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愚公移山2_11-15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预习指导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预习指导

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预习指导【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字音】仞(rèn)、惩(chéng)、塞(sè)、迂(yū)、魁父(kuí fǔ)、荷(hè)、箕畚(jī b ěn)、孀(shuāng)、始龀(chèn)、叟(sǒu)、匮(kuì)、亡(wú)以应、厝(cuò)【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愚公移山》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愚公移山》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愚公移山》课文重要知识讲解一、作者简介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郑人,是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列子》一书,有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

二、故事背景本文选自《列子》。

《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

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人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大自然的种种挑战,在与大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愚公移山》也正是在这种状况下完成的。

三、理解课文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注释】太行:太行山,在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之间。

王屋:王屋山,在山西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方:方圆,范围,指周围的长度。

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冀州:古地名,指今山西和陕西间黄河以东、河南和山西间黄河以北和山东西北部、河北东南部地区。

河阳:黄河的北岸。

河,黄河。

【译文】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它们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注释】且:将要,快要。

面:面对。

惩:苦于。

迂:曲折,绕远。

塞:阻塞。

室:家人。

谋:谋划,商量办法。

汝:你,这里指你们。

指:直。

毕:尽,全。

险:险阻。

这里指险峻的大山。

豫: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黄河以南。

杂然:皆,共同。

许:赞同。

献疑:提出疑问。

以:凭借。

曾:竟,却。

与“不”连用,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及注释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纵横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入都要曲折绕远,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孀妻有个遗腹子,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22课《愚公移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22课《愚公移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拓展阅读:第22课《愚公移山》田子为相田子①为相,三年归休②,得金百镒③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④,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⑤。

为人子不可不孝也,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⑥还金,退请就狱。

王贤其母,说⑦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诗》曰:“宜尔子孙绳绳⑧兮。

”(选自《韩诗外传》)【注】①田子:指齐国田稷子。

②归休:休假回家。

③镒(yì):古代重量单位。

一镒合二十两。

④至诚:做到十分诚实。

⑤馆:房舍,这里指“家”。

⑥造朝:上朝。

⑦说:为……而高兴。

⑧绳绳:小心谨慎。

【考点必练】在田子和田母身上各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延伸阅读2成侯邹忌为齐相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①。

公孙闬②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③,战而不死,曲挠④而诛。

”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⑥,因田子母亲的深明大义而高兴,于是就赦免了田子的罪,叫他重新当上宰相,把金子赏给了他的母亲。

《诗经》说:“好好教育你的子孙,要谨慎小心啊。

”《成侯邹忌为齐相》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缺乏主见。

译文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和睦,互相猜忌。

公孙闬献计给邹忌说:“阁下为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一旦战败,田忌就不会再威胁您了;如果田忌侥幸在战场上没有死,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

”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王派田忌讨伐魏国。

谁料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闬商量对策,公孙闬就派人带着二百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闬就派人逮捕给人卜卦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愚公移山》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在亳州的东北,高耸入云。

它们的北面,是茫茫的燕山;它们的南面,是波光粼粼的淀山湖。

太行山上住着一个老翁,名叫愚公。

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做太行山,一座叫做王屋山。

每当他出门外,远远望去,总是望见它们俩对他笑,对他嘲笑。

愚公心里很不服气:“你们是有多高啊,竟敢对我嘲笑?!我今天就让你们消失!”他决定移山,他哪怕用尽自己的一生也要把这两座山搬走。

每天,愚公拿起铁锤、凿子,挖土运石,一直干到精疲力竭,天黑了,才回家。

第二天又要起早贪黑地干。

在他身旁有一位邻居,看着他这般不放弃,就劝解他:“这两座山太大了,你这样下去年年月月,天长日久,也移不走。

”愚公却毫不动摇地回答:“我不在这里盼它们消失,我在这里工作,我有信心把这两座山搬到海的那边去。

”愚公的邻居或许是看到了他的决心,或许是在他的坚持中感染了勇气。

于是,愚公的两个邻居,也拿起工具,帮助愚公一起修路,一起挖山。

时间像水一样流淌着,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愚公和他的邻居,经过长久不懈的努力,终于挖平了齐齐两座大山。

