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平面构成 教案

合集下载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要素。

2.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审美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作,提高其美术素养和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概念与意义2.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3.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重复与变化4. 平面构成的形式:网格构成、圆形构成、三角形构成、方形构成等5. 平面构成的应用:海报设计、插画创作、字体设计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经典平面构成作品,引发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基本要素和基本原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练习,运用基本原理和形式进行创作。

4. 互动:组织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总结平面构成的技巧和心得。

5. 拓展:介绍平面构成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作的能力。

3. 学生在互动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平面构成相关书籍和资料。

2. 平面构成作品展示图片。

3.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

4. 设计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解: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基本要素和基本原理。

2. 练习指导:分步骤指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练习,包括点、线、面的组合,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重复与变化的运用。

3. 创作辅导:引导学生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个人创作,提供必要的技法支持和创意建议。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对各自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分享创作心得。

5. 作品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班级内部的评价和交流。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感知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平面构成的定义平面构成的作用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的概念与特点点、线、面的运用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的运用技巧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感知能力和创新意识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的能力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平面构成的优秀案例,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平面构成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平面构成作品,引发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平面构成的优秀案例,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平面构成的重要性。

4.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实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设计作品: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创作的平面构成作品,考察其对平面构成原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进行设计实践,并提交作品。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平面构成教材或教辅资料,供学生参考学习。

2. 案例素材:收集一系列平面构成的优秀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3. 设计工具:准备相关的设计工具,如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供学生实践操作使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二课时: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及其运用技巧。

3. 第三课时:分析平面构成的优秀案例,引导学生感知和理解平面构成的重要性。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介绍平面构成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平面构成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解释平面构成是指在二维空间内,通过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的有规律组合,创造出美观、平衡的艺术作品。

1.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介绍点、线、面三个基本元素,并展示它们的不同的形态和特点。

让学生通过练习,亲身体验和理解点、线、面的表现力和变化。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2.1 对称与非对称解释对称与非对称在平面构成中的意义和作用。

展示对称与非对称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美感和平衡感。

2.2 对比与和谐介绍对比与和谐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平面构成中的重要性。

展示对比与和谐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其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技巧与方法3.1 重复与节奏解释重复与节奏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和效果。

展示重复与节奏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其创造出的视觉效果和节奏感。

3.2 层次与透视介绍层次与透视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平面构成中的意义。

展示层次与透视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其空间感和深度感。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应用与实践4.1 平面构成在绘画中的应用解释平面构成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并展示平面构成在绘画实例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实际绘画练习,运用平面构成的原理和技巧,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平衡感的绘画作品。

4.2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解释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展示平面构成在设计实例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实际设计练习,运用平面构成的原理和技巧,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平衡感的设计作品。

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创新与拓展5.1 平面构成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组合和形式,创作出独特的平面构成作品。

介绍一些创新的平面构成作品,让学生从中汲取灵感和启发。

5.2 平面构成的拓展应用介绍平面构成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如雕塑、装置艺术等。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广泛应用,并鼓励他们在其他艺术领域中运用平面构成的原理和技巧。

平面构成及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及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及平面构成教案教案:平面构成及平面构成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及特点;2.能够应用平面构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平面构成的相关性质和定理。

二、教学重点1.平面构成的概念及特点;2.平面构成的方法;3.相关性质和定理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平面构成的方法的理解和运用;2.相关性质和定理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引入(10分钟)1.创设情境:老师出示一张平面图,询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是平面图形。

2.引发问题: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平面是由什么构成的吗?第二部分:概念讲解(20分钟)1.老师讲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平面由一组点组成,这些点在同一平面上,用于表示二维的图形。

2.老师讲解平面构成的特点:平面上的任意两点可以画出一条直线,平面外一点和平面上的一个点可以画出一条直线,平面外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第三部分:方法讲解(30分钟)1.老师讲解平面构成的三种方法:a.给出平面上的几个点,通过这些点画出直线,直线相交的地方就是构成的平面;b.给出平面上的一个点和一条直线,通过这个点在直线上画出另一条直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即是构成的平面;c.给出平面上两条直线,通过这两条直线上的一个点画出另一条直线,这三条直线的交点即是构成的平面。

2.老师通过示例演示以上三种方法的具体步骤。

第四部分:性质和定理讲解(30分钟)1.老师讲解平面构成的相关性质和定理:例如,平面上的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和另一条直线上的一个点构成的直线也在平面上。

