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缺血临床治疗及常用药物

合集下载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疗效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疗效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疗效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常用的降脂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从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而低分子肝素则是一种抗凝血药物,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在临床实践中,这两种药物常常联合使用,以期在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也能够对一些疾病的治疗起到协同作用。

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因脑动脉短暂性或暂时性缺血而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表现为突发的脑功能障碍,症状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24小时,但一般情况下症状会在1小时内自行消失。

TIA是脑卒中的前兆,也被称为“卒中的预警信号”,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临床上对TIA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来减少脑卒中的风险。

前人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对TIA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降低TIA患者的再发率和脑卒中风险。

本文旨在对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TIA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1. 阿托伐他汀的作用机制阿托伐他汀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阻断胆固醇的合成而降低胆固醇水平,同时增加肝细胞上的LDL受体表达,促进对血浆中LDL的清除。

具有显著的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用。

2. 低分子肝素的作用机制低分子肝素主要通过抑制凝血反应中的活化凝血因子Xa,而达到抗凝血作用。

它主要作用于静脉血栓和肺血栓栓塞,也可预防静脉血栓栓塞。

也有一些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1.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脑梗死再发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新的动脉生成,抑制动脉血栓形成等途径发挥预防脑梗死再发的作用。

而低分子肝素则可以抑制血栓形成,减少患者再发脑梗死的风险。

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可以有效预防TIA患者再发脑梗死的发生。

慢性脑缺血疾病临床表现、病理机制及丁苯酞等改善脑循环治疗用药、致病因素治疗用药和对症治疗注意要点

慢性脑缺血疾病临床表现、病理机制及丁苯酞等改善脑循环治疗用药、致病因素治疗用药和对症治疗注意要点

慢性脑缺血疾病概念、临床表现、病理机制及尼莫地平、丁苯酞、尼麦角林等改善脑循环治疗用药、针对其他致病因素对因治疗用药和对症治疗用药注意要点慢性脑缺血称为慢性脑低灌注、慢性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症等。

CCH是指整个脑组织的供血呈现出减少趋势而不是局灶性脑缺血,脑血流量为25-45ml/100g·min。

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头胀,头重脚轻,除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狭窄外,无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与体征,在影像学上无异常表现。

60岁以上人群CCH发病率约占70%,已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CCH易引起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和慢性进行性痴呆等致残、致死性脑血管病,对CCH积极治疗是防治脑血管病一线、有效的必要措施。

治疗上应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而选择不同的方案,如改善脑循环、控制血压、改善血管条件,根据头晕、情绪变化、记忆力下降等进行针对性的对症治疗等。

主要病理机制为脑灌注减低,因此治疗多以改善脑循环为主。

改善脑循环治疗用药长春西汀。

被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可以有效地扩张脑血管,同时促进氧及葡萄糖摄取来增加神经元细胞中腺苷三磷酸的产生,而改善脑组织代谢,进而增强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损伤的抵抗力,改善脑血流状态,还可减少炎性介质释放而减轻脑组织炎症。

长春西汀可减轻脑神经元损伤,从而改善CCH大鼠认知功能。

尼莫地平。

能够增加脑循环血流量,还能对认知功能进行调节,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尼莫地平可以增加脑部缺血区域血流灌注量,从而进一步减少局部的缺血缺氧,有效保护已受损神经细胞功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尼莫地平是二氢吡啶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临床常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产生脑保护作用。

尼莫地平预先给药可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术后认知功能,机制与抑制钙超载引起海马神经元凋亡有关。

丁苯酞。

丁苯酞是大脑保护剂,可以通过保护线粒体、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解除微血管痉挛等增加脑局部血流量,将脑组织损伤进一步降低,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和恢复脑神经的功能,可以通过减少血栓的形成和缓解血管收缩而增加局部的血流量,减轻脑细胞损伤。

脑供血不足治疗方法

脑供血不足治疗方法

脑供血不足治疗方法1 首先去除危险因素,如治疗高血压、戒烟、禁止过度饮酒,2 抗血小板药物:首选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地阻止血小板凝聚成块,对血液循环有好处,有利于脑部的血液供应。

3 抗凝血药物:抗凝血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相同,都可以使血液畅通,增加脑部血液供应,降低脑缺血的发作。

4 手术治疗:如颈动脉有严重狭窄(超过70%),可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成形状。

脑供血不足的注意事项早睡早起;适当锻炼,如快走等;一定要吃早餐,吃饭清淡为好,不要油腻辛辣。

建议脑供血不足者饮食上要远三白(糖、盐、猪油),近三黑(黑芝麻、蘑菇、黑米)。

从营养价值看,四条腿(猪、牛、羊)不如两条腿(鸡、鸭),两条腿不如一条腿(蘑菇),一条腿不如没有腿(鱼)。

经常吃海带、河鱼,鱼油可减低脑细胞死亡速度。

日常锻炼方法行走锻炼:体态、呼吸、意念:行走时脚跟先落地,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呼吸时采用体呼吸,即吸气时,意想宇宙中真气通过全身的毛细孔吸入体内,呼气时,意想全身的病气,浊气,疲劳之气通过全身的毛细血管射出去,射透天边,呼吸要与走路的速度相结合,不宜快行。

