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病害
大麦坚黑穗病病状类型
![大麦坚黑穗病病状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5792a1d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6e.png)
大麦坚黑穗病病状类型
大麦坚黑穗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病害,常见于大麦生长期间。
该病害主要侵袭大麦的穗部,破坏花粉发育和胚芽的生长,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大麦坚黑穗病的病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穗部发黑:感染后,大麦穗部表皮发生黑色变化,穗部变得干燥,严重的话会导致穗部脱落。
这是大麦坚黑穗病最常见的病状。
2. 穗部变小:病害的进一步发展会导致穗部变小,花粉发育不良,影响粒数和产量。
3. 穗部瘪缩:病害的更严重阶段,穗部开始瘪缩,花粉无法正常发育,从而导致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
4. 穗部长斑点:感染初期,穗部出现黄色小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斑点逐渐扩大,变成黑色,穗部开始枯萎。
为了防止大麦坚黑穗病的发生,种植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选择抗病品种、注意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残体等。
同时,在发现病害时应及时进行药剂处理,控制病害的进一步扩散。
- 1 -。
大麦大麦赤霉病虫害防治
![大麦大麦赤霉病虫害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f4ebbed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0.png)
大麦大麦赤霉病虫害防治大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和消费。
然而,大麦种植过程中常常遭受到赤霉病和虫害的威胁。
赤霉病和虫害对大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防治这些病害和虫害对于保障大麦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大麦赤霉病和虫害的防治方法。
一、大麦赤霉病防治大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影响大麦的穗部。
赤霉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滋生,因此,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防治大麦赤霉病:1. 良好的田间管理:合理的密植和植株间的通风有利于减少病菌的传播,及时清除旱田内的杂草和秸秆残留物,以减少菌源。
2.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大麦品种种植,能够有效降低患病率。
3. 合理的施肥措施:保持土壤肥力平衡,适量施入有机肥和矿物质肥料,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4. 防治药剂的使用:在病害初期使用特定的杀菌剂,可有效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减少病害发生。
二、大麦虫害防治大麦常见的虫害主要有蚜虫、蓟马和蝗虫等。
这些虫害严重侵袭大麦的生长点和穗部,对大麦产量造成严重威胁。
以下是防治大麦虫害的常用方法: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害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例如引入捕食性昆虫,如瓢虫和食蚜虫等。
2. 化学防治:针对特定虫害使用合适的农药,使用农药前需要仔细阅读说明,遵循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不良影响。
3. 灌溉和排水管理: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管理能够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减少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4. 种植抗虫品种:选择抗虫性较强的大麦品种进行种植,能够减少虫害的侵袭。
综上所述,大麦赤霉病和虫害对于大麦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良好的田间管理、种植抗病品种、合理施肥、控制药剂使用量、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灌溉和排水管理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防治大麦赤霉病和虫害,提高大麦的产量和品质,保障粮食安全。
然而,防治措施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选择,农民应密切关注相关防治技术和方法的更新和推广,提高防治的效果和可行性。
嘉兴市大麦条纹病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嘉兴市大麦条纹病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18f9928192e45361066f5b6.png)
1 嘉 兴 市 近 年 来 大 麦 条 纹 病 发 生 状 况
受害 重 ; 壤湿 度 过低 , 土 不利 于幼 苗 出土 , 抗病 力下降 , 片 叶 感病 也 重。 大麦 开花 期 多 雨潮湿 , 有利 于分 生孢 子萌 发 与侵
染, 种子 感病 重。 适 于发 病 的条件 下 , 在 种子带 病 率越 高 , 发 病 越 重 . 麦条 纹病 的发 生 , 很 大程度 上 取 决于种 子带 病 大 在 率 的多少埘 。
期及 拔 节 期 分施 尿 素 。 四是 大 麦 抽穗 扬 花 期 雨多 , 露水 重 ,
有利 于病 菌 分生 孢 子 的发 生 、 播 与侵 入 , 传 种子 带 菌 率高 。 如 21 0 0年 嘉 兴 市 农 业 科 学 研 究 院 大 麦 播 种 期 为 1 2月 2 曰. 4月 1 一2 l 2日嘉兴 市多 为阴 雨天气 , 此段 时 间正好 是大
现代 农业 科技
21 第 1 0 0年 9期
植 物护理 学
嘉 兴 市 大麦 条 纹病 发 生 原 因及 防治 策 略
郎淑平
( 江 省嘉 兴 市农 业 科 学 研 究 院 大 麦 育 种 室 , 江 嘉 兴 3 4 1 ) 浙 浙 10 6
大麦病虫害防治
![大麦病虫害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aec1305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c.png)
大麦病虫害防治大麦作为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受到了许多病虫害的威胁。
为了保障大麦的产量和质量,农业生产者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本文将会介绍一些常见的大麦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大麦病害防治1. 白粉病白粉病是大麦上常见的病害之一,一旦发生会对大麦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白粉病,农业生产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白粉病的大麦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抗病能力。
(2)合理轮作:避免将大麦种植在连作地,进行合理的轮作,减少病菌的存在和传播。
(3)病虫害监测:定期巡检大麦田,及时发现白粉病病害的初期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赤霉病赤霉病是另一种常见的大麦病害,它会导致大麦颖部产生霉变,对粮食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以下是赤霉病的防治方法:(1)合理施肥:确保大麦植株的养分供应,增强大麦的抗病能力。