2.老师通过示意图和推理说明以上性质和定理的推导过程。

第五部分:练习(30分钟)1.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给出的几个点和直线,验证平面构成的方法是否正确;2.学生通过给出的问题,运用平面构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部分:总结(10分钟)1.老师总结平面构成的概念、特点、方法以及相关性质和定理;2.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性发言。

五、教学资源1.平面图纸;2.直尺、铅笔等绘图工具;3.相关性质和定理的历史资料。

大学平面构成课程教案

大学平面构成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时间:[具体日期]授课地点:[具体教室]课时:2学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要素、原则和方法,掌握平面构成的创作技巧。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意设计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平面构成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2. 平面构成的要素:点、线、面3. 平面构成的原则:对比、对称、平衡、节奏、比例、主次4. 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5. 实例分析及实践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要素、原则和创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平面构成原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要素、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构成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创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一些平面构成的经典作品,激发学生对平面构成艺术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平面构成?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要素、原则和方法1. 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使学生明确平面构成的定义。

2. 讲解平面构成的要素:点、线、面,以及它们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

3. 讲解平面构成的原则:对比、对称、平衡、节奏、比例、主次,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审美法则。

4. 讲解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作。

(三)案例分析1. 分析经典平面构成案例,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2.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设计技巧。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平面构成设计。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平面构成教案首页

平面构成教案首页

平面构成教案首页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元素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平面构图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元素及其运用。

2. 教学难点:平面构图的创新和审美能力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交流和评价,提高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平面构成教材。

2. 课件:平面构成相关图片、案例等。

3. 工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平面构成作品,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巧。

3.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交流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交流和评价,提高创新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高他们的平面构成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创作。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第1周: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与元素1. 平面构成的定义与作用2. 点、线、面及其特性3. 基本构图法则第2周:平面构成的基本技巧1. 重复与节奏2. 对称与平衡3. 对比与统一七、教学评价1. 平时练习:观察学生平时的练习作品,评估他们对平面构成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能力。

2. 课堂参与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提问及互动情况,评估其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创作展示:期末组织平面构成作品展示,邀请专家、师生共同评价,以此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八、教学进度计划第1周: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与元素第2周:平面构成的基本技巧第3周:重复与节奏的运用第4周:对称与平衡的运用第5周:对比与统一的运用第6周: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第7周:创新实践与审美能力提升第8周:作品展示与评价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平面设计展、画廊等,拓宽视野,激发创意。

平面构成完全详细教案

平面构成完全详细教案

平面构成完全详细经典教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1.2 平面构成的作用1.3 平面构成与设计的关系1.4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1.5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2.1 点2.2 线2.3 面2.4 色彩2.5 文字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3.1 对称与平衡3.2 对比与统一3.3 重复与节奏3.4 对比与变化3.5 比例与尺度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4.1 单独构成4.2 组合构成4.3 骨骼构成4.4 重复构成4.5 近似构成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应用技巧5.1 创意方法与技巧5.2 构图方法与技巧5.3 色彩搭配与技巧5.4 文字设计技巧5.5 综合应用与实践第六章:平面构成的构图法则6.1 黄金分割法6.2 三分法6.3 对角线构图6.4 中心构图6.5 框架构图第七章:平面构成的视觉传达7.1 视觉元素的引导7.2 视觉焦点的设计7.3 视觉层次的打造7.4 视觉对比的应用7.5 视觉统一与平衡第八章:平面构成的创意表现8.1 创意的来源与激发8.2 创意思维的方法8.3 创意的表现技巧8.4 创意与构成的融合8.5 创意实践与评析第九章:平面构成的应用于视觉设计9.1 海报设计中的应用9.2 广告设计中的应用9.3 书籍设计中的应用9.4 包装设计中的应用9.5 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第十章:平面构成的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经典案例分析10.2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一:标志设计10.3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二:招贴设计10.4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三:插画设计10.5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四:版式设计第十一章:平面构成的材料与技法11.1 传统平面构成材料11.2 现代平面构成材料11.3 平面构成技法概述11.4 绘图软件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11.5 实践项目:材料与技法的运用第十二章:平面构成在摄影与摄像中的应用12.1 摄影中的平面构成12.2 摄像中的平面构成12.3 色彩、光线与构图的关系12.4 实践项目:摄影与摄像的平面构成应用12.5 案例分析:摄影与摄像作品中的平面构成技巧第十三章:平面构成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13.1 平面构成与室内设计13.2 平面构成与建筑设计13.3 空间中的色彩与材质应用13.4 实践项目:空间设计中的平面构成实践13.5 案例分析:空间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案例第十四章:平面构成在时尚设计中的应用14.1 平面构成与服装设计14.2 平面构成与配饰设计14.3 时尚设计中的色彩与图案应用14.4 实践项目:时尚设计中的平面构成实践14.5 案例分析:时尚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案例第十五章:平面构成的综合与应用15.1 平面构成在跨学科中的应用15.2 平面构成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15.3 创意与实用的平衡15.4 实践项目:综合平面构成实践15.5 案例分析:平面构成的综合应用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元素、原则、形式、技巧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小学美术《平面构成》教案