功效:练出自然换气的功能,脚跟先落地,可以调动肾经,故有强肾固本的作用。

跑步锻炼:体态:慢跑,呼吸、意念:体呼吸,即吸气时,意想宇宙中真气通过全身的毛细孔吸入体内,呼气时,意想全身的病气,浊气,疲劳之气通过全身的毛细血管射出去,呼吸要与跑步的速度相结合,不宜太快。

脑供血不足的饮食疗法睡前一杯水脑动脉硬化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这里主要介绍脑动脉硬化引起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家庭调养。

1、食用大蒜:大蒜有降血脂、降血压、健脑功能,因大蒜中所含有的大蒜素与维生素B1合成"蒜胺",而"蒜胺"的作用比维生素B1的作用强2-4倍,所以在有足够的葡萄糖和维生素B1的情况下,食用大蒜,可促进葡萄糖转化为更多的能量供应大脑所需,缓解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脑血管常用药物一览表

脑血管常用药物一览表

脑血管常用药物
脑血管病是指由于不同原因导致脑部动静脉系统发生病理性改变引起的各种临床疾病。

简述
急性发作时即通常所指的脑中风(称脑卒中),临床上以意识改变、口眼歪斜、肢体偏瘫、言语困难、大小便失禁为主要表现。

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特点,是中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

由于老年人口的不断啬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

在人类各种疾病死因的排序中,脑血管病一直列于前三位之内,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用药须知
脑血管疾病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脑动脉硬化、脑出血、脑外伤、脑手术后遗症等脑损伤性疾病。

对这些疾病的治疗还无特效办法,有些经治疗后遗留下来一些后遗症。

此次介绍的脑血管病用药,目的是在改善脑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氧供应,以便帮助恢复或缓解脑血流障碍所造成的症状,如头昏、头痛、耳鸣、血管性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紊乱、记忆力减退、失眠等。

这类用药通常用量大、疗程长、见效慢,患者及其家庭应有耐心地坚持用药,但是,这些用药毕竟是辅助治疗,因此为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除用药外,患者还要注意生活规律,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保持情绪稳定,戒除一切不良生活习惯如嗜烟酒等。

相关药品
甘露醇注射液、七叶皂甙钠、甘油果糖注射液、曲克芦丁、血塞通、注射用血栓通(冻干)、血栓通注射液、疏血通、舒血宁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脉络宁、天麻素、长春西丁、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脑苷肌肽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依达拉奉注射液(必存注射液)、丁苯酞注射液、奥拉西坦注射液、吡拉西坦注射液、胞磷胆碱钠。

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学艳第一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概述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是指在供应脑的血管血管壁病变或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基础上发生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而出现脑组织坏死或软化,并引起短暂或持久的局部或弥漫脑损害,造成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候群。

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80%,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仅次于心脏病及癌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

ICVD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

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种族、遗传等。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一般不超过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且无责任病灶的证据。

神经影像学检查有神经功能缺损对应的明确病灶者不宜称为TIA。

(一)病理类型与发病机制TIA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液成分改变等多种病因有关。

其发病机制主要有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地动脉系统狭窄、微栓塞等。

(二)临床表现1.一般特点:TIA好发于中老年人,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或高脂血症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起病突然,有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的症状,持续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后遗症。

TIA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表现相似。

2.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血管的分布,症状多样。

①颈动脉TIA:多表现为大脑半球或单眼症状。

大脑半球症状多为一侧面部或肢体的无力或麻木、失语、认知的改变;视觉症状表现为一过性黑曚、视野中有黑点等。

②椎-基底动脉TIA:多表现为眩晕、跌倒和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等。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怎样治疗?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怎样治疗?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的治疗方法,治疗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应该吃什么药。

*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针对TCIA发作形式及病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1.偶尔发作或只发作1次在血压不太高的情况下可长期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ASA),50~100mg/d,1次/d;双嘧达莫(潘生丁)25~50mg/次,3次/d;或噻氯匹定(噻氯吡啶)0.25g,1次/d。

ASA的应用时间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多数情况下需应用2~5年,如无明显副作用出现,可延长使用时间,如有致TCIA 的危险因素存在时,服用ASA的时间应更长。

噻氯匹定(噻氯吡啶)服用期间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同时应服用防止血管痉挛的药物,如尼莫地平20~40mg/次,3次/d;或尼莫地平(尼莫同)30mg/次,3次/d,也可服用烟酸肌醇酯50~100mg/次,3次/d。