(2)及时清除枯萎秧:赤霉病病菌常常隐藏在萎凋的大麦秧中,及时清除这些植株有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3)喷洒药剂:在发病高峰期进行科学合理的喷洒农药,能够有效控制赤霉病的发生。
二、大麦虫害防治1. 麦蚜麦蚜是大麦上最常见的虫害之一,它对大麦的幼苗和叶片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控制麦蚜的数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生物防治:合理利用天敌如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对麦蚜进行生物防治。
(2)喷洒农药:在麦蚜严重危害时期,可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减少其数量。
2. 大麦蛾大麦蛾是一种主要危害大麦的昆虫,会以大麦的幼苗和穗部为食,导致大麦减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大麦蛾防治方法:(1)机械防治:在大麦生长早期,定期巡查大麦田,人工清除大麦蛾的卵和幼虫。
(2)化学防治:根据大麦蛾的生物特性和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使用前仔细阅读并遵循农药的使用说明。
虽然以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大麦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但是大麦病虫害的防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
大麦散黑穗病病原
![大麦散黑穗病病原](https://img.taocdn.com/s3/m/52763e60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a.png)
大麦散黑穗病病原
大麦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然而,它也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
其中,大麦散黑穗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给大麦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严重的威胁。
了解大麦散黑穗病的病原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大麦的正常生长。
大麦散黑穗病的病原是一种真菌,名为黑穗链格孢。
黑穗链格孢是一种害病菌,主要寄生在大麦穗上。
当大麦受到适宜的气候条件和病原菌的感染后,就会引发大麦散黑穗病的发生。
黑穗链格孢能通过种子传播,也可以通过风、雨水等途径传播到其他大麦植株上。
大麦散黑穗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大麦穗上出现黑色小点,逐渐扩展形成黑斑,严重的话会导致整个大麦穗变黑并脱落。
同时,感染的大麦植株也会出现叶片枯黄、凋萎等症状。
大麦散黑穗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大麦的营养吸收和光合作用,降低了大麦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大麦散黑穗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选择抗病性强的大麦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可以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
其
次,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及时清除病害源,并控制大麦穗的密度,保证充足的通风和阳光照射。
此外,合理施肥、浇水,增强大麦的抗病能力,也是防治大麦散黑穗病的有效手段。
总之,了解大麦散黑穗病的病原是防治该病的前提。
黑穗链格孢是大麦散黑穗病的主要病原,通过种子和空气传播到其他大麦植株上。
合理的防治措施包括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田间管理、施肥浇水等。
只有加强对大麦散黑穗病的防治,才能保障大麦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大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大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2574382d0d233d4b14e69c8.png)
能量饲 料 ,适 口性 好 ,含 粗纤 维 5 %左 右 ,饲 料 大 麦蛋 白质 含 量 比玉米 高 7 % 左 右 ,赖 氨 酸 、色 氨 1
酸和异 亮氨 酸含量 均 比玉米 高 ,在配 制饲料 时 ,大
麦 可取 代部 分玉米 ,能 提 高瘦 肉率及脂 肪硬 度 ,是
饲 料玉 米 的最 佳搭 档 。 昆明市 大麦 主要在 冬季 种植 ,是 山 区 、半 山区
1 1 2 农业 防治 :播 种 时 合理 安 排 播 量 ,控 制 群 .. 体 不宜 过大 ;加强 田问 管理 ,增施磷 钾肥 ,促进 行
主要 的粮食作 物 ,常年 播 种 面积 2 4万 h . m ,而 且 还有不 断扩 大 的趋势 。与其 它农 作物 相 比 ,大麦 病 虫草 害较少 ,但 由于 昆明 市冬季 气候 温 暖 ,其发 生 规律 与其它 地 区不 同 ,其危 害性 也 随大麦 面积 扩大
大麦遭 受 锈 病 危 害 后 ,植 株 不 能 正 常 进 行 光 合 作 用 ,叶片失 绿枯 黄 ,造 成籽 粒干 瘪 、产 量 降低 。
1 2 2 农 业 防 治 :播 种 时 合 理 效 降低 锈 病 和 白粉 病 的发 0k 病率 或发 病 强 度 。在 黑 穗 病 发 病 地 区可 用 5 % 多 0
而不 断增加 。 1 病 害 防治
间通 风 透光 和防止倒 伏 ,促使 大麦 生长健 壮 ,达 到
控 制病 害发 生 的 目的。 1 1 3 药剂 防治 :发 病 初 期 ( 1月 中旬 至 下旬 ) .. 1
选 用 1 % 的粉 锈 宁 可 湿性 粉 剂 ,1 0 g6 7 m 5 0 / 6 对 水 5 g喷雾 防治 ,根 据 病 害发 生 程度 可 间 隔 5~ 0k
大麦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要点_洪映萍
![大麦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要点_洪映萍](https://img.taocdn.com/s3/m/26230f7fa45177232f60a21b.png)
度地保护好瓢虫、 蚜茧蜂、 食蚜蝇、 蜘蛛和蚜霉菌等。
2.2.2.3 药剂防治
可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 500 倍液, 或 2.5%
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3 000 倍液, 或 50%抗蚜威可
湿性粉剂 3 500~4 000 倍液, 或 50%马拉硫磷乳油
该病的蔓延; 另外, 如果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植大麦,
植株生长不良, 抗病能力差, 很容易发生该病危害。
1.1.2 防治方法
1.1.2.1 农业防治
(1) 大麦收获后及时将秸秆深翻还田、 用作燃料
或沤肥, 以有效减少菌源, 防止病菌传播。
(2) 加强田间管理, 结合灌水防冻, 增施磷、 钾
肥, 如磷酸二氢钾; 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如绿源
宝、 云大-120、 喷施宝等, 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 选用丰产且抗病的品种, 在病害发生较为严
重的地方可实行 2 年轮作制度。
1.1.2.2 药剂防治
用 20%枯叶唑 1.5 kg /hm2
或 50%扑海因 750 ml /hm2
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危害较重。 麦蚜通常在每年秋
季大麦出苗后不久便陆续迁飞进麦田进行危害, 开春
后蚜虫又以群居的方式危害叶片和麦穗。 被该虫危害