小学美术《平面构成》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增强学生对美术元素的感知与识别,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创意表达,提升创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个性化表现;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集体中交流、分享与互助;
5.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4.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本节课中,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氛围让学生们更加放松,有助于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但在某些环节,课堂氛围过于轻松,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度调整课堂氛围,既要让学生感到轻松,又要保证教学效果。
5.学生成果的展示:在学生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后,成果展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潜力。他们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创作出了很多有创意的作品。但在展示过程中,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基本要素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点的运用:如大小、位置、密集程度等对视觉效果的影响;
-线的运用:如直线、曲线、粗细、长短等在构成中的作用;
-面的运用:如形状、大小、排列组合等对画面整体效果的影响。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平面构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word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1.2 平面构成的分类1.3 平面构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2.1 点2.2 线2.3 面2.4 色彩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3.1 对比与统一3.2 平衡与对称3.3 重复与节奏3.4 对比与层次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4.1 观察与感受4.2 灵感的来源4.3 构图的方法4.4 创作的步骤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5.1 平面设计中的应用5.2 广告设计中的应用5.3 包装设计中的应用5.4 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第六章:平面构成的视觉元素6.1 形状与线条6.2 色彩与质感6.3 空间与深度6.4 光影与透明度第七章:平面构成的设计原则7.1 简洁性原则7.2 突出重点原则7.3 统一与变化原则7.4 平衡与对比原则第八章:平面构成的创意表现8.1 创意的来源与激发8.2 创意思维的方法8.3 创意表现的工具与技巧8.4 创意实例分析与评述第九章:平面构成的案例分析9.1 平面设计案例分析9.2 广告设计案例分析9.3 包装设计案例分析9.4 网页设计案例分析第十章:平面构成的实践与评价10.1 平面构成实践的步骤与方法10.2 平面构成作品的评价与反馈10.4 平面构成实践作品的展示与交流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理解平面构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平面构成原理。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难点解析:掌握不同元素在视觉传达中的意义,以及如何创造有意义的视觉语言。

三、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难点解析:如何在设计中灵活运用这些原理,以及如何根据项目需求调整和平衡这些原理。

四、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难点解析: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观察力,以及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创作中。

五、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难点解析:理解不同领域对平面构成的具体要求,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媒介和目标受众进行设计。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组合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基本技能。

3. 通过对平面构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3. 平面构成的组合方式(重复、近似、对比、发射、特异)4. 平面构成的原则(对称、均衡、节奏、韵律)5. 平面构成的应用(字体设计、图案设计、海报设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平面构成的组合方式、原则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

2. 演示法:展示平面设计作品,分析作品中的平面构成元素和组合方式。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4. 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观念。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平面设计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和组合方式(重复、近似、对比、发射、特异)。

3. 分析:分析平面构成的原则(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平面构成的设计作品,加深对平面构成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设计作品、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3. 评价标准:(1)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基本元素和组合方式进行设计。

2024年平面构成教案完整版x

2024年平面构成教案完整版x

2024年平面构成教案完整版x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课《2024年的平面构成》。

本节课主要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色彩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平面构成的方法进行创意设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面构成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原理,学会运用平面构成进行创意设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平面构成的方法,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设计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2024年的城市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面构成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如点、线、面、色彩等,并通过示例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实践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平面构成设计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设计。

4. 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创意、构图、色彩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色彩)、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幅具有创新意识的平面构成作品。

作业要求:运用点、线、面、色彩等元素,创作一幅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平面构成作品。