2.频繁发作即在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发作的应作为神经科的急症来处理。

TCIA发作频繁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近期内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很大,应积极治疗,防止脑梗死发生,其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①积极治疗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等。

②抗血小板聚集:可选用双嘧达莫(潘生丁)、肠溶阿司匹林或噻氯匹定(噻氯吡啶)等。

③改善脑微循环:如尼莫地平、桂利嗪(脑益嗪)等。

④扩血管药物:如罂粟碱、曲克芦丁(维脑路通)都可选用。

如果脑CT扫描有微小脑梗死病灶的,应按脑梗死治疗。

发作时或短暂症状发作后做脑CT扫描排除了出血,可给予抗凝治疗及针对病因治疗。

近年来,许多人都提出了运用抗凝法治疗TCIA的治疗方案,由于阻抗了血管内的凝血机制,特别是在新药不断开发的今天,抗凝法治疗TCIA的确有相当的疗效,它可以阻断、减缓血管内血栓形成的过程,而溶栓药物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了已经形成的小栓子的溶解过程,使血栓形成的基质减少或消失。

对比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

对比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8 Vo1.18 No.48128投稿邮箱:zuixinyixue@·药物与临床·对比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刘浪(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神经内科,湖北 咸宁 437000)0 引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 )属于临床一组常见脑梗死前期表现,伴有早期卒中发生风险,特别在发病7 d 左右,卒中发生率高达10%左右[1]。

药物仍是当前治疗TIA 的主要手段,代表药物主要为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两种,但就二者具体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阐明[2]。

本文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TIA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现低分子肝素钠在治疗TIA 的治疗中疗效更优,现将其报道如下,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TIA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病例入院均行头颅CT 、MRI 等检查确诊,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无颅内出血病史、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消化道溃疡等患者;本组病例中男34例,女11例,年龄48-60岁,平均(52.36±3.41)岁,病程7-25 h ,平均(20.20±5.46)h ;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各23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3]。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均给予改善脑供血、营养神经等药物,对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给予对症干预;对照组执行氯吡格雷(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83)75.00 mg/次,每日1次,口服治疗,连续治疗1周;分析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生产企业:意大利阿尔法韦士曼制药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0246)4100 U/次,行皮下注射,每日2次,治疗1周。

短暂性脑血管病(TIA)的药物治疗讲诉

短暂性脑血管病(TIA)的药物治疗讲诉

新 定 义
是否有 组织学 损伤
无时间 限定
脑,脊 髓或视 网膜发 生梗死
鼓励使 用神经 影像学 观察有 无组织 学损伤 。
暗示可 以引起 严重的 神经功 能缺损

TIA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疾患、 血液成分异常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因素促成的 临床综合征。TIA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微栓子学说。 在颅内动脉有严重狭窄的情况下,血压的波动可 使原来靠侧支循环维持的脑区发生一过性缺血。 血液黏度增高等血液成分改变,如纤维蛋白原含 量增高也与TIA的发生有关。无名动脉或锁骨下 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的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盗血 也可引发TIA。
Thank you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物 需要抗凝的患者,可于出血稳定后7-10天 开始抗栓治疗 对于再发血栓风险小,全身情况差,改用 抗血小板药物。
癫痫


发生率2-33% 建议:不推荐预防使用抗癫痫药物 孤立一次或者急性期发作控制后,不建议 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 脑卒中2-3月再发的,建议癫痫常规治疗, 脑卒中后癫痫持续状态,按癫痫持续状态 处理

(3)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与传统的经 胸骨心脏超声相比,提高了心房、心房壁、房 间隔和升主动脉的可视性,可发现房间隔的异 常(房间隔的动脉瘤、未闭的卵圆孔、房间隔 缺损)、心房附壁血栓、二尖瓣赘生物以及主 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心源性栓子来源。

缺血性脑卒中的综合治疗策略

缺血性脑卒中的综合治疗策略

缺血性脑卒中的综合治疗策略综合治疗策略是缺血性脑卒中管理的关键。

缺血性脑卒中,也称为脑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导致供氧不足和血液循环受阻,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因此,早期干预和全面的综合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综合治疗策略。

一、急诊处理1. 到达医院:当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迹象时,就应该立即就近前往急诊科,并且告知医生他们所遭受到的颅脑损伤情况。

2. 详细评估:来到急诊科后,医生会进行详细评估以确定发病程度和定位原因。

这包括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行动能力和神经系统功能。

3. 快速判断:通过使用快速实验室检测,包括血液凝块分析、心电图、头颅CT扫描等来快速判断是否为缺血性脑卒中。

二、药物治疗1. 溶栓治疗:在临床上,激活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一种常用的溶栓药物。

