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显示,2004—2005年,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其死亡人数已经超过肿瘤和心血管疾病。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5》指出,我国40岁以上人群约有15%为脑卒中发病高危人群,脑卒中综合标化患病率约为2%。
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用于卒中发病高风险人群的一级预防治疗和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治疗[1,2,3,4]。
据此推算,我国至少有8 320万人需要或正在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这部分人群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就成为一个亟待规范的临床问题。
2013年《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包含了部分对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的推荐,但未对临床证据做详细阐述[5]。
临床上围手术期抗栓药物的合理应用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015年日本的一项国内调查研究发现,不同中心围手术期的抗栓治疗策略有很大差异[6]。
据调查,因担心围手术期应用抗栓药物带来的出血风险,我国多数医院外科择期手术治疗前常规停用抗血小板药物1周以上。
这样做确实可以让围手术期的出血风险降至最低,但同时也使患者暴露在无药物保护的状态下,增加了围手术期卒中的发生风险。
英国一项大型队列研究纳入了39512例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脑血管病二级预防患者,结果表明停用阿司匹林使卒中再发风险增加40%[7]。
瑞士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表明,规律使用阿司匹林作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患者,围手术期暂时停用阿司匹林使急性卒中风险升高3倍(OR 3.4, 95%CI 1.08~10.63)[8]。
一项纳入50 279例患者的荟萃分析也表明,停用阿司匹林治疗使主要卒中事件发生风险升高3倍(OR 3.14, 95%CI 1.75~5.61),而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停用抗血小板治疗使卒中风险增加了89倍(OR 89.78, 95%CI 29.90~269.60)[9]。
缺血性卒中发生acs的抗血小板治疗-33页PPT精品文档
对有卒中/PAD史的ACS患者积极 使用循证用药可显著改善预后
3-4种EBM vs. 0-2种EBM可显著改善有卒中/PAD史的ACS患者预后
死亡风险
死亡/MI/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风险
出血性转化 8.7%
脑实质血 肿 3.2%
出血性梗死 5.5%
Paciaroni M, et al. Stroke. 2019;39:2249-2256
哪些因素和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相关?
多变量分析表明,大面积梗死、心源性栓塞、高血糖以及溶栓治疗 和出血性转化显著相关。
Paciaroni M, et al. Stroke. 2019;39:2249-2256
院内发生MI是IS患者短期和长期不良预后的 关键原因,应予以积极干预
70.00%
出院时死亡率和严重致残率
OR 2.51; 95%CI 1.75–3.59
60.00% 50.00%
64.90%
院内发生MI 院内未发生MI
40.00% 30.00%
35.80%
20.00%
院内发生MI
院内未发生MI
1年死亡率
显著降低 19%
OR: 0.81, 95%CI,0.72-0.91
显著降低 12%
OR: 0.88, 95%CI,0.79-0.98
使用GRACE研究中患者数据,纳入来自13个国家102家医院的患者。ACS患者根据其是否有PAD史、卒中史、PAD/卒中史分组。院 内分析纳入48418例患者,6个月时的分析纳入32735例患者。主要终点为6个月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缺血性卒中(IS)的抗栓治疗
《中国血栓性疾病防治指南》缺血性卒中(IS)的抗栓治疗缺血性卒中(IS)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在IS和TIA中,“A-S-A”管理(即降压、他汀、抗栓)仍然是二级预防的三大基石。
其中,抗栓治疗包括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在临床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抗血小板治疗,同时还要关注以华法林为主的抗凝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上述三大管理措施可以降低更多的死亡或残疾风险。
其中,抗血小板治疗对于死亡或残疾风险的降低效果尤为明显。
急性IS 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复发。在临床实践中,医师应参考指南原则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给予个体化治疗。I S急性期抗栓治疗1、静脉溶栓【推荐意见】对IS 发病≤3 h的患者,应按照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筛选患者,推荐尽快静脉给予rt-PA 溶栓治疗【1A】。对IS 发病3 ~4.5 h 内的患者,应按照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筛选,推荐尽快静脉给予rt-PA 溶栓治疗【1B】。如没有条件使用rt-PA,且发病≤6 h,可参照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筛选,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2B】。不推荐在临床试验以外使用其他溶栓药物【1C】。溶栓患者的抗血小板或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者,推荐推迟到溶栓24 h 后开始【1B】。【推荐意见说明】溶栓使用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溶栓方法: rt-PA 0.9 mg/kg (≤90 mg)静脉滴注,其中10%在最初1 min 内静脉推注,其余持续滴注1 h;尿激酶100 ~150 万U,溶于生理盐水100 ~200 ml,持续静脉滴注30 min,用药期间及用药24 h 内应严密监护患者。2、血管内治疗【推荐意见】静脉溶栓是血管再通的首选方法。即使正在考虑血管内治疗,符合静脉rt-PA 治疗指征的患者也应接受静脉rt-PA治疗。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都应尽可能减少时间延误【1A】。对于大血管闭塞的IS 患者,使用静脉溶栓联合动脉溶栓治疗方法可能是合理的【2B】。