教育工作总结我院自201X年04月被确定为师承教育试点单位以来,在县卫生局的关心和指导下,医院领导重视,创新进取、继承发扬组织管理,落实带教任务,对推进我院中医药继承与创新、提升中医药整体服务能力与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将今年的师承教育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组织管理师徒传授方式是中医药学重要的继承方式,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
医院领导深知师承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管理部门,确定专人管理。
由业务院长负责日常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围绕师承教育,督导学术继承人跟师笔记、月记、临床医案、论文、平时考核表和阶段考核表等的完成,保证了师承工作的顺利开展与进行。
二、带教情况根据县乡村三级师承教育的相关文件,我院有1名带教老师,3名学术继承人。
按照庄浪县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的要求,做好每次跟师随诊或实际操作记录,及时整理和总结跟师学习心得体会,认真写好月记。
我院跟师学生3名,截止目前,每位学生完成导师临床医案总结12 份,学习心得 12篇,跟师笔记51篇,月计6篇。
不断创新师承教育工作,保证继承人在学习期间学习的连续性。
一是带教老师根据自身的多年学术经验认真对学生的日志、临床医案、跟师笔记进行批阅、修正,提出修改意见,指出辨证或用药的不足,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诊治疾病的能力。
二是开展专题讲座和病案讨论,学生通过整理病案讨论,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预后等都有详细的记录,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存在不足半年的师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不足。
个别继承人思想上不积极,态度不能始终如一,致使师承教学时间和继承人学习质量不高。
在抽查或考核中发现有的学生一开始时很认真负责,完成的跟师材料质量较高,到后期就出现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了事,形成虎头蛇尾的情况。
个别学术继承人学习态度不端正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