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教案——完成教学内容
《平面构成》教学教案
《平面构成》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掌握平面构成的常见方法和技巧;3.运用平面构成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4.学会分析、欣赏和评价平面构成作品。
教学重点:1.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平面构成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运用平面构成进行创作;2.分析、欣赏和评价平面构成作品。
教学准备:1.平面构成的相关教学资料;2.平面构成的相关作品照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课题:请学生观察、说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面构成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习目标: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二、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15分钟)1.平面构成的定义:平面构成是指通过有机的组织、安排和配置来构成平面造型的方法。
2.平面构成的要素:色彩、形状、线条、纹理、空间、光影等。
3.平面构成的原则和规律:对称、平衡、重复、对比、节奏等。
三、介绍平面构成的常见方法和技巧(20分钟)1.色彩的运用:使用鲜明、对比、和谐的色彩,突出主题和情感。
2.形状的运用:选择具有特殊形状或富有创意的元素进行构成,产生独特的效果。
3.线条的运用:运用直线、曲线、斜线等不同类型的线条,强调轮廓或构成层次感。
4.纹理的运用:使用不同的纹理进行组合和对比,增加作品的触感和层次感。
5.空间的运用:通过透视、比例、层次或遮蔽等手法创造出立体感和深度感。
6.光影的运用:利用明暗对比来强调形状、纹理或立体感,使作品更加生动。
四、运用平面构成进行创作(25分钟)1.给学生布置平面构成作品的创作任务,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理解的平面构成要素和方法进行设计和构思。
2.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形状、线条、纹理等要素进行创作,并注意平衡、对比、节奏等原则和规律。
3.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多思考、多尝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五、展示、欣赏和评价(15分钟)1.学生完成作品后,互相展示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平面构成》教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平面构成15材料班陈丹蓉2016-02-27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 1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 2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 4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 5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 6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7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9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10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13 页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第16 页仅供个人参考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 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以下无正文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理解平面的构成;能够运用点线面的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实例演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严谨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理解平面的构成。
2.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呈现一幅经典画作(如《蒙娜丽莎》),引导学生讨论:画中的点、线、面有哪些?为何可以通过点和线的组合构成面?2.提出问题(5分钟)老师提出问题:如何用点线构成面?请思考并写出你的答案。
3.学习与讲解(20分钟)a.点的定义和特征:老师讲解点的定义:几何上的点是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B、C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列举出生活中的点的例子。
b.线的定义和特征:老师讲解线的定义:几何上的线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无线细长,没有宽度,只有长度,用小写字母表示,如ab、cd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列举生活中的线的例子。
c.面的定义和特征:老师讲解面的定义:几何上的面是由无数个点和线组成的,它具有宽度和长度,并且是无限延伸的,用大写字母表示,如ABC、MNP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列举生活中的面的例子。
4.练习与巩固(15分钟)a.学生自主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自主解答一些与点、线、面有关的题目。
b.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下列问题:1)在一张纸上,你能画出几个平面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2)画一张世界地图,你需要用到哪些点、线、面?5.拓展延伸(10分钟)a.学生自主拓展:学生自由发挥,设计一个有趣的图形,用尽可能多的点、线和面。
b.学生报告: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图形进行展示和分享,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意见。
平面构成 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教案:平面构成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6课《平面构成》。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包括点、线、面、色彩、形状等,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平面构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理解点、线、面在平面构成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平面构成的知识,进行创意设计,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学会运用点、线、面进行创意设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平面构成的知识,进行创意设计,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教材、示范作品。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系列平面构成的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平面构成的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包括点、线、面、色彩、形状等。