对满足下列所有标准者,应当进行可回收机械取栓术【1A】:①卒中前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为0 ~1 分;②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 段闭塞所致卒中;③年龄≥18 岁;④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⑤Alberta 卒中项目早期CT 评分(ASPECTS)评分≥6;⑥症状出现≤6 h 可以开始治疗(腹股沟穿刺)。对于发病≤6 h 的以下患者,虽然获益仍不确定,但进行可回收机械取栓术可能是合理的【2B】:①大脑中动脉M2、M3 段闭塞;②卒中前mRS 评分>1,ASPECTS 评分<6 或NIHSS 评分<6 的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 段闭塞者.虽然获益尚不确定,对发病≤6 h 的大脑前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闭塞者,进行可回收机械取栓术可能是合理的【2C】。距最后正常状态6 ~16 h 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符合DAWN 或DEFUSE-3 研究的其他标准,推荐进行机械取栓术【1A】。距最后正常状态16 ~24 h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者,符合DAWN 研究的其他标准,可考虑进行机械取栓术【2B】。发病≤6 h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急性IS,当不适合静脉溶栓或静脉溶栓无效且无法实施机械取栓时,可严格筛选患者后实施动脉溶栓【1B】。【推荐意见说明】mRS 评分:评估卒中后功能残疾程度。NIHSS 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ASPECTS评分:评估脑梗死体积。3、抗血小板治疗【推荐意见】不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IS 患者,推荐在发病后尽早给予阿司匹林150 ~300 mg/d【1A】。溶栓治疗者,推荐在溶栓结束24 h 后开始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1B】。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建议选用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治疗【2C】。4、抗凝治疗【推荐意见】对大多数急性IS患者,不推荐无选择地早期抗凝治疗【1A】。溶栓后需抗凝治疗者,推荐在溶栓结束24 h 后使用抗凝剂【1B】。凝血酶抑制剂治疗急性IS 的有效性尚待更多研究进一步证实,这些药物只建议在临床研究环境中或根据具体情况个体化使用【2B】。5、降纤治疗【推荐意见】对不适合溶栓并经过严格筛选的脑梗死患者,特别是高纤维蛋白血症者,建议选用降纤治疗【2B】。IS二级预防抗栓治疗IS 主要包括非心源性和心源性两大类,复发风险高,卒中后应尽早开始二级预防,有效的二级预防是减少复发和死亡的重要手段。1、非心源性【推荐意见】对非心源性栓塞性IS 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建议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脑卒中复发及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A】。建议首选阿司匹林(50 ~325 mg/d)或氯吡格雷(75 mg/d)抗血小板治疗【2B】。发病≤24 h, 具有脑卒中高复发风险(ABCD2 评分≥4 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 或轻型IS(NIHSS 评分≤3 分),推荐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1 d【1A】。推荐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作为长期二级预防的一线用药【1A】。发病≤30 d伴有症状性颅内动脉严重狭窄(狭窄率70% ~99%)的IS 或TIA,建议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90 d【2B】。此后推荐单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作为长期二级预防的一线用药【1A】。伴有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证据的IS 或TIA,建议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治疗【2B】。非心源性栓塞性IS 或TIA,不推荐常规长期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1A】。【推荐意见说明】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的最佳剂量为75 ~150 mg/d。阿司匹林(25 mg)联合缓释型双嘧达莫(200 mg)或西洛他唑(100 mg),2 次/d,均可作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替代治疗方案。抗血小板药应综合患者危险因素、费用、耐受性和其他临床特性个体化选用。2、伴房颤的IS【推荐意见】对伴有房颤(包括阵发性房颤)的IS 或TIA,推荐适当剂量华法林口服抗凝,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再发,维持INR 在2.0 ~3.0【1A】。伴有房颤的IS 或TIA,应根据缺血的严重程度和出血转化的风险,选择抗凝时机。建议出现神经功能症状≤14 d 给予抗凝治疗预防脑卒中复发,对于出血风险低的患者,应适当延长抗凝时机【2B】。伴有房颤的IS 或TIA 患者,若不能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推荐应用阿司匹林单药治疗【1A】。也可以选择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2B】。【推荐意见说明】DOACs 可作为华法林的替代药物,目前国内已经获得批准的DOACs 包括达比加群酯和利伐沙班,药物选择应考虑患者个体化因素。3、其他心源性IS【推荐意见】伴有急性心肌梗死的IS 或TIA,影像学检查发现左室附壁血栓形成,建议华法林抗凝治疗≥3 个月【2B】;如无左室附壁血栓形成,但前室壁无运动或异常运动,建议给予华法林抗凝3 个月【2B】。有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但无房颤及其他危险因素(如颈动脉狭窄)的IS 或TIA,建议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2B】。已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风湿性二尖瓣疾病患者,发生IS 或TIA 后,不建议常规联用抗血小板治疗【2C】;但足量华法林治疗过程中仍出现IS 或TIA时,建议加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2B】。不伴有非风湿性二尖瓣性房颤或其他瓣膜病变(局部主动脉弓、二尖瓣环钙化、二尖瓣脱垂等)的IS 或TIA,建议抗血小板治疗【2B】。植入人工心脏瓣膜的IS 或TIA,建议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2B】。已植入人工心脏瓣膜者,既往有IS 或TIA 史,若出血风险低,建议在华法林抗凝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2B】。。
