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数应用与数列求和

合集下载

高三数学利用导数求最值和极值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利用导数求最值和极值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利用导数求最值和极值试题答案及解析1.函数的极小值是 .【答案】.【解析】,令,解得,列表如下:极大值极小值故函数在处取得极小值,即.【考点】函数的极值2.已知a≤+lnx对任意的x∈[,2]恒成立,则a的最大值为________.【解析】令f(x)=+lnx,f′(x)=,当x∈[,1)时,f′(x)<0,当x∈(1,2]时,f′(x)>0,∴f(x)=f(1)=0,∴a≤0,故a最大值为0.min3.一个圆柱形圆木的底面半径为1m,长为10m,将此圆木沿轴所在的平面剖成两个部分.现要把其中一个部分加工成直四棱柱木梁,长度保持不变,底面为等腰梯形(如图所示,其中O 为圆心,在半圆上),设,木梁的体积为V(单位:m3),表面积为S(单位:m2).(1)求V关于θ的函数表达式;(2)求的值,使体积V最大;(3)问当木梁的体积V最大时,其表面积S是否也最大?请说明理由.【答案】(1);(2);(3)是.【解析】(1)本题求直四棱柱的体积,关键是求底面面积,我们要用底面半径1和表示出等腰梯形的上底和高,从图形中可知高为,而,因此面积易求,体积也可得出;(2)我们在(1)中求出,这里的最大值可利用导数知识求解,求出,解出方程在上的解,然后考察在解的两边的正负性,确定是最大值点,实质上对应用题来讲,导数值为0的那个唯一点就是要求的极值点);(3),上(2)我们可能把木梁的表面积用表示出来,,由于在体积中出现,因此我们可求的最大值,这里可不用导数来求,因为,可借助二次函数知识求得最大值,如果这里取最大值时的和取最大值的取值相同,则结论就是肯定的.试题解析:(1)梯形的面积=,. 2分体积. 3分(2).令,得,或(舍).∵,∴. 5分当时,,为增函数;当时,,为减函数. 7分∴当时,体积V最大. 8分(3)木梁的侧面积=,.=,. 10分设,.∵,∴当,即时,最大. 12分又由(2)知时,取得最大值,所以时,木梁的表面积S最大. 13分综上,当木梁的体积V最大时,其表面积S也最大. 14分【考点】(1)函数解析式;(2)用导数求最值;(3)四棱柱的表面积及其最值.4.已知常数a,b,c都是实数,f(x)=ax3+bx2+cx-34的导函数为f′ (x),f′(x)≤0的解集为{x|-2≤x≤3},若f(x)的极小值等于-115,则a的值是()A.-B.C.2D.5【答案】C【解析】依题意得f′(x)=3ax2+2bx+c≤0的解集是[-2,3],于是有3a>0,-2+3=-,-2×3=,解得b=-,c=-18a,函数f(x)在x=3处取得极小值,于是有f(3)=27a+9b+3c-34=-115,-a=-81,a=2,故选C.5.已知函数f(x)的导函数f′(x)=a(x+1)(x-a),若f(x)在x=a处取到极大值,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1,0)【解析】根据函数极大值与导函数的关系,借助二次函数图象求解.因为f(x)在x=a处取到极大值,所以x=a为f′(x)的一个零点,且在x=a的左边f′(x)>0,右边f′(x)<0,所以导函数f′(x)的开口向下,且a>-1,即a的取值范围是(-1,0).6.已知函数f(x)=x3+ax2+x+2(a>0)的极大值点和极小值点都在区间(-1,1)内,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0,2]B.(0,2)C.[,2)D.(,2)【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f′(x)=0的两个不同解都在区间(-1,1)内.因为f′(x)=3x2+2ax+1,所以根据导函数图象可得又a>0,解得<a<2,故选D.7.已知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设函数f(x)=(e x-1)(x-1)k(k=1,2),则().A.当k=1时,f(x)在x=1处取到极小值B.当k=1时,f(x)在x=1处取到极大值C.当k=2时,f(x)在x=1处取到极小值D.当k=2时,f(x)在x=1处取到极大值【答案】C【解析】当k=1时,f′(x)=e x·x-1,f′(1)≠0,∴f(1)不是极值,故A,B错;当k=2时,f′(x)=(x-1)(x e x+e x-2),显然f′(1)=0,且x在1的左侧附近f′(x)<0,x在1的右侧附近f′(x)>0,∴f(x)在x=1处取到极小值.故选C.8.设函数,则函数的各极小值之和为()A.B.C.D.【答案】D【解析】,令,则,令,则,所以当时,取极小值,其极小值为所以函数的各极小值之和,故选D.【考点】1.函数的极值求解;2.数列的求和.9.设函数,其中.(1)若在处取得极值,求常数的值;(2)设集合,,若元素中有唯一的整数,求的取值范围.【答案】(1);(2)【解析】(1)由在处取得极值,可得从而解得,此问注意结合极值定义检验所求值是否为极值点;(2)分,,和三种情况得出集合A,然后由元素中有唯一的整数,分析端点,从而求出的取值范围.试题解析:(1),又在处取得极值,故,解得.经检验知当时,为的极值点,故.(2),当时,,则该整数为2,结合数轴可知,当时,,则该整数为0,结合数轴可知当时,,不合条件.综上述,.【考点】1.利用导数处理函数的极值;2.集合元素的分析10.已知函数在处取得极值,则取值的集合为 .【答案】.【解析】,,依题意有,从而有,且有,即,解得或,当时,,此时,此时函数无极值,当时,,此时,此时函数有极值,故.【考点】函数的极值11.函数最小值是___________.【答案】【解析】函数求导得.当时,,即在上单调递减;当时,,即在上单调递增,因此函数在处取得最小值,即.【考点】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12.已知函数(,,且)的图象在处的切线与轴平行. (1)确定实数、的正、负号;(2)若函数在区间上有最大值为,求的值.【答案】(1),;(2).【解析】(1)先求导数,因为切线与轴平行,所以导数为0,列出等式,判断出的符号;(2)求导数,令导数为0,解出方程的根,利用导数的正负判断出函数的单调性,通过分类讨论的方法找到最大值,让最大值等于,解出的值.试题解析:(1) 1分由图象在处的切线与轴平行,知,∴. 2分又,故,. 3分(2) 令,得或. 4分∵,令,得或令,得.于是在区间内为增函数,在内为减函数,在内为增函数.∴是的极大值点,是极小值点. 5分令,得或. 6分分类:①当时,,∴ .由解得, 8分②当时,, 9分∴.由得 . 10分记,∵, 11分∴在上是增函数,又,∴, 12分∴在上无实数根. 13分综上,的值为. 14分【考点】1.用导数求切线的斜率;2.用导数求函数最值.13.设函数,(1)求函数的极大值;(2)记的导函数为,若时,恒有成立,试确定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2) .【解析】(1)由导函数或求得函数的单调区间,再找极大值;(2) 的导函数是一元二次函数,转化为一元二次函数在上的最值,再满足条件即可.试题解析:(1)令,且当时,得;当时,得或∴的单调递增区间为;的单调递减区间为和,故当时,有极大值,其极大值为 6分(2)∵ 7分①当时,,∴在区间内单调递减∴,且∵恒有成立∵又,此时, 10分②当时,,得因为恒有成立,所以,即,又得, 14分综上可知,实数的取值范围 . 15分【考点】1.函数的极值;2.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14.已知函数.(Ⅰ)若在上的最大值为,求实数的值;(Ⅱ)若对任意,都有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Ⅲ)在(Ⅰ)的条件下,设,对任意给定的正实数,曲线上是否存在两点,使得是以(为坐标原点)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且此三角形斜边中点在轴上?请说明理由.【答案】(Ⅰ).(Ⅱ).(Ⅲ)对任意给定的正实数,曲线上总存在两点,,使得是以(为坐标原点)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且此三角形斜边中点在轴上.【解析】(Ⅰ)由,得,令,得或.当变化时,及的变化如下表:由,,,即最大值为,. 4分(Ⅱ)由,得.,且等号不能同时取,,即恒成立,即. 6分令,求导得,,当时,,从而,在上为增函数,,. 8分(Ⅲ)由条件,,假设曲线上存在两点,满足题意,则,只能在轴两侧,不妨设,则,且.是以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是否存在,等价于方程在且时是否有解. 10分①若时,方程为,化简得,此方程无解;②若时,方程为,即,设,则,显然,当时,,即在上为增函数,的值域为,即,当时,方程总有解.对任意给定的正实数,曲线上总存在两点,,使得是以(为坐标原点)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且此三角形斜边中点在轴上. 14分【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最值。

1.2.2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及导数的运算法则

1.2.2 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及导数的运算法则
(2)f′(x)是二次函数,(x2+1)f′(x)-(3x+1)f(x)=5. [解] (1)设f(x)=ax2+bx+c(a≠0),则f′(x)=2ax+b. 由f(0)=4,得c=4.由f′(0)=-1,得b=-1.由f′(1)=7, 得2a+b=7,得a=4,所以f(x)=4x2-x+4.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解] ∵p0=1,∴p(t)=(1+5%)t=1.05t.
根据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表,有p′(t)=(1.05t)′=
1.05t·ln1.05. ∴p′(10)=1.0510·ln1.05≈0.08(元/年). 因此,在第10个年头,这种商品的价格约以0.08元/ 年的速度上涨.
[点拨] 在第10个年头,商品的价格上涨的速度,即
(2)若f(x)=xn,则f′(x)=②________. (3)若f(x)=sin x,则f′(x)=③________. (4)若f(x)=cos x,则f′(x)=④________. (5)若f(x)=ax,则f′(x)=⑤________.
(6)若f(x)=ex,则f′(x)=⑥________.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分析] 求函数的导数主要有直接求导和先变形然后 再求导两种方法,要注意正确区分.
[解]
(1)y′=(tanx)′=(
sinx cosx
)′=
(sinx)′cosx-sinx(cosx)′ cos2x+sin2x 1 = (cosx)2 =cos2x. (cosx)2 (2)y′=(3x2+x· cosx)′=(3x2)′+(x· cosx)′=6x+ x′· cosx+x· (cosx)′=6x+cosx-xsinx. x x 1 2 (3)y′=[( x-2) -sin 2 · 2 ]′=[( x-2) ]′-( 2 cos

高中数学各章节高考占比附解题思路

高中数学各章节高考占比附解题思路

高中数学各章节高考占比附解题思路高中数学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覆盖了多个章节和知识点。

各章节在高考中的占比不尽相同,掌握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和解题思路对于迎接高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中数学各章节在高考中的占比及相应的解题思路。

一、函数与导数“函数与导数”是高中数学中的第一章,也是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章节。

据统计,在高考数学卷中,此章节的题目占比约为15%-20%。

在此章节中,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函数的定义、初等函数的性质、导数的定义与性质、导数的计算及应用等。

解题思路上,需要着重掌握函数的性质和导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导数计算函数的极值、最值以及相关问题。

二、数列与数列的应用“数列与数列的应用”是高中数学中的第二章,高考中的出现频率也较高。

在高考数学卷中,此章节的题目占比约为10%-15%。

在此章节中,主要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以及它们的应用。

解题思路上,需要熟练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以及数列的性质和应用,尤其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和应用。

三、概率统计与随机变量“概率统计与随机变量”是高中数学中的第三章,也是高考中的重点章节。

在高考数学卷中,此章节的题目占比约为10%-15%。

在此章节中,主要涉及概率的基本概念、事件的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等知识点。

解题思路上,需要注重理解概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应用概率统计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需要掌握随机变量的概念和分布,利用分布进行相关计算和推理。

四、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是高中数学中的第四章,也是高考中的重要章节。

在高考数学卷中,此章节的题目占比约为10%-15%。

在此章节中,主要包括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各类三角函数的图像与变换等内容。

解题思路上,需要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知识和性质,能够灵活应用三角函数解决各类三角形相关问题。

