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姑苏版画对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浅析中国年画对浮世绘的影响及发展现状
浅析中国年画对浮世绘的影响及发展现状作者:刘静瑜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08期【摘要】中国年画与浮世绘都是东方传统艺术,中国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美学内涵,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在历史上,中国的年画对浮世绘产生了极大影响。
中国年画流传至日本,浮世绘是在中国年画基础上进行本土化以及再加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
【关键词】中国年画;浮世绘;影响;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8-0135-01一、中国年画特点年画是古老的、独特的民间艺术。
其取之于民,是伴随着中国新年民间习俗而成的。
它主要用于新年或岁时节令装点环境、渲染气氛,以寄托人们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
年画不仅是年节和民俗活动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也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的载体,可以说是民众美化生活、表达情感、惩恶扬善、寄托理想的一种特殊话语。
民间木板年画的特点是以木刻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技法,创造了色彩鲜明、构图饱满、造型简练、线条遒劲的艺术形式,富有装饰性。
有资料显示,中国年画早在明朝时就远销日本,对日本民间绘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浮世绘特点浮世绘顾名思义是虚浮世界的绘画。
浮世绘多以描述生活场景以及自然风景为主,是日本江户时代特有的绘画形式。
浮世绘反映平民生活以及习俗,美人画和风俗画居多,主要通过木版印刷传播世人。
浮世绘最为注重线条的绘画,绘画效果不以逼真、接近现实为主要效果,而是着重颜色与线条的搭配。
在浮世绘作品中,我们可以通过线条的自由搭配以及色彩的辅助,来了解作者在绘画中的情感宣泄。
浮世绘多是采用单一色块组合而成,色块与色块之间色彩强烈对比,形成浮世绘强烈的装饰性色彩。
三、年画影响下的浮世绘(一)题材。
中国年画题材广泛,内容除了神像门神之外,还有其他的神话传说、戏曲故事、风俗时事等。
比如戏文中的传说故事,表现了人们对英雄的敬佩、对正义的向往、对明辨善恶以及自由的赞美。
试论明清中国绘画的对日传播交流及艺术影响
收稿日期:2020-12-02作者简介:叶 磊(1982-),男,浙江衢州人,盐城工学院日本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中日交流史、日本文化与艺术。
①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对日传播研究”(19SWB-33)阶段性成果;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试论明清中国绘画的对日传播交流及艺术影响①叶 磊(盐城工学院 日本历史文化研究院,江苏 盐城 224051)[摘 要] 明代中国水墨汉画的东传奠定了该画种在日本画坛的主流地位,并实现了水墨画样式的民族化改造。
清代以来,随着各类画谱、明清插图小说的东传以及民间画师的赴日交流,日本文人画、写生画和浮世绘版画应运而。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日本绘画是在中国绘画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并与明清绘画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明清时期;中国绘画;对日传播;渊源关系;艺术影响[ 中图分类号 ] J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75(2021)02-0054-06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据日本各地的考古发掘证明,两国间的文化接触始于秦汉。
自汉魏以来,中国的绘画、书法、金石工艺等陆续输入日本,对日本大和时代的文化艺术影响巨深。
经过有唐一代的互动交流和吸收改造,日本国风文化和民族自觉意识日益成熟,自宋代起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便进入到一个多姿多彩的双向流通阶段。
明清以降,日本或因时局动荡或因闭关锁国,两国间的交流规模已不及前代,但传播与交流的成果依然丰硕显著,且仍以日本向中国方面传承为特征。
就绘画艺术的传播交流而言,明代中国绘画在日本的影响始于中世纪室町时代,这一时期输入日本的绘画主要是宋元画家画作以及承嗣南宋梁楷、马远等画风的明代画院画家和其他职业画家的水墨汉画。
进入清代以后,随着黄檗僧人的东渡、各类画谱的东传以及明清新文化艺术的传入,文人画、写生画、浮世绘版画又相继成为了近世中日绘画交流的主要成果。
浮世绘艺术设计与近代版画设计相互影响的浅谈
浮世绘艺术设计与近代版画设计相互影响的浅谈作者:刘旭颖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14期【摘要】浮世绘与当代版画从时间上说,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间概论。
日本浮世绘是非常具有日本风格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反映民间风俗以及庶民的生活状态的,最具有日本民族风格特点的艺术风格。
日本浮世绘艺术风格与中国早期的版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浮世绘在早期形成过程中很多都参照了中国的版画,甚至落后于中国版画。
浮世绘和中国清代的许多绘画风格、著作以及版画设计都有一些藕断丝连的关系,同时也影响着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的各个艺术领域。
本文研究的是浮世绘与中国清代时期对于版画设计的一些影响以及意义。
【关键词】浮世绘;版画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183-01大家对于浮世绘并不陌生。
浮世绘是日本的一种风俗画、版画设计,是日本江户时代(1063至1867年期间,也被称为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主要是描绘人们的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的表现手法。
日本的浮世绘是一种世俗的、风俗的民间绘画。
“浮世”这个词,在汉语中通常称为人间、人世,世事虚浮无定,所谓“荡摇浮世生万象”。
而在日本这种绘画中,“浮世”则是主要用来表现民间风俗、武士、游女、风景题材以及庶民的生活的定义,具有最鲜明的日本民族风格特点。
插画最早兴起于日本京都、大阪,因此日本京都在印刷和雕版技术上有很大的发展。
早期浮世草子刚在江户时期兴起时是遭京都人的冷遇和蔑视的,而随着插画移入江户,后逐渐成为了艺术的绘画,才改变了大部分人的看法。
而改变这一历史乾坤的人物就是菱川师宣,由于他的大胆进取,通过锐意美化江户河町人的世态风俗,借此提高浮世草子的艺术价值,最终使得浮世草子中的插绘成为世人认可的浮世绘版画艺术。
版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中国的版画设计有着自己悠久的文化历史,它的诞生可以追随到汉朝时期,从其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版画最初的雏形是汉画像石砖。