答案示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创作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平面构成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平面构成现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课《2024年的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教案初中

平面构成教案初中

平面构成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培养学生对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感知和运用能力;3. 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运用;3. 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平面构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平面构成的概念和作用;2. 学生分享自己对平面构成的理解和认识。

二、基本概念和原理(10分钟)1. 教师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点、线、面、空间、平衡、对比等;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平面构成作品,理解平面构成的原理和运用。

三、视觉元素的运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特点和作用;2. 学生通过实践,运用视觉元素创作一些简单的平面构成作品;3.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和借鉴。

四、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创新设计一些具有个性的平面构成作品;2. 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平面构成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3.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鼓励。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构成在设计和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3. 教师给出一些拓展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实践平面构成。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运用能力;3. 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方面的提高。

教学资源:1. 平面构成作品展示;2. 相关书籍和资料;3. 网络资源。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创作;2. 引导学生关注和分析生活中的平面构成实例,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3.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鼓励。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

《平面构成教案》课件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1.2 平面构成的要素1.3 平面构成的作用第二章:点、线、面的构成2.1 点的构成2.2 线的构成2.3 面的构成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3.1 对称与平衡3.2 对比与统一3.3 重复与节奏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4.1 对比与和谐4.2 比例与尺度4.3 动态与静态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5.1 创意灵感来源5.2 构图方法5.3 色彩运用第六章:平面构成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6.1 平面构成在绘画中的应用6.2 平面构成在雕塑中的应用6.3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第七章:平面构成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7.1 平面构成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7.2 平面构成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7.3 平面构成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第八章:平面构成在UI/UX设计中的应用8.1 平面构成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8.2 平面构成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8.3 平面构成在用户体验设计中的应用第九章:平面构成的实际案例分析9.1 平面构成在知名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的应用9.2 平面构成在著名艺术家作品中的应用9.3 平面构成在成功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第十章:平面构成的实践操作10.1 平面构成基本练习10.2 平面构成进阶练习10.3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指导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重点关注点:对平面构成的定义、要素及其作用的深入理解。

补充和说明: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平面构成在视觉艺术中的重要性。

重点环节2:点、线、面的构成重点关注点:点的动态与静态特性,线的方向与形状,面的形状与色彩。

补充和说明: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点、线、面的基本构成方法,并学会运用到创作中。

重点环节3: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重点关注点:对称与平衡、对比与统一、重复与节奏在构成中的运用。

补充和说明:通过分析经典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这些原则在视觉艺术中的重要性。

重点环节4: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重点关注点:对比与和谐、比例与尺度、动态与静态的运用。

平面构成大学教案

平面构成大学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平面构成的元素和形式法则。

3. 学会运用平面构成进行设计创作。

教学重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平面构成的元素和形式法则。

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形式法则进行设计创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激发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

2. 提问:这些作品是如何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的?二、讲授新课1. 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视觉元素、视觉符号、视觉组织等。

2. 讲解平面构成的元素,如点、线、面、体等,以及它们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

3. 介绍形式法则,如对比、重复、对称、节奏等,讲解它们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尝试运用点、线、面等元素进行平面构成练习。

2. 引导学生运用形式法则进行设计创作,如对比、重复、对称等。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平面构成,提高设计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学生对平面构成的理解程度。

2.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平面构成练习作品,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二、拓展训练1. 介绍一些平面构成的应用领域,如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海报设计等。

2. 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应用领域,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创作。

三、课堂展示1. 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讲解设计思路和创意。

2. 其他小组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讨论作品的优缺点。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设计作品,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平面构成进行设计创作的能力。

3. 学生对平面构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平面构成设计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最新发展趋势。