五、立体几何“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第五章,也是高考中的知识点之一。

在高考数学卷中,此章节的题目占比约为10%。

高三数学数列求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数列求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数列求和试题答案及解析1.设数列的前项积为,且(n∈N*).(1)求,并证明:;(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1),祥见解析;(2).【解析】(1)n取1,2,3求出,再利用与的关系将已知等式用表示即可证明;(2)由(1)问的结论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先求出的通项,再由通项利用裂项相消法求.试题解析:(1)由题意可得:,所以 5分(2)数列为等差数列,,, 10分【考点】1.数列的通项公式;2.数列的前n项和.2.已知函数且an =f(n)+f(n+1),则a1+a2+a3+…+a100等于()A.0 B.100 C.-100 D.10200【答案】B【解析】由题意,a1+a2+a3+…+a100=12-22-22+32+32-42-42+52+…+992-1002-1002+1012=-(1+2)+(3+2)+…-(99+100)+(101+100)=-(1+2+…+99+100)+(2+3+…+100+101)=-1+101=100,选B.3.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成等比数列.(1)求、的值;(2)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1),;(2).【解析】(1)解法1是先令求出的表达式,然后令,得到计算出在的表达式,利用为等差数列得到满足通式,从而求出的值,然后利用条件、成等比数列列方程求出的值,从而求出、的值;解法2是在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前提下,设其公差为,利用公式以及对应系数相等的特点得到、和、之间的等量关系,然后利用条件、成等比数列列方程求出的值,从而求出、的值;(2)解法1是在(1)的前提下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利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解法2是利用导数以及函数和的导数运算法则,将数列的前项和视为函数列的前项和在处的导数值,从而求出. 试题解析:(1)解法1:当时,, 当时,.是等差数列, ,得. 又,,,、、成等比数列, ,即,解得.解法2: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则., ,,.,,.、、成等比数列,,即,解得.;(2)解法1:由(1)得.,.,①,② ①②得..解法2:由(1)得.,.,① 由,两边对取导数得,.令,得..【考点】1.定义法求通项;2.错位相减法求和;3.逐项求导4. 数列{a n }满足a n +1+(-1)n a n =2n -1,则{a n }的前60项和为( ). A .3 690 B .3 660 C .1 845 D .1 830【答案】D【解析】∵a n +1+(-1)n a n =2n -1, 当n =2k 时,a 2k +1+a 2k =4k -1, 当n =2k -1时,a 2k -a 2k -1=4k -3,从而a2k+1+a2k-1=2,a2k+3+a2k+1=2,因此a2k+3=a2k-1,∴a1=a5=a9=…=a61,于是S60=a1+a2+a3+…+a60=(a2+a3)+(a4+a5)+…+(a60+a61)=3+7+11+…+(2×60-1)==1 830.5.如图,是一问题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结果是 .【答案】【解析】根据流程图可知它的作用是求的值,由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可知,.【考点】1.程序框图及其应用;2.等差数列的前项和6.阅读如图程序框图,若输入的,则输出的结果是()A.B.C.D.【答案】A【解析】,,不成立,执行第一次循环,,;不成立,执行第二次循环,,;不成立,执行第三次循环,,;;不成立,执行第一百次循环,,;成立,输出,故选A.【考点】1.数列求和;2.算法与程序框图7.数列中,已知且,则前项和为,则的值为__________.【答案】【解析】因为,所以公差,由得,所以.【考点】1、等差数列的定义;2、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8.已知数列满足,.(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令,数列{bn }的前n项和为Tn,试比较Tn与的大小,并予以证明.【答案】(1);(2)详见解析.【解析】(1)由于数列的递推式的结构为,在求数列的通项的时候可以利用累加法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先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根据其通项结构选择错位相减法求出数列的前项和,在比较与的大小时,一般利用作差法,通过差的正负确定与的大小,在确定差的正负时,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结合二项式定理进行放缩来达到证明不等式的目的.试题解析:(1)当时,.又也适合上式,所以.(2)由(1)得,所以.因为①,所以②.由①-②得,,所以.因为,所以确定与的大小关系等价于比较与的大小.当时,;当时,;当时,;当时,;……,可猜想当时,.证明如下:当时,.综上所述,当或时,;当时,.【考点】累加法、错位相减法、二项式定理9.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那么满足的整数()A.有3个B.有2个C.有1个D.不存在【答案】B【解析】时,,所以,此时从到共项,从到共项,或,有2个值【考点】数列求和点评:本题中数列求和要依据通项公式特点分两种情况,分别讨论所求各项所属的范围及应代入的公式,第二种情况找到各项中正负项分界的位置是难点10.已知数列满足,则的前n项和_____【答案】【解析】根据题意,由于故可知的前n项和,故答案为【考点】数列的递推关系点评:主要是考查了数列的递推关系的运用,来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数列的和的运用,属于中档题。

高二下数学知识点

高二下数学知识点

高二下数学知识点
高二下数学主要涵盖以下几个知识点:
1. 三角函数:三角函数是描述角度和边长之间关系的函数。

常见的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它们在几何中的应用广泛,例如用于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

2. 导数与微分:导数是描述函数变化率的概念,表示函数在某一点的瞬时变化速率。

微分是导数的几何意义,表示函数在某一点的切线斜率。

导数与微分在数学和物理等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求解函数的最值、描述曲线的形状等。

3. 不等式与函数的图像:不等式是描述数值关系的一种表达形式,函数的图像是函数在坐标系中的可视化表示。

学习不等式和函数的图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函数的性质及其在数学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数列与数列的求和: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求和是将数列中的元素相加得到一个结果。

数列与求和在数学和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金融领域中用于计算投资的复利、在计算机科学中用于算法和数据结构等。

5. 二次函数与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是一个二次多项式函数,二次方程则是一个二次多项式的等式。

学习二次函数和二次方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曲线的形状、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解决数学中的各种方程和不等式。

以上是高二下学期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出。

运用导数巧求数列和

运用导数巧求数列和

运用导数巧求数列和数列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是一系列按特定顺序排列的数的集合。

数列求和是指对数列中的所有数进行求和运算。

在数学中,比较常见的数列有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在一些情况下,为了方便计算数列的和,可以运用导数的巧妙方法,通过对数列进行求导和积分等运算,将求和问题转化为其他数学运算问题。

一、等差数列求和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是一个常数的数列。

在等差数列中,如果已知首项a1、末项aN和项数n,我们需要求解的就是数列的和Sn,即1+2+3+…+n的和。

对于等差数列,我们可以运用导数的巧妙方法进行求和。

步骤:1. 首先,假设原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那么原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

2. 对于数列的和Sn = a1+a2+a3+…+an,我们将其视为n的函数Sn,即Sn = Sn(n)。

3.接下来,我们对数列的和Sn进行求导,得到导数Sn’(n)。

4.然后,我们对Sn’(n)进行积分,得到Sn(n),即数列的和。

举例:以等差数列1 + 2 + 3 + … + n为例,首项a1为1,公差d为1,通项公式为an = 1 + (n-1)1 = n。

1.对数列的和Sn进行求导,得到导数Sn’(n):Sn’(n) = d/dn(1 + 2 + 3 + … + n) = d/dn(n(n+1)/2) = (2n +1)/22.对Sn’(n)进行积分,得到Sn(n):Sn(n) = ∫[(2n + 1)/2]dn = (n^2 + n)/2所以,数列1+2+3+…+n的和为Sn(n)=(n^2+n)/2、通过运用导数的巧妙方法,我们成功地求解了等差数列1+2+3+…+n的和。

二、等比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的数列。

在等比数列中,如果已知首项a1、末项aN和公比q,我们需要求解的就是数列的和Sn,即a1 + a2 + a3 + … + an的和。

导数在初等数学中的应用-毕业论

导数在初等数学中的应用-毕业论

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学士学位论文导数在初等数学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Derivative inThe Elementary Mathematics姓名:胡磊学号:200907010052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指导老师:陈冬香(教授)完成时间:2013年4月25号导数在初等数学中的应用胡磊【摘要】导数是高中数学所接触的一个概念,它广泛地应用于众多数学模块中,如在函数的研究中,导数能更直观的形象的反应函数的部分性质,还有在判断方程的根;不等式的证明、恒等式的证明、数列求和、解析几何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部分数学模块中,导数的引入给许多常规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法,突出导数在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并且归纳总结导数在应用时应注意的部分问题。

【关键词】导数初等数学解题方法应用Application of Derivative in the Elementary MathematicsHu Lei【Abstract】Derivative is a concept which is studied in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It is widely used in numerous math modules such as the research of the Function, in which Derivative can reflect Function’s partial properties more directly and magically. What’s more, Derivative also apply to the judgment of the Function Root, the certification of the Inequity and Identity, the summation of Number Sequence and the Analytic Geometry. In some math module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erivative provides new ways for many conventional problems which highlights its superiority in problem-solving. In addition, the essay also sums up and summarizes some problems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rivative.【Key words】Derivative Mathematic Problem solving method Application目录1 引言 (1)2 研究导数在函数中的应用 (1)2.1 导数在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中的作用 (1)2.2 导数在求函数的极值中的作用 (3)2.3利用导数求函数的值域 (4)3 研究导数在判别方程根中的应用 (4)4 研究导数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6)5 研究导数在恒等式的证明中的应用 (8)6 导数在数列方面的应用 (10)7 研究导数的几何应用 (11)8 导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12)8.1 成本问题 (12)8.2 制作容器 (13)9 导数在应用时注意的部分问题 (14)总结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6)1 引言导数的思想最初是由法国数学家费马为研究极值问题而引入的,但是于导数概念直接相联系的是以下两个问题:已知运动规律求速度和已知曲线求它的切线。

