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沁园春 ·雪》课堂实录

合集下载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课《沁园春-雪》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诵读本词,了解词中的意象,把握感情基调。

2. 通过重点品析上片,掌握情景交融的手法。

3.通过分析下片,了解衬托手法,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抱负。

【教学重点】1. 诵读本词,了解词中的意象,把握感情基调。

2. 通过重点品析上片,掌握情景交融的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下片,了解衬托手法,感受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抱负。

【教学资源】PPT、多媒体【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描写雪的诗歌呢请说出你所知道的描写雪的诗句。

(过渡语:描写雪的那些诗句都很美,那描写雪的词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伟人毛泽东所创作的《沁园春·雪》,看看他笔下的雪到底有什么震撼人心之处。

)二、诵读本词1. 知识小卡片意象:包含诗人独特情感的客观物象,或者说是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具体的、实在的、可感知的)意境:通过对一个或一组意象的描写所表现出来的氛围、情调或情境。

(抽象的、虚化的)感情基调:作品所表达的基本情感取向或情感态度。

(悲哀、忧愁、寂寞、深沉、闲适、欢快、喜悦、热烈、奔放、昂扬)2. 诵读指导发音准确清晰:保持清晰的发音和良好的音质。

把握节奏和韵律:将诗歌的句子和词语有机地连接起来。

把握诗歌的情感: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并准确传达。

3.字词学习1注意加横线字的读音莽莽( mǎng ) 分外妖娆( fèn )成吉思汗( hán ) 稍逊风骚( xùn )还看( huán ) 今朝( zhāo )4.写作背景《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饱含激情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附点评).doc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附点评).doc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附点评)《沁园春#8226;雪》课堂实录(附点评)执教:王秀娟整理:贾厚明导入显示《沁园春#8226;雪》书法作品,播放殷秀梅唱词。

待课。

师:老师希望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和一只只高举的手。

让我们都把手高高地举起来吧!显示毛泽东画像。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生齐说)。

他既是一位伟人,有胆有识,力挽狂澜,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在他的一生中写下了六十多首催人奋进、震撼人心的光辉诗篇。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他的一篇经典佳作《沁园春#8226;雪》(板书)。

点评:唱词的播放、简洁、扼要的背景介绍,把学生带入了亢奋、欲学的状态。

第一乐章:诵读感悟(一)读得正确流畅1.师:这是一首韵律优美的诗。

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学习的第一乐章:“诵读感悟”。

(ppt)大家先把诗歌读一读,我提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畅。

生散读,师行间倾听。

2.师: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试一试的?生读。

师:嗯,声音响亮,正确流畅。

你为我们这节课开了一个好头,谢谢你!3.师:有两个字的读音我要特别提醒同学们留心一下:竞折腰,读zhé;稍逊,这个字读shāo。

同学们把它在课文中注一下。

咱们一起来读一遍。

生读词语。

4.师:大家认为朗读诗词要达到哪些要求啊?生:读出感情。

生:读出节奏。

生:读准字音。

生:读得流畅。

点评:这个问题其实为下面的读出“音韵美”、读出“豪迈情”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课堂教学中,有时教师的方向引导很有必要,它能节省很多时间,让课堂沿着一个方向发展,从而为课堂的有效和高效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一种可能。

这样的引导很“给力”学生。

学生处于独立的主体,然处于学的地位;教师服务于学生,然处于教的位置,不是吗?(二)读出音韵美1.师:刚才有同学说到节奏,的确是这样,读准了节奏和重音,我们就能将诗歌读得抑扬顿挫,感受到它的音韵美。

2.师:(ppt出示前三句)大家看词的前三句,应该在哪里停顿呢?那么重音呢?哪几字作重音处理?生散说。

全国课堂教学大赛第一名课堂实录《沁园春.雪》

全国课堂教学大赛第一名课堂实录《沁园春.雪》

第五届“中华杯”全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第一名)诗人毛泽东--《沁园春雪》课堂实录授课:王益民一、检查预习及导入(课前:播放歌唱家刘秉义的歌曲《沁园春雪》,配以毛泽东各个时期相片和诗词书法)(行礼毕,出示课题:沁园春雪毛泽东)师: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是--生:《沁园春雪》师:这是一首词,“沁园春”是--生:词牌名师:“雪”是--生:题目。

师;这首词我们已经作了预习,下面来检查一下读音,请大家齐读一下,每个词两遍:“莽莽、一代天骄、风骚、蜡象、分外、竞折腰、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生读)师:“一代天骄”的“骄”是马字旁,注意与“江山如此多娇”的“娇”的区别;“天骄”,“天之骄子”缩称,我们可以这样区分,汉人称匈奴人为“天之骄子”,匈奴是个马上民族,是马字旁,“多娇”的“娇”是“娇美”的意思,是女字旁。