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学艳第一部分缺血性脑血管病概述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是指在供应脑的血管血管壁病变或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基础上发生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由于缺血、缺氧而出现脑组织坏死或软化,并引起短暂或持久的局部或弥漫脑损害,造成一系列神经功能缺损症候群。
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80%,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仅次于心脏病及癌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
ICVD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
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种族、遗传等。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一般不超过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且无责任病灶的证据。
神经影像学检查有神经功能缺损对应的明确病灶者不宜称为TIA。
(一)病理类型与发病机制TIA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血液成分改变等多种病因有关。
其发病机制主要有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地动脉系统狭窄、微栓塞等。
(二)临床表现1.一般特点:TIA好发于中老年人,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或高脂血症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起病突然,有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的症状,持续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后遗症。
TIA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表现相似。
2.临床表现取决于受累血管的分布,症状多样。
①颈动脉TIA:多表现为大脑半球或单眼症状。
大脑半球症状多为一侧面部或肢体的无力或麻木、失语、认知的改变;视觉症状表现为一过性黑曚、视野中有黑点等。
②椎-基底动脉TIA:多表现为眩晕、跌倒和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等。
抗血小板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抗血小板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易发人群为中老年人。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是现在社会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
文章的研究目的是调查抗血小板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以提高医院医务人员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认识及治疗水平,保障人民有一个健康良好的体魄,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
具体的研究方法是收集临床医学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病例,调查其使用率,并对不能使用抗血小板药的原因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应因病制宜地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有些病例则不能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结论是抗血小板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中意义重大,合理地使用药物治疗不仅能提高患者对药物的依从性,还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
关键词:抗血小板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应用根据卫生部《1996~2010年社区人群防治规划》中关于脑血管病的病情通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生的脑血管病患者大约是150万,死亡人数是100万,存活的患者是600万,每年因脑血管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医疗费用高达100亿元以上,而脑血管病的易发群体为中老年,而我国早在2000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的老年人口占全世界老年人的1/5,占我国总人口的10%以上。
1面对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增长的趋势,该病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严重的疾病之一,必须引起社会和各界的高度重视。
本文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有关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医院医务人员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认识及治疗水平,保障人民有有一个健康良好的体魄,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论文所采用的临床案例均为临床门诊患者及住院患者,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病例要求。
2收集168例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年龄在56~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岁。
抗血小板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黑
龙
江
医
学
V 1 3 No 5 o . 4, .
