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购物中心成长与我国购物中心的发展战略

国际购物中心成长与我国购物中心的发展战略
国际购物中心成长与我国购物中心的发展战略

国际购物中心成长与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战略(二)

二、购物中心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概况

购物中心在世界各国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发展模式上看,欧美购物中心起源早,已进入成熟期,日本、东南亚以及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大体上于80-90年代兴起,目前已进入了快速成长期,但还是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而我国的内陆地区从总体上刚刚进入起步时期,但由于市场潜力巨大,正逐步为零售业者、地产业者、投资业者所关注和接受。

严格说来,美国是现代大型购物中心的诞生地,其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由西尔斯罗巴克(Sears, Robuck & Co)公司所规划建造的许多独立的商店街,它们远离市中心,处于城市边缘地带,具有初步的整体规划,同时附设了免费的停车场,这也是现代购物中心的雏型。而被视为大型购物中心鼻祖的,是土地建筑商人尼克斯于20年代中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所规划兴建的Country Club Plaza, 其目的在于提供住宅区内居民一个可以享受消费服务的场所,具有统一管理的商店承租户、特定而远离道路的停车空间,以及全面统一的管理策略,而这些特色,都成为日后大型购物中心所遵循的基本规范。50年代,西雅图市Northgate购物中心、佛莱明罕市Shoppers World购物中心相继设立,这是最早以百货公司为主要承租户的两个购物中心,其中Northgate是最原始的Mall型购物中心,主要由两条面对面的带状中心组成,中间由一条人行通道连结。

截至目前,美国有大大小小的购物中心43000多个,各种规模一应俱全,其中27000个购物中心不足100000平方英尺,因而只能算作小型购物中心。由此看来,平均每个美国人拥有19平方英尺的零售市场,虽然店面过多,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除了每逢夏季生意会略有减少外,零售业一直红红火火。

我们再来看一看日本购物中心的发展情况。

日本的购物中心以1969年建设的玉川高岛屋为代表,不过那时的购物中心理念,仍未摆脱百货公司的格局,所提供的服务也较为有限并且集中。从70年代初期到中期,经过整体专业规划、景观设计以及经营管理的大型购物中心开始成为主流,其中尤以位于大阪商业区的几个购物中心最具代表。例如千里新城的"谢尔西"购物中心、巴恩环购物中心等,它们特殊的建筑景观,例如挑空广场、庭园、喷泉等,都成为都市外围引人注目的消费人潮集中地。

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日本开始产生了集文化、娱乐、休闲、运动等消费行为于一体的新型购物中心。例如1978年于东京原宿区开业的拉佛雷原宿,便是一个具有整合功能的购物中心;同时在这个时期也产生了以下关Seawall以及青森的三路德购物中心为代表的许多远离都市、构筑于都市外围的购物中心,并且提供了日本大型购物中心在郊区发展构建的经验基础。为了因应消费服务多样化以及设施复合化的趋势,还产生了许多超过10万平方公尺的大规模购物中心。

大型购物中心在日本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具有两个基本背景条件:第一,日本是岛国、人口众多,因此追求土地及空间效率的极大化,几乎成为所有日本人一致的追求目标。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提供各种消费服务,同时又能够提供定量停车空间的购物中心便成为实现这个目标的最佳手段。加之经济巨大发展条件下国民消费能力提高,使得消费者在购物时不仅追求方便性、多样性、注重个人品牌的需求,同时更注重整体购买经历的愉悦,这种趋势促成了大型购物中心在日本的产生。购物中心在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发展了多年,其市场规模在这些地区的零售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视为21世纪最重要的零售业趋势。

由于东南亚地区经济起步比较晚,因此购物中心的发展不如美、日等国家成熟。但是其蓬勃发展的无限商机,已被东南亚各国作为重要的趋势性业种加以发展。东南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居民消费能力的大幅提升,加之土地利用极大化观念的影响,大型购物中心在该地区得以形成一股新的产业风潮。以购物中心必须投入15种以上不同行业的特性而言,十分符合东南亚经济高速发展、各种资源实现最有效整合的效率要求。从购物中心发展的具体情况看,东南亚各国的购物中心数量已经很大,并且预期其数量及营业额对经济面的影响会更加扩大和深远。东南亚各国大型购物中心发展的直接原因除了零售业自身需求迫切以外,更具有市镇发展及休闲观光等其它产业相关意义,非常值得国内企业加以借鉴和学习

国际购物中心成长与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战略(三)

三、关于中国购物中心的发展战略

比较世界各国、各地区购物中心的发展状况,结合我国零售业所面对的客观现实,我们完全可以从别国的经验中取得一些宝贵的借鉴,审时度势地制定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购物中心发展战略,即夯实基础、协调运作、稳步发展、成熟推进。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看购物中心在我国的发展

条件是否已经成熟,其中还存在哪些突出矛盾,零售业者、地产业者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

从世界各国购物中心兴起的三个条件来比较一下我国的情况,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购物中心在我国部分经济发达的城市已经基本具备了发展的条件,因而可以先从沿海及经济发达城市发展,并有条件地逐步向内地发展,既不要一哄而起,也不要犹豫不决。在我国,购物中心作为新生事物,发展之初就需要有规范,就需要借鉴别人已有的先进成果,争取立足较高起点,少走一点弯路,其原因在于购物中心通常规模都比较大,投资也比较多,资金回报周期相对较长。因此购物中心在发展之初就应该有一个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无论从规划设计,还是从具体的经营管理,都需要购物中心产业的决策者综合运用建筑、商业、环境、技术等各方面的才能并且使之很好地融合,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对于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可以比照国际情况进一步加以分析。

首先,从经济和社会建设层面上讲,中国的购物中心只能立足于沿海地区以及内地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这与其他国家在经济发展基础上建设购物中心是一致的。从年人均收入、消费水平等几个重要指标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大部分沿海城市以及内地部分大中城市,人口相对集中,人口密度也比较大,已经使得市民从事居住和商业行为的空间非常有限,土地成本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单一的消费性业种已经难以承担土地使用的高额成本,而即使商业业主具有足够的资金来开发土地,设立卖场以提供消费服务,但过高的成本很难形成价格竞争上的有利条件,因此在高土地成本的背景条件下,单一土地的复合使用,比如大型购物中心,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最经济的策略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商户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特别是随着外资商业的进入,国内商业的确面临着相当大的市场压力,企业间的竞争最直观地表现为价格上的特征,这也是连锁超市、大卖场能在中国红红火火的根本原因之一。连锁超市也罢,大卖场也罢,其用于土地上的成本、设施上的成本乃至整个卖场的装璜都以费用低廉、简单实用为基本原则,而购物中心把百货公司、连锁超市引入主力店的行列,既满足了消费者购物的需要,同时又提供了舒适的享受生活的空间,恰恰把连锁店的低价位与消费服务空间的完善很好地统一了起来,因此很容易形成购物中心旺盛的人气,有力地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购物中心作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与其它百货公司、连锁超市的直接竞争,但作为多种零售业态的组合体,购物中心仍然面对着与其它百货公司、连锁超市的竞争,而大型购物中心的优势在于可以凭借其复合性功能吸引消费者,从而争取竞争中的主动地位。

其次,购物中心建设刺激了城市协调、高速发展。世界各地有许多购物中心是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形成的。城市化是世界所有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水平也在稳步提高,到1997年城市化指数已达到30%。通常来讲,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2000美元时,城市化进程才将结束。由此看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由于不少亚洲国家已经将城市化的范围扩展都市区层次,如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如果我们据此重新定义城市化,我国目前的实际水平肯定要远远高于30%,有关专家认为,可能已经达到45%左右。无论是30%,还是45%,都足以说明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很快。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城市范围及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城乡之间经济要素的重新配置,从而在城乡交界处形成了一种人口密度很高的地域空间。城市化还可以使居民的消费模式发生转变,从而增加个体消费水平,使生产与生活环境高度聚集,公共基础设施的边际成本也因为规模效益而降低。城市社区的高度聚集和更通畅的信息传递渠道,也使得消费信息的集散更加便利;城市化的多元性也会使消费热点更容易形成和传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分级的商业中心必将形成,特别是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地价相对较低,加之道路、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拉近了城乡间的距离。由于购物中心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相关,而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阶梯式格局,因而购物中心也具有从沿海向内地深入的趋势。

