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语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下册语文基础专题讲解- 熟语 全国通用
知识图谱-熟语歇后语谚语惯用语格言第13讲_熟语错题回顾熟语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一)什么是熟语《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固定的词组,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如‘慢条斯理、无精打采、不尴不尬、乱七八糟、八九不离十’等。
”从这个解释我们可以看到,熟语和成语很接近,但范围比成语要广泛。
成语除了符合熟语所具备的特点之外,还具有简洁精辟、大多由四字结构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书面来源或典故)、书面色彩较浓等特点。
而成语只是熟语的一部分。
在语言里,一般词组是临时组合的,而各种熟语则是经久沿用有了定型的,它具有丰富的内容,概括了人们的认识成果,并且口语化程度高,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在结构上,不限于四字词组,包括多由三字格组成的“惯用语”(如“唱高调”“炒鱿鱼”),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歇后语”(如“泥菩萨过港——自身难保”),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俗语”(如“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作活马医”)和揭示客观事理、富有教育意义的“谚语”(如“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等。
在使用上,虽然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但有些比较灵活,例如中间插上其他成分,如“炒鱿鱼”——“炒你的鱿鱼”。
(二)熟语积累——惯用语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用到。
1.八竿子打不着。
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
2.拔出萝卜带出泥。
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
3.饱汉不知饿汉饥。
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4.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
5.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6.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
7.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指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
词语的熟语知识点
词语的熟语知识点熟语是指由两个或更多个词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固定搭配,它们在语言中使用频繁且具备固定的用法。
熟语不仅在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广泛应用,而且在理解和运用汉语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掌握熟语知识点能够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阅读文学作品。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熟语知识点。
1. 水到渠成意思:比喻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地得以完成。
例句:他的才华被广泛认可,很快地水到渠成地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解析:这个成语是通过比喻河水流到适合的河床上来形容事物发展到了最佳状态,并且能够自然顺利地完成。
2. 开门见山意思: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地切入主题,不拐弯抹角。
例句:这篇演讲非常直接,演讲者开门见山地谈到了我们面临的问题。
解析:这个熟语形象地比喻了一个人开门就能直接看到房间内部的情况,表示说话或写文章不需要绕圈子,直接切入主题。
3. 画蛇添足意思: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使情况变得更糟糕。
例句:他已经完成了工作,但是又想为客户添加一些不必要的功能,这只是画蛇添足。
解析:这个熟语来自一个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人画了一条蛇,但觉得不够,加上了蛇的四只脚,结果显得多余。
后来,人们用这个熟语来比喻做某种事情多此一举,反而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
4. 一言为定意思:表示对方一说出的话作出同意或承诺。
例句:我明天会按时到达,一言为定。
解析:这个熟语强调言出必行的决心和诚信,表示对方的话就是决定的依据。
5. 独一无二意思:形容独特,没有与之相同或媲美的。
例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和能力,我们应该认可并发掘其潜力。
解析:这个熟语通过形容物品没有与之相同或者媲美的来赞美其独特性,强调独一无二的特殊性和珍贵性。
总结:以上介绍了几个常用的熟语知识点,包括“水到渠成”、“开门见山”、“画蛇添足”、“一言为定”、“独一无二”。
这些熟语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掌握它们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精选 《熟语》知识点讲解完整教学课件PPT
8、 “要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优势,踏实苦干,加 快开展,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 的台阶。〞
上台阶:比喻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9、“天上不会掉馅饼 小心短信收费五大陷阱〞。
天上不会掉馅饼:白占廉价的事是不会有的, 提醒他人小心上当。
