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配制教案.doc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溶液的配制教案

高中化学溶液的配制教案

高中化学溶液的配制教案
实验名称:溶液的配制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
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溶液的配制主要是将固体溶质或液体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一种稀薄的溶液,其中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

实验材料:
- 硫酸铜
- 硝酸钠
- 稀盐酸
- 蒸馏水
- 容量瓶
- 烧杯
- 搅拌棒
- 量筒
- 玻璃棒
实验步骤:
1. 取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
刻度线。

2. 取一定质量的硝酸钠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
刻度线。

3. 取一定体积的硝酸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
度线。

4. 取一定体积的盐酸溶解在少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
度线。

实验注意事项:
- 溶质的称量要准确,尽量避免浪费。

- 搅拌溶液时要均匀,以保证溶质充分溶解。

- 操作时要小心谨慎,注意安全。

实验结果分析:
1. 观察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硝酸钠溶液为无色,硝酸为无色,盐酸为无色。

2. 实验成功配制了各种溶液,符合实验要求。

实验延伸:
1. 按一定比例混合两种不同的溶液,观察混合后的颜色和性质的变化。

2. 调节浓度配制溶液,了解不同浓度溶液的性质变化。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为以后更深入的化学实验打下基础。

溶液的配制初中化学教案

溶液的配制初中化学教案

溶液的配制初中化学教案
主题:溶液的配制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计算配制过程中的相关公式。

一、概念讲解
1. 什么是溶液?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其中,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用来溶解溶质的物质。

2. 溶液的分类
溶液根据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可以分为无机溶液和有机溶液。

3. 溶解度
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称为溶解度。

二、实验操作
1. 配制NaCl溶液
设计计算公式如下:
C1V1 = C2V2
其中,C1为溶质的初始浓度,V1为加入的溶质体积,C2为配制后的溶液浓度,V2为配制后的溶液体积。

2. 实验步骤
a. 取一量筒,倒入初始浓度为C1的NaCl溶液,体积为V1。

b. 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C2和V2,添加适量的纯水,搅拌均匀即可得到配制后的NaCl 溶液。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实验中,通过计算得到的配制后NaCl溶液的浓度与体积与理论值基本相符。

2. 实验中观察到,溶质与溶剂混合后,形成了透明的溶液,颜色与纯水相似。

四、实验总结及延伸
1.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和相关计算公式。

2. 学生可以在实验基础上延伸学习其他溶质的配制方法,如NH4Cl、NaOH等。

3. 学生可以思考溶液的应用领域,如生活中常见的药品制剂、化工生产中原料的配制等。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初步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和相关概念,培养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提升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初中化学配溶液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配溶液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配溶液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配制溶液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器材:量筒、烧杯、搅拌棒、蒸馏水、称量瓶、试管、滴定管等。

实验原理:溶液的配制是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一定浓度和体积的溶液。

溶剂为水时
称为水溶液,反应溶解的溶质称为溶质。

实验步骤:
1.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所需的量筒、烧杯、搅拌棒等实验器材,并将所需的溶质溶解在一
定量的蒸馏水中。

2. 用量筒准确地取出所需的溶剂,放入烧杯中。

3. 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注意温度和搅拌的速度。

4. 将溶液转移到称量瓶中,并添加适量的蒸馏水至刻度线位置。

5. 用试管等容器接收配好的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溶液溅入眼睛或皮肤。

2. 量筒、烧杯等实验器材使用前要清洁干净。

3. 搅拌时要均匀,避免产生气泡。

4. 溶质的溶解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宜急于完成实验。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熟练地配制出指定浓度和体积的溶液,并且在实验操作中培养了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实验延伸:
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探究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让他们发现物质的溶解性与温度、压力
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教案

第一章:溶液的基本概念1.1 溶液的定义解释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强调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1.2 溶液的组成介绍溶剂和溶质的概念,解释它们在溶液中的作用。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溶剂和溶质。

1.3 溶液的浓度解释溶液的浓度概念,包括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介绍浓度表示方法及其计算方法。

第二章:溶液的配制方法2.1 配制溶液的步骤介绍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包括称量、量取、溶解等。