2. 教师通过示范作品,讲解点、线、面在平面构成中的重要作用。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平面构成练习,让学生运用点、线、面进行创意设计。
2.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2. 教师提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构成创作。
板书设计:平面构成基本概念:点、线、面、色彩、形状基本要素:点、线、面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点、线、面进行创意设计,创作一幅平面构成作品。
2. 作业要求:充分发挥想象,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个性的平面构成作品。
3. 作业答案:无固定答案,注重学生的创意和表现力。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平面构成,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
以平面构成为题的美术课教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介绍平面构成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平面构成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解释平面构成是指在二维空间内,通过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的有规律组合,创造出美观、平衡的艺术作品。
1.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介绍点、线、面三个基本元素,并展示它们的不同的形态和特点。
让学生通过练习,亲身体验和理解点、线、面的表现力和变化。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2.1 对称与非对称解释对称与非对称在平面构成中的意义和作用。
展示对称与非对称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美感和平衡感。
2.2 对比与和谐介绍对比与和谐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平面构成中的重要性。
展示对比与和谐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其视觉效果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技巧与方法3.1 重复与节奏解释重复与节奏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和效果。
展示重复与节奏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其创造出的视觉效果和节奏感。
3.2 层次与透视介绍层次与透视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平面构成中的意义。
展示层次与透视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其空间感和深度感。
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应用与实践4.1 平面构成在绘画中的应用解释平面构成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并展示平面构成在绘画实例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实际绘画练习,运用平面构成的原理和技巧,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平衡感的绘画作品。
4.2 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解释平面构成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展示平面构成在设计实例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实际设计练习,运用平面构成的原理和技巧,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平衡感的设计作品。
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创新与拓展5.1 平面构成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组合和形式,创作出独特的平面构成作品。
介绍一些创新的平面构成作品,让学生从中汲取灵感和启发。
5.2 平面构成的拓展应用介绍平面构成在其他艺术领域的应用,如雕塑、装置艺术等。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广泛应用,并鼓励他们在其他艺术领域中运用平面构成的原理和技巧。
平面构成及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及平面构成教案教案:平面构成及平面构成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及特点;2.能够应用平面构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平面构成的相关性质和定理。
二、教学重点1.平面构成的概念及特点;2.平面构成的方法;3.相关性质和定理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平面构成的方法的理解和运用;2.相关性质和定理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引入(10分钟)1.创设情境:老师出示一张平面图,询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是平面图形。
2.引发问题: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平面是由什么构成的吗?第二部分:概念讲解(20分钟)1.老师讲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平面由一组点组成,这些点在同一平面上,用于表示二维的图形。
2.老师讲解平面构成的特点:平面上的任意两点可以画出一条直线,平面外一点和平面上的一个点可以画出一条直线,平面外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第三部分:方法讲解(30分钟)1.老师讲解平面构成的三种方法:a.给出平面上的几个点,通过这些点画出直线,直线相交的地方就是构成的平面;b.给出平面上的一个点和一条直线,通过这个点在直线上画出另一条直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即是构成的平面;c.给出平面上两条直线,通过这两条直线上的一个点画出另一条直线,这三条直线的交点即是构成的平面。
2.老师通过示例演示以上三种方法的具体步骤。
第四部分:性质和定理讲解(30分钟)1.老师讲解平面构成的相关性质和定理:例如,平面上的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和另一条直线上的一个点构成的直线也在平面上。
2.老师通过示意图和推理说明以上性质和定理的推导过程。
第五部分:练习(30分钟)1.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给出的几个点和直线,验证平面构成的方法是否正确;2.学生通过给出的问题,运用平面构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部分:总结(10分钟)1.老师总结平面构成的概念、特点、方法以及相关性质和定理;2.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性发言。
五、教学资源1.平面图纸;2.直尺、铅笔等绘图工具;3.相关性质和定理的历史资料。
