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RSP脑卒中的理想动物模型

合集下载

脑卒中动物模型实验原理

脑卒中动物模型实验原理

脑卒中动物模型实验原理
1.1 缺血性脑卒中
2.1.2 线栓法
实验动物:MCAO大鼠、MCAO小鼠
模型特点:利用线栓闭塞大脑动脉血管,无需开颅,缺血时间和部位易控制,并发症少,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脑卒中模型。

获取方法:可直接购买商品化模型
2.1.2 光化学法
实验动物:大鼠、小鼠
模型特点:无需开颅,重复性较高,病灶部位可控,但缺乏缺血半暗带,无法模拟部分病例的生理变化,适用于慢性脑缺血研究。

获取方法:系统给与光敏剂后,利用高强度光源照射,以激活脑区的光敏剂,产生脑水肿和血小板微血栓,造成局部梗死。

2.1.3 开颅电凝法
实验动物:大鼠、小鼠
模型特点:缺血效果稳定,出血量少,是目前公认的标准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但开颅存在一定风险。

获取方法:右侧颞下入路进行开颅,采用双极电凝将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切断。

1.2 出血性脑卒中
2.2.1 自体注入法
实验动物:ICH大鼠
模型特点:采集自体股动脉血注射至大鼠右侧基底节制作ICH模型,操作简便,出血部位稳定,与人类脑出血病理过程相似。

2.2.2 自发脑出血
实验动物:大鼠
模型特点:将高血压与出血性脑卒中有机结合,适用于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研究。

获取方法:对SHR(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进行大脑中动脉结扎处

2.2.3 胶原酶注入法
实验动物:大鼠、小鼠
模型特点:操作简便,重复性高,与临床脑出血病理生理相似性高,但实验影响因素较多,稳定性较差。

获取方法:将胶原酶通过微量注射器注射入动物尾壳核内。

缺血性脑卒中的动物模型完整版

缺血性脑卒中的动物模型完整版

缺血性脑卒中的动物模型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缺血性脑卒中研究中的动物模型想要进行一项基础研究,动物模型必不可少。

缺血性脑卒中研究如火如荼,动物模型也多种多样,有哪些常用的动物模型,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就成了研究人员在选择模型时十分关注的问题。

在缺血性卒中过程中,最终的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缺血的持续时间、缺血的严重程度、侧枝循环、系统的血压以及梗死产生的原因和位置。

此外,年龄、性别和相对复杂的药物遗传背景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因为卒中是如此复杂的一个疾病,因而动物模型也往往只能覆盖其中个别方面的特点。

虽然中风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但其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使得我们有机会用实验来模拟卒中的发生。

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进展,这也解释了缺血半暗带的存在。

当血流量降至基线值的15-20%以下时,只要几分钟就会产生不可逆的脑损伤核心,并且迅速相周围发展。

其周围的脑组织血流减少得相对较轻,所以此时神经功能缺失而组织结构却是完整的。

但如果脑血流不能恢复,那么这些所谓的半暗带组织就会被纳入梗死核心区。

最常用的一种模型是啮齿动物的线拴法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方法是将普通的血管内缝线或特制的线拴放入大脑中动脉开口处,从而达到阻塞血管造成血流量减少的目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开颅的手术,并且通过拔出线拴的方法还可以达到在特定时间再通血管的目的,虽然瞬间的血管开通与人体一般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去甚远,但与近来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机械取栓治疗的病理过程不谋而合。

因此,虽然在模型的制作上存在一些问题,但仍是目前最广受认可的一种脑卒中动物模型。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用各种方式直接地闭塞血管,分为永久地闭塞血管(如凝断)和暂时闭塞血管(如结扎),但大多都需要开颅的手术操作。

