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平权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五大时空观
洛伦兹首次通过偶然性研究清楚了迭代是如何生成混沌的,从此把人 类的理性世界正式投向了非线性的混沌世界.
混沌(CHAOS)是继相对论、量子力学问世以来 20 世纪物理学的
第三次革命。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研究时空的第五次重大变化,一个 重大的突破. 混沌学研究的是无序中的有序,是自然界非线性过程复杂系统内在随 机性所具有的特殊规律。许多现象即使遵循严格的确定性规则,但大体 上仍是无法预测的.比如大气中的湍流、人的心脏的跳动等. 与混沌论密切相关的分形理论,揭示了非线性复杂系统中,有序 与无序的统一,决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
自然界大部分不是有序的、平衡的,而是处于无序的、非平衡的和随 机的状态之中,它存在着无数的无序状态.在非线性的世界里,随机性 和复杂性是其主要特征,但在表现之下还存在着某种自然规律. 混沌分形理论以新的时空观、新的手段来处理这些难题,透过扑朔 迷离的无序混乱现象和不规则形态,提示隐匿在复杂系统内部的规律, 以及局部和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
爱因斯坦推导出了一系列关于时间空间、电磁和高速运动物体行为本质的 结论,其中的两个结论是很辉煌的: 第一个,质量可以转换为能量.这成为了以后制造原子弹的理论基础, E=mc2 ,质量可以换转为能量,这是一个极其辉煌的思想. 第二个,每个物体的惯性在物体接近光速时,必然会快速地增大,以至于 不论我们怎样推动它,都不会超过光速,没有什么比光还跑得更快的.在 1905 年爱因斯坦发现了光速不变原理以后,这两个定理成为他挑战牛顿绝对 时空的两大光辉灿烂的思想. 这两个思想的本质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产生了时间空间的弯曲,时间 空间的卷曲,进而推导出了在大质量物质的弯曲的曲率,进一步发展了引力的 曲率以及引力波的问题。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第三大宇宙时空观——弯曲时空观.
7牛顿的时空观
7、牛顿的时空观在经典力学中,空间与时间的本性被认为就是与任何物体及运动无关的,存在着绝对空间与绝对时间。
Newton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说:“绝对空间,就其本性来说,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
始终保持着相似与不变”“绝对的、纯粹的数学的时间,就其本性来说均匀地流逝,而与任何外在的情况无关”。
Newton还指出:“相对空间就是绝对空间的可动部分或者量度。
我们的感官通过绝对空间对其它物体的位置而确定它,并且通常把它当作不动的空间瞧待。
如相对地球而言的地下、大气或天体等空间都就是这样来确定的”;“相对的、表观的与通常的时间,就是期间的一种可感觉的、外部的,或者就是精确的,或者就是变化着的量度。
人们通常就用这种量度,如小时、日、月、年,代表真正的时间。
”这就就是Newton 的相对时空观。
Newton的绝对时空概念,只就是Newton对时空的一种数学抽象,这从“绝对的、真正的与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可以十分明显地瞧出。
其中‘数学’二字表明Ne wton怕别人误解而特意指明绝对时间就是一种数学的抽象。
Newton的相对时空概念,就是整个Newton力学体系中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牛顿认为:“相对空间就是绝对空间的可移动部分或量度,我们的感官通过绝对空间对其她物体的位置而确定了它,并且通常把它当作不动的空间瞧待。
如相对于地球而言的地下,大气,或天体等空间就都就是这样来确定的。
”可见,牛顿的相对空间概念与我们今天的相对空间概念,没有什么不同。
牛顿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空间都就是相对空间。
牛顿还深刻地认识到,相对空间就是表观的,在表观的相对空间的背后或内部,隐藏着真正的空间,这就就是绝对空间。
从Newton力学的基本定律与概念出发,就一定要求有一个相对的实际可用的时空概念。
物体的位置移动,就要求空间“空”;物体的静止,就要求空间保持相对的“不动”;物体的匀速运动,就要求空间“平直”、“均匀”;而且还要求时间相对的均匀,没有太明显的快慢节奏。
时空相对性与时空绝对性
时空相对性与时空绝对性
展开全文
胡良绝对时间,时间量度与参考系无关;绝对空间,长度量度与参考系无关。
意味着,相同两点之间距离或相同前后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无论在什么惯性系中,其测量结果都是相同的。
时空相对性,将物体置于宇宙中,表达时间,空间及物质之间的整体联系;相对空间体现了在绝对空间中的运动。
时空相对性及时空绝对性二象性,与,波动性与粒子性二象性,其内涵是相同的。
换句话说,时空相对性及时空绝对性二象性,等价于,波粒二象性。
牛顿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观的统一
牛顿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观的统一殷业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上海200234yinye@摘要:时空观是物理理论的基石,也是自然科学的基石,因为存在的一切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
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到爱因斯坦,每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都对时间和空间是什么做过回答,但这些答案还不是最终答案。
本文分析了历史上存在的各种时空观,从笛卡尔的“物质空间”思想出发重新审视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说明:不同的“物质空间”中时间是不同的,从而获得了对牛顿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相对时空观的统一认识。
关键词:虚空;物质空间;绝对时间;相对时间;相对论;牛顿力学中图分类号:O412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时空观是物理理论的基石,也是自然科学的基石,因为存在的一切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
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1]到爱因斯坦[2],每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都对时间和空间是什么做过回答,但他们的答案还不是最终答案。
以上四位伟人对时空的答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时间和空间只有一种,但以笛卡尔的“物质空间”思想[3,4,14]为基础的时空观中,时间和空间可分成两种,一种是“虚空”中的时间和空间,对应“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另一种是“物质空间”中的时间和空间,对应“爱因斯坦的相对时间和空间”,前一种时间是空间无关的,后一种时间是空间相关的,所以在“物质空间时空观”中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可以得到了统一,下面我们对这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1. 虚空和物质空间牛顿在“原理”[1]中阐述的绝对空间是:“绝对空间就其自身特性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处处均匀,永不移动”。
牛顿的绝对空间有如下几层含义,(1)绝对空间是真实感知空间的抽象;我们可以设想一个玻璃围成的正方体,假设这个玻璃正方体相对绝对空间静止,将玻璃正方体中的所有物质抽去(包括引力场),并让玻璃壁变得无限薄,并最终消失,这样得到的玻璃正方体围成的空间,就是绝对空间。
高中物理第五章相对论第一节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第二节时空相对性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