这种药物能够促进血栓的溶解,从而恢复和保护受损脑部神经功能。

但是,溶栓治疗有时间窗口限制,通常要求在发病后3小时内进行。

2.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可以预防血液凝块的形成和进一步脑梗死。

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常被用于长期抗凝治疗。

3. 抗血小板治疗: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再次发作。

三、介入手术1. 血管成形术: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例如颈动脉流入性斑块或狭窄引起的相关缺血事件,则可以采取颈动脉成形术来恢复头颈部血流供应。

2. 血管内溶栓术: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可以通过血管内导管手术将药物直接送达至堵塞部位进行溶栓治疗。

这种方法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和较少副作用。

四、恢复与康复1. 早期启动康复训练:在稳定后,就应该尽早开始康复训练。

这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认知康复,以便促进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2. 心理支持:脑卒中会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因此心理支持非常重要。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团体等资源,帮助患者面对困难并积极应对。

3. 家庭协助:脑卒中治疗不仅需要医疗团队的努力,还需要家庭成员的积极配合。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怎样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怎样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方法,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该吃什么药。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怎么治疗?*一、西医*1、西医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约有1/2~3/4患者在3年内发展为脑梗塞,经过治疗可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终止发作,或发作减少者占79.6%,不治疗自动停止发作者仅占20.38%。

因此,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当进行积极治疗,降低血液粘稠度,调整血液的高凝状态,控制和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终止和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防或推迟脑梗塞的发生。

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主要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释放,使之不能形成微小血栓。

此类药物安全简便,易被患者接受。

常用肠溶阿斯匹林,50~100毫克,每日1次;潘生丁50~100毫克,1日3次。

2、扩溶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及706代血浆具有扩溶、改善微循环和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14天为1疗程。

3、抗凝治疗若患者发作频繁,用其他药物疗效不佳,又无出血疾患禁忌者,可抗凝治疗。

常用药物肝素、双香豆素等。

如肝素可用超小剂量1500~2000μ加5%~10%葡萄糖500毫升静滴,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

必要时可重复应用,疗程间隔时间为1周,但在应用期间,要注意出血并发症。

藻酸双脂钠是一种新型类肝素类药物,能使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Ⅷ相关抗原降低,使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有抗凝,溶栓,降脂降粘的作用。

可口服或滴服,口服50~100毫克,1日3次;静滴2~4毫克加10%葡萄糖500毫升,20~30滴/分,10天为1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

4、扩血管治疗可选用培他定、脑益嗪、西比灵、喜得镇、卡兰片等。

常用剂量:培他定10毫克,每日3次;脑益嗪25毫克,每日3次;西比灵6毫克,每日两次;喜得镇3毫克,每日3次;卡兰片5毫克,1日3次,口服。

脑血管造影或多普勒证实有颅内动脉狭窄者,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与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与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与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1-08-27T10:01:35.452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7期作者:张清媛[导读] 本文主要观察丁苯酞软胶囊与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见下文。

鹤岗市人民医院黑龙江鹤岗 154100摘要: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与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于2019年03月-2021年01月纳入的7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展开研究,并分为观察组(丁苯酞+拜阿司匹林)和参照组(拜阿司匹林),比较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低于参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治疗中实行联合用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效果明显。

关键词:丁苯酞软胶囊;拜阿司匹林肠溶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butylphthalide soft capsules and aspirin enteric coated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Methods 76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9 to January 2021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butylphthalide + aspirin)and control group(aspirin),and the application effect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indexes of Hemorheolog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P < 0.05).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he combination of drug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hemorheological indexes of patients,and the effect is obvious. [Key words] butylphthalide soft capsule;Aspirin enteric coated tablets;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短暂性脑缺血是由于颅内血管病变所引起的突发性、短暂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是诱发脑卒中产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如果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则很有可能会引起脑梗死,不仅会对患者神经功能带来损伤,还会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1】。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一、本文概述《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是一份全面且权威的医学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治疗和管理的专业建议。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阻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发脑组织缺血坏死的严重神经系统疾病。

该疾病发病急、进展快,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组织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指南的制定基于国内外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科学、实用、操作性强的诊治规范。

本指南涵盖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康复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医生全面了解并掌握该疾病的诊治要点,提高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治疗方案。

本指南也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重要性,提倡建立跨学科的医疗团队,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医疗服务。

希望通过本指南的推广和应用,能够推动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水平的整体提升,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二、流行病学与病因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等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AI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存在明显的地域和人群差异。

北方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高,而南方地区相对较低。

同时,城乡之间的差异也较为显著,农村地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地区。

AI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等多种因素有关。

病因学方面,S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血管狭窄和闭塞的主要原因,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最终引发S。

血栓形成则是指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在血管内部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导致脑部缺血。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进展关键词缺血性脑病脑损伤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包括病因治疗、常规内科治疗(亦涉及到药物)、药物治疗、神经介入治疗及干细胞移植等,但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仍是药物治疗[1]。