这是一个形近字。

师:用红色标出的字是--生:多音字。

师:“竞折腰”的“折”还有两个读音。

生:一个是zhē,还有一个是shé师:组词。

生:折断、折腾。

师:这首词的作者是--生:毛泽东。

师:关于毛泽东大家了解哪些?生:毛泽东(1893~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

字润之,湖南湘潭韶(sháo)山人。

师:毛泽东还是一位诗人,一位政治家诗人,一位诗人政治家。

他一生创作的诗词并不多,七十来首,这一首首诗词是播撒在毛泽东坎坷心路上的心灵花朵。

(出示资料,生读)毛泽东诗词,特别是其豪放雄浑的思想感情真切的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阶段的动人风貌。

“风调独特,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中最能体现其“气魄大”风格的一首,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九年级语文上册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课堂实录教案编写者:教案编辑专员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沁园春·雪》,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2. 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把握,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诗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中的意象进行详细解读。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沁园春·雪》,理解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意象,分析诗文的艺术特色。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沁园春·雪》。

2. 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雪》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3. 选择一首其他描写雪的诗词进行阅读,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交流分享等方面。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思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尝试其他教学策略。

3. 反思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九年级语文上册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

(2)理解诗歌的背景,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2)学会从历史背景、作者思想等方面来解读诗歌。

(3)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毛泽东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朗读和背诵诗歌。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分析其他诗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沁园春·雪》。

3.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诗中的雪景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运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沁园春·雪》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句意。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和艺术特色。

(3)解读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作者情感。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诗歌的字词认读练习。

(2)让学生分析其他诗词,对比《沁园春·雪》的艺术特色。

课堂实录(文字稿)

课堂实录(文字稿)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师:他从韶山冲带着理想与希望走来,他站在天安门城楼带着豪情与世界告白: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同学们,老师说的是谁?生:毛泽东。

师:对,毛泽东。

他不但是伟人、领袖,还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伟大篇章中的一首《沁园春·雪》(教师板书)师:这个是毛泽东亲笔书写的《沁园春·雪》的书法作品。

那你看着这幅挥毫泼墨之作,你觉得毛泽东写得怎么样啊?生:字写得很潇洒、有飘逸。

师:潇洒、飘逸。

那对这首词我们应该怎么读呢?首先请允许老师先来示范朗读,有请我的钢琴伴奏,郑展亿同学。

生鼓掌。

师伴乐朗诵。

生鼓掌。

师:谢谢郑展亿同学。

师:好啦那对老师的朗读,请同学点评一下,行吧。

来,这位同学。

生:老师您朗诵得很好,很豪迈。

师:好,谢谢。

“豪迈”,这个词很好。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这个词的解释是:气魄大,勇往直前。

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诵读”来感受这首词的“豪迈”;通过“品析”来解读这首词的“豪迈”。

二、诵读(一)把握节奏和重音师:要读好一首词,我们要读出词抑扬顿挫的节奏。

课前老师是不留预习作业了?让大家试着划这首词的朗读节奏。

请大家拿出预习题篇来看看大屏幕当中这首词的朗读节奏划分,核对一下,适当的用红笔在上面修改。

生:(小组交流)师:好,自己划分的怎么样了?有点疏漏,是吧?不要紧,这回核对完了,我们清晰明确了。

师:好了,那明确了节奏呢,我们来齐读这首词,注意把握它的节奏。

《沁园春·雪》毛泽东,开始。

生:(齐读)师:那我让你们自己点评一下,你们觉得自己刚才朗读的怎么样?这位同学来说一下。

生:过于平淡。

师:过于平淡,大家有这样的感觉没?但是朗读节奏大家把握的挺好。

那么为什么过于平淡呢?师:原因是对于一些词语的重音大家没把握好。

那我们接下来明确这首词中的重音应该落在哪些词上。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师:上课。

生:老师好!师:你们想不想过一下当国王,当总统,主席的瘾啊?生:肯定啦。

师:如果有一台时光机器能让你回到过去,你想做哪一位帝王或者国家首脑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想做秦始皇,因为他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生2:我想当唐太宗,因为连匈奴人都尊敬他,称他为“天可汗”。

生3:我想当武则天,因为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一个女皇帝,在她的那个时期,没人敢说“男尊女卑”。

不像现在的父母……生4:我想当拿破仑,因为他征服了整个欧洲,我最崇拜他。

师:看来你们“野心”还蛮大的嘛。

看看这句诗“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谁写的啊?生齐说:毛泽东。

师:你们就没有谁想当毛泽东么?生5:我想当师:为什么呢?生6:因为他指挥千军万马解放中国,但他从来没有打过一粒子弹,这才是最厉害的人,你看我们的钱上都印着他的头像。

师:噢,原来你是喜欢钱啊。

全班:笑师:刚才的几位同学都过了一把皇帝,伟人瘾,没有过到的其他同学呢?不要犹豫,我们一起来在《沁园春·雪》体会伟人豪情壮志。

首先我们听老师读读。

师范读(学着毛主席的口音,生边听边笑,最后全体鼓掌)师:全诗给你们什么感觉生1:激情澎湃,满怀豪情师:对,毛主席向来就是有雄心壮志的人,读书的时候就能领导学生反对反动的校长。