导数的运算法则及基本公式应用

导数的运算法则及基本公式应用

题目高中数学复习专题讲座导数的运算法则及基本公式应用 高考要求导数是中学限选内容中较为重要的知识,本节内容主要是在导数的定义,常用求等公式四则运算求导法则和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等问题上对考生进行训练与指导 重难点归纳1深刻理解导数的概念,了解用定义求简单的导数xy∆∆表示函数的平均改变量,它是Δx 的函数,而f ′(x 0)表示一个数值,即f ′(x )=xyx ∆∆→∆lim 0,知道导数的等价形式)()()(lim )()(lim000000x f x x x f x f x x f x x f x x x '=--=∆-∆+→∆→∆2求导其本质是求极限,在求极限的过程中,力求使所求极限的结构形式转化为已知极限的形式,即导数的定义,这是顺利求导的关键3对于函数求导,一般要遵循先化简,再求导的基本原则,求导时,不但要重视求导法则的应用,而且要特别注意求导法则对求导的制约作用,在实施化简时,首先必须注意变换的等价性,避免不必要的运算失误4 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像链条一样,必须一环一环套下去,而不能丢掉其中的一环 必须正确分析复合函数是由哪些基本函数经过怎样的顺序复合而成的,分清其间的复合关系 典型题例示范讲解例1求函数的导数)1()3( )sin ()2( cos )1(1)1(2322+=-=+-=x f y x b ax y xx xy ω 命题意图本题3个小题分别考查了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复合函数求导的方法,以及抽象函数求导的思想方法这是导数中比较典型的求导类型知识依托解答本题的闪光点是要分析函数的结构和特征,挖掘量的隐含条件,将问题转化为基本函数的导数错解分析本题难点在求导过程中符号判断不清,复合函数的结构分解为基本函数出差错技巧与方法先分析函数式结构,找准复合函数的式子特征,按照求导法则进行求导22222(1)(1)cos (1)[(1)cos ](1):(1)cos x x x x x x y x x''-+--+'=+-解2222222222222222(1)cos (1)[(1)cos (1)(cos )](1)cos (1)cos (1)[2cos (1)sin ](1)cos (21)cos (1)(1)sin (1)cos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2)解y =μ3,μ=ax -b sin 2ωx ,μ=av -by v =x ,y =sin γγ=ωxy ′=(μ3)′=3μ2·μ′=3μ2(av -by )′ =3μ2(av ′-by ′)=3μ2(av ′-by ′γ′) =3(ax -b sin 2ωx )2(a -b ωsin2ωx ) (3)解法一设y =f (μ),μ=,v =x 2+1,则y ′x =y ′μμ′v ·v ′x =f ′(μ)·21v -21·2x=f ′(12+x )·21112+x ·2x=),1(122+'+x f x x解法二y ′=[f (12+x )]′=f ′(12+x )·(12+x )′=f ′(12+x )·21(x 2+1)21-·(x 2+1)′=f ′(12+x )·21(x 2+1)21-·2x=12+x x f ′(12+x )例2利用导数求和(1)S n =1+2x +3x 2+…+nx n -1(x ≠0,n ∈N *) (2)S n =C+2C+3C+…+n C,(n ∈N *)命题意图培养考生的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在建立知识体系中知识点灵活融合的能力知识依托通过对数列的通项进行联想,合理运用逆向思维由求导公式(x n )′=nx n -1,可联想到它们是另外一个和式的导数关键要抓住数列通项的形式结构错解分析本题难点是考生易犯思维定势的错误,受此影响而不善于联想 技巧与方法第(1)题要分x =1和x ≠1讨论,等式两边都求导 解(1)当x =1时S n =1+2+3+…+n =21n (n +1); 当x ≠1时,∵x +x 2+x 3+…+x n=xx x n --+11,两边都是关于x 的函数,求导得(x +x 2+x 3+…+x n)′=(xx x n --+11)′即S n =1+2x +3x 2+…+nxn -1=21)1()1(1x nx x n n n -++-+ (2)∵(1+x )n =1+C x +C x 2+…+C x n ,两边都是关于x 的可导函数,求导得n (1+x )n -1=C+2C x +3C x 2+…+n C x n -1,令x =1得,n ·2n -1=C+2C+3C+…+n C,即S n =C+2C+…+n C=n ·2n -1例3 已知曲线Cy =x 3-3x 2+2x ,直线l :y =kx ,且l 与C 切于点(x 0,y 0)(x 0≠0),求直线l 的方程及切点坐标解由l 过原点,知k =x y (x 0≠0),点(x 0,y 0)在曲线C 上,y 0=x 03-3x 02+2x 0, ∴x y =x 02-3x 0+2 y ′=3x 2-6x +2,k =3x 02-6x 0+2 又k =x y ,∴3x 02-6x 0+2=x 02-3x 0+2 2x 02-3x 0=0,∴x 0=0或x 0=23 由x ≠0,知x 0=23∴y 0=(23)3-3(23)2+2·23=-83 ∴k =00x y =-41 ∴l 方程y =-41x 切点(23,-83) 学生巩固练习1 y =e sin x cos(sin x ),则y ′(0)等于( ) A0 B1 C -1D22经过原点且与曲线y =59++x x 相切的方程是( ) A x +y =0或25x +y =0 B x -y =0或25x+y =0C x +y =0或25x -y =0D x -y =0或25x-y =03若f ′(x 0)=2,kx f k x f k 2)()(lim 000--→ =_________4设f (x )=x (x +1)(x +2)…(x +n ),则f ′(0)=_________5已知曲线C 1:y =x 2与C 2:y =-(x -2)2,直线l 与C 1、C 2都相切,求直线l 的方程6求函数的导数 (1)y =(x 2-2x +3)e 2x ;(2)y =31xx - 7有一个长度为5 m 的梯子贴靠在笔直的墙上,假设其下端沿地板以3 m/s 14 m 时,梯子上端下滑的速度8求和S n =12+22x +32x 2+…+n 2x n -1,(x ≠0,n ∈N *) 参考答案1解析y ′=e sin x [cos x cos(sin x )-cos x sin(sin x )],y ′(0)=e 0(1-0)=1 答案B2解析设切点为(x 0,y 0),则切线的斜率为k =x y ,另一方面,y ′=(59++x x )′=2)5(4+-x ,故y ′(x 0)=k ,即)5(9)5(40000020++==+-x x x x y x 或x 02+18x 0+45=0 得x 0(1)=-3, x 0 (2)=-15,对应有y 0(1)=3,y 0(2)=53515915=+-+-,因此得两个切点A (-3,3)或B (-15,53), 从而得y ′(A )=3)53(4+-- =-1及y ′(B )=251)515(42-=+-- ,由于切线过原点,故得切线l A :y =-x 或l B :y =-25x 答案A3解析根据导数的定义 f ′(x 0)=k x f k x f k ---+→)()]([(lim000(这时k x -=∆)1)(21)()(lim 21])()(21[lim 2)()(lim 0000000000-='-=----=---⋅-=--∴→→→x f k x f k x f kx f k x f k x f k x f k k k答案-14解析设g (x )=(x +1)(x +2)……(x +n ),则f (x )=xg (x ),于是f ′(x )=g (x )+xg ′(x ),f ′(0)=g (0)+0·g ′(0)=g (0)=1·2·…n =n ! 答案n !5解设l 与C 1相切于点P (x 1,x 12),与C 2相切于Q (x 2,-(x 2-2)2) 对于C 1y ′=2x ,则与C 1相切于点P 的切线方程为 y -x 12=2x 1(x -x 1),即y =2x 1x -x 12①对于C 2y ′=-2(x -2),与C 2相切于点Q 的切线方程为 y +(x 2-2)2=-2(x 2-2)(x -x 2),即y =-2(x 2-2)x +x 22-4② ∵两切线重合,∴2x 1=-2(x 2-2)且-x 12=x 22-4, 解得x 1=0,x 2=2或x 1=2,x 2=0 ∴直线l 方程为y =0或y =4x -4 6解(1)注意到y >0,两端取对数,得 ln y =ln(x 2-2x +3)+ln e 2x =ln(x 2-2x +3)+2xxxe x x e x x x x x x y x x x x y x x x x x x x x x x x y y 2222222222222)2(2)32(32)2(232)2(232)2(223222232)32(1⋅+-=⋅+-⋅+-+-=⋅+-+-='∴+-+-=++--=++-'+-='⋅∴(2)两端取对数,得ln|y |=31(ln|x |-ln|1-x |), 两边解x 求导,得31)1(31)1(131)1(131)111(311xx x x y x x y x x x x y y --=⋅-⋅='∴-=---='⋅7解设经时间t 秒梯子上端下滑s 米,则s =5-2925t -, 当下端移开14 m 时,t 0=157341=⋅, 又s ′=-21 (25-9t 2)21-·(-9·2t )=9t 29251t-,所以s ′(t 0)=9×2)157(9251157⨯-⋅=0875(m/s)8解(1)当x =1时,S n =12+22+32+…+n 2=61n (n +1)(2n +1), 当x ≠1时,1+2x +3x 2+…+nx n -1=21)1()1(1x nx x n n n -++-+, 两边同乘以x ,得x +2x 2+3x 2+…+nx n=221)1()1(x nx x n x n n -++-++两边对x 求导,得S n =12+22x 2+32x 2+…+n 2x n-1=322122)1()122()1(1x x n x n n x n x n n n ---+++-+++ 课前后备注。

例谈导数的几个简单的应用

例谈导数的几个简单的应用

例谈导数的几个简单的应用王耀辉高中阶段学习导数以后,常常把导数作为研究函数单调性、极大(小)值、最大(小)值和解决生活中优化问题等来运用.实际上,它还有其他方面更多的应用.本文就根据高中学过的一些内容,列举了导数的几个简单的应用,供读者学习时参考.1.利用导数的定义求极限 在一些教辅资料、高考题中,出现了一类特殊极限求值问题,最常见的是00型,感觉不好求.若能灵活运用导数的定义,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例1.求值:(1)0sin lim x x x →,(2)0ln(1)lim x x x→+. 解:(1)根据导数的定义,该式实际上为求函数()sin f x x =在点0x =处的导数. 所以00sin sin sin 0lim =lim x x x x x x→→-00(sin )|cos |cos 01x x x x =='====. (2)根据导数的定义,该式实际上为求函数()ln(1)f x x =+在点0x =处的导数. 所以000ln(1)1lim=[ln(1)]||11x x x x x x x ==→+'+==+. 例2.(2010年全国卷文科21题)设函数2()(1)x f x x e ax =--.若当0x ≥时()0f x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由已知得()(1)x f x x e ax =--≥0(x ≥0),即1x e ax --≥0(x ≥0), 当0x =时,a R ∈;当0x >时,分离参数得1x e a x -≤(0x >),令1()x e g x x-=(0x >),求导得21()x x xe e g x x-+'=(0x >),再令()1x x h x xe e =-+(0x >),则()0x h x xe '=>(0x >),∴()1x x h x xe e =-+在(0,)+∞上递增,∴()(0)0h x h >=,∴()0g x '>,∴1()x e g x x-=在(0,)+∞上递增.∴0()lim ()x g x g x →>,所以0lim ()x a g x →≤.因为00001lim ()=lim =lim 0x x x x x e e e g x xx →→→---00()||1x x x x e e =='===,所以1a ≤. 综上所述,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a ≤.2.利用函数极值点导数为零的性质,在三角函数中求值例3.已知()sin 2cos 2()f x a x x a R =+∈图像的一条对称轴方程为2x π=,则a 的值为( )A .12B C .3 D .2 解析:由于三角函数的对称轴与其曲线的交点为极值点,所以由()2cos 22sin 2f x a x x '=-,得()2cos 2sin =0266f a πππ'=-,故3a =. 例4.已知函数()cos f x x x =的图像向左平移ϕ(0)ϕ>个单位所得图像对应的函数为偶函数,则ϕ的最小值是( )A .6πB .3πC .23πD .56π解析:设函数()f x 图像向左平移ϕ(0)ϕ>个单位后的函数解析式为:()cos())g x x x ϕϕ=++,由于()g x 为偶函数,所以(0)0g '=.又()sin())g x x x ϕϕ'=-+-+,所以sin 0ϕϕ-=,tan ϕ=ϕ的最小值为23π.例5.已知2cos sin x x -=,求tan x 的值.解析:设()2cos sin f x x x =-,则曲线()2cos sin f x x x =-过点(,t .由于2cos sin )x x x x -=+cos cos sin )x x ϕϕ=+)x ϕ=+,其中cos ϕϕ==所以函数()2cos sin f x x x =-在点(,t 处取极小值,导数为零.即()2sin cos 0f t t t '=--=,所以1tan 2t =-,从而1tan 2x =-.3.导数在数列求和中的应用例6.已知数列{}n a 的通项为12n n a n -=⋅,求数列{}n a 前n 项的和n S .解析:令2x =,则11ni i i x -=⋅∑1()n i i x ='=∑12(1)1(1)=1(1)nn n x x n x n x x x +'⎡⎤--++⋅=⎢⎥--⎣⎦所以n S 121(1)22=(12)n n n n +-+⋅+⋅-1=1(1)22n nn n +-+⋅+⋅4.导数在二项式中的应用例7.证明:1231232n n n n n n C C C nC n -+++⋯+=⋅.证明:令012233(1)n n nn n n n n x C C x C x C x C x +=+++++…,对等式两边求导,得:1121321(1)23n n n n n n n n x C C x C x nC x --+=++++…, 令1x =,代入上式即得1123223n n n n n n n C C C nC -⋅=+++⋯+,即1231232n n n n n n C C C nC n -+++⋯+=⋅.5.导数在三角恒等变换公式中的应用在三角恒等变换公式中,公式多,不易记,应用导数可以将这些恒等式进行沟通.(1)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①视α为变量,β为常量,对等式①两边求导,得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即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②反过来,视α为变量,β为常量,对等式②两边求导,得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故利用上述求导方法有:cos 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αα对求导对求导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2)二倍角公式 22cos 2cos sin ααα=-αα对求导对求导sin 22sin cos ααα=(3)积化和差公式 1sin cos [sin()sin()]2αβαβαβ⋅=++- αα对求导对求导1cos cos [cos()cos()]2αβαβαβ⋅=++-, 1cos sin [sin()sin()]2αβαβαβ⋅=+-- αα对求导对求导1sin sin [cos()cos()]2αβαβαβ⋅=-+--. 当然,导数的应用不只这些,本文只是抛砖引玉,有兴趣的读者还可以继续探索.。

数列求通项公式及求和的方法

数列求通项公式及求和的方法

数列求通项公式及求和的方法数列专题-数列求通项公式及求和的方法考点1:求通项公式1、公式法:已知数列{an}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可根据通项公式an=a1+(n-1)d或an=a1qn-1进行求解。

例1:已知{an}是一个等差数列,且a2=1,a5=-5,求{an}的通项公式。

变式: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0=28,S6=51,求{an}的通项公式。

2、前n项和法: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的解析式,可求出an。

例2: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2n-1,求通项an。

变式:已知下列数列{an}的前n项和Sn的公式为Sn=3n2-2n(n∈N*),求{an}的通项公式。

3、Sn与an的关系式法: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与通项an的关系式,可求出an。

例3: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an+1=Sn,其中a1=1,求an。

变式:已知{an}中,an+1=nan,且a1=2,求{an}的通项公式。

4、累加法:当数列{an}中有an-an-1=f(n),即第n项与第n-1项的差是个有“规律”的数时,可用这种方法。

例4:a1=0,an+1=an+2(n-1),求通项an。

变式:已知数列{an}的首项a1=1,且an=an-1+3(n≥2),求通项an。

5、累乘法:当数列{an}中有an/an-1=f(n),即第n项与第n-1项的商是个有“规律”的数时,可用这种方法。

例5:a1=1,an=an-1(n),求通项an。

6、构造法:1)配常数法:在数列{an}中有an=kan-1+b(k、b均为常数且k≠),从表面形式上来看an是关于an-1的“一次函数”的形式,可用下面的方法:一般化方法:设an+m=k(an-1+m),则{an+m}成等比数列。

例6:已知a1=1,an=2an-1+1(n2),求通项an。

2)配一次函数法:在数列{an}中有an=kan-1+bn+c(k、b、c均为常数且k≠),可用下面的方法:一般化方法:设an+tn+u=k(an-1+t(n-1)+u),则{an+tn+u}成等比数列。