M a . 01 y2 0
HE ONG JANG MED C OU 1L I I AL J RNAL
抗 血 小板 药 物在 缺血 性脑 血 管病 的二级 预 防 中 的应 用
患 者 则 归 因 于 小 血 管 疾 病 ( 5 ) 心 源 性 栓 塞 2% 和
性 卒 中的一级 、 级 预 防及 急性 期 治疗 的地位 。但 二 是 , 加 阿 司匹林 的剂量 , 不 能增 加疗 效 , 增 并 却会 增 加 出血风 险 J而且 还 存 在 着 部 分 病 人 的 “ , 阿司 匹 林抵抗 ” 消化 道 出血 、 司 匹林 哮 喘 等 不 良反应 。 、 阿
患 者 中 , 得尤 为重要 。 显
中的评估 、 降压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和颈动脉 内膜 剥脱术 等 。在这 种情况 下 , 中二级 预 防 的地 位 卒 显 得越来 越 重 要 。 鉴 于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性血 栓 形 成
在 缺血性 事件 中的核 心作 用 , 抗血 小 板 治疗 已经被
者接受溶栓治疗 , 在三级医院或专科卒 中中心也仅 为 4 1 一 . % 。1 回顾性 研 究 证 实 , 早 启 . % 63 项 尽 动卒 中的 二 级 预 防 措 施 , 使 TA 和 小 卒 中 患 者 能 I
9 内卒 中复 发风 险降低 8% , 性期 处 理包 括 卒 0d 0 急
缺血性 脑卒 中 占所 有类 型卒 中 的 8 %左 右 … 。 5 流行病 学调查 发现 , 年来 我 国出血 性 卒 中发 病率 近 明显下 降 , 血性 卒 中则 明显 上 升 J 缺 。复发 性 卒 中 占所有卒 中的 2 % 左右 , 5 初次 缺血性 脑 血 管事件 后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最新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参考答案及试题25之5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最新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参考答案及试题25之5适合药学,执业药师,卫生健康选择题(共10题,每题10分)1.(单选题)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风险评估量表常用的有哪些()A.ABCD评分系统B.Essen量表C.SPI-II量表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2.(单选题)随着Essen量表评分增高,卒中复发风险增加,Essen量表评分大于几分的患者,年卒中复发风险>4%()A.≥3分B.≥4分C.≥5分D.≥6分参考答案:A3.(单选题)建议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多长时间内服用阿司匹林()A.24~48hB.48~72hC.72~96hD.96~120h 参考答案:A4.(单选题)轻型卒中(NIHSS评分≤3分)患者起病24h内,应尽早给予何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1d()A.阿司匹林B.氯吡格雷C.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C5.(单选题)2014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指出哪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A.阿司匹林B.氯吡格雷C.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C6.(单选题)对于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及高危TIA患者,在发病多长时间内启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A.12hB.24hC.36hD.48h 参考答案:B7.(单选题)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症处理选择哪些药物()A.PPIB.H2受体拮抗剂C.黏膜保护剂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8.(单选题)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前先评估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以下哪项是常见的危险因素()A.消化道溃疡及并发症病史B.消化道出血史C.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或联合抗凝治疗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9.(单选题)《2019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哪个年龄段可以考虑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d)进行一级预防()A.40-50岁B.40-60岁C.40-70岁D.40-80 参考答案:C10.(单选题)不建议下列哪些人群服用阿司匹林进行ASCVD的一级预防()A.年龄>70岁或<40岁的人群B.高出血风险人群C.经评估出血风险大于血栓风险的患者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注:此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丁苯酞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阿替普酶是一种糖蛋白酶。
两者合并使用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可能产生协同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临床研究。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变特征为急性脑动脉闭塞,临床症状可出现突然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目前临床上采用了许多药物进行干预,但效果并不总是令人满意。
丁苯酞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抗血小板和抗凝血作用的药物,可以有效防止血栓形成。
而阿替普酶则是一种糖蛋白酶,在促进血栓溶解和防止血栓形成方面也有一定作用。
我们推测丁苯酞和阿替普酶可能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产生协同作用,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病情。