一个购物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一个小的环境,如果加上政府对购物中心的协调和引导,往往都会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购物中心所体现的是一种消费文化,既然是文化,就需要有与文化相对应的内涵。比如景观设计、艺术塑造等等,这都是购物中心与其它业态的区别。仅以北京为例,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国贸商城是京城开业的第一家Mall,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个Mall,国贸商圈才成为引人注目的热点地区;再如东方广场,它的建设推倒了京城大片破旧的平房,使长安街的市容发生巨变,周边环境会使许多人驻目观望。

我们还来分析北京的情况。近几年,北京城在迅速变大,但有一个事实已经突出地表现了出来,那就是消费文化明显滞后于城市化发展步伐,购物、康体、娱乐设施在新的都市区明显匮乏,以致于我们很多地产商会在推荐住宅项目的时候,强硬地把可能离它很远的超市、百货公司、娱乐中心标于地图上,其实这一方面的空白应该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加以适当的考虑。据有关报载,现代城曾在一段时间宣传其mall的概念,当时还有不少地产商认为这是在炒作概念,但无论怎样,现代城的销售非常看好。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现代城很好地把握住了市场的需求,把握住了购

房者所关注的消费文化与理念。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在各产业相互融合的今天,目标只有一个,即把握住最终用户的需要,不必因为行业的束缚而畏首畏脚。如果再向深处挖掘,赛特集团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要建设一个大型的购物中心,从长远眼光来看,不但将会吸引住日益发达的周边地区,恐怕连市内部分有车族也会把它作为购物、休闲的一个选择,这在日益倡导假日经济的今天,又存在有多少个城市边缘的闹市区呢?我们做这样一个假设,如果北京的城市边缘兴起若干个类似的购物中心,北京城的形象、城市的发展乃至整个城市系统肯定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新面貌。相对低廉的地价成本与可能带来的经济收益对任何一个投资商人都应该会有一定的吸引力。依照北京现在的经济布局,酒仙桥、东大桥、亚运村、中关村、公主坟、大红门、木樨园等等地区发展购物中心的立地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北京如此,国内沿海地区和其它经济发达地区也有很多相对成熟的开发空间。

第三,生活形态及消费习性的转变,也是促进购物中心在中国发展的有利因素。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成长,经济发展的模式也逐渐演变为需求主导型。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已经提前实现了GDP翻两番的目标,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有了极大改善,全国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达50.1%,第一次超过了农业人口,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数值,表明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社会。1998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6707.40元,而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区城镇居民的年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9000元,其购买力也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生活品质得到改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从恩格尔系数来考察,在我国,城乡恩格尔系数总体上都处于下降趋势。

在改革开放20年中,我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了10.3个百分点,城市居民则下降了6.7个百分点,1997年已下降到46.4%,首次低于50%。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所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à交通工具便利程度得到改善;á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文化支出比例增加;人口由分散转为相对集中;?居民除了维持基本生活之外,更加注重其它开支;从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分析,已经开始追求较高层次的需要;从注重产品转向注重品牌;时间观念增强;工作压力增大,需要增加适当的休闲与消遣。所有这些变化都在导致需求多样化程度的提高,简言之,也就是力求将时间作最大化运用,满足多重需要,一次购足的消费习惯因此应运而生。如大卖场的出现,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基本上都可以一次购足,当然会很自然地吸引大量回头客涌入。"假日经济"其实决不仅仅体现在购物环节上上,也体现在娱乐、休闲需求的增长上;购物消费也不只包括商品品质的优良,商品价格的合理,更涵盖了整体购物环境的舒适、便利和无障碍。

彼德·杜拉克所创立的"目标管理、责任规划、国际分工、内部创业"的管理思想对学术界与企业界所产生的影响极大。他主张企业的本质在于行销和创新,不创新便是死亡,策略规划不是为未来预测决策,而是决定今天应该做什么以保证未来的生存。顾客导向时代的来临,要求经营管理者必须认真研究消费心理,在满足消费者欲望的各种预期事件中,落实执行于消费市场上,购物中心往往能提供有效资源,促使消费者提升消费水准。为什么这样说呢?通常说来,大型购物中心的经营绩效常常显示出十分高的业绩,而这些营业额都是消费者的一种投入,代表着他们的认同与肯定,因此是经营管理者对消费者心理分析、考察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第四,发展购物中心还有一个重要的现实意义,就是将对消费和生产之间的关系作最大改善和调整。

购物中心为物流凝聚最佳效果,生产者首先面临生产什么满足消费者,消费者意见如何?又要考虑生产多少等一连串问题。

购物中心每天面对大量的消费者,所以形成了大量的消费者意见,而购物中心一旦形成社会化形态,再结合完整的消费资讯,将有助于生产供应商确定目标市场、掌握消费者意见、决定生产量。

购物中心推翻了以往由生产者安排的传统行销通路,由于他们不仅开店卖货,而且对其商圈的客层情况了如指掌,广泛掌握了消费者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优势,转而可以引导生产者,而这一点对零售商、生产商来讲可谓是一种双赢策略,是时代进步的趋势和象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只需将精神专注于制造技术的改进,去研究降低成本的技巧,千方百计提供更加物美价廉的商品,科学控制生产量,合理确定目标市场,二者的协调运作可以达成有效满足顾客需求的目的。

长期以来,我国的零售企业只是在扮演二传手的角色,而作为处在生产和消费中间环节的商业来说,具有双方向的优势,一方面可以捕捉最新的商品信息,而另一方面又可以了解需求信息,因此零售业只有走上产业化发展的轨道才是真正的出路,而购物中心恰恰推动了这个进程的形成。

第五,购物中心完整地体现了人性化的要求。

购物中心是兼具购物、休闲、娱乐及文化等人性化空间的提供者,并与原有的商店具有互补、并存的特征,具体的表现是关注社区居民的生活,也具有特色活动相对定向的功能。由于商圈内居民生活空间与消费需求的结合,购物中心的规划、设计与功能的提供,均能注重人性化的需求,

例如人车分道、休息坐椅、绿化与艺术化定向等,足以使消费者在被尊重的气氛下活动,呈现出提供便利的根本特征。

第六,应对WTO竞争,推动流通革命。

购物中心的发展改革了流通过程,使消费行为整合于购物中心,生产、分配自然也会受到这种整合的影响。而从购物中心经营的角度来说,产品安排能否被接受是成败的关键,因而商品的定位与安排,并非由规划者或商店自行决策他们要提供什么样的商品,购物中心要请专家依消费者意见,努力反映商圈客层的需要,商品确定后仍要接受消费者反馈并做必要的调整。

购物中心在我国的发展具有诸多的必要性,那么在中国发展购物中心的主要策略又是什么?发展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这方面的话题。

通常购物中心都在远离市区的地方设立,因为在市区已经无法找到大片土地,同时由于郊区的人口成长非常迅速,在人口成长的同时购物中心进驻市郊是相当合理的。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百货公司为骨干的购物中心深受欢迎,是因为购物中心不仅提供顾客一次购足商品的地点,还比街上的零售商店拥有更多的优点,最主要的是可以依照整体商品规划配置,对顾客发挥最大的吸收力;结合适当竞争的厂商以增加彼此的商业效益也是重要一点,因为这样购物中心的聚集效应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1、集中化策略:集中在租赁市场,特别是提供市场主力租户以最为合理的租金与最佳的空间品质;

2、选择性投资:由于购物中心兴建周期长,所以可以有选择性地购买良好的办公大楼或住宅以便掌握新的市场需求;

3、加强核心资产管理:要充分了解租赁厂商的需求,提高其使用价值。在这些总体性策略架构下,还应明确几项重点的经营方向。

1、强调人力的有效运用。人力优势即是公司的竞争优势,所以不仅要不断提供训练与最合理的薪资,并且公司要尽力维护员工之间的关系;

2、思考如何为租户提高营业收入;

3、强化环境品质;

4、增加消费者选择的幅度,提供丰富的素材,由消费者自行搭配使用;

5、确保停车空间;

6、从消费者的立场构思整个开发要领,重点为在购物中心内的各店业种及商品部分重叠,形成适度竞争,以此产生活力,带给消费者广泛的选择空间;