使用内皮素-1(一种强血管收缩剂)可以诱导短暂的局灶性脑缺血,其产生的病灶可以分布于脑组织任何位置,常常被用于制作腔隙性梗死的模型制作。

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建立与比较

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建立与比较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ug. 2011, Vol. 26, No.8
物质对脑梗死的作用,也可以用于抑制血小板集聚及神经保 护药物的研究。还可用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以及各种 脑保护药物防治效果的评价;Ⅳ型可用于多发性脑梗死及抗 血小板集聚药物的研究,但不利于长期脑缺血模型的研究。 目前应用于临床药物研究的主要是Ⅰ型和Ⅲ型。
光化学法脑缺血模型的优点有:①动物模型的成功率 高,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情况下基本可达 100%,其中Ⅳ型 的死亡率较高;②无需开颅,损伤相对较小且死亡率较其他 模型低;③因损伤的程度与光照的强度程正相关,可通过控 制实验参数任意改变梗死灶的大小、位置和严重程度,且梗 死灶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④通过对实验模型的选择,可 用于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抗血小板药物及缺血半暗带等的研 究;⑤四种模型从不同方面模拟了人类的脑卒中,需根据实 验目的进行选择。此法适于研究抗血小板、抗血栓形成药物 和血管内皮细胞保护剂的疗效。这种模型无须开颅,动物存 活时间长适于慢性脑缺血研究而且皮质梗死部位可任意选 择,为皮质功能定位研究提供了条件。其缺点是:它与人类 常见的脑栓塞存在差异,而且是终末动脉永久性闭塞,妨碍 扩血管药的治疗观察。 1.4 微栓子栓塞法
780
2011 年,第 26 卷,第 8 期
脑出血模型已被广泛采用。将 SD 大鼠麻醉局部消毒后固定 于脑立体定位仪上,颅骨钻孔,定位右侧尾壳核,颅骨钻孔将 微量注射器针头垂直插入脑组织右侧尾壳核内,用微量注射 器缓注 0.5μl 胶原酶到尾壳核内[29—30]。适用于研究血肿及脑 水肿在脑出血中的作用及评价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状 况和药物的治疗效果。
该模型具有以下优点:①适于做长期的皮质及皮质下结 构的病理观察,同时该模型造成皮质缺血的部位、大小恒定;

脑卒中 小鼠行为学

脑卒中 小鼠行为学

脑卒中小鼠行为学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研究脑卒中对小鼠行为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实验。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群健康的小鼠作为对照组,另一群小鼠则是脑卒中模型组。

我们观察了小鼠的活动能力。

在实验中,对照组的小鼠表现出活动范围广泛、灵活自如的特点,它们能够迅速适应新环境并探索周围的事物。

而脑卒中模型组的小鼠则表现出明显的活动能力下降,它们的行动迟缓,步态不稳,甚至出现了偏瘫的症状。

这说明脑卒中对小鼠的运动功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观察了小鼠的认知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水迷宫实验来评估小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

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小鼠能够迅速学会找到隐藏在水迷宫中的目标,而脑卒中模型组的小鼠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找到目标。

这表明脑卒中对小鼠的认知能力产生了明显的损害。

我们还观察了小鼠的情绪行为。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开放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来评估小鼠的情绪状态。

结果显示,脑卒中模型组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它们在开放场中的活动范围较小,强迫游泳时的挣扎和求救行为也较少。

这说明脑卒中对小鼠的情绪产生了负面影响。

脑卒中对小鼠的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包括活动能力、认知能力和情绪行为。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深入了解脑卒中的病理机制以及寻找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建立与比较

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建立与比较

死面积 ; 电凝 近段 MC A同时合并短 时间阻塞双侧 C A, C 但研 究表 明永久性结 扎 比合并 双侧 C A : ①手术在 直视 下操作 , 梗死成 功率高 ,
在一 定程 度上 模拟 了人类 永久 性脑 梗死 ; 实验 条件 较恒 ②
中国需要 棠未 21年, 6 第8 医学 01 第2卷, 期

综述 ・
脑 卒中动物模型的建立与 比较
陈茉 弦 敖 丽娟 李 琦 潘 芳
格, 一般为 2 0- 5 g②结 扎枕动脉 、 8- 3 0 ; 甲状腺上 动脉 、 咽舌动 脉、 上颌 外动脉 和翼 腭动 脉有一定 的难度 ; ③该模 型其实质 也是栓塞卒 中 , 与人类卒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定, 缺血效 果可靠 , 手术 中出血量 少 。其 缺点 是 : ①需 要开 颅, 创伤性 大 ; ②不可避 免的引起脑 积液漏 , 伤脑组织 , 损 感 染几率大 ; 闭塞血管后无 法进 行再 灌性 损伤研究。 ③
13 光 化 学 法 .
始 端 口一 大脑 前动脉 ( tr rcrba a ey C ) a ei eerl  ̄ r,A A 始段 。特 n o 制 的栓线 头端略大 , 其直径能 与 I A内径逐 渐相适 应 。I A C C
12 开颅 电凝 法 .
脑 卒中动物模型早期多选择 高等动物制备 , 特别是灵长 目动物 , 目的是更好地 模拟人类 卒 中的发生 , 其 但是 由于易
得 性较差 , 格 昂贵 , 是利用小动 物特别是 啮齿类动 物制 价 于
备 脑缺 血动物 模型逐 渐受 到重视 。Mh 认 为一 个好 的脑 a 卒 中的动物模型必须具备 : ①能够控制缺 血的时间 、 部位 、 程 度 ; 与脑缺 血或 出血相 关 的因素如血压 、 ② 血气 、 温 、 体 血糖 等 可被密切监视或控制 ; ③避免其他疾病 和脑 血管解剖差异 性 影响 。脑卒 中动 物模 型根 据病理性 质可分 为缺血性 脑卒 中和出血性 脑卒中两大类 , 以下就分别 阐述各模型 的特点 。