强调注意事项,如准确称量、避免溶液污染等。

2.2 常用配制方法介绍常用的配制方法,如直接溶解、稀释、转移等。

示范具体的配制操作,并解释其原理。

2.3 配制溶液的技巧介绍一些配制溶液的技巧,如使用玻璃棒搅拌、避免气泡产生等。

强调这些技巧对于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的重要性。

第三章:溶液的分析方法介绍溶液的酸碱性质及其分析方法。

示范使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等工具进行酸碱分析。

3.2 溶液的沉淀分析介绍溶液中沉淀的形成及其分析方法。

示范使用沉淀试剂进行沉淀分析,并解释结果。

3.3 溶液的滴定分析介绍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示范使用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分析,并解释结果。

第四章:溶液的配制与分析综合练习4.1 练习配制溶液给定一定浓度的溶液配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溶液的配制。

检查学生配制溶液的准确性和操作技巧。

4.2 练习分析溶液给定一定酸碱性的溶液,学生使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进行酸碱分析。

给定一定浓度的溶液,学生使用滴定分析法进行分析。

4.3 综合练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配制和分析方法,完成一个实际的溶液配制和分析任务。

第五章:溶液的配制与分析实验5.1 实验一: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学生独立完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溶液的浓度。

5.2 实验二:酸碱分析实验学生使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对给定的溶液进行酸碱分析。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解释实验结果。

5.3 实验三:滴定分析实验学生使用滴定分析法对给定的溶液进行浓度分析。

溶液的配制教案

溶液的配制教案

溶液的配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计算方法;3.能够根据实验要求,正确配制出所需浓度的溶液。

二、教学重点:溶液的配制方法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根据实验要求,正确配制所需浓度的溶液。

四、教学准备:化学实验室,草稿纸,计算器,实验器材,实验原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教师向学生介绍溶液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配制所需浓度的溶液。

Step 2:配制溶液的方法1. 重量法:根据需要配制的溶液的质量浓度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计算出所需溶质的质量,然后将溶质称取称量到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搅拌均匀即可。

2. 浓度法:根据需要配制的溶液的摩尔浓度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计算出所需溶质的摩尔数,然后将溶质称取称量到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搅拌均匀即可。

3. 体积法:根据需要配制的溶液的体积浓度和溶质的摩尔质量,计算出所需溶质的摩尔数,然后将溶质溶解在适量的溶剂中,加入适量的溶剂,搅拌均匀即可。

Step 3:配制溶液的计算方法1. 重量法的计算方法:(1)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

(质量浓度=溶质质量/溶液总质量)(2)计算所需溶质的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溶质质量/溶质摩尔数)(3)根据所需溶质的质量和摩尔质量计算所需溶质的摩尔数。

(4)根据所需溶质的摩尔数和摩尔浓度计算所需溶剂的摩尔数。

(5)根据溶剂的摩尔质量计算所需溶剂的质量。

(6)将溶质和溶剂按比例配制成溶液。

2. 浓度法的计算方法:(1)计算所需溶质的摩尔数。

(摩尔质量=溶质质量/溶质摩尔数)(2)根据所需溶质的摩尔数和摩尔浓度计算所需溶剂的摩尔数。

(3)根据溶剂的摩尔质量计算所需溶剂的质量。

(4)将溶质和溶剂按比例配制成溶液。

3. 体积法的计算方法:(1)计算所需溶质的摩尔数。

(2)根据溶质的摩尔数和摩尔浓度计算所需溶剂的摩尔数。

(3)根据溶剂的摩尔质量计算所需溶剂的质量。

(4)将溶质和溶剂按比例配制成溶液。

高中化学溶液配制教案

高中化学溶液配制教案

高中化学溶液配制教案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溶液的概念和组成成分;
2. 学会按照一定的配方配制溶液;
3. 掌握常见溶液的配制方法。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
1. 量筒、瓶口分液器、烧杯、匀浆瓶等实验器材;
2. 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等实验试剂。

三、实验步骤:
1. 配制盐酸溶液:
a. 取一定量的盐酸溶液,倒入烧杯中;
b. 用水从瓶口分液器中取一定量的水,加入到烧杯中;
c. 混合均匀,即得到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

2. 配制氢氧化钠溶液:
a. 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到烧杯中;
b. 用水从瓶口分液器中取一定量的水,加入到烧杯中;
c. 搅拌均匀,直至氢氧化钠完全溶解。