7、采用仓库式商店结构,以降低成本;

8、改造零售业或放弃大零售厂商主导的传统Shopping Mall。

其次,购物中心建设刺激了城市协调、高速发展。世界各地有许多购物中心是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形成的。城市化是世界所有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水平也在稳步提高,到1997年城市化指数已达到30%。通常来讲,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2000美元时,城市化进程才将结束。由此看来,我国的城市化发展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由于不少亚洲国家已经将城市化的范围扩展都市区层次,如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如果我们据此重新定义城市化,我国目前的实际水平肯定要远远高于30%,有关专家认为,可能已经达到45%左右。无论是30%,还是45%,都足以说明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很快。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城市范围及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城乡之间经济要素的重新配置,从而在城乡交界处形成了一种人口密度很高的地域空间。城市化还可以使居民的消费模式发生转变,从而增加个体消费水平,使生产与生活环境高度聚集,公共基础设施的边际成本也因为规模效益而降低。城市社区的高度聚集和更通畅的信息传递渠道,也使得消费信息的集散更加便利;城市化的多元性也会使消费热点更容易形成和传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分级的商业中心必将形成,特别是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地价相对较低,加之道路、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拉近了城乡间的距离。由于购物中心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紧密相关,而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阶梯式格局,因而购物中心也具有从沿海向内地深入的趋势。

一个购物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一个小的环境,如果加上政府对购物中心的协调和引导,往往都会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购物中心所体现的是一种消费文化,既然是文化,就需要有与文化相对应的内涵。比如景观设计、艺术塑造等等,这都是购物中心与其它业态的区别。仅以北京为例,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国贸商城是京城开业的第一家Mall,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个Mall,国贸商圈才成为引人注目的热点地区;再如东方广场,它的建设推倒了京城大片破旧的平房,使长安街的市容发生巨变,周边环境会使许多人驻目观望。

国际购物中心成长与中国购物中心发展战略(四)

四、中国购物中心发展应该注意的有关问题

在中国发展购物中心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一种是主张在中国根本不适合发展购物中心,一种是面对巨大的市场,认为非常适合搞,当然也有部分专家认为不可盲目发展。

有一个事实,那就是美国的购物中心的兴起是基于10000美元的人均收入,而我们在思考购物中心发展的必要性的时候,自然很容易联想起美国的兴起背景,如果照此观点,中国的人均收入达到这个标准,恐50年也没有希望。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运用比例这个杠杆或许更有说服能力,从绝对数字上去比较,缺乏另人信服的依据。而且我们常常把购物与其它产业割裂开来,而在国外的统计则是消费、休闲、娱乐等等的指标值进行合计处理。因此,如果单纯看购物的数字就认为国民的消费能力存在问题,恐怕就有点以偏概全的嫌疑了。要知道,如果把休闲、运动等项目涵盖进来的话,其绝对数字可能要高出许多。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和人口稠密的中心城市应该说购物中心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由于服务项目的增加,可以吸引目的不同的消费群体,从而形成新的购物人潮,而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促进,将极大地刺激人们的购物需求。从这层意义上讲,购物中心的效益提升有赖于整体功能的发挥。

如果购物中心盲目发展,其结果可能导致无序竞争。从目前美国的购物中心情况看,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数量都在全球首屈一指,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个"度"的概念,无度必然导致无序,无序必然形成相互间的抵消力量,形成倒退,使应有作用的发挥面临巨大障碍。

中国现实的商业状况,特别是在即将入关的关键时刻,百货零售业进行大的调整已成必然。连锁超市的蓬勃发展满足了社区居民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但不可否认复合性需求限于超市的规模很难得到体现。而购物中心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连锁超市进入购物中心,使"买、吃、玩"的需求同时得到满足,起到了相得益彰的特殊作用。进一步讲,无论我们的百货业者承认与不承认,现实中的百货业已经普遍具有了购物中心的影子,比如全面引入了专卖店、风行快餐、儿童乐园等等,虽然从业态划分上由于整体的规划设计以及原始建筑的局限,仍未摆脱百货业的束缚,但是从其所包含的功能上足以体现购物中心"买、吃、玩"的三大功能,其实这正是百货公司想尽办法来满足顾客需求的集中体现。

如果从商业街区整体建设的角度去考虑,在我国现实商业中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还有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就是实行店与店之间的错位经营,对商业街区进行整体性改造、店与店之间相互连通、建立步行街等,以实现购物中心式的管理,当然这其中会涉及到产权问题、体制问题等,但毕竟比起新建购物中心要节约许多资金,而且各方利益能够有所体现。

五、购物中心的综合管理

购物中心作为一个复合型商业业种,管理要求相对于其它业态具有更高的要求,它包含着多种流行的商业业态,其主要目的在于追求整合性的需求以达到最高的经营效益。

所谓整合性需求,是指购物中心能够提供多功能的服务,消费者进入后得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并受激发而提升购买欲望,使潜在的需求形成购买行为,购物中心为实现此项目的必须千方百计安排适当的全方位服务,当然这从管理角度也增添了无限的困难度,也就是说购物中心的管理者面对各种不同的行业,如何把它们整合在统一有效的制度之下,加之消费需求的弹性较大,在经营管理上均需仔细考虑规则以免产生负面效果。购物中心为激发更高的经营绩效,必须掌握一定的经营哲学加以利用,这也是结合我国的实际环境对购物中心提出的经营管理上所必须具备的要求。

1、时段划分方面的考虑购物中心在全日的时段划分上,须依照顾客进入购物中心的人数统计结果,若过分集中,不但会降低公共设施与服务人员的服务品质,同时如果拥挤度到达一定程度,必然会降低顾客的舒适感与享受度;而在某些时段,如果人数过少,场面冷清,则会严重降低顾客的购买意愿,这样也不利于购物中心的有效经营。因此,只有制定周详的规划、依时段来

有计划地引进顾客,使每天进入营业区的顾客不但能够符合规划的人数,并且可以达到均匀的分配。由此产生的有利结果就是经营管理成本的效益可以以最佳方式发挥出来,顾客的满意度也可以维持在较高水平。正如假日经济来临,各个商家都在千方百计地搞促销、客流如潮,以致于形成了相当一部分顾客的抵触心理,更有甚者,会躲避商家热闹的时节,选择新的假日消费、休闲方式。

2、做好客源重叠分析和规划购物中心在经营之初,应先确立主题商店,并在招商过程中优先办理,因主题商店具有一定的保客能力,营业绩效较有保证。当然在购物中心整体的促销计划以外,各独立商店也具有一定的集客能力,然而这些被吸引进入购物中心的顾客将成为整个购物中心的顾客,每个商业个体在购物中心整体计划的指导下,均能提供最适合的服务,因此客源重叠使每个商业单元均能获得重叠效益。

购物中心最成功的客源运用策略始于主题商店,在此基础上展开招商计划(其依据在于商圈规划),以扣住稳定客层的需求特征,在互动关系下达到整合的效果,形成一股强有力的经营动力。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由于客源的重叠确应避免内部竞争的不利因素,而这些因素必须在规划和招商之初就做好有效地排除。

3、使商品趋向全方位服务功能在购物中心的特定客层中,主力客层大多数为家庭式的购买,因此提供全方位商品以满足家庭需求成为购物中心的主要功能。购物中心的服务重点在于商品用途上的定位,购物中心依服务客层定位及按客层需求作商品安排,当然必须依据需求量、商圈内的竞争态势作全方位的思考,以整合服务功能。但由于消费需求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具体管理上要降低食品类服务,增加文艺、休闲、娱乐相关产品。因此购物中心的规划者必须充分掌握商圈内的客层特性,定位好服务商品。在商品组合与商品设计环节,购物中心应重视垂直的商品需求规划,例如衬衫与领带、运动器材与运动服装和运动鞋等,在促销过程中结合规划商品形成互补功能,并结合折扣、赠送等促销方式产生良好的促销成果。

2、做好客源重叠分析和规划购物中心在经营之初,应先确立主题商店,并在招商过程中优先办理,因主题商店具有一定的保客能力,营业绩效较有保证。当然在购物中心整体的促销计划以外,各独立商店也具有一定的集客能力,然而这些被吸引进入购物中心的顾客将成为整个购物中心的顾客,每个商业个体在购物中心整体计划的指导下,均能提供最适合的服务,因此客源重叠使每个商业单元均能获得重叠效益。

