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实验复习专题共36页文档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实验总复习DOC

高考物理实验总复习DOC

高考物理实验总复习实验1、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2、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3、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5、研究平抛运动实验6、探究动能定理实验7、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8、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9、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10、测定金属的电阻率(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实验11、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12、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实验13、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14、多用电表的使用实验15、示波器的使用实验16、传感器的简单应用实验17、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18、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说明: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示波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

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

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做要求。

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一)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做物理实验,不仅要观察物理现象,还要找到现象中的数量关系,这就需要知道有关物理量的数值.要知道物理量的数值,必须进行测量.测量的结果不可能是绝对精确的.例如,用刻度尺来量长度,用天平来称质量,用温度计来测温度,用电流表或电压表来测电流或电压,测量出来的数值跟被测物理量的真实值都不能完全一致,测出的数值与真实值的差异叫做误差.从来源看,误差可以分成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不精确、或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而产生的.例如,天平的两臂不严格相等或砝码不准,称质量时没有考虑空气浮力的影响,做热学实验时没有考虑散热损失等,都会产生系统误差.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多次重做同一实验时,误差总是同样地偏大或偏小,不会出现这几次偏大另几次偏小的情况.要减小系统误差,必须校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设计在原理上更为完善的实验.偶然误差是由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测物理量的影响而产生的.例如,用有毫米刻度的尺量物体的长度,毫米以下的数值只能用眼睛来估计,各次测量的结果就不一致,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偶然误差总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并且偏大和偏小的机会相同.因此,我们可以多进行几次测量,各次测得数值的平均值就比一次测得的数值更接近于真实值.(二)测量仪器使用常规物理《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基本仪器有13种,除打点计时器和滑动变阻器不需要读数外,其余11种都涉及到读数问题。

高(一)物理实验复习专题.doc

高(一)物理实验复习专题.doc

高(一)物理实验复习专题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目的: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2、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是计时仪器。

工作电压为 交 流 6V 伏,f = 50Hz 时,每隔 0.02 s 打一次点。

3、实验原理:如图所示,T=0.02n 秒: (1) 逐差法:a = (a 1 + a 2 +a 3)/3 = [(s 4 + s 5 +s 6) - (s 1 + s 2 +s 3)]/9T 2(2)v - t 图象法:利用vn = (s n + s n + 1)/2T 求出v 1、v 2、v 3……再作出v - t 图象求出斜率,即可得到a 。

4、注意事项:(1)实验中应先根据测量和计算得出的各Δs 先判断纸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据估算,如果各Δs 的差值在5%以内,可认为它们是相等的,纸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每打好一条纸带,将定位轴上的复写纸换个位置,以保证打点清晰,同时注意纸带打完后及时断开电源。

(3)应使小车的加速度适当大一些,以能在纸带上长约50厘米的范围内清楚取7~8个计数点为宜。

(4)应区别计时器打出的点与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使T = 0.10s )。

选取的计数点不少于6个。

(5)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量出到点0之间的距离)。

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下一位。

实验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1、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个),橡皮条,细绳(两条),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2、实验步骤:(1)在桌上平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 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挂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3)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

(4)用铅笔记下O 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读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

(在使用弹簧秤的时候,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高考物理复习:高考物理实验16个专题