10、“京城百姓拜年短信唱主角,一小时发送一千万条 〞。
3熟语的来源
熟语有两个来源。
1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以谚语、歇 后语、惯用语为主,大多总结了历代劳动人民的生 活斗争经验或对自然的认识,往往诙谐生动,含蓄 隽永,极具生活的情趣性。 〔2〕来自书面语言,包括古代各种著作〔神话传 说、寓言故事、历史著作、诗文、小说等〕,这 类熟语以成语为多,一般言简意赅,形象生动, 富于艺术表现力。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 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词组或句子, 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
2熟语的特点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
〔1〕结构上的稳固性,构成成分不能随 意更换,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 黄花〞。
〔2〕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 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周瑜打黄盖 〞是“一个愿打,一个原挨〞之意,使用中 与“周瑜〞“黄盖〞无关。
破罐子破摔:比喻有了缺点、错误,不加改正,任其 自流,甚至向更坏的方向开展。 6、“吴敬琏:经济理论可让改革‘少交学费’〞
交学费:泛指为某项事业付出金钱或其他代价。 7、 “或者是他们饱汉不知饿汉饥,不知道民工等着 这钱去治病救命,等着这钱给儿子交学费。〞 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3、“就业问题时常困扰着大家。没工作的人 找工作,有工作的人又存在着随时被炒鱿鱼的危 险。〞
炒鱿鱼:鱿鱼一炒就卷起来,像是卷铺盖, 比喻解雇、撤职。
高考语文应试指导:语文语言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熟语 含答案 精品
一、熟语的定义:熟语。
按照《辞海》的解释,熟语是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
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组织。
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现代汉语词典》则说熟语是“固定的词组,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如‘慢条斯理、无精打采、一来二去、乱七八糟、八九不离十’等”。
由此可见,熟语是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熟知和惯用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是一种形式简练、意义精辟、内容丰富而材料特殊的语言。
二、熟语的特点:1、结构上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不能随易作大的改动,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碰钉子”,不能说成是“碰螺丝”;但是熟语的固定性不如成语,可以加减、改动一些字,如“碰了一鼻子灰”与“扑了一鼻子灰”,“不管(不问、不分)青红皂白“等。
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拆开甚至可以改变其原有的顺序。
如“开夜车”,可以说成“夜车不能开得太晚,要注意休息”。
2、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演出。
三、熟语的分类:1、谚语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或反映人生哲理,或反映生产经验,或反映阶级斗争的。
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
二月二,龙抬头;湖广熟,天下足;瑞雪兆丰年。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等。
谚语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样式,句式匀称,音调和谐,具体通俗,形象生动。
所以,适当地运用谚语,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但是,有不少谚语含有剥削阶级或封建迷信的意识和偏见,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八字命生成,由天不由人”;“女子无才便是德”。
显然,这是应该剔除的糟粕。
谚语与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多是词组;谚语一般显得通俗,成语大多显得典雅。
熟语的正确运用知识点
熟语的正确运用知识点熟语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类固定搭配词组,具有简练、形象和准确的表达效果。
在我们的书面和口语表达中,正确运用熟语能够提升语言的流畅度和表达的准确性。
然而,由于熟语的使用存在一定的注意事项和要求,我们需要掌握相关知识点来正确运用熟语。
一、熟语的定义和特点熟语是指长期积累并在语言使用中广泛流传的一类词组,具有固定的搭配和特定的用法。
熟语的特点在于简练、准确和形象,能够用较少的词语表达更多的信息。
比如,“一箭双雕”、“以卵击石”等就是常见的熟语。
二、熟语的分类根据熟语的语义内容和构成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熟语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常见的熟语分类包括:1. 动物类熟语:如“如鱼得水”、“狼吞虎咽”等,以动物为基础,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状态。
2. 植物类熟语:如“开花结果”、“瓜田李下”等,以植物为基础,用来表示事物的发展或表达某种意义。
3. 数量类熟语:如“三心二意”、“四面楚歌”等,根据数字的不同,用来表示数量或程度。
4. 方位类熟语:如“东山再起”、“南辕北辙”等,以地理方位的词语为基础,用来表示某种行动或情况的变化。
5. 动作类熟语:如“步步为营”、“捧腹大笑”等,以动词为基础,用来表示具体的行动或情感。
三、熟语的正确运用1. 熟语的整体使用:在运用熟语时,应该保持其整体不变。
不拆解、不搭配其他词语或改变其词序。
比如,“与虎谋皮”不可以说成“与虎计划拿皮”,“人山人海”不可以说成“山上山下的人海”。
2. 熟语的使用场景:熟语在语境中的使用是有限制的。
不同的场合应运用不同的熟语。
