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超声诊断 - 超声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超声诊断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超声波的成像原理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
它不仅具有非侵入性、无辐射、图像清晰等优点,而且还可以提供实时和动态的信息,使其在临床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超声诊断学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与人体组织的相互作用达到成像的目的。
超声波是一种机械波,其频率高于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通常为1-20MHz。
通过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与反射、散射等特性,可以得到图像信息。
超声波在组织中传播时会遇到两种界面:声阻抗突变界面和吸音界面。
声阻抗突变界面是指组织在密度和声速等方面产生改变的区域,如组织之间的界面、组织中的肿块等。
吸音界面是指组织因具有一定的吸声能力而造成声波能量的损失,如血管、囊性病变等。
超声诊断学的图像主要有两种形式:B模式和M模式。
B模式是超声诊断中最常用的成像方式,它通过将声波反射的振幅转换为亮度来显示图像。
B模式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组织结构的形态和位置,能够检测和评估各种病变。
M模式是一种时间-幅度图像,可以显示声波的传播路径和组织运动情况。
M模式图像主要用于心脏和血管等动态结构的观察。
超声诊断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检查。
例如在心血管系统中,超声诊断可以评估心脏大小、心室功能、心瓣功能等。
在肝脏和胆囊等消化系统中,超声诊断可以检测肿瘤、囊肿、结石等病变。
在妇产科领域,超声诊断可以用于妊娠检查、子宫肌瘤检测、卵巢肿瘤检测等。
虽然超声诊断学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超声波在组织中传播时会受到散射、吸收和衍射的影响,可能导致图像的分辨率和深度有限。
此外,肺部和骨骼等高密度组织对超声波的阻隔作用较大,限制了其在这些区域的应用。
总的来说,超声诊断学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相信超声诊断学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医生提供更准确、可靠的诊断信息。
超声腹部诊断学操作方法
超声腹部诊断学操作方法
超声腹部诊断学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将患者安放在检查床上,解开衣服和腰带,使其腹部裸露。
2. 选择探头:选择适当的探头,通常选择线性或凸面探头。
3. 准备探头:将探头插入探头插座,涂上适当的凝胶,以保证信号传输畅通。
4. 开始检查:将探头放在腹部区域,通过调节位置和角度,获得尽可能清晰的图像。
5. 搜索结构:搜索肝,胆囊,胰腺,脾脏和肾脏等腹部器官,注意观察形态和内部结构。
6. 观察分析:观察分析图像,注意是否有异常结构或异常回声,诊断是否有异常情况。
7. 记录结果:将检查结果记录在病历中,包括图像、观察所见和诊断结论。
8. 结束检查:完成检查后,停止超声波输出,拔出探头,擦去凝胶,让患者穿着衣服离开。
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时要遵守相应安全规范,保证安全、无创以及快速完成检查。
超声诊断学脾脏
2 . 脾实质回声:
正常脾实质呈低回声区,分布均匀, 强度一般稍低于正常肝组织,脾内小血管 常不易显示(图31-3-1)。
超声医学
脾
第三节 正常脾脏声像图 脏
超声医学
第三节 正常脾脏声像图和正常值
二、正常脾脏的测量:
1.脾脏长度:通过脾脏肋间斜切面上测量。
由脾下极最低点到上极最高点间的距 离,正常值范围为8—12cm。
柱及腹主动脉常只有1.0 cm。
超声医学
脾
第一节 解剖概要
脏
脾脏呈长椭圆形,略似蚕豆,前缘 有2~3个切迹,处于第9~11肋腋前线 至腋后线之间。
正常脾脏长10-12cm,宽6~8cm, 厚3~4cm,重110--200g,在肋缘下摸 不到。
超声医学
脾
第二节 仪器和探测方法 脏
一、仪器
常用探头工作频率为3~3.5MHz。 二、探测方法
(一)准备: 不宜饱食及饮多量的水。
(二)体位: 1、右侧卧位; 2、仰卧位; 3、俯卧位
(三)探测途径及方法:
超声医学
脾
第二节 仪器和探测方法 脏
(二)体位:
超声医学Biblioteka 脾脏第三节 正常脾脏声像图和正常值
一、正常脾脏声像图:
1.外形及轮廓: 正常脾脏的肋间斜切面略呈 半月形,
上部较下部靠近中线,彩色多普勒能显示脾 动、静脉的血流及其流速。
三、脾肿大病因
(一)充血性脾肿大