高考物理复习:高考物理实验16个专题

必修一、必修二物理实验专题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 1 -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 - 10 -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 - 20 - 实验四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 31 -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 40 - 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49 - 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 59 - 实验八电阻的测量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 - 66 - 实验九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 - 82 - 实验十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 - 91 - 实验十一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 102 - 实验十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 113 - 实验十三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 - 130 - 实验十四探究单摆的摆长与周期的关系 .......................................................................... - 136 - 实验十五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 143 - 实验十六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同时练习使用测量头)............................................ - 150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2.实验原理图13.实验步骤(1)按照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后面;(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5)换纸带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4.注意事项(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及小车与滑轮相撞.(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1.数据处理(1)目的通过纸带求解运动的加速度和瞬时速度,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等.- 1 -- 2 -(2)方法①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相邻计数点距离之差,看其是否为常数,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 ②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a =a 1+a 2+a 33=(x 4+x 5+x 6)-(x 1+x 2+x 3)9T 2 ③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 =d n +1-d n -12T④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a .作出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的斜率求解物体的加速度;b .剪下相邻计数点的纸带紧排在一起求解加速度. 2.依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x 1、x 2、x 3…x n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2)Δx 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差:Δx 1=x 2-x 1,Δx 2=x 3-x 2….(3)T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02n (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 ,n 为两计数点间计时点的间隔数).(4)Δx =aT 2,只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就一定相等.命题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例1 (2016·天津理综·9(2))某同学利用图2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图2(1)实验中,必须的措施是________. A .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 .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 .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 .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2)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3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 cm,s2=4.41 cm,s3=5.19 cm,s4=5.97 cm,s5=6.78 cm,s6=7.64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B=__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3答案(1)AB(2)0.800.40解析(1)实验时,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以减小实验的误差,选项A正确;实验时要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选项B正确;此实验中没必要使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选项C错误;此实验中不需要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选项D错误.(2)相邻的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由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a=s6+s5+s4-s3-s2-s19T2=(7.64+6.78+5.97-5.19-4.41-3.59)×10-29×0.12m/s2=0.80 m/s2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 B=s1+s22T=(3.59+4.41)×10-22×0.1m/s=0.40 m/s1.某同学利用图4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图4(1)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______和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2)打计数点5时,物块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1)67(2)1.00(3)2.00解析(1)从纸带上的数据分析得知:在打计数点6之前,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增大,是加速运动,在打计数点7之后,两点之间的位移逐渐减小,是减速运动,所以物块在相邻计数点6和7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2)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 3 -- 4 -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 5=0.09+0.110 12×0.1 m /s ≈1.00 m /s .(3)由纸带可知,计数点7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逐差法得: a =0.046+0.066-0.086 1-0.106 04×0.01 m /s 2≈-2.00 m /s 2.所以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2.00 m /s 2.2.如图5所示,是某同学由打点计时器得到的表示小车运动过程的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频率f =50 Hz ,其中x 1=7.05 cm 、x 2=7.68 cm 、x 3=8.33 cm 、x 4=8.95 cm 、x 5=9.61 cm 、x 6=10.26 cm .