比如,在正式的写作场合,较为常用的熟语有“一举两得”、“坐井观天”等;而在口语对话中,可以使用更多的熟语的表达,如“一箭双雕”、“狼吞虎咽”等。
3. 熟语的意义理解:熟语的意义大多是隐含的,需要通过上下文进行理解。
所以,在运用熟语时要确保意思的准确理解,并避免产生歧义。
比如,当我们遇到“画龙点睛”的熟语时,要理解它的意思是指“在作品或计划中加上点睛之笔”而不是字面上的画龙点睛。
语文基础之熟语
常用熟语的正确使用(一)熟语的类型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1.成语成语是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性词组或短句,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例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不耻下问。
注意:准确地理解成语的意义规范地运用成语的形式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适用范围拓展:成语的来源(1)历史故事的概括。
如:“围魏救赵”,出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另外如:纸上谈兵、破釜沉舟、四面楚歌、东山再起等。
(2)神话、寓言故事的概括如:“叶公好龙”,比喻只喜欢空谈,而不敢面对实际;或讽刺表面上爱好某事,实际上并不真爱好的人。
另外如:来自神话和传说的有精卫填海、夸父逐日、三皇五帝、含沙射影;来自寓言故事的有:杞人忧天、刻舟求剑、自相矛盾、朝三暮四、坐井观天、望洋兴叹等。
(3)来自文学作品有的是古代诗文中的原话,有的是古代诗文中一两句话的缩写,有的经过演变而成。
例如:老骥伏枥,出自曹操诗《步出夏门行》;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兵法》;集思广益,出自诸葛亮《教育军师长史参军掾属》中“集重思,广忠益”一语的浓缩;东施效颦,由《庄子。
天运》里的语句经过演变而成。
(4)来自民间口头流传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水到渠成、人云亦云等,就是宋代以来群众口里常说的成语。
此类成语大多数来历不明,无据可查。
(5)来自外民族语言此类成语有的是照原样翻译过来,有的则经过改写。
(一般都还在使用,有个别已不宜使用了。
)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佛经,例如:不可思议、一尘不染、五体投地、功德无量、昙花一现、现身说法、顶礼膜拜、想入非非、回头是岸、味同嚼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2.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性的习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例如:铁公鸡、戴高帽、一锅端、开绿灯、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抬轿子等。
3.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
熟语的积累和运用(支持一下你们的朋友,耐你33)
熟语的积累和运用(支持一下你们的朋友,耐你33)知识精讲一、要点梳理熟语,指人们所熟习并且经常使用的固定短语,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
如:马后炮、戴高帽、拦路虎、乱七八糟、不管三七二十一、死马当作活马医等。
熟语用词固定、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包括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和成语,主要来源于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或书面语言。
(一)熟语分类1.惯用语结构固定,三字结构较多,一般语意具有双重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具有比喻义或引申意义,多数为贬义。
如:“老油条”比喻人世故圆滑。
“踢皮球”一词常用来形容政府职能部门职责不清,相互推诿,办事效率低下。
“敲竹杠”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
2.谚语“谚语”就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易懂而含义深刻的语句。
大多是群众生活中关于自然现象、农业生产和其他生活现象的经验总结。
例如:“春雨贵如雨”、“瑞雪兆丰年”“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众人拾柴火焰高”、“天下乌鸦一般黑”、“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喝水不忘挖井人”、“磨刀不误砍柴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年之计在于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强扭的瓜不甜”。
3.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往往是名人名言。
例如:“知识就是力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事实胜于雄辩”、“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满招损,谦受益”等。
4.歇后语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一种固定的语句,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具有俏皮、幽默、含蓄等特点。
熟语的分类和用法以及其他相关熟语
请再想几个关于"四大文学名著"的歇后 请再想几个关于"四大文学名著" 语
完成课后练习
1,根据当前的流行语,再设计一些有趣 ,根据当前的流行语, 和有益的新歇后语 2,成语和俗语互换 , 3,判断成语使用正误,并说出造成错误的原因 ,判断成语使用正误,
�
谚语
歇后语
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骑驴看唱 七上八下. 骑驴看唱 十五只吊桶打水 七上八下 走着瞧.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 本——走着瞧./猪八戒照镜子 走着瞧 猪八戒照镜子 里外不是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外甥 尽是书( )./外甥 人./孔夫子搬家 孔夫子搬家 尽是书 打灯笼——照舅(照旧). 照舅( 打灯笼 照舅 照旧).