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动物模型

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动物模型

2. 旋转大鼠模型 [造模机制] 利用神经毒剂6-羟基多巴胺(6-OHDA)破坏黑质的 多巴胺能神经元。 [造模方法] 利用立体定向仪以微量注射器向黑质内注入6-羟多 巴,两周以后皮下注射Apomorphine 0.25mg/kg诱发大鼠旋转。 模型成功的标准:连续两周测试平均转速〉7次/min,持续 旋转〉40min。 [模型特点] 操作简单成功率高、观察方便。但与灵长类动物相 比不能完整准确的反应PD的特征。
(二)全脑缺血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whole
cerebral ischemia)
1. 沙鼠全脑缺血模型: [造模机制] 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可造成全脑缺血模型,开放双 侧颈总动脉可方便地恢复血流,已广泛地应用于脑缺血及再灌 注损伤研究。 2. 大鼠四条血管关闭全脑缺血模型: [模型简述] Pulsimelli法适用于脑缺血的急性和慢性实验研究。 关键之处在于对双侧椎动脉的处理。模型成功的标志为大鼠应 出现意识障碍。

犬常用于灵活型和迟钝型的神经 实验;对红绿色盲,因而以红色 刺激进行的条件反射实验不能选 择犬。

绵羊的蓝舌病和人的脑积水相似, 适宜于脑积水研究。
• 青蛙和蟾蜍的腓肠肌和坐骨神经很容易获得,且制作方便,适于 观察药物对外周神经、横纹肌或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蛙的大脑很 不发达,可用来作简单的神经反射弧实验。 • 树枸是地球上幸存下来的灵长类原型之一,在进化上处于一种特 殊的地位,是神经生物学良好的实验材料。 • 猴的高级神经活动发达,常用于行为学的研究;小儿麻痹症优选 动物。 • 黑猩猩的智力发育和人类幼儿及智能低下的成年人相近,对黑猩 猩学习行为所取得的数据,可应用于人类婴幼儿教育,对智能低下 的成年人的教育也有参考价值。
二、转基因动物技术方法(transgenic animal techniques) 是常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延伸和拓展,使动物和人体基 因工程研究由以往的单基因离体水平的操作,发展到了离体 和在体相配合的崭新阶段。 1. 显微注射技术:通过显微注射直接将外源基因导入受精卵, 再移植到受体,使其发育成转基因动物的一种方法。

脑卒中动物模型培训课件

脑卒中动物模型培训课件

脑卒中动物模型培训课件脑卒中动物模型培训课件脑卒中(cerebrovascular accident)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呈上升趋势。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治疗脑卒中,科学家们通常会使用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动物模型培训课件的内容,以及其在科研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基本原理脑卒中动物模型是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在动物体内模拟脑卒中的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

常用的脑卒中动物模型包括大鼠、小鼠和猪等。

这些模型可以通过血栓栓塞、动脉夹闭、脑缺血再灌注等方法诱导脑卒中。

通过模拟脑卒中的发生过程,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机制,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二、脑卒中动物模型培训课件的内容1. 脑卒中的基础知识:在培训课件的开头,会对脑卒中的基本概念、病因和分类进行介绍。

这有助于学员对脑卒中的整体认识,为后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提供基础。

2. 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本部分会详细介绍常用的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手术操作、药物注射等。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学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脑卒中动物模型的评估指标:在建立脑卒中动物模型后,需要对模型的成功率和损伤程度进行评估。

培训课件会介绍常用的评估指标,如神经行为学评分、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学员可以通过掌握这些评估方法,准确地评估脑卒中动物模型的效果。