图5(1)下表列出了打点计时器打下B 、C 、F 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请在表中填入打点计时器打下D 、E 两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位置 B C D E F 速度(m ·s -1)0.7370.8010.994(2)以A 点为计时起点,在图6中画出小车的速度—时间图线.图6(3)根据你画出的小车的速度—时间图线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 m /s 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 =49 Hz ,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答案 (1)0.864 0.928 (2)如图所示-5 -(3)0.64 (4)大命题点二 实验拓展创新例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图7装置来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主要操作如下: ①安装实验器材,调节试管夹(小铁球)、光电门和纸杯在同一竖直线上;②打开试管夹,由静止释放小铁球,用光电计时器记录小铁球在两个光电门间的运动时间t ,并用刻度尺(图上未画出)测量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高度h ,计算出小铁球通过两光电门间的平均速度v ; ③保持光电门1的位置不变,改变光电门2的位置,重复②的操作.测出多组(h ,t ),计算出对应的平均速度v ; ④画出v -t 图象.图7 图8请根据实验,回答如下问题:(1)设小铁球到达光电门1时的速度为v 0,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铁球通过两光电门间平均速度v 的表达式为________.(用v 0、g 和t 表示) (2)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h (cm )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t (s ) 0.069 0.119 0.159 0.195 0.226 0.255 v (m ·s -1)1.451.681.892.052.212.36- 6 -请在图8坐标纸上画出v -t 图象.(3)根据v -t 图象,可以求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 =______ m /s 2,试管夹到光电门1的距离约为______ cm .(以上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v =v 0+12gt(2)见解析图 (3)9.7(9.5~9.9) 6.5(6.3~6.7)解析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v =v 0+12gt . (2)描点画图,如图所示.(3)根据v =v 0+12gt 可知,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k =g2,解得g ≈9.7 m /s 2;图象与纵轴的截距为小球经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 0,约为1.12 m /s ,根据v 20=2gh 得h ≈6.5 cm .从原理迁移和数据处理技巧上进行创新1.复习启示高考实验题一般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是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创设新情景.因此,要在夯实基础实验的基础上注意迁移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用教材中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处理新问题. 2.情景拓展-7 -3.数据处理(1)加速度的获得:靠重物的拉力获得加速度→长木板倾斜靠重力获得加速度.(2)速度的测量方法:由打点纸带求速度→测定遮光片的宽度d 和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Δt ,由v=dΔt求速度. (3)加速度的测量方法:由打点纸带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利用经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由速度位移关系式求加速度.3.如图9甲为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C 为数字毫秒表,A 、B 为两个相同的光电门,C 可以测量铁球两次挡光之间的时间间隔.开始时铁球处于A 门的上边缘,当断开电磁铁的开关由静止释放铁球时开始计时,落到B 门时停止计时,毫秒表显示时间为铁球通过A 、B 两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t ,测量A 、B 间的距离x .现将光电门B 缓慢移动到不同位置,测得多组x 、t 数值,画出xt 随t 变化的图线为直线,如图乙所示,直线的斜率为k ,则由图线可知,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________;若某次测得小球经过A 、B 门的时间间隔为t 0,则可知铁球经过B 门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此时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________.图9答案 2k 2kt 0 kt 2解析 根据x =12gt 2可得,x t =12gt ,则12g =k ,解得g =2k ;若某次测得小球经过A 、B 门的时间间隔为- 8 -t 0,则可知铁球经过B 门时的速度大小为v =gt 0=2kt 0,此时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x=v2t 0=kt 20. 4.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 Hz 低压交流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按打点的先后顺序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 、B 、C 、D 、E 、F 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从A 点开始在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 、b 、c 、d 、e 段),将这五段纸带由长到短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 坐标系中,如图10所示.图10(1)若把每一段纸带的右上端连接起来,结果得到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纸带做_______运动且直线与-x 方向夹角越大,说明纸带运动的加速度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2)从第一个计数点A 开始计时,为求出0.25 s 时刻纸带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答:______________(选填“a ”“b ”“c ”“d ”“e ”).(3)若测得a 段纸带的长度为10.0 cm ,e 段纸带的长度为2.0 cm ,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 m /s 2. 答案 (1)匀减速直线 越大 (2)c (3)2.0解析 (1)纸带剪接后,水平方向每条宽度相同,正好与时间对应,竖直长度为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由于Δx =aT 2,纸带长度差相等,变化规律恰好与速度一样.图线可看作v -t 图象,即速度均匀减小,纸带做匀减速运动,图象斜率越大,加速度越大.(2)求0.25 s 时的速度,即求0.2~0.3 s 内的平均速度,0.2~0.3 s 内的位移恰好是纸带c 段对应的长度.(3)利用Δx =aT 2,即x m -x n =(m -n )aT 2,有a =x a -x e4T 2=-2.0 m /s 2,所以加速度的大小为2.0 m /s 2.5.利用图11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 .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刻度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 ,记下相应的t 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图11- 9 -s /m 0.5000.600 0.700 0.800 0.900 0.950 t /ms 292.9 371.5 452.3 552.8 673.8 776.4 s t/(m ·s -1) 1.711.621.551.451.341.22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定值,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 、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 t 、测量值s 和t 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12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st-t 图线.