比起起初庞大的模样,它们变得瘦了一些,但的确消失了!天空变得更加广阔;风儿变得更加柔和;日子变得更加美好。

愚公对自己的信念骄傲地说:“我可以挖开一座山,你也可以!”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的内涵和教育意义;2.明确“坚持不懈”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毅力和信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思维和理解,如:你们听说过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吗?你们最近有没有遇到坚持不懈“移山”的事情?2.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的基本情节和寓意。

从故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故事所体现出来的道理: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目标远大等。

3. 学生交流(25分钟)学生可以就故事的情节和寓意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体会,以及身边的例子。

部编版新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初二课内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

部编版新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初二课内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

课文全解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译文】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 土的北边。” [诸:相当于“之于”。隐土:古代传说中的 地名。]
课文全解
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叩(kòu)石垦壤, 箕(jī)畚(běn)运于渤海之尾。 【译文】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三个(能)挑担的 人,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 上。 [遂:于是。率:率领。荷:肩负、扛。叩: 敲、打。垦:开垦。箕畚:簸箕。这里是“用 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课文全解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译文】(它们)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 北边。 [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山西、河南 黄河以北、辽宁辽河以西的地区。河阳:黄河 北岸。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山的南 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
课文全解
内容 (1)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 分析 理位置,为下文愚公移山做铺垫。 段落 交代故事背景,为下文做铺垫。 评析
课文全解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译文】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 停地干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拿着蛇,所以叫 操蛇之神。操,持。不已:不停止。帝:神话 中的天帝。]
课文全解
内容 (5)幼童帮助移山表明愚公移山得到众人 分析 支持,与下文智叟的表现形成对比。“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说明运土石路程 遥远,费时费力,侧面写出移山之难。 段落 写愚公提议移山,并开始移山。这是故 评析 事的开端。本段重点叙述了针对移山的 前三种态度:①杂然相许;②其妻献疑 ;③京城氏遗男跳往助之。
课文全解
内容 (2)愚公移山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 分析 迂也。移山的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
阴。(3)“其妻献疑”摆出了移山客观存 在的困难,让人们明白移山工程十分艰 巨,表明愚公之妻对移山的关心。众人 针对愚公之妻所“疑”纷纷献计献策, 表明他们对移山的积极态度。(4)“遂率 子孙……渤海之尾”分别从移山人数之少 、工具之简陋、路途之遥远三方面烘托 愚公移山的意志与决心。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古诗词原文及翻译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古诗词原文及翻译22.愚公移山选自《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 / 3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2 / 3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3 / 3。

部编版2022-2023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学PPT课件

部编版2022-2023学年语文八年级上册《愚公移山》教学PPT课件

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学习任务单
【梳理故事情节】用“ ”画出文中表示移山原 因、目标、方式、凭据、结局等的语句,并梳理 情节。
太行、王屋二山, 方七百里,高万 仞。愚公惩①__ _山__北__之__塞_,__出__入_ _之__迂__也________
_____
移山之因
操蛇之神惧其不 已①_帝__感__其__诚__,_ _命__移_二__山_______
成语积累
原形毕露 毕力平险 (尽,全) 置身事外 且焉置土石 (放置,安放) 荷枪实弹 荷担者三夫 (肩负,扛) 不能自已 惧其不已 (停止)
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智叟用讥笑的语言阻止愚公移山,从侧面写其移山不易。“残年余力”显出十足的 轻视,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则是讥笑愚公无能。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
译 文
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
有子存焉
语气词
以 以残年余力
介词,凭借
河曲智叟亡以应 连词,来
其妻献疑曰 代词,他的,指愚公的
其 其如土石何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惧其不已也 代词,他,指愚公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介词,到

告之于帝
介词,向
《〈论语〉十二章》
于我如浮云
介词,对、对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
介词,从
义 : 指 草
不 能 毁
物 木山
的 。之
皮 上 所
一 毛