3. 配制硫酸铜溶液:
a. 取一定量的硫酸铜固体,加入到匀浆瓶中;
b. 加入适量的水,摇晃匀浆瓶,直至硫酸铜完全溶解。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严格按照配方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2. 注意安全,避免触碰强酸、强碱等危险试剂;
3. 配制完的溶液要妥善保存,标明浓度和配制日期。

五、实验成果:
1. 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的配制及浓度确认;
2. 实验报告中记录实验步骤、结果和心得体会。

六、延伸实验:
1. 调整配方,尝试配制不同浓度的溶液;
2. 探索其他常见溶液的配制方法。

本教案可引发学生对溶液配制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初中溶液的配制教案

初中溶液的配制教案

初中溶液的配制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溶液的概念,掌握溶液的组成和特点。

2. 学会使用量筒、滴定管等实验仪器进行溶液的配制。

3. 能够根据给定的浓度和体积计算所需的溶质和溶剂的量。

4. 掌握溶液的稀释和浓缩方法。

教学重点:1. 溶液的概念和特点。

2. 溶液的配制方法。

3. 溶液的稀释和浓缩方法。

教学难点:1. 溶液的配制计算。

2. 溶液的稀释和浓缩操作。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量筒、滴定管、烧杯、玻璃棒、试剂瓶等。

2. 实验试剂:蒸馏水、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

3. 教案、PPT、实验指导书等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溶液的概念,让学生回顾溶液的组成和特点。

2. 提问:溶液是如何形成的?溶液的组成有哪些要素?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溶液的组成要素:溶质、溶剂和溶剂量。

2. 讲解溶液的配制方法:量取、溶解、调整体积等步骤。

3. 讲解溶液的稀释和浓缩方法:稀释和浓缩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实验用具和试剂。

2. 根据实验指导书,学生进行溶液的配制实验。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0分钟)1.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溶质的质量、溶剂的体积等。

2. 学生计算实验得到的溶液浓度,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3.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了溶液的配制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浓度和体积计算所需的溶质和溶剂的量。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溶液的稀释和浓缩方法。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能够熟练使用量筒、滴定管等实验仪器,提高了实验技能。

然而,部分学生在溶液配制计算方面仍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溶液的配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化学溶液的配制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的配制教案

初中化学溶液的配制教案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溶液的配制方法,学会正确计算溶液的浓度以及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巧。

实验材料:硫酸、水、容量瓶、磁力搅拌器、热水浴、滴管、试管。

实验步骤:1. 准备溶液:取一定量的硫酸倒入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磁力搅拌器将其搅匀。

2. 调节浓度:根据所需的浓度,计算出需要加入的水的量,逐渐加入到容量瓶中直至达到目标浓度。

3. 调节温度:将配制好的溶液放入热水浴中加热,待溶液温度稳定后充分搅拌,确保溶质充分溶解。

4. 校正体积:将容量瓶放在水平面上,用滴管从瓶口添加水到刻度线上,轻轻摇晃容量瓶以排除气泡。

5. 实验记录:记录配制过程中所用的材料量及浓度,实验结束后及时清洁工作台和实验器材。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注意个人安全,佩戴手套和护目镜。

2. 配制溶液时要按照实验步骤进行,不得随意添加或减少溶质及溶剂的用量。

3. 搅拌时不要过快或过慢,以免造成测量误差。

4. 配制完毕后要及时清洁实验器材,并将废液倒入指定容器。

实验扩展:1. 尝试配制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并比较其溶解度和颜色的变化。

2. 确定硫酸溶液的pH值,探究不同浓度下pH值的变化规律。

实验评估:1. 按照实验步骤正确操作并成功配制出所需的溶液。

2. 根据实验数据正确计算出所配制溶液的浓度。

3. 参与实验过程中配合其他组员,保持实验台整洁。

教师指导: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溶液的配制方法及其实验操作技巧,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在实验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确保实验过程安全顺利进行。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进行评估和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溶液配制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教案
贺德志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授课地点 :102 室
教学目标
知与技能: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的量度溶液的基本技能,生物培室培养母液的配
制奠定操作基。