高三数学数列求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数列求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数列求和试题答案及解析1.设数列的前项积为,且(n∈N*).(1)求,并证明:;(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1),祥见解析;(2).【解析】(1)n取1,2,3求出,再利用与的关系将已知等式用表示即可证明;(2)由(1)问的结论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先求出的通项,再由通项利用裂项相消法求.试题解析:(1)由题意可得:,所以 5分(2)数列为等差数列,,, 10分【考点】1.数列的通项公式;2.数列的前n项和.2.设数列{an }的首项a1=,前n项和为Sn,且满足2an+1+S n=3(n∈N*),则满足<<的所有n的和为________.【答案】7【解析】由2an+1+S n=3得2a n+S n-1=3(n≥2),两式相减,得2a n+1-2a n+a n=0,化简得2an+1=a n(n≥2),即=(n≥2),由已知求出a2=,易得=,所以数列{a n}是首项为a1=,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所以Sn ==3[1-()n],S2n=3[1-()2n]代入<<,可得<()n<,解得n=3或4,所以所有n的和为7.3.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成等比数列.(1)求、的值;(2)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1),;(2).【解析】(1)解法1是先令求出的表达式,然后令,得到计算出在的表达式,利用为等差数列得到满足通式,从而求出的值,然后利用条件、成等比数列列方程求出的值,从而求出、的值;解法2是在数列是等差数列的前提下,设其公差为,利用公式以及对应系数相等的特点得到、和、之间的等量关系,然后利用条件、成等比数列列方程求出的值,从而求出、的值;(2)解法1是在(1)的前提下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利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解法2是利用导数以及函数和的导数运算法则,将数列的前项和视为函数列的前项和在处的导数值,从而求出. 试题解析:(1)解法1:当时,,当时,.是等差数列,,得.又,,,、、成等比数列,,即,解得.解法2: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则.,,,.,,.、、成等比数列,,即,解得.;(2)解法1:由(1)得.,.,①,②①②得. .解法2:由(1)得.,.,①由,两边对取导数得,.令,得. .【考点】1.定义法求通项;2.错位相减法求和;3.逐项求导4.已知数列{an }的前n项和为Sn=3n-1.(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若bn = (Sn+1),求数列{bnan}的前n项和Tn.【答案】(1)an=2×3n-1(2)-,n∈N*【解析】(1)当n=1时,a1=S1=2,当n≥2时,an =Sn-Sn-1=(3n-1)-(3n-1-1)=2×3n-1,综上所述,a n=2×3n-1.(2)bn = (Sn+1)=3n=-n,所以bnan=-2n×3n-1,Tn=-2×1-4×31-6×32-…-2n×3n-1,3Tn=-2×31-4×32-…-2(n-1)×3n-1-2n×3n,相减,得-2Tn=-2×1-2×31-2×32-…-2×3n-1+2n×3n=-2×(1+31+32+…+3n-1)+2n×3n,所以Tn=(1+31+32+…+3n-1)-n×3n=-n×3n=-,n∈N*5.数列1,1+2,1+2+22,…,1+2+22+…+2n-1,…的前n项和为.【答案】2n+1-n-2【解析】该数列的通项公式an=1+2+22+…+2n-1=2n-1.故Sn =a1+a2+…+an=(2-1)+(22-1)+(23-1)+…+(2n-1)=(2+22+23+…+2n)-n=2n+1-n-2.6.在数列{an }中,若对任意的n均有an+an+1+an+2为定值(n∈N*),且a7=2,a9=3,a98=4,则此数列{an}的前100项的和S100=.【答案】299【解析】设定值为M,则an +an+1+an+2=M,进而an+1+an+2+an+3=M,后式减去前式得an+3=an,即数列{an}是以3为周期的数列.由a7=2,可知a1=a4=a7=…=a100=2,共34项,其和为68;由a9=3,可得a 3=a6=…=a99=3,共33项,其和为99;由a98=4,可得a2=a5=…=a98=4,共33项,其和为132.故数列{an}的前100项的和S100=68+99+132=299.7.已知等差数列满足,,则它的前10项和()A.85B.135C.95D.23【答案】C.【解析】由得.【考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及前和公式.8.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项和为,则.【答案】1006【解析】所以,于是.【考点】数列前n项和.9.(本小题满分12分)等差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前项和为,等比数列中,,,是公比为64的等比数列.(Ⅰ)求与;(Ⅱ)证明:.【答案】(Ⅰ) ,;(Ⅱ)详见解析.【解析】(Ⅰ)先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将已知表达式展开,解方程组,得到和,再写出通项公式;(Ⅱ)先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求出,然后用裂项相消法求,再用放缩法比较大小.试题解析:(Ⅰ)设的公差为,为正数,的公比为,则,. 2分依题意有,由知为正有理数, 4分又由知,为6的因数1,2,3,6之一,解之得,. 故,. 6分(Ⅱ)证明:由(Ⅰ)知, 7分. 12分【考点】1.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2.裂项相消法求和.10.在数列中,(1)试判断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2)设满足,求数列的前n项和;(3)若,对任意n ≥2的整数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根据递推关系得到,从而结合定义来证明、(2)(3)λ的取值范围是(-∞,].【解析】解:(1)∵,∴,∴由已知可得(n ≥ 2),故数列{}是等差数列,首项为1,公差为3.∴(2)上面两式相减得(3)将代入并整理得,∴,原命题等价于该式对任意n≥2的整数恒成立.设,则,故,∴Cn 的最小值为C2=,∴λ的取值范围是(-∞,].【考点】数列的求和,数列的单调性点评:主要是考查了数列的求和以及数列的单调性的运用,属于中档题。

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

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

《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是由一些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集合中的对象称为元素。

集合可以用列举法或描述法来表示。

1.2 集合的运算集合的运算包括交集、并集、差集、补集等。

交集是指两个集合共同拥有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并集是指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差集是指一个集合中除去另一个集合的元素后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补集是指一个集合中除去另一个集合的元素后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1.3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定义域)中的每个元素唯一地对应到另一个集合(值域)中的元素。

函数可以用函数式、图象、列表等形式表示。

1.4 函数的性质函数的性质包括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单调性指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单调增加或减少;奇偶性指函数在自变量取相反数时,函数值也取相反数;周期性指函数在自变量增加一定值后,函数值重复出现。

1.5 反函数反函数是指将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互换后得到的新函数。

反函数与原函数互为逆运算,即原函数的值域是反函数的定义域,原函数的定义域是反函数的值域。

1.6 函数的复合函数的复合是指将一个函数的输出作为另一个函数的输入,得到一个新的函数。

复合函数的图象是原函数图象的变换。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2.1 常数函数常数函数是指函数的值在整个定义域内保持不变。

常数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水平直线。

2.2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是指函数的值与自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

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2.3 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指函数的值与自变量之间呈二次关系。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个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

2.4 幂函数幂函数是指函数的值与自变量之间呈幂次关系。

幂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曲线。

2.5 指数函数指数函数是指函数的值与自变量之间呈指数关系。

指数函数的图象是一条递增或递减的曲线。

2.6 对数函数对数函数是指函数的值与自变量之间呈对数关系。

高考(理科)导数的定义,极限,几何意义应用以及导数的综合应用(以2011年高考题为例题讲解经典)

高考(理科)导数的定义,极限,几何意义应用以及导数的综合应用(以2011年高考题为例题讲解经典)

导数及其应用(理)(一)导数导数的基本知识点:(一).极限的基础知识:1.特殊数列的极限(1)0||1lim 11||11nn q q q q q →∞<⎧⎪==⎨⎪<=-⎩不存在或.(2)1101100()lim ()()k k k k tt t n t t kk t a n a n a a k t b n b n b b k t ---→∞-⎧<⎪+++⎪==⎨+++⎪⎪>⎩不存在 .(3)()111lim11nn a q a S qq→∞-==--(S 无穷等比数列}{11n a q - (||1q <)的和).2. 函数的极限定理lim ()x x f x a →=⇔0lim ()lim ()x x x x f x f x a -+→→==.3.函数的夹逼性定理如果函数f(x),g(x),h(x)在点x 0的附近满足:(1)()()()g x f x h x ≤≤;(2)0lim (),lim ()x x x x g x a h x a →→==(常数),则0lim ()x x f x a →=.本定理对于单侧极限和∞→x 的情况仍然成立.4.几个常用极限 (1)1lim0n n →∞=,lim 0n n a →∞=(||1a <);(2)00lim x x x x →=,0011lim x x x x →=.5.两个重要的极限(1)0sin lim1x x x →=; (2)1lim 1xx e x →∞⎛⎫+= ⎪⎝⎭(e=2.718281845…). 6.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若0lim ()x x f x a →=,0lim ()x x g x b →=,则(1)()()0lim x x f x g x a b →±=±⎡⎤⎣⎦; (2)()()0lim x x f x g x a b →⋅=⋅⎡⎤⎣⎦; (3)()()()0lim0x x f x ab g x b→=≠. 7.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若lim ,lim n n n n a a b b →∞→∞==,则(1)()lim n n n a b a b →∞±=±; (2)()lim n n n a b a b →∞⋅=⋅;(3)()lim0n n na ab b b →∞=≠(4)()lim lim lim n n n n n c a c a c a →∞→∞→∞⋅=⋅=⋅( c 是常数).基本方法和数学思想1.数列极限(1)掌握数列极限的直观描述性定义;(2)掌握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注意其适用条件:一是数列{a n }{b n }的极限都存在;二是仅适用于有限个数列的和、差、积、商,对于无限个数列的和(或积),应先求和(或积),再求极限;(3)常用的几个数列极限:C C n =∞→lim (C 为常数);01lim=∞→nn ,0lim =∞→n n q (a <1,q为常数); (4)无穷递缩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qa S S nn -==∞→1lim 1(0<1<q )2.函数的极限:(1)当x 趋向于无穷大时,函数的极限为a a x f x f n n ==⇔-∞→+∞→)(lim )(lim(2)当0x x →时函数的极限为a a x f x f x x x x ==⇔+-→→)(lim )(lim 0: (3)掌握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3..函数的连续性:(1)如果对函数f(x)在点x=x 0处及其附近有定义,而且还有)()(lim 00x f x f x x =→,就说函数f(x)在点x 0处连续;(2)若f(x)与g(x)都在点x 0处连续,则f(x)±g(x),f(x)g(x),)()(x g x f (g(x)≠0)也在点x 0处连续;(3)若u(x)在点x 0处连续,且f(u)在u 0=u(x 0)处连续,则复合函数f[u(x)]在点x 0处也连续;4..初等函数的连续性: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都属于基初等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在定义域内每一点处都连续;②基本初等函数及常数函数经有限次四则运算和复合后所得到的函数,都是初等函数.初等函数在定义域内每一点处都连续;③连续函数的极限运算:如果函数在点x 0处有极限,那么)()(lim 00x f x f x x =→(二)导数的定义:1.导数的概念:函数y =)(x f 的导数)(x f ',就是当Δx →0时,函数的增量Δy 与自变量的增量Δx 的比xy ∆∆的 ,即)(x f '= = .2.导函数:函数y =)(x f 在区间(a, b)内 的导数都存在,就说)(x f 在区间( a, b )内 ,其导数也是(a ,b )内的函数,叫做)(x f 的 ,记作)(x f '或x y ',函数)(x f 的导函数)(x f '在0x x =时的函数值 ,就是)(x f 在0x 处的导数.3.导数的几何意义:设函数y =)(x f 在点0x 处可导,那么它在该点的导数等于函数所表示曲线在相应点),(00y x M 处的 .4.求导数的方法(1) 八个基本求导公式)('C = ; )('n x = ;(n∈Q) )(sin 'x = , )(cos 'x =)('x e = , )('x a = )(ln 'x = , )(log 'x a =(2) 导数的四则运算)('±v u = ])(['x Cf = )('uv = ,)('vu = )0(≠v (3) 复合函数的导数设)(x u θ=在点x 处可导,)(u f y =在点)(x u θ=处可导,则复合函数)]([x f θ在点x 处可导, 且)(x f '= ,即x u x u y y '⋅'='.例题讲解:求极限的方法1.约去零因子求极限例1:求极限11lim 41--→x x x2.分子分母同除求极限例2:求极限13lim 323+-∞→x x x x【注】(1) 一般分子分母同除x 的最高次方;(2) ⎪⎪⎩⎪⎪⎨⎧=<∞>=++++++----∞→nm b a n m n m b x b x b a x a x a nnm m mm n n n n x 0lim 011011 3.分子(母)有理化求极限例3:求极限)13(lim 22+-++∞→x x x例4、(1)1lim2n a n n a ∞++=+→,则a =例5、)已知函数f(x)= 23(0(0x x a x +≠⎧⎨=⎩当时)当时) ,点在x=0处连续,则2221lim x an a n n →∞+=+ .例6、(2007湖北理)已知p 和q 是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且2q ≥,则111lim 111pq n n n ∞⎛⎫+- ⎪⎝⎭=⎛⎫+- ⎪⎝⎭→A .0B .1C .pqD .11p q --练习:极限及其运算1.(1)5lim(7)10n n →∞-= ;(2)1lim n n n →∞+= ;(3)2(1)lim (1)n n nn →∞-+= ;(4)1lim ()2x x +→∞= ;(5)21lim()2x x →= ;(6)2211lim 21x x x x →---= ;(7) 24lim()1n n n n →∞--+= ;(8)32lim 32n n n n n →∞+-=;(9)1x →= ;(10)lim )x x +→∞= ;(11)111lim[(1)(1)(1)]23n n n→∞--⋅⋅⋅-= .2.设函数1(0)()0(0)1(0)x x f x x x x +>⎧⎪==⎨⎪-<⎩,则0lim()x f x +→= ; 0lim ()x f x -→= ; 0lim ()x f x →= . 3.已知0a >,则1lim 1n n a →∞+= ;lim 1nnn a a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f x =,则lim ()0x f x →∞=; B若()f x 则1lim ()0x f x →=; C 若22()2x x f x x +=+,则2lim ()2x f x →-=-;D,若0)()1(0)x f x x x ≥=+<⎪⎩,则0lim ()0x f x →=.5.下列函数在1x =处没有极限的是A,32()1x x f x x -=- B,3()21g x x =+C,2(1)()0(1)x x h x x ≥⎧=⎨<⎩ D,1(1)()1(1)x x v x x x ->⎧=⎨-+<⎩导数的几何意义应用:一、知识点:1.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若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存在,则它所对应的曲线上点))(,(00x f x 处的切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曲线423+-=x x y 在点(1,3)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_______.4.曲线12++=x xe y x 在点(0,1)处的切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曲线2-=x xy 在点1=x 处的切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1.已知函数ax x x f +=32)(与c bx x g +=2)(的图像都过点P(2,0),且在点P 处有相同的切线。