图12(3)由所画出的st -t 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 =______ m /s 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 (1)s t =-at2+v t(2)如图所示(3)2.0(答案在1.8~2.2范围内都可)解析 (1)滑块从光电门甲到光电门乙,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st ,设经过光电门乙时的速度为v t ,由v t =s t +at 2整理可求得答案.(2)见答案图.(3)由s t =-at 2+v t ,可知s t -t 图象中图线斜率的绝对值|k |=a2,由图线可知|k |=1.0 m /s 2,故a =2|k |=2.0 m /s 2.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1.实验原理弹簧受到拉力作用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和外力大小相等;弹簧的伸长量越大,弹力也就越大.2.实验器材铁架台、弹簧、钩码、刻度尺、坐标纸.3.实验步骤(1)安装实验仪器(如图1所示).图1(2)测量弹簧的伸长量(或总长)及所受的拉力(或所挂钩码的质量),列表作出记录,要尽可能多测几组数据.(3)根据所测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以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为横坐标.(4)按照在图中所绘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曲线(包括直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曲线上,但要注意使曲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5)以弹簧的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再考虑二次函数.1.数据处理(1)列表法将测得的F、x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可以发现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比值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相等的.(2)图象法以弹簧伸长量x为横坐标,弹力F为纵坐标,描出F、x各组数据相应的点,作出的拟合曲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3)函数法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满足F=kx的关系.2.注意事项(1)不要超过弹性限度:实验中弹簧下端挂的钩码不要太多,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2)尽量多测几组数据:要使用轻质弹簧,且要尽量多测几组数据.(3)观察所描点的走向:本实验是探究性实验,实验前并不知道其规律,所以描点以后所作的曲线是试探性的,只是在分析了点的分布和走向以后才决定用直线来连接这些点.(4)统一单位: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及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3.误差分析(1)钩码标值不准确、弹簧长度测量不准确带来误差.(2)画图时描点及连线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实验例1如图2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图2(1)为完成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__.(3)图乙是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x的F-x图线,由此可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完成该实验,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把刻度尺;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1个、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E.以弹簧伸长量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式.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G.整理仪器.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答案(1)刻度尺(2)弹簧原长、弹簧挂不同个数的钩码时所对应的弹簧长度(3)200弹簧自身存在重力(4)CBDAEFG解析(1)根据实验原理可知还需要刻度尺来测量弹簧原长和形变量;(2)根据实验原理,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弹簧的原长、弹簧挂不同个数的钩码时所对应的弹簧长度;(3)取图象中(0.5,0)和(3.5,6)两个点,代入F=kx可得k=200 N/m,由于弹簧自身存在重力,使得弹簧不加外力时就有形变量;(4)根据完成实验的合理性可知先后顺序为CBDAEFG.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1.列表分析法:分析列表中弹簧拉力F与对应弹簧的形变量Δx的关系,可以先考虑F和Δx的乘积,再考虑F和Δx的比值,也可以考虑F和(Δx)2的关系或F和Δx的关系等,结论:FΔx为常数.2.图象分析法:作出F-Δx图象,如图3所示.此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即F和Δx成正比关系.图3作图的规则:(1)要在坐标轴上标明轴名、单位,恰当地选取纵轴、横轴的标度,并根据数据特点正确确定坐标起点,使所作出的图象几乎占满整个坐标图纸.若弹簧原长较长,则横坐标起点可以不从零开始选择.(2)作图线时,尽可能使直线通过较多坐标描点,不在直线上的点也要尽可能对称分布在直线的两侧(若有个别点偏离太远,则是因偶然误差太大所致,应舍去).(3)要注意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的意义,注意分析图象的斜率、截距的意义.1.图4甲为某同学用力传感器去探究弹簧的弹力和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情景.用力传感器竖直向下拉上端固定于铁架台的轻质弹簧,读出不同拉力下的标尺刻度x及拉力大小F(从电脑中直接读出).所得数据记录在下列表格中:拉力大小F/N 0.450.690.93 1.14 1.44 1.69标尺刻度x/cm 57.0258.0159.0060.0061.0362.00图4(1)从图乙读出刻度尺上的刻度值为________ cm;(2)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丙坐标纸上作出F与x的关系图象;(3)由图象求出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弹簧的原长为________ cm.(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63.60(63.58~63.62)(2)如图所示(3)24.8(24.6~25.0)55.2(55.1~55.3)2.某学生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时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在下端挂钩码,每增加一只钩码均记下对应的弹簧的长度x,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钩码个数01234567弹力F/N 0 1.0 2.0 3.0 4.0 5.0 6.07.0 弹簧伸长的长度x/cm 0 2.00 3.98 6.027.979.9511.8013.50(1)根据表中数据在图5中作出F-x图线.图5(2)根据F-x图线可以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图6(3)估测弹簧弹力为5 N时弹簧的弹性势能________ J.(4)一位同学做此实验时得到如图6所示的F-x图线,说明此同学可能出现了哪种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如图所示(2)50(3)0.25(4)超出了弹簧的弹性限度命题点二实验拓展创新本实验一般是在教材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设计新情景进行考查,因此,要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注重迁移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用教材中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处理新问题.