购物中心最成功的客源运用策略始于主题商店,在此基础上展开招商计划(其依据在于商圈规划),以扣住稳定客层的需求特征,在互动关系下达到整合的效果,形成一股强有力的经营动力。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由于客源的重叠确应避免内部竞争的不利因素,而这些因素必须在规划和招商之初就做好有效地排除。

3、使商品趋向全方位服务功能在购物中心的特定客层中,主力客层大多数为家庭式的购买,因此提供全方位商品以满足家庭需求成为购物中心的主要功能。购物中心的服务重点在于商品用途上的定位,购物中心依服务客层定位及按客层需求作商品安排,当然必须依据需求量、商圈内的竞争态势作全方位的思考,以整合服务功能。但由于消费需求随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具体管理上要降低食品类服务,增加文艺、休闲、娱乐相关产品。因此购物中心的规划者必须充分掌握商圈内的客层特性,定位好服务商品。在商品组合与商品设计环节,购物中心应重视垂直的商品需求规划,例如衬衫与领带、运动器材与运动服装和运动鞋等,在促销过程中结合规划商品形成互补功能,并结合折扣、赠送等促销方式产生良好的促销成果。

4、结合个别形象,塑造购物中心的群体形象形象是无形资产的具体象征,它充分表现于一个企业体的成果业绩。

一个具有形象的企业体,不但随时注重服务品质,更重要的是要持续不断地训练员工,使他们了解他们的努力是创造业绩的必要条件,充分地表现在善解顾客意见、接受顾客批评、主动积极地热情服务。购物中心在招商之初,在选择厂商阶段,对有良好品牌形象的厂商要优先引进,甚至为达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优惠策略吸引该厂商进驻。购物中心在结合进个别形象后,很容易塑造一个强有力的销售群体形象。

结合个别形象的目的在于结合重叠客户,增进整体销售能力,因此必须依靠有效的管理制度,整合个别力量,建立具体的形象效果。而这种形象一旦建立起来,购物中心的特色就可以体现出来。比如申请进入购物中心的厂商增加,促销效果突出,购物中心业绩持续成长,卖场内部营业单元空置率低等。

5、注重提升平效所谓平效,即营业收入与营业面积之比,主要用于平行、垂直地考核经营绩效,并可以扩大比较商圈内的绩效,以便稽核、调整购物中心的经营绩效,也可追踪考核短期、中期、长期购物中心的趋势,以此来掌握效差的时段作为进行促销、折扣等活动的依据,提高效差时段的经营效率。

有一点必须指出,购物中心的经营者不是房东,房东只要卖出场地就可以收到租金,而不会太考虑承租者的经营状况,但购物中心的经营者,不但要考虑各厂商的经营业绩,还要随时指导厂商如何开创业务。由于购物中心里的每个厂商的经营绩效关系到购物中心整体的成败及收益,二者是紧密联系的"利益共同体",正是由于这样的特殊关系,大多数厂商都能给予高度的配合。从这点上,针对我国大部分国有商业存在的产权改造、企业改制等问题,发展购物中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战略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 战略 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战略 水泥行业总裁高级研修班 前言: 这是一个全球化竞争的时代,中国制造业正在朝着国际化、全球化战略的方向迈进,作为世界水泥生产大国,中国水泥企业的现代运营机制未雨绸缪,水泥供需产业市场蓬勃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不断涌现,水泥制造业群雄抗衡态势愈演愈烈,一个完全竞争的时代正在到来。随着奥运工程、上海世博会、振兴东北、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重点项目逐步建设,为中国水泥企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意味着将产生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市场机遇,如何在全球化的市场背景下,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与运作机制,成为水泥生产企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为提升中国水泥行业的现代企业管理能力与运营水平,促进水泥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规范竞争接轨,填补中国水泥业管理运营培训的空白,中国水泥协会委托清华大学,利用其强大的工程及管理学科优势,整合中国水泥行业资源,推出“现代水泥生产行业总裁研修”课程,旨在

提高中国水泥企业管理水平,应对国际同行业竞争,推动中国水泥企业的发展。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水泥企业管理运营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通过系统、全面的工商管理精选课程研修和专题课程研讨,学习掌握先进的企业管理精髓知识,将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为企业做大做强,增强竞争力,打造企业品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做准备。 课程特色: 精品课程——中国目前专门面向水泥行业,面向总裁及高级管理人员的精品课程。 总裁同学——学员来自中国各大企业总裁与管理精英,行业英才的火花在这里碰撞。 专家授课——全部课程由着名学府教授及水泥行业专家与产业领袖授课,传递真知灼见。

十条风情街情况介绍

十条风情街情况介绍 福保街道:保税国际(香港)风情街 保税国际(香港)风情街已成为集餐饮、娱乐、休闲、景观于一体的中高档商业步行街区,呈现出浓郁丰富的“港式生活”氛围。东起保税区椰风道,西至紫荆道,总长约700米,主要由长宝路、绒花路及绒花路侧沿街绿地组成。采用综合设计元素,第一种是欧洲多国风格的小尺度建筑与各具风情的零散夜间消费,犹如香港的标志性商业街“兰桂坊”。第二种元素就是香港的“紫荆花”,在入口广场铺装、特色灯柱、座椅和东入口建筑立面上树立大型金色紫荆花,突出了“香港风情街”的优雅、精致、活力。第三种元素符号应用了维多利亚湾的海景,把它的景观凝固成一个天际线雕塑,作为风情街主入口的主体标志,结合旱喷与灯光组成入口广场。第四种元素选择咖啡色基调,借鉴欧洲建筑材料的暖色感受,配合多样的地面铺装,留出空间能给商业提供足够的“缤纷、精致、典雅”的室外茶座区。形成两头大型旗舰欧风风情餐饮、内街多种服务并存,南侧风情酒吧为主的休闲综合服务商业街。 华强北街道:时尚都市风情街 街道选址中航路(振华路至振中路段)建设“时尚都市风情街”。改造路段全长170米,主要包括飞亚达、高科德、新亚洲、鼎城国际4座大厦建筑立面及户外广告店招拆除重臵;建设街心通风口视觉中心;重铺破损路面,增加不锈钢止车柱;添设休闲特色按键状石凳,加种花草;架设路灯、光伞、流星灯集成灯光亮化系统等工程。以“环境立区”为理念,打造一条与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业态匹配、

功能互补,集休闲、时尚、体验、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化时尚精致街区,依托业已形成的华强、中航、高科德、新亚洲等以电子元器件、服装、百货、物流为主要业态的实力企业经济圈,引进发展高端休闲、服务、展览体验产业,拓展区域经济发展空间,丰富华强北商圈经济文化内涵,提升区域经济社会价值。 香蜜湖街道:东亚国际风情街 香蜜湖东亚国际风情街选址农坊路(东海坊),该片区原来己经是东亚外籍人员的聚居地,周边金融机构等写字楼较多,白领较多,通过集中打造旅游观光、休闲购物、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特色街区,产生较大的聚集效应,起到链条和杠杆作用,带动该片区的商贸、旅游等行业,提升和丰富现有的业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该风情街总长410米、宽24米,需改造的景观面积约1.9万平方米,设计将本土文化和国际风情融合,突出与东亚特色接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日韩民族风情为主,入口处建特色牌楼,两侧街区按东亚风格设臵檐蓬,增设庭园绿化休闲岛,配臵别具风格的灯饰小品等,于3月3日开工建设,5月30日主体基本完工,街道自行组织检查整改,并于6月14日报批验收。 莲花街道:书香风情街 中心书城“书香风情街”项目由福中一路吊顶工程、福中一路玻璃幕墙工程、中心书城塔楼灯光工程与立面灯光工程及投影等组成。项目整体已于6月8日初步竣工,6月15日完成自检,目前正准备