4. 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应用:脑卒中动物模型在科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培训课件会介绍脑卒中动物模型在脑卒中机制研究、药物筛选和治疗方法探索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应用案例,学员可以更好地理解脑卒中动物模型在科研中的重要性。

三、脑卒中动物模型培训课件的重要性脑卒中动物模型培训课件的编制和培训对于科研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提供了一种系统的学习方式,帮助科研人员全面了解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估方法。

其次,它促进了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阿尔茨海默症动物模型

阿尔茨海默症动物模型

---------------------------------------------------------------最新资料推荐------------------------------------------------------阿尔茨海默症动物模型动物模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的构建1/ 32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 AD )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运动行为失常和人格改变等;其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是神经元胞外出现β?淀粉样蛋白(Aβ )聚集形成的神经炎性斑[NPs,亦称老年斑(SPs)]、胞内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神经元凋亡或缺失、突触缺失等。

随着我国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峻,AD发病率显著提高,在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研究中,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颇受关注,这有利于促进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过程,以及寻找和筛选预防与治疗药物等研究的深入。

---------------------------------------------------------------最新资料推荐------------------------------------------------------ AD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目录CATALOGAD动物模型学习评价AD模型大鼠的研究方案3/ 3201AD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最新资料推荐------------------------------------------------------ 实验动物的选择许多动物都可以成为模拟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学特征的模型,包括鼠、猫、犬、兔、山羊、绵羊、北极熊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等。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详细介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详细介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详细介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是原发性自发形成高血压的大鼠,也是最常用于遗传性(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实验动物。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由来:小编对SHR大鼠来历进行了文献调研,发现一些国际著名的实验动物生产单位在网上提供的SHR资料很少,甚至描述有误。

论证结果如下:在1961年左右,日本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医学院Okamoto(Kozo Okamoto)实验室在Wistar大鼠中将具有自发性高血压(尾静脉压即收缩压150~175mmHg)的雄性Wistar大鼠(7周龄)与血压稍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缩压140~150mmHg)雌性Wistar大鼠交配,从所得的F1代开始进行近交筛选。

在近交筛选过程中观察到,随着代数增加,自发性高血压发生率逐渐增大,而发生的时间(年龄)越来越早,严重高血压(高于200mmHg)的大鼠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最终形成了所有雄性和雌性自发高血压发生率100%的近交系SHR。

1963年Okamoto和Aoki(Kyuzo Aoki)正式发表了SHR构建过程,但此前已经在1961年和1962年的一些学术会议上进行了介绍。

至于何时开始开展上述工作,不清楚。

1969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引进了SHR。

那么,Okamoto最初筛选高血压大鼠所用的Wistar品系大鼠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根据该作者论文中的介绍是:1938年,东京大学从美国Wistar研究所获得Wistar品系大鼠,1944年转到北海道大学,1951年到达京都大学动物中心,至此已经一直进行近交维持。

Okamoto实验室就是从这些维持繁殖的Wistar 大鼠进行上述SHR筛选实验的。

在筛选过程中,就是以该单位提供的正常血压的Wistar大鼠作为对照。

由于采取了近交维持措施,该品系大鼠已经与原先的Wistar大鼠有了差别,故称为京都种Wistar大鼠,即Wistar Kyoto(WKY)大鼠。

脑血管病动物模型的具体方法及步骤

脑血管病动物模型的具体方法及步骤

脑血管病动物模型的具体方法及步骤1自发性脑梗死模型高血压动物可形成自发性脑梗死。

常用的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大类。

前者以日本种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及其易卒中亚型(SHRsp)为常用,后者为各种肾性高血压动物。

这种脑梗死与人类的脑梗死发病情况为接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之一,国内主要的实验动物研究机构都有供应。

2沙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操作步骤】成年沙鼠,10%水合氯醛(4ml/kg)腹腔麻醉,沿腹部中线于颈部切开。

剥离出一侧颈动脉,用银制钳夹夹闭。

考虑实验需要可实行长期夹闭或可再灌注。

【结果分析】由于沙鼠后交通动脉缺失,Willis环前后不连续,故经颈部夹闭一侧总动脉可以方便地造成同侧半球缺血,可依据沙鼠表现的体征,结合眼底观察镜观察眼底缺血情况判别。

3急性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全脑缺血模型【操作步骤】成年SD或Wistar大鼠,10%水合氯醛(4ml/kg 体重)麻醉。