高考考情演变装置时代化求解智能化1.弹力的获得:弹簧竖直悬挂,重物的重力作为弹簧的拉力,存在弹簧自重的影响→弹簧水平使用,重物的重力作为弹簧的拉力,消除了弹簧自重的影响.2.图象的获得:由坐标纸作图得F-x图象→由传感器和计算机输入数据直接得F-x图象.例2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弹力F与伸长量x成正比,即F=kx,k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横截面积S有关,理论与实践都表明k=YSL,其中Y是一个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上称之为杨氏模量.(1)在国际单位制中,杨氏模量Y的单位应该是()A.NB.mC.N/mD.Pa(2)有一段横截面是圆形的橡皮筋,应用如图7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量出它的杨氏模量Y的值.首先利用测量工具a测得橡皮筋的长度L=20.00 cm,利用测量工具b测得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直径D=4.000 mm,那么测量工具a应该是______,测量工具b应该是______.图7(3)下面的表格是橡皮筋受到的拉力F与伸长量x的实验记录.拉力F/N 510152025伸长量x/cm 1.6 3.2 4.7 6.48.0请作出F -x 图象,由图象可求得该橡皮筋的劲度系数k =______ N /m . (4)这种橡皮筋的Y 值等于________.答案 (1)D (2)毫米刻度尺 螺旋测微器 (3)见解析图 312.5 (4)4.98×106 Pa解析 (1)在弹性限度内,弹力F 与伸长量x 成正比,F =kx ,由题意可知k =YS L ,则F =kx =Y SL ·x ,解得杨氏模量Y =FLxS ,各物理量取国际单位得杨氏模量的单位是N /m 2=Pa ,选项D 正确.(2)根据精度判断可知a 为毫米刻度尺,b 为螺旋测微器.(3)根据表格数据,描点、连线,可得F -x 图象如图所示.根据斜率的物量意义表示劲度系数k ,可知k =Fx≈312.5 N /m .(4)根据Y =kLS求得,Y ≈4.98×106 Pa .减小实验误差的两种方法本实验的系统误差来自弹簧的重力,所以改进实验的思路应该是尽可能减小弹簧自重的影响: (1)一个方案是选择劲度系数较小的轻弹簧,通过减小读数的相对误差来提高实验的精确度.(2)另一个方案是利用传感器:将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传感器上,对弹簧施加变化的作用力(推力或拉力)时,得到对应的弹簧形变量.3.在探究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关系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8甲所示,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力传感器连接,其伸长量通过刻度尺测得,某同学的实验数据列于下表中:图8伸长量x /(×10-2 m )2.00 4.00 6.00 8.00 10.00 弹力F /N1.502.934.555.987.50(1)以x 为横坐标,F 为纵坐标,在图乙的坐标纸上描绘出能正确反映这一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图线.(2)由图线求得这一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见解析图 (2)75.0 N /m 解析 (1)描点作图,如图(2)根据图象,该直线为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即弹力与伸长量成正比,图象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k =ΔFΔx=75.0 N /m .4.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并测定弹簧的劲度系数”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9所示.所用的每个钩码的重力相当于对弹簧提供了向右恒定的拉力.实验时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挂在绳子的下端,每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图9(1)有一个同学通过以上实验测量后把6组数据在图10坐标纸中描点,请作出F -L 图线.图10(2)由此图线可得出弹簧的原长L0=________ cm,劲度系数k=________ N/m.(3)根据以上该同学的实验情况,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不必填写其实验测得的具体数据).(4)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悬挂放置相比较.优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见解析图(2)520(3)见解析(4)避免弹簧自身所受重力对实验的影响弹簧与桌面及绳子与滑轮间存在的摩擦造成实验的误差增大解析(1)用平滑的曲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如图所示.(2)弹簧的原长L0即为弹力为零时弹簧的长度,由图象可知,L0=5×10-2m=5 cm.劲度系数为图象直线部分的斜率,k=20 N/m.(3)记录数据的表格如下:次数12345 6弹力F/N弹簧的长度L/10-2m弹簧的伸长量x/10-2m(4)优点:避免弹簧自身所受重力对实验的影响.缺点:弹簧与桌面及绳子与滑轮间存在的摩擦造成实验的误差增大.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实验原理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与另外一个力F′产生相同的效果,看F1、F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与F′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同.2.实验器材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细绳、弹簧测力计两个、三角板、刻度尺.3.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木板上.(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如图1甲所示.图1(3)用铅笔描下结点O的位置和两个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4)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如图乙所示.(5)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同.1.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1)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水平互钩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可选;若不同,应另换或调校,直至相同为止.(2)使用时,读数应尽量大些,但不能超出范围.(3)被测力的方向应与轴线方向一致.(4)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2.注意事项(1)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是为了使合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效果相同,这是利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2)角度合适: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00°之间为宜.(3)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形变应尽量大一些.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4)统一标度: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3.误差分析(1)误差除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外,还有读数误差、作图误差等.(2)减小误差的办法:①实验过程中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要按有效数字位数要求和弹簧测力计的精度正确读数和记录.②作图时使用刻度尺,并借助于三角板,使表示两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命题点一教材原型实验例1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2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图2(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