猜"四大文学名著"中歇后语的后半句 四大文学名著"
白骨精化美女 白骨精化美女—— 人面兽心 白骨精说人话 白骨精说人话—— 妖言惑众 李逵遇见李鬼 李逵遇见李鬼—— 真假难分 黑旋风的本名 黑旋风的本名—— 李逵(理亏) 李逵(理亏) 贾宝玉出家 贾宝玉出家—— 看破戏尘 贾宝玉的通灵玉 贾宝玉的通灵玉—— 命根子 发生在贾府里的事 发生在贾府里的事—— 不能当真(真假难分) 不能当真(真假难分) 林黛玉的眼泪 林黛玉的眼泪—— 小心眼
注意语法错误
司空见惯了那种告示牌 漠不关心人民的疾苦
当心前后矛盾
气象部门观测到无妄之灾 两家商店形成鼎足之势 男同胞们独占鳌头 他徒有虚名……差强人意 他徒有虚名 差强人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惯用语的运用
1,除字面意义外,具有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 ,除字面意义外,具有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 如"打预防针",字面指注射防病的药水,常用 打预防针" 字面指注射防病的药水, 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 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 财神爷" 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财神爷"本 意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 意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 给人钱财的人; 红眼病" 给人钱财的人;"红眼病"指羡慕别人取得的成 就或财富; 炒鱿鱼" 被单位辞退. 就或财富;"炒鱿鱼"是被单位辞退. 2,惯用语的感情色彩以谐谑,讽刺和贬义为主, ,惯用语的感情色彩以谐谑,讽刺和贬义为主, 褒扬,赞许的很少. 褒扬,赞许的很少. 戴高帽""耍嘴皮子" 拍马屁" ""耍嘴皮子 如 "戴高帽""耍嘴皮子" "拍马屁" "抓辫 子""吃独食""穿小鞋" "吃醋" "钻牛角 ""吃独食""穿小鞋" 吃醋" 吃独食""穿小鞋 ""打退堂鼓 打退堂鼓"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 尖""打退堂鼓"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
正确使用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
一、什么是熟语
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中一般不 能改变其组织。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 惯用语、格言等。(《辞海》)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 定型的短语或句子。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 意变动其中部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 词法来分析。
比喻事情巳经做成,不能再改变。
整理课件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D)
A.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 大伤。
B.招聘人才不是买蔬菜,挨个捏捏捡捡,照个大鲜亮的拿。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种道理和事例,用人单位 自然明了。但怎么一到自己招聘人才时就犯了糊涂呢?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形容说话 多,但两者感情色彩不同,前者 是褒义,后者是贬义。
整理课件
例4: “进退维谷”和“进退两难”
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进也难, 退也难”的意思,但前者具书面色彩, 后者具口语色彩。
整理课件
熟语练习
整理课件
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红色字体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D)
A.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 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力相助。
【解析】“鼎立相助” 即大力相助,是敬辞,误用为谦辞
【例2】 在这里,我就不吝赐教,谈点看法,跟你商榷。
【解析】 “不吝赐教” 用于请教别人指教自己的客套话,是
敬辞,误用为谦辞了
整理课件
十、使用本义
【解读】不少成语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
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我们决不能认为它用错了。
期末复习专题——熟语
专题三熟语运用考点一:实词1.实词: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近义实词:爆发——暴发,做客——作客,不止——不只,截至——截止怎样正确运用实词?1.词义侧重点:提出——提醒2.感情色彩:鼓励——煽动3.适用对象:爱戴——爱护4.习惯搭配:树立——竖立考点二:虚词1.虚词:意义抽象的词语。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2.考查搭配、位置、语境:虽然……但是……,不仅……而且,不是……二是/不但……而且怎样正确运用虚词?1.辨析词性。
固然、诚然2.从词语适用对象、场合、范围辨析:对、对于3.注意词语搭配。
4.从表达关系角度辨析:进而、从而,只要、只有,即使…….也、不是……而是…….、不但……而且……、不仅……还……5.从语气角度辨析:难道、莫非、莫不是[仔细揣摩、体会]考点三:熟语1.熟语:成语、谚语、惯用语、格言、歇后语2.考查成语辨析: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万人空巷、首当其冲、洗心革面、改头换面、想入非非、侧目而视、改弦易辙(方法、态度)——改弦更张(制度、方法)怎样正确运用成语?1.看语境:力挽狂澜、巧夺天工、倚马可待、入木三分2.看褒贬:无所不为——无所不至、蠢蠢欲动、守株待兔、风姿绰约、上行下效、满城风雨、上下其手、长袖善舞、闲言碎语、始作俑者3.看对象:义结金兰、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秦晋之好、破镜重圆、举案齐眉,风姿绰约、豆蔻年华(桃李、花信),耄耋之年、而立之年(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漫无边际、浩如烟海,良莠不齐、参差不齐,鱼龙混杂、鱼目混珠4.看谦敬:千虑一得、耳提面命、高抬贵手、抛砖引玉5.忌望文生义:不以为意、不以为然、不足为训、不绝如缕、三人成虎、目无全牛、文不加点、危言危行、拍手称快、功败垂成、曾几何时、炙手可热、明日黄花作业: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中方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的目的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维护空中飞行秩序,是完全正当和无可..厚非..的。