我国一汽集团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中国一汽集团的国际化进展战略 中文摘要: 本案例从介绍中国一汽集团公司的背景以及汽车行业所处的经 济环境入手,描述了国家政策对汽车行业的阻碍。通过与国内外其它竞争对手的产品相对比,讲明了一汽集团公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状况,并介绍了一汽集团公司对外进行投资建厂,对内积极引入资金技术、建立合资企业的国际化战略进程中所取得的成果,最后针对一汽集团在面临WTO条件下如何有效地实施国际化战略留下了思索的空间。 关键词:规模经济、产品竞争力、合资企业、进出口、国际化战略 ABSTRACT: By introd ucing the FAW (First Automobile Works)’s backgrounds and the environments of automobile industry,the case describes the country policy’s impacts on this industry. Comparing with the products of other competitors’, we show the competition ability of FAW’s products in the foreign and domestic markets, and list the

frui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such as 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 and assimilating the foreign capital & technology . Then in the end of this case, we should think of this question: how can FAW Group implemen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more effectively? KEY WORDS: scale economy products’ competition ability joint venture import & export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中国一汽集团的国际化进展战略 1999年11月15日,中国与美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问题达成了一致协议,中国加入WTO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依照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所签订的协议,中国的轿车进口关税从目前的80%—90%降至25%,大部分零部件关税降至10%;另外,世界跨国汽车公司凭借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

企业战略企业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思考

★★★文档资源★★★ 摘要: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企业必须要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成为国际化的企业。而企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同时也面临着本土化的问题。企业该如何处理好国际化问题的同时又解决好本土化的任务?本文就此谈些认识。 关键词:国际化;本土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企业必须站在世界舞台上参与竞争,赢得市场和利润。然而,世界的舞台又注定了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一个企业要想立足于世界舞台,必须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同时又要解决好本土化问题。 企业以“国际化”为指导理念,以“本土化”为具体行动准则,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从而立足于世界企业之林。(见图1) 一、企业的国际化趋势 1.企业国际化简述。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几乎很少有企业能够脱离国际市场而生存,其发展与壮大更是离不开国际市场。企业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一般而言,当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开始与国际经济发生联系之时,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企业国际化的开始,尽管它不一定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或这一过程十分漫长,但企业走向国际化的事实不可否认。 企业国际化是企业融入世界经济,在国际范围内配置产品、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行为。国际化具有内向和外向两种视角。内向国际化的视角是企业组织内部的基本需要促进的国际化,主要包括进口/采购资源、从外国企业那里取得许可证、在国内与外国企业建立合资经营企业和成为外国企业的全资子公司。企业以国内市场为基础,引进先进产品、领先技术、管理经验等“引进来”方式,以此提升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并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而外向国际化的视角是企业对国际市场竞争特点认识之后寻求国际市场发展空间,主要包括出口产品、颁布给外国公司许可证、在国外与外国企业建立合资和在国外建立或收购全资企业。企业以国际市场为目标,以“走出去”为主要战略,向国际市场提供产品、技术、资金等一揽子生产要素,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国际化。 企业为什么要成为国际化的企业?最主要的是因为要将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在更大的市场上来消化自己的产品,而企业要有不断增长的业绩来支持国际化进程。树立国际化的观念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根本和前提。 企业的国际化是以整个国际市场为重点,强调的是经营策略、管理思路的变化。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企业的国际化呢? 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可以用图2来表示: 企业的优势是建立在两种基础上的,其一是国别优势,其二是企业优势。前者是指本国优势基础上的优势,有地域概念,不能推动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因为当国外的企业生产放在本国,这种优势就没有了。后者是建立在企业自身优势基础之上的,如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效率、核心能力等。企业自身优势是最关键的,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动力。企业应该不断增强自身优势,获得不断增长的业绩,从而走向国际舞台。

浅谈联想集团的国际化战略.答案

北京科技大学远程与成人教育学院毕业作业 题目:浅谈联想集团的国际化战略 分校: 年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与关键词 (1) 一、简介 (2) 二、国际化战略 (2) (一)企业国际化战略概述 (2) (二)联想集团的国际化战略 (2) 1.投资战略 (3) 2.品牌战略 (3) 3.营销战略 (4) (三)联想公司国际化战略效果分析 (4) 1. 国际化战略给联想公司带来的收益 (4) 2. 国际化战略对联想公司的不利影响 (4) 三、联想公司带给中国企业的经验与启示 (5) (一)中国企业采取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意义 (5) 1. “管理三要素”为保障联想国际化成功发挥的重大作用 (5) 2. 跨国并购的成功经验 (6) (二)通过联想公司看中国企业国际化时要遵循的原则 (6) 1. 立足中国市场原则 (6) 2. 战略突破为原则 (7) 3.立足企业能力的原则 (7) 四、参考文献 (7)

[摘要]近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企业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企业国际化是公司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发展规划,是跨国公司为了把公司的成长纳入有序轨道,来增强其竞争力和环境适应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决策的总称。本文重点介绍了联想公司从中国企业到国际化企业的经历和战略选择,对联想公司采取的国际化重点战略进行研究,分析了联想公司化战略所产生的效果,以及它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联想;国际化战略

浅谈联想集团的国际化战略 一、简介 联想集团是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由11名科技人员创办,是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富有创新性的国际化的科技公司。从1996年开始,联想电脑销量一直位居中国国内市场首位;20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 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电脑)事业部;2013年,联想电脑销售量升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PC生产厂商。2014年10月,联想集团宣布了该公司已经完成对摩托罗拉移动的收购。 作为全球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联想从事开发、制造并销售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及优质专业的服务,帮助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取得成功。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联想集团作为中国的优秀跨国企业在国际化战略上处于领先位置。那么,联想集团到底采取了什么样的国际化战略?这些国际化战略又产生了什么效果?通过探讨这些问题可以给国内企业带来些战略借鉴。 二、国际化战略 (一)企业国际化战略概述 企业国际化战略,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积极参与世界分工体系,由国内经营向全球经营发展的过程中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从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基本表现为在规模上是由小到大,在经营范围上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在价值链网络上由单一走向复杂。企业国际化发展历程实际就是与世界经济发生联系、融合的一个过程,具体包括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汇总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院系:管理学院专业:加弧姓名:陈峥指导教师:薛求知教授完成日期:2 005年4月30日米激意032025411陈峥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中文摘要目前,随着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在满足国内通信市场需求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取得成功。在这种状况下研究国内通信制造商进军国际市场的国际化 战略势在必行,而华为公司则扮演了中国移动通信制造商进军国际市场的领军角色。研究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一方面可以帮助国内的企业确定自己现在所处的阶段和国内外 市场的现状,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应采用何种战略才雏成功地实施国际化。以及在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行业及产业链状况,进而分析了国内外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下来本文研究了华为的国际化战略,首先介绍了华为的国际化现状和国际化的背景,明确了华为国际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国际上所有的跨国通信制造业巨头都已进入中国,国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而市场增长速度却逐渐放慢的情况下,华为顽强的经受住考验,首先在国内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进而将视野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开始走出国门与跨国通信巨头们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维持了企业的高速增长速度。接 下来,本文通过研究华为的组织结构来分析华为如何实现对众多海外分公司的协调与控制,并分析了华为国际化的成功因素,以及华为在向全球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然后针对华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华为国际化下一步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在本文的晟后,基于以上对华为国际化战略的分析,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全球化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越来越多的走向全球化进程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国际化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成功因素中图分类 号:C93032025411陈峥华为公训的国际化战略分析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eleco mmunicat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moreand more China telecommunication manufact urers are actively explorin g the overseasmarket.Under this circumstance,it is imp erative to research the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条件下,企业国际化已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是对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如何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国际市场发展空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等问题的思考。第一章论文的导论从企业国际化的国、内外背景出发,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目的。第二章在对企业国际化理论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实践过程,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理论沿革,并给出 相应的理论体系和战略框架。 第三、四章在分析和评价西方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动因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二十五年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阶段、发展动因和发展状况进行评述。第五章通过比较和分析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和国际化过程特征,论文认为中国转轨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条件,决定了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和国际化过程的差异化。第六章探讨在现有的国际竞争环境下,为什么需要转换传统竞争的思维模式和如何进行有效的国际竞争等问题。第七章主要研究在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快速增长时期,不同产业对外直投资的目标导向和战略选择问题。 第八章专门研究在“走出去”政策鼓励和支持下,已经进入跨国并购时代的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策略和并购模式。第九章国际化的对策建议。与现有的研究相比,本文对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研究范围上,本文研究的内容聚焦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上。如海外市场的进入模式和进入战略、如何与国外竞争者竞争、是直接投资还是跨国并购以及政府公共政策等。 理论、实证、战略三位一体,紧密结合。2.在研究对象上,直接把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对中国企业如何选择自己的国 际市场进入模式和竞争战略,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如何从比较 优势到竞争优势等问题提供意见和建议。3.论文总结和归纳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理论体系和战略框架,提出了针对中国国情的若干政策建议。对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系统研究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课题,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实践看,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大显身手,但面对变幻万千的国际市场,往往是镜花水月。