问 今 古何
的 语 气 表
义 : 何 必

八年级上册语文 -23《愚公移山》第2课时【课件】

八年级上册语文 -23《愚公移山》第2课时【课件】

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 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 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 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 他的寓意是什么呢?
联想迁移
你能想到哪些和愚公精神内涵相同的成语或典故?
“精卫填海”,讲的是上古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变为精卫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愚公移山
《列子》 第二课时
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亡以应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
反:同“返”,往返 惠:同“慧”,聪明 亡:同“无”,没有 厝:同“措”,放置 陇:同“垄”,高地
年且九十
古义:将近。 今义:连词,表递进关系。
指通豫南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古义:扛。 今义:莲花。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惧其不已也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愚公或智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浏览课文,试着 用以下句式说话。
我从______________(文中语句)看出愚公/ 智叟是一个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_____。
自作聪明,嘲讽 关心:讲真话,提问题 愚公之妻
不智:目光短浅
智叟 嘲讽阻之
不愚:高瞻远瞩 愚公
愉快助之 邻居小孩
对比和衬托手法
二山高峻
对比
对比 智叟目光短浅 安于 现状 自作聪明
对比
遗男热情帮助
人少力微 工具简陋
愚公胸怀大志 远见 卓识 敢于斗争
智叟顽固不化
山神惊惧 天帝感动 衬托
愚公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
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千难万 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的精神。我 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 24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六单元 24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

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参考答案:二、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

熟读并背诵课文,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

和同学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示例一】这则寓言通过写愚公坚持不懈移山的故事,告诉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示例二】只有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坚持奋斗,才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三、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

1.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参考答案:1.译文: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智叟的心理:愚公大概是老糊涂了,竟然想凭着这把年纪和这点力气把山移走,这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办到的。

聪明如我,怎么可能去做这样的蠢事?2.译文: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挖不平吗?愚公的心理:我虽然年迈,但我还有众多的子孙,他们还会有他们的子孙,这样一代一代坚持挖下去,总有可以挖平的一天!智叟竟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真是枉称一个“智”字!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年且.九十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且.焉置土石身已半入,止.露尻尾3.何苦.而不平4.帝感其诚.必先苦.其心志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参考答案:1.将近况且2.制止仅,只3.愁苦。

这里指担心痛苦,这里是“使……痛苦”的意思4.诚心真正,确实五、从下面两个场景中任选其一,以课文相关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

不少于200字。

1.愚公一家和邻家小儿“移山”2.愚公与智叟辩论参考答案:【示例】愚公与智叟辩论河曲有个智叟,听说愚公要移山,便跑来阻止,说:“你怎么这么傻呀!人都这么老了,又没有什么力气,就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拔不动,还想对付那些山石?”愚公擦了擦额上豆大的汗珠,笑了笑说:“大山不移,乡亲们出入不便啊。

八年级语文上册 愚公移山2_11-15

八年级语文上册  愚公移山2_11-15

6.倒装句(1)甚矣,汝之不惠!( )(2)且焉置土石?(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4)告之于帝。

( )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疑问代词“焉”提前定语“三夫”后置宾语“之”提前7.省略句(1)(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 )(2)(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3)帝感( )其诚。

( )(4)一厝( )朔东,一厝( )雍南。

( )太行、王屋二山省略主语“太行、王屋二山”省略主语“愚公”省略介词“于”省略介词“于”于愚公于于(三)翻译句子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出进进都要绕远路。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靠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带着子孙辈中能够挑得动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4.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高,何苦而不平?6.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凭着你残余的岁月剩下来的力气,尚且损毁不了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这么多的)土、石怎么样呢?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呀,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担心铲不平呢?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边,再也没有大山阻隔了。

背读完成作业1、朗读并背诵这篇文言文2、翻译这篇文言文钢丝绳吊索具。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梳理八年级语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梳理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译: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梳理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梳理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文: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译文: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 愚公移山电子课文及翻译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  愚公移山电子课文及翻译

愚公移山《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ji)州之南,河阳之北。

(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céng)不能损魁父(fǔ)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h è)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céng)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zēng)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百万丈。

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子的几个,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刚开始换牙,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八年级语文上册 愚公移山11-15

八年级语文上册  愚公移山11-15

(一)学生根据在读的过程中的理解,结合注释、工具书等,对文章进行直译。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

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阳之北。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

”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叩kòu石垦壤,箕jī畚běn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耐高低温:可耐-40℃-130℃的高低温,12mm厚的地坪可耐150℃短时热冲击。