导数应用与数列求和论文

导数应用与数列求和论文

导数应用与数列求和高中引入了导数概念,给出了导数的定义,讲清楚了导数的几何意义及物理意义,在应用方面也给出了一些例题,主要是解决函数单调性、最值、不等式证明等问题。

但是在数列求和方面的应用基本上还没有涉及到,因此我仅以本文来为导数的应用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问题一: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n×2n-1(n∈n*),求数列(an)的前项和sn.1.错位相减法:sn=1×20+2×21+3×22+...+n×2n-1 (1)2sn=1×21+2×22+...+(n-1)×2n-1+n×2n (2)由(1)-(2)得,-sn=1+21+22+…+2n-1-n×2n,有-sn=1+(n-1)×2(n∈n*)2.导数法:令f(x)=x+x2+x3+…xn(x≠0,x≠1)f(x)=1×x0+2x1+3x2+…+nxn-1,所以sn=f(2),f(x)=x+x2+x3+…+xn=x(1-xn)/1-x,因为f(x)=[1-(n-1)xn](1-x)+(x-xn-1)/(1-x)2 有sn=f(2)=1+(n-1)×2n定理1: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n×pn-1(p≠0,p≠1,n∈n*),其前项n和为sn,则sn=1+[(p-1)n-1]pn/(1-p)2。

证明:令f(x)=x+x2+x3+…+xn(x≠0,x≠1),所以,f(x)=1×x0+2x1+3x2+…+nxn-1,所以sn=f(p),f(x)=x+x2+x3+…+xn=x(1-xn)/1-x,因为f(x)=[1-(n+1)xn](1-x)+(x-xn-1)/(1-x)2有sn=f(p)=1+[(p-1)n-1]pn/(1-p)2,证毕。

问题二:数列(cn)的通项公式cn=anbn(n∈n*),其中,an=pn+q (p,q是常数),bn=r·sn-1(rs≠0),求数列(an)前项和tn。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 数列 第4讲 数列求和教学案 理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高三全册数学教学案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 数列 第4讲 数列求和教学案 理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高三全册数学教学案