高考物理实验复习大全(免费)

高考物理实验复习大全(免费)

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仪器:磁铁、小铁块;细线、钩码(学生用)教师操作:磁铁吸引铁块。

学生操作:用细线使放在桌上的钩码上升。

实验结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测量力的仪器实验仪器:弹簧秤(2只)弹簧秤:(1)构造和原理弹簧秤测力原理是根据胡克定律,即F拉=F弹=kx,故弹簧秤的刻度是均匀的,构造如图。

(2)保养①测力计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②测量前要注意检查弹簧秤是否需要调零,方法是将弹簧秤竖直挂起来,如其指针不指零位,就需要调零,一般是通过移动指针来调零。

③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秤轴线方向一致。

④读数时应正对平视。

⑤测量时,除读出弹簧秤上最小刻度所表示的数值外,还要估读一位。

⑥一次测量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弹性疲乏,损坏弹簧秤。

教师操作:两只弹簧秤钩在一起拉伸,可检验弹簧秤是否已损坏。

3、力的图示实验仪器:刻度尺、圆规4、重力的产生及方向实验仪器:小球、重锤、斜面教师操作:向上抛出小球,小球总是会落到地面。

教师操作:小球在桌上滚到桌边后总是会落到地面。

实验结论:地球对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有力的作用,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都有吸引的作用。

教师操作:观察重锤线挂起静止时,线的方向。

教师操作:观察重锤线的方向与水平桌面、斜面是否垂直。

实验结论:重力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且向下,而不是垂直物体表面向下。

5、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仪器:弹簧秤、钩码(100g×3只)教师操作:将质量为100g的3只钩码依次挂在弹簧秤上,分别读出它们受到的重力为多少牛,将数据记在表格中,做出相应计算。

始终是9.8N/kg。

6、悬挂法测重心实验仪器:三角板、悬线、不规则形状薄板(人字形梯子、绳子)教师操作:在A点用线将不规则物体悬挂起来;在B点将不规则物体悬挂起来,两次重锤线的交点即是重心。

(若条件许可,可用梯子、绳子测出人的重心位置。

)7、重心位置会发生改变实验仪器:100元面值人民币学生游戏:人民币放于墙附近,学生5~6人,脚跟、屁股不离墙,腿不打弯,谁够到100元就归谁。

高考物理实验复习专题

高考物理实验复习专题

专题 物理实验一、基本仪器的掌握(原理、测量方法、读数)《考试大纲》中要求同学们会正确使用的基本仪器有14个: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示波器。

1、(06江苏物理,12)(2)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中需要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和直径。

先用最小分度为1mm 的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图中箭头部分所指位置是拉直的金属丝两端在米尺上相对应的位置,测得的金属丝长度为 mm 。

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如果受条件限制,身边只有米尺1把和圆柱形铅笔一支,如何较准确的测量金属丝的直径?请简述测量方法:2、(07天津22)一种游标卡尺,它的游标尺上有50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度为49 mm 。

用它测量某物体长度,卡尺示数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

3、使用千分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示数如图所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_mm ;4、若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有26g 砝码,游码在图中所示位置,则被测物体质量为5、秒表读数是__________ s6、(07广东)实验室新进了一批低电阻的电磁螺线管,已知螺线管使用的金属丝电阻率ρ=1.7×10-8Ωm 。

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试验来测算螺线管使用的金属丝长度。

他们选择了多用电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导线和学生电源等。

(2)根据多用电表示数,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并在实验中获得较大的电压调节范围,应从图(b )的A 、B 、C 、D 四个电路中选择_________电路来测量金属丝电阻;7、(06天津理综,22)上图中,一多用电表的电阻档有三个倍率,分别是×1、×10、×100。

用×10档测量某电阻时,操作步骤正确,发现表头指针偏转角度很小,为了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应换到档。

如果换档后立即用表笔连接待测电阻进行读数,那么缺少的步骤是,若补上该步骤后测量,表盘的示数如图,则该电阻的阻值是______Ω。

高考物理实验复习

高考物理实验复习

高考物理实验复习针对每一个实验,注意做到“三个掌握、五个会”,即掌握实验目的、步骤、原理;会控制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会处理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第一部分:考查的内容及要点一、基本仪器的使用: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二、基本实验操作:实物连线、实验步骤、纠错、补漏、排序等。

三、基本实验原理:四、实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图像法(剔除错误数据,找规律),列表法(多个量之间的关系,正反比关系);减小误差(换仪器、换方法、多次测量、作图等)五、开放性实验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实验变式(这部分的关键是回归已知的实验,用脑海里已有的实验原理和实验仪器去解决新问题是这类题的关键)第二部分:实验专题总结一、实验部分考题分析:力学实验的主线是打点计时器(光电门);电学实验的主线是各种方法测各种电阻;电磁学内容实验题略有涉猎,但很少;考题基本为课本实验的变式、组合或重新设计。