第一节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时空相对性的科学探究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一、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力学规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是相同的. 二、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1.狭义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是相同的,光速与光源、观察者间的相对运动没有关系.三、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1.“同时”的相对性 “同时”是相对的.在一个参考系中看来“同时”的,在另一个参考系中却可能“不同时”的.2.长度的相对性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静止时的长度小.即l ′=l 01-(v c)2式中l 是沿杆运动方向的长度,l 0是杆静止时的长度.3.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从地面上观察,高速运动的飞船上时间进程变慢,飞船上的人则感觉地面上的时间进程变慢.Δt ′=Δt1-(v c)2式中Δt ′是运动的参考系中测得的两事件的时间间隔,Δt 是静止的参考系中测得的两事件的时间间隔.四、相对论的时空观 1.经典物理学的时空观经典物理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脱离物质而存在的,是绝对的,时间和空间之间也是没有联系的.2.相对论的时空观相对论认为有物质才有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因而时间与空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预习交流学生讨论:什么是惯性系?什么是非惯性系?答案:牛顿运动定律能够成立的参考系叫惯性系,匀速运动的汽车、轮船等作为参考系就是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的参考系称为非惯性系,例如我们坐在加速的车厢里,以车厢为参考系观察路边的树木、房屋向后方加速运动,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房屋、树木应该受到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但事实上没有,也就是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这里加速的车厢就是非惯性系.相对于一个惯性系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另一个参考系也是惯性系.一、对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的理解1.如何理解经典相对性原理?答案:(1)惯性系:如果牛顿运动定律在某个参考系中成立,这个参考系叫做惯性系,相对一个惯性系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另一个参考系也是惯性系.(2)这里的力学规律是指“经典力学规律”.(3)本原理可以有不同表示,比如:在一个惯性系内进行的任何力学实验都不能判断这个惯性系是否对于另一个惯性系做匀速直线运动;或者说,任何惯性参考系都是平权的.2.对光速不变原理如何理解?答案:我们经常讲速度是相对的,参考系选取不同,速度也不同,这是经典力学中速度的概念,但是1887年迈克耳孙—莫雷实验中证明的结论是:不论取怎样的参考系,光速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光速的大小与选取的参考系无关,光的速度是从麦克斯韦方程组中推导出来的,它没有任何前提条件,所以这个速度不是指相对某个参考系的速度.3.学生讨论:试述当经典力学时空观遇到光速不变的实验事实这一困难时,爱因斯坦是如何解决的,它的意义如何.答案:爱因斯坦提出了两条基本假设即爱因斯坦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光速不变原理”:不管在哪个惯性系中,测得的真空中的光速都相同.两条基本假设的提出解决了光速不变的困难.同时为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使得人们的时空观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使得看似毫无联系的时间与空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分析下列几种说法:(1)所有惯性系统对物理基本规律都是等价的.(2)在真空中,光的速度与光的频率、光源的运动状态无关.(3)在任何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沿任何方向的传播速度都相同.关于上述说法().A.只有(1)(2)是正确的B.只有(1)(3)是正确的C.只有(2)(3)是正确的D.三种说法都是正确的答案:D解析: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所具有的一些物理量可以因所选参考系的不同而不同,但它们在不同的参考系中所遵从的物理规律却是相同的,即(1)(2)都是正确的.“光速不变原理”认为: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沿任何方向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3)正确.对两个基本原理的正确理解:1.自然规律不仅包括力学规律,还包括电磁学规律等其他所有的物理学规律.2.强调真空中的光速不变,指大小既不依赖于光源或观察者的运动,也不依赖于光的传播方向.3.几十年来科学家采用各种先进的物理技术测量光速,结果都不违背光速不变原理.二、对“同时”相对性的理解1.怎样理解同时的相对性?答案:同时是指两个事件发生的时刻是相同的,“相同”是观察者得出的结论,不同的观察者观察到的结果是不“相同”的.2.怎样理解时间间隔的相对性?答案:运动的时钟变慢:时钟相对于观察者静止时,走得快;相对于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会看到它变慢了,运动速度越快,效果越明显,即运动着的时钟变慢.3.怎样理解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的区别?答案:经典力学时空观:绝对的真实的数学时间,就其本质而言,是永远均匀地流逝,与任何外界无关;绝对空间就其本质而言是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的,它从不运动,并且永远不变.经典力学时空观的几个具体结论:(1)同时的绝对性:在一个参考系中的观察者在某一时刻观测到两个事件.对另一参考系中的观察者来说是同时发生的,即同时性与观察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无关.(2)时间间隔的绝对性:任何事件所经历的时间,在不同的参考系中测量都是相同的,而与参考系的运动无关.(3)空间距离的绝对性:如果各个参考系中用来测量长度的标准相同,那么空间两点的距离也就有绝对不变的量值,而与参考系的选择无关.相对论时空观:空间的大小、时间流逝的快慢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4.如图所示:车厢长为L,正以速度v匀速向右运动,车厢底面光滑,两只完全相同的小球,从车厢中点以相同的速率v0相对于车厢分别向前后匀速运动.(1)在车厢内的观察者看来,两球是否同时到达两壁?(2)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来,两球是否同时到达两壁?答案:(1)在车厢内的观察者看来,两球同时到达两壁.(2)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来,两球不同时到达两壁.解析:(1)在车上的观察者看来,A球经时间t A=L 2v0=L2v0到达后壁,B球经时间t B=L2v0=L2v0到达前壁,因此两球同时到达前后壁.(2)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来,A球经时间t A′=L 2v0+v =L2(v0+v)到达后壁,B球经时间t B′=L2v0-v=L2(v0-v)到达前壁,因此两球不同时到达前后壁.如图所示,在地面上M点固定一光源,在离光源等距离的A、B两点上固定有两个光接收器,今使光源发出一闪光,问:(1)在地面参考系中观测,谁先接收到光信号?(2)在沿AB方向高速运动的火车参考系中观测,谁先接收到光信号?答案:(1)同时收到(2)B先接收到解析:(1)因光源离A、B两点等距,光向A、B两点传播的速度相等,则光到达A、B 两点,所需要的时间相等,即在地面参考系中观测,两接收器同时收到光信号.(2)对于火车参考系来说,光源和A、B两接收器都沿BA方向运动,当光源发出的光向A、B传播时,A和B都沿BA方向运动了一段距离到达A′,B′,如图所示,所以光到达A′的距离长,到达B′的距离短,即在火车参考系中观测,B比A先收到光信号.1.经典物理学认为,同时发生的两件事在任何参考系中观察,结果都是同时的.2.相对论观点认为,“同时”是相对的,在一个参考系中看来是“同时”的,在另一个参考系中却可能是“不同时”的.三、长度的相对性如图所示,地面上的人看到杆的M 、N 两端发出的光同时到达他的眼睛,他读出N 、M 的坐标之差为l ,即地面上的观察者测得杆的长度为l 0,若在向右匀速运动的车上的观察者测得的杆长为l ,则l 和l 0是否相等?为什么?答案:不相等,l 0>l ,因为车上的观察者看到N 端先发光,而M 端后发光,车上的观察者测得的长度l 比地上的观察者测得的长度l 0小,这是因为同时的相对性导致了长度的相对性.严格的数学推导告诉我们l 0和l 之间的关系为l =l 01-(vc)2,可见总有l <l 0.在一飞船上测得飞船的长度为100 m ,高度为10 m .当飞船以0.60c 的速度从你身边经过时,按你的测量,飞船有多高、多长?答案:10 m 80 m解析:因为长度收缩只发生在运动的方向上,与运动垂直的方向上没有这种效应,故测得的飞船的高度仍为原来高度10 m .设飞船原长为l 0,观测到飞船的长度为l ,则根据尺缩效应有l =l 01-(v c )2=100×1-(0.6c c)2m =80 m所以观测到飞船的高度和长度分别为10 m 、80 m .1.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杆的长度没有变化.2.