缺血性脑病通常都是由大量失血、心脏突然停止、窒息等原因造成。

大脑是机体对氧分压最敏感的部位,通常缺血缺氧3~5分钟,就可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此时机体的状态是缺血或者缺氧,脑细胞的不足氧气供应,在无氧环境产生的代谢产物会对脑细胞产生毒害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关于治疗药物,根据不同患者和不同病情,种类较多,下面主要汇总了几种常用药物。

缺血性损伤的机制和治疗原则全身器官的氧气输送主要依靠血液循环,氧气由血红蛋白运载,若机体发生缺血性损伤的话,机体器官的氧气供应会不足,由血液输送的葡萄糖等有机分子也会缺乏,这样会导致脑部神经元的营养供应和氧气供应迅速减少,会导致脑细胞和神经元的坏死。

此时呼吸代谢产物、氧自由基、无机离子的量都会增多,这些都会引起缺血性脑部疾病。

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尽快缓解脑细胞缺血、缺氧的症状,增加血容量稀释血液,加快血液循环,给脑部带去营养物质,降低血黏度,减少血管阻力,带走代谢废物和致病物质;②对已经遭受有毒代谢物之损害的脑细胞进行修复的药物救治,对没有受损的脑细胞进行药物保护;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增加脑细胞营养物质和氧气。

药物治疗溶解血栓的药物:由于缺血缺氧造成的动脉血管管壁内膜的的损伤,血液中致凝物质的形成、血液动力学的异常等均可造成血液的凝固性增高,加重缺血性脑病。

因此,应该通过溶解血栓,畅通血流保护那些尚未坏死的缺血区的脑组织,通常使用的药物是链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UK)、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等,其中后两者效果较好比较常用。

溶栓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调整药物的用量。

而溶栓治疗的风险也较大,可以引起继发性症状性各内脏器官出血,这就要求我们在病例选择方面严格掌握适应证[2,3]。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疗效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疗效

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疗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一种突发性脑血管疾病,通常表现为短暂的神经功能障碍,如短暂性偏瘫、言语障碍、视力障碍等,持续时间一般在1小时内,但不超过24小时。

虽然TIA的症状通常会在短时间内消失,但它可能是脑梗死的前兆,对脑血流动力学和脑代谢产生短暂的影响,及时诊断和治疗TIA至关重要,以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强效的降脂药物,能够显著减少胆固醇水平,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而低分子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对于TIA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本文将讨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疗效。

一、阿托伐他汀在TIA治疗中的作用阿托伐他汀是一种强效的他汀类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降低胆固醇的合成,进而降低LDL-C的水平。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在预防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发作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短暂性脑缺血作为脑血管疾病的一种,也能够从阿托伐他汀的降脂作用中受益。

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从而降低TIA发作的风险。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抗凝药物,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延长凝血时间,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

短暂性脑缺血的发生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低分子肝素在TIA的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地改善TIA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减轻TIA的症状,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在临床上,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TIA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TIA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或低分子肝素。

一项针对TIA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与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相比,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和低分子肝素可以显著减少TIA的再发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供血不足 病情说明指导书

脑供血不足 病情说明指导书

脑供血不足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脑供血不足概述脑供血不足是一种通俗说法,在国际疾病诊断标准中并没有这个疾病名称。

脑供血不足是指大脑整体水平的血液供应减少,当发生脑供血不足时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健忘、记忆力减退等一系列症状。

本病按疾病的缓急还可分为慢性脑缺血和急性脑供血不足,急性脑供血不足时可出现缺血性脑卒等严重情况。

临床上脑供血不足多是由于血液进入大脑的通道狭窄或阻塞所致,另外心脏泵血能力减弱也可导致脑供血不足。

英文名称:暂无资料。

其它名称:慢性脑缺血、后循环缺血、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有关。

发病部位:颅脑。

常见症状:头晕、头痛、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恶心、呕吐。

主要病因:脑中血液流入减少、心脏泵血不足。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血脂测定、血糖测定、心电图、颈椎X线、头部CT、磁共振(MRI)、经颅多普勒超声、数字化减影造影、。

重要提醒:若患者有椎动脉型颈椎病、慢性心衰、心律不齐等能原发病,因积极治疗,有利于预防脑供血不足。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脑供血不足的发病特点三、脑供血不足的病因病因总述:大脑中的血液无法正常流通是导致脑供血不足的常见原因,另外心脏泵血能力减弱导致无法使足量的血液流入大脑也可引起脑供血不足。

基本病因:1、脑中血液流入减少椎动脉型颈椎病会导致椎动脉(是血液进入大脑的主要通道之一)受压,继而导致椎动脉狭窄,引起大脑供血不足。

另外,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不稳定斑块或附壁血栓破碎脱落,堵塞血管,使流通的血液减少,也可导致大脑缺血。