大学平面构成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平面构成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授课班级:[班级名称]授课时间:[具体日期]授课地点:[具体教室]课时:2学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要素、原则和方法,掌握平面构成的创作技巧。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意设计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平面构成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2. 平面构成的要素:点、线、面3. 平面构成的原则:对比、对称、平衡、节奏、比例、主次4. 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5. 实例分析及实践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要素、原则和创作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将平面构成原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要素、原则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构成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创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一些平面构成的经典作品,激发学生对平面构成艺术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平面构成?它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要素、原则和方法1. 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使学生明确平面构成的定义。
2. 讲解平面构成的要素:点、线、面,以及它们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
3. 讲解平面构成的原则:对比、对称、平衡、节奏、比例、主次,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审美法则。
4. 讲解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作。
(三)案例分析1. 分析经典平面构成案例,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2.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设计技巧。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平面构成设计。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平面构成教案范文
平面构成教案范文教案标题:平面构成教案目标:1.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平面构成的常见要素和表现方法;3.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4.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发他们对平面构成的思考,比如问学生平面可以如何构成?2.通过展示一些平面构成的艺术作品或实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概念讲解(20分钟)1.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平面的二维性、有限性和扁平性等。
2.讲解平面构成的常见要素,包括点线面的定义和特征,并通过图例进行说明。
3.讲解平面构成的表现方法,包括正三视图、剖视图等,并利用示例进行演示。
三、观察与分析(30分钟)1.给学生分发一些不同的平面构成实物,如拼图、模型等,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构成要素。
2.让学生自由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并倡导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和思考。
四、综合创作(40分钟)1.给学生准备一些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让他们分组进行平面构成的创作活动。
2.要求学生利用已学习的知识和技巧,设计出自己的平面构成作品,并注重创新和个性的表达。
3.引导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互相交流、借鉴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展示与评价(20分钟)1.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简短的演讲,分享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
2.同学们可以互相欣赏和评价对方的作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教师进行总结发言,对学生的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和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教学资源:1.平面构成的艺术作品和实物图片;2.平面构成的相关教材和练习册;3.平面构成创作用的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
教学评价:1.观察和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和讨论情况,看是否认识到了平面构成的要素和特点;2.评估学生的创作作品,看是否能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新和个性表达;3.学生的演讲和展示情况,包括表达清晰度、创作理念和创作过程的描述是否恰当。
平面构成点线面教案
平面构成点线面教案
教案标题:平面构成点线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
2. 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点、线、面。
3. 能够运用点线面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构造和分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难点:运用点线面的知识进行几何图形的构造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几何工具、图片资料。
2. 教学资源:相关的教学视频、图片资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是由什么构成的,引出点线面的概念。
2. 讲解:通过图示和实物,向学生介绍点线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
3. 操作:让学生使用几何工具,自己尝试绘制点线面,加深对点线面的理解。
4. 拓展: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其中的点线面,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5. 总结:对点线面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其在几何图形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作业:
1. 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 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点线面,并记录下来。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点线面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下节课需要通过更多的实例和练习,加深学生对点线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平面构成优秀教案.doc