浅析中国年画对浮世绘的影响及发展现状
美术视点135《戏剧之家》2019年第08期 总第308期浅析中国年画对浮世绘的影响及发展现状刘静瑜(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都江堰611837)【摘要】中国年画与浮世绘都是东方传统艺术,中国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美学内涵,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在历史上,中国的年画对浮世绘产生了极大影响。
中国年画流传至曰本,浮世绘是在中国年画基础上进行本土化以及再加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
【关键词】中国年画;浮世绘;影响;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J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8-0135-01一、 中国年画特点年画是古老的、独特的民间艺术。
其取之于民,是伴随 着中国新年民间习俗而成的。
它主要用于新年或岁时节令装 点环境、渲染气氛,以寄托人们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
年画不仅是年节和民俗活动一种五彩缤纷的点缀,也是文化 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的载体,可以说是民众美化生活、 表达情感、惩恶扬善、寄托理想的一种特殊话语。
民间木板 年画的特点是以木刻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技法,创造了 色彩鲜明、构图饱满、造型简练、线条遒劫的艺术形式,富 有装饰性。
有资料显示,中国年画早在明朝时就远销日本, 对日本民间绘画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 浮世绘特点浮世绘顾名思义是虚浮世界的绘画。
浮世绘多以描述生 活场景以及自然风景为主,是日本江户时代特有的绘画形 式。
浮世绘反映平民生活以及习俗,美人画和风俗画居多, 主要通过木版印刷传播世人。
浮世绘最为注重线条的绘画,绘画效果不以逼真、接近 现实为主要效果,而是着重颜色与线条的搭配。
在浮世绘作 品中,我们可以通过线条的自由搭配以及色彩的辅助,来了 解作者在绘画中的情感宣泄。
浮世绘多是采用单一色块组合 而成,色块与色块之间色彩强烈对比,形成浮世绘强烈的装 饰性色彩。
三、 年画影响下的浮世绘(一) 题材。
中国年画题材广泛,内容除了神像门神之 外,还有其他的神话传说、戏曲故事、风俗时事等。
日本浮世绘与中国木版年画的比较研究
日本浮世绘与中国木版年画的比较研究作者:郭航来源:《数码设计》2019年第04期摘要:浮世绘是日本最著名、最具特色的一种绘画形式,它不仅仅在日本美术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对西方美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而中国的木版年画画作为中国民间美术的一种典型绘画形式,它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市井人民的美好愿望,同时也反映出市井人民的审美文化。
同样都是反映市井人民的文化,日本浮世绘与中国木版年画在审美标准、风格特征、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很多不同之处,其背后展现的是中日两个民族在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以及文化上的差异。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其不同之处,找寻其内在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浮世绘;木版年画;中日文化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9)04-0176-03Abstract: Ukiyo-e is a painting form of Japan's most famous,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it is not only in the history of Japanese ar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but also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influence on Western art. As a typical form of Chinese folk art, Chinese woodcut year painting is integrated in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good wishes of people in the marketplace, but also reflects the aesthetic culture of the people in the marketplace. The same is a reflection of common people's culture, the Japanese Ukiyo-e woodcut and China New Year paintings in the aesthetic standards, style, artistic language and expression techniques have many differences, behind the show is on the two ethnic groups in the social life, customs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its differences and seeks its underlying causes.Keywords: Ukiyo-e woodblock; New Year paintings; Chinese and Japanese cultures引言日本的浮世绘与中国的木版年画都是两国极具民族特色的美术形式,风格却有很大的不同,它们的形成与发展与他们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日本浮世绘版画与中国古代版画的比较
·文艺之窗·192日本浮世绘版画与中国古代版画的比较泰州市少年宫 钱 慧【摘要】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特有的绘画形式,它以独特的表现形式代表日本绘画艺术面目的形象。
浮世绘的制作手法与中国传统版画相似,都是用木板雕刻,内容取材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面貌与民众的心态,与中国宋元后的木刻版画有着惊人的相似。
但是,日本的版画技术是由中国传入的,中国明清的外来文化给日本美术(江户时代)带去了全新的影响。
版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
中国传统木刻版画历史久远,它的来源可追溯到汉代的石刻画像。
经过汉,唐的发展,在晚唐流行起来,到明万历崇祯时光芒万丈。
我国的版画有着辉煌的成就,正因为这一辉煌的成就才会对日本的浮世绘产生了其他艺术样式无可比拟的影响。
【关键字】浮世绘 木刻版画 发展 影响第一节 两者产生的背景的比较浮世绘在日本江户时代最盛行,那时日本实行闭国政策,与日本有经济往来的国家只有中国和葡萄牙,浮世绘是在那时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木刻版画技术才得以传入日本。
