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消费主义文化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消费主义文化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增强,西方消费主义文化逐渐侵入和渗透,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本文主要从消费主义文化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中环境、资源、人口以及社会经济这四个方面的影响进行阐述。

关键字:消费主义文化;社会经济;环境;资源;人口

消费主义文化是与消费主义相呼应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也是一种价值观念,以消费至上为观念核心。消费的前提是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这种发展是不健康的,如果长此以往,必然会祸害到我们的后代子孙。因此,必须把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它包括环境、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它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要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持续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消费和发展是相互促进的。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基础,促进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整体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反过来又作用于消费。因此,作为消费主义所衍生的一种文化形态的消费主义文化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消费主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莱斯特.斯克莱尔认为消费主义文化是根据人潜在的精神需要,将消费之上作为核心观念,制造出品牌商品的符号象征意义,从而为人们提供了一种通过消费就能够达到的美好生活欲望。这种消费欲望促进了生产与再生产,促进消费增长,拉动了内需,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实现内需和外需有效互补;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马克思说过,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机。消费为生产创造出动

力,不同的消费力带来不同的消费需求,而不同的消费需求则产生不同的生产需求,从而创造出生产上的内在动机。

《数据》曾经报道:1978~2012年,北京GDP总量由108.8亿元增加到17879.4亿元,增长163.3倍,年均不变价增长10.4%;同期最终消费由53亿元增加到10655.1亿元,增长200倍,年均不变价增长12.4%。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之后,消费快速扩张,逐渐成为三大需求中的主动力。从2006年起,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速上升,由60%上升至2012年的73%,与发达国家80%左右的贡献率接近,消费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北京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1.5%,同期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为3.6%,最终消费总量比重为4.3%。北京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消费主义文化渗透的程度更深。现在奢侈品产业也在经济产业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我们去一些繁华的街区就可以看到世界名牌聚集在一起,这种消费交易的金额较大,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这些都说明了消费主义文化的发展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可持续发展是健康的,消费文化一旦被主要由消费主义文化组成,会使社会贫富差距增大,造成经济畸形发展,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又是与可持续发展相矛盾的。

因此,消费主义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消费主义文化成为主要的消费文化时,反过来又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费主义文化侵入使我国环境污染程度加深。消费主义文化把物欲满足和感官快感作为人生目标,这样就会使环境处于被动地位。当然近些年来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环境污染会在一定程度上被遏制,但在物欲和精神享受面前,人们可能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就拿快餐文化的例子来说,谈到快餐就避免不了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我国每年消耗的450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耗费木材133万立方米,相当于146平方公里森林蓄积量,主要原料为毛竹、速生材或边角料。一次性碗筷的生产和用量的增加导致木材大量减少,从而减少森林的面积,我们都知道森林面积的减少对环境影响是巨大的。还有类似一次性塑料袋东西的存在对环境也是一大威胁,也俗称“白色污染”。塑料废弃物进入自然环境而难以降解不易回收,长期占用土地会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造成长期的、深

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那么并没有将绿色消费纳入其内的消费主义文化是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发展的。

消费主义文化发展加速了资源的消耗,破坏了生态平衡。消费需求的增加使生产扩大化,必然会消耗资源。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自然丰富,可是人均所占有量低。中国土地总面积虽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不足1公顷,为世界人均(3公顷)的1/3;耕地面积世界人均为0.36公顷,我国人均不足0.1公顷;草场资源世界人均0.76公顷,我国仅为0.35公顷;森林面积世界人为0.65公顷,我国为0.107公顷;地表径流我国人均(不足27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居世界各国第80位。对经济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制约作用的资源,如能源、铁矿等,我国人均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其他主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水平,除钨、稀土较高之外,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些还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提及消费主义文化,自然就会涉及高档奢侈品消费,尤其是野生动物的消费,“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是世界野生动植物救助组织维护生态计划的宣传口号。然而口号只是口号,买卖还在持续,杀害仍在继续,几千年来的嗜食野生动物的嗜好一直存在,在这个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很多人觉得吃野生的东西更原生态,更健康,并且认为野生动物中包含丰富的营养,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是古老的珍稀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上世纪70年代,中华鲟长江里的繁殖群体能达到1万余尾,葛洲坝截流的80年代,骤减到2176尾,2000年仅有363尾,目前估算只剩57尾。2014年9月2日,葛洲坝截流32年来首次未监测到中华鲟自然产卵,这可能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中华鲟这个长江旗舰生物种群面临灭绝,类似的还有吃河豚、熊胆和貂等物种。

还有一些稀缺的自热资源,在技术还不成熟的状况下,一旦被大量的开发和利用,便会很难再回收利用,并且像这种资源几乎全是不可再生的,结果就是大量的自然资源被浪费,从而又对人来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

环境和资源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消费主义文化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具有一致性,都是不利的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