详解特色商业街5大开发模式及12个成功案例-GOOD

详解:特色商业街5大开发模式及12个成功案例2015-02-06 18:27 本文从三里屯village、世贸天阶、蓝色港湾、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成都锦里、天津鼓楼文化街、南锣鼓巷、798艺术区、美国City Walk、天津音乐主题商业街、日本秋叶原动漫商业街12大知名案例全面分析特色商业街的开发模式与成功因素。 一、时尚+商业 1、三里屯village 定位:集文化、艺术、休闲和购物于一体的全新空间。 艺术建筑: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独立品牌大楼,以三维建筑去宣示品牌形象。 不规则的楼体、色彩斑斓的外观,到大胆的建筑材料的运用,以及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连接的多层空间设计,使得建筑整体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趋势:世界一线品牌购物终端的发展史,大多都经历了从只重视店铺内的设计,到重视整体建筑艺术风格的演变过程。)

业态:业态丰富,南区偏重年轻时尚,北区定位更高端,多为国际一线品牌。 南区业态 定位:南区更偏重年轻时尚,中高端为主。 领域广泛:业态涉及时装/配饰、美容、家居、电子产品、书店、餐厅、影院和艺术文化,经营范围延伸到了家电和儿童乐园的领域,如香港知名大型儿童教育品牌WiseKids,也是三里屯Village的特色之一,同时也是进入北京的首家店。 配比:业态比餐饮等。 北区业态 定位更高端,瞄准国际一线品牌。品牌旗舰店装修风格前卫、时尚。

品牌—特色体验 接连不断的创意、艺术、展示、活动使得三里屯village成为北京时尚潮流地标。

2、世贸天阶 京城时尚旅游新地标。 定位——定位为“结合美食、娱乐、空间艺术、时尚信息橱窗以满足看、听、嗅、味、触的全感官之旅的休闲购物场所”,将为CBD内的中高收入的白领提供流行时尚零售业态及商业服务设施,将集6星级Night Club异域特色主题餐厅、家居生活、Spa、美食广场、品牌旗舰店等于一体。 京城独一无二的巨型天幕使世贸天阶成为时尚旅游新地标。

李公堤风情文化水街-平江古街

李公堤风情文化水街,平江路古 街认知实习 苏州是一个具有活力的城市,既具有古城的古老气息,又有大都市的现代风范。身在其中,有一种穿越的感觉。为了对这个魅力城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选择了两处地点作为考察分析对象,一是李公堤国际风情水街,二是平江路文化古街。分别对他们的商业功能、业态、交通流线、建筑、室内、景观等的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分析。下面我就对这两个地点分别进行描述和详解。 综述

李公堤风情水街 风情水街地理位置——李公 堤是中国最大的内城湖泊苏州金鸡湖 中唯一的湖中长堤,全长1400米,系 光绪年间元和县令李超琼所建。李公 堤所在之环金鸡湖景观工程由全球最 具领导地位的景观设计与区域规划顾 问之一——美国泛亚易道公司进行世 界级标准的景观设计。现已成为国内混合型亲水社区的成功典范,形成巨大规模的开放型现代城市生态公园。对于水街的地理位置,它依李公堤而建,西面是城市主要道路星洲街,北邻金鸡湖,南面是小金鸡湖。首先分析一下这种地理位置,李公堤风情水街远离街道,又依靠原有基地形成的独立商业街,这就造就了它独到的地理优势,当地也依据这个优势将此地规划为了高档娱乐就餐与休闲于一身的特色商业街。因此,风情水街的主要功能就是饮食与休闲娱乐,适合周围居民与高档消费人群前去。 小格局却有大能量——商业水街的 整体格局并不大,沿街都是一到两层的低矮 建筑,但是长度都很长,大概有三到四个店 面的长度,有的甚至有十个之多。这就是为 了不影响人群的视线,让各个角度都能有很从金鸡湖大道远眺李公堤夜景 好的视野。金鸡湖与李公堤是一个整体,因此在周边道路和李公堤上的人们视线不被阻绝,建筑物的高度都不会高过自然树木,人们看到的就是美丽的水陆动态风景,李公堤就犹如金鸡湖上的一条彩带,每一天的不同时刻都能看到独特的景色,美轮美奂。同时让商业街与当地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达到自然和谐的目的。在这样一个小小的格局里面,却又巨大的商业能量。这就像我们说明了一个问题,奢华商业不一定非要在商业大楼或者非常现代化的商业街里面,只要功能完备,地理位置优越,商家进驻之后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功能分区与交通流线——根据功能的不同,风情水街分为动、静两个区。前者以主题性酒吧、音乐餐厅、咖啡吧、DISCO及特色餐饮等为主,该区动态全天候带动人气。后

【发展战略】企业战略-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战略选择

★★★文档资源★★★ 内容摘要: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舞台的主导力量,本文分析了当代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新动向,提出了我国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关键词:跨国公司新动向战略分析 当前,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跨国公司的发展在全球化浪潮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目前全世界 6.3万个跨国公司和80万个分支机构控制了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和全球技术转让的90%。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动向 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市场的加剧,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保持他们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获取更大利益,不断调整发展战略。 掀起新的跨国并购战略。全球化时代是规模收益递增的时代。在全球化经济中,企业规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高度竞争或市场萎缩的行业,规模是企业获得生存机会的源泉。因此,随着竞争的激化,全球企业兼并风潮愈演愈烈。据有关资料的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每年约有16000多家企业被兼并,其中80%被跨国公司并购,跨国并购交易额每年以30%的速度增加。 利用直接投资(FDI)争夺世界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近几年,世界FDI 格局由原来“****化”(美、日、韩)转变为“多级化”。1990年底在西方各国的FDI总额中,发达国家占80%,发展中国家占20%。但在1993-1998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高达35.3%,1999-2000年又下降到17.9%,2001年又回升到27.9%,2002年中国成为全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美、欧大型的跨国公司在新兴的市场不但没有大规模的撤资,而且一举替代日、韩等国成为东亚地区的主要投资者,充分反映了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的高度重视。 大大加强本地化战略。随着国际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利用东道国的人才优势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大大加强了本地化战略的进程。全球10强企业排第一位的通用电气公司国外资产达36%,外国雇员达44%,排在第十位的雀巢公司国外资产达87%,外国雇员占总雇员的97%。 根据价值链的漂移及时调整自己的增长战略。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极大地提高了先进产业的国际化程度;根据比较优势与区位优势,抢占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重要环节,及时调整产业价值链,使产业价值链内部分割进一步细分化。这样,通过国际相互协作既做大了某一个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又充分利用稀缺资源,将资金投入价值链增值最快的生产环节,不断扩大该产业在国际市场的规模。 不断调整经营业务领域,做到有进有退。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金融、服务贸易等新兴产业成为跨国公司投资追逐的热点。近年来有加剧的趋势。1999-2000年第三产业的跨国投资平均占全球跨国投资总额68.5%,2001年达63.3%。 树立“绿色企业”形象,推行“绿色管理”战略。随着人类对环境意识的增强,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跨国公司积极推行“绿色管理”,将环境保护观念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如采用新技术减少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变普通商品为“绿色商品”,竭力争取“绿色商标”等。因此,塑造“绿色企业”形象,将成为跨国公司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 2000年春天,该公司设在加姆登市、具有年产20万台规模生产能力的冰箱厂开始运转。以低廉的价格、新颖的造型、细致的售后服务为武器,不断开拓市场。加上来自青岛工厂的进口品,迅速占据了美国中小型冰箱市场25%的份额。 同时还销售其他各种产品,其中DVD起用原篮球选手迈克尔·乔丹做宣传。美国同业界杂志《电器制造商》2月号世界家电上市排名中,海尔越过日立成为第九名。 “假如不降低成本,松下的名字难免要从中国的微波炉市场上消逝。”在上海浦东新区生产微波炉的上海松下微波炉森下猛总经理的危机感越来越强。去年11月,母公司松下电器产业停止了在美国肯塔基州的生产,把工厂都集中到上海来,这和海尔集团恰好形成鲜亮的对比。随着工厂的重组,估量在上海的生产量2001年将达到190万台,相当于前一年实际生产量的2倍。尽管如此,在中国大型厂家面前依旧相形见绌。和以广东省顺德市为据点的新兴厂家格兰仕相比,只相当于其规模的八分之一。 大约7年前由一个服装厂转型而成的格兰仕,目前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70%,在世界上也占35%,堪称首屈一指的大企业。顺德工厂有1万名以上的职员,实行四班倒,24小时连续作业。今年打算生产1500万台微波炉。这一数字比自夸产量第一的夏普泰国工厂还要多出一位数。目前,格兰仕公司生产的微波炉,其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75%,全球市场占有率也高达35%;格兰仕产品销往全球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2亿多美元。 “国际化”那个概念在一些企业眼里确实是出口创汇,而且是给国外大公司做定牌,这种企业现在为数许多;“国际化”在另一些企业眼看来是自讨苦吃,“靠着12亿人口的中国市场的肥肉不吃,什么缘故要到国际市场去啃骨头?” 一、海尔的三个战略时期 而海尔人认为,国际化不仅仅是出口创汇,更重要的是出口创牌,海尔进军国际市场的目的不仅仅是出口创汇,而是成为国际化的海尔,创出中国的世界名牌。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在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进展起来的产品多元化、经营规模化、市场国际化的国家特大型企业,是中国首批公布的10大驰名商标中唯独的家电名牌。 海尔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产品包括42门类8600多个品种,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吸尘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2.8%的速度稳固增长,1998年集团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62亿元。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6家首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 海尔的进展经历了三个战略时期。 1.名牌进展战略时期——名牌战略与国际