这种长度的变化是相对的,如果两条平行的杆在沿自己的长度方向上做相对运动,与它们一起运动的两位观察者都会认为对方的杆缩短了.3.由l =l 01-(v c)2知v 越小长度的变化越小.四、时间间隔的相对性一列高速火车上发生两个事件:假定车厢上安装着一个墨水罐,它每隔一定时间滴出一滴墨水.墨水在t 1、t 2两个时刻在地上形成P 、Q 两个墨点,设车上的观察者测得两事件间隔为Δt ,地面上的观察者测得两事件间隔为Δt ′,车厢匀速前进的速度为v ,试比较Δt ′和Δt 的大小.答案:Δt >Δt ′解析:车上观察者认为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Δt =t 2-t 1地面观察者认为两个事件的时间间隔:Δt ′=t 2′-t 1′ 根据公式l =l 01-(v c)2,通过一定的数学推导可以得出:Δt ′=Δt1-(v c)2,即Δt >Δt ′一对孪生兄弟,出生后甲乘高速飞船去旅行,测量出自己飞行30年回到地面上,乙在地面上生活,问甲回来时30岁,乙这时是多少岁?(已知飞船速度v =32c )答案:60岁解析:飞船中的甲经时间Δt ′=30年,地面上的乙经过的时间为Δt =Δt ′1-(v c)2=301-(32c c)2年=60年,可见乙这时60岁了. 1.由“同时”的相对性引起了长度的相对性.从而引起了时间的相对性.2.由Δt ′=Δt1-(v c)2知,v 越大,Δt ′越短.1.某地发生洪涝灾害,灾情紧急,特派一飞机前往,飞机在某高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投放一包救急品,灾民看到物品做曲线运动,飞行员看到物品做自由落体运动,物品刚好落到灾民救济处,根据经典时空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飞机为非惯性参考系B .飞机为惯性参考系C .灾民为非惯性参考系D .灾民为惯性参考系 答案:BD解析:物品投放后,仅受重力作用,飞行员是初速度为零的自由落体运动,符合牛顿运动定律,故飞机为惯性参考系,B 对;而地面上的人员看物品做初速度不为零的抛体运动,也符合牛顿运动定律,D 也对.2.如图所示,强强乘速度为0.9c (c 为真空中的光速)的宇宙飞船追赶正前方的壮壮,壮壮的飞行速度为0.5c ,强强向壮壮发出一束光进行联络,则壮壮观测到该光束的传播速度为( ).A .0.4cB .0.5cC .0.9cD .1.0c答案:D解析: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在一切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等于c .故选项D 正确.3.麦克耳孙—莫雷实验说明了以下哪些结论( ). A .以太不存在B .光速的合成满足经典力学法则C .光速不变D .光速是相对的,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答案:AC解析:麦克耳孙—莫雷实验证明了光速不变的原理,同时也说明以太是不存在的. 4.假设地面上有一火车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行,车内站立着一个中等身材的人,站在路旁的人观察车里的人,观察的结果是( ).A .这个人是一个矮胖子B .这个人是一个瘦高个子C .这个人矮但不胖D .这个人瘦但不高 答案:D解析:取路旁的人为惯性系,车上的人相对于路旁的人高速运动,根据尺缩效应,人在运动方向上将变窄,但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没有发生变化,故选D .5.以8 km/s 的速度运行的人造卫星上一只完好的手表走过了1 min ,地面上的人认为它走过这1 min“实际”上花了多少时间?答案:(1+3.6×10-10)min解析:卫星上观测到的时间为Δt ′=1 min ,卫星运动的速度v =8×103m/s ,所以地面上观测到的时间为Δt =Δt ′1-v 2c 2=11-(8×1033×108)2min=(1+3.6×10-10)min .。
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到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
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到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自古以来,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研究活动从未停止过。
人类对时空的认识,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
人类的时空观念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几何学时代、动力学时代及相对论时代。
1905年,爱因斯坦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分析了经典物理学的困难,以彻底创新的精神革新了旧有观念,他发表了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正式宣告了狭义相对论的诞生。
相对论的建立使人们对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于这些基本概念的简历和思想的变革,又进一步导致了人类自然观和哲学思想的变化,并且为人类文明开辟了新的前景。
在本文中,我们对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进行比较、评论。
一、时空观的比较1.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对时间和空间给出了如下定义:“1.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以名之为‘延续性’;相对的、表现的和通常的时间是延续性的一种可感觉的、外部的(无论是精确的或是不相等的)通过运动来进行的量度,我们通常就用诸如小时、日、月、年等这种量度以代替真正的时间。
2.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相对空间是绝对空间的可动部分或者量度。
”也就是说,时间在宇宙中均匀流逝着,而空间好像一个容器,两者之间没有联系,也不与物质运动发生关系。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在18世纪和19世纪居于统治地位,它的权威被打破已经是20世纪的事情了。
2.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1)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基础之上的。
一是相对性原理,即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选择任何一个参照系无关:二是光速不变原理,即对任何一个参照系而言,光速都是相同的。
在这两个基本假设中,爱因斯坦抛弃了经典物理学中的“以太”和绝对的时空观。
从这两个基本假设出发,爱因斯坦又推出以下主要结论:(1)长度收缩,即运动物体在运动方向上长度缩短;(2)时钟变慢,即运动着的时钟要变慢;(3)光速极限,即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4)同时性是相对的,即在一个惯性系中同时发生的事情,在另一个惯性系中测量便不是同时发生的;(5)如果物质运动速度比光速小得多,相对论力学就变为牛顿力学,因此相对论比牛顿力学具有更普遍的意义。
01-“绝对时空”和“相对时空”有各自的“相对性原理”(论文导读)-
19.9.4要求无特殊参考系的“相对性原理”与“相对时空”矛盾但以理(中国)物理研究院叶建敏温州(DANIEL ABRAHAM)325000“绝对时空”与“相对时空”有各自的“相对性原理”(论文导读)“相对性原理”看似符合物理实际,这与物理历史上的几次错误有关。
“相对性原理”不是“相对论”,但“相对论”的名称由来就是因为它含有“相对性原理”。
1)我们知道“绝对时空”里有“物理规律在所有参考系里都有相同的形式”,“相对时空”里同样有“物理规律在所有参考系里都有相同的形式”,所以2个时空里都有各自的“相对性原理”;而爱因斯坦所说的“相对性原理”到底是“绝对时空”、还是“相对时空”里的“物理规律在所有参考系里都有相同的形式”,这就要看“绝对时空”与“相对时空”里的“物理规律在所有参考系里都有相同的形式”中的“规律的相同形式”是什么,即满足什么变换。
基于“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的“伽利略变换”在“绝对时空”里自洽,“绝对时空”里“物理规律在所有参考系里都有相同的形式”要满足“伽利略变换”,所以“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就是“绝对时空”里的“相对性原理”,“伽利略变换”是其等价数学式。
那仅仅是把适用于“绝对时空”里(经典力学)的“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人为扩大使用范围后,就说成是“相对时空”里的“狭义相对性原理”,错误就来了;更何况说“相对时空”里“物理规律在所有参考系里都有相同的形式”是满足无特殊参考系的“爱因斯坦变换”,即无特殊参考系的“爱因斯坦变换”是“相对时空”里的“相对性原理”。
那错误就更大了,爱因斯坦都不想想1个时空里有“狭义相对性原理”与“爱因斯坦变换”这2个“物理规律在所有惯性系里都有相同的形式”能对吗?他连“爱因斯坦变换”是“闵时空”里的“物理规律在所有惯性系里都有相同的形式”都没有认识到,还一个劲地说“狭义相对性原理”是“闵时空”里的“运动规律在所有惯性系里都有相同的形式”。