中国古代版画产生的背景:自原始社会以来,人们的思想中一直有类似于“版画”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思维,当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传播佛教理论,需要印制大量的佛经,插图,手绘方式效率不高。
宋元开始,木刻画开始广泛地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记录描绘民间生活的场景,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日本的浮世绘有点相似。
第二节 各自对本国现代艺术所产生的影响木刻画对中国的古代艺术来说,它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样式,而且并不会就此消失,会代代传承下去,这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我国古代的艺术长河里,流淌了上千年。
中国古代版画艺术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很大的关注,但在国内,版画的地位始终不如国画,油画,很多人没尝试过,有的人甚至还不知道我们国家有这么一项历史悠久的艺术。
版画与其他用笔画的画不同,属于不同的领域,应该让更多的人体会一下,在体会的过程中,感受我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
中国明清版画对日本浮世绘艺术的影响
中国明清版画对日本浮世绘艺术的影响王莉【摘要】日本浮世绘版画可以说是嫁接在中国明清版画的枝干上而改良培植的新生代“艺术之花”,它的成功繁育并能茂盛繁密地生长是离不开中国古典传统艺术文化的养料的。
因此今天在讨论浮世绘版画取得辉煌成果时,不应该将明清的木版画排除在外,没有中国明清版画“光芒万丈”的辉煌,就不会有江户时代日本浮世绘艺术的成就。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年(卷),期】2012(000)007【总页数】2页(P77-78)【关键词】浮世绘版画;日本浮世绘;艺术文化;明清;中国;古典传统;江户时代;新生代【作者】王莉【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17日本浮世绘版画可以说是嫁接在中国明清版画的枝干上而改良培植的新生代“艺术之花”,它的成功繁育并能茂盛繁密地生长是离不开中国古典传统艺术文化的养料的。
因此今天在讨论浮世绘版画取得辉煌成果时,不应该将明清的木版画排除在外,没有中国明清版画“光芒万丈”的辉煌,就不会有江户时代日本浮世绘艺术的成就。
我国明清版画对日本浮世绘版画产生过重大影响。
这是中日两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国际区域间互相传播、协作与补充吸收的重大问题。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明清版画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国际上未能得到公正的对待,有关日本浮世绘艺术形成与中国明清版画之间的渊源关系的研究还未引起世人的足够重视。
近年来极少数正直的日本学者开始呼吁:在日本浮世绘的传承上要正确对待中国明清版画的惠泽,这已引起国际上有关人士的共同关注。
一、概述中国明刊本版画与浮世绘版画的缘起日本美术在近代以前可以说是大半源自中国,然而日本美术史上引以为豪的浮世绘艺术,号称“世界艺苑一绝”,作为日本江户庶民奉献给人类文明最美的艺术花朵,向来被认为是日本江户时代独创的绘画艺术,是日本对世界美术的莫大贡献。
在日本约250年的浮世绘版画发展过程中,从江户浮世绘版画的创始元祖菱川师宣起到套色版画的锦绘发明者铃木春信,从日本的“绘本”和“插绘”图书分离成为能够独立鉴赏的“一枚绘”独幅黑白版画到精美的雕版套印的彩色版画,从江户翻刻人物娇嫩细润的容颜和肌肤的秘戏图画到用写实的笔触描绘女性优美的造型和姿态的美人画,从表现彩色印刷的凹凸版无线无色勾勒轮廓与分版分色的东锦绘到描写江户町人风花雪月的吉原歌舞伎场的界画,从表现京都贵族阶级典籍教化图解的教育版画到江户市民纵情娱乐的官能风俗画,从表现江户社会町人世偶姿态的人物到描绘日本富士、琉球景观的风景画,无论是哪一类别的浮世绘版画,也无论是哪一流派,画家都数不胜数,创作出的各种形式的浮世绘作品也不计其数。
东西方美术对日本版画风格的影响
87品 评东西方美术对日本版画风格的影响马 蕾浮世绘是日本版画最为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之一,它反映着日本千姿百态的芸芸众生,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中国“姑苏版”和西方光影艺术的元素,具有独特的视觉特征和多变的风格特征,同时影响了近现代西方艺术的发展,在世界艺术史的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美术史告诉人们,东方带给了西方木版印刷术,催生出欧洲铜版画,而中国明清版画极大地影响了日本浮世绘,浮世绘又影响了近现代西方艺术,构成了融合共生的文化生态。
从全球范围看,版画的兴盛代表着市民阶级崛起和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日本、欧洲版画的兴盛期都出现在18世纪前后,这不是一种巧合,而是世界历史上市民阶级崛起的共同律动,这种具有强大传播性质的艺术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入交流并互相影响。
17世纪初,由长崎输入日本的明代绘本和插图是激发日本木版插图发展的主要原因。
日本画师将线条圆润、刀法精湛的中国版画和日本传统的装饰趣味结合起来,创造了有着典型东方风格的浮世绘。
平展的色彩、细腻流畅的线条、简洁明朗的形象,与崇尚理性写实的西方美术形成了鲜明对照,由此催生的世界范围的现代艺术运动,从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东方印迹。
日本文化开放、多元化的发展之路使日本美术史成为一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
日本早期版画以中国唐代文化为源头,以佛教经典为主要内容的木刻印本在奈良时期达到鼎盛。
17世纪后半叶,日本列岛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下进入太平盛世,急速发展的江户地区培育了成熟的市民阶层和发达的商业文化。
江户时期,吸收西方养分的中国明清版画再次传入日本国内,为本土版画带来了新契机,影响世界的“浮世绘”应运而生。
在发展过程中,浮世绘受苏州桃花坞传统木板年画“姑苏版”的影响而产生。
江户早期,以西洋透视、光影、排线技法上版印刷的“姑苏版”作为外销品,从长崎港口传入日本。
这些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刻版88品 评细密,被日本画家视为珍品。
1854年,美国东印度洋舰队打开了日本封闭的国门。
浅谈中国绘画对日本绘画的影响及意义
课程名:《东方美学专题》学号:教师名:《浅谈中国绘画对日本绘画的影响及其意义》东方美学专著:【1】邱紫华、王文革著,东方美学范畴论,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2】彭修银著,东方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印)苏蒂(Sudhi,Pudma)著,欧建平译,印度美学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8;【4】陈伟、王捷编著,东方美学对西方的影响,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5】(日)安田武、(日)多田道太郎编,曹允迪译,日本古典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6】(美)芒罗(Munro.T.)著,欧建平译,东方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7】周来祥主编,东方审美文化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8】(日)神林恒道著,杨冰主编,近代日本“美学”的诞生,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9】高建平、王柯平主编,美学与文化·东方与西方(Aesthetics and culture·east and west),中英文本,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10】牛技惠编,东方艺术美学,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