荆门国际广场简介

1、荆门市商业格局 北部以电子市场与街铺为主;中部以酒店、新兴商业体;南部是传统商业中心,除去中天街传统商业中心外,项目区域内的帝豪酒店、金象广场、荆门国际广场及文化宫地块、公交地块建成后必将成为荆门首席中央商务中心, 2、区域人口 区域现居住人口约3300000人 白庙街道办事处130000人;泉口街道办事处110000人;龙泉街道办事处90000人 3、荆门国际广场项目位置 荆门国际广场地处荆门的主干道长宁大道与联合巷交汇处。长宁大道作为城市主干道,北领火车站泉口路,南接城区商业中心中天街。项目左右共分布了大小约 400 家门面,其商业成熟度在荆门列属前例,也是荆门独一无二的电脑手机数码类商圈,其商业经营与中天街的零售商圈形成了有效的互补。 4、项目的机遇 荆门市近年来开展了旧城区综合整治,长宁大道沿线陈旧社区也被列入改造规划之中,部分拆迁工作已进入实施阶段,区域发展环境将随着拆迁进度的推进而不断优化。城市的发展,对商业整体水平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新商业的需求、

旧商业的改造,也为整个区域的商业开发了巨大的潜力。 5、项目组成 三栋高层景观电梯房和九层LOFT公寓组成,底下为四层商业裙楼,两栋南楼29+1层,一栋北楼为32 层,共354户; 6、项目一期定位 项目一期商业定位: 荆门国际广场 高端消费人群、商务人士及区域家庭消费的“不夜城”。 一期商业打造“荆门国际广场”,一期与二期之间块打造“国际风情街”,以品牌打造品牌,实施品牌联动,立足高起点,引进知名品牌,建设荆门购物商业。项目在商业空间设计与环境设计应实现步行化、人性化、自然化、情景化的完美融合。形成项目商业空间的一道亮丽风景,配以餐饮、娱乐、购物的现代商业模式。 项目一期LOFT公寓定位: 荆门国际广场?国际公寓 打造办公别墅、同时也适合年轻人及白领、企业的管理阶层居住。 国际公寓利用荆门国际广场成熟完善的生活氛围,再配合空间优势,为荆门时尚财富新贵提供无限想象:作为一层使用,是无尽气度和恢弘仪式感的复兴;作为两层使用,是价值实现和创意生活的融合。一半是挑高,一半是隔层,则是另外一种瞰领城市中心、悠然名利场外的复式存在。 项目一期住宅定位: 荆门国际广场?中央公馆 荆门国际广场? 中央公馆打造荆门首家高端智能化住宅引进国际先进居住社区与高档商业结合的超前规划思想,将居住高品质与高档特色商业、豪华主题会所、具有国际水准的酒店式物业服务巧妙结合,成就上流财富阶层在城市中央生活的终极梦想。 7、项目一期商业业态初步规划 负一楼

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的战略选择

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战略选择 摘要: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舞台的主导力量,本文分析了当代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新动向,提出了我国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关键词:跨国公司新动向战略分析 当前,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跨国公司的发展在全球化浪潮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目前全世界 6.3万个跨国公司和80万个分支机构控制了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和全球技术转让的90%。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动向 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市场的加剧,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保持他们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获取更大利益,不断调整发展战略。 掀起新的跨国并购战略。全球化时代是规模收益递增的时代。在全球化经济中,企业规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高度竞争或市场萎缩的行业,规模是企业获得生存机会的源泉。因此,随着竞争的激化,全球企业兼并风潮愈演愈烈。据有关资料的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每年约有16000多家企业被兼并,其中80%被跨国公司并购,跨国并购交易额每年以30%的速度增加。 利用直接投资(FDI)争夺世界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近几年,世界FDI格局由原来“三级化”(美、日、韩)转变为

“多级化”。1990年底在西方各国的FDI总额中,发达国家占80%,发展中国家占20%。但在1993-1998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高达35.3%,1999-2000年又下降到17.9%,2001年又回升到27.9%,2002年中国成为全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美、欧大型的跨国公司在新兴的市场不但没有大规模的撤资,而且一举替代日、韩等国成为东亚地区的主要投资者,充分反映了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的高度重视。 大大加强本地化战略。随着国际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利用东道国的人才优势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大大加强了本地化战略的进程。全球10强企业排第一位的通用电气公司国外资产达36%,外国雇员达44%,排在第十位的雀巢公司国外资产达87%,外国雇员占总雇员的97%。 根据价值链的漂移及时调整自己的增长战略。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极大地提高了先进产业的国际化程度;根据比较优势与区位优势,抢占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重要环节,及时调整产业价值链,使产业价值链内部分割进一步细分化。这样,通过国际相互协作既做大了某一个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又充分利用稀缺资源,将资金投入价值链增值最快的生产环节,不断扩大该产业在国际市场的规模。 不断调整经营业务领域,做到有进有退。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金融、服务贸易等新兴产业成为跨国公司投资追逐的热点。近年来有加剧的趋势。1999-2000年第三产业的跨国投资平均占全球