二、考纲实验: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三: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八: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九: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十: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十一: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十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实验十三: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3-3)实验十四:探究单摆的运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3-4)实验十五:测定玻璃的折射率(3-4)实验十六: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3-4)高考物理实验题拿高分的方法高分策略一:明确一个实验的三大知识主干在新课程高考形式下,不能认为一个实验只不过是读数或实验原理的理解或实验的操作,更不能认为就是数据的处理与结果分析,而应该认识到一个实验是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的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实验结构的分析三个有机体的合成.这三大部分便构成了一个实验的三大知识主干.主干知识向来是高考大舞台中的重要角色,一直受到命题专家的青睐.对于一个实验的三大知识主干要有明确的认识:1.基本仪器的使用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实验考查的基础内容,无论是实验的设计还是实验结果的分析,往往都涉及基本仪器的使用,所以一些基本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读数等,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不断出现,长度和各电学参量的测量及相关仪器的使用是考查的热点,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高考中出题频率较高的基本实验仪器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打点计时器、秒表、电压表、电流表、多用电表以及传感器等.2.实验的设计近几年来,高考物理实验的考查已经由原来单一的、基本的形式向综合的、高层的方向发展,表现之一是加强了对同学们动手能力的考查.试题往往从实验原理、器材的选择和使用、实验步骤和现象的观察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查,表现在设计型实验题频频出现,设计型实验题一般是以规定的实验原理、方法和器材为基础编制出来的.这些实验可以有效地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实验结构的分析对考生能力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一个主题,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试题往往要求同学们通过研究题给电路、图表和数据,运用物理知识和数据推出正确结果,并能就实验装置、操作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慢慢培养这方面的能力.高分策略二:把握好处理实验数据的两把利剑1.列表法:把被测物理量分类列表表示出来.表中对各物理量的排列习惯上是先记录原始数据,后计算结果.列表法可大体反映某些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常用作其他数据处理方法的一种辅助手段.2.图像法:把实验测得的量按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函数关系用图像直观地显示出来.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图像.若是反比关系一般改画成正比图线,同时注意图像斜率、图像在坐标轴上截距的物理意义.值得提醒的是,创新实验的落脚点几乎都是图像,故备考时一定要将图像法处理数据作为重中之重.高分策略三:要善于提取一个实验的精髓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同样对于一个实验,复习时必须抓住其精髓部分,然后以该实验的精髓部分为核心进行拓展,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同学学习实验一直很努力,也在不断地做练习题,可是同一个实验,换一种考查方式就不会了,更不要说触类旁通了.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创新实验发现:实验题一年比一年“新”,年年都在“变”,但是这种“变”只不过是实验命题的形式在变,所谓的“新”,只不过是实验的环境新了,知识点是不会新的,更不会变的,所以复习一个实验我们要抓住其精髓部分.高分策略四如何与命题专家想到一块儿高考物理实验是“年年有花开,年年花不同”,这说明每年的高考结束后命题专家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下一次命题该如何出题呢?”因此我们在备考的同时也应该跟着命题人一块儿想,那么如何做才能使我们与命题专家想到一块儿呢?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按以下方案去做,那就是:1.稳端“碗里”的——弄透教材中的基础实验其含义是:熟悉教材中的每一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的基本器材、实验的过程,也就是说要熟悉每一个实验的“源”与“理”.近年来高考实验题已由侧重于考查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等最基础的实验能力,向着侧重于考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灵活运用等更高层次的能力转变,要求考生运用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选择合适的仪器,设计出合理的方案去解决新的实验问题.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题,几乎都是教材中内容的改编、重组,教材实验的延伸,或者是教材实验的重新设计,通过这样做来鉴别考生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可见教材中的实验永远是高考创新实验的命题根源,如果将高考创新实验比作“天空中的风筝”,那么教材中的基本实验就是“风筝的线”.这就要求我们在高考实验备考中要紧扣教材中的实验,弄清楚教材中每一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数据的处理,不要将理解实验变成“背”实验,更不要对原理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只是“纸上谈兵”,否则高考实验稍作一些变形,我们就会感到无从下手.只有将课本上的实验复习好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2.盯住“盘里”的——分析透近几年的高考实验记录其含义是:在复习完一个实验的时候,我们应该查阅该实验在近几年高考中命题的情况,根据命题中“稳中求变”的特点,命题人在下一次对该实验进行考查时是不可能有很大变动的.很多考生在实验复习中花了不少时间,但是在复习的过程中却很少去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查阅《考试大纲》中的实验在历年高考中曾经考查过的方式.在查阅的时候我们要做好以下规律的总结:1)归纳出近几年实验试题的命题规律①题型特点规律一:“一小题”.该小题命题立足教材,侧重考查完成实验的能力.涉及基本仪器的使用含读数)、实验原理和测量方法的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步骤的编排、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误差的分析.规律二:“一大题”.该大题命题立足迁移,侧重考查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突出实验原理的迁移、测量方法的迁移、数据处理方法的迁移图像法和平均值法)等.规律三:“大题新”.“新”可以更加有效地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区分度也很明显.其实这类题依然是以实验基础为依据,只不过在新的背景、新的命题方式下进行考查,说到底物理实验的考查是对思维的一种检验,因此在复习时要努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这样做才能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题.②难点设置实验的难点设置主要有:a.器材的选取和电路的选择;b.实验原理、方法的理解和实验方案的设计;c.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2)查看某一实验的历年高考记录在查看近几年的高考实验时还要注意总结同一实验在近几年的命题规律,找出同一实验在不同时间命题的共同规律、不同规律,然后作出一些新的动态分析.如对于纸带问题,通过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我们发现关于纸带问题中的“黄金命题热点”有:①纸带上某点瞬时速度的计算;②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的计算;③加速度的计算;④纸带上两计数点之间距离的测量.其中涉及的方法主要有“逐差法”和利用v-t图像求加速度法.以上规律的总结,能使我们对实验的复习做到有的放矢,确定自己的复习方向,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3.想到“锅里”的——猜想命题专家下一次可能的考查方式其含义是:新课程高考的命题要求是要具有一定的创新度,当然实验的命题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命题专家会不断地思考对于某一个实验在下一届的高考中该如何去命题,因此作为一个高考备考的考生,最重要的一步是当你看到某一个实验的时候,要想想本实验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处理?下一次可能会怎样出题?一个优秀的考生不在于他做了多少题,而在于他悟出了多少题以及对于一个实验可以采用多少种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悟才能与命题专家想到一起呢?通过对近几年高考的分析来看,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着手:1)当见到一个实验图像或处理方法后,要试着想想还有哪些可用于处理本实验的图像或方法.2)要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实验方案、物理量的测量.在实验的复习中,当遇到一个实验时我们尽量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实验方案、物理量的测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分析那些“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的高考创新实验.。