的叶片枯黄褴褛, 生长停滞, 植株分蘖减少, 麦粒不
饱满, 甚至不能结实。
2.2.2 防治方法
2.2.2.1 农业防治
晕。 在湿度较大时, 条纹上常常生出黑色的霉状物。
条纹的形态因大麦品种的不同而有差异。 早期感病
枯死的植株大多不能结实或籽粒不饱满; 有的品种
大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大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a606ea71fe910ef02df832.png)
大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
大麦纹枯病是近年来大麦新上升的一种主要病害,发生普遍,危害日趋加重,已成为影响大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于大麦纹枯病的防治方法我们共同分析下。
大麦纹枯病的危害症状
大麦不同生育期都可受到纹枯病的侵染,病状主要发生于叶鞘和茎秆上,叶鞘上病斑梭形,纵裂,病斑扩大连片形成烂茎。
由于花秆烂茎抽不出穗而形成枯孕穗或抽后形成白穗,结实少,子粒秕瘦。
大麦纹枯病防治方法
(1)施肥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配合施用氮、磷、钾肥。
不要偏施、施氮肥,可改痒土壤理化性状和大麦根际微生物生态环境,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病力。
(2)适期播种避免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
雨后及时排水。
(3)药剂防治①播种前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三唑酮加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羟锈宁)粉剂、或0.03%的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0.012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拌种。
播种时土壤相对含水量较低则易发生药害,如每kg种子加1.5kg种子加1.5mg赤霉素,就可克服上述杀菌剂的药害。
②翌年春季冬、春大麦拔节期,667m2用5%井冈霉素水剂7.5g对水100kg或15%三唑醇粉剂8g,对水60kg 或20%三唑酮乳油8—10g,对水60kg,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2.5g,对水100kg或50%利克菌200g,对水100kg喷雾,防效比单独拌种的提高10%-30%,增产2%-10%。
此外还可选用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立枯灵(利克菌)可湿粉400倍液。
怎样防治大麦条纹病
![怎样防治大麦条纹病](https://img.taocdn.com/s3/m/7d7eb28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b.png)
怎样防治大麦条纹病引言大麦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但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病害的威胁,其中之一就是大麦条纹病。
大麦条纹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大麦的秧苗叶片出现明显的条纹状病斑,对大麦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大麦条纹病,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
1. 选择抗病品种大麦条纹病具有一定的病害发生规律,因此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治大麦条纹病的首要措施。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病害流行情况,选用具有较好抗病性的大麦品种进行种植。
抗病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够减少大麦受到条纹病侵害的可能性。
2. 良好的田间管理良好的田间管理措施也是防治大麦条纹病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田间管理方法:2.1 合理的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降低大麦条纹病的发生和传播。
过高的种植密度会增加病害发生的机会,因为密集的植株之间容易形成湿润的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因此,种植时应根据品种特性和田地条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
2.2 定期除草除草有助于减少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杂草不仅与大麦竞争养分和水分资源,还可能成为病原菌的寄主,增加大麦受到条纹病侵害的风险。
因此,及时除草对于防治大麦条纹病非常重要。
2.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大麦植株的抗病能力,降低条纹病的发生。
过量施肥可能使大麦植株过于茂盛,透气性不好,造成湿润的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因此,施肥时应注意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
2.4 清理病残体在大麦田间及时清理病残体有助于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传播。
病残体是病原菌的重要来源之一,如果不及时清理,病原菌会在残体上越冬,再次感染新的大麦植株。
因此,定期清理病残体可以有效减少大麦条纹病的发生。
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且有效的防治大麦条纹病的方法,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3.1 用生物防治剂进行喷雾生物防治剂是一种利用有益微生物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的方法。
可以选择携带抑菌酶或对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制成防治剂,对大麦进行喷雾处理。
大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分析
![大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c8c51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7a.png)
DOI:10.19904/14-1160/s.2021.15.040大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分析岳进,叶少平*(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1130)摘要:在大麦的种植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病虫害和草害,影响大麦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加强对大麦栽培技术的研究预防病虫害。
主要分析了大麦的主要病虫害和草害,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种植户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大麦;病虫害;草害;防治文章编号:1005-2690(2021)15-0082-02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23文献标志码:B大麦的种植和小麦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其生育周期比小麦早成熟1~2周,适合在高寒地区栽种。
在大麦栽种和生长的过程中,遇到病虫害和草害会直接影响大麦的产量和质量,导致种植户的经济收入降低,防治工作不容忽视。