2024版年平面构成教案完整版

2024版年平面构成教案完整版

设计原则与审美标准
设计原则
平面构成的设计原则包括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等。 这些原则的运用能够使画面更加和谐、统一,增强视觉效果。
审美标准
平面构成的审美标准主要包括简洁性、秩序性、创新性等。简洁性要求画面元素精 炼、不繁琐;秩序性强调元素之间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有秩序;创新性则鼓励在 遵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大胆尝试新的构成方法和表现形式。
根据设计需求和目标受众,选择合适 的文字风格,如现代简约、复古风、 手写体等。不同风格的文字能够传递 不同的情感和氛围,增强设计的感染 力。
排版技巧与误区提示
排版技巧
运用对齐、对比、空白等元素,优化文字排 版效果。例如,通过调整文字大小、字重和 颜色,突出重要信息;利用空白区域平衡版 面,营造舒适的阅读体验。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01
点、线、面的特性和应用。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02
对称、均衡、对比、节奏等。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
03
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学员对平面构成的理解和应用能 力得到提升。
优秀学员作品展示和创作经验分 享。
学员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 挑战,以及如何解决。
学员对平面构成与其他设计学科 的交叉应用的思考。
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1
平面构成在数字化设计中 的运用和发展。
4
平面构成在环保、可持续 发展理念下的创新应用。
2
平面构成与动态设计的结
合趋势。
3
平面构成在品牌形象塑造
中的重要作用。
个人能力提升建议
深入学习和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 理论和形式美法则。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平面设计的感知能力和创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平面构成的知识,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平面设计作品。

1.2 教学目标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2.1 平面构成的定义平面构成是指在二维空间内,通过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的有机关联,形成有组织、有序、有美感的平面设计作品。

2.2 平面构成的要素点:具有位置和形状的抽象概念线:由点延伸形成的,具有方向和长度面:由线延伸形成的,具有面积和形状2.3 平面构成的原则对称与均衡:在设计中保持视觉平衡对比与统一:通过对比强调元素之间的差异,通过统一强调元素之间的联系重复与节奏:通过重复形成视觉节奏感比例与尺度:在设计中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3.1 骨骼法骨骼法是指在设计中先确定作品的整体框架和结构,再根据框架添加内容和细节。

3.2 满幅法满幅法是指在设计中充分利用整个画面的空间,使元素紧密相连,形成富有张力和视觉冲击力的作品。

3.3 分割法分割法是指在设计中将画面分割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具有独立的内容和形式,但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4.1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经典的平面设计作品,如海报、广告、书籍封面等,了解平面构成在这些作品中的应用。

4.2 创作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和方法,创作一幅平面设计作品,可以是海报、广告、书籍封面等。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回顾本课程所学内容,总结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5.2 拓展阅读推荐一些与平面构成相关的书籍、网站等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5.3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关于平面构成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创作能力。

电脑美术教案系列平面构成教案

电脑美术教案系列平面构成教案

电脑美术教案系列-平面构成教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1.2 平面构成的分类1.3 平面构成的作用1.4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第二章:点、线、面的构成2.1 点的构成2.2 线的构成2.3 面的构成2.4 点、线、面的综合运用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3.1 对比与和谐3.2 重复与节奏3.3 对称与平衡3.4 集中与分散3.5 对比与统一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应用技巧4.1 构图技巧4.2 色彩运用技巧4.3 文字运用技巧4.4 图案运用技巧4.5 创意表现技巧第五章:平面构成在实际中的应用5.1 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5.2 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应用5.3 网页设计中的应用5.4 包装设计中的应用5.5 其它应用领域第六章:平面构成的视觉元素6.1 形状6.2 线条6.3 色彩6.4 质感与纹理6.5 空间与透明度第七章:平面构成的设计原则7.1 统一性原则7.2 对比性原则7.3 重复与节奏原则7.4 对称与平衡原则7.5 集中与分散原则第八章: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8.1 抽象构成8.2 具象构成8.3 创意构成8.4 组合构成8.5 综合构成第九章:平面构成的表现手法9.1 图形切割与重组9.2 色彩搭配与渲染9.3 文字设计及排版9.4 图案与纹理的应用9.5 动态元素与特效第十章:平面构成在设计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10.1 平面广告设计案例分析10.2 书籍封面设计案例分析10.3 网页设计案例分析10.4 包装设计案例分析10.5 其它设计领域案例分析第十一章:平面构成的创意实践11.1 创意思维方法11.2 创意实践流程11.3 创意案例分析11.4 创意作品的评价与反思11.5 创意实践作业与练习第十二章:平面构成与计算机软件12.1 常用平面设计软件介绍12.2 平面构成元素在软件中的实现12.3 平面构成原则在软件中的应用12.4 平面构成设计案例分析12.5 软件操作技巧与实践指导第十三章:平面构成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13.1 平面构成与绘画13.2 平面构成与摄影13.3 平面构成与插画13.4 平面构成与版画13.5 平面构成在视觉艺术中的创新实践第十四章:平面构成在商业设计中的应用14.1 平面构成与品牌设计14.2 平面构成与广告设计14.3 平面构成与包装设计14.4 平面构成与网页设计14.5 平面构成在商业设计中的创新案例分析第十五章:平面构成的教学与评价15.1 平面构成教学策略15.2 平面构成教学实践15.3 学生作品的评价标准15.4 教学反馈与改进15.5 教学总结与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电脑美术教案系列-平面构成教案”,分为十五个章节。