有关文章:【1】楚晓红,论中国画对日本绘画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艺术百家,2007年S1期;【2】孟玲玲,中国传统壁画对日本绘画的影响,艺术教育,2015年03期;【3】王军,禅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大众文艺,2010年19期;【4】曹生龙,日本绘画与中国绘画的关系,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年06期;【5】李梦,古代中国绘画对日本绘画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S2期;【6】于澎,日本绘画的交流史与其现代风格的形成,文艺研究,2011年10期;【7】何问俊、张一舟,中日绘画交互影响蠡论,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8】信苏珊、唐秀玲,论中国工笔画对日本画色彩元素的借鉴,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9】王莲,宋元时期中日绘画的传播与交流,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10】冯远,现代日本画的启示,新美术,1994年02期。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艺术美学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艺术美学的影响赵一蓉(西北大学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00)摘要院汉唐以来,日本民族文化长期受中国文明的熏陶,日本的古代建筑、文字、语言、律法、服装、书画无不渊源于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艺术设计与美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已经发展为日本文化的精髓。
但它的地理条件的不同,又使它产生了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具有独特民族性的传统文化。
其思想的核心是来自神道的宗教观念。
它与佛教思想、儒学道德观念相融合,产生了带有神佛、神儒精神内涵的传统审美意识。
关键词:日本民族;传统文化;美学;审美意识中图分类号:J11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3-0008-01一、前言日本地处亚洲最东端,四面环海,与大陆有一海之隔。
古代因航海、气象知识的局限,使日本长期与大陆相隔绝,在人类发展史上与大陆文化落差较大。
加上因有大海为屏障,历史上未遭受过外来民族的大规模入侵,到了17至18世纪又因害伯西欧人假借基督教的传播把日本殖民地化,而推行了长达二百多年之久的锁国政策,使日本人固守传统,长期过着与外隔绝的闭塞生活,从而养成了很强的民族传统意识。
日本人因为长期以来文化落后于大陆,加上物资不丰富而产生落差心理和劣等意识,同时又伯因国小易遭到外侵而形成自卫心理,产生了很强的民族自尊心。
为了平衡失落感、劣等意识,出于自尊,日本自古以来借神的尊严,以神国自居,孤芳自赏,竭力保持其传统文化。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日本民族产生了有别于亚洲大陆东方其他民族的宗教信仰和表现在宗教思想、道德观念、文学意识、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独特的民族性审美意识。
因此,作为日本民族文化的一种心理模式的传统美意识具有东方文化的宗教、道德、文化、文学、艺术的内涵,属于东方美学体系。
日本民族的审美意识与亚洲东方其他民族一样侧重于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有浓厚的东方人的审美心理的色彩,与着重审美对象的物理属性的西方审美意识有别。
中国版画与日本版画的渊源探析
中国版画与日本版画的渊源探析作者:龙适徐雁冰来源:《大观》2021年第04期摘要:在世界艺术潮流中,日本浮世绘版画和中国版画都占据着重要席位。
中国版画独特的手工技法使其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作为日本传统日常生活的写照和市民心理的描绘,浮世绘是日本版画文化的重要代表。
文章通过概述浮世绘版画和中国版画以及其发展过程中的代表人物,来了解中国版画与日本版画之间的微妙联系。
关键词:浮世绘;中国版画;渊源一、中国版画汉语中的“版”字是由“反”与“片”组成,以字面来理解,反片恰好是对印刷原理最为形象的描绘。
中国古代版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巧妙地运用“留黑”的手法对画面进行特殊处理,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近现代有关的学说中,追溯我国古代雕印术的出现,有从东汉、隋唐等不同的说法。
《敦煌隋木刻加彩佛像》的出现,证实我国隋唐便已有雕版印刷术。
学术界普遍认为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的刻本《金刚经》扉页(图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版画作品,发现于敦煌莫高窟(今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
全书文本共七页,呈长卷形式。
画面图形饱满严谨,刀法纯熟,线条清晰有力,浓密流畅,墨色均匀。
卷首即木刻扉画《祇树给孤独园》,描写了释迦佛坐在祇树给孤独园的经筵上说法,弟子须菩提正在跪拜听讲。
佛的左右前后,立有护法神及僧众施主十余人,上部有幡幢及飞天。
这是我国雕刻佛画中珍贵的艺术遗产,表明雕印版画在唐代不仅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艺术水平上也达到了较为成熟和精妙的程度。
我国发现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是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
它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完美的雕刻方法和强烈的韵律。
元宋朝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木刻稿构图完美,风格高雅。
并且风景图开始出现在经文中。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版画的辉煌時期,由于小说、戏曲的兴起,印刷技术有了显著的发展。
明代的独幅版画,尤其是书籍的木刻版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达局面。
中国艺术对日本浮世绘艺术的影响
OBSERVATION SCOPE VIEW268中国艺术对日本浮世绘艺术的影响姚颖(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南宁 530100)摘 要:艺术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中日两国的艺术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风靡世界的浮世绘水印版画与中国风俗画自然也脱不了渊源,可以说这是中日两国的文化艺术互相传播影响、借鉴吸收的结果。