生2:我的耳朵都震聋啦(笑)我觉得前面一部分有种飘渺,无边无际的空旷。

师(笑):恩,不错,把写雪景的部分体味出来啦。

赏析上片:师:他们都说的不错,现在我们来具体赏析。

诗有一种由景入情的规律,所谓情景交融。

我们可以看到《沁园春·雪》上片写景。

下片写情。

景,什么景呢?生1:北国雪景。

师:对啦,下面请齐读上片,之后在你们的作业本上画出诗中所描绘出的雪景——我请一位同学画在黑板上。

师指着相应的画面让学生读相应的诗句。

师(指着长城和大河):生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沁园春·雪》课堂教学实录

《沁园春·雪》课堂教学实录

沁园春·雪课堂教学实录引言:《沁园春 ·雪》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冬季的景象和人们对自然的感受。

本文将记录一节关于《沁园春 ·雪》的课堂教学实录。

一、课前准备在开始教学之前,老师提前准备了以下内容: - 诗歌原文《沁园春 ·雪》 - 诗歌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文学常识 - 教学课件和习题二、导入与问答环节教师首先进行导入,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询问学生对雪的印象及相关诗歌作品。

学生踊跃回答,讨论了如杜甫的《江雪》等著名诗句。

三、诗歌赏析与分析1. 诗歌背景介绍老师简要介绍了毛泽东以及《沁园春 ·雪》的背景,让学生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2. 诗歌解读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诗,注重音韵节奏的感受。

然后逐句解读诗意,涉及用词、修辞手法等内容。

学生积极思考,与老师一起分析。

3. 诗歌结构分析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韵脚和格律等方面。

学生通过分析,对诗歌形式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4. 比较与对比教师将《沁园春 ·雪》与其他描写雪的诗歌进行比较,并让学生找出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这样的对比能够增加学生的审美观点,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讨论与互动环节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提问学生关于诗歌的主题、情感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五、小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展开合作讨论与交流。

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诗歌中的意象、意义和感情表达,并形成小组报告。

六、总结与评价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评价学生们的表现。

同时,要提醒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沁园春 ·雪》这首诗的风格、意境和艺术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让诗歌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们对文学的理解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们对美的感知能力。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师:(手持一幅毛泽东的照片)请大家看,这是谁?生:(齐答)毛泽东。

师:你能介绍一下有关毛泽东的情况吗?生:毛泽东生于1893 年,死于1976 年,他是我们新中国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其他学生提醒:革命家),湖南湘潭人。

师:可在她说的基础上补充一点,毛泽东同志不但是我们大家所敬仰的伟大领袖,而且,他还是一位天才横溢的伟大诗人。

一位著名的美国女记者叫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她曾经待在陕北西安,与毛泽东谈过十几次话,也谈论过诗。

她认为毛泽东首先是一位诗人,然后才是一位政治家。

她的这种说法是否恰当,我们姑且不论,但也确实揭示出了毛泽东作为诗人才情横、可亲可敬的一面。

我们小学时就学过他的一首七律《长征》,还记得吗?(生答:记得)我们先来一起背一下,好吗?(师生齐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我们今天来学习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雪》,请猜这首词是写的什么?(生答:雪)那么,沁园春是什么?生:是词牌名。

师:哦,那么“雪”是这首词的什么?生:题目。

师板书“沁园春·雪”:书写时词牌与题目中间隔开,不要点点。

词又叫长短句,它来源于隋唐民间所用的曲子词,跟音乐的关系密切,到宋朝发展到鼎盛时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唐诗宋词。

文人作词一般叫做填词,就是根据规定的词牌名来填字,自己不能任意增删。

这首词写于1936 年2 月,毛泽东同志被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不久,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之际。

当时毛泽东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曾在一场大雪之后,登高望远、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学习这首词,主要要达到三个目标:第一,理解写景与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第二,揣摩这首词语言运用准确的特点。

第三,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师边说边板书。

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沁园春·雪》课堂实录

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沁园春·雪》课堂实录

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沁园春·雪》课堂实录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沁园春·雪》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在我们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位伟人,中国人民无人不知道他,他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他是谁?生(众):毛泽东。

师: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更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震撼人心的光辉诗篇。

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沁园春雪》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一。

请大家看课下注释一,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生(众):1936年2月。

师:1936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时期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1931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地区,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而此时,国民党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顺利到达陕北,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遣队准备东渡黄河,奔走抗日前线。

在渡河前夜,恰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

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茫茫雪景,毛泽东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注意屏幕上的字音,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生以自己的方式读文,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有的速度快,有的速度慢。