2、心脏泵血不足一些心脏病(如慢性心衰、冠心病等)可导致心脏泵血能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导致没有足够的血液流入大脑,引起大脑供血不足。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一、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是指在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改变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血管闭塞而言。

[病因和发病机理]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破裂或形成溃疡,血小板、血液中其它有形成分及纤维粘附于受损的粗糙的内膜上,形成附壁血栓,在血压下降、血流缓慢、血流量减少,血液粘度增加和血管痉挛等情况影响下,血栓逐渐增大,最后导致动脉完全闭塞。

糖尿病,高血脂症和高血压等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脑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下段、椎动脉上段,椎一基底动脉交界处,大脑中动脉主干,大脑后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等。

其它病因有非特异动脉炎、钩端螺旋体病、动脉瘤、胶原性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头颈部外伤等。

[病理]梗塞后的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发生软化和坏死。

病初6小时以内,肉眼尚见不到明显病变:8小时至48小时,病变部位即出现明显的脑肿胀,脑沟变窄,脑回扁平,脑灰白质界线不清;7~14天脑组织的软化、坏死达到高峰,并开始液化。

其后软化和坏死组织被吞噬和清除,胶质增生形成疤痕,大的软化灶形成囊腔。

完成此修复有时需要几个月甚至1~2年。

[临床表现](一)一般症状:本病多见于50~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有的有糖尿病史。

常于安静时或睡眠中发病,1~3天内症状逐渐达到高峰。

有些患者病前已有一次或多次短暂缺血发作。

除重症外,1~3天内症状逐渐达到高峰,意识多清楚,颅内压增高不明显。

(二)脑的局限性神经症状:变异较大,与血管闭塞的程度、闭塞血管大小、部位和侧支循环的好坏有关。

1.颈内动脉系统(1)颈内动脉系统: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征和精神症状为多见,主侧半还需病变尚有不同程度的失语、失用和失认,还出现病灶侧的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出现特征性的病侧眼失明伴对侧偏瘫称黑蒙交叉性麻痹,Horner征,动眼神经麻痹,和视网膜动脉压下降。

双侧大脑前动脉供血不足怎么办

双侧大脑前动脉供血不足怎么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双侧大脑前动脉供血不足怎么办
导语:双侧大脑供血不足,简单的来说就是大脑供血不足,主要引起这种病症的原因是,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到医院去做一个
双侧大脑供血不足,简单的来说就是大脑供血不足,主要引起这种病症的原因是,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到医院去做一个详细的检查,配合中西医药的治疗。

还要注意,有规律的作息,不要暴饮暴食,不要经常喝酒吸烟。

双侧脑供血不足需要在平时吃一些补血的药物。

希望你早日康复!
脑供血不足主要临床表现以头晕、头痛为主,有时伴有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逆行性遗忘、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病因较复杂,包括动脉硬化、动脉炎、动脉狭窄,高血压、低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贫血等,肥胖、吸烟等也是形成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促发因素。

治疗脑供血不足应着眼于保护残存的神经机能,改善和恢复受损的神经机能,防止其向更严重的脑缺血类型发展。

药物治疗:临床常用于治疗脑缺血性血管病变的钙通道阻滞剂有尼莫地平、尼卡地平和氟桂嗪等;组胺类药培他啶对脑血管、心血管,特别是对椎-基底动脉系统有较明显的扩张作用,可显著增加心、脑及周围循环血流量,改善血循环并降低全身血压,还有轻微的利尿作用;
血管扩张剂(如尼麦角林等)可增加血流,疏通血管,用于缺血性脑病有一定疗效;抗凝剂及抗血小板聚集剂(如藻酸双酯钠、阿司匹林等)能减少周围动脉内阻塞性血栓的形成;中成药(如银杏叶、黄芪、川芎嗪等)能改善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血液黏度。