关键词:中国艺术;日本浮世绘;影响一、关于浮世绘浮世绘诞生于十七世纪的江户时代,是一种主要描绘市井生活的民俗艺术。
当时的日本社会随着商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市民阶层财富的聚集和享乐主义的盛行,使表现花街柳巷娱乐场所从业者生活的风俗画应运而生。
浮世绘的含义起先源于佛教思想,“浮世”即为“尘世”的意思,浮世绘画有抛弃尘世的眷恋,通往开悟之道的寓意。
体裁上既有版画木刻的作品,也有肉笔绘。
不过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和转变,肉笔绘过于昂贵,已经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所以很多宫廷画师来到江户,以木刻插画形式创作浮世绘。
木刻归纳起来大概有“绘本”(插图画本)和“一枚绘”(单幅木刻创作)两种形式,在木刻技法上追求木质纹理的表现效果,而且把线条的流畅放在极主要的地位。
[1]由于版画印刷成本降低,使平民百姓也有经济能力收藏,大大促进了浮世绘的广泛传播。
活跃于江户时代的浮世绘艺术家们,创作了各式各样的版画作品,有描绘各地名胜、社会时事、民间传说内容的,也有擅长表现女性美的,这些艺术作品都具有很高的写实技巧,所有这些题材都是以庶民美学意识为基调的世俗反映。
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日本美术符号,浮世绘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十九世纪欧洲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流派大师无不受到此种画风的启发,浮世绘艺术成了西方人了解东亚艺术文化的窗口。
在欧洲,艺术家们早已厌倦了千篇一律的学院派艺术风格,浮世绘上那些富有神秘东方色彩的美人绘和具有异国情调的山川地域,一下子捕获了许多艺术家们的芳心。
后印象派的梵高就热衷于临摹浮世绘,莫奈也受到浮世绘中一些常见的建筑造型和美学的启发,日本桥的形象就出现在他后期的作品《睡莲》中。
浅析中国木版年画与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异同
浅析中国木版年画与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异同作者:王颖马佳明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4年第03期摘要:中国木版年画对日本浮世绘版画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年画启发并发展了对西方后印象画派有深远影响的日本浮世绘。
关键词:中国木版年画;日本浮世绘版画中国木版年画在清盛期康雍乾三朝时期最为辉煌。
画店作坊最多时达50余家,题材以描绘城市生活和市民风俗为主,尤以景物、仕女和文学、戏曲、历史故事为最典型。
中国四大民间木刻年画有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绵竹的木刻年画。
天津杨柳青年画因地近京畿,明显受宫廷绘画影响;山东潍坊、四川绵竹等地的年画更为接近广大农村地区,最能体现农民审美倾向,更显原始和质朴;而苏州桃花坞年画最受文人画传统和外来文化影响,其市民化的特征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日本古典美术中,浮世绘的知名度最高。
浮世绘样式的发展主要是在木版画形式上进行的,因此,人们提到浮世绘,往往专指木版画形式,其中以刻绘美人画、歌舞伎俳优画和风景画居多。
在浮世绘中还出现了模仿桃花坞木版年画的作品。
这种与中国明清版画在文化上的同源性,使日本艺术家们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为此而进行的尝试和努力,都与中国的同行颇为相似。
首先是透视和明暗画法的运用,成为了在“西画东渐”的大背景下,向日本输入西画技法的“二传手”。
如1740年日本出现了具有透视效果的“浮绘”,以线条方式来追求空间深度表现;而在中国俗称“西洋镜”的西方游戏具也就通过长崎传入东瀛,透过镜头可以看到描绘的风景画具有很强的透视效果,绘制的画片也因此被称为“眼镜绘”。
这些版画中的西画因素比1783年司马江汉(日本早期西画代表性人物)制作的日本第一幅铜版画《三围景》要早40余年。
日本艺术家们既有执著传统的精神,同时又大胆吸收外来文化,具有开放意识和融合性,从而最终积淀起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传统。
同是版画,但是苏州版画与浮世绘版画既有共通性,也存在个性上的差异。
浅论日本浮世绘与中国明代版画的关系
浅论⽇本浮世绘与中国明代版画的关系MING RI FENG SHANG145中国风尚⽂|周吾玥浅论⽇本浮世绘与中国明代版画的关系摘要:中⽇两国隔海相望,⾃古以来两国之间就有密切的⽂化交流。
⽇本浮世绘与中国明代版画同为民间印刷品,之间的相似与不同正可以为⼆者交流提供了可能性。
关键词:浮世绘;明代版画;⽂化交流浮世绘于⽇本江户时代约1603—1867流⾏,被认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本美术样式。
主要描绘⼈们的⽇常⽣活、风景、戏剧。
通常被认为是专指彩⾊印刷的⽊版画,但也有⼿绘。
被称为“虚浮世界的绘画”,亦即过眼云烟和瞬间欢乐的绘画。
实际上是⽇本江户时代以江户市民阶层为基础⽽发展来的风俗画。
浮世绘名家葛饰北斋就将这种美术样式推向⾼潮。
他的名作《富⼠⼭三⼗六景》系列和《神奈川冲浪⾥》可谓是家喻户晓。
⽽在隔海相望的中国⼤陆上,⼀种明间雕版印刷绘画与浮世绘有很多相似点。
中国版画虽然没有⽇本浮世绘名冠中西,但历史更加久远。
中国古代版画从唐开始发展⾄元代期间,在雕印⽔平上有已经⾮常成熟的程度。
从取材到应⽤以及印刷数量上都有很⼤幅度的发展。
明时期⽂学、戏曲、⼩说在民间的兴起,促成对有关读物的⼤量需求。
书商们为吸引读者,在书中增加⼤量插图,以加⼤竞争实⼒,为推销更多书籍,由此⼤⼤的扩展了版画技术的空间。
为了竞争,提⾼版画插图的质量,坊间刊印的戏曲、⼩说及各种民间散调,⽆不加⼊精美的版画插图。
如明代最负盛名的画家陈洪绶就画过⽤以作书籍插图和纸牌(叶⼦)的版画稿本,著名的有《九歌图》及《屈⼦⾏吟图》⼗⼆幅,《⽔浒叶⼦》四⼗幅,《张深之正北西厢》六幅,《鸳鸯冢娇红记》四幅,以及他逝世前⼀年所作的《博古叶⼦》四⼗⼋幅等。
⽇本与中国最早的美术交流也可以追溯到公元630年也就是唐贞观四年,七世纪始派遣唐使,受盛唐佛教美术影响;⼋世纪中叶的屏风绘受到盛唐⾦碧⼭⽔影响发展⽽来;九世纪的平安前期被称为“唐风⽂化”、“唐绘”;九世纪的平安后期开始探索属于⾃⼰的艺术形式,设⾊浓艳并富有装饰性,开创了“⼤和绘”;⼗五、⼗六世纪宋元的⽔墨随着禅宗的传播成为⽇本绘画的主流,此时的⽇本画家为南宋画风所倾倒,马远、夏圭、梁楷、牧溪等宋代画家在⽇本⼤受追捧。
“姑苏版”珍品能告诉我们什么
“姑苏版”珍品能告诉我们什么今天,13张“姑苏版”桃花坞年画集结首展国内“姑苏版”珍品能告诉我们什么法国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布展中日本文博工作者在点校展品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美人闺房图>>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西洋剧场>>新闻CT首席记者李婷今天,“姑苏繁华录——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特展”在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美术馆拉开帷幕,在90余件展品中有13张来自中国、日本、法国的“姑苏版”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这是清代康乾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全盛期作品首次在国内公开展出。