平面构成优秀教案..第一章概论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一些基本知识,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平面构成、什么是“二维设计”,以及什么是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平面构成概念,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2、学习难点:造型艺术的美学规律和形式法则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板书)四.课时安排:4课时五.教学过程及主要内容1、导入阶段2、主要内容第一节平面构成概论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面构成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
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第二节什么是“二维设计”整个课程更多的是围绕“二维”这一概念展开的。
谈到“二维”,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下“二维”的定义以及它与“三维”的关系,即“纬度”的基本概念:如果说“一维”只有长度,呈一种相对的线性状况;“二维”则有长度与宽度,呈现一种相对的面形状况;而“三维”有长度,宽度与高度,呈一种体积或空间的状况。
这里我们所谈论的均是在“二维”,也就是平面范围中的一些设计造型的基础问题。
说到“二维设计基础”,首先要提及二维形态的基本元素,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相关的质地(肌理)和色彩。
可以说所有的形态都是相对的点、线、面所组成的,与形态想国的又有他们的质地,再就是色彩的问题。
这两方面都与形态相辅相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平面构成完全详细教案
平面构成完全详细经典教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1.2 平面构成的作用1.3 平面构成与设计的关系1.4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1.5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2.1 点2.2 线2.3 面2.4 色彩2.5 文字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3.1 对称与平衡3.2 对比与统一3.3 重复与节奏3.4 对比与变化3.5 比例与尺度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4.1 单独构成4.2 组合构成4.3 骨骼构成4.4 重复构成4.5 近似构成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应用技巧5.1 创意方法与技巧5.2 构图方法与技巧5.3 色彩搭配与技巧5.4 文字设计技巧5.5 综合应用与实践第六章:平面构成的构图法则6.1 黄金分割法6.2 三分法6.3 对角线构图6.4 中心构图6.5 框架构图第七章:平面构成的视觉传达7.1 视觉元素的引导7.2 视觉焦点的设计7.3 视觉层次的打造7.4 视觉对比的应用7.5 视觉统一与平衡第八章:平面构成的创意表现8.1 创意的来源与激发8.2 创意思维的方法8.3 创意的表现技巧8.4 创意与构成的融合8.5 创意实践与评析第九章:平面构成的应用于视觉设计9.1 海报设计中的应用9.2 广告设计中的应用9.3 书籍设计中的应用9.4 包装设计中的应用9.5 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第十章:平面构成的案例分析与实践10.1 经典案例分析10.2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一:标志设计10.3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二:招贴设计10.4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三:插画设计10.5 平面构成实践项目四:版式设计第十一章:平面构成的材料与技法11.1 传统平面构成材料11.2 现代平面构成材料11.3 平面构成技法概述11.4 绘图软件在平面构成中的应用11.5 实践项目:材料与技法的运用第十二章:平面构成在摄影与摄像中的应用12.1 摄影中的平面构成12.2 摄像中的平面构成12.3 色彩、光线与构图的关系12.4 实践项目:摄影与摄像的平面构成应用12.5 案例分析:摄影与摄像作品中的平面构成技巧第十三章:平面构成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13.1 平面构成与室内设计13.2 平面构成与建筑设计13.3 空间中的色彩与材质应用13.4 实践项目:空间设计中的平面构成实践13.5 案例分析:空间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案例第十四章:平面构成在时尚设计中的应用14.1 平面构成与服装设计14.2 平面构成与配饰设计14.3 时尚设计中的色彩与图案应用14.4 实践项目:时尚设计中的平面构成实践14.5 案例分析:时尚设计中的平面构成案例第十五章:平面构成的综合与应用15.1 平面构成在跨学科中的应用15.2 平面构成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15.3 创意与实用的平衡15.4 实践项目:综合平面构成实践15.5 案例分析:平面构成的综合应用案例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元素、原则、形式、技巧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平面构成》详细教案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授课教师:二、课程名称: 《平面构成》三、授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四、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1、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2、设置目的《平面构成》是造型设计中的一项基础内容,是一种最基本的造型活动。
所谓“平面”是指造型活动在二维空间中进行,所谓“构成(Composition)”是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和法则组织、建构理想形态的造型行为,是一种科学的认识和创造的方法。
构成在造型艺术领域里还有组织、建造、结构、构图、造型等含义。
概括来讲,《平面构成》就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形态按照一定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平面构成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平面构成》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种以平面化的形式去表现各种形象,从而为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开设时间为一年级上学期,开课之前学生已学习《素描》、《色彩》课程,所以本课程主要作用在于“启下”,而“承上”的作用并不明显。
所谓“启下”是指本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它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美术学专业的共性问题,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设计类课程中有着较大地应用。
因此,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由于本课程的学习较为偏重于抽象的理性思辨,较少涉及到具体的专业设计项目或课题。
所以,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加强应用实例的分析讲解。
通过实用的、有趣的、对不同专业课程有较强针对性的多种应用实例,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因此,也要求授课教师对相关专业课程的内容、特点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大学设计平面构成教案