以上就是关于双侧前脑动脉供血不足,问题的解答。

导致双侧大脑前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就是一些血压或者是心脑血管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因子кB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核因子 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核因子кB (Nuclear FactorкB, NF-кB) 是指能与某 些基因的增强子上кB位点结合、启动相应基因转 录、具有多向性调节的蛋白质分子。NF-кB的活 化过程主要通过其抑制物—IкB的降解来实现。 NF-кB调节的基因数量众多,它既能做为促凋亡 又能做为抑凋亡的调节因子。目前,对于NF-кB 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仍然不是很清楚。
4.热休克蛋白表达紊乱 .
热休克蛋白是在多种应激原的作用下生成 的分子量为7-200KD的蛋白大家族,但研究 的较多的是HSP70,有报道称CA1区神经 细胞能表达大量的Hsp70mRNA,而脑缺血 再灌注后CA1神经细胞Hsp70表达受到严重 抑制。此外,Hsp70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并不 只出现在预处理之后,许多其它基因的表 达水平也相继发生变化。
第一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 性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的一过性神经障碍症候群,表现为突然出现的 短暂、反复发作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常见言语、运动或感觉障碍, 具可逆性,在数秒、数分、数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可完全恢复, 不留任何后遗症。
急性
脑血管病
慢性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 脑血栓形成 59.8% 脑栓塞 高血压性脑出血 出血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39.3% 脑动脉硬化症 血管性痴呆
脑细胞对缺血缺氧最敏感: 脑细胞对缺血缺氧最敏感:
6秒 神经元代谢即受影响 2分 脑电活动停止
血流完全阻断
5分 能量代谢和离子平衡即遭破坏 5-10分 神经元发生不可逆损害
NO 与CIR
NO毒性方面的机制有:①与超氧阴离子形成过氧 化亚硝酸(ONOO-),灭活线粒体MnSOD,促进大 量自由基生成,介导氧化损伤。②抑制甘油酰-3磷酸脱氢酶、肌酸激酶、顺乌头酸酶、NADPH辅酶Q和琥珀酸氧化还原酶等,减弱氧化磷酸化 过程从而阻止能量合成。还可抑制核糖核酸还原 酶,引发碱基脱氨导致DNA损伤,继之活化 PARS,使细胞能量耗竭而死亡。③介导细胞凋 亡。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 ☆ 高血压 ☆ 糖尿病 ☆ 高脂血症 ☆ 吸烟饮酒,多量食盐摄入 ☆ 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
治疗药物: 治疗药物:
阿司匹林 首剂 300mg 第2天起,每月40~100mg(平均50mg),连服 12~24m 噻氯匹啶 tidopidine 250mg/d×12~24m 与血小板膜上GPⅡb/Ⅲa受体结合→抑制血小板聚 集
(1)兴奋性氨基酸(EAA)→释放→脑外EAA↑→突触后EAA 受体过度激活→Na+、Cl-和H2O被动进入脑内→神经细胞 急性肿胀、坏死 (2)Ca内流和内Ca释放↑→脑内Ca↑→干扰线粒体氧化磷酸化 →影响能量产生→脑血管吸收→梗死灶扩大 (3)氧自由基和炎性因子产生→炎症反应→直接损伤脑细胞 (4)激活细胞凋亡过程
HMG-CoA HMG-CoA还原酶 甲羟戊酸→胆固醇 (-) 他汀类 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 能降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对脑卒中高度危险患者,无论是否存在胆固醇血症 或冠心病,都应考虑他汀类药物治疗。
第二节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急性期的药物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栓形成和 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脑血栓形成
再灌注数天后出现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DND),DND常出现在缺血再灌注后2-4日, 主要发生在海马、纹状体及皮质区域, DND需要数日时间、有新蛋白质合成的、 需要消耗能量的、为无水肿的细胞自杀过 程,称之为细胞凋亡(PCD)。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1.基因活化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出现大量基因表达,大约 有374种基因出现变化,绝大多数基因与凋亡有 关,其中57种基因的蛋白表达是缺血前的 1.7 57 1.7倍, 而34种基因的表达量出现下降,均发生在4小时 到 72小时, 包括蛋白质合成,基因突变,促凋亡 基因,抑凋亡基因和损伤反应基因变化等,这些 基因的相互作用最终决定了DND的发生
二、抗凝血药和纤维蛋白溶解药
针对血栓形成应用 抗凝药:肝素 低分子肝素 类肝素 水蛭素 纤溶药: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阿替普酶)第二代溶栓药 链激酶↘ 尿激酶→第一代溶栓药 蛇毒酶类 纤维蛋白溶酶 蚓激酶 纤溶酶原激活物 博洛克
生化分离
蚯蚓 蛋白水解酶(多组分酶制剂)→直接溶解 纤维蛋白→高粘血症改善
3.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 .