平面构成教案焦作大学艺术系

平面构成教案焦作大学艺术系

一、教案基本信息平面构成教案焦作大学艺术系课时安排:共16 课时,每课时45 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感知能力和创新能力3. 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组合方法4. 培养学生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3. 平面构成的组合方法(重复、对比、对称、平衡)4.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感(节奏、韵律、比例、肌理)5. 平面构成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合方法2. 示范法:展示平面构成的经典案例,分析其特点和创作思路3. 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实践,培养其感知和创新能力4.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平面构成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进行交流和探讨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参:《平面构成》、《艺术设计基础》等2. 投影仪或白板3. 相关图片和案例资料4.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彩铅等)二、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与历史发展1.1 平面构成的定义讲解平面构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1.2 平面构成的发展历程介绍平面构成的历史发展,分析不期的特点和影响。

1.3 平面构成的研究对象与方法讲解平面构成的研究对象,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研究方法。

教学实践:让学生欣赏经典平面构成作品,分析其特点和创作思路。

三、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2.1 点的特征与表现讲解点的特征,分析点在平面构成中的表现形式。

2.2 线的特征与表现讲解线的特征,分析线在平面构成中的表现形式。

2.3 面的特征与表现讲解面的特征,分析面在平面构成中的表现形式。

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实践,运用点、线、面的组合创作作品。

四、第三章:平面构成的组合方法(重复、对比、对称、平衡)3.1 重复讲解重复组合的方法及其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构成教案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平面构成教学目的:平面构成是一门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一门专门研究造型要素的分割与组合。

研究视知觉与表现形式探讨形式美的课程。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更高层次的造型能力,审美判断力。

通过学习,明确构成设计的目的,理解造型的基本要素,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熟悉设计法则,能将构成的知识运用到专业设计中。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造型元素及形式。

教学难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及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概论.2.设计中形式美的基本要素.3.平面构成成的造型要素.4.基本形.5.骨骼.6.平面构成的形式.授课方式:讲授,实训,多媒体,范例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论教学目的:认识构成的理念,阐述平面构成的意义.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概念,构成设计的理念.教学难点:构成设计作为造型训练的一种手法与传统,美术具象手法的差异与关联.授课方式:讲授课题导入:包豪斯:1919年,德国建筑大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建立"国家包豪斯学院" 是欧洲现代主义设计核心。

包豪斯奠定了平面设计的思想和风格基础,将构成纳入现代教学体系。

包豪斯构成主义摆脱纯艺术目的,把它与艺术结合,为生活服务。

1923年伊顿辞职,由匈牙利出生的艺术家纳吉接替他负责基础课程。

纳吉是构成派的追随者,他将构成主义的要素带进了基础训练,强调形式和色彩的客观分析,注重点、线、面的关系。

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如何客观地分析两度空间的构成,并进而推广到三度空间的构成上。