大学设计平面构成教案教学主题:大学设计平面构成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3. 能够根据设计需求进行平面构成设计。
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原则;2. 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3. 根据设计需求进行平面构成设计的实例。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平面构成。
Step 2:讲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原则1. 介绍平面构成的概念和意义;2. 讲解平面构成的原则:平衡、对比、重复和节奏;3. 以图示方式呈现各个原则的应用方法。
Step 3: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1. 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对称、平衡、层次感、组合、重复和反复;2. 通过案例讲解各个方法的应用。
Step 4:案例实操1. 让学生选择一幅图片进行平面构成设计;2. 引导学生根据设计需求运用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进行设计。
Step 5:反思总结1.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2. 了解学生对于平面构成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
教学评估:1. 案例实操中的平面构成设计;2. 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及应用。
课堂互动:1. 教师通过讲解时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2. 案例实操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审查彼此的设计并相互交流。
教学工具:1. 平面构成案例图片;2. 平面构成讲义。
延伸阅读:1. 筱果. 平面构成设计手册[M]. 三联书店, 2005.2. 田晴. 平面构成中的节奏与流程. 广州美术学院学报, 2015, (06):57-61.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原则;2. 运用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进行平面设计。
教学步骤示意图:导入→讲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原则→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案例实操→反思总结。
教案制定人:AI助手。
小学美术《平面构成》教案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
1.增强学生对美术元素的感知与识别,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创意表达,提升创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个性化表现;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在集体中交流、分享与互助;
5.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4.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本节课中,我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氛围让学生们更加放松,有助于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但在某些环节,课堂氛围过于轻松,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适度调整课堂氛围,既要让学生感到轻松,又要保证教学效果。
5.学生成果的展示:在学生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后,成果展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潜力。他们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知识,创作出了很多有创意的作品。但在展示过程中,部分学生表达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基本要素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点的运用:如大小、位置、密集程度等对视觉效果的影响;
-线的运用:如直线、曲线、粗细、长短等在构成中的作用;
-面的运用:如形状、大小、排列组合等对画面整体效果的影响。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平面构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平面构成》教案
本次课标题:平面构成的概述授课班级10美术1 上课时间2课时上课地点教室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①了解平面构成的确立与发展;②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与目的。
①了解平面构成的发展历史;②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③了解平面构成的目的;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任务1:欣赏课本图片资料,分析大自然中的平面构成形态任务2:欣赏教师准备图片资料,概括出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平面构成的目的所在。
参考资料教材以及多媒体图片资料二、教学设计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告知(教学内容、目的) 本次课主要内容:平面构成的确立与发展、概念与目的。
介绍演示提醒演示思考 5引入(任务项目)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图片。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平面构成知识进行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内容中。
提问任务驱动启发式展示图片资料学生欣赏思考讨论、发言10操练(掌握初步或基本能力)对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能进行抽象概括。
教师示范课件演示阅读并标记要点模仿操作301、教师通过教材上的图片和多媒体资料,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平面构成是强调客观现实的构成规律,把自然界中存在的复杂物象和过程,化解为最简洁的点、线、面;冰研究各种物象的构造、分析其特征,利用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形象之间的互相关系和形象与空间之间的关系,进行分解、组合、重构、变化,创造理想的心视觉形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构思和设计。
2、陈述平面构成从确立到发展的历史。
深化(加深对基本能力的找出一张图片,让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
诱导、巡视、个别指导个人操作10体会)归纳(知识和能力)对所讲知识点进行回顾。
讲授课本、课件学生思考10训练巩固拓展检验赏析优秀作品。