第4讲 数列求和一、知识梳理 1.数列求和方法(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 n =n (a 1+a n )2=na 1+n (n -1)2d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 n =⎩⎪⎨⎪⎧na 1,q =1,a 1-a n q 1-q=a 1(1-q n )1-q ,q ≠1.2.一些常见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1)1+2+3+4+…+n =n (n +1)2;(2)1+3+5+7+…+(2n -1)=n 2; (3)2+4+6+8+…+2n =n 2+n . 3.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倒序相加法如果一个数列{a n }的前n 项中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和相等或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求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倒序相加法,如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即是用此法推导的.(2)错位相减法如果一个数列的各项是由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之积构成的,那么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即可用此法来求,如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就是用此法推导的.(3)裂项相消法把数列的通项拆成两项之差,在求和时中间的一些项可以相互抵消,从而求得其和. (4)分组转化法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若干个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或可求和的数列组成,则求和时可用分组转化法,分别求和后再相加减.(5)并项求和法一个数列的前n 项和,可两两结合求解,则称之为并项求和.形如a n =(-1)nf (n )类型,可采用两项合并求解.常用结论记住常用的裂项公式(1)1n (n +1)=1n -1n +1.(2)1(2n -1)(2n +1)=12⎝ ⎛⎭⎪⎫12n -1-12n +1.(3)1n +n +1=n +1-n .二、教材衍化1.一个球从100 m 高处自由落下,每次着地后又跳回到原高度的一半再落下,当它第10次着地时,经过的路程是( )A .100+200(1-2-9) B .100+100(1-2-9) C .200(1-2-9)D .100(1-2-9)解析:选 A.第10次着地时,经过的路程为100+2(50+25+…+100×2-9)=100+2×100×(2-1+2-2+…+2-9)=100+200×2-1(1-2-9)1-2-1=100+200(1-2-9). 2.在数列{a n }中,a n =1n (n +1),若{a n }的前n 项和为2 0172 018,则项数n 为( )A .2 014B .2 015C .2 016D .2 017解析:选D.a n =1n (n +1)=1n -1n +1,S n =1-12+12-13+…+1n -1n +1=1-1n +1=n n +1=2 0172 018,所以n =2 017.故选D. 3. 1+2x +3x 2+…+nxn -1=________(x ≠0且x ≠1).解析:设S n =1+2x +3x 2+…+nx n -1,① 则xS n =x +2x 2+3x 3+…+nx n,② ①-②得:(1-x )S n =1+x +x 2+…+xn -1-nx n=1-x n1-x -nx n,所以S n =1-x n(1-x )2-nx n1-x. 答案:1-x n(1-x )2-nxn 1-x一、思考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如果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且公比不等于1,则其前n 项和S n =a 1-a n +11-q.( ) (2)当n ≥2时,1n 2-1=12⎝ ⎛⎭⎪⎫1n -1-1n +1.( )(3)求S n =a +2a 2+3a 3+…+na n时只要把上式等号两边同时乘以a 即可根据错位相减法求得.( )答案:(1)√ (2)√ (3)× 二、易错纠偏常见误区|K(1)不会分组致误; (2)错位相减法运用不熟练出错.1.已知数列:112,214,318,…,⎝ ⎛⎭⎪⎫n +12n ,…,则其前n 项和关于n 的表达式为________.解析:设所求的数列前n 项和为S n ,则S n =(1+2+3+…+n )+12+14+…+12n =n (n +1)2+1-12n .答案:n (n +1)2+1-12n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a n =n ·2n,则S n =________. 解析:S n =1×2+2×22+3×23+…+n ×2n,① 所以2S n =1×22+2×23+3×24+…+n ×2n +1,②①-②得-S n =2+22+23+…+2n -n ×2n +1=2×(1-2n)1-2-n ×2n +1,所以S n =(n -1)2n +1+2.答案:(n -1)2n +1+2分组转化求和(师生共研)(2020·某某模拟)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满足关于x 的不等式a 1x2-S 2x +2<0的解集为(1,2).(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若数列{b n }满足b n =a 2n +2a n -1,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因为关于x 的不等式a 1x 2-S 2x +2<0的解集为(1,2), 所以S 2a 1=1+2=3,得a 1=d , 又易知2a 1=2,所以a 1=1,d =1.所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 (2)由(1)可得,a 2n =2n ,2a n =2n. 因为b n =a 2n +2a n -1, 所以b n =2n -1+2n,所以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1+3+5+…+2n -1)+(2+22+23+ (2)) =n (1+2n -1)2+2(1-2n )1-2=n 2+2n +1-2.分组转化法求和的常见类型(1)若a n =b n ±,且{b n },{}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可采用分组求和法求{a n }的前n 项和;(2)通项公式为a n =⎩⎪⎨⎪⎧b n ,n 为奇数,,n 为偶数的数列,其中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或等差数列,可采用分组转化法求和.1.若数列{a n }是2,2+22,2+22+23,…,2+22+23+ (2),…,则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________.解析:a n =2+22+23+ (2)=2-2n +11-2=2n +1-2,所以S n =(22+23+24+…+2n +1)-(2+2+2+ (2)=22-2n +21-2-2n =2n +2-4-2n .答案:2n +2-4-2n2.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n2,n ∈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2an +(-1)na n ,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1)当n =1时,a 1=S 1=1; 当n ≥2时,a n =S n -S n -1=n 2+n 2-(n -1)2+(n -1)2=n .a 1也满足a n =n ,故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2)由(1)知a n =n , 故b n =2n+(-1)nn . 当n 为偶数时,T n =(21+22+…+2n )+[-1+2-3+4-…-(n -1)+n ]=2-2n +11-2+n 2=2n +1+n2-2;当n 为奇数时,T n =(21+22+ (2))+[-1+2-3+4-…-(n -2)+(n -1)-n ] =2n +1-2+n -12-n=2n +1-n 2-52. 所以T n=⎩⎪⎨⎪⎧2n +1+n2-2,n 为偶数,2n +1-n 2-52,n 为奇数.错位相减法求和(师生共研)(2020·某某市部分区联考)已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且a 1=1,a 3+a 4=12,b 1=a 2,b 2=a 5.(1)求{a n }和{b n }的通项公式;(2)设=(-1)na nb n (n ∈N +),求数列{}的前n 项和S n .【解】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因为a 1=1,a 3+a 4=12, 所以2a +5d =12,所以d =2,所以a n =2n -1.设等比数列{b n }的公比为q ,因为b 1=a 2,b 2=a 5, 所以b 1=a 2=3,b 2=a 5=9, 所以q =3,所以b n =3n.(2)由(1)知,a n =2n -1,b n =3n,所以=(-1)n ·a n ·b n =(-1)n ·(2n -1)·3n =(2n -1)·(-3)n, 所以S n =1·(-3)+3·(-3)2+5·(-3)3+…+(2n -1)·(-3)n,① 所以-3S n =1·(-3)2+3·(-3)3+…+(2n -3)·(-3)n +(2n -1)·(-3)n +1,②①-②得,4S n =-3+2·(-3)2+2·(-3)3+…+2·(-3)n-(2n -1)·(-3)n +1=-3+2·(-3)2[1-(-3)n -1]1+3-(2n -1)·(-3)n +1=32-4n -12·(-3)n +1. 所以S n =38-4n -18·(-3)n +1.运用错位相减法求和的关键:一是判断模型,即判断数列{a n },{b n }一个为等差数列,一个为等比数列;二是错位相减,如本题先把①式两边同乘以-3得到②式,再把两式错位相减;三是注意符号,相减时要注意最后一项的符号.(2020·某某模拟)设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2S n =3a n -1.(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n a n,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1)由2S n =3a n -1,① 得2S n -1=3a n -1-1(n ≥2),② ①-②,得2a n =3a n -3a n -1, 所以a na n -1=3(n ≥2), 又2S 1=3a 1-1,2S 2=3a 2-1, 所以a 1=1,a 2=3,a 2a 1=3,所以{a n }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所以a =3n -1.(2)由(1)得,b n =n3n -1,所以T n =130+231+332+…+n3n -1,③13T n =131+232+…+n -13n -1+n3n ,④ ③-④得,23T n =130+131+132+…+13n -1-n 3n =1-13n1-13-n 3n =32-2n +32×3n ,所以T n =94-6n +94×3n .裂项相消法求和(师生共研)(2020·某某八所重点高中4月联考)设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44-a n(n ∈N +).(1)求证:数列{1a n -2}是等差数列; (2)设b n =a 2na 2n -1,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 【解】 (1)证明:因为a n +1=44-a n ,所以1a n +1-2-1a n -2=144-a n-2-1a n -2=4-a n2a n -4-1a n -2=2-a n 2a n -4=-12,为常数. 因为a 1=1,所以1a 1-2=-1,所以数列{1a n -2}是以-1为首项,-1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由(1)知1a n -2=-1+(n -1)(-12)=-n +12, 所以a n =2-2n +1=2nn +1, 所以b n =a 2n a 2n -1=4n2n +12(2n -1)2n =4n 2(2n -1)(2n +1)=1+1(2n -1)(2n +1)=1+12(12n -1-12n +1), 所以T n =b 1+b 2+b 3+…+b n=n +12(1-13+13-15+15-17+…+12n -1-12n +1)=n +12(1-12n +1)=n +n2n +1, 所以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n +n2n +1.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的注意事项(1)抵消后并不一定只剩下第一项和最后一项,也有可能前面剩两项,后面也剩两项;或者前面剩几项,后面也剩几项;(2)将通项裂项后,有时需要调整前面的系数,使裂开的两项之差和系数之积与原通项相等.如:若{a n }是等差数列,则1a n a n +1=1d ⎝ ⎛⎭⎪⎫1a n -1a n +1,1a n a n +2=12d ·⎝ ⎛⎭⎪⎫1a n -1a n +2,1a 1a 2+1a 2a 3+…+1a n a n +1=na 1a n +1(a n ≠0).1.数列{a n }满足a 1=1, a 2n +2=a n +1(n ∈N +).(1)求证:数列{a 2n }是等差数列,并求出{a n }的通项公式; (2)若b n =2a n +a n +1,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解:(1)由a 2n +2=a n +1得a 2n +1-a 2n =2,且a 21=1, 所以数列{a 2n }是以1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a 2n =1+(n -1)×2=2n -1, 又由已知易得a n >0, 所以a n =2n -1(n ∈N *). (2)b n =2a n +a n +1=22n -1+2n +1=2n +1-2n -1,故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b 1+b 2+…+b n =(3-1)+(5-3)+…+(2n +1-2n -1)=2n +1-1.2.已知数列{a n }是递增的等比数列,且a 1+a 4=9,a 2a 3=8.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设S n 为数列{a n }的前n 项和,b n =a n +1S n S n +1,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解:(1)由题设知a 1·a 4=a 2·a 3=8,又a 1+a 4=9,解得⎩⎪⎨⎪⎧a 1=1,a 4=8或⎩⎪⎨⎪⎧a 1=8,a 4=1(舍去). 由a 4=a 1q 3得公比q =2,故a n =a 1qn -1=2n -1.(2)S n =a 1(1-q n )1-q=2n-1.又b n =a n +1S n S n +1=S n +1-S n S n S n +1=1S n -1S n +1, 所以T n =b 1+b 2+…+b n =⎝ ⎛⎭⎪⎫1S 1-1S 2+⎝ ⎛⎭⎪⎫1S 2-1S 3+…+⎝ ⎛⎭⎪⎫1S n -1S n +1=1S 1-1S n +1=1-12n +1-1.并项求和(师生共研)(2020·某某八市重点高中联盟测评)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3=3,a 2+2,a 4,a 6-2成等比数列.(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记b n =(-1)na 2n +1a n a n +1,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S n ,求S 2n .【解】 (1)设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为d , 因为a 2+2,a 4,a 6-2成等比数列, 所以a 24=(a 2+2)(a 6-2),所以(a 3+d )2=(a 3-d +2)(a 3+3d -2),又a 3=3,所以(3+d )2=(5-d )(1+3d ),化简得d 2-2d +1=0,解得d =1, 所以a n =a 3+(n -3)d =3+(n -3)×1=n . (2)由(1)得,b n =(-1)na 2n +1a n a n +1=(-1)n 2n +1n (n +1)=(-1)n (1n +1n +1),所以S 2n =b 1+b 2+b 3+…+b 2n =-(1+12)+(12+13)-(13+14)+…+(12n +12n +1)=-1+12n +1=-2n2n +1.用并项求和法求数列的前n 项和一般是指把数列的一些项合并组成我们熟悉的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来求和.可用并项求和法的常见类型:一是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含有绝对值符号;二是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含有符号因子“(-1)n”;三是数列{a n }是周期数列.[提醒] 运用并项求和法求数列的前n 项和的突破口是会观察数列的各项的特征,如本题,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为b n =(-1)n2n +1n (n +1),易知数列{b n }是摆动数列,所以求和时可以将各项进行适当合并.(2020·某某某某二检)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S n =n 2-2kn (k ∈N +),S n 的最小值为-9.(1)确定k 的值,并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1)n·a n ,求数列{b n }的前2n +1项和T 2n +1.解:(1)由已知得S n =n 2-2kn =(n -k )2-k 2,因为k ∈N +,则当n =k 时,(S n )min =-k 2=-9,故k =3.所以S n =n 2-6n .因为S n -1=(n -1)2-6(n -1)(n ≥2),所以a n =S n -S n -1=(n 2-6n )-[(n -1)2-6(n -1)]=2n -7(n ≥2). 当n =1时,S 1=a 1=-5,满足a n =2n -7, 综上,a n =2n -7.(2)依题意,得b n =(-1)n ·a n =(-1)n(2n -7), 则T 2n +1=5-3+1+1-3+5-…+(-1)2n(4n -7)+(-1)2n +1[2(2n +1)-7]=5-=5-2n .数列与其他知识的交汇问题一、数列与不等式的交汇问题(2020·某某某某二模)设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且a 1=3,当n ≥2时,有S n+S n -1-2S n S n -1=2na n ,则使得S 1S 2…S m ≥2 019成立的正整数m 的最小值为________.【解析】 因为S n +S n -1-2S n S n -1=2na n (n ≥2), 所以S n +S n -1-2S n S n -1=2n (S n -S n -1)(n ≥2), 所以(2n +1)S n -1-(2n -1)S n =2S n S n -1(n ≥2). 易知S n ≠0,所以2n +1S n -2n -1S n -1=2(n ≥2).令b n =2n +1S n,则b n -b n -1=2(n ≥2),又b 1=3S 1=3a 1=1,所以数列{b n }是以1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b n =2n -1,所以2n +1S n =2n -1,所以S n =2n +12n -1.所以S 1S 2…S m =3×53×…×2m +12m -1=2m +1≥2 019,所以m ≥1 009.即使得S 1S 2…S m ≥2 019成立的正整数m 的最小值为1 009. 【答案】 1 009解决本题的关键:一是细观察、会构造,即通过观察所给的关于S n ,a n 的关系式,思考是将S n 往a n 转化,还是将a n 往S n 转化;二是会解不等式,把求出的相关量代入已知不等式,转化为参数所满足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求出参数的最小值.二、数列与三角函数的综合(2020·某某某某4月联考)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3sin B -sin C b -a =sin A +sin B c .(1)求角A 的大小;(2)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不为零,a 1sin A =1,且a 2,a 4,a 8成等比数列,b n =1a n a n +1,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S n .【解】 (1)由3sin B -sin C b -a =sin A +sin Bc ,根据正弦定理可得3b -c b -a =b +a c,即b 2+c 2-a 2=3bc , 所以cos A =b 2+c 2-a 22bc =32,由0<A <π,得A =π6.(2)由(1)知,A =π6,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d ≠0),因为a 1sin A =1,所以a 1sin π6=12a 1=1,解得a 1=2.因为a 2,a 4,a 8成等比数列,所以a 24=a 2a 8,即(a 1+3d )2=(a 1+d )(a 1+7d ), 所以d 2=2d .又d ≠0,所以d =2,则a n =2n ,b n =1a n a n +1=12n (2n +2)=14(1n -1n +1),则S n =14[(1-12)+(12-13)+…+(1n -1n +1)]=14(1-1n +1)=n 4n +4.破解数列与三角函数相交汇问题的策略:一是活用两定理,即会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破解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二是会用公式,即会利用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解未知量;三是求和方法,针对数列通项公式的特征,灵活应用裂项相消法、分组求和法、错位相减法等求和.三、数列与函数的综合(2020·某某某某5月联考)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公差d >0,a 6和a 8是函数f (x )=154ln x +12x 2-8x 的极值点,则S 8=( )A .-38B .38C .-17D .17【解析】 因为f (x )=154ln x +12x 2-8x ,所以f ′(x )=154x +x -8=x 2-8x +154x=(x -12)(x -152)x,令f ′(x )=0,解得x =12或x =152.又a 6和a 8是函数f (x )的极值点,且公差d >0, 所以a 6=12,a 8=152,所以⎩⎪⎨⎪⎧a 1+5d =12,a 1+7d =152,解得⎩⎪⎨⎪⎧a 1=-17,d =72.所以S 8=8a 1+8×(8-1)2×d =-38,故选A.【答案】 A破解数列与函数相交汇问题的关键:一是会利用导数法求函数的极值点;二是会利用等差数列的单调性,若公差大于0,则该数列单调递增,若公差小于0,则该数列单调递减,若公差等于0,则该数列是常数列,不具有单调性;三是会利用公式法求和,记清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不要搞混.四、数列中的新定义问题(2020·某某模拟)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定义{a n }的“优值”为H n =a 1+2a 2+…+2n -1a n n,现已知{a n }的“优值”H n =2n,则S n =________.【解析】 由H n =a 1+2a 2+…+2n -1a n n=2n,得a 1+2a 2+…+2n -1a n =n ·2n ,①当n ≥2时,a 1+2a 2+…+2n -2a n -1=(n -1)2n -1,②由①-②得2n -1a n =n ·2n -(n -1)2n -1=(n +1)2n -1,即a n =n +1(n ≥2),当n =1时,a 1=2也满足式子a n =n +1, 所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1, 所以S n =n (2+n +1)2=n (n +3)2.【答案】n (n +3)2破解此类数列中的新定义问题的关键:一是盯题眼,即需认真审题,读懂新定义的含义,如本题,题眼{a n }的“优值”H n =2n的含义为a 1+2a 2+…+2n -1a n n=2n;二是想“减法”,如本题,欲由等式a 1+2a 2+…+2n -1a n =n ·2n 求通项,只需写出a 1+2a 2+…+2n -2a n -1=(n -1)·2n -1,通过相减,即可得通项公式.五、数列中的新情境问题(2020·某某六校第二次联考)已知{a n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a 1+ a 2=3,a 3-a 2= 2,等差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S n ,且b 3=5,S 4=16.(1)求数列{a n },{b n }的通项公式;(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点P 1(a 1,0),P 2(a 2,0),…,P n (a n ,0),P n +1(a n +1,0),Q 1(a 1,b 1),Q 2(a 2,b 2),…,Q n (a n ,b n ),若记△P n Q n P n +1的面积为,求数列{}的前n 项和T n .【解】 (1)设数列{a n }的公比为q ,因为a 1+a 2=3,a 3-a 2=2,所以⎩⎪⎨⎪⎧a 1+a 1q =3,a 1q 2-a 1q =2,得3q 2-5q -2=0,又q >0, 所以q =2,a 1=1,则a n =2n -1.设数列{b n }的公差为d ,因为b 3=5,S 4=16,所以⎩⎪⎨⎪⎧b 1+2d =5,4b 1+6d =16,解得⎩⎪⎨⎪⎧b 1=1,d =2,则b n =2n -1.(2)由(1)得P n P n +1=a n +1-a n =2n -2n -1=2n -1,P n Q n =b n =2n -1,故=S △P n Q n P n +1=2n -1(2n -1)2=(2n -1)2n -2,则T n =c 1+c 2+c 3+…+=12×1+1×3+2×5+…+(2n -1)2n -2,① 2T n =1×1+2×3+4×5+…+(2n -1)2n -1,②由①-②得,-T n =12+2(1+2+…+2n -2)-(2n -1)·2n -1=12+2(1-2n -1)1-2-(2n -1)2n -1=(3-2n )2n -1-32,故T n =(2n -3)2n -1+32(n ∈N +).数列中新情境问题的求解关键:一是观察新情境的特征,如本题中的各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的特征;二是会转化,如本题,把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探求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的探求;三是活用数列求和的方法,如本题,活用错位相减法,即可得数列{}的前n 项和.[基础题组练]1.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n =1-2+3-4+…+(-1)n -1·n ,则S 17=( )A .9B .8C .17D .16解析:选A.S 17=1-2+3-4+5-6+…+15-16+17=1+(-2+3)+(-4+5)+(-6+7)+…+(-14+15)+(-16+17)=1+1+1+…+1=9.2.在数列{a n }中,a 1=2,a 2=2,a n +2-a n =1+(-1)n,n ∈N +,则S 60的值为( ) A .990 B .1 000 C .1 100D .99解析:选A.n 为奇数时,a n +2-a n =0,a n =2;n 为偶数时,a n +2-a n =2,a n =n .故S 60=2×30+(2+4+…+60)=990.3.已知函数f (x )=a x+b (a >0,且a ≠1)的图象经过点P (1,3),Q (2,5).当n ∈N +时,a n =f (n )-1f (n )·f (n +1),记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当S n =1033时,n 的值为( )A .7B .6C .5D .4解析:选D.因为函数f (x )=a x+b (a >0,且a ≠1)的图象经过点P (1,3),Q (2,5),所以⎩⎪⎨⎪⎧a +b =3,a 2+b =5,所以⎩⎪⎨⎪⎧a =2,b =1或⎩⎪⎨⎪⎧a =-1,b =4(舍去),所以f (x )=2x+1,所以a n =2n+1-1(2n +1)(2n +1+1)=12n +1-12n +1+1, 所以S n =⎝ ⎛⎭⎪⎫13-15+⎝ ⎛⎭⎪⎫15-19+…+ ⎝ ⎛⎭⎪⎫12n +1-12n +1+1=13-12n +1+1, 令S n =1033,得n =4.故选D.4.(2020·某某某某期末)在数列{a n }中,若a 1=1,a 2=3,a n +2=a n +1-a n (n ∈N +),则该数列的前100项之和是( )A .18B .8C .5D .2解析:选C.因为a 1=1,a 2=3,a n +2=a n +1-a n (n ∈N +),所以a 3=3-1=2,a 4=2-3=-1,a 5=-1-2=-3,a 6=-3+1=-2,a 7=-2+3=1,a 8=1+2=3,a 9=3-1=2,…,所以{a n }是周期为6的周期数列,因为100=16×6+4,所以S 100=16×(1+3+2-1-3-2)+(1+3+2-1)=5.故选C.5.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a n =2n(n ∈N +),则S 2 018等于( ) A .22 018-1B .3×21 009-3 C .3×21 009-1D .3×21 008-2解析:选B.a 1=1,a 2=2a 1=2,又a n +2·a n +1a n +1·a n =2n +12n =2,所以a n +2a n=2.所以a 1,a 3,a 5,…成等比数列;a 2,a 4,a 6,…成等比数列,所以S 2 018=a 1+a 2+a 3+a 4+a 5+a 6+…+a 2 017+a 2 018=(a 1+a 3+a 5+…+a 2 017)+(a 2+a 4+a 6+…+a 2 018)=1-21 0091-2+2(1-21 009)1-2=3·21 009-3.故选B.6.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n cos n π2,其前n 项和为S n ,则S 2 017=________.解析:因为数列a n =n cos n π2呈周期性变化,观察此数列规律如下:a 1=0,a 2=-2,a 3=0,a 4=4.故S 4=a 1+a 2+a 3+a 4=2.因此S 2 017=S 2 016+a 2 017=(a 1+a 2+a 3+a 4)+…+(a 2 009+a 2 010+a 2 011+a 2 012)+(a 2 013+a 2 014+a 2 015+a 2 016)+a 2 017=2 0164×2+a 1=1 008.答案:1 0087.(2020·某某三湘名校(五十校)第一次联考)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当n ≥2时,a n +2S n -1=n ,则S 2 019=________.解析:由a n +2S n -1=n (n ≥2),得a n +1+2S n =n +1,两式作差可得a n +1-a n +2a n =1(n ≥2),即a n +1+a n =1(n ≥2),所以S 2 019=1+2 0182×1=1 010.答案:1 0108.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1=1,a 2=2,且a n +2-2a n +1+a n =0(n ∈N +),记T n=1S 1+1S 2+…+1S n(n ∈N +),则T 2 018=________.解析:由a n +2-2a n +1+a n =0(n ∈N +),可得a n +2+a n =2a n +1,所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公差d =a 2-a 1=2-1=1,通项公式a n =a 1+(n -1)×d =1+n -1=n ,则其前n 项和S n =n (a 1+a n )2=n (n +1)2,所以1S n=2n (n +1)=2(1n -1n +1),T n =1S 1+1S 2+…+1S n =2(11-12+12-13+…+1n -1n +1)=2(1-1n +1)=2n n +1,故T 2 018=2×2 0182 018+1=4 0362 019. 答案:4 0362 0199.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4a 2+42a 3+…+4n -1a n =n4(n ∈N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2)设b n =4na n2n +1,求数列{b n b n +1}的前n 项和T n .解:(1)当n =1时,a 1=14.因为a 1+4a 2+42a 3+…+4n -2a n -1+4n -1a n =n4①,所以a 1+4a 2+42a 3+…+4n -2a n -1=n -14(n ≥2,n ∈N +) ②,①-②得4n -1a n =14(n ≥2,n ∈N +),所以a n =14n (n ≥2,n ∈N +).由于a 1=14,故a n =14n (n ∈N +).(2)由(1)得b n =4na n 2n +1=12n +1,所以b n b n +1=1(2n +1)(2n +3)=12(12n +1-12n +3),故T n =12(13-15+15-17+…+12n +1-12n +3)=12(13-12n +3)=n 6n +9. 10.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S n =3a n -12.(1)求a n ;(2)若b n =(n -1)a n ,且数列{b n }的前n 项和为T n ,求T n . 解:(1)由已知可得,2S n =3a n -1,① 所以2S n -1=3a n -1-1(n ≥2),② ①-②得,2(S n -S n -1)=3a n -3a n -1, 化简得a n =3a n -1(n ≥2), 在①中,令n =1可得,a 1=1,所以数列{a n }是以1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从而有a n =3n -1.(2)b n =(n -1)3n -1,T n =0×30+1×31+2×32+…+(n -1)×3n -1,③则3T n =0×31+1×32+2×33+…+(n -1)×3n.④ ③-④得,-2T n =31+32+33+…+3n -1-(n -1)×3n=3-3n1-3-(n -1)×3n =(3-2n )×3n-32.所以T n =(2n -3)×3n+34.[综合题组练]1.(2020·某某五个一名校联盟第一次诊断)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3+a 5=a 4+7,a 10=19,则数列{a n cos n π}的前2 018项的和为( )A .1 008B .1 009C .2 017D .2 018解析:选D.设{a n }的公差为d ,则有⎩⎪⎨⎪⎧2a 1+6d =a 1+3d +7,a 1+9d =19,解得⎩⎪⎨⎪⎧a 1=1,d =2,所以a n =2n -1,设b n =a n cos n π,则b 1+b 2=a 1cos π+a 2cos 2π=2,b 3+b 4=a 3cos 3π+a 4cos 4π=2,…,所以数列{a n cos n π}的前 2 018项的和为(b 1+b 2)+(b 3+b 4)+…+(b 2 017+b 2 018)=2×2 0182=2 018.故选D.2.在数列{a n }中,若a n +1+(-1)na n =2n -1,则数列{a n }的前12项和等于( ) A .76B .78C .80D .82解析:选B.由已知a n +1+(-1)na n =2n -1,得a n +2+(-1)n +1·a n +1=2n +1,两式相减得a n +2+a n =(-1)n·(2n -1)+(2n +1),取n =1,5,9及n =2,6,10,结果相加可得S 12=a 1+a 2+a 3+a 4+…+a 11+a 12=78.故选B.3.已知数列{a n },若a n +1=a n +a n +2(n ∈N +),则称数列{a n }为“凸数列”.已知数列{b n }为“凸数列”,且b 1=1,b 2=-2,则数列{b n }的前2 019项和为________.解析:由“凸数列”的定义及b 1=1,b 2=-2,得b 3=-3,b 4=-1,b 5=2,b 6=3,b 7=1,b 8=-2,…,所以数列{b n }是周期为6的周期数列,且b 1+b 2+b 3+b 4+b 5+b 6=0,于是数列{b n }的前2 019项和等于b 1+b 2+b 3=-4.答案:-44.(2020·某某质量监测)已知数列{a n }和{b n }满足a 1a 2a 3…a n =2b n (n ∈N +),若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且a 1=2,a 4=16,则数列⎩⎨⎧⎭⎬⎫1b n 的前n 项和S n =________.解析:因为{a n }为等比数列,且a 1=2,a 4=16,所以公比q =3a 4a 1=3162=2,所以a n =2n ,所以a 1a 2a 3…a n =21×22×23×…×2n =21+2+3+…+n=2n (n +1)2.因为a 1a 2a 3…a n =2b n ,所以b n =n (n +1)2.所以1b n=2n (n +1)=2⎝ ⎛⎭⎪⎫1n -1n +1.所以⎩⎨⎧⎭⎬⎫1b n 的前n 项和S n =b 1+b 2+b 3+…+b n=2⎝ ⎛⎭⎪⎫11-12+12-13+13-14+…+1n -1n +1=2⎝⎛⎭⎪⎫1-1n +1=2nn +1. 答案:2n n +15.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5-a 3=4,前n 项和为S n ,且S 2,S 3-1,S 4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令b n =(-1)n4na n a n +1,求数列{b n }的前n 项和T n .解:(1)设{a n }的公差为d ,由a 5-a 3=4,得2d =4,d =2. 所以S 2=2a 1+2,S 3-1=3a 1+5,S 4=4a 1+12,又S 2,S 3-1,S 4成等比数列,所以(3a 1+5)2=(2a 1+2)·(4a 1+12),解得a 1=1,所以a n =2n -1.(2)b n =(-1)n4na n a n +1=(-1)n(12n -1+12n +1), 当n 为偶数时,T n =-(1+13)+(13+15)-(15+17)+…-(12n -3+12n -1)+(12n -1+12n +1),所以T n =-1+12n +1=-2n2n +1. 当n 为奇数时,T n =-(1+13)+(13+15)-(15+17)+…+(12n -3+12n -1)-(12n -1+12n +1), 所以T n =-1-12n +1=-2n +22n +1.所以T n=⎩⎪⎨⎪⎧-2n 2n +1,n 为偶数-2n +22n +1,n 为奇数.。