所以,爱因斯坦的这个逻辑及数理错误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他所说的那个“相对性原理”与“绝对时空”里的“物理规律在所有参考系里都有相同的形式”有什么关系。
时间空间的相对性
空间和时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空间和时间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空间和时间的绝对性是指空间和时间的客观实在性。
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在空间和时间之外不可能有任何物质的存在。
既然运动着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着,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那么,空间和时间也必然具有客观实在性,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空间和时间的相对性是指空间和时间的具体性、可变性。
空间的广延性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时间的顺序性、持续性是指运动着的物质的顺序性,持续性。
因此,空间和时间随着物质特性和运动状况的不同而不同,随着物质运动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空间和时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的原理已为科学的发展所证实。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仅证明了空间和时间的客观实在性,而且深刻揭示了空间和时间同物质运动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物质运动的特性制约着空间和时间的特性。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空间
和时间相统一的原理,不仅驳斥了唯心主义时空观,而且也是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空观的有力批判。
唯心主义者利用人们时空观念改变的事实,宣称空间和时间只不过是人们意识的产物,时空的客观性已不复存在,唯物主义已被推翻。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空观虽然承认时空的客观性,但否认时空的可变性。
这两种时空观都是违背科学事实的。
总体的相对性从原则上说理应允许其局部的绝对性,否则这相对性就是虚妄的,是以相对性窃取绝对对性的地位。
知识讲解 相对论简介
相对论简介【学习目标】1.理解经典的相对性原理.2.理解光的传播与经典的速度合成法则之间的矛盾.3.理解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4.理解同时的相对性.5.知道时间间隔的相对性和长度的相对性.6.知道时间和空间不是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的7.知道相对论的速度叠加公式.8.知道相对论质量.9.知道爱因斯坦质能方程.10.知道广义相对性原理和等效原理.11.知道光线在引力场中的弯曲及其验证.【要点梳理】【高清课堂:相对论简介】要点一、相对论的诞生1.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能够成立的参考系叫惯性系,匀速运动的汽车、轮船等作为参考系就是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的参考系称为非惯性系.例如我们坐在加速的车厢里,以车厢为参考系观察路边的树木房屋向后方加速运动,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房屋树木应该受到不为零的合外力作用,但事实上没有,也就是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这里加速的车厢就是非惯性系.相对于一个惯性系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另一个参考系也是惯性系.2.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力学规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是相同的.即任何惯性参考系都是平权的.这一原理在麦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面前遇到了困惑,麦克尔逊—莫雷实验和观测表明:不论光源与观察者做怎样的相对运动,光速都是一样的.3.麦克尔逊—莫雷实验(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实验内容:转动干涉仪,在水平面内不同方向进行光的干涉实验,干涉条纹并没有预期移动.(3)实验原理:如果两束光的光程一样,或者相差波长的整数倍,在观察屏上就是亮的;若两束光的光程差不是波长的整数倍,就会有不同的干涉结果.由于1M 和2M 不能绝对地垂直,所以在观察屏上可以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如果射向1M 和2M 的光速不相同,就会造成干涉条纹的移动.我们知道地球的运动速度是很大的,当我们将射向M 的光路逐渐移向地球的运动方向时,应当看到干涉条纹的移动,但实际结果却看不到任何干涉条纹的移动.因此,说明光在任何参考系中的速度是不变的,它的速度的合成不满足经典力学的法则,因此需要新的假设出现,为光速不变原理的提出提供有力的实验证据.(4)实验结论:光沿任何方向传播时,相对于地球的速度是相同的.4.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1)狭义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定律总是相同的.(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高清课堂:相对论简介】要点二、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1.“同时”是相对的A B 、两个事件是否同时发生,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汽车以较快的速度匀速行驶,车厢中央的光源发出的闪光,对车上的观察者,这个闪光照到车厢前壁和后壁的这两个事件是同时发生的.对车下的观察者,他观察到闪光先到达后壁后到达前壁.这两个事件是不同时发生的.2.长度的相对性(尺缩效应)长度的测量方法:同时测出杆的两端M N 、的位置坐标.坐标之差就是测出的杆长.如果与杆相对静止的人认为杆长为0l .与杆相对运动的人认为杆长为l .则 201v l l c ⎛⎫=- ⎪⎝⎭. 一根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静止时的长度小,而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杆的长度没有变化.3.时间间隔的相对性(钟慢效应)某两个事件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观察,它们的时间间隔不一样.在与事件发生者相对静止的观察者测出两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为τ∆,与事件发生者相对运动的观察者测得两事件发生的时间间隔为t ∆. 21t v c ∆=⎛⎫- ⎪⎝⎭.4.相对论的时空观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经典物理则认为空间和时间是脱离物质而存在的,是绝对的,空间与时间之间没有什么联系.虽然相对论更具有普遍性,但是经典物理学作为相对论在低速运动时的特例,在自己的适用范围内还将继续发挥作用.【高清课堂:相对论简介】要点三、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1.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相对论认为,如果一列沿平直轨道高速运行的火车对地面的速度为v ,车上的人以速度u '沿着火车前进的方向相对火车运动,那么这个人相对地面的速度2''1u v u u v c+=+. 理解这个公式时请注意:(1)如果车上的人的运动方向与火车的运动方向相反,则u '取负值.(2)如果v c ,'u c ,这时2'u v c 可忽略不计,这时相对论的速度合成公式可近似变为u u v =+'(3)如果u '与v 的方向相垂直或成其他角度时,情况比较复杂,上式不适用.2.相对论质量相对论中质量和速度的关系为m =.理解这个公式时请注意:(1)式中0m 是物体静止时的质量(也称为静质量),m 是物体以速度v 运动时的质量.这个关系式称为相对论质速关系,它表明物体的质量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2)v c 时,近似地0m m =.(3)微观粒子的运动速度很高,它的质量明显地大于光子质量.例如回旋加速器中被加速的粒子质量会变大,导致做圆周运动的周期变大后,它的运动与加在D 形盒上的交变电压不再同步,回旋加速器的加速能量因此受到了限制.3.质能方程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2E mc =.理解这个公式请注意:(1)质能方程表达了物体的质量和它所具有的能量的关系:一定的质量总是和一定的能量相对应.(2)静止物体的能量为200E m c =,这种能量叫做物体的静质能.每个有静质量的物体都具有静质能.(3)对于一个以速率v 运动的物体,其动能222001)k E m c mc m c =-=-.