1大麦病害的防治1.1白粉病1.1.1主要症状白粉病在大麦生长的幼苗期到成熟期都会发生,主要为害叶片部位,病情严重会侵害叶鞘、茎秆和穗部。
发病初期,患病部位长出丝状白色霉点,之后逐渐扩散蔓延,颜色逐渐变为灰色。
大麦发生白粉病后会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大麦的叶片过早枯萎,或影响成穗率,造成千粒重下降,从而影响大麦的产量和质量。
1.1.2农业防治为了降低白粉病的发病概率,应选择科学的播种时间,且控制好播种量和播种的密度,加强田间的管理工作,适当施用磷肥和钾肥,提高大麦的抗病能力。
同时,应提高大麦田间的通风透光性,避免发生倒伏现象,能够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使大麦健康生长。
1.1.3药剂防治白粉病的发病初期主要集中在每年11月中旬至下旬,使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兑水后进行喷雾防治,结合白粉病的发生程度每间隔5~7d使用1次。
1.2锈病1.2.1主要症状锈病主要为害大麦的叶片部位,也会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发病初期会形成黄褐色的小圆点,大麦成熟后形成孢子堆,主要在表皮内。
大麦出现锈病后会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叶片枯黄,从而造成籽粒干瘪,影响大麦的产量和质量。
大麦病害
![大麦病害](https://img.taocdn.com/s3/m/9524eb755acfa1c7aa00cc70.png)
大麦病害及其特征陈健, 乔海龙, 陈和, 沈会权, 陈晓静, 陶红, 臧慧(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盐城224002 )摘要:大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 常遭受各种病害, 大麦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大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有大麦黄花叶病、大麦条纹花叶病、大麦赤霉病, 而大麦条纹病、大麦黄矮病、大麦黑穗病、大麦白粉病和大麦网斑病等也是常见的大麦病害。
阐述了上述病害的分布、发病原因、病原和防治途径。
关键词:大麦; 病害; 分布; 发生; 防治Barley D iseas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Chen Jian, Qiao Hai long, Chen He, Shen Hui quan, Chen Xiao jing, Tao Hong, ZangHui(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oastal Area of Jiangsu Province, Yancheng224002, China)Abstract:Barley is one of the main food crops in our country, which is often subjected to various harmful diseases in its growth and developmental process. Because of change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barley production is affected by diseases in various degrees. The following diseases have great influences on the production of barley: barley yellow mosaic disease, 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 barley scab. In addition, barley stripe disease, 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barley smut, barley powdery mildew and barley netblotch are also common diseases in barley.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distribution, occurrence, pathogen and controlmethod of aboved iseases.Key words: Ba rley; Disease; D istr ibution; Occurrence; Control大麦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最悠久的作物之一, 主要用作饲料、粮食、啤酒工业原料, 以及近年来引起关注的医药工业原料和保健食品。
两种大麦散黑穗病的鉴别
![两种大麦散黑穗病的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902dcd5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62.png)
两种大麦散黑穗病的鉴别黑穗病是大麦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病害,其病状类似于多种真菌引起的病害。
然而,根据植株外部的特征,可以将大麦散黑穗病分为两种类型:锈菌引起的散黑穗病和赤霉菌引起的散黑穗病。
首先,锈菌引起的散黑穗病的病原体是锈菌。
这种病害首先在小穗上形成黑色斑块,然后逐渐扩大形成散黑色斑,最终导致穗的整体脱离。
锈菌通常会袭击种子,导致不健康的生长,这也可能会导致全面的收获损失。
锈菌引起的散黑穗病的主要症状是在叶片和茎秆上形成黑褐色小斑点。
这些斑点会逐渐融合并扩大,形成黑色病斑,导致茎秆松散,并在穗上形成散黑色斑。
在另一方面,赤霉菌引起的散黑穗病的病原体是赤霉菌。
这种病害通常使小穗在茎秆上变软,导致其瘫倒。
在赤霉菌感染之前,受感染的种子会出现一个或多个黄绿色的小针眼。
在感染以后,这些小针眼会逐渐变黑。
小穗变为橙黄色或淡黄色,并在其外壳下形成红褐色或黑色分泌物。
最终,穗脱落,造成整个植株的死亡。
综上所述,锈菌引起的散黑穗病和赤霉菌引起的散黑穗病在病害症状、病原体、感染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识别和管理这些病害时应进行鉴别。
这对于保护农作物的健康和产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另外,两种散黑穗病在病理生理和生态学特征方面也存在差异。
锈菌引起的散黑穗病主要通过空气和水滴传播,同时在植株体内形成小穗间和穗上散生的黑色点状分生孢子堆。
赤霉菌引起的散黑穗病主要通过种子传播,同时也伴随空气和水滴传播。
其感染后的种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数年,成为种子传播过程中重要的传染源。
同时,赤霉菌的分生孢子主要散生在植株体的萎蔫部位,不会形成明显的病斑。
对于二者发生的时间和病害程度也存在差异。
锈菌引起的散黑穗病多发生在植物拔节至抽穗期,其病害程度受环境等因素影响,病害轻重不一。
而赤霉菌引起的散黑穗病则通常发生在收穫期,影响成熟和萎蔫的小穗。
在管理过程中,及时除去枯死的植株、优化肥料供应和提高种子质量等措施可以有助于预防散黑穗病。
总之,鉴别锈菌引起的散黑穗病和赤霉菌引起的散黑穗病对于农作物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麦病虫害防治
![大麦病虫害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ffbacb6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1.png)
大麦病虫害防治大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在种植过程中往往会遭受各种各样的病虫害威胁。
因此,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大麦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种植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病害的防治大麦在生长中可能会遭受到多种病害的侵袭,比如叶枯、赤霉病、锈病等。
这些病害会严重影响大麦的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