常用熟语解析知识点
常用熟语解析知识点熟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固定搭配词组,具有固定的词序和词义。
熟语在语言表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还能够准确传达信息。
在学习和运用熟语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深入了解其中的知识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一、熟语的定义熟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固定搭配,它们具有特定的意义,整体意思往往与独立的词义不同。
熟语常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如“不可思议”、“手忙脚乱”等。
熟语通常以词组的形式出现,在表达时需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
二、熟语的分类熟语可以分为形容词短语、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副词短语等。
根据熟语的词性不同,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熟语来丰富自己的表达。
1. 形容词短语形容词短语通常由一个形容词和一个名词组成,用来描绘或修饰名词的性质或特征,如“冰冷的心”、“烈日炎炎”等。
形容词短语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2. 名词短语名词短语由一个名词和一个或多个修饰词组成,用来表示具体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如“黄金时代”、“昙花一现”等。
名词短语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加具体清晰。
3. 动词短语动词短语由一个动词和一个或多个修饰词组成,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如“吃苦耐劳”、“劳动创造美”等。
动词短语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加有力有力量感。
4. 副词短语副词短语由一个副词和一个或多个修饰词组成,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如“杂乱无章”、“争分夺秒”等。
副词短语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细腻精确。
三、熟语的使用注意事项1. 意义理解使用熟语时,我们要确保理解其背后的具体意义。
同一熟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可能会发生变化,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加以理解并正确运用。
2. 适当运用熟语不应过度使用,而是要根据具体表达需求适度运用。
过多过频地使用熟语可能会让文章显得呆板枯燥,影响阅读体验。
3. 避免生搬硬套在运用熟语时,我们要注意避免生搬硬套。
有时候,为了追求表达效果而不加思考地使用熟语,可能会使文章出现不自然的情况,因此在使用熟语时需要慎重思考。
成语和熟语 知识点
成语和熟语知识点
1、秤砣虽小压千斤-一秤砣看来一小块却能压住千斤之重。
比喻外表虽不引人注目,实际很起作用。
2、吃不了兜着走一一比喻受不了或担当不起。
3、吃力不讨好-一讨:求得。
费了好大力气,也得不到称赞。
形容事情棘手难办,或工作方法笨
拙,不对头。
4、吃粮不管事--只拿钱不做事。
比喻工作不负责。
5、吃软不吃硬-一对态度强硬者,绝不屈从,对好言好语,可以
听从。
形容个性顽强,不怕强
硬。
6、吃一堑,长一智一一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
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7、吃硬不吃软一-好言好语不听从,态度一强硬,反使屈从了。
形容人的外强中干,欺软怕硬。
8、吃着碗里瞧着锅里一一比喻贪心不足。
9、尺蚓穿堤,能漂一邑一一蚯蚓虽小,但它把堤岸穿透了,就能把整个城市淹没。
比喻不注意小的事故,就会引起大祸。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一
短:不足,长:有余。
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初中语文熟语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熟语知识点整理熟语是语言中的常用固定词组,具有一定的语义和搭配习惯,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初中语文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熟语,用于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初中语文熟语的一些知识点整理。
1. 意义和用法熟语是由两个或多个词语组成的固定搭配,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用法。
它们在语言交流中能够起到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的作用。
掌握常见的熟语可以帮助学生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更加地准确和地道。
2. 根据意义分类熟语可以根据其意义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有以下几种:2.1 描写事物特征的熟语例如:“五彩斑斓”、“绿树成荫”、“白雪皑皑”等,这些词语组合可以生动地描绘事物的特征,使读者或听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描述的事物。