)师:让我们把屏幕上的字词朗读一遍。

(投影展示字词,生齐读,声音不够响亮。

)我们再来一遍,声音洪亮点。

(生再读,声音响亮。

)师:接下来,我想请一位同学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

(一生举手,读。

)师:好,这位女同学不但读得正确、流利,而且注意了诗词的情感。

确实这样,读诗词更重要的是读出——生(众):感情。

师:感情是发自肺腑的。

不过在朗读时还是有一定技巧的。

同学们知道朗读有哪些技巧呢?生1:要注意停顿、重音。

生2:还要注意语速、语调。

生3:抑扬顿挫。

师:那我们试着注意这首词的停顿、重音、语气、语调,把词的情感读出来。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文本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文本

七年级语文《沁园春雪》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思想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象,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2、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篇章结构,理解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能力目标:能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请问我教室墙壁上的这幅图画中的人物是谁?生:(齐答)是毛主席!师:对!是毛主席。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主席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一首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沁园春·雪》。

(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在一起开了一个重要的会议是什么?生:(七嘴八舌)南京会议、北京会议。

师:应该是重庆会议,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主席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主席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生:(若有所思)师:同学们,上学期你们学过《水调歌头•中秋》,请一位同学用词的有关知识回答你对《沁园春雪》这个题目的认识。

生:“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师:好!词,又称长短句。

一首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一带而过适当点拨、明确,对名词术语不作繁琐的解释接下来我请一位同学把今天要学习的《沁园春雪》朗读一遍。

(学生朗读,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

)师:这位同学朗读的不错,但是语速有点快。

接下来请同学们将课前预习时收集的中国古代诗词中描写雪的材料拿出来,分组交流。

(学生交流)师:请几位同学展示你搜集的材料。

《沁园春 雪》课堂教学实录2篇

《沁园春 雪》课堂教学实录2篇

课题:《沁园春雪》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的一般常识,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3.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学习重点】1.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学法指导】《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豪迈之歌。

词中展现了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表现了后来居上的英雄气概,感情奔放,胸襟豪迈。

学习本文应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地感受词中的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2.解释下列词语。

3.自查资料或网上搜索关于毛泽东的资料,整理归纳后写在下面。

4.用普通话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5.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学习研讨(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放朗读录音,让学生思考: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雪景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自由朗读课文,完成文章结构图解。

(四)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自读课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思考:词的前三句在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千里”“万里”反映了什么?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1)词的上阙中作者用“望”字领起了哪几句?(2)上阙中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哪句?(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4)怎样认识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的评价?3.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4.归纳总结。

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谈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课堂实录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雪》。

(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的背景知识和主题情感的分析。

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歌意境和情感的深入体会。

3.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欣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作品《沁园春·雪》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认读生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背诵评价:检查学生对《沁园春·雪》的背诵情况,评估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1. 对比分析:让学生搜集其他描写雪的诗词,与《沁园春·雪》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自的艺术特色和表达手法。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1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1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1
课堂导入:《塞北的雪》导入
 师:多美的音乐啊,你的舞姿是那幺的轻盈,你的心地是那样的纯洁,你用白玉般的身躯装扮了银光闪闪的世界。

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学生回答喜欢)是啊,冰清玉洁,晶莹剔透的雪也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所钟情的对象,岑参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欣喜,李白有燕山雪花大如雪,纷纷吹落轩辕台”的豪迈,柳宗元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无奈。

雪在诗篇里是诗人情趣的寄托,人格的化身,今天我们也要一起去感受一篇气势恢弘的雪
 生:《沁园春雪》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更是以诵读为主,我们先齐读一遍课文,感知一下文章的内容,感受一下文章的情感。

 生:齐读一遍
 师:纠正字音,并且点评。

 师:同学们的朗读也引起了老师读的欲望,我也给大家试读一遍。

(配《沁园春雪》的音乐)诵读。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 (精选12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 (精选12篇)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12篇)引导语:《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经典词牌名,称赞祖国的美好壮丽,也抒发了毛泽东的伟大的抱负及壮志难酬的胸怀。

学习这首词,我们需要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包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一等奖篇1教学活动(一)、谈雪景,引入新课,揭题:引导学生描绘雪景,并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交流)相机引入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咏雪的词。

词中展现了塬上怎样的雪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教师揭示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同上)引导学生明确。

(三)、诵读诗词,整体感知,感受其音乐美:1.教师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聆听范读,客观评价优点及不足。

2.学生明确字音及停顿,自由朗读诗词,读出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并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请学生多次齐读这首词,教师把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朗读问题。

教学过程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

学生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

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的篇章”——《沁园春雪》。

(学生接触古典诗词不多,对此的兴趣爱好尚未形成,对毛泽东的了解恐怕也只停留在政治家的层面。

设计这段导语的目的在于引起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了解毛泽东作为古典诗词爱好者和伟大诗人的一面。

沁园春 雪 实录(国一等奖)