这些就为工业设计教育奠定了三大构成的基础,同时也意味着包豪斯开始由表现主义转向理性主义。

另一方面,构成主义所倡导的抽象几何形式,又使包豪斯在设计上走向了另一种形式主义的道路。

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一.构成的概念:"构成"就是将造型元素按一定的原则组合具有美好形象和色彩的一种新的形体,这种组成的行为及过程就叫"构成".构成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三种形式,被当今设计领域称为三大构成,广泛应用到诸多的现代科技美学设计领域中.二.构成与设计,绘画的区别1.构成与绘画的区别绘画讲概括,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都是整体的.构成讲分解,它把对象分解成最小的单位,然后根据作者的思想配合一定规律重新组合.2.构成与设计的区别相同点:都是在技术性,事物性的同时,伴随着理性的直观探求.不同点:构成不等于设计,构成去掉了时代性,地方性,社会性,生产性等诸多发面的活动,因而被称为是纯粹的构成.三.构成设计的观念二十世纪得艺术大师毕加索创造了立体派绘画,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把视觉表象进行分析,即把描绘的对象的"感觉"拆开,按某种标准确定为有意义和无意义的部分,然后按一定的规律把他们重新组合,重新装配.这时人们所遵循的标准和装配原则,已不是来自客观物象的本身,而是取决于作者一定的思想观念和艺术的观察方式,表现方式.四.平面构成的概念1.定义: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单从词义上理解就是二维平面的形态组合构成形式.平面构成是将既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在二维的平面内依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创造出新的形态及理想的组合方式,组合秩序.平面构成从本质上讲就是平面设计,但不是应用性的平面设计,因为它不具备应用性功能.2.应用性平面设计的定义:在二维平面上将文字,色彩,图形三大要素,按照构成美的形式法则规律,按照一定的创意构思,在不同的媒介上组合构建起来,已期达到特定的功能和视觉传达目的.涉及领域:平面广告设计,书籍装桢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展示设计等.五.平面构成的来源1.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的前卫运动和设计运动,引发了一场如何将艺术与工业联系起来的讨论,认为设计具有工程师和艺术家工作的双重性.之后,在设计领域出现了构成派的形式特征,在一些海报和书装设计上采用前卫的拼贴手法,设计的版式高低错落,字体大小参差,强调抽象的几何形构成,黑白对比,字体采用无装饰线体.2.荷兰的"风格派"运动再蒙德里安的影响下与1917-1931年之间形成的一个松散的集体,他们没有具体的组织形式,却有一本名为"风格"的杂志的核心刊物,绝对抽象原则,即用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构成来体现宇宙的和谐法则.风格派的平面设计特点体现在他的杂志上,特点是完全的蒙德里安式的纵横构成,字体采用无装饰线体,版面构成采用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矩形,没有其他装饰,显示出高度的理性的抽象化特点.3.意大利的未来主义运动发生在二十世纪初,艺术与设计领域的现代主义运动,未来主义版面设计中违反了正规的编排方式,将文字作为图形元素,在版面上有节奏的自由组合,同时打破纵横分割布局,使版面产生活跃的跳跃,在理性之中寻找变化,极聚设计的现代感.4.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于1919年在德国魏玛建立,有35岁的建筑设计师沃尔特,格罗佩斯任院长,包豪斯学院与平面构成有最直接的关系,因为"构成"这么课首先在学院开设的,融合了当时欧洲各国最先进的艺术与设计思想,成为世界现代主义设计的摇篮.最大的贡献是开创性的设立了基础课程和推行崭新的教学方法,建立了艺术设计教学工作室制度,在基础课教学中以抽象的图形和色彩,材料和肌理等元素的形态构成作为研究对象,鼓励学生对这些元素构成进行理性的分析与实验,培养学生崭新的,理性的,敏锐的视觉认识和表现能力.六.平面构成所用的材料和工具课程需要使用的材料和工具并不复杂,但对于材料,工具和技法的掌握,也并非易事.1.工具笔:毛笔,钢笔,铅笔,签字笔,马克笔,针管笔.绘图仪器:直尺,三角板,圆规.2.材料纸张:白卡纸,白板纸.颜料:水粉颜料,中华墨汁课后小结:第二章设计中形式美的基本要素教学目的:认识设计美在设计中的意义,学习形式美的基本要素.教学重点:将形式美的基本要素灵活应用到设计中.教学难点:侧重培养学生利用构成形式美的视觉形式与心理效应,寻求得到最佳效果的表现手段.授课内容:1.对比与统一2.对称与均衡3.节奏与韵律4.黑白灰关系授课方式:讲授课题导入:对比在造型艺术和设计艺术中的法则是普通性的,对比存在于所有形态构成当中.如黑白对比,虚实对比,疏密对比,方与圆的对比,大与小的对比,刚与柔得到对比等等.