因此,及时有效地防治病害至关重要。
1. 病害的识别在防治病害之前,首先要学会如何识别不同的病害。
只有准确判断病害的类型和程度,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可以通过观察叶片上的病斑、症状以及生长状态等来进行初步判断。
2. 病害的预防预防胜于治疗,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害的发生。
在大麦种植前要做好基础管理工作,保证土壤的通风透气、排水良好;及时翻耕、清理田间杂草等,减少病害源的存在。
3. 病害的化学防治对于病害已经严重的大麦田,可以考虑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但在使用药剂时要注意选择绿色、环保的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药,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4. 病害的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病害防治方法。
可以利用一些有益昆虫、真菌等生物资源来控制害虫的数量,达到防治病害的效果。
这种方法不仅有效,而且对环境友好,是未来病害防治的发展方向。
二、虫害的防治大麦生长期间也会受到各种害虫的侵袭,比如蚜虫、螟虫、田间鼠等。
这些害虫会危及大麦的生长和产量,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防治。
1. 害虫的识别不同的害虫对大麦造成的损害不同,因此需要学会识别各类害虫。
可以通过观察叶片、茎秆、穗部等部位的损伤情况,以及寻找害虫的虫粪、卵等来判断害虫的类型。
2. 害虫的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防治方法,可以通过手工捡拾害虫,卷叶、剪除受害茎秆等方式来控制害虫数量。
这种方法对环境无害,适合小面积的大麦田。
3. 害虫的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害虫防治方法,可以利用天敌昆虫、益生菌等生物资源来控制害虫数量。
大麦种传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大麦种传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99a7cabb0717fd5360cdc6a.png)
大麦与谷类科学
B R E N E E LS IN E A L Y A D C R A CE C S
6 1
大 麦种传病害发 生特点及 防治措施
陈恩 甫
( 阳县农林局 ,江苏 射 阳 24 0 ) 射 2 3 0 摘要 大麦条纹病 、散黑穗病 、坚黑穗病都 是以种子 带菌为初侵染源 的系统性病 害。发 病受播种 期 、品种类别 、种子代别
6 2
大麦与谷类科学
B R E N E E LS IN E A L Y A D C R A CE C S
原种基地注意防病 ,所产种子带菌率相对 较低 。而农 户 自留种 ,质量差 ,发芽势弱 ,出苗慢 ,病菌侵染 机
会多 ;忽视 防病 ,病菌逐年积 累,种子带菌 率高 ,发
病重 。
%
表 1 不 同播期 与发 病 的关 系
14 种植年 限 .
年 0 ~4 ,平 均 08 ;18 % .% 99年 0~55 ,平 均 .%
点。 3 2 %吡蚜酮在试验剂量下对作物安全 。 )5
2
18 99年 调 查 ,西 引 二 号 黑 穗 病 病 穗 率 11 ~ .%
收 稿 日期 :20 0 0 0 7— 6— 8
作者简介 :陈恩甫 ( 9 7~) 15 ,男 ,高级农艺 师 ,主要从事植 物保 护 、农业科技管理和农 业法制工作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棱 大麦 和矮早 三 、苏 啤一号 、冈二 、港 啤一号 、单
二 等二棱 大麦 。调查 结果 表 明 ,六 棱大 麦易 感黑 穗 病较 抗条 纹病 ,二 棱 大 麦 易感 条 纹 病 较 抗 黑 穗 病 。
1 ℃ 以上发 病减轻 ,2 ℃ 以上极 少 发病 ;大 麦黑 5 0 穗 病适 宜 发 病 土 壤 温 度 为 2 0~2 c。据 18 5c 98年
大麦的病虫害防治及管理措施
![大麦的病虫害防治及管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d32570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4a.png)
大麦的病虫害防治及管理措施大麦(Hordeum vulgare)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它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
然而,大麦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危害,这对大麦的产量和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开展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及科学的管理措施对大麦的生长和产量是至关重要的。
病虫害是大麦生产中的常见问题之一。
大麦叶锈病是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它会导致大麦叶片出现黄斑、褪绿以及感染区域的叶片干枯。
另外,大麦赤霉病也是一个重要的病虫害,它会导致大麦的谷粒受到霉菌感染并产生毒素。
大麦象甲是常见的大麦害虫,它以大麦的叶片为食,严重的虫害会导致大麦的生长受限。
针对这些病虫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采用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是必要的。
病虫害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大麦生长环境不卫生,因此,定期清理田间的残留物、病虫害载体和杂草是一项重要的防治措施。
此外,合理的施肥和浇水也是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手段。
养分平衡的施肥能够提高大麦的抗病虫能力,而科学的浇水方法可以减少湿度,减轻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
其次,采用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手段。
大麦的生长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天敌或者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
比如,引入益虫来控制大麦象甲的繁殖和发生,使其数量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减少对大麦的损害。
另外,一些具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也可以通过种植抑菌作物或者施用有机肥来控制大麦的病害发生。
同时,科学的管理措施对大麦的病虫害防治非常重要。
及时了解大麦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制定合理的监测和预警系统。
定期检查大麦的叶片、茎秆和穗部,观察有无病斑、虫卵等现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另外,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间隔、轮作制度也是管理大麦病虫害的重要方面。
传统的密度植株过高,容易引发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appropriate intercrop spacing or rotation system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s and pests.为了提高大麦的病虫害抵抗力,选育具有抗性强的品种也是重要的一环。
大麦叶锈病怎么防治?大麦叶锈病防治方法
![大麦叶锈病怎么防治?大麦叶锈病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027ca3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16.png)
大麦叶锈病怎么防治?大麦叶锈病防治方
法
【大麦种植】大麦叶锈病怎么防治?大麦叶锈病防治方法有哪些?