启发讲授演示教师准备优秀作品独立操作思考总结懂得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教师提问课本集体回答 5 作业优秀作品的临摹10 cm*10cm 讲授课件学生操作20 后记。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word版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1.1 平面构成的定义1.2 平面构成的分类1.3 平面构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2.1 点2.2 线2.3 面2.4 色彩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3.1 对比与统一3.2 平衡与对称3.3 重复与节奏3.4 对比与层次第四章: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4.1 观察与感受4.2 灵感的来源4.3 构图的方法4.4 创作的步骤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5.1 平面设计中的应用5.2 广告设计中的应用5.3 包装设计中的应用5.4 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第六章:平面构成的视觉元素6.1 形状与线条6.2 色彩与质感6.3 空间与深度6.4 光影与透明度第七章:平面构成的设计原则7.1 简洁性原则7.2 突出重点原则7.3 统一与变化原则7.4 平衡与对比原则第八章:平面构成的创意表现8.1 创意的来源与激发8.2 创意思维的方法8.3 创意表现的工具与技巧8.4 创意实例分析与评述第九章:平面构成的案例分析9.1 平面设计案例分析9.2 广告设计案例分析9.3 包装设计案例分析9.4 网页设计案例分析第十章:平面构成的实践与评价10.1 平面构成实践的步骤与方法10.2 平面构成作品的评价与反馈10.4 平面构成实践作品的展示与交流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理解平面构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平面构成原理。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难点解析:掌握不同元素在视觉传达中的意义,以及如何创造有意义的视觉语言。
三、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难点解析:如何在设计中灵活运用这些原理,以及如何根据项目需求调整和平衡这些原理。
四、平面构成的创作方法难点解析: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观察力,以及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创作中。
五、平面构成的实际应用难点解析:理解不同领域对平面构成的具体要求,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媒介和目标受众进行设计。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
教案名称:平面构成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什么是平面构成;
2. 熟练掌握平面构成的要素和方法;
3. 能够通过平面构成的工具和技巧进行作图和设计。
教学内容:
一、平面构成的概念介绍
二、平面构成的要素与方法
三、平面构成的示例分析
四、平面构成的实践应用
教学过程:
一、平面构成的概念介绍
1. 进行简要的概念解释,引导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含义。
二、平面构成的要素与方法
1. 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2. 讲解平面构成的常用方法,如对比、重复、平衡、统一等。
3. 分别以示例和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要素和方法的应用。
三、平面构成的示例分析
1. 提供一些平面构成的示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其
中的要素和方法。
2. 引导学生解读示例,发现其中的构成规律和美感。
四、平面构成的实践应用
1. 提供一些实际设计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要素和方法进行设计。
2. 学生进行设计练习,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教学资源:
1. 平面构成的相关材料和图片。
2. 设计案例和实践任务。
评价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了解什么是平面构成,熟练掌握平面构成的要素和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设计中。
通过实践任务的完成,可以评价学生对平面构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平面构成的原理和实践。
《平面构成》教案
《平面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和组合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基本技能。
3. 通过对平面构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二、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2. 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3. 平面构成的组合方式(重复、近似、对比、发射、特异)4. 平面构成的原则(对称、均衡、节奏、韵律)5. 平面构成的应用(字体设计、图案设计、海报设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平面构成的组合方式、原则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
2. 演示法:展示平面设计作品,分析作品中的平面构成元素和组合方式。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4. 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观念。
五、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平面设计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和组合方式(重复、近似、对比、发射、特异)。
3. 分析:分析平面构成的原则(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4. 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平面设计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构成在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平面构成的设计作品,加深对平面构成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组合方式、原则及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设计作品、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3. 评价标准:(1)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基本元素和组合方式进行设计。
平面构成教案初中
平面构成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培养学生对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感知和运用能力;3. 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运用;3. 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平面构成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平面构成的概念和作用;2. 学生分享自己对平面构成的理解和认识。
二、基本概念和原理(10分钟)1. 教师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点、线、面、空间、平衡、对比等;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平面构成作品,理解平面构成的原理和运用。
三、视觉元素的运用(10分钟)1. 教师讲解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特点和作用;2. 学生通过实践,运用视觉元素创作一些简单的平面构成作品;3.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和借鉴。