而统一却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统一的事物,统一和对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就是说对比中有统一,统一中存对比.授课内容:一.对比与统一在平面设计中,对比是形态间的变化和冲突,统一是形态间的相互联系及组合秩序.有时对比占主流,有时统一占主流.二.对称与均衡对称是大自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体就是一个对称形态的典型代表,如人的双眼,双耳,双手,双脚,对称在大自然中的例子比比皆是.平面构成中的对称是指中心线的两侧的形态在位置大小上相互对应.对称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完全的平衡,具有端庄祥和,严谨稳定的美感.对称的美是永恒的.平面构成中的对称分为绝对对称和相对对称.而均衡的概念是非数理的,是一个纯粹艺术的概念.均衡是各种形态构成在画面上非对称性平衡状态,均衡是人的一种主观视觉感受,是多种形态在平面上构成美的基本要求.三.节奏与韵律节奏与韵律是从音乐和诗歌里引入的概念.节奏是不同强弱,长短的声音有规律交替出现的现象,韵律是和谐悦耳有节奏声音组合的规律.平面构成中的节奏与韵律是指各元素组合时,在某种秩序下起伏变化的规律.最典型的例子体现在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和重复型特异构成上,这些构成形式体现了一种重复性的节奏和起伏变化的韵律.而在另外一些构成形式中,节奏与韵律却显现出一种自由性.四.黑白灰关系黑白灰本来是一个明度的概念,但在平面构成中,黑白灰不仅是一个明度的概念.只要是有一个以上的元素参与构成,就必然在画面上产生黑白灰关系,各种形态元素的组构,通过面积的大小,位置的变化,排列分布的疏密而自然形成黑白灰关系.反过来说,画面黑白灰关系要达到视觉上完美的状态,必须要研究黑白灰的分布关系,也就是构成元素面积的大小,组合的疏密.黑白灰关系这个概念,不仅仅是指画面一般意义上的明度深浅色调,大家要特别注意"关系"二字,关系二字的含义着重在研究因元素的组合,大小,疏密而产生的视觉模拟明度和绝对明度的综合关系.通过以上论述,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黑白灰关系这四大形式美法则是适合于所有视觉艺术领域的普遍法则,它组成了整个宇宙的和谐之美.课后小结:第三章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教学目的:理解构成三要素的特征及三要素的构成规律,结合形式美法则,将三要素灵活应用于专业设计中.教学重点:造型元素的特征及构成规律.教学难点:通过大量的鉴赏及严格的分析过程,体验造型元素与视传的关系.授课内容:1.点的特征.2.线的特征.3.面的特征.授课方式:讲授,实训,点评课题导入:构成设计中的点线面是一切造型要素中最基础的,它存在与任何造型设计中.对于一个设计着来说,点线面的构成是必不可少的.研究这些基本要素及构成原则,是我们研究其他视觉元素的起点,点线面通常被称之为"构成三要素".授课内容:第一节点的特征一.点的定义: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没有形状,是只具有位置的无限小的抽象概念.(只有位置,没有面积)在平面构成中:"点是相对而言的",是绘画语言的最小单位,有任何的外形特征(圆方尖以及自由形等)二.点的视觉属性与情感表达圆点:单纯,饱满,光润,易运动,完整有灵气,柔顺方点:厚重坚实,静止稳定,冷静平衡,滞留感尖点:锐利,醒目,跳跃自由点:形象随意,自在,往往具有方向性,形成某种视觉动态,有线的因素在内(如标点符号,音符,笔画)实点:真实,肯定大点:简洁,单纯,缺少层次小点:丰富有光泽,琐碎,零落虚点:虚幻,飘渺三.点的特征1.点的线化:将点按一定的密度有秩序的排列起来,这些点看起来就会有线的感觉,同时点的特征就会减弱,由于点的各种大小和形状,就赋予了这些线条非常奇妙的造型表现力.点在线的轨迹上排列疏松虚线感点在线的轨迹上排列致密实线感(越密线感越强)2.点的面化:无数的点不同方向密集排列,可构成面,点的特征就融入面中.可以产生神秘朦胧美感.点排列的疏松面就越虚淡点排列的致密面就越实在四.点的构成形式点细小,又具有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特征,其表现力是无限的,可创造出丰富的形态,不管是点构成线,点构成面或是点构成其他形态,点的构成都分为:等点构成,差点构成,网点构成.1.等点构成:由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点构成画面.单纯质朴有趣,视知觉感强.2.差点构成:由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点构成画面,画面变化多,层次丰富,具有运动感和现代科技特征.3.网点构成:现代印刷技术的一种特殊的构成形式,分辨率.在平构中,可以将点放大,让点的形态在画面上显现出来,有张力,具有肌理感和理性特征的表现方法.五.点的错觉视觉与客观不相一致所产生的现象,由于点的排列位置,色彩明度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的大小,远近,空间等感觉.大小的错觉(因环境对比产生大小的变化).同等大的两个圆点,上下并置,上边的圆感觉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