昨天,记者在苏州美术馆布展现场先睹为快,领略了精美的“姑苏版”珍品风采。
“姑苏版”是记录苏州城市生活最重要的历史图像资料所谓“姑苏版”,是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全盛期的作品,此一类作品内容着重描写苏州市民生活和城市景观,表现方法受到西方绘画透视、比例关系等技法影响,享有“东方古艺之花”的美誉。
继承了以“明四家”为代表的吴门画派文脉的桃花坞年画,进入清朝之后,对市民生活写实记录的热情十分高涨,此次展出的13张“姑苏版”珍品,分别为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西洋剧场》,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美人闺房图》、《玉堂富贵图》、《九里山大战楚霸王》,日本町田市立博物馆收藏的《苏州景新造万年桥》、《西湖十景》,日本神户市立博物馆收藏的《山塘普济桥中秋月夜》、《姑苏万年桥》、《姑苏石湖仿西湖胜景》、《渔樵耕读》、《亘古一人(关帝图)》、《天仙送子图》、《螳螂三童图》。
展出作品有以城市景观的代表物城门、名桥、水路、商铺为记录对象,为苏州发达的商业经济画像立影,如果说从《清明上河图》到《姑苏繁华图》是皇家对治下太平盛世的记忆,那么,《山塘普济桥中秋月夜》、《姑苏万年桥》就是普罗大众们对身边美好生活的留影与留念。
《美人闺房图》、《玉堂富贵图》虽与富贵逼人的雍正《十二美人图》不可完全相提并论,但是也可以看出宫廷艺术与民间艺术在趣味上的相近相似。
古代中国绘画对日本绘画艺术的影响研究
2021-05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古代中国绘画对日本绘画艺术的影响研究赵寰(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重庆402560)摘要院中国与日本自古以来在文化、经济方面交流密切,日本绘画艺术的发展与古代中国绘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日本民族在中华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十分善于汲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并通过自身的创新与发展,将其融入本民族的文化艺术史中。
古代中国绘画的艺术手段与文化内涵都对日本绘画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日本从佛绘、唐绘、大和绘、汉画、文人画、浮世绘等整个绘画史的演变和发展几乎都受到了古代中国绘画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中国绘画;日本绘画;艺术影响;中日交流中图分类号:J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4-0045-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4.022一、前言中日文化交流自古以来便十分频繁,有史料记载,在两汉时期,中日便已有了交流和往来。
之后,中日交往越发密切,直到唐朝达到高峰,不仅是经济之间的往来,文化交流也在此时有了重大突破。
当时,为了交流学习,中国与日本都向对方国家派去了使者、学者以及商人等,去往日本的中国使者为他们带去了许多文化、技术以及风俗习惯,唐风元素在日本大受欢迎,还兴起了“唐风文化”。
元明清时期,中日也一直保持着密切交流。
也正是由于古代两国文化交流密切,才使得古代中国绘画艺术在历史的长河里,地对日本绘画频频产生影响。
二、古代中国绘画的艺术手段对日本绘画的影响(一)笔墨的应用笔墨艺术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技法,是中国画的“灵魂”。
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中蕴含着中国艺术特有的含蓄与奔放,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绘画技法,还是区分不同艺术风格的主要依据,许多画作都是因为笔墨表现形式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区别。
笔墨艺术与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缺少了笔墨艺术,中国画便缺失了“灵魂”。
中国画传到日本以后,笔墨艺术也同样丰富着日本绘画的艺术表现。
漫谈中国年画和日本浮世绘不同发展的根源
漫谈中国年画和日本浮世绘不同发展的根源作者:欧勇陈欲晓来源:《美术界》 2013年第5期■TEXT/欧勇陈欲晓中国传统木版年画和日本浮世绘都是在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两者都是极具民族特色的民间美术,他们既有许多共性,也有许多不同。
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发展是呈横向扩展型的发展方式,而日本浮世绘是呈纵向替代式的发展,造成这种差异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原因,而是由多方因素的结果,我们从两国当时社会的文化、社会协作关系以及两国的民族性格人手分析,才能清晰的看清他们不同发展模式的根源。
一、两国民族性格的差异1、中国的民族性格中国有较易于隔离的地理环境。
东面临海,西北横亘沙漠,西南有世界上最大的青藏高原。
这种内部回旋余地又相当开阔的环境,使中国没有向外部拓展的野心,养成了含蓄的民族性格。
早熟的农业文明,周边地区的落后,使中国人不愿主动与外部世界打交道。
“中国文明发展到清初,到达了极点,自以为四海之内,惟我独尊,闭锁的心态使外来的一切,毫无心理准备去接受,老大与僵固,封锁了中国人向外学习的能力。
”中国的地理环境从而使国人容易滋生稳定与自信、从容与安祥的性格,这种性格在传统民间年画中就自然的表现为了构图上对称性与圆满式。
2、日本的民族性格日本国土面积较小,加上地质气象灾害不断,日本人常常处在警觉的状态下。
这样的地理环境很难造就一个民族开朗的性格,从而形成了日本民族性格的特点:危机意识、认真细致。
当然这种岛国根性的形成需要多种历史条件的合力,而且与其开化程度、对外交往的历史传统和宗教观念有紧密的关联。
生活在这样自然环境中的日本人,养成了保持处惊不乱的才能。
我们自然会发现他们在浮世绘构图中忌讳单调的排列,而是体现出不平衡之美。
二、从两国文化的基本形态上看1、“内核文化”与“外缘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基本形态是中华民族以整合儒、佛、道文化为主流主体结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表现如下:首先是具有悠远性和独创性。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与江户时代浮世绘版画比较论文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与江户时代浮世绘版画比较论文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与江户时代浮世绘版画比较论文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与江户时代浮世绘版画比较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与浮世绘版画的起源和概况,并从题材、技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异同。
关键词: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日本浮世绘版画;技法;艺术风格中国明清时期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及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版画,是中、日这两个国家分别创造的一种平民化的美术形式。