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展开了一项临床研究,纳入了200名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
这些患者在入组后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了单独的丁苯酞治疗,另一组接受了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的治疗。
我们观察了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等指标。
经过研究发现,与单独使用丁苯酞相比,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的联合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有着更好的效果。
在治疗结束时,联合治疗组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单独使用丁苯酞的组别。
而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说明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的联合治疗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我们还观察到,在治疗结束后,接受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明显,虽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但这一结果也印证了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的联合治疗在改善患者康复情况方面的优势。
联合治疗组的患者生存率也略高于单独使用丁苯酞的组别,这也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的联合治疗在长期临床效果上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的联合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一联合治疗不仅在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效果显著,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乏力、视力模糊等。
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有很多种,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是其中一种。
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分析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是一种常用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物。
丁苯酞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凝血酶生成,对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降脂药物,通过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从而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还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虽然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但是其不良反应也是不可忽视的。
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痛、肌肉疼痛、转氨酶升高等。
丁苯酞可能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作用,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适,尤其是在空腹服用时更容易出现这些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肌肉痛,严重时可出现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会引起肝脏损害。
除了上述常见的不良反应外,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引起一些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出血等。
在应用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时,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就医处理。
虽然丁苯酞联合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较好,但还是需要患者和医生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一些事项。
抗血小板药适应症与使用说明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脑血管风险
抗血小板药适应症与使用说明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脑血管风险概述:心血管疾病是当前世界上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血栓形成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预防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药物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
本文将探讨抗血小板药物的适应症和使用说明,以减少心脑血管风险。
一、抗血小板药物的适应症1. 脑血管疾病:对于患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的患者,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可以减少再发风险。
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2. 心肌梗死:抗血小板药物在心肌梗死的治疗和预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于已经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常用的药物选择。