沁园春 雪 实录(国一等奖)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此课获第五届“中华杯”全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第一名)一、检查预习及导入(课前:播放歌唱家刘秉义的歌曲《沁园春雪》,配以毛泽东各个时期相片和诗词书法)(行礼毕,出示课题:沁园春雪毛泽东)师: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是--生:《沁园春雪》师:这是一首词,“沁园春”是--生:词牌名师:“雪”是--生:题目。

师;这首词我们已经作了预习,下面来检查一下读音,请大家齐读一下,每个词两遍:“莽莽、一代天骄、风骚、蜡象、分外、竞折腰、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生读)师:“一代天骄”的“骄”是马字旁,注意与“江山如此多娇”的“娇”的区别;“天骄”,“天之骄子”缩称,我们可以这样区分,汉人称匈奴人为“天之骄子”,匈奴是个马上民族,是马字旁,“多娇”的“娇”是“娇美”的意思,是女字旁。

这是一个形近字。

师:用红色标出的字是--生:多音字。

师:“竞折腰”的“折”还有两个读音。

生:一个是zhē,还有一个是shé师:组词。

生:折断、折腾。

师:这首词的作者是--生:毛泽东。

师:关于毛泽东大家了解哪些?生:毛泽东(1893~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

字润之,湖南湘潭韶(sháo)山人。

师:毛泽东还是一位诗人,一位政治家诗人,一位诗人政治家。

他一生创作的诗词并不多,七十来首,这一首首诗词是播撒在毛泽东坎坷心路上的心灵花朵。

(出示资料,生读)毛泽东诗词,特别是其豪放雄浑的思想感情真切的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阶段的动人风貌。

“风调独特,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中最能体现其“气魄大”风格的一首,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沁园春雪教学实录

沁园春雪教学实录

沁园春雪教学实录 教师们应该怎么样的去从其他教师们的教学实录⾥获得成长与学习呢?下⾯是店铺整理的沁园春雪教学实录以供⼤家阅读。

沁园春雪教学实录 1第⼀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第⼀环节:诱导激发 1、导语引⼊新课: ⽣活在北⽅的我们,对雪并不陌⽣,早已司空见惯了,可是诗⼈对雪却情有独钟。

诗仙李⽩⾯对纷飞的⼤雪,产⽣的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雪满⼭”的惆怅;边塞诗⼈岑参⾯对突降的⼤雪,产⽣的是”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惊喜;伟⼈⽑泽东登⾼望远,⾯对弥漫的风雪,产⽣的⼜是怎样的情怀呢?让我们⾛进《沁园春雪》,去领略北国的风光,感受伟⼈那博⼤的胸怀和远⼤的抱负吧。

(板书课题——沁园春雪) 2、解题,回顾词的相关知识,了解“沁园春”词牌的由来。

(1)“沁园春”,词牌名。

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沁⽔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得。

“雪”,是这⾸词的题⽬,内容与“沁园春”⽆关。

(2)温故⽽知新: 词,⼜称长短句。

⼀⾸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

⽐如《沁园春》、《虞美⼈》、《⽔调歌头》等。

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阙。

3、⾛近作者 ⽑泽东(1893—1976) 字润之,笔名⼦任。

湖南湘潭韶⼭冲⼈。

伟⼤的⽆产阶级⾰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书法家。

他在⽂学上有很⾼的造诣,⼀⽣中创作了⼤量的诗词,其诗词作品⽓魄雄魂,意境开阔,描绘出中国⾰命的壮丽画⾯,表现了⼀个伟⼤⾰命家的情怀。

代表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七律长征》等,作品收⼊《⽑泽东选集》《⽑泽东⽂集》《⽑泽东诗词全集》。

4、背景介绍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

遵义会议确⽴了⽑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泽东同志率长征部队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争。

在陕北清涧县,⽑泽东同志曾于⼀场⼤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对祖国壮丽⼭河,他意⽓风发,⼀⽓呵成写下了这⾸名词。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雪》课堂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沁园春雪》课堂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沁园春雪》课堂实录(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文学教学也逐渐由传统的讲解文本转化为学生参与式教学。

在《沁园春雪》这篇课文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以下是一堂《沁园春雪》课堂的实录和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雪景,体会雪和春在唐诗中的重要意义。

2.掌握《沁园春雪》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3.分析诗歌的特点,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手法。

二、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将题目为“冬天,我最喜欢的事情”展示在黑板上,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于冬天的喜爱。

引导学生谈到冬天的雪景,来引出今天要讲的《沁园春雪》。

2.阅读与理解先让学生快速通读全文,然后再给大家几分钟,让他们去理解文章中的一些生词和语言表现。

接下来,老师把全诗分成三个段落,分别解释和点拨,整体讲解课文,让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情感表达。