程与方法:掌握溶液物的量度的配制方法
情感度与价:重度与的形成,培养学生、求的科学作。

教学重点
定量分析及相的算;一定物的量度溶液的配制。

教学难点
算方法的掌握;各操作的精度配制把握。

教学过程
一、新引入
展示片:是我在生活和生中常常用到的溶液(复方甘草口服溶液:祛痰
止咳⋯),我使用到的些溶液都是配制出来的。

10%NaCl 展示片:是初中我学的配制一定量分数溶液的流程。

里以
溶液 100g 的配制例,复一下其配制步。

(有3步,第一步是⋯)
展示片:要把些瓶里的品取出一些量来,是称取方便,是量取方便
生:量取方便(所以厂家已把刻度在些瓶子上刻上去了,我用只要量取
几小格就可,挺方便)
:既然量取溶液更方便,所以我就需要一种跟溶液体有关的度表示方式
——物的量度。

: 同学回写出物的量度算公式。

今天就由同学手配制一定物的量度溶液,想不想
二、新
【任布置】培养室急需100mL mol/L的Na2CO3(相量:106)溶液。

【知准】PPT展示“配制程序例”
1. (黑板上演示)需称量多少克Na2CO3固体
n = cV = mol/L× L = mol
m = nM = mol× 106 g/mol = 10.6 g
2.(提示)称好后在什么容器中溶解Na2CO3固体(杯量筒容量瓶)
3. 如何尽可能移溶(用蒸水洗杯和玻璃棒2-3 次)
4.用什么的器来定容溶液(杯量筒容量瓶)
5.如何确保溶液的最体 100mL(平,液体凹液面最低与刻度相切)教引学生察
容量瓶的构造、特点。

【技能准】①使用前要是否漏水,并用蒸水洗。

②不能用作物反或溶
解或稀的容器,溶液需冷却后才能移到容量瓶中。

③不能期存放溶液。

【学生操作】配制一定物的量度的溶液。

1.取任
分成 4 个小,每取一个任
2.清点所需器和品:
3.行任:照教材上的操作提示,操作体一次。

【操作后交流】
1.如何将烧杯中的液体转移到容量瓶中(借助玻璃棒,且玻璃棒不能与容量瓶口接触,
防止溶液外流)
2.为什么要洗涤玻璃棒和烧杯(确保溶质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减少实验误差)
3.若定容时不小心液面超过了刻度线,能用胶头滴管把多余的液体取出吗若不能那又该
怎么办(倒掉,重新配制)
4.定容时俯视刻度线结果会怎样
5.定容好的容量瓶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线,还能再加水补充至刻度线吗(不能,否
则将使溶液体积变大,使浓度变小)
三、课堂反馈
( 一 ) 欲配制 1 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 250mL,完成下列步骤:
1.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克。

2.将称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中加蒸馏水将其溶解,待
后将溶液沿移入mL 的容量瓶中。

3.用少量蒸馏水冲洗次,将冲洗液移入中,在操作过程中不
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

4.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时,改用小心地加水至溶液凹液面
与刻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应该。

5.盖好瓶盖,,将配好的溶液移入中并贴好标签。

( 二 ) 若在配制过程中有以下行为,将会对配制结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1.容量瓶事先用蒸馏水洗涤,没有干燥就进行实验()2.称量溶质时,托盘天平左右托盘的物品放反()3.用玻璃棒搅拌溶解溶质时,用力过猛,一部分液体溅出烧杯()4.转移时,少量液体溅出容量瓶()5.转移完毕后,没有洗涤操作直接加水定容()6.定容时加水不小心超过刻度线,立即用胶头滴管将多余液体吸出()7.定容后对容量瓶内的溶液上下颠倒摇匀,发现凹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8.当摇匀后凹液面低于刻度线,立即加水至凹液面与容量瓶刻度相切()9.配制 100ml 1mol/L 的 NaCl 溶液 , 事先用 1mol/L 的 NaCl 溶液润洗容量瓶()10.配制 NaOH时,溶解后,未经冷却将较浓的NaOH溶液转移到容量瓶()
四、技能拓展
在微生物工程和植物组织培养大量开发的今天,相应培养基的配制是一门必备技能,
其中很多溶液的浓度都是用物质的量浓度表示的。

下次课将带大家为生物组织培养室配制
培养母液,期待你们的积极参与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