【专家解答】大麦叶锈病发病原因及危害:
大麦叶锈病菌以夏孢子形态在大麦自生麦苗上越夏,播种出苗后侵染秋苗,并在麦苗上以菌丝或夏孢子堆形态越冬。
春天气温回升,恢复发展,繁殖传播危害。
被害部位散生圆形黄褐色隆起小圆点(夏孢子堆)。
当大麦成熟时,其上产生较小的黑色近长方形的冬孢子堆,埋于表皮内。
大麦叶锈病的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法
选用抗锈良种,由于品种之间抗病性不同,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如申麦1号。
2、加强田间管理法
合理施肥,铲除自生麦苗,减少菌源。
3、药剂防治法
喷洒药剂有20%粉锈宁乳油、95%敌锈钠原粉、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具体参见小麦锈病药剂防治部分。
【本人结语】大麦叶锈病是大麦种植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上文本人已经为您介绍了大麦叶锈病的发病原因与危害,还有它的防治方法,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的支持。
两种大麦散黑穗病的鉴别
![两种大麦散黑穗病的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548a665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1.png)
两种大麦散黑穗病的鉴别大麦散黑穗病是一种常见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农作物病害,它的症状包括黑穗病斑和米质穗变硬,影响了谷物的品质和生产效率。
因此,研究如何有效鉴别大麦散黑穗病很重要。
目前,根据黑穗病斑的形态可以将大麦散黑穗病分为关节性和管叶性两种。
在诊断大麦散黑穗病时,可以通过关节性和管叶性大麦散黑穗病的症状来鉴别其属性。
关节性大麦散黑穗病是以米质穗尖和穗颈部的黑色斑点为特征的一种病害。
在关节性大麦散黑穗病的米质穗,会出现黑色病斑,其中以黑色斑点呈现出关节形状,呈金字塔形突出。
而管叶性大麦散黑穗病是以米质穗尖端的黑色斑点以及管叶表现为特征的一种病害。
在管叶性大麦散黑穗病的米质穗,会出现黑色病斑,且以黑色斑点呈现出管叶形状,呈卵形突出。
通过对关节性和管叶性大麦散黑穗病的症状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有效鉴别出两种类型的大麦散黑穗病,从而更好地了解其发病原理,从而发展有效的病害管理技术。
另外,通过比较关节性和管叶性大麦散黑穗病的米质穗,可以看出这两种病害的不同之处。
关节性大麦散黑穗病的病斑症状以及木质化作用更强,而管叶性大麦散黑穗病的具体症状则更为温和,但也会造成木质化情况发生变化。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化学检测方法来鉴别大麦散黑穗病。
例如,对关节性大麦散黑穗病的米质穗可以用磷酸二氢钾检测,可以看到病斑下的穗皮有大量的磷酸二氢钾。
管叶性大麦散黑穗病的米质穗可以用次亚硝酸盐检测,可以看到病斑的穗叶表面会有大量的次亚硝酸盐,而关节性大麦散黑穗病的穗叶则不会出现次亚硝酸盐。
因此,在诊断大麦散黑穗病时,不仅要根据黑穗病斑的症状来鉴别其属性,还可以采用一些化学检测方法来进一步鉴别大麦散黑穗病。
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其他形式的病害抑制策略,比如增加耐病性、改变农田管理方式等,来更好地抵御大麦散黑穗病的侵害。
为了更好地抵御大麦散黑穗病的影响,还可以采用相应的种植技术和农药进行预防和控制。
根据季节特性,在春季和夏季可以采用多穗密播或晚灌洒等技术来改善穗尖间隙;在秋季采用极低温施氮技术;在冬季采用高喷雾施肥技术等。
大麦注意事项
![大麦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26608cb5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04.png)
大麦注意事项大麦/大麥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也是许多国家的主要能源和食品来源之一。
它有很多种类,包括普通大麦、薄螺纹大麦、突变大麦等。
大麦是冬季耐寒的作物,适应性较强,生长期较短,产量也相对较高。
在种植大麦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选择:大麦喜欢在湿润的土壤中生长,但也需要排水良好的土壤。
因此,在选择种植大麦的土壤时,应选择富含有机质和养分、排水性好的土壤。
2. 水分管理:大麦对水分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在生长期间。
因此,在种植大麦时,我们应注意及时浇水,避免土壤干旱或过度湿润。
保持土壤适度湿润,有助于提高大麦的产量和品质。
3. 施肥技巧:大麦生长期短,对养分的需求量也相对较低。
在种植大麦时,我们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肥,尽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环境污染。
通常情况下,大麦需要施入适量的氮、磷、钾肥料,以及其他微量元素。
4. 病虫害防治:大麦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侵害,如大麦蚜虫、赤霉病、白粉病等。
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我们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合理轮作、使用抗病虫害品种等。
5. 控制除草:大麦生长期相对较短,抗除草能力较弱。
因此,在种植大麦时,我们需要注意及时除草,以减少杂草对大麦生长的影响。
可以手动除草、喷洒除草剂等方式进行除草。
6. 种植密度控制:大麦喜欢较稠密的种植密度,一般每亩密度为100-150kg种子。
但过于密植或过于疏植都会对大麦的生长和产量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种植大麦时,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控制种植密度。