人教版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PPT教学课件

已知函数f(x)=x(x-1)(x-2)·…·(x-2015),则f′(0)= ________.
[答案] -(1×2×3×…×2015) [解析] 依题意,设g(x)=(x-1)(x-2)·…·(x-2015), 则f(x)=x·g(x),f′(x)=[x·g(x)]′=g(x)+x·g′(x), 故f′(0)=g(0)=-(1×2×3×…×2015).
(2)由f′(x)为一次函数知,f(x)为二次函数,设f(x)=ax2+ bx+c(a≠0),
则f′(x)=2ax+b.将f(x)、f′(x)代入方程得x2(2ax+b)-(2x -1)·(ax2+bx+c)=1,即(a-b)x2+(b-2c)x+c-1=0.
要使方程对任意x都成立,则需要a=b,b=2c,c=1.解 得a=2,b=2,c=1.
• 求函数y=f(x)的导数的步骤是什么?
答案:(1)求函数改变量Δy=f(x+Δx)-f(x);
(2)求平均变化率ΔΔxy=fx+ΔΔxx-fx;
(3)取极限,得导数f′x)= lim Δx→0
fx+Δx-fx
Δx
.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函数和(或差)的求导法则 若f(x),g(x)是可导的,则(f(x)+g(x))′=f′(x)+g′(x), (f(x)-g(x))′=f′(x)-g′(x). 注意:(1)设f(x),g(x)是可导的,则(f(x)±g(x))′= f′(x)±g′(x),即两个函数的和(或差)的导数,等于这两个函 数的导数的和(或差). (2)对任意有限个可导函数,有(f1(x)±f2(x)±…±fn(x))′= f1′(x)±f2′(x)±…±fn′(x).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y=cos3x-π6;(2)y=ln(2x2+3x+1). [解析] (1)设y=cosu,u=3x-π6,