此处给出第一段的讲解: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紧扣主题】诗人肯定了雪的美以及雪对白色的体现,那么他的美到底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美通过雪所产生的美感,细看雪,却不是一堆堆的冰,而是像一大堆盐撒在空气中,表现出雪的从容和柔美,这些美的效果,借由对雪的比喻而得到了做一种高度的肯定。

接下来老师问一下学生:“在第一句中,作者用了“何所似”的表述方式,其意味着是什么?”学生回答:表示作者要给读者一个比喻感受3.课文分析分析诗歌体裁、音韵、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掌握作品内涵。

4.课外拓展可以邀请学生利用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写一篇题为“我眼中的雪景”作文。

三、课后作业让学生阅读整首诗,把收集到的诗歌语言和修辞手法,以及作者的情感用意予以总结。

并练习熟记、背诵整首诗。

四、教学总结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文学的教学意义越来越重要。

《沁园春.雪》教学实录

《沁园春.雪》教学实录

沁园春.雪教学实录引言《沁园春.雪》是中国著名诗人毛泽东创作的一篇诗作,表达了作者对冬天初雪的喜爱、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一份涵养心灵的愿望。

本文将通过教学实录的形式,向您介绍如何有效地教授这首诗。

教学计划•课程名称:中国古代诗词欣赏•课时长度:1课时(40分钟)•教授对象:初中生(初一年级)教学准备在教授这首诗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课件:包含《沁园春.雪》的诗歌原文和汉语拼音注解,以及相关的图片素材。

•制作的雪花模板: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雪花模板,供学生使用。

•白纸和彩色笔:供学生进行绘画和写作练习。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与预习(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导入话题,引发学生对雪的联想,如冬天的景象、雪花的形状等。

然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观察并讨论一些与雪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朗诵与理解(15分钟)教师可以朗读《沁园春.雪》,然后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研读诗歌中的生字词,解释其中的生僻字和引申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的内涵。

第三步:情感体验(10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活动。

比如,可以请学生闭上眼睛,用想象力感受雪花的触感、雪花落地的声音等。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体验感受。

第四步:创作练习(10分钟)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沁园春.雪》为题,进行创作练习。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雪的描写或对自然美的赞美,并与同桌分享。

第五步:艺术创作(10分钟)在此步骤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

学生可以使用刚才准备好的雪花模板,在白纸上绘制出自己想象中的雪花形状。

然后,学生可以用彩色笔为雪花着色,展示个人的想法和艺术天赋。

第六步:总结与分享(5分钟)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和分享。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写作作品和艺术创作成果,并互相评论和鼓励。

《沁园春 雪》课堂教学实录

《沁园春 雪》课堂教学实录

《沁园春雪》课堂教学实录【课堂教学实录】《沁园春雪》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沁园春雪》,了解现代诗人毛泽东的诗歌创作风格,感受雪的美丽和内涵,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课件、教材《现代文学阅读与鉴赏》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 老师挂上一幅描绘雪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雪的感受。

2. 老师给学生播放一段雪景的视频,让学生观看后表达自己的感受。

Step 2 集体阅读(15分钟)1. 老师带领全班集体朗读《沁园春雪》。

2. 学生逐句跟读,并解读生词和难句的意思。

Step 3 理解与分析(20分钟)1. 老师将课件上的《沁园春雪》的诗歌内容展示给学生,逐行进行分析解读。

2. 引导全班学生就诗歌内容进行讨论,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3. 老师辅导学生写出自己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进行个别讨论。

Step 4 创作(15分钟)1. 老师介绍毛泽东是诗人、政治家,他是首位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的人。

2. 老师要求学生运用诗歌的形式,以雪为题材,写一首自己的小诗。

3.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诗歌创作。

Step 5 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学生逐一上台将自己创作的小诗进行朗读。

2. 全班学生进行悦耳的鼓掌,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Step 6 总结(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心得体会。

2. 学生逐一发言,分享自己对《沁园春雪》的理解和创作的心得体会。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1. 老师要求学生回家读一遍《沁园春雪》,再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理解和创作经历,写一篇读后感并附上自己的小诗。

2. 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前进行预习。

教学反思:本次课通过集体阅读、理解与分析、创作、展示与分享等环节,培养了学生们对《沁园春雪》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创作环节,学生们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对雪的感受和内心的情感,体验到了诗歌创作的乐趣。

在学生们的分享中,每一首小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采和情感,展示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沁园春·雪》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在我们中国现代史上有一位伟人,中国人民无人不知道他,他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他是谁?生(众):毛泽东。

师: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更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多催人奋进、震撼人心的光辉诗篇。

我们今天将要学到的《沁园春雪》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一。

请大家看课下注释一,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生(众):1936年2月。

师:1936年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时期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1931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地区,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而此时,国民党政府却奉行不抵抗政策。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长征部队顺利到达陕北,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遣队准备东渡黄河,奔走抗日前线。

在渡河前夜,恰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

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茫茫雪景,毛泽东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请大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注意屏幕上的字音,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生以自己的方式读文,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有的速度快,有的速度慢。