四、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创新设计一些具有个性的平面构成作品;2. 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平面构成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3.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鼓励。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构成在设计和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3. 教师给出一些拓展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实践平面构成。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形状、色彩、质感等视觉元素的运用能力;3. 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方面的提高。
教学资源:1. 平面构成作品展示;2. 相关书籍和资料;3. 网络资源。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创作;2. 引导学生关注和分析生活中的平面构成实例,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3.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鼓励。
《平面构成》教学方案
《平面构成》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不同形式的平面构成。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平面构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增强对平面构成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基本概念:构成要素、构成方法、构成规律。
(2)基本方法:线的构成、面的构成、纹的构成、点的构成。
2.不同形式的平面构成(1)线的构成:直线、曲线、折线、曲线的组合等。
(2)面的构成:基本平面构成单元、平面构成元素的组合等。
(3)纹的构成:基本纹样、纹样的变化、纹样的组合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
2.理论讲解(30分钟)教师详细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示例和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学生实践(4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平面构成的实践,将所学的概念和方法运用到实际中。
4.展示和评价(2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进行互相评价和分享,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引导法:通过提问和示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情感教育法: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资源1.教具:白板、彩色粉笔、纸张、剪刀、胶水等。
2.图片和示例:准备一些与平面构成相关的图片和示例,用来辅助教学和实践活动。
六、教学评价1.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2.互评评价: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和分享,老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现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和情感教育的方法,增强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案 首 页课 目第一章 概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在于通过对理论的学习,掌握平面构成的概念,以及在设计中的意义及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更高层次的造型能力、审美判断力。
教学重点与措施: 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以及在设计中的意义及应用。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与措施:了解平面构成在今后学习中的重要性,讲解结合图片说明。
点、线、面的灵活应用及灵活理解。
课型与教法:理论指导与实践。
多媒体演示、举例分析课后要求及作业:作业一:点、线、面及点线面组合的构成各四个,规格:A4要求:1.注意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画面的整体感2.草稿数个,教师确定详细见作业样板本节课确定作业底稿2011年 2月 23日教学步骤及内容:装 订 线第一章 概论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概论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构成就是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成具有美好形象和色彩的一种新的形体.这种组成的行为及过程就叫构成.所谓平面构成就是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将造型要素(点、线、面) 进行理性的组合排列主要在二维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的界 限,描绘形象。
二、平面构成的目的和意义构成设计作为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法,它打破了传统美术的具象描写手法,主要是从抽象形态入手.构成和绘画不同;绘画讲概括,其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都是整体的;构成讲分解,它把对象分解成最小的单元,然后再根据作者的思想配合一定规律重新组合起来.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现代美术设计不可缺少的训手段之一, 是引导学生建立理性思维的基础。
平面构成作为设计的基础训练,在于着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把注意力集中于造型能力的训练.特别在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形象思维的敏感性,反映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理想,是一条必经的途径.教 页装订线课 目第二章 设计中的点、线、面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理解平面构成概念,了解平面构成在今后学习中的重要性。
要求培养学生练习点线面的构成,这也是学好其他专业的基础,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与措施: 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以及在设计中的意义及应用。
结合实例进行讲解,举例说明。
侧重培养学生利用点、线、面带来的视觉效果,构成点线面的最佳画面。
查阅资料,练习点线面的构成作业。
教学难点与措施:了解平面构成在今后学习中的重要性,讲解结合图片说明。
点、线、面的灵活应用及灵活理解。
查阅资料,练习点线面的构成作业。
课型与教法:理论指导与实践。
多媒体演示、举例分析课后要求及作业:作业一:点、线、面及点线面组合的构成各四个,规格:A4要求:1.注意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画面的整体感2.草稿数个,教师确定详细见作业样板本节课确定作业底稿2011年 2月 23日教学步骤及内容:第二章 设计中的点、线、面装 订 线第一节设计中的点线面一、点的特征定义: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没有上下左右的连续性与二、线的特征定义:具有长度和方向的构成要素。
三、面的特征定义:平面具有位置、长度、宽度而无厚度。