右侧卧位,在左眼外缘到左外耳道连线的中点,垂直于连线切开皮肤约2cm,沿颧弓和下颌骨,用文氏钳将手术面撑大,暴露鳞状骨的大部分,用牙科钻在颧骨前联合前内2cm处钻孔开颅。

在手术显微镜下切开硬脑膜,暴露出大脑中动脉,分离出中动脉周围的软脑膜和蛛网膜,使中动脉游离。

用双电极(电压12V)电灼损毁Willis环起始部至嗅沟段的大脑中动脉,使之阻塞。

为防止电极的电流对脑组织造成电损伤,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向中动脉周围滴加生理盐水,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创面覆盖一小块明胶后,缝合肌肉和皮肤。

【结果分析】大脑中动脉从Willis环发出后向外跨过嗅束蜿蜒走行于大脑的外侧面,供应大部分的大脑半球,大脑中动脉在Willis环起始到嗅沟区发出许多的分支,供应豆壳复合体,所以电灼此段大脑中动脉的主干血流,复制中风模型的成功率较高。

用本实验手术方法复制的大鼠中风模型的成功率较高,死亡率低,较为理想,有面积不等的梗死区出现,行为障碍约占90%。

血栓易发症(STR大鼠)动物模型

血栓易发症(STR大鼠)动物模型

血栓易发症(STR大鼠)动物模型目前,许多国家因脑卒中引起的死亡已占全部死因的第一位。

脑卒中大致可分为脑出血和脑梗塞(脑软化)两种。

脑梗塞的成因大部分为脑血栓症所致。

近几十年,随着降压治疗的普及和饮食生活的变化,脑出血现象有下降之趋势。

相反,脑梗塞的比例却增多了。

从日本医学统计资料看,高血压是诱发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从有重症高血压的脑卒中易发症SHR(SHRSP)大鼠中分离出的自发性血栓形成大鼠(spontaneous thrombogenic rats)是高血压性脑血管栓塞症的模型动物。

一、发现经过从自发高血压病的SHR大鼠中成功地分离出SHRSP品系大鼠。

其方法是用能引发脑卒中的SHR大鼠的子代反复进行选择交配。

SHRSP大鼠血压超过26.7 kPa(200 mmHg)时即为重症高血压,80%以上的大鼠会自发脑出血或脑梗塞。

但SHRSP品系大鼠自发脑出血和脑梗塞的比例可从1∶2到1∶10,有着很大差异。

SHRSP大鼠在幼龄期发生重症高血压,如于150~160日龄达到峰值而死亡,则死亡的动物组以脑出血者居多;而缓慢出现高血压病,在生后300 d达到峰值而死亡的动物组以脑梗塞者居多。

由此可见,应从50~100日龄开始测定血压上升水平,让血压急剧上升的SHRSP大鼠进行同胞交配(SP-1),同时,让血压缓慢上升的SHRSP大鼠也反复进行选择交配(SP-2),F4以后,SP-1和SP-2大鼠在幼龄期血压升高的程度有很大差别,而且后者的生命期(life span)比前者的长,脑卒中的发病情况前者多为出血性的,后者则几乎都因脑血栓死亡。

脑出血与脑梗塞的比例为1∶33。

这种品系的大鼠不仅脑血栓发病率高,而且会有纤溶系统的变化。

由此,将这两个品系大鼠命名为血栓易发症大鼠(SIR,1977,7)作为自发血栓症的特异性模型动物。

二、临床症状及病理学变化SHRSP大鼠的亚系SP-1在100日龄以内血压就急剧上升,多数超过26.7 kPa(200 mmHg),常发生脑出血,在200日龄前死亡。

脑卒中后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脑卒中后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建立

脑卒中后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建立范文涛,王 倩(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46)摘 要:目的:建立脑卒中后抑郁症动物模型。

方法:SD 成年大鼠,采用单侧颈总动脉不全结扎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联合孤养和小剂量利血平皮下注射制备脑卒中后抑郁症模型。

结果: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测定发现,NA 、DA 和5-HT 模型组含量明显低于空白组,有显著差异(P <0101);行为学测定,蔗糖水试验表明模型组大鼠蔗糖水饮用量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P <0101),反映模型组大鼠兴趣和快感缺乏。

旷野试验中模型组大鼠水平及垂直得分均小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 <0101),反映模型组大鼠活动性减少,兴趣缺乏。

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症动物模型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降低;行为学表明活动减少,快感缺乏。