)师:让我们把屏幕上的字词朗读一遍。

(投影展示字词,生齐读,声音不够响亮。

)我们再来一遍,声音洪亮点。

(生再读,声音响亮。

)师:接下来,我想请一位同学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

(一生举手,读。

)师:好,这位女同学不但读得正确、流利,而且注意了诗词的情感。

确实这样,读诗词更重要的是读出——生(众):感情。

师:感情是发自肺腑的。

不过在朗读时还是有一定技巧的。

同学们知道朗读有哪些技巧呢?生1:要注意停顿、重音。

生2:还要注意语速、语调。

生3:抑扬顿挫。

师:那我们试着注意这首词的停顿、重音、语气、语调,把词的情感读出来。

首先,我们提示一下,看屏幕,把重音和停顿读出来。

(投影展示重音和停顿,生读。

)师:好,老师试着读几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请同学们根据老师读的节奏和重音来读一遍课文,注意突出节奏和重音。

(生看屏幕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

只是有两句需要注意,节奏要更加明显点。

“欲与天公试比高”,“俱往矣”。

来,再把这两句读一遍。

(生齐读。

)师:节奏和重音读出来了,但是情感还差点。

其实真正读出情感,还要结合诗词的内容来理解。

我想请同学说说,通过朗读,你觉得这首词我们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呢?生1:豪迈,慷慨激昂。

生2: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生3:淋漓酣畅。

师:“淋漓酣畅”这个词用得好。

生4:我认为还要读出“气吞山河”的气势。

师:不错,“气吞山河”的气势。

生5:我感觉还要通过后面的这一段读出自信。

师:好,总结一下,就是读出一种赞美,读出一种歌颂,读出一种豪迈,读出一种自信。

下面我们分成两大组,这一组同学讨论一下,在这种总体感情基调下,上阕每一句话,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才能有这种情感。

另一组同学讨论下阕该怎么读,才能有这种情感。

一、三、五、七排同学向后转,小组讨论一下。

边读边议,边议边读。

(生分组讨论读法,师随机指导。

)师:首先请这一组同学说说上阕该怎么读。

生1:开篇写的是作者眼中的雪景,“千里”、“万里”要表现它的长,语音要拉长一点,表现雪景的美丽。

师:这个“长”,我们用另一个词来换一下,就是非常“开阔”。

生2:第四句的“望”要读出由近及远的眺望的感觉,要拖一点。

“莽莽”、“滔滔”展现了那种几千里地都被大雪覆盖的场景,所以要有激昂的感情。

“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试比高”一字一顿,就表现了能与天公比个高低的气势。

最后“分外妖娆”要读出一种委婉的感情。

师:“委婉”、“多姿多彩”是不是?很美的,那请你把上阕读一遍。

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种美。

(生读,全场掌声。

)师:我听清了,我看见了。

我听到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我看到了一幅北国壮美的雪景展现在老师的眼前。

对于上阕的语气语调的把握,还有不同的看法吗?生3:我是从整体分析的。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语调不要那么高,因为这是非常漂亮的景色,如果语调很高的话,感觉没那么优美。

“唯余莽莽”到“欲与天公试比高”应该稍低沉一些,反衬诗人内心的情怀,他敢与天公试比高,体现了他的自信。

到“须晴日”要读得舒缓一些,可以把“妖娆”读得很委婉。

师:不错。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一个人理解这首词,在总体情感把握的基础上,都有自己不同的体味,但是总体情感是不变的。

好,我们一起根据这两个同学的分析,把上阕读一遍。

(生齐读上阕。

)师:有一个地方,我们在读的时候要特别到位,“欲与天公试比高”,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一下。

(师示范读,生跟读。

)师:还有一句“妖娆”要美美地读,可不可以这样读呢?(师示范读,生跟读。

)读得婉转一点,读出那种艳丽多姿。

师:好,让我们带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歌颂,带着自己的体味,走进北国的飘雪世界,美美地读上阕。

(生投入地自读。

)师:我们再请同学说说下阕怎么读?生1:我认为下阕主要是作者对一些古代骄子的惋惜,因为作者说到的帝王虽然都是一代骄子,但他们不都是文武双全的。

所以要读出惋惜之情,读出对现代风流人物的赞赏之意。

生1:我认为“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都要读出惋惜的感觉。

后面几句要读出自信、豪迈。

师:是从总体把握的,情感把握比较准确,理解比较透彻。

那么还有谁想从具体的地方说说呢?生2:我觉得“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还有“唐宗宋祖,稍逊风骚”都要读出惋惜,因为他们都有一点点缺憾。

“只识弯弓射大雕”要读出瞧不起古代帝王的意思,因为他们只建立自己的王朝,而没有想到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是那样的美丽,不应该忽略这么美的景色,不顾人民的感受而一味地发生战争。