由于脾静脉是门静脉的一个主要分支,当门静脉 压力增高时,脾脏由于淤血、纤维化而增大,如在肝 硬化、慢性右心衰竭、门静脉或脾静脉炎症或血栓形 成。声像图特征(图315-1、图315-2)为:①脾脏 常呈中度或重度肿大,最严重者脾脏下缘可达盆腔, 内侧缘可超过正中线。②脾实质回声在病期较早时常 呈较低、较密,均匀分布;随着病变加重,脾实质回 声显著增高、增密、变粗,分布较不均匀。③脾实质 内可出现增宽的脾静脉属支。④脾门区脾静脉有明显 增多、扭曲、扩张,内径常可达0.5—0.8cm(彩图 315 - 3)。⑤有时可见脾静脉内有血栓回声,脐静脉 有重开迹象。⑤当脾实质内有含铁血黄素沉着。结缔 组织增生和机化,伴有钙盐沉积,形成含铁结节时 (Gamma-Gaudy 小体),可呈现散在分布的中一 高回声(图315 - 4)。
第八章脾超声诊断
遵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王定伦
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超声诊断学》CAI课件
教学目标
1.掌握肋间斜切及侧腰部冠状切面脾超声表现 2.掌握脾肿大程度的确定依据
第一节 正常脾超声基础
一、脾的解剖概要 (一)脾的构造 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和储血器官。脾的 形态呈长椭圆形,多似橘瓣样或蚕豆样。可分为 膈面和脏面,脏面中央凹陷处为脾门,有脾静脉、 神经和淋巴管出入,是重要的超声探测标志生理变异。 3.超声检测脾时,应尽量利用脾静脉作为超 声解剖标志,以便标准化。 4.密切结合临床,进行动态观测,定期随访。
第二节 脾疾病的超声诊断
一、脾弥漫性肿大 脾肿大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急、慢性感染 性疾病,肝疾病,血液病,循环障碍,结缔组织 病及脾的占位性病变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引起 脾肿大疾病的相应症状,脾肿大本身可无明显症 状,部分病人扪及左上腹部肿块。
第二节 脾疾病的超声诊断 3.鉴别诊断 (1)脾包膜下血肿 (2)脾脓肿 (3)脾肉瘤 (4)多囊脾 (5)胰腺假性囊肿、肾积水及腹膜后囊肿
第二节 脾疾病的超声诊断 (二)多囊脾 此病为先天性多囊性疾病在脾脏的表现,较少见。 声像图表现:脾明显增大而失去正常形态,肋缘下 探及大部份脾。脾实质内布满了大小不一、紧密相 连的无回声区,边缘尚光滑整齐。也可因挤压而变 形,囊肿之间已无正常脾实质回声,均表现为因囊 肿而引起的回声增强。常探及多囊肝、多囊肾图像。
第一节 正常脾超声基础
脾的构造
第一节 正常脾超声基础
(二)脾的位置和毗邻关系 脾位于腹膜腔内左季肋部后外侧,处于第 9~11肋腋前线与腋后线之间,其长轴与第10 肋骨一致。脾面前方与胃底及胃体相邻,其 后方与左肾及左肾上腺相贴,其下方与结肠 脾曲相接,脾门与胰尾相邻。
脾脏的超声诊断
精选版课件ppt
36
脾梗死
• 脾梗死为各种原因引起脾动脉或其分支栓塞
所致的脾组织局部缺血坏死。当较大血管阻塞 而引起梗死时,病灶多呈楔形,基底位于边缘 部。梗死早期病理表现为出血,以后梗死边缘 充血水肿,内部组织液化坏死,继之肉芽组织 形成并向坏死灶内延伸,最终纤维化,形成瘢 痕。如梗死灶中有细菌,则迅速化脓,形成脾 脓肿。
精选版课件ppt
37
脾梗死
• 声像图特点为:
• (1)牌实质内楔形或不规则形均质低回声区, 周边因组织充血水肿而形成回声更低的晕环。 可单发或多发。
• (2)楔形尖端指向脾门。
• (3)随病程延长,病变区回声增强,不均匀。 组织缺血坏死时中心可出现液性暗区;陈旧性 病变有纤维化、钙化时可出现强回声区及声影。 因纤维和瘢痕形成,病变体积趋于缩小。
精选版课件ppt
22
• 脾脏肿瘤常见类型如下: • 1.脾错构瘤 • 2.脾血管瘤 • 3.脾恶性淋巴瘤 • 4.脾转移癌 • 5.脾血管肉瘤等等
精选版课件ppt
23
脾错构瘤
• 声像图表现如下:
• (1)脾错构瘤超声图像特征:呈实质性团状 回声,边界清晰,其内回声与正常脾组织回声 相近似或略增强和略欠均匀,当肿瘤内纤维结 构较多时,回声增强,杂乱不均。彩色多普勒 超声表现瘤内及周边血流色彩丰富,脉冲多普 勒可测到动、静脉频谱。脾错构瘤是脾脏实性 占位中唯一血供丰富的良性肿瘤
精选版课件ppt
45
副脾
精选版课件ppt
46
脾脏先天性异常
(2)多脾综合征:罕见。常合并先天性心 脏病。声像图表现为两个或多个脾脏回 声,可融合在一起。
(3)无脾综合征:罕见。是一组以先天性 脾脏缺如为特征的伴有复杂心血管畸形 及胸膜位置和结构异常的病症。男性多 发。 声像图表现为:脾区及其他部位扫 查均无脾脏回声
超声诊断学课程标准
超声诊断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应用超声原理和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医学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旨在介绍超声诊断学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临床应用,培养学生掌握超声诊断的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