高考物理实验复习大全【精品】

高考物理实验复习大全【精品】

物理二轮实验专题1、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仪器:磁铁、小铁块;细线、钩码(学生用)教师操作:磁铁吸引铁块。

学生操作:用细线使放在桌上的钩码上升。

实验结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测量力的仪器实验仪器:弹簧秤(2只)弹簧秤:(1)构造和原理弹簧秤测力原理是根据胡克定律,即F拉=F弹=kx,故弹簧秤的刻度是均匀的,构造如图。

(2)保养①测力计不能超过弹簧秤的量程。

②测量前要注意检查弹簧秤是否需要调零,方法是将弹簧秤竖直挂起来,如其指针不指零位,就需要调零,一般是通过移动指针来调零。

③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秤轴线方向一致。

④读数时应正对平视。

⑤测量时,除读出弹簧秤上最小刻度所表示的数值外,还要估读一位。

⑥一次测量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弹性疲乏,损坏弹簧秤。

教师操作:两只弹簧秤钩在一起拉伸,可检验弹簧秤是否已损坏。

3、力的图示实验仪器:刻度尺、圆规4、重力的产生及方向实验仪器:小球、重锤、斜面教师操作:向上抛出小球,小球总是会落到地面。

教师操作:小球在桌上滚到桌边后总是会落到地面。

实验结论:地球对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有力的作用,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都有吸引的作用。

教师操作:观察重锤线挂起静止时,线的方向。

教师操作:观察重锤线的方向与水平桌面、斜面是否垂直。

实验结论:重力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且向下,而不是垂直物体表面向下。

5、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仪器:弹簧秤、钩码(100g×3只)教师操作:将质量为100g的3只钩码依次挂在弹簧秤上,分别读出它们受到的重力为多少牛,将数据记在表格中,做出相应计算。

始终是9.8N/kg。

6、悬挂法测重心实验仪器:三角板、悬线、不规则形状薄板(人字形梯子、绳子)教师操作:在A点用线将不规则物体悬挂起来;在B点将不规则物体悬挂起来,两次重锤线的交点即是重心。

(若条件许可,可用梯子、绳子测出人的重心位置。

)7、重心位置会发生改变实验仪器:100元面值人民币学生游戏:人民币放于墙附近,学生5~6人,脚跟、屁股不离墙,腿不打弯,谁够到100元就归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