跨国公司发展的战略选择

跨国公司发展的战略选 择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文档资源★★★ 内容摘要: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舞台的主导力量,本文分析了当代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新动向,提出了我国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关键词:跨国公司新动向战略分析 当前,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跨国公司的发展在全球化浪潮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目前全世界万个跨国公司和80万个分支机构控制了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和全球技术转让的90%。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动向 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市场的加剧,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保持他们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获取更大利益,不断调整发展战略。 掀起新的跨国并购战略。全球化时代是规模收益递增的时代。在全球化经济中,企业规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高度竞争或市场萎缩的行业,规模是企业获得生存机会的源泉。因此,随着竞争的激化,全球企业兼并风潮愈演愈烈。据有关资料的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每年约有16000多家企业被兼并,其中80%被跨国公司并购,跨国并购交易额每年以30%的速度增加。 利用直接投资(FDI)争夺世界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近几年,世界FDI格局由原来“****化”(美、日、韩)转变为“多级化”。1990年底在西方各国的FDI总额中,发达国家占80%,发展中国家占20%。但在1993-1998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高达%,1999-2000年又下降到%,2001年又回升到%,2002年中国成为全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美、欧大型的跨国公司在新兴的市场不但没有大规模的撤资,而且一举替代日、韩等国成为东亚地区的主要投资者,充分反映了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的高度重视。 大大加强本地化战略。随着国际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利用东道国的人才优势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大大加强了本地化战略的进程。全球10强企业排第一位的通用电气公司国外资产达36%,外国雇员达44%,排在第十位的雀巢公司国外资产达87%,外国雇员占总雇员的97%。 根据价值链的漂移及时调整自己的增长战略。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极大地提高了先进产业的国际化程度;根据比较优势与区位优势,抢占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重要环节,及时调整产业价值链,使产业价值链内部分割进一步细分化。这样,通过国际相互协作既做大了某一个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又充分利用稀缺资源,将资金投入价值链增值最快的生产环节,不断扩大该产业在国际市场的规模。 不断调整经营业务领域,做到有进有退。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金融、服务贸易等新兴产业成为跨国公司投资追逐的热点。近年来有加剧的趋势。1999-2000年第三产业的跨国投资平均占全球跨国投资总额%,2001年达%。 树立“绿色企业”形象,推行“绿色管理”战略。随着人类对环境意识的增强,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跨国公司积极推行“绿色管理”,将环境保护观念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如采用新技术减少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变普通商品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报告(doc 69页)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展与成绩 我国对外投资伴随改革开放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近年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取得了快速发展。2006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906.3亿美元,共分布在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境外中资企业的经营领域已从贸易、航运和餐饮等,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农业合作、研究开发和咨询服务等众多领域。对外投资方式也由早期的建点办“窗口”,发展到投资办厂带动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多种形式。20多年来,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对于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一)国际化经营战略提法的逐步演变及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几个阶段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曾明确提出在对外开放中,要发展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五矿集团等已开始对外投资活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肯定了跨国经营是实现经

济发展的重要方式。90年代后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在十五届二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要有领导有步骤地组织和扶持一批有实力有优势的国有企业走出去”。2000年,“走出去”被中央正式确定为新时期的一项开放战略。2001年,《十五计划纲要》将“走出去”与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并列为“十五”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2002年,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迄今为止,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在这几个发展阶段中,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演变,有关政策和措施也日趋丰富和完善: 第一阶段:国际化经营的尝试性阶段(1979-1983年)。在这一阶段,我国对外投资的数量很少。由于外汇非常短缺,在1982年以前每一宗对外投资项目都要经过国务院审批。从1982年起,国务院授权原外贸部对对外投资个案进行审批,并对经营型企业加以管理。 第二阶段:国际化经营管理框架形成并强化的阶段(1984-2000

国际风情街项目调研规划书

国际风情街项目调研规划书 一.研究背景 1.项目简介 地理位置国际风情街位于济南市仲宫镇,从济南市济微路南出南外环,沿104国道南行10公里即可到达。商业街南临仲宫镇,西接104国道。 项目规模整条商业街长约800米,沿街两边各一排3层商业楼,总建筑面积约为35000平米(商业街往东为二期工程,预计建筑面积为15000余平米)。 建筑单体欧式建筑风格,共计19座,120余单元,每个单元建筑面积从200—1000平米不等,大部分为300-600平米。内设独立卫生间。 交通状况内部交通商业街向东没有重要场所,因此商业街内部交通压力很小。 外部交通从商业街到济南市有3路公交车,作为近郊而言,外部交通是比较方便的。 建筑结构低层砖混结构,坡层顶。 目标售价2300元/平米左右(均价)。 2.调研背景: 经科学分析与多方论证,作为开发商和营销策划公司,均对国际风情街的商业业态定位——娱乐休闲MALL模式达成了一致意见。为使商业街的业态规划进一步切合经营者和终端消费者双方的需求,最终实现开发商、投资者、经营者三赢,消费者满意的商业局面,开展一次全面深入的市场调研势在必行。 二、调研目的 1.调研目标概述: A.分析目标买家(包括投资者和自用经营者)的消费心理及承受能力。 B.通过调研,明确商业街的业态规划与消费档次(包括商业街具体提供何种服务及商品?究竟针对哪个层次的终端消费群体?等等)。 C.分析目前与商业街定位相符的经营者投资商业街的意向及其强烈程度。 D.通过调研,明确商业街的物业管理内容。 E.调研与前期宣传、销售模拟互动,为项目推广积累经验与信心。 2.调研报告内容规划: A.济南市商业物业宏观环境研究 宏观经济、商业物业投资行为与心理(济南宏观经济研究、济南商业物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商业物业的格局分布、商业物业的投资回报率、商业物业的投资行为)。 B.国际风情街商业业态定位研究

国际工程承包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发展战略规划 2010年-2013年 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国际工程承包公司

目录第一章公司发展现状 概况 国内工程项目情况 国际工程项目情况 第二章发展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 内部条件分析 第三章发展战略计划 指导思想 战略宗旨 战略目标 战略重点 战略对策 第四章战略计划执行 战略实施核心 组织结构 目标管理及目标分解 全面预算管理及控制 全员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搭建 各项工作流程库搭建 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搭建

完善各项制度建设 第五章战略计划控制风险管控体系建设 战略评估与控制 战略调整 第六章战略规划说明战略规划制订依据 战略目标调整项目 战略目标调整依据

国际工程承包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2010年—2013年 第一章公司发展现状 概况 国际工程承包公司是为适应集团总体发展战略,于2010年3月,在原总承包公司国际合作分公司和原北京分公司的基础上,合并重组成立的以事业部制运行的新公司。重组后的公司在技术力量配给、市场分布、市场占有、公司规模等诸方面都趋于合理,整体实力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国内工程项目情况 国内工程项目承揽工作,已经完成立足于北京,向全国辐射之势。2009年全年完成开发总量万元,经营总量万元的任务。 国际工程项目情况 国际工程项目承揽工作,自牙买加项目开始,已经完成向非洲、南亚、东南亚、西亚发展扩张之势。2009年全年完成开发总量亿元,经营总量亿元的任务。 第二章发展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 国内环境分析 从国内的大环境来看,政治局势稳定,经济已经走出危机的低谷,和谐社会的构建正在逐步完善,建筑行业正在向新材料、新技术、智能化、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为公司的市场开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提供了更

企业战略当前流通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

企业战略当前流通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文档资源★★★摘要:我国已经确定了十一五期间建立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的总体目标,而面对世界流通产业的变革以及入世后流通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我国流通产业必须为其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做出战略性的调整。本文从发展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推进流通产业外向国际化发展以及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流通产业流通国际化利用外资 商务部2006年10月11日公布了《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该《纲要》是我国商务领域的第一个中长期总体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要按照建立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的商务发展新格局的总体目标,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国内流通业,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大力提升市场功能,积极培育经济发展的自主动力。坚持对外开放,创新开放方式,建立和谐的对外经济关系,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自主发展的能力。 商务部商务领域的总体规划强调了大开放、大市场、大流通的总体目标,这不仅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而且也符合我国政府加入WTO的有关承诺,即我国将在加入WTO的5年内全面开放流通领域。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国流通产业必须要为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的发展做出战略性的调整和选择。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流通产业的结构变化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上个世纪的中后期以不可逆转之势不断地发展和深化,使得世界流通产业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结构性变化,呈现出流通国际化的特征。 流通国际化是流通要素跨国界的流动,其基本表现形式为资本的国际化、管理的国际化和商品经营的国际化(邓永成,2004)。流通国际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可以将其概括为外向国际化和内向国际化,前者是一国的流通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使企业经营具有国际化特征;后者是外国流通企业进人国内市场,使国内市场竞争呈现出国际化特征。 流通国际化特征的形成使得世界流通产业形成了“大企业主导的格局”,国际性超大流通企业在世界流通产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财富》全球500强行业的统计见证了国际性大型流通企业的迅速成长,例如在《财富》2002年度世界500强中,零售企业共49家,其数量仅次于位于第一位的银行业。2002-2005年,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一直雄踞世界500强首位。2006年度世界500强前50位中,沃尔玛位居第二位,家乐福居25位,美国的批发零售业企业麦克森和家得宝分别位居第30和43位。 世界流通产业大企业主导格局的形成,其重要原因在于流通国际化导致的全球采购与跨国营销。随着全球采购和跨国营销的发展,商业资本逐渐主导全球生产,因此从生产企业的集中统一采购使跨国商业企业对生产领域的控制能力得到强化。 开放条件下我国流通产业面临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