2.2 表达情感的熟语例如:“心痛欲绝”、“欢天喜地”、“兴高采烈”等,这些熟语能够准确地表达作者或者说话人的情感状态,帮助读者或听众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2.3 传递意义的熟语例如:“锦上添花”、“画龙点睛”、“杀鸡取卵”等,这些词语组合在语境中可以传递特定的意义,使得描述更加准确而生动,让读者或者听众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意图。
3. 注意使用的技巧在学习和运用熟语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3.1 熟记常见的熟语初中语文教材中常出现一些熟语,学生需要将其进行熟记。
例如:“一蹴而就”、“丢车保帅”、“鞭长莫及”等,这些熟语常出现在习题或者课文中,熟练掌握它们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2 熟练应用,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在写作或口语表达中使用熟语时,学生需要确保使用的熟语符合语境,并且不要强行“凑热闹”,以免造成语言表达的错误或者引起误解。
3.3 善于运用比喻和修辞手法熟语有时候可以起到比喻的作用,增强语言表达的力度。
学生可以在写作时合理运用熟语,通过比喻和修辞手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和趣味性。
4. 提升运用能力的方法为了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初中语文的熟语,以下是一些提升运用能力的方法:4.1 阅读篇章,加强积累通过多读一些篇章或者经典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积累更多的熟语,丰富自己的语言资源。
熟语知识点总结范文
熟语知识点总结范文熟语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含义和用法的成语或俗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熟语具有简练、形象、富有感染力等特点,在生活交流和写作表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熟语知识点的总结:一、熟语的定义和特点:1. 定义:熟语是指具有固定用法和特定意义的词组或句子,常用于表达某种情感、经验或含蓄的意义。
2. 特点:(1) 简练明了:熟语通常由几个词组成,表达的意义简明扼要。
(2) 形象生动:熟语往往具有形象化的表达方式,能够直观地描述人物、事物或情景。
(3) 富含情感:熟语常常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能够准确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或态度。
二、熟语的分类:1. 来源分类:熟语可以分为成语、俗语和谚语三种。
(1) 成语:成语是汉字组成的固定词组,有固定的用法和意义,常用于表达人物形象、事物特征或含蓄的意义。
(2) 俗语:俗语是民间口语中广为流传的词语,常用于表达生活经验、人生智慧或社会常识。
(3) 谚语:谚语是民间长期流传的警句或格言,常用于表达一般真理或规范行为准则。
2. 用途分类:熟语可以分为描摹熟语、批判熟语和示警熟语三种。
(1) 描摹熟语:描摹熟语用于形容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形象、性格等,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能够提高描写的形象感。
(2) 批判熟语:批判熟语用于批评和指责某种不好的现象或行为,常用于社会舆论中,具有辛辣批评的效果。
(3) 示警熟语:示警熟语用于提醒和警示人们要警惕某种危险或不良行为,常用于教育、宣传等方面。
三、熟语的应用:1. 口语交流:熟语在日常口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常用于表达情感、描述人物或事物、提出观点等方面,能够增添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2. 文学创作:熟语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非常丰富,能够丰富表达效果、塑造人物形象、描绘动人场景等,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
3. 教育宣传:熟语在教育和宣传中具有很好的教化作用,能够以简练、形象的形式传达知识和智慧,引导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总结:熟语是汉语中重要的语言形式,具有独特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应用广泛。
熟语专项复习
熟语专项复习2004年的高考说明将“正确运用成语”改为“正确运用熟语(俗语)”显然是将考试范围扩大了的。
那么今年就不限于只考成语了,也许在这个题中还会出现惯用语、谚语等形式的。
一、熟语的概念汉语中的熟语,是较为特殊的语言现象。
对独具特色的熟语要更加注意。
熟语是常用而定型的词组或语句,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
熟语是固定的词组,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如“慢条斯理”、“乱七八糟”、“八九不离十”。
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等。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1)结构上的稳定性。
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与成语一样,都有固定不变的结构,不能随易作大的改动,如“碰钉子”,我们不能说成是“碰螺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不能说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草烧”。
但是熟语的固定性不如成语,可以加减一些字,也可以改动一些字,如“三个臭皮匠,不如一个诸葛亮”,也可以写成“三个臭皮匠,顶得过一个诸葛亮”,“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等。
(2)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演出;再如“周瑜打黄盖”是“一个愿打,一个原挨”之意,使用中与“周瑜”“黄盖”无关。