师:这位同学有一颗仁慈博爱之心,对文本有自己独到的体会。

她说“只是”要读出一种轻蔑,非常到位。

生3:我觉得前面要读得惋惜,后面要读得越来越高昂。

古人的不足今人可以弥补。

师:很有思想,今人胜过古人。

生4:我觉得要把那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气吞山河的气势读出来,作者非常自信。

师:好,我们总结一下,“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要读出惋惜;“只识弯弓射大雕”要读出轻蔑;“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要读出气吞山河的气势。

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读下阕,读出这种情感,看看谁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英雄气慨?(生举手,师随机请一生读。

)师:很好,注意到了气势和语态,最后几句应该要高亢一点,我们一起把下阕读一遍。

(生齐读。

)师:听了同学们对诗词的理解,老师也心潮澎湃,也想把全词读一遍。

请大家看屏幕,边听边领略这壮美的风光。

(课件展示祖国风光图片,师配乐诵读,生鼓掌。

)师:接下来,老师想和同学们合作演读这首词,要带着情感,读出情感,展现作者的情怀。

(投影展示课文,分老师、男生、女生、全体分部演读。

)师:整体上很流畅,注重了情感,只是有一点瑕疵。

我们女同学稍有点儿羞涩。

不过,接下来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会。

通过朗读,大家对诗词的内容都非常熟悉了,请同学们快速思考,上下阕各表现了什么内容和情感,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看谁最先体会出来。

生1:上阕写祖国大好河山,对河山的感慨和赞美,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师:准确,那么下阕呢?生2:觉得下阕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评论古代人物,对当代英雄人物的佩服。

师:老师也作一个小结,请同学们读出来。

(投影展示小结,生读。

)师:这首词,情感与景物相生,描写与议论结合,产生了感人的艺术魅力。

那么在上阕的描写中,你最喜欢哪句话?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生1:我最喜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句,它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宏大的气势,让我们想象出祖国最美丽的风光。

生2:我最喜欢“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句,气势磅礴,令人感到振奋。

生3:我也喜欢这句,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群山比作一条条银蛇在舞动,把高原比作蜡象在奔跑,展现了一种豪迈的情感。

师:这句除了比喻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4: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用拟人手法把静态的群山和高原写得很有生机,所以大家喜欢。

生5:我喜欢“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它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的初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表现了那种美妙多姿的景象。

师:雪后天晴,美妙多姿。

生6:上阕我都喜欢,我喜欢那种无与伦比的豪迈的情感。

(生笑。

)师:行,老师体会到了你说的无与伦比的情感,其实,“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的写景都是为抒情服务的。

那么在下阕当中提到了哪些英雄人物?从“惜”字上你能看出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快速思考。

生1:提到的古代英雄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

我觉得表达了他对古代帝王很惋惜的态度。

因为古代帝王都是一些只会武功、略输文采的人,都没有文武双全的,他感觉自己就比这些人好多了。

生2:除了惋惜之情,也有批判,我是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知道的。

“只识”语气较重,说明成吉思汗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没有政治思想,有批判的意思。

师:理解很深刻,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情感有惋惜、轻蔑。

那么在作者眼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你认为我们今天的风流人物有哪些?谁又是将来的风流人物呢?生1:我觉得在作者的眼中,抗日战争年代的人们是真正的英雄。

文采、谋略方面完美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生2:我觉得作者眼中的英雄人物应该是为了国家勇于献身的人们,无论是老百姓、学生,还是军人。

生3:我觉得我们的“神六”英雄聂海胜是今天的风流人物。

因为上天是有危险的,但他为了国家毫不犹豫地飞上天。

师:有“献身为国”的精神。

生4:我觉得是“嫦娥一号”登月卫星的工作者,因为他们终于实现了我们华夏几千年的登月梦想,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月球,探索宇宙的奥秘。

师:实现了华夏几千年的登月梦想。

那谁又是将来的风流人物?生1:我觉得是我们,因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生2:我觉得我们将来会在各行各业做出突出的成绩,我们班的同学都会是风流人物。

师:同学们,只要我们学习伟人的胸襟、伟人的抱负、伟人的气魄,我们一定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成为真正的风流人物,让我们再一次带着这种豪迈的情感把诗词背诵一遍。

(投影配乐,生激情背诵。

)师:同学们,“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只要我们大家立下鸿鹄大志,并为这个目标,这个理想,这个志向,为之拼搏着,奋斗着,相信我们一定能成为真正的风流人物!读到深处情正浓唐荷平《沁园春雪》是我参加湖北省中青年教师语文优质课竞赛的参赛课,这节课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同行的好评。

课后静心回想,收获较大,也引发了我的诸多思考。

一、在课堂上,有一种爱叫作“放手”教书十多年来,和身边的同行们对语文课堂也在进行有益的探索,但因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也迫于升学压力,不敢放手,很大程度上还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收器,总怕遗漏了某一点知识,强化了语文的工具性,而淡化了语文的人文性,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苦口婆心”的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