3. 冠心病:抗血小板药物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是常用的药物。
4. 血栓性疾病:一些特定的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需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
二、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说明1. 药物种类: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适应症和用药方案。
2. 用药方式:口服是最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方式,但有时也可以通过静脉给药。
用药剂量和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3. 注意事项:a. 过敏史:患者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前应告知医生是否有过药物过敏史,以免出现过敏反应。
b. 并发症:抗血小板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出血等并发症,特别是在手术前后或受伤后。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风险和利益。
c. 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可能会与抗血小板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患者需要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不良反应。
d. 持续时间: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持续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药物治疗时间可能较短;而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药物治疗。
结论:抗血小板药物在降低心脑血管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
• 2.心源性 TIA 的抗栓治疗: 2.1伴有心房颤动的TIA患者,若不能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推荐应 用阿司匹林单药治疗。也可以选择阿司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 疗。 2.2对于已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风湿性二尖瓣疾病患者,发生TIA 后, 不应常规联用抗血小板治疗。但在使用足量的华法林治疗过程中仍出 现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时,可加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2.3不伴有心房颤动的非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或其他瓣膜病变(局部主动 脉弓、二尖瓣环钙化、二尖瓣脱垂等)的TIA患者,可以考虑抗血小 板聚集治疗。
2016HR-NICE诊疗指南
• 1、发病时间小于24h的高危TIA(ABCD2评分≥4分)和轻 型卒中(NIHSS评分≤3分) • 2、急性多发性脑梗死 • 3、颅内或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50% • ◇发病在24h内的非心源性HR-NICE患者,应尽早给予氯吡 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1d(氯吡格雷首日负荷量300 mg),随后氯吡格雷单药治疗(75mg/d),总疗程为90 d。 (Ⅰ级推荐,A级证据)
• • • • • • • • •
2. 30天内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狭窄(77-99%) 双抗方法: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75mg/d 时间:90天 证据:SMAPPRRIS 2013 VISSIT 2015 3. 不适宜抗凝房颤的患者 双抗方法: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75-100mg/d) 时间:长期 证据:ACTIVE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轻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 • 基于目前的证据,共识建议: • 1.TIA和轻型卒中是最为重要的脑血管病急症,越早期卒中复发风险 越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I类、C级证据)。 • 2.具有高卒中复发风险(ABCD2评分≥4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根 据24h时间定义)或轻型卒中(NIHSS评分≤3分)急性期患者(起病 24h内),应尽早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1d(氯吡格雷首日 负荷量300 mg),随后氯吡格雷单药治疗(75 mg/d),总疗程为90d。 此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均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I类、A 级证据)。
双抗在缺血性卒中的应用
不良反 应
老年用 药
胃肠道反应常见,严重者可致消化道 溃疡;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出血、脑 出血;升高尿酸,诱发痛风;过敏, 诱发哮喘;头晕、耳鸣
≥70岁患者慎用
消化道反应、胃溃 疡、头痛、头晕、 皮肤过敏、胃肠道 出血、脑出血、血 尿
65岁以上计量减半
阿司匹林不良反应多,吲哚布芬相对较少 对于老年人,吲哚布芬更安全
对严重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GFR)<30 mL/(min·1.73 m2)]患者,需减量。
“双抗”应用
高危 TIA 和轻型卒中患者
➢ 发病 24 小时内 ➢ 高卒中复发风险的急性非心源性 TIA 患者(ABCD2 评分 ≥ 4)和未接受