(4)物体的总能量E 为动能与静质能之和,即20k E E E mc =+=(m 为动质量).(5)由质能关系式可知2E mc ∆=∆.(6)能量与动量的关系式E ∆= 【高清课堂:相对论简介】要点四、广义相对论、宇宙学简介1.狭义相对论无法解决的问题(1)万有引力理论无法纳入狭义相对论的框架.(2)惯性参考系在狭义相对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2.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1)广义相对性原理:爱因斯坦把狭义相对性原理从匀速和静止参考系推广到做加速运动的参考系,认为所有的参考系都是平权的,不论它们是惯性系还是非惯性系,对于描述物理现象来说都是平等的.(2)等效原理:在物理学上,一个均匀的引力场等效于一个做匀加速运动的参考系.3.广义相对论的几个结论(1)光线在引力场中偏转:根据广义相对论,物质的引力会使光线弯曲,引力场越强,弯曲越厉害.通常物体的引力场都太弱,但太阳引力场却能引起光线比较明显的弯曲.(2)引力红移:按照广义相对论,引力场的存在使得空间不同位置的时间进程出现差别.例如,在强引力的星球附近,时间进程会变慢,因此光振动会变慢,相应的光的波长变长、频率变小,光谱线会发生向红光一端移动的现象.光谱线的这种移动是在引力作用下发生的,所以叫“引力红移”.(3)水星近日点的进动:天文观测显示,行星的轨道并不是严格闭合的,它们的近日点(或远日点)有进动(行星绕太阳一周后,椭圆轨道的长轴也随之有一点转动,叫做“进动”),这个效应以离太阳最近的水星最为显著.广义相对论所作出的以上预言全部被实验观测所证实.还有其他一些事实也支持广义相对论.目前,广义相对论已经在宇宙结构、宇宙演化等方面发挥主要作用.(4)时间间隔与引力场有关,引力场的存在使得空间不同位置时间进程出现差别.(5)杆的长度与引力场有关.空间不是均匀的,引力越大的地方,长度越小.4.大爆炸宇宙学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在该奇点,温度为无穷大,密度为无穷大,空间急剧膨胀,即发生宇宙大爆炸.之后,宇宙不断膨胀,温度不断降低,大约经历200亿年形成我们今天的宇宙.宇宙还处于膨胀阶段,未来将会怎样演化,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要点五、本章知识结构要点六、专题总结1.时空的相对性(1)“同时”的相对性:在经典的物理学上,如果两个事件在一个参考系中认为是同时的,在另一个参考系中一定也是同时的;而根据爱因斯坦的两个假设,同时是相对的.(2)“长度”的相对性:①如果与杆相对静止的人认为杆长是0l ,与杆相对运动的人认为杆长是l,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l l = ②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杆静止时的长度小.(3)“时间间隔”的相对性:运动的人认为两个事件时间间隔为τ∆,地面观察者测得的时间间隔为t ∆,则两者之间关系为:t ∆=.2.质速关系与质能关系(1)质速关系物体以速度v 运动时的质量m 与静止时的质量0m 之间的关系:m =(2)质能关系①相对于一个惯性参考系以速度v 运动的物体其具有的相对论能量2E mc ===.其中200E m c =为物体相对于参考系静止时的能量.②物体的能量变化E ∆与质量变化m ∆的对应关系:2E mc ∆∆=.【典型例题】类型一、相对论的诞生例1如图所示,在列车车厢的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 5 kg m =的小球,正随车厢一起以20 m/s 的速度匀速前进.现在给小球一个水平向前的 5 N F =的拉力作用,求经过10 s 时,车厢里的观察者和地面的观察者看到小球的速度分别是多少?【思路点拨】力学规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是相同的.【答案】见解析【解析】对车上的观察者:物体的初速00v =,加速度21m/s F a m==, 经过10 s 时速度110 m/s v at ==.对地上的观察者解法一:物体初速度020 m/s v =,加速度相同21m/s F a m==. 经过10 s 时速度2030 m/s v v at =+=.解法二:根据速度合成法则()210 1020 m/s 30 m/s v v v =+=+=.【总结升华】在两个惯性系中,虽然观察到的结果并不相同,一个10 m/s ,另一个30 m/s ,但我们却应用了同样的运动定律和速度合成法则.也就是说,力学规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是相同的.例2 考虑几个问题:(1)如图所示,参考系O '相对于参考系O 静止时,人看到的光速应是多少?(2)参考系O '相对于参考系O 以速度v 向右运动,人看到的光速应是多少?(3)参考系O 相对于参考系O '以速度v 向左运动,人看到的光速又是多少?【答案】三种情况都是c .【解析】根据速度合成法则,第一种情况人看到的光速应是c ,第二种情况应是c v +,第三种情况应是c v -,此种解法是不对的,而根据狭义相对论理论知,光速是不变的,都应是c .【总结升华】麦克耳孙——莫雷实验证明了光速在任何惯性参考系中的速度是不变的,对于高速物体,伽利略速度合成法则不再适用.类型二、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例3(2014 长沙模拟)(1)某火箭在地面上的长度为L 0,发射后它在地面附近高速(约0.3c )飞过,关于地面上的人和火箭中的人观察到的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绝对时空观与相对时空观的辩证关系
绝对时空观与相对时空观的辩证关系作者:鞠昕彤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32期摘要在古代,人们认为空间就是指具体地点,如山川海洋等;时间就是指具体时段,如白天夜晚等。
这种原始的时空观体现了时空与物质是紧密联系的,时空依存于物质的具体形态而存在,这是一种具体的时空观。
在近代,时空观则经历了牛顿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相对时空观。
本文认为爱因斯坦的时空观并不是对牛顿时空观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它的完善和发展。
牛顿表明了宏观时空的绝对性及其自身固有的内在特性,爱因斯坦则揭示了具体时空的相对性及其与物质联系的外在属性。
中图分类号:B01文献标识码:A哲学界普遍把牛顿的时空观称之为形而上学的绝对时空观,并予以批判和贬斥。
他的时空观是当时人们认识的最高成就,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则被誉为是对牛顿时空观的否定与取代。
我认为这是不完整、不科学的,对牛顿和爱因斯坦的时空观应有新的关系分析。
牛顿绝对时空观建立在他的经典力学体系之上,体现了时空具有绝对性;爱因斯坦相对时空观建立在他的相对论理论体系之上,体现了时空具有相对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绝对性是无条件的,相对性是有条件的。
绝对中体现相对,相对中蕴含绝对。
绝对性与相对性应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
1 牛顿绝对时空观与爱因斯坦相对时空观的对立性第一,在与物质的紧密联系方面,两种时空观是对立的。
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两个独立的观念,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分别具有绝对性。
牛顿认为, 绝对空间是“上帝的感官”或者是上帝自身:“上帝是无时不在和无所不在的。
正因为他无时不在和无所不在,他就成了时间和空间。
”①他把时空的绝对性“片面地、夸大地、过分地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神化了的绝对。
”他的“理念的、真正的、数学的、消除了偏见之后的”绝对时空,只能寄托于上帝或上帝的感官,它是同经验世界根本隔绝的先验世界。
在爱因斯坦相对时空观中,爱因斯坦则抛弃了那种与物质脱离了联系的抽象时空,而把时空与物质和运动都密切联系在了一起,把时间和空间自身也密切联系起来了。
相对论的诞生、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课件
c
速度为 v,则 l、l0、v 的关系是:l=l0 1-( )2 。
3.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1)经典的时空观:某两个事件,在不同的惯性系中观察,它们的时间
间隔总是相同的。
(2)相对论的时空观:某两个事件,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观察,它们
的时间间隔是不同的。
设 Δτ 表示相对事件发生在静止的惯性系中观测的时间间隔,Δt 表
个事件发生地点连线飞行的人来说,哪个事件先发生?
答案:B 事件先发生
解析:可以设想,在事件 A 发生时 A 处发出一个闪光,事件 B 发生
时 B 处发出一个闪光。“两闪光相遇”作为一个事件,发生在线段 AB 的
中点,这在不同的参考系中看都是一样的。“相遇在中点”这个现象在以
地面为参考系中很容易解释:两个闪光传播的速度又一样,当然在线段
的。
(2)两个基本假设
狭义相对
性原理
光速不
变原理
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
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预习交流 1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在电磁学领域遇到了什么困难?