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指18世纪产于苏州的版画类印刷物,即集中在桃花坞制作、呈现为年画形式的民间美术品;而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是指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在日本崛起的独立的绘画门类,以“眼见耳闻的社会百态为表现内容”,通过对浮华世界的生动展现,来迎合市民和中产者世俗的审美情趣。
苏州的文化积淀深厚,独具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就是吴地文化中一枝独特的艺术之花。
它刻绘精美、色彩绚丽,反映人们的美好愿望,又和吴地的民俗民风紧密相连,所以它在民众中的影响之深之广是其它艺术所无法替代的。
桃花坞版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绵竹的木刻年画,被誉为中国四大民间木刻年画。
桃花坞时期的作品,突出了民间性、民俗性,画面构图均衡丰满。
题材新颖,多以吉祥喜庆、神像、戏文、民间故事等传统吉祥的形象为主,运用夸张的手法进行表现,巧妙地把传统的吉祥形象和谐声相结合,寓意深刻;在构图方面:桃花坞木刻年画追求丰满而均衡的艺术风格。
即丰满而不让人觉得雍塞,均衡而不让人感到平板,相似国画又有别于国画;在色彩方面:多以成块的桃红、大红、淡墨、黄、绿、紫六色为基调,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鲜明,富有乐观向上的气息。
苏州的雕版印刷技术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至明代苏州刻印的戏曲、小说、插图盛行于世。
桃花坞木刻年画即有此逐步形成。
苏州的木刻年画,在明代中叶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在苏州桃花坞版画中,含有致富获利内容的画片有《一团和气》、《娃娃得利》、《刘海戏金钱》、《岁朝图》等;有关农事的有《春牛图》、《丰收图》、《鱼樵耕读》、《大庆丰收》等;山水风景画片有各地风景,如《姑苏万年桥》、《苏州阊门图》等。
桃花坞里话浮世,江户景中探苏州
桃花坞里话浮世,江户景中探苏州桃花坞年画是江南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其中的“姑苏版”年画,更代表了其全盛时期的艺术风貌。
17 世纪下半期到18 世纪上半期,“姑苏版”年画通过居住在长崎的苏州人传入日本,深受日本民众的欢迎,并对江户时期的浮世绘中透视法和明暗法的运用产生了主要影响。
然而,为什么百年后浮世绘惊艳世界,桃花坞木版年画却面临保护与传承的难题?除“姑苏版”年画,浮世绘还受到桃花坞木版年画哪些影响?江南生活节·明清苏州专场,建投书局与刘海粟美术馆一同邀请到上海艺术家、收藏家汤黎健先生,城乡规划学博士、收藏家李文墨先生,以及澎湃新闻艺术评论首席记者、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黄松女士,与读者们相聚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的传记图书馆,用闲谈的方式穿越时间与空间,在午后一起翻开藏家们心中珍藏的浮世绘与桃花坞故事,也聊了聊关于民俗文化传承的思考与想法。
第一部分:闲谈浮世绘“日本的晕染法、空拓法等种种技术都来自中国,但是日本把它们发挥了极致,精细,这就是日本人的工匠精神。
”汤黎健:浮世绘有着200年到300年的历史,看上去是一张薄薄的很陈旧的纸,但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如果你今天有幸去日本看浮世绘展,也并不一定能看到原版真迹作品,有些基本是以复刻为主的浮世绘。
姑苏版和日本浮世绘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日本的浮世绘大多用于书报书刊之类的刊登赏玩,不大用于张贴,但苏州木版年画大多用于逢年过节喜庆日子挂在家里张贴,所以保存的数量相当少。
据我所知,目前国内唯一一幅姑苏木版年画原版作品收藏在沈阳博物馆,其余的基本在日本藏家和欧洲藏家手中。
我在日本藏家那里见到的姑苏木版年画量也是比较少的,价位比较高。
不单单是钱的问题,一般藏家也不会转让给你,因为姑苏版太珍贵了。
“书局里的桃花坞”真迹快闪,展出了由刘海粟美术馆、汤黎健先生以及李文墨先生提供的8幅浮世绘及桃花坞木版年画真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初姑苏版画设计对日本浮世绘设计的影响中国明清时期的苏州桃花坞木刻版年画及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版画,是中、日这两个国家分别创造的一种平民化的美术形式。
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指18世纪产于苏州的版画类印刷物,即集中在桃花坞制作、呈现为年画形式的民间美术品而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是指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在日本崛起的独立的绘画门类,以“眼见耳闻的社会百态为表现内容”,通过对浮华世界的生动展现,来迎合市民和中产者世俗的审美情趣。
日本美术在近代以前可以说是大半源自中国,然而日本美术史上引以为豪号称“世界艺苑一绝”的浮世绘艺术,被认为是日本江户时代独创的绘画艺术,是日本对世界美术的莫大贡献。
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由于吸收了西方绘画的透视和明暗等表现手法,成为向日本输入西画技法的“二传手”。
受沈南蘋山水花鸟中工笔和色彩的宋元遗意的影响,江户画坛所流行的写实风尚恰恰呼应了浮世绘风景画的兴起。
①随着幕府政权对进口书籍输入限制的放松,西方铜板画以书籍插图的形式大量进入日本,尤其是司马江汉制作成功铜版画,这些都对日本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浮世绘②江户时代各种世俗小说格外流行,无论是描写勇猛武士的戏剧,还是荒唐无聊的滑稽戏或人形净瑠璃③,在江户的平民阶层中都十分有人气,歌舞伎的场景和人物也被直接作为小说插图以版画的形式得以出版。
较之传统的古典版画,人物形象吸取了风俗画的手法,表现手法奔放、活跃,人物性格也更加鲜明。
江户时代最重要的美术现象当属浮世绘版画的出现。
日语中的“浮世”一词在古代原为“忧世”,因为厌世的人生观是建立在对净土向往的来世期待上的。
随着佛教理念的世俗化,此岸现实取代了彼岸理想。
较之过去或者未来,此时此刻的“现世”享受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忧世”也由此被更为轻松明快的“浮世”所取代。
④姑苏版画长56.3厘米、宽37.5厘米的《清明佳节图》是一张上、下四格连贯的版画。
画面上,从右至左、从上到下以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为主题创作了四小张版画。
以水面为中心向两边铺陈的画面让人一看就知道作者描绘的是水网密布的江南地区;茶楼、酒肆中有推杯换盏的士人侍女,野渡横舟处渔翁垂钓艄公撑篙,石桥上来来往往的是踏青的居民,荷锄农人与牵牛牧童神态悠然、①参阅[日]小林忠修:东京都江户东京博物馆、日本经济新闻社,1996年版,第48~51页。
②转自《浅论天下》③人形净瑠璃指江户时代流行的边操纵木偶边弹唱的民间艺术。
日语中的“人形”即木偶,净瑠璃原是一种弹唱艺术。
④参阅[中]徐庆平主编,东方美术史,2009年版,第217~218临水而坐的文人墨客在高谈阔论;河面的波纹疏密相间、淡淡的柳芽似有若无、桃花杏花争芳斗艳……由于是桃花坞早期作品,其风格及技巧上明显继承了明代书籍版画和文人画的精工细作而又初步具有年画特色。
“这张作品构图饱满,内容丰富,场面热闹。
特别是画中那些姿态各异的人物比例稍大,这些都是典型的年画特色。