涂砂浆,然后刮细石英砂砂浆的次序。

低碳环保:不含有机溶剂,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施工人员健康,而低VOC、无特殊异味等特点,完全符合绿色环保要求及苛刻的健康卫生标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愚公移山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愚公移山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 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 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 在雍州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 没有山冈阻隔了。
整体感知
1)惩山北之塞。 2)且焉置土石?
用箕畚装土石(将土石)运到渤海的边 上。 冬夏换季,经过一年才能往返一次。
智叟:眼前的、停滞的观点; 愚公:长远的,发展的观点。愚公的观点正确。
一是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开头极写两山之宏伟, 是为后来写愚公的决心移山做引子。 二是写操蛇之神的惧怕反衬愚公的矢志不移,更好地反 衬其精神的伟大。
思想探究
大智大勇、不惧怕困难、有雄心壮志、有实干精神、 能持之以恒。
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 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 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 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学习目标
走近作者
疏通文意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山的高 度极高,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疏通文意
商量
提出疑问
疏通文意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 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 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 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 达汉水南岸,好吗?”(全家人)纷纷表示成。愚公 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 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疏通文意
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交换的北 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中三个(能)挑担的 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将土石)运到渤海 的边上。邻居姓京城氏家的寡妇有一个遗孤,刚七 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 一次。

中考语文复习--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 愚公移山(课件)

中考语文复习--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 愚公移山(课件)

愚公长• 息• 曰:“汝• 心• 之• 固• ,固• 不• 可• 彻• ,曾 不• 若• 孀妻弱子。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 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 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铺底标识)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
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不加增,何苦• 而 不平?”河曲智叟亡• 以• 应• 。
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 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挖 不平吗?”河湾上的智叟没有话 来回答。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铺底标识)
操蛇之神闻之,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
之北。”遂率子孙荷• 担• 者• 三• 夫• ,叩• 石• 垦• 壤• ,箕• 畚• 运于渤 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 妻• 有遗男,始• 龀• ,跳往助之。 寒• 暑• 易• 节• ,始• 一• 反• 焉• 。
隐土北面去。”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三 个能挑担的人,敲石头,挖泥土,用箕畚 装土石运送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 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蹦蹦跳跳地去帮 助愚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3.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4. 甚矣,汝之不惠!
译:你也太不聪明了!
文言文梳理
八年级上册 第20篇
愚公移山 《列子·汤问》
1 作品主旨 2 字词梳理 3 重点句子
教材原文
参考译文(重点翻译用铺底标识)
太行、王屋二山,方•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极高,
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 州之南,河阳之北。
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倒装句
(1)甚矣,汝之不惠!( )
(2)且焉置土石?( )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
(4)告之于帝。

( )
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
疑问代词“焉”提前
定语“三夫”后置
宾语“之”提前
7.省略句
(1)(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 )
(2)(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
(3)帝感( )其诚。

( )
(4)一厝( )朔东,一厝( )雍南。

( )
太行、王屋二山
省略主语“太行、王屋二山”
省略主语“愚公”
省略介词“于”
省略介词“于”

愚公


(三)翻译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出进进都要绕远路。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靠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带着子孙辈中能够挑得动担子的三个人,凿
石挖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4.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高,何苦而不平?
6.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凭着你残余的岁月剩下来的力气,尚且损毁不了山
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这么多的)土、石怎么样呢?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呀,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为什
么担心铲不平呢?
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边,再也没有大
山阻隔了。

背读完成作业
1、朗读并背诵这篇文言文
2、翻译这篇文言文
农夫惊讶极了,又跑到上帝那儿去:“上帝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呀?”
“那是因为小麦都过得太舒服了,没有任何打击是不行的。


黄狗道:“你为这点小事不依不饶,非得黑猪赔你,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老虎这么懒,它吃什么?”一只蚂蚁担心地问。

电影在线观看/
尽管张良已很有些生气,但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干脆帮忙就帮到底,他还是跪下身来帮老头将鞋子穿上了。

几分钟后,大乌龟因为中毒而死。

,巴希利奥总是欢天喜地地把一小片面包送给那位小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