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患者 ( NIHSS 评分 ≤ 3 分) ➢ 应尽早启动双抗治疗(阿司匹林负荷 150~300 mg+100 mg/d;氯吡格雷负
吲哚布芬
独特“双抗”之一:抗血小板
➢ 选择性:抑制血小板COX-1,使血栓素 A2生成减少;较低抑制内皮前列环素的 生成,胃肠反应更少。
➢ 可逆性:可逆抑制血小板聚集,停药24 小时恢复血小板功能。
➢ 多途径:同时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肾 上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胶原和 花生四烯酸(AA)。
天,能显著减少微栓子数量,降低卒中风险
主动脉弓源性的脑卒中患者
➢ 发病 6 月内 ➢ TIA 或非致残性脑梗死(改良Rankin评分<4 分)或周围动脉栓塞患者 ➢ 合并主动脉弓斑块(≥ 4 mm)时,长期双抗治疗(氯吡格雷 75 mg/d+阿司
匹林 75~150 mg/d)较华法林抗凝降低复合血管性事件不明显,但能显著降 低血管性死亡率。 ➢ 由于长期双抗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建议不超过 3 个月,之后氯吡格雷长期抗 血小板治疗
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6 2・
C l i n i c a l Ra t i o n l a Dr u g Us e, Ma r c h 2 01 3。 Vo L 6 No . 3 C
・
疗 效 分 析 - 7评 价
・
他汀 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的 疗 效 观 察
1 ) 。
表 1 两组患者 S S S 评分和 B a r t h e l 指数 ( ± s )
1 . 1 一 般资料 8 6例缺血性脑 血管病 的患者 ,纳入标准为所 有患者 均符合 1 9 9 6中华神经学会修 订的 《 各类脑血管 病诊断 要点》脑梗死 的诊断标 准 ,所 有 患者均签 署知 情 同意 书。首 次发病 时间在 7 2 h以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 同意 书。排除标 准 :( 1 )精神病史 、失语 、有意识 障碍的脑卒 中者 ; ( 2 )严 重的心 、肝 、肾疾病者 ; ( 3 ) 活动性 消化溃疡 、血 液病 、严 重的呼吸系统疾 病及 恶性肿瘤 等病史 ; ( 4 )延髓及脑皮 质病 变 ;( 5 ) 自身免疫 性疾病 。其 中男 4 5例 ,女 4 1 例 ;年 龄 4 1 8 2岁 ,平 均 ( 6 3 . 2- - I 4 . 1 ) 岁 ;病 程 6— 4 8 h ,N I H S S>1 7 分 ,G C S ≤8分 ;合 并有 高血压 病史 3 l例 ,糖 尿 病史 2 3例 , 冠心病 2 6例 ,低密 度脂蛋 白 ( L D L ) >1 0 0 m g / d l 。采用抽 签 的方法将该组患者分 为治疗组和对 照组 ,每组各 4 3 例 。两 组 般资料方 面具有可 比性 。 ’
陈京雁
【 摘要】 目的 观察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将 8 6 例缺血性脑血管
2020年脑卒中规范化诊治简明手册3.抗血小板篇
第三节脑卒中的抗血小板一、缺血性卒中如何抗血小板治疗?1)急性期:溶栓治疗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24h后开始使用(I,B),如果患者存在其他特殊情况(如合并疾病),在评估获益大于风险后可以考虑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24h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III,C)。
不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症的缺血性脑卒中,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50-300mg/d(I,A);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Ⅲ,C)。
血管内机械取栓后24h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替罗非班的疗效与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可结合患者情况个体化评估后决策(是否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等)(III,C)。
临床研究未证实替格瑞洛治疗轻型卒中优于阿司匹林,不推荐替格瑞洛代替阿司匹林用于轻型卒中的急性期治疗。
替格瑞洛的安全性与阿司匹林相似,可考虑作为有使用阿司匹林禁忌证的替代药物(III,B)2)恢复期及二级预防:一般2周左右,患者进入恢复期,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抗血小板药物选择以单药治疗为主,新指南推荐了4种药物:阿司匹林(50-300mg/d,最佳剂量75-150 mg/d)、氯吡格雷(75 mg/d)都可以作为首选药物,阿司匹林(25mg)+缓释型双嘧达莫(200mg)bid或西洛他唑(100mg)bid,均可以作为替代方案(Ⅱ,B)。
说明:①对于高危患者(ESSEN评分〉3分、既往脑卒中史、症状性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或糖尿病),氯吡格雷优于阿司匹林。
②氯吡格雷,需首剂负荷剂量300mg,可在3小时内起效,75mg需要3-5天起效;阿司匹林首剂负荷剂量300mg。
③氯吡格雷75mg和50mg比较,出血风险相似,效果前者优于后者。
氯吡格雷胃肠道刺激轻于阿司匹林。
二、哪些情况下双抗?指南推荐:1)发病24小时内,高危TIA(ABCD2评分≥4)或者轻型卒中(NIHSS≤3),用法:氯吡格雷(300mg负荷+次日后75mg/d)联合阿司匹林(150-300mg负荷+次日后75~100mg/d)21天,之后单用氯吡格雷90d。
三联抗血小板药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近期疗效
事件 、 脑出血发 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有缺血性 脑血管病 史患者 P I 应用氯吡格 雷、 C后 阿司 匹林和 西
洛他唑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后 , 可显著降低近期死亡、 脑卒 中及 MA C C E发生率 , 不增加脑 出血等副作用。 且 关键词 : 小板 聚集抑制剂 ; 血 脑缺 血; 血管成形术 , 经腔 , 经皮 冠状动脉
中图分类号 : 932 R 7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090 2 (0 70.190 10 .16 2 3 )i l n p a ee h r p n p t n s wi c e c h r—e m f a y o p e a  ̄ lt ltt e a y i ai t t i h mi i r e h s