充分模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核心症状,动物死亡率低,实验重复性好,操作性较强,是脑卒中后郁抑症的理想模型。

关键词:中风P 并发症;抑郁症P 病因学;动物模型;大鼠;建立模型中图分类号:R785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813(2007)01-0015-03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资助项目(课题号03J K092)作者简介:范文涛(1978~ ),男,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脑血管病、卒中后抑郁症。

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继脑卒中后出现的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言语动作减少等抑郁症临床表现,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

PSD 在我国的发病率为22%~79%[1],美国患脑卒中的600万人中,抑郁症的发生率为22%~60%[2]。

国内许多学者研究发现脑卒中患者比同龄一般老年人抑郁症的患病率高10%~15%。

近年来,PSD 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目前尚缺乏理想的造模方法,现有的方法动物死亡率高、实验可重复性较差。

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总结出单侧颈总动脉不全结扎联合孤养和小剂量利血平皮下注射制备复合型PSD 模型,探讨模型制备的新方法,为中药治疗PSD 提供基础研究。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摘要:建立适当的动物模型是开展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等研究的重要工具。

心血管疾病作为困扰人类健康的一类慢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威胁很大,其中以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危害最大,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的制作及应用进行总结,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与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一、高血压1、自发性高血压自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是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 在自然培育的情况下产生高血压, 并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人类高血压很相似, 在高血压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 尤其适用于多基因引起的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和以及筛选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

大多数自发性高血压大、小鼠模型是经过近交系交配而获得的,其常见的品系有小鼠的BALB/cJ、SWR/J,大鼠的SHR、SHRSP、SHR、MHS等,其中以SHR(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应用最为广泛,其血压高达26.7kPa(200mmHg),与人的原发性高血压最为相似,外周阻力明显升高,常见有心血管并发症。

SHR主要表现为神经调节系统和血管系统发生病理生理的变化。

SHRSP为SHR的亚系,血压升高较明显,且易引发脑出血,脑栓塞。

MHS品系的大鼠只有轻微的高血压,但心脏肥大出现较早。

大鼠高血压品系还有SR、DS、SBH、LH、GH等。

鸡、火鸡、兔、狗也有高血压的模型,但不常使用。

2、诱发性高血压诱发的方法所建立的高血压动物模型主要是模拟了人类的某些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此方法主要包括手术诱导、注射诱导、食物诱导等,最常见的诱导高血压的方法有两肾一夹(2K1C),其方法是完全闭塞两侧的肾动脉,此法可快速引起严重的高血压,并可伴有肾脏萎缩, 对于研究肥胖型高血压发生的潜在机制有一定应用价值。

肾源性高血压在高血压的发病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因此动物肾动脉狭窄复制出的高血压模型, 为临床研发新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脑卒中 小鼠行为学

脑卒中 小鼠行为学

脑卒中小鼠行为学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它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了解脑卒中对患者行为的影响,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以小鼠为研究对象的行为学实验。

在这些实验中,科学家们首先培养了一批健康的小鼠作为对照组,然后给另一批小鼠注射了脑卒中相关的药物,使它们模拟患上脑卒中的状态。

随后,科学家们观察了这些小鼠在不同行为任务中的表现。

在空间记忆测试中,小鼠被放置在一个迷宫中,它们需要记住正确的路径来找到出口。

研究发现,患上脑卒中的小鼠往往在记忆能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下降。

它们往往会迷失在迷宫中,无法找到正确的出口,而健康的小鼠则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出口。

除了空间记忆,科学家们还观察了小鼠在焦虑和抑郁行为方面的表现。

他们使用了一种称为开放场测试的方法,将小鼠放置在一个开放的场所中,观察它们的活动情况。

研究发现,患上脑卒中的小鼠往往表现出更高水平的焦虑和抑郁行为,它们更加胆怯,不愿意探索新的环境。

科学家们还观察了小鼠在运动和协调能力方面的变化。

他们使用了旋转棒测试和平衡木测试来评估小鼠的运动和协调能力。

结果显示,患上脑卒中的小鼠在这些测试中表现出明显的下降,它们的运动能
力和协调能力较差。

通过这些行为学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脑卒中对患者行为的影响。

这些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脑卒中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希望未来能够通过科学研究,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脑卒中患者重建他们的生活。