答案:按照伽利略原理,光在不同的参考系中速度不同,其速度可以
等于 c,也可以大于或小于 c,关键看初始条件怎样,但根据麦克斯韦的电
解析:火箭上的人相对火箭永远是静止的,无论火箭速度是多少,火
箭上的人测得的火箭长与静止时测得的长均是 l'=30 m,而火箭下的观
v
c
察者看火箭时有相对速度 v,则他的测量要缩短,即 l<l',所以 l=l' 1-( )2 。
当 v=3×103m/s 时,l=30× 1-10-10 m。
c
证明绝对时空观与相对时空观的矛盾的假设
证明绝对时空观与相对时空观的矛盾的假设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绝对时空观与相对时空观是关于时空结构的两种不同理论。
绝对时空观认为时空是绝对不变的,存在一个普遍的绝对时间和空间背景,而相对时空观则认为时空是相对的,取决于观察者的状态和参考系。
这两种观点之间存在着矛盾,即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似乎是无法统一的。
在这里,我们假设存在一个情景:两个观察者A和B分别持有绝对时空观和相对时空观。
他们之间正好相对运动,并且他们使用不同的参考系来进行测量。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来探讨绝对时空观和相对时空观之间的矛盾。
在这个情景下,两个观察者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认识是完全相反的,这就造成了绝对时空观和相对时空观之间的矛盾。
观察者A认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而观察者B认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
这种矛盾使得他们无法达成共识,也无法解释彼此的观测结果。
在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律在任何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这与绝对时空观中存在一个普遍的绝对时间和空间背景是相矛盾的。
如果存在一个绝对的时间和空间背景,那么物理定律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就违反了相对性原理。
绝对时空观与相对时空观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可能源于两种理论对于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理解。
在现实世界中,这种矛盾可能会导致我们对于时空结构的认识产生混乱,也给物理学家提出了新的思考和挑战。
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研究时空结构的本质,以解决绝对时空观与相对时空观之间的矛盾。
第二篇示例:绝对时空观和相对时空观是两种关于时空结构的不同理论观点。
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存在的,是一个绝对不变的背景,而相对时空观则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是由观察者的参考系决定的。
这两种观点之间存在着矛盾和争议,也有许多科学实验和理论来证明这种矛盾。
相对论是广义相对论和狭义相对论的合称,由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提出。
相对论可以解释光速不变原理、等效原理、引力弯曲等现象,对现代物理学和天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
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吴绍轩海洋资源与环境一班 2220133807【摘要】比较经典时空观与现代时空观的区别,阐述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思想。
【关键词】时空观、经典时空观、相对论时空观、爱因斯坦、牛顿一、经典时空观经典力学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绝对的,同一个事件不同状态的人测量情况一样.经典力学总结了低速物体的运动规律,它反映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
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两个独立的观念,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分别具有绝对性。
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与空间的度量与惯性参照系的运动状态无关,同一物体在不同惯性参照系中观察到的运动学量(如坐标、速度)可通过伽利略变换而互相联系。
这就是力学相对性原理:一切力学规律在伽利略变换下是不变的。
经典时空理论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存在,牛顿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及其运动无关。
时间的坐标系和空间的坐标系是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时间间隔与空间间隔在不同的惯性系中保持不变,即时间和空间观念与物质运动状态无关且时间和空间彼此无关,各自独立存在。
自十七世纪以来,牛顿力学不断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以牛顿力学为基础建立了天体力学、应用力学等等,从地面上的各种物体的运动,各种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及天体的运动,都服从牛顿力学的规律,这些充分说明了牛顿力学规律的正确性。
在十九世纪末,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理论,在解释新实验事实时遇到了困难。
电磁理论的发展和十九世纪中叶麦克斯韦方程建立后,绝对时空观面临着严峻的局面。
按麦克斯韦方程中存在的常数C[4],表明电磁波在真空中沿个方向均以不变的速度C传播,这与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发生了矛盾。
因为根据绝对时空观的经典速度合成定理,在不同惯性系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应在各个方向均相等。
似乎只有在某一特殊参考系中麦氏方程才取标准形式,光在各个方向上均以C传播。
人们曾引入“以太”假设[3],认为“以太”充满宇宙空间并绝对静止,光是以“以太”介质中的波动,相应于“以太”的惯性参考系就是那个特殊的参考系。
绝对公平与相对公平
绝对公平与相对公平一关于公平的各种现代观点如果纯粹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问题,那么可以说,衡量经济制度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价值标准就是效率,例如“社会福利最大化”或“帕累托最优”的标准。
这并不奇怪,因为经济学本来就是研究有效资源配置的一门科学,其基本概念是效率,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而不是为了分配的公平,即便资源的配置也包括人,而人这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必定与分配的公平有关,但从经济学的观点出发仍然可以将公平还原为效率,即公平就是能提高X-效率的东西。
然而从伦理学的角度看,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的评价标准中是不能只考虑效率因素而排斥公平因素的,道理很简单,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发展经济,而是为了提高全体有关人员的福利水平,包括阿马蒂亚森所说的真正自由或能力的自由。
<2>在当代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的视野中,公平一般被认为是价值分配领域中的范畴,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待遇问题,亦即各种价值应当如何在人与人之间分配的问题。
<3>大致说来,可分配的社会价值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政治法律前提,即人的各种基本权利;另一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经济物质条件,即各种财富和收入。
<4>关于前一类价值的公平分配,现代的三种主要观点,无论是自由主义、平等主义还是功利主义,都持相同的意见,主张这一类价值的分配应当遵循平等原则,即每个人都应平等地拥有相同的基本人权,尽管其理由可能不同。
但关于后一类价值,不同的学派却持不同的观点。
自由主义的基本出发点是每个人都享有生命、私有财产和追求自己幸福等神圣不可侵犯的基本权利。
所以,只要不侵害他人的这些基本权利,个人凭自己拥有的各种要素禀赋所挣得的一切都是合理的;因此,物质利益的公平分配原则就是公平竞争或机会均等的原则,其核心内容就是基本人权的平等,或者说,物质利益的公平分配原则被还原成了基本权利的公平分配原则,只要实现了基本权利的公平分配,也就实现了物质利益的公平分配。
10、时空的绝对性
10、时空的绝对性物理学的每一重大进展都更进一步地揭示了绝对空间与有质量的粒子发生相互作用时所产生的丰富的物理效应,即所谓狭义相对论效应、广义相对论效应、真空效应等,因而物理学的每一重大进展都事实上向绝对空间存在的证明更近了一步,Einstein晚年明确宣布放弃马赫原理,并承认他未战胜牛顿的绝对空间概念。
在美国,以怀特海为先驱的过程哲学学派有着广泛的影响。
过程哲学学派认为,世界即过程,过程由事件构成,事件表现出有秩序的连续性。
怀特海的世界模式仍然服从相对论的光锥要求,即形成有秩序的连续序列的只是类时分离事件而不包括类空分离事件。
远距关联实验(即贝尔不等式的实验检验)揭示了类空分离事件存在着因果联系,因此,它们也应当具有绝对的(与参考系无关的)先后次序。
许仲平从四维对称标架中钟系的校准过程分析时间,指出相对论时间并不是唯一可能的,他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适时间(t′=t)的理论。
在现代物理学的最新实验事实和理论思维成果之中,我们应当选取哪些事实作为探索新space-time理论的逻辑起点呢?.众所周知,狭义相对论确立了时间和同时性的相对性概念。