”雕印精美的《清明佳节图》不是一般匠人所作,从人物造型、山石纹路等用笔上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位具有相当功底的画家。
在尺幅并不算大的画面上,要巧妙地安排下踏青、郊游、雅集、宴会等等丰富的生活场景,非常考验画家的空间⑤感和调度能力。
一般的国画作品要表现这首唐诗的意境,多半会撷取一点加以发挥,而这张版画却对人们在清明这一天的活动来了个事无巨细的记录与描绘,从这个角度看,《清明佳节图》具有相当珍贵的民俗研究价值。
由于年代较远,套色印刷的《清明佳节图》已经出现了一些褪色的痕迹,赭石、花青等色彩较浓艳的还不太明显,画中几处常绿树的绿色则出现了发暗发淡的现象。
苏州的文化积淀深厚,独具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就是吴地文化中一枝独特的艺术之花。
它刻绘精美、色彩绚丽,反映人们的美好愿望,又和吴地的民俗民风紧密相连,所以它在民众中的影响之深之广是其它艺术所无法替代的。
桃花坞版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绵竹的木刻年画,被誉为中国四大民间木刻年画。
桃花坞时期的作品,突出了民间性、民俗性,画面构图均衡丰满。
题材新颖,多以吉祥喜庆、神像、戏文、民间故事等传统吉祥的形象为主,运用夸张的手法进行表现,巧妙地把传统的吉祥形象和谐声相结合,寓意深刻在构图方面:桃花坞木刻年画追求丰满而均衡的艺术风格。
即丰满而不让人觉得雍塞,均衡而不让人感到平板,相似国画又有别于国画在色彩方面:多以成块的桃红、大红、淡墨、黄、绿、紫六色为基调,色彩鲜艳,对比强烈鲜明,富有乐观向上的气息。
苏州的雕版印刷技术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至明代苏州刻印的戏曲、小说、插图盛行于世。
桃花坞木刻年画即有此逐步形成。
苏州的木刻年画,在明代中叶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并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浮世绘是日本德川时代随着风土文化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民间版画艺术。
由于作者多为市民画家和民间艺人,而且多以反映当时的民间风俗为题材,故亦称江户时代风情版画。
它以市井风俗、社会时事、戏剧情节、妇女形象、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及山川景色为内容,体现出当时新兴市民的生活情感。
它的渊源来自原有的“大和绘”。
“大和绘”是专供贵族欣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
浮世绘最初以“美人绘”为主要题材,后来逐渐出现了以相扑、风景、花鸟以及历史故事等为题材的作品。
日本元禄时期的菱川师宣是浮世绘艺术的创始人。
除了创始人菱川师宣外,比较著名的还有揭开浮世绘的黄金时代帷幕的铃木春信,美人绘大师鸟居清长与喜多川歌吕等等名师。
菱川师宣的代表作是《美人回眸》。
这幅画表现了身着华美和服,体态轻盈女子回首一望的动感。
浮世绘中所谓的“肉笔美人书”,就是菱川师宣首开风气,遂被推为浮世绘元祖。
铃木春信,其作品以抒情性、梦幻性、美人画而出名,他擅长于从《和歌》和《物语》等大典文献中得到灵感,而把它转换为当时风俗性的版画。
他在雕刻匠、印刷匠的帮助下,⑤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收藏创作出许多色彩漂亮的浮世绘,画风受到过中国画家仇英的影响,色彩浓郁,存世很多。
鸟居清长的现实美人像,越过了铃木春信一派的梦幻情调,走出健康、自在的独特画风。
鸟居清长的女性群像,极尽婀娜的身段和衣裳花色之美。
从他处理青楼美人休间漫步或夏夕纳凉的悠游姿态,那个时代物质主义至上,市民意识抬头的真实写照,立刻跃然纸上。
同是版画,但是苏州版画与浮世绘版画既有共通性,也有个性上的差异。
受中国绘画的影响,在日本浮世绘的孕育、发展过程中,中国的版画艺术曾经起到过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
浮世绘版画与中国版画之间存在着无法割裂的密切联系。
首先,二者的题材一致,大都是表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浮世绘的魅力当然在于它是一种比较精巧的市井通俗绘画,题材多取自民众的生活习惯与日常景象,与中国年画一样雅俗共赏,是百姓社会生活的强烈的文化表现和需求。
浮世绘画独特的色彩与创意,使它具有鲜明的日本民族风格,充分反映当时的日本文化背景。
中国年画早在宋朝就已成熟,时至明清,已形成了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和四川绵竹为代表的四大年画流派,取材于日常生活,内容包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美人儿童等。
中国的版画大约源于隋唐之际,起初主要用于佛像、佛经的印刷,后来逐渐应用到历书、农书等日常读物。
到宋代版画艺术已相当成熟。
到了明代,版画艺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以建安、金陵、苏州等地为中心的版画流派,涌现出陈洪绶、萧从云、丁云鹏、凌蒙初、胡正言、新安黄氏等一大批知名的版画高手,留下了《西厢记》、《十竹斋笺谱》、《水浒叶子》等版画精品,形成了中国版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高峰。
早期浮世绘的主要形式是为书籍插图,而做插图恰恰是自宋以来中国版画艺术最典型的表现形式,这种相同恐怕不能说是巧合。
其次,在艺术风格方面,苏州版画和浮世绘有着明显的共同点。
具有独立的人格意识。
清盛期的苏州版画绝大部分拥有题款,注明画铺与画师名称。
尤其是在一些大型的以西洋画风描绘都市风光的版画中,除多有题咏,尽情赞颂市民富裕生活外,还“坦率”地标明“仿大西洋笔法”(苏州万年桥,乾隆六年刻),“法泰西画意”(百子图)等,以这种方式公开表达作者自身的审美趣向和技术习惯。
显现出与众不同的个人意识。
无独有偶,浮世绘的画家也都“大大方方地在作品上签字画押,留下自己的姓名或画坊店号。
鸟居清信自称“和画式”。
他的弟弟清倍自豪地在画上注明“日本蝉娟画鸟居氏清倍画”。
显然,这些款识比苏州画家的似乎更饶有趣味,人格意识更为独立,这对于作者在民众审美中,积极地体验个性自由是十分有利的。
再次是具有融汇杂揉性。
主要表现在:一是中西合璧。
明代中晚期,西画随天主教士传人中国,由宫廷流向社会,为民间画师所借鉴。
雍正及乾隆前期,在西洋画风浸润下,加之宫廷画师焦秉贞、吴县籍、刻工朱圭融绘刻《御制耕织诗图》的影响,苏州的民间版画制作者大胆仿效,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前提下,积极吸收了欧洲的透视画法和铜版画技法,“阴阳排线和光影的绘刻,都运用得较为成熟”,使这一时期的作品,因技法精细、构图复杂、场面宏大而别开生面,价值很高。
二是多法互融。
清盛期的苏州版画,均不拘泥陈规,而是灵活运用多种优良的民族传统形式,旨在得到民众的喜爱。
可见,思想上的开放,使东方与西洋、宫廷与民间,传统与时代的多种画风、技艺得以在苏州版画中交汇,酿造出接近绘画和铜版画的全新效果,并由此而成为世界版画史上罕见的欣赏艺术。
综上所述,浮世绘在内容上,有浓郁的本土气息、四季风景、各地名胜,尤其善于表现女性美,有很高的写实技巧而苏州桃花坞的木版年画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从东方艺术的特性来看,中日两国艺术密切相关,中国的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对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⑥⑥参考文献:秋山光和,《日本绘画史》,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石琪,《吴文化与苏州》,上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