7. 收获时间选择:大麦的收获时机与种植时期和气候条件有关。
通常情况下,大麦的地上部分变黄、籽粒颜色变黄、水分含量适中时,即可进行收获。
过早或过晚的收获都会影响大麦的品质和产量。
总结起来,种植大麦需要注意土壤选择、水分管理、施肥技巧、病虫害防治、除草控制、种植密度控制和收获时间选择等。
只有在科学合理地管理下,才能获得更好的大麦产量和品质。
大麦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对于农村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我们更加重视种植大麦时的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彩版参见彩版14·111~112
症状、病原、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防治方法参见小麦纹枯病。
大麦白粉病
彩版22·172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其症状同小麦白粉病。
病原Blumeria graminis(DC.)Speer=Erysiphe graminisDC.、Erysiphe graminisDC.f.sp.hordeiMarchal.称禾谷类白粉菌大麦专化型。不能侵染小麦、黑麦和燕麦。形态特征、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参见小麦白粉病。
病原Drechslera graminea (Rabenh.)Shoem.=Helminthosporium gramineumRabenh.称禾内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Pyrenophora graminea(Rabenh.)Ito et Kurib.称麦类核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3~5个丛生,梗基部膨大,灰色至榄褐色,大小90~180 ×7.5~12(μm)。梗上顶生或侧生1~4个分生孢子,直或略弯,基部常较上端略宽,基细胞呈半球形,大小50~125 ×14~22.5(μm),具隔膜1~7个,表面光滑,脐部宽3~6μm。次生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较常见,寄生在大麦上。
(1)消灭越冬(夏)菌源,收获后深翻,促进病残体分解。
(2)合理密植,不可单一施氮过多。注意排水、中耕,降低田间湿度。
(3)药剂拌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3%于播种前10~20天拌种后播种。
(4)发病初期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或40%灭病威悬浮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0%多菌灵盐酸盐(防霉宝)可溶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667㎡用药液75~100 L。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病系幼苗侵染型病害,每年只在苗期侵染一次,主要靠种子带菌传播。每年大麦收获脱粒时,散出的冬孢子黏附在麦粒上,播种后,冬孢子萌发,产生先菌丝。先菌丝分成4个细胞,每个细胞的近隔膜处产生一个担孢子,由担孢子萌发产生次生小孢子。小孢子萌发形成菌丝,不同性别的菌丝结合形成双核侵染菌丝,从大麦幼芽鞘侵入,后进入生长点,菌丝体随麦苗生长向上扩展。大麦抽穗前,病菌为害花器或种子,又形成大量冬孢子,出现病穗。这时湿度适宜,部分孢子很快萌发,用先菌丝侵入颖壳及种皮内,潜伏在其中越夏或越冬。
(2)播前晒种1~2天,可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早出苗。
(3)种子处理①用25%的粉锈宁按种子重量的0.15%(有效成分)拌种防效优异,此外也可用2%立克秀拌种剂10g拌麦种10kg。②用1%石灰水浸种48小时,对大麦条纹病防效较好,且对大麦种子发芽和出苗有促进作用。③也可用5%硫酸亚铁溶液浸种6小时,晾干后播种。④提倡用浸种灵乳油2ml药液,对水800ml ,喷在10~11kg大麦种子上,再充分翻拌均匀后闷种6~8小时后播种。也可用2ml对水16~2Okg浸10~13kg大麦种子12~24小时。⑤适期播种。大麦条纹病发生轻重与秋播时温度关系密切。土温5~10℃适其发病,温度高可减轻发病,因此强调适期播种,不宜过迟。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早熟7号、光芒二棱、浙农8号等。
(2)适时早播,避免连作,地下水位高的要做好开沟排湿工作。
(3)药剂防治①提倡用二硫氰基甲烷(浸种灵) 2时,对水2Okg,搅匀后浸大麦种子10kg,浸24小时后播种,防治大麦网斑病和坚黑穗病、大麦条纹病。浸种灵易光解,浸种要在室内或采取避光措施。其它种子处理方法可参见大麦条纹病。②在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休眠菌丝潜伏在种子里越冬,一般可存活5年。播种后随种子发芽休眠菌丝开始长出芽管侵入幼芽,后随植株生长进入幼叶,后达到穗部造成剑叶破坏包裹穗部,致不能抽穗或畸形。播种时地温低、湿度高,利于病菌侵染。春大麦早播或冬大麦晚播,生长前期气温低,湿度大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建立大麦无病留种田,繁育无病种子。播种前精选种子,选择籽粒饱满,生活力强,发芽率高的种子,播种后迅速出苗,减少病菌侵染机会。
22.5(μm)。分生孢子梗多单生,也有2~3根束生的,直、仅顶端微弯。病残体上形成子囊壳。子囊壳黑褐色、近椭圆形,大小430~800×300~600(μm),子囊无色,棍棒形,内含8个子囊孢子,有时4个。子囊孢子黄褐色,近椭圆形,大小40~62.5×17.5~
27.5(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潜伏于种皮内的菌丝体和附在种子表面的孢子是主要初侵染源,病残体上的子囊孢子也可侵染。种子带菌引致幼苗发病,病部产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花部受害使种子带菌,成熟时在麦壳等病残体上形成子囊壳。病菌可存活7年。孢子萌发适温20~25℃。20℃、相对湿度100 %发病迅速。低温和寡照、高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冬大麦播种较晚发病重。