但是宇宙背景辐射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参考系,它可以用来确定时间的绝对次序。
对此,哈肯指出:“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新的绝对空间导致了一个有趣的时间概念。
……在狭义相对论中,作任意运动的不同观察者不可能找到一个共同的时间,而宇宙漂泊的观察者却经历着一个宇宙的或者说普适的时间。
”第一个物理的宇宙模型是Einstein在1917年提出的,当时人们对宇宙的整体面貌还完全没有了解,他主要凭直觉提出了宇宙学原理——宇宙物质在空间上是均匀的和各向同性的。
因为根据广义相对论,不是物质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之中,而是物质具有空间和时间的广延性,引力场可以使space-time发生变化,但是运用光学或射电望远镜会发现,除了一些局部的聚集外,星系大体均匀分布于整个空间,宇宙在非常大的尺度下显得相当均匀。
人类认识的三种哲学关系——绝对性、相对性和任意性
人类认识的三种哲学关系——绝对性、相对性和任意性人类认识的实质是研究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逻辑上可以划分为三大类,即绝对关系、相对关系和任意关系。
在哲学上,上述这三种关系亦被称作绝对性、相对性和任意性。
由于世界上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外乎是这三种关系中的一种,所以能否正确地理解和把握绝对性、相对性和任意性,对于人类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曾经走过的弯路往往是由于在概念上混淆了绝对性、相对性和任意性。
因此,澄清这三种关系的概念,对于总结以往的认识,提高今后的认识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绝对性绝对性是指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着彼此绝对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纯粹和无条件的,是可以超越于其他事物而独立存在的。
在人类认识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经典时期,提出了许多绝对的概念和观念,这也是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下人类认识的必然结果。
比如,本体就是相对于所有的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绝对概念,任何事物都不能影响和改变本体,而本体却可以永恒和不断地复制及延伸自己,进而派生出整个世界。
根据本体论的观点,世界上只存在本体,其他事物都只是本体的一部分或本体在各方面的具体体现。
本体的这种绝对性会进一步要求人的认识绝对化,认为人的认识只是关于本体的反映与摹写,即追求绝对认识,从而使这种认识论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认识的困境。
因为绝对认识要求理论存在正确与错误之分,于是人类的认识应该由一系列正确的理论构成,或者至少理论的发展应该是一个不断地逼近某个正确极限(本体)的连续过程。
然而不幸的是,人类的认识史表明,以往产生的各种理论,既不是“正确的”,也不是收敛的。
一方面,现有理论迟早会退出人类认识的舞台;而另一方面,新理论却又无法从旧理论中逻辑地推导出来,因为它们的逻辑基础是不同的。
将认识绝对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要求在人类的认识过程中,不能使用任何假说和公理等人为因素。
这是实证主义在反对和批判形而上学时提出的观点,从绝对的结构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要求取消认识的结构。
绝对真理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绝对真理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一种辩证关系。
绝对真理是指永恒不变的真理,而相对真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真理。
相对真理是建立在绝对真理的基础之上的,绝对真理是相对真理的根据和依据。
绝对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改变。
例如,1+1=2这个数学公式是绝对真理,无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是正确的。
而相对真理是建立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的,它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在夜晚看月亮是圆的,但在白天,由于阳光的影响,看起来是变形的。
这就是相对真理。
绝对真理是相对真理的根据和依据。
相对真理是建立在绝对真理的基础之上的。
例如,科学理论是相对真理,但它是建立在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上的,而这些学科的基础又是建立在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之上的,这些基础学科的原理和公式都是绝对真理。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
绝对真理为相对真理提供了基础和根据,相对真理又不断地深化和丰富了绝对真理。
例如,人类认为地球是平的是相对真理,但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知道了地球是圆的,这就是相对真理对绝对真理的深化。
因此,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绝对真理为相对真理提供了支撑和指导,而相对真理又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了绝对真理。
只有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辅相成,才能真正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绝对权和相对权
绝对权和相对权
依民事权利的效力所及义务人的范围为标准,民事权利可以分为绝对权和相对权。
绝对权是指无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行为即可实现
并可对抗不特定人的权利,如人身权、物权、知识产权等。
由于绝对权的义务主体不特定,故又称对世权。
相对权是指义务人为特定人,权利人必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行为才能实现的权利,如债权。
由于相对权的权利人只能向特定的义务人主张权利,他对抗的是特定的义务人,因此又称为对人权。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一、权利实现的方式不同。
绝对权,是指无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行为即可实现,并可以对抗不特定人的权利。
相对权,是指必须通过义务人实施一定的行为才能实现,只能对抗特定的人的权利。
二、权利内容之法律上所对抗的人范围不同。
绝对权是对抗一般人之权利,而相对权为对抗特定人之权利。
三、权利适用领域不同。
绝对权指对于一般人请求不作为的权利,如人格权、身份权、物权等。
相对权指对于特定人请求其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如债权。
时空的绝对性(客观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
• (1)创造物质资料的生产实践。 • (2)处理和调整人际关系的社会关系实
践。 • (3)创造科学文化成果的精神生产实践。
二、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自 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
• 1、主观世界: • 指人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相
对稳定的内心世界,是一定个人由其各 种主观精神要素按一定方式结合成的意 识和观念系统。 • 2、客观世界: • 即主观世界以外的一切客观实在。包 括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
实践的特点(1)
• (1)客观现实性(直接现实性)。 • 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可以感
知的; • 实践的深度、广度都是受客观条件的
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 • 实践的结果也是客观存在的。
实践的特点(2)
• (2)自觉能动性; • 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有
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能动活动。
的产物 • 3、人类时空观念的变化并未否定时空本
身的客观性
时空的特性随物质形态的变化而变化
• 欧氏几何认为:三角形三内角和=180°
• 罗氏几何认为:三角形三内角和<180°
• 黎氏几何认为:三角形三内角和>180°
• 分别反映了:地面空间的特性
•
非固体物质形态的特性
•
宇宙空间的特性
实践
• 是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进行 的能动的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 物质活动。
(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
• 1、自在世界: • 又称天然自然,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
的自然界、先在世界。 • 2、人类世界: • 又称属人世界,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
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 体。