第二节搜集素材的方法一、在生活中提炼,例如找出点线面的构成要素二、翻阅书籍,例如找点线面构成的要素三、上网搜集资料点线面组合构成作品欣赏及讲解装订线教案课 目 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学目的与要求:培养学生有一双感受形式美规律的眼睛,使学生能够进入一个崭新的视觉感知和心里体验的世界里。
要求学生能理解掌握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并能应用到设计中去。
教学重点与措施:认知形式美在设计中的意义;学习形式美的基本要素。
加强强调并且通过练习得以锻炼。
在联系中体会形式美。
从多样的现象里能整理出可供依循的法则,用这些法则判别形式的美与否。
加强强调并且通过练习得以锻炼。
教学难点与措施:侧重培养学生利用构成形式美带来的视觉与心理效应,寻求得到最佳效果的表现手段。
通过练习得以锻炼。
课型与教法: 理论指导与实践。
多媒体演示、举例分析课后要求及作业:作业一:点、线、面及点线面组合的构成各四个,规格:A4详细见作业样板要求:1.注意点线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画面的整体感2.草稿数个,教师确定根据形式美的审核标准做点线面的练习教师确定最后稿子,一对一指导设计2011年 2月23 日教学步骤及内容:第三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第一节 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装订线形式美的法则不象科学原理那样具有恒定性,它会因时、因人而有所不同,但仍具有相当的连贯性,在重视形式整体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才能真正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对称在图案设计里又叫均齐.假定在某一图形的中央设一条垂直线,将图形分为相等的左右两部分,其左右两部分的形量完全相等,这个图形就是左右对称的图形,这条垂直线称为对称轴.对称轴的方向如垂直转换成水平方向,则变成上下对称.二、平衡在衡器上两端承受的重量由一个支点支持,当双方获得力学上的平等状态时,称为平衡.在图案构成设计中并非实际重量均等关系,是根据图像形量,大小,轻重,色彩及材质的分布作用与视觉判断的平衡.生活中,平衡是动态的特征,如人体的运动,鸟的飞翔,流水激浪等都是平衡的形式,因而平衡的构成具有动态.三、和谐爱因斯坦指出: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和谐的广义解释是:半段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给我们的感受和意识是一种整体与协调的关系.和谐的狭义解释是统一与对立两者之间不是乏味单调或杂乱无章.单独的一种颜色,单独的一根线条无所谓和谐,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通性和溶合性才称为和谐.四、对比对比又称对照。
把质或量反差甚大的两个要素成功的配列于一起,使人感受到鲜明强烈的感触而仍具有统一感的现象称为对比。
对比关系主要通过色调的明暗冷暖,形状的大小粗细、长短、方圆,方向的垂直、水平、倾斜,数量的多少,距离的远近疏密,图底的虚实、黑白、轻重,形象态势的动静等多方面因素来达到。
五、重心重心在立体器物上是指器物内部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
任何物体的重心位置都和视觉的安定有紧密的关系。
六、节奏七、韵律韵律原指诗歌的声韵和节奏,诗歌中,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的组合,均称为间歇或停顿。
一定地位上相同音色的反复几句及句末、行末利用同韵同调的音相加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就是韵律的作用。
教案课 目 第四章 骨格与基本形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训练,可以在直觉感受之外加上较为规律的构成形式,使创作有一个质的飞跃。
基本型变化组合、排列、能够使简单的形象通过多种构成的形式获得千变万化的新的形象。
教学重点与措施:通过鉴赏及分析过程,掌握骨骼和基本形在平面构成设计中的作用与意义。
通过例子强调、演示、讲解教学难点与措施:骨骼的掌握及基本形的组织和规律。
通过例子强调、演示、讲解课型与教法:理论指导与实践。
多媒体演示、举例分析、一对一指导设计课后要求及作业:作业二:基本型组合设计,规格:A4。
要求:首先设计出一种基本形,用这个基本形再进行重新组合,得出另一种新的基本形(6—8个)。
注意新基本形要保持它的完整性。
设计出基本型作业三: 正负型要求:正负型的结合巧妙,有趣味性,注意他的完整性规格:A4。
2011 年 2月23日教学步骤及内容:第四章 骨格与基本形第一节 骨骼装订线一、骨骼的概念:一切使形有秩序的编排或感觉上经过刻意的编排,这就是骨骼的本能,而形式上像如建筑楼宇中的钢筋骨架,音乐的五线谱等。
二、骨格的分类 1、规律性骨格 2、非规律性骨格 第二节 基本型 一、基本形 (一)概念 (二)单形与复形 1.单形 (1)分离 (2)接触 (3)重叠 (4)透叠 (5)差叠 (6)联合 2.复形 复形指以两个以上形构成的较为复杂的视觉形象。
复形相对单形显得丰富、完整,因此它常作为独立形象出现。
如符号、标志等都可以是复形的形象。
(三)正形与负形 在构成设计中,正形与负形是相互交织而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两种 形象相互衬托,相互依赖,从而使作品的主题形象更严谨,空间更为明确o 在具体设计中,如果正形不突出,视觉效果就会减弱o 另外,如果正负形 各自都成为完整的形象,就成了正负形的反转图o 反转性的特点是正负形 使用同一边缘线,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转换的效果。
中国的太极图图形,表现的是古代先人的"阴"、"阳"观 念,太极图的意蕴就是图、地互换的优秀例子。
一阴一阳,互相排斥又互 相包容;互为图地又互为虚实。
总之,图、地互换利用了人们视觉的局限,人的视线每次只能集中于 相同的一种形态,而不能同时看清楚两种不同的形态o 认识一个图形时, 是依赖背景的衬托而得到的,也就是说图是由地的原因而存在的。
教 案装订线课 目 绘制作业草稿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训练,基本型变化组合、排列、能够使简单的形象通过多种构成的形式获得千变万化的新的形象。
教学重点与措施:通过练习,掌握骨骼和基本形在平面构成设计中的作用与意义。
正负型的巧妙运用,绘制草稿然后教师确定讲解 教学难点与措施:正负型的巧妙运用,巧妙结合。
绘制草稿然后教师确定讲解课型与教法:理论课与实践结合。
多媒体演示、举例、一对一指导设计课后要求及作业:作业二:基本型组合设计,规格:A4。
要求:首先设计出一种基本形,用这个基本形再进行重新组合,得出另一种新的基本形(6—8个)。
注意新基本形要保持它的完整性。
设计出基本型作业三: 正负型要求:正负型的结合巧妙,有趣味性,注意他的完整性规格:A4。
2011 年2月 23日教学步骤及内容:绘制作业草稿一、作业练习装订线将上节课所学的理论应用到设计中去根据要求审核标准做正负型和基本型的练习教师确定最后稿子一对一指导设计二、作业详细作业二:基本型组合设计,规格:A4。
要求:首先设计出一种基本形,用这个基本形再进行重新组合,得出另一种新的基本形(6—8个)。
注意新基本形要保持它的完整性。
作业三:正负型要求:正负型的结合巧妙,有趣味性,注意他的完整性规格:A4。
教案课目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教学目的与要求:学生以点、线、面、形为基础,在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学习中,我们对构成中的基本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要求学生将把所学的内容综合地利用到平面构成的各种构成形式中去,设计出完美的构成作品。
教学重点与措施: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大体包括什么。
以点、线、面的基本形态为主,以富于对比、空间、反复、错视等表现手法,在视觉上引起强烈的反映,给人以新颖、刺激的感受。
通过作业对比练习教学难点与措施:多种形式相互搭配,把所学的内容综合地利用到平面构成的各种构成形式中去。
通过练习知道得以实现课型与教法:理论指导与实践。
多媒体演示、举例分析、一对一指导设计课后要求及作业:作业四:1.重复构成形式、2.近似构成形式、3.渐变构成形式、4.发射构成形式各一张。
规格;A4。
要求:1.重复构成首先设计出一基本形,然后用它在重复骨格中进行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