头针治疗中风模型鼠(SHRsp)疗效评估

头针治疗中风模型鼠(SHRsp)疗效评估

头针治疗中风模型鼠(SHRsp)疗效评估王鸿度;曾晓荣;陈利华;陈丹;周利;Isao Inoue【期刊名称】《中医杂志》【年(卷),期】2003(44)10【摘要】目的:选择自发性高血压卒中易感型(SHRsp)模型、头针“顶颞后斜线”,以评估其疗效。

方法:32只10周龄SHRsp饲以1%盐水。

中风后治疗组行头针。

结果:首轮中风后,治疗组5天内恢复.生存时间15.1=9.1天(n=15);对照组则大部分死亡.生存时间4.3±2.7天(n=14)。

发病前6天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的等级分.自第3天即出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头针顶颞后斜线对SHPsp中风瘫痪有肯定的疗效。

这一标准化实验体系将为今后头针抗中风的机理研究提供可信而可控的基础平台。

【总页数】3页(P744-746)【关键词】头针;中风;疗效评估;针灸疗法;自发性高血压卒中【作者】王鸿度;曾晓荣;陈利华;陈丹;周利;Isao Inoue【作者单位】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泸州医学院心肌电研究室;日本德岛大学酶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6【相关文献】1.采用动态荧光透视技术评估头体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 [J], 周震;方京龙;袁河;宋宛珊;张玉莲2.头针、体针及头体针结合治疗中风230例的疗效比较 [J], 李虹;侯中伟;白玉兰;谷世喆3.头针配合体针、夹脊针治疗中风后遗症1000例疗效观察 [J], 张立涛4.头针对中风模型鼠(SHRsp)体重的影响 [J], 陈利华;曾晓荣;王鸿度;Isao Inoue;谌业华;周利5.头针治疗中风偏瘫及其疗效的评估 [J], 陆寿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验动物学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学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SR-A I 转基因小鼠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
在致癌物诱发肿瘤的过程中对肿瘤发生进行干预实验是研究肿瘤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癫痫动物模型的评价标准:
有助于全面了解疾病的本质
4. 心肌缺血动物模型 在感染动物中能再分离到病毒;
建立疾病动物模型的意义
5. 心律失常动物模型
2. 糖尿病动物模型
手术性糖尿病动物模型的
化学物质损伤性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IRS-1 IRS-2
GLUT-4
PPAR-γ
TNF-α
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1. 癫痫动物模型
癫痫动物模型的评价标准: 1)动物模型的生物电发放和发作行为需与人类癫痫
一致; 2)若无发作症状,脑电图须显示有生物电异常发放,
3. 诱发鼻咽癌动物模型 感染性疾病动物模型的规范化
感染性疾病病原学研究规范化要求 AopB100转基因小鼠
4. 大肠癌诱发动物模型
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的评价应用
1. 对可疑致癌因素进行验证,体内实验中能否诱发 出肿瘤是环境因素致癌与否的最终确定指标。
2. 诱发肿瘤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每阶段组织细胞的 变化,为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提供了材料和 方法。
90%,雌性68-90%。 C3H系 乳腺癌发病率97%,雌鼠乳汁中有乳腺癌致病因子。 C58系 高发白血病,淋巴性白血病发病率95%。 129/ter Sv亚系 睾丸畸胎瘤发病率30%。
近交系大鼠 ACI系 F344系 M520系 LOU/C系
二、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动物模型
1. 甲基苄基亚硝胺(MBNA)诱发食管癌 AopCIII转基因小鼠
高脂饲养法建立AS模型 动物选择原则 从动物种类、遗传分类、生物学特性和对感染性疾病病原敏感性等方面选择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HRSP大鼠是脑卒中自发性高血压模型动物,是从SHR大鼠中通过选择交配,再经继代近亲繁殖培育而成的.SHRSP大鼠的脑卒中发病率达90%以上,表现为脑出血或脑梗塞,病灶周围脑血管管壁肥厚并有玻璃样变性.血浆高血压蛋白酶原活性升高,相对分子质量变大,血压升高是促使脑卒中发生和发展的前提.经HFC负荷试验,血液中总胆固醇升高5.9~9.7倍,肾病变加重,出现肾小球泡沫细胞.高血压症状持续的时间越长这种细胞出现的频率越高,高血压造成的肾毛细血管损伤加大了脂质的通透性,而高血脂是促进肾病变发展的重要因素.泡沫细胞好发于正在硬化的肾小球,这种选择性分布的特点人与大鼠是一致的,故有可能作为本病的模型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