高三数学导数的实际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导数的实际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数学导数的实际应用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函数,.(Ⅰ)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直线垂直,求的值;(Ⅱ)求函数的单调区间;(Ⅲ)设,当时,都有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Ⅰ),(Ⅱ)当时,的单调增区间为;当时,的单调增区间是,的单调减区间是.(Ⅲ).【解析】(Ⅰ)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斜率为在点处的导数值. 由已知得.所以.,(Ⅱ)利用导数求函数单调区间,需明确定义域,再导数值的符号确定单调区间. 当时,,所以的单调增区间为.当时,令,得,所以的单调增区间是;令,得,所以的单调减区间是.(Ⅲ)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一般利用变量分离转化为最值问题. “当时,恒成立”等价于“当时,恒成立.”设,只要“当时,成立.”易得函数在处取得最小值,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Ⅰ)由已知得.因为曲线在点处的切线与直线垂直,所以.所以.所以. 3分(Ⅱ)函数的定义域是,.(1)当时,成立,所以的单调增区间为.(2)当时,令,得,所以的单调增区间是;令,得,所以的单调减区间是.综上所述,当时,的单调增区间为;当时,的单调增区间是,的单调减区间是. 8分(Ⅲ)当时,成立,.“当时,恒成立”等价于“当时,恒成立.”设,只要“当时,成立.”.令得,且,又因为,所以函数在上为减函数;令得,,又因为,所以函数在上为增函数.所以函数在处取得最小值,且.所以.又因为,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 13分(Ⅲ)另解:(1)当时,由(Ⅱ)可知,在上单调递增,所以.所以当时,有成立.(2)当时,可得.由(Ⅱ)可知当时,的单调增区间是,所以在上单调递增,又,所以总有成立.(3)当时,可得.由(Ⅱ)可知,函数在上为减函数,在为增函数,所以函数在处取最小值,且.当时,要使成立,只需,解得.所以.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范围.【考点】利用导数求切线,利用导数求单调区间,利用导数求最值2.已知y=f(x)与y=g(x)都为R上的可导函数,且f′(x)>g′(x),则下面不等式正确的是()A.f(2)+g(1)>f(1)+g(2)B.f(1)+f(2)>g(1)+g(2)C.f(1)﹣f(2)>g(1)﹣g(2)D.f(2)﹣g(1)>f(1)﹣g(2)【答案】A【解析】∵f'(x)>g'(x),∴f'(x)﹣g'(x)>0,∴[f(x)﹣g(x)]′>0,∴函数f(x)﹣g(x)在R上为增函数.∵1<2,∴f(1)﹣g(1)<f(2)﹣g(2),移向即得f(2)+g(1)>f(1)+g(2)故选A3.某公司生产一种产品,固定成本为20000元,每生产一单位的产品,成本增加100元,若总收入R与年产量x的关系是,则当总利润最大时,每年生产产品的单位数是()A.150B.200C.250D.300【答案】D【解析】∵总利润由P′(x)=0,得x=300,故选D.4.一个圆柱形圆木的底面半径为1m,长为10m,将此圆木沿轴所在的平面剖成两个部分.现要把其中一个部分加工成直四棱柱木梁,长度保持不变,底面为等腰梯形(如图所示,其中O为圆心,在半圆上),设,木梁的体积为V(单位:m3),表面积为S(单位:m2).(1)求V关于θ的函数表达式;(2)求的值,使体积V最大;(3)问当木梁的体积V最大时,其表面积S是否也最大?请说明理由.【答案】(1);(2);(3)是.【解析】(1)本题求直四棱柱的体积,关键是求底面面积,我们要用底面半径1和表示出等腰梯形的上底和高,从图形中可知高为,而,因此面积易求,体积也可得出;(2)我们在(1)中求出,这里的最大值可利用导数知识求解,求出,解出方程在上的解,然后考察在解的两边的正负性,确定是最大值点,实质上对应用题来讲,导数值为0的那个唯一点就是要求的极值点);(3),上(2)我们可能把木梁的表面积用表示出来,,由于在体积中出现,因此我们可求的最大值,这里可不用导数来求,因为,可借助二次函数知识求得最大值,如果这里取最大值时的和取最大值的取值相同,则结论就是肯定的.试题解析:(1)梯形的面积=,. 2分体积. 3分(2).令,得,或(舍).∵,∴. 5分当时,,为增函数;当时,,为减函数. 7分∴当时,体积V最大. 8分(3)木梁的侧面积=,.=,. 10分设,.∵,∴当,即时,最大. 12分又由(2)知时,取得最大值,所以时,木梁的表面积S最大. 13分综上,当木梁的体积V最大时,其表面积S也最大. 14分【考点】(1)函数解析式;(2)用导数求最值;(3)四棱柱的表面积及其最值.5.一火车锅炉每小时煤的消耗费用与火车行驶速度的立方成正比,已知当速度为20 km/h时,每小时消耗的煤价值40元,其他费用每小时需400元,火车的最高速度为100 km/h,火车以何速度行驶才能使从甲城开往乙城的总费用最少?【答案】速度为20 km/h时,总费用最少【解析】设火车的速度为x km/h,甲、乙两城距离为a km.由题意,令40=k·203,∴k=,则总费用f(x)=(kx3+400)·=a.∴f(x)=a (0<x≤100).由f′(x)==0,得x=20.当0<x<20时,f′(x)<0;当20<x<100时,f′(x)>0.∴当x=20时,f(x)取最小值,即速度为20 km/h时,总费用最少.6.已知函数(Ⅰ)若对任意,使得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Ⅱ)证明:对,不等式成立.【答案】(Ⅰ)(Ⅱ)详见解析.【解析】(Ⅰ) 利用导数分析单调性,进而求最值;(Ⅱ)利用不等式的放缩和数列的裂项求和试题解析:(I)化为易知,,设,设,,,上是增函数,(Ⅱ)由(I)知:恒成立,令,取相加得:即证明完毕【考点】查导数,函数的单调性,数列求和,不等式证明7.设等差数列{an }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5-1)3+2 011·(a5-1)=1,(a2 007-1)3+2 011(a2 007-1)=-1,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S2 011=2 011,a2 007<a5B.S2 011=2 011,a2 007>a5C.S2 011=-2 011,a2 007≤a5D.S2 011=-2 011,a2 007≥a5【答案】A 【解析】令,在R上单调递增且连续的函数所以函数只有唯一的零点,从而可得,同理∵(a5-1)3+2 011·(a5-1)=1,(a2 007-1)3+2 011(a2 007-1)=-1两式相加整理可得,由,可得>0,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考点】函数性质与等差数列及性质点评:本题的入手点在于通过已知条件的两数列关系式构造两函数,借助于函数单调性得到数列中某些特定项的范围,再结合等差数列中的相关性质即可求解,本题难度很大8.已知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且,,若数列的前项和等于,则=A.7B.6C.5D.4【答案】B【解析】由得,即为R上的减函数,所以,由,得,即,解得或,又,所以,故,数列即,其前项和为,整理得,解得,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了导数与数列的综合运用点评:此类问题常常利用导数法研究函数的单调性,然后再利用数列的知识求解9.已知f(x)=x-(a>0),g(x)=2lnx+bx且直线y=2x-2与曲线y=g(x)相切.(1)若对[1,+)内的一切实数x,小等式f(x)≥g(x)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当a=l时,求最大的正整数k,使得对[e,3](e=2.71828是自然对数的底数)内的任意k个实数x1,x2,,xk都有成立;(3)求证:.【答案】(1);(2)的最大值为.(3)当时,根据(1)的推导有,时,,即.令,得,化简得,。

递增求和求导公式

递增求和求导公式

递增求和求导公式递增求和是指根据一定规律进行求和的过程,而求导是对函数进行求导运算,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和操作。

1.递增求和公式:递增求和可以使用数学公式来表示。

假设有一个数列a1,a2,a3,...,an,其中n表示数列的长度。

递增求和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S=a1+a2+a3+...+an2.求导公式:求导是对函数进行求导运算,可以表示为对函数y=f(x)求导,常用的求导公式有以下几种:基本导数公式:常数函数:若f(x)=c,则导数为f'(x)=0;幂函数:若f(x)=x^n,则导数为f'(x)=n*x^(n1);指数函数:若f(x)=a^x(a>0,a≠1),则导数为f'(x)=ln(a)*a^x;对数函数:若f(x)=log_a(x)(a>0,a≠1),则导数为f'(x)=1/(x*ln(a));三角函数:sin、cos、tan等三角函数的导数可以通过求导公式得出。

3.结合递增求和和求导的例子:假设有一个数列a1,a2,a3,...,an,其中n表示数列的长度。

我们可以将数列的递增求和结果表示为函数S(n),即S(n)=a1+a2+a3+...+an。

如果我们想求S(n)的导数,可以将其看作函数关于自变量n的导数。

通过应用求导公式,我们可以得到S(n)的导数。

例如,如果数列中的元素遵循某种规律,可以通过对该规律进行数学建模,然后根据建模结果得到S(n)的导数函数。

综上所述,递增求和和求导是不同的概念和操作。

递增求和是指对数列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求和,而求导是对函数关于自变量进行求导运算。

导数 数列递推

导数 数列递推

导数数列递推导数和数列递推是高等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和方法,它们在数学和其他科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导数是函数的一个基本性质,而数列递推则是数列的一种定义和计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导数和数列递推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一、导数导数是微积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函数在某一点上的变化率。

数学上,如果函数f(x)在点x处的导数存在,那么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f'(x) = lim(h->0) (f(x+h) - f(x))/h其中,f'(x)表示函数f(x)在点x处的导数,lim表示极限运算,h表示一个无穷小的增量。

导数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使用定义式、求导法则和微分法等方法。

求导法则包括常数法则、幂函数法则、指数函数法则、对数函数法则、三角函数法则等。

微分法则则是一种通过微分运算简化导数计算的方法。

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数学和其他科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数学中,导数可以用于求函数的最值、判断函数的增减性、解微分方程等。

在物理学中,导数可以描述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

在经济学和工程学中,导数可以用于优化问题和控制系统的设计等。

二、数列递推数列递推是一种定义数列的方法,它通过给出数列的前几项和递推关系,来计算数列的其他项。

数列递推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a_(n+1) = f(a_n)其中,a_n表示数列的第n项,a_(n+1)表示数列的下一项,f是一个给定的递推关系函数。

数列递推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使用递推关系式、通项公式、递归算法等方法。

递推关系式是一种通过前一项计算下一项的方法,通项公式则是一种通过数列的性质和规律计算任意项的方法,递归算法是一种通过递归调用函数来计算数列的方法。

数列递推在数学和其他科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数学中,数列递推可以用于数列的求和、数列的极限计算、数列的性质研究等。

在计算机科学和算法设计中,数列递推可以用于设计递归算法、动态规划算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数应用与数列求和
作者:王大成
来源:《神州》2011年第31期
高中引入了导数概念,给出了导数的定义,讲清楚了导数的几何意义及物理意义,在应用方面也给出了一些例题,主要是解决函数单调性、最值、不等式证明等问题。

但是在数列求和方面的应用基本上还没有涉及到,因此我仅以本文来为导数的应用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问题一: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n×2n-1(n∈N*),求数列(an)的前项和Sn.
1.错位相减法:
Sn=1×20+2×21+3×22+...+n×2n-1 (1)
2Sn=1×21+2×22+...+(n-1)×2n-1+n×2n (2)
由(1)-(2)得,-Sn=1+21+22+…+2n-1-n×2n,
有-Sn=1+(n-1)×2(n∈N*)
2.导数法:令f(x)=x+x2+x3+…xn(x≠0,x≠1)
f(x)=1×x0+2x1+3x2+…+nxn-1,所以Sn=f(2),
f(x)=x+x2+x3+…+xn=x(1-xn)/1-x,
因为f(x)=[1-(n-1)xn](1-x)+(x-xn-1)/(1-x)2
有Sn=f(2)=1+(n-1)×2n
定理1: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n×pn-1(p≠0,p≠1,n∈N*),其前项n和为Sn,则Sn=1+[(p-1)n-1]pn/(1-p)2。

证明:令f(x)=x+x2+x3+…+xn(x≠0,x≠1),
所以,f(x)=1×x0+2x1+3x2+…+nxn-1,所以Sn=f(p),
f(x)=x+x2+x3+…+xn=x(1-xn)/1-x,因為f(x)=[1-(n+1)xn](1-x)+(x-xn-1)/(1-x)2
有Sn=f(p)=1+[(p-1)n-1]pn/(1-p)2,证毕。

问题二:数列(cn)的通项公式cn=anbn(n∈N*),其中,an=pn+q(p,q是常数),bn=r·sn-1(rs≠0),求数列(an)前项和Tn。

分析:若s=1,bn=r,cn=anbn=(pn+q)·r=pr·n+qr,Tn=pr+qr+pr·n+qr/2=pr/2+pr+2qr/2
定理2:数列(cn)的通项公式cn=(pn+q)×r·sn-1(prs≠0,r≠1),则数列(cn)前项n 和Tn=qr(1-sn)/1-s+ 1+[(s-1)n-1]sn/(1-s)2,证明请读者自己完成。

问题三:数列(an)的通项公式=n2×2n(n∈N*),求数列(an)的前n项和Sn.
1.错位相减法:
Sn=12×21+22×22+32×23+...n2×2n (1)
2Sn=1×21+2×32+…+(n-1)2×2n+n2×2n+1…(2)由(1)-(2)得
-Sn=1×2+3×22+5×23+…+(2n-1)2n-n2×2(n+1),
令Tn=1×2+3×22+5×23+…+(2n-1)2n,则有
sn=n2×2n+1-Tn,(n∈N*)
Tn=1×2+3×22+5×23+...+(2n-1)2n (3)
2Tn=1×22+5×23+...+(2n-3)2n++(2n-1)2n+1 (4)
由(3)-(4)得
-Tn=1×2+2×[22+32+…+2n]-(2n-1)×2n+1,
所以Tn=(2n-3)×2n+1+6;因此有,
Tn=(n2-2n+3)×2n+1-6。

2.导数法:解:令g(x)=12x+22+32x3+…n2xn(x≠0,x≠1),
有g(x)=12x+22+32x3+…n2xn=x(1+22x+32x2+…n2xn-1)
=x(x+2x2+3x3+…nxn)
=x×h(x)
由问题一知h(x)=f(x)=x+2x2+3x2+ (x)
[1-(n+1)xn](1-x)+(x-xn+1)/(1-x)2,
所以g(x)=x/(x-1)3[n2xn+2-(2n2+2n-1)xn+1+(n+1)2xn-x-1]
有Sn=g(2)=(n2-2n+3)×2n+1-6
定理3:数列(cn)的通项公式cn=n2xn(x≠0,x≠1,(n∈N*),则数列(cn)前n项和Tn=g(x)=x/(x-1)3[n2+xn+2-(2n2+2n-1)xn+1+(n+1)2xn-x-1]],证明同上。

注:用定理2,可以求出数列(pn+q)×·sn-1(其中(prs≠0,r≠1)的前n项和Tn,数列(cn)的通项公式(cn=anbn(n∈N*),an是等差数列,bn是等比数列。

这类问题在高中阶段一般用错位相减法解决。

读者只要对定理3的理解到位了,那么解决数列(n3·xn)的求和问题也就不难了。

本文不仅对导数的应用拓宽了视野,也为传统的一类数列求和问题另辟蹊径,有一定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数学奥林匹克》北京大学出版社单墫
《竞赛数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陈传理张同君
《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