2
大麦条锈病
彩版22·169
症状参见小麦条锈病。
病原Puccinia striiformisWest.f.sp.hordei Eriks et Henn.称条形柄锈菌大麦专化型,少数为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均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小麦条锈菌大麦专化型夏孢子较小麦专化型夏孢子色泽略鲜黄。条锈菌大麦专化型本身是由复杂多样的毒性个体组成的,属8个毒性类型(TBYR
防治方法用2%立克秀拌种剂10g拌大麦种子10kg。
大麦条纹病
彩版22·174
症状各大麦栽培区均有发生。大麦地上部均可受害,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幼苗染病,
1、2片幼叶即可发病,但4~5片叶以后发生较多。初生浅黄色斑点或短小的条纹,后随叶片生长,病斑逐渐扩展。分蘖期形成与叶脉平行的细长条纹,病斑由黄色变为褐色。至拔节抽穗期,多数病斑中部草黄色,边缘褐色;湿度大的长出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株提前枯死或矮小,不能抽穗或弯曲畸形,不能结实或不饱满。
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该菌属于转主寄主锈菌。夏孢子、冬包子产生于大麦上,性孢子、锈孢子国外报道产生于百合科短穗虎眼万年青上。我国病菌以夏孢子在南方冬大麦上越冬,夏孢子随季风向北扩散,在北方越夏后,秋季再传播至南方冬大麦上越冬。夏孢子萌发适温11~17℃,超过23℃极少萌发。
防治方法
(1)选用抗锈良种。如xx1号。
0、1、
2、3、
4、5、
6、7)。西藏的条锈菌大麦专化型优势群体为中等毒性的TBYR
2、3、4,其中TBYR3为主类型,只侵染大麦一般生产品种及抗性差的品种。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主要来自当地适存菌源或外来夏孢子。秋冬季病菌菌丝体在- 5℃时尚能越冬。夏孢子萌发适温5~15℃,超过15℃易丧失生活力。气温10~15℃,时晴时雨或有露水存在,冬播或春播大麦参见小麦条锈病。
大麦叶锈病
彩版22·170
症状该病主要侵染叶片、叶鞘,也侵染茎和穗部。被害部位散生圆形黄褐色隆起小圆点(夏孢子堆)。当大麦成熟时,其上产生较小的黑色近长方形的冬孢子堆,埋于表皮内。
病原Puccinia hordeiOtth.称大麦柄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夏孢子堆大小0.3~0.5 ×0.1~0.2(m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见小麦散xx。
防治方法用2%立克秀拌种剂10g拌大麦种子10kg防效97.8%。也可用10%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2.5ml拌50kg大麦种子,拌种时,先以0.5~lkg水将药剂稀释,然后倒在种子上均匀拌种。
大麦坚xx
彩版22·173(右)
症状病株常较健株略矮。病穗上的小花、小穗均被破坏,变成一团黑粉状物,外被一层银白色至灰白色薄膜。有的残存芒,膜较坚硬,风吹不坏,孢子间具油脂类物质相互黏结着。
病原Ustilago hordei(Pers.)Lagerh.称大麦坚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冬孢子圆形或椭圆形,大小5~9μm,褐色,半边色较浅,表面光滑无刺。冬孢子萌发适温20℃,52℃温水中15分钟致死。该菌有5个生理小种,其中C -
1、C-2分布很广。该菌只侵害大麦和裸大麦,即元麦、青稞。
防治方法
(1)选用早熟3号、早熟5号、黄金爪、关东中生等抗病品种。
(2)其他方法参见小麦白粉病。
大麦散xx
彩版22·173(左)
症状参见小麦散xx。
病原Ustilago nuda(Jens.)Rostr.称裸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异名U.tritici (Pers.)Rostr.孢子堆生在花器上,破坏全部小穗,表生白色薄膜,内部全为黑褐色至黑色疏松粉末,只残留穗轴和芒,芒变白干枯,膜破裂后孢子易飞散。孢子褐色球形,一边略浅,表面布满细刺,直径5~9μm,萌发生菌丝。主要侵染大麦和小麦,引致散黑穗病,寄生性有专化现象,大麦上的病菌能侵染小麦,但小麦上的病菌不能侵害大麦。
病原Cochliobolus sativus(Ito et Kurib.)Drechsl.称禾旋孢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该菌为异宗配合种,雌雄同株。自交不孕。该菌在麦秆浸汁琼脂培养基上,pH6~6.5,以透析袋为培养物,24℃培养7天,移至20℃培养14天可形成子囊座。无性态分生孢子梗单生或2~3根丛生,从寄主表皮间生出,褐色,具隔膜。分生孢子形状和大小差异较大,一般为圆筒形,直或弯曲,两端略细,褐色,大小60~120×15~30(μm),具隔膜3~10个。该菌有生理分化现象。有的生理小种对幼苗为害严重,有的为害大麦成株。病菌主要为害大麦、小麦、燕麦及其他禾本科杂草。
(2)药剂防治参见小麦叶锈病大麦网斑病
彩版22·171(右)
症状主要侵害叶片和叶鞘,较少侵染茎。幼苗发病,病斑多在距叶尖1~2cm处。成株发病多从基叶开始,叶尖变黄,上生病健界限不明的褐斑,内有纵横交织的网状细线,病斑较多时,连成条纹状斑,上生少量孢子。颖片受害产生无网纹的褐斑。
病原Drechslera teres(Sacc.)Shoem.=Helminthosporium teresSacc.称大麦网斑内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态为Pyrenophora teres(Died.)Drechsl.称圆核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分生孢淡橄榄色,圆柱状,有1~10个隔膜,大小30~17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