成语是相沿习用的固定词组,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结构固定,不能任意改变。
学成语不能望文生义,须要透过字面去理解它的实际含义。
比如“一针见血”,理解成扎一针就见到血了,就不对了,实际含义是比喻说话简短而能说中要害。
惯用语也叫习惯语,多半是由三个字组成动宾形式的定型词组。
如“开倒车”、“走过场”,口语色彩浓,简明生动,通俗有趣。
谚语也叫俗语,是人民群众口头上流传的固定语句。
如“众人拾柴火焰高”、“天下乌鸦一般黑”,富于教育意义。
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构成一种特殊的关系,前半部分用形象化的描绘引出后半部分的深层含义。
好像谜语,由谜面、谜底组成。
【2021语文知识点模块】熟语
熟语:习用的词的固定组合,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它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警句等,内容十分丰富。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1.结构上的稳定性。
2.意义上的整体性。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
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等都是四字成语。
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只占绝少数。
1、成语的来源有哪些?成语非常丰富,来源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源于口语。
这类成语是在人民群众口语中广泛流传之后见之于书面的,一般都比较通俗、生动。
如:欢天喜地、细水长流、五花八门、一干二净等。
(2)源于古书。
即从几千年来的古代书籍中产生出来的其中可分为①古代寓言的概括,如:自相矛盾、愚公移山、守株待兔等。
②历史故事的概括,如草木皆兵、望梅止渴等。
③古书中名言警句的摘录或节缩,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一鼓作气等。
(3)源于外来语。
如根据佛经意译或改写而成的成语:昙花一现、五体投地、聚沙成塔、象牙之塔等。
(4)新创造出来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成语也不断产生、演变。
从名家的作品、群众的口语中,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成语。
如:推陈出新、争分夺秒、厚今薄古、自力更生、百花齐放、古为今用等。
一、谚语: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谚语反映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内容上来分,大体有以下四种:(一)常用谚语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二)气象谚语例:蚂蚁搬家要下雨。
朝起红霞晚落雨,晚起红霞晒死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语知识点总结
熟语知识点总结
考查范围:高考对熟语考查的重点是近义词的选用和辨析,命题点通常落在词义的轻重、大小、褒贬等方面的差异上,反映在词语使用的对象、范围以及上下文的对应、搭配等方面。
常见的误用类型有望文生义、不明对象、褒贬颠倒、前后重复、不合惯用句式、谦词错位、理解片面等。
在考查的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中,以考查成语为主。
做熟语辨析题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一、词义辨析(望文生义/误用褒贬、搭配不当、谦敬错位)
望文生义,即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词语的含义。
有些词语有古今两个意思,但在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它的本意已经不再使用,人们只采用它的引申义,如果不注意这一点,就容易犯“舍本逐末”的错误。
误用褒贬是指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运用时要根据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命题者往往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
搭配不当是指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
谦敬错位,是指有些词语本身表示自谦,有些词语则表示敬称,如果辨别不清,就会导致谦敬错位。
二、语境辨析(用错对象、重复累赘、自相矛盾、不合习惯)
用错对象是指有些词语只适用于特定的人或物,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故意搞错,如果不了解这一点,就会犯用错对象的错误。
重复累赘是指不明白词语的确切含义,从而造成了语境中的一些词语的含义与考查的词语本身的含义重复。
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词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整个句子重复罗嗦的毛病。
自相矛盾是指我们没有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它的意义,在使用过程中有些词语的意义与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相反,如句意肯定,而词语却否定,或句意赞成,而词语却反对等,这些都是词语使用自相矛盾的表现。
不合习惯是按有些词语有约定俗成的意思,不能按词语本身的含义解释,有些词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或用于特定的场合中,这些情况都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综合判断。
误区提醒
针对熟语数量众多的现实,我们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 落实词义的认读,注重多角度的辨析。
2. 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
3. 注意条理化、系统化搜集整理近义熟语,并进行逐
步筛选,减少记忆容量。
4. 重视语言实践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
5. 养成勤查字典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