(三)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space-time平权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摘要: 本文依据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展了space-time平权问题,把时间单位与空间单位统一起来,提出了时空转化的问题,使国际7个基本物理量减少为6个。
关键词:space-time平权、狭义相对论、国际基本物理量、宇宙量、多普勒效应(一)、space-time平权的绝对性人们对科学大师们景仰和崇拜的同时却忘了最该向科学大师们学习的一点:以真正科学的精神对待已有的理论体系。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物理学的突破,有一定的客观规律。
这就是如日本物理学家武谷三男教授和坂田教授所总结的,物理学的发展往往表现为“三阶段”,亦即首先进入“现象论”阶段,其次进入“实体论”阶段,最后进入“规律论”的阶段,亦即最终突破了物理学的基本规律。
物理学在基本规律已确立以后,就转入应用。
狄拉克于1937年提出了著名的大数假说,其内容是:“自然界出现的任何两个很大的无量纲数是彼此相关的,他们都由一个简单的数学关系相联系”.“年、月、日、时、分、秒”之时间单位的天文物理意义,是对地球自转及公转运动过程(趋势)的描述或记录方式。
可见,地球时间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地球在太阳系空间中的运动进程。
时间就是天体在轨道空间中的位置及其连续不断地改变的过程,时间的流逝就是天体在太空空间中的运动及其变化和勇往直前地推进过程。
进一步地,时间的天体运动本性,必然表现为单向不可逆并持续不断的特性。
因此,时间的概念是对天体运动规律及特性的一种描述方式。
结论:时间就是天体的空间位置及运动。
人们根据相对论认为空间与时间等价把国际基本物理量减少1个,这早在20世纪中就这样规定了,是用稳定铯原子波长来定义长度的,世界各地的各种非铯和铯原子钟都要和巴黎的铯原子种来校对时间长度(即=完成空间长度校对)。
因为在相对论时空下,空间是时间的函数,从物理学讲它们的自由度是一,其中一个变量完全可以替代另一个变量。
根据狭义相对论时间空间是不等价的,相对论只是揭示了时空是一个整体,时间和空间有联系。
现代标准宇宙学理论建立在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和罗伯逊—沃克度规的基础上,按宇宙学原理,物质分布均匀和各向同性时,宇宙时空具有最大的对称性。
而具有最大对称性的时空结构由罗伯逊—沃克度规描述,其形式为:()⎪⎪⎭⎫ ⎝⎛++--=222222222221ϕθθκd sin r d r r r d t R dt c ds【1】式中()t R 是尺度因子,κ是曲率常数,r 是共动坐标。
如果尺度因子()t R 不随时间而变,表示的是膨胀速度为零的静态空间。
由于100=g ,罗伯逊—沃克度规表示的时空可以定义统一的时间。
事实上罗伯逊—沃克度规中不显含质量,它代表的仅是一种几何性的四维时空框架。
物质存在对时空结构的影响是通过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引入的。
因此我们即可以用罗伯逊—沃克度规来表示运动学意义上的,没有物质和引力场存在的纯几何的时空结构。
也可以用它来表示有物质和引力场存在时的,动力学意义上的时空结构。
空间是相对时间的空间;时间是相对空间的时间统一在速度这个概念上,真空光速不变掩盖了空间与时间关系:假定一个参数不变来研究两个参数的变化。
v=t·l,实质上三个参数者在变化,没有一个参数是静止的。
)3.1,建立广义场空间模型:1),假设广义场空间由静止(静态)场空间和运动(动态)场空间组成。
它的几何模型:Zu =0 ut场空间XoY图(2) 广义场空间模型它的数学描述:Ω =0V +tV =0V 【x , y , z 】+t V 【t u t u t u z y x ,,】=V 【t u z t u y t u x z y x +++,,】=V 【x , y ,z, ut 】………①其中: Ω-----表示广义场空间;0V -----表示静止(静态)场空间; tV -----表示运动(动态)场空间;X , Y , Z -----表示X, Y, Z 轴系; u -----),,(z y x u u u u ;ut -----表示速度与时间的动态路程。
3.2,广义场空间模型的数学推导:….四是在Einstein 相对论的公式中,虽然提及到了“运动速度”对长度与时间的影响,但遗憾的是未能及时的将“引力”对长度与时间的影响(引力使空间弯曲)一同加入而将公式进一步深化,致使人们还长期停留在“笛卡儿空间”时代的边沿摸索….。
有人认为尽管相对论中空间和时间是密不可分的,然而space-time 的类时性或类空性还是绝对的,但是事件具有虚值时间坐标的空间——时间称为Euclid 型的,在Euclid space-time 图中,时间方向与空间方向没有不同之处,空间与时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Minkowski 方程反映了space-time 平权问题,他认为:“这种对称性在数学上可以用意义很深刻的神秘形式反映相对论的本质(Minkowski 称为绝对世界的标准)。
”设光速c=bm/s ,由于光从A 点到B 点走1s 与走bm 是一样的,因此若令光速为1,则得1s=bm ,场的运动速度为1。
时间用空间的变化来测量,空间用时间的变化来测量。
光年既是时间单位,也是长度单位。
在经典广义相对论的实时space-time中,因为时间只沿着一位观察者的历史增加,不象空间那样可以沿着历史增加或减少,时间和空间方向可以区分开来;但是在量子力学虚时间方向和空间方向一样,可以增加或减少,经常使用“将时间变为空间”的问题,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利用虚的时间和Euclid空间——时间可以认为仅仅是一个计算实空间——时间的答案的数学手段(或技巧),在计算机技术中也存在这个问题。
对于我们的量子边界,我们需要四维空间——而不是四维space-time——中的一个三维表面。
因而Stephen Hawking和James Hartle提出:在量子宇宙学格局中,通常的时间概念不再适用,它变成了又一维的空间。
空间的几何学可以用来作为时间的量度。
在量子宇宙学中,时间是宇宙中的物质成分及其位形的构成物。
宏观世界里物体的运动速度很小,仍可用m/s表示。
这样便将国际基本物理量缩减为6个。
若将光速定为1,则物体的速度称为物体的相对速度,速度是物体在相对space-time 中空间与时间的比值。
我们称之为space-time的平权理论,它是space-time对称的绝对性的表现形式。
在微观理论中,特别是基本粒子理论中常取自然单位制,其中把时间与空间的量纲取得相同,并把质量量纲取为space-time量纲的倒数,从而只剩下一个量纲,至于单位的大小,则取得使c=1和约化普朗克常数等于1,至于具体取什么单位,则无统一规定,在基本粒子理论中通常是取得使μ介子的质量数值为1。
在【2】中王仁川先生也把光速定义为1,笔者认为它进一步表明Minkowski 方程的正确性,相对论与量子力学以及基本粒子理论都说明了space-time平权理论的正确。
空间和时间本身就是一个数学定义的问题,将两者合并为一个量,整个物理学描述体系将发生改变。
根据space-time平权理论,四维space-time也可以称为四维空间或者四维时间。
唯物辩证法认为时间是指物质运动和发展过程中先后的顺序和持续性,空间是指物质存在的广延性、伸张性,是物体之间的排列角度与排列顺序,分别是一维、三维的,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由space-time量的差别产生的效应,总可以通过时间量的差别来完成。
反之由时间量的差别产生的效应,总可以通过空间量的差别来达到。
比如,光的干涉实验,当只允许单个光子通过时(此space-time 间量小),短时间暴光,则在底片上只产生几个光斑,不能形成干涉图样。
若长时间暴光(时间量存在了差别),则在底片上可产生干涉图样。
如果不增加时间,只是允许大量光子(空间量存在差别)同时通过小空,那么短时间暴光,也得到了光的干涉图样。
天气预报主要是通过对大尺度空间(水平和垂直)气象条件的探测,来预报未来的天气情况。
如果预报未来的时间越长 ,就要求对空间探测的尺度越大。
可以说:对时间尺度的预报,依赖于对空间尺度的了解。
考古学家就是通过对地层的研究来推断以前的历史情况。
地层越深,可推断出该年代就越久远。
上述是space-time 平权理论的实际应用,用公式表示:dt t K dx x f tx )()(00ϕ⎰-=⎰上式的物理意义是:对某一物质而言,若其空间量有了变化(如体积变化),那么该物质必然会产生某一过程;反之,若某一物质产生了某一过程,其结果必然存在空间量的变化。
时和空在变换中它们之积是个不变量。
时空是不均匀的,但时空却应该是连续的,物体的运动速度、质量、动量和能量也应该是连续的。
笔者认为“多普勒效应”的本质就是时空平权的表现形式(距离的增加相当于时间的延长):静止的观察者所接收到的发自运动光源的光频率γ与该光的固有频率γ0的关系如下:①当光源的速度与观察方向之间的夹角为90度时(横向多普勒效应):21β-=o r r ,“狭义相对论”理论认为此效应起因于运动光源的振动周期比静止光源增大。
②当光源的速度与观察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度(相互远离)或180度(相互接近)时:第一种情况(红移):ββ+-=11o r r 第二种情况(紫移):ββ-+=11o r r 。
(二)、space-time 平权的相对性时间与空间既是对称的,又是不对称的,这是space-time 对称性的相对性的表现形式 。
遗传和变异分别是space-time 对称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表现形式。
构成我们世界的4维不是完全对称的。
我们都知道时间维和空间维是不一样的,时间只能不断向前,而空间上我们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运动。
如果它们是完全对称的,我们就可以马上写下我们世界的距离公式:d2 = x12 + x22 + x32 + x42。
但因为这种不对称性,我们好象不能这么写。
考察所有已知的物理实验的结论和事实,似乎暗示我们正确的距离公式应该是:d2 = x12 + x22 + x32 - x42。
在理性上完全无法解释为什么我们必须生活在一个4维不完全对称的世界中。
在现实物理学中,时间与空间是两个完全不同概念的物理度量。
如果我们用其中一个量替代另一个量,则从数学角度讲函数关系没有了,函数也就不存在了,从物理学角度讲没有了时间也就不存在空间的概念,同样,没有空间也无所谓时间了,所以它们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自然杂志》19卷4期的‘探索物理学难题的科学意义'的97个悬而未决的难题:9.为什么时间具有方向性?10.宇宙时是不均匀时间流吗?参考文献:【1】刘辽,赵铮,广义相对论,高等教育出版社,37,308,326 (2004).【2】王仁川著.《广义相对论引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