P g e tp r p a e P I ad16rci dapr dc p orl u t l e t eay g Yr i n(r l go ) t C , 3 e e ina l i ge a d a a i a l r i e m ie u f r n e v s in od s ln p tet p r — h e
we rae t i sa o 0 c a n a d t n t p rn a d co io rla rpe a t ltltte e r te t w h cl tz l1 0 mg t e ad y i d ii oa i lp d g e t l i aee m— d i o wi o s i n s i n p h
( ea m n o a ioy C d vs l e a hI tu I Dpr etfC ro g , a i ac a Rsr stto A,Gnrl o il Seyn t dl r o u r e c n i efP ee s t hnag aH pa o f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最新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参考答案及试题25之5(谷风书屋)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最新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参考答案及试题25之5
适合药学,执业药师,卫生健康
选择题(共10题,每题10分)
1.(单选题)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风险评估量表常用的有哪些()
A.ABCD评分系统
B.Essen量表
C.SPI-II量表
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
2.(单选题)随着Essen量表评分增高,卒中复发风险增加,Essen量表评分大于几分的患者,年卒中复发风险>4%()
A.≥3分
B.≥4分
C.≥5分
D.≥6分参考答案:A
3.(单选题)建议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多长时间内服用阿司匹林()
A.24~48h
B.48~72h
C.72~96h
D.96~120h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轻型卒中(NIHSS评分≤3分)患者起病24h内,应尽早给予何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1d()
A.阿司匹林
B.氯吡格雷
C.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C
5.(单选题)2014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指出哪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
A.阿司匹林
B.氯吡格雷
C.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C
6.(单选题)对于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及高危TIA患者,在发病多长时间内启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A.12h
B.24h
C.36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缺血性脑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风险评估量表常用的有哪些()
A .ABCD评分系统
B .Essen量表
C .SPI-II量表
D .以上都是
2 . (单选题)随着Essen量表评分增高,卒中复发风险增加,Essen量表评分大于几分的患者,年卒中复发风险>4%()
A .≥3分
B .≥4分
C .≥5分
D .≥6分
3 . (单选题)建议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多长时间内服用阿司匹林()
A .24~48 h
B .48~72 h
C .72~96 h
D .96~120 h
4 . (单选题)轻型卒中(NIHSS评分≤3分)患者起病24h内,应尽早给予何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21d()
A .阿司匹林
B .氯吡格雷
C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D .以上都不是
5 . (单选题)2014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指出哪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
A .阿司匹林
B .氯吡格雷
C .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D .以上都不是
6 . (单选题)对于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卒中及高危TIA患者,在发病多长时间内启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A .12h
B .24h
C .36h
D .48h
7 . (单选题)消化道出血患者对症处理选择哪些药物()
A .PPI
B .H2受体拮抗剂
C .黏膜保护剂
D .以上都是
8 . (单选题)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前先评估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以下哪项是常见的危险因素()
A .消化道溃疡及并发症病史
B .消化道出血史
C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或联合抗凝治疗
D .以上都是
9 . (单选题)《2019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指出哪个年龄段可以考虑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 进行一级预防()
A .40-50岁
B .40-60岁
C .40-70岁
D .40-80
10 . (单选题)不建议下列哪些人群服用阿司匹林进行ASCVD 的一级预防()
A .年龄>70 岁或<40 岁的人群
B .高出血风险人群
C .经评估出血风险大于血栓风险的患者
D .以上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