① 作用于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 ② 诱导DNA、RNA、多糖和氨基酸等大分子物质交联, 交联后的大分子则失去原来的活性或功能降低。 ③ 促使多糖分子聚合和降解。 自由基可广泛攻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神经膜与血管,引 发脂质过氧化瀑布效应(oxygen burst),蛋白质变性,多 核苷酸链断裂,碱基重新修饰,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破坏, 膜的通透性、离子转运、膜屏障功能均受到严重影响,从 而导致细胞死亡。自由基还能导致EAA释放增加,促使脑 缺血后DND发生。
5.线粒体功能障碍 .
再灌注早期免疫反应性减弱,其中在海马 CA1区最明显。 脑缺血再灌注后线粒体mRNA的表达紊乱, 细胞能量产生进行性降低,ATP合成障碍, 导致神经细胞死亡。 线粒体DNA的表达紊乱可引起能量产生进 行性衰竭,导致细胞死亡。
6. NO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胶质细胞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胶质细胞(gliacyte)对神经元起支持、 营养和保护等作用。目前认识到大脑在受 到缺血、高热、放射照射等应激原刺激下, 胶质细胞可出现iNOS、细胞因子、神经营 养因子、内皮素以及其它多种因子的表达, 这种表达受到内毒素和其它细胞因子的调 节,其中iNOS和一些其它毒性细胞因子的 表达可促进细胞凋亡
尼莫地平 Nimodipine
第Ⅱ类钙通道阻滞药,第一个作为细胞保护药治疗脑卒中进行临床评价的Ca拮抗 剂 脂溶性高,易吸收,易透过BBB 作用:扩血管 神经元直接保护→梗死体积↓→神经功能改善→缺血性脑损伤↓→死亡率↓ 作用机制:阻滞血管平滑肌↘ 神经元→电压依赖型Ca通道→神经细胞内Ca↓ 对神经元二氢吡啶受体的亲和力高于硝本地平和尼群地平 对脑血管的选择性作用明显强于外周血管 对脑血管的收缩具有明显松弛作用 临床应用:脑血管痉挛 脑缺血(尤其中风早期使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 偏头痛 突发性耳聋 阿尔茨海黙病 脑外伤恢复期 冠心病,心绞痛,轻中度高血压 对高血压合并脑血管患者可优先选用 已成为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血管痉挛所产生的神经损伤的标准治疗 60mg qd 明显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发作后脑缺血和脑梗死的发生率 较大剂量效果不佳,可能由于大剂量使血压下降
2.兴奋性氨基酸毒性 .
指EAA受体活化而引起的神经元死亡,是脑缺血 性损伤的重要触发物和介导物。 EAA可活化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触发缺血后致炎 基因表达。CA1区神经细胞分布着大量的EAA受 体,而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分布很小,这就为缺血 后的兴奋性毒性提供了基础。 CA1区较CA3区对缺血损伤敏感是由于其兴奋性 氨基酸受体的类型不同,CA1区以NMDA受体为 主,CA3区以KA受体为主,KA受体对缺血敏感性 较差,可能是造成DND发生的重要原因。
不可逆损害发生前,分秒必争地恢复血流供应是脑缺血治疗的关键。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 :脑缺血一定时间 恢复血液供应后,其功能不但未能恢复, 却出现了更加严重的脑机能障碍 .
CIR过程(简略)
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缺血中心区死亡以细胞 坏死为主,缺血后5-7分钟内,细胞能量耗竭, K+ 通道受阻,膜电位降低,神经末梢释放谷氨酸, 通过兴奋谷氨酸受体(包括NMDA 、AMPA和KA 受体)致使细胞膜上的Ca2+通道开放,引起 Ca2+超载,高Ca2+可激活NOS,使NO和氧自由 基的形成增加,引发脂质过氧化,引起膜结构和 DNA的损伤;Ca2+还可活化各种酶类,加剧细胞 损伤和能量障碍,引发缺血级联反应,结果细胞 水肿、细胞膜破裂,细胞内酶和炎性介质释放, 细胞坏死。
NO脑保护方面的机制有:①作用于血管平 滑肌,活化鸟氨酸环化酶产生GMP,钙依 赖性钾通道开放,产生舒张血管作用,抑 制粘附分子发挥抗血小板凝聚和白细胞粘 附功能,使脑血流得以维持和改善。②通 过巯基亚硝酸化及NMDA受体变构作用,限 制EAA的细胞毒性作用。③在一定条件下 消除OH,中断自由基的链式反应。
Caspase-3与脑缺血神经细胞损伤 与脑缺血神经细胞损伤
Caspase-3属于IL-1β转化酶家族。正常情况下, 胞质中的Caspase-3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 细胞凋亡信号的出现可导致Caspase-3的活化。 Caspase-3的底物包括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 (PARP)、DNA依赖性蛋白激酶催化亚基DNA(PARP) DNA DNAPKCS、类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等。这些底物 多数为细胞的功能蛋白质,参与DNA修复、 mRNA裂解、固醇合成和细胞骨架重建等, Caspase-3的活化能使上述生理机能破坏,可能 导致DND的发生。
三、脑血管扩张药全性脑梗死尚存争议) (脑梗死并发低血压或脑水肿时应慎 用脑血管扩张药) (一)钙通道阻滞药 不仅改善脑缺血 而且对神经元存在直接保护作用 作用环节: (1)抑制外Ca内流、内Ca释放→血管平滑肌松弛→脑血管扩张→脑血 流量↑→脑循环及脑代谢改善 (2)抑制血小板聚集,红细胞变形能力↑,血粘度↓ (3)对抗Ca超载造成的脑细胞损伤 应用:防止血栓形成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 治疗
脑血管病定义:各种病因引起的脑血管病变的总称。 脑血管病定义:各种病因引起的脑血管病变的总称。
心脏病
三大致死性疾病
脑血管病(脑卒中,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 我国脑卒中发生率150万/年,死亡100万/年 肿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