二、课程目标1. 了解超声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2. 掌握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要点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超声图像解读能力。
4. 提高学生的超声操作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超声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2. 腹部超声诊断:包括肝脏、胆囊、脾脏、胰腺、肾脏、膀胱等器官的超声检查。
3. 心脏超声诊断:包括心脏结构、功能、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超声检查。
4. 妇产超声诊断:包括妇科疾病、产科胎儿发育等方面的超声检查。
5. 浅表器官超声诊断:包括甲状腺、乳腺、阴囊等浅表器官的超声检查。
6. 超声介入诊断与治疗:包括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引流等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掌握超声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超声检查的操作技能和图像解读能力。
3. 临床见习:通过临床见习,让学生了解超声诊断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4. 自主学习:通过布置作业、阅读文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要求1. 掌握超声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2. 掌握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要点和技巧。
3. 能够正确操作超声设备,并进行常见疾病的超声检查。
4. 能够准确解读超声图像,并作出正确的诊断。
六、考核方式1. 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60%,主要考核学生对超声诊断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考试:占总成绩的30%,主要考核学生的超声操作技能和图像解读能力。
3.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主要包括作业、课堂表现、出勤率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七、教学资料1. 教材:《超声诊断学》(第X 版),XXX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参考资料:《超声医学》(第X 版),XXX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超声诊断学
第三章超声检查概论超声学是一门集医学、声学、电子工程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其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在现代临床领域中已占领重要地位。
第一节超声诊断原理及各型临床应用一、A型诊断法A型超声诊断法又称为示波法。
当声束在人体组织中传播遇到两层不同阻抗的临近介质界面时,在该界面上就产生反射(回声),每遇到一个界面就产生出回声,并在示波屏幕上以波的形式显示出来。
此法已淘汰。
二、B型诊断法(一)工作原理与A型基本相同,都是应用回声原理作诊断,即发射脉冲超声进入人体,然后接收各层组织界面的回声作为诊断的依据,不同的是B型是辉度调制显示,光点的亮度代表回声强度,并构成二维切面声像图。
医生根据声像图的形态作诊断。
(二)命名按回声强度命名:强回声、高回声、低回声(弱回声)、无回声。
按回声形态命名:光点、光团、光斑、光带。
按回声特征命名:牛眼状、靶环状、驼峰状、网格状、蜂窝状等。
(三)诊断基础分析超声图像应从以下方面进行:1.外形2.边界回声3.内部回声正常人体软组织的回声强度:骨骼>筋膜>肾窦>胎盘>胰腺>肝脏>脾脏>肾皮质>皮下脂肪>肾髓质>脑>静脉血>胆液及尿液。
病理组织的回声强度:结石或钙化>纤维组织>脂肪>平滑肌>淋巴结>囊液及渗出液。
器官及肿块的内部回声由其内部结构的反射及微细结构的散射而来。
光点的粗细及多少大致可相对地反映组织微细结构的情况。
内部回声的均匀性因组织器官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良性肿瘤一般均匀,恶性肿瘤一般不均匀,胚胎性肿瘤常不均匀,组织发生局部出血、液化、坏死、纤维化时,也可产生不均匀回声。
4.血管分布及其血流参数5.后方回声6.毗邻关系7.活动度及活动规律8.生理功能表4-3-1 良、恶性肿瘤声像图特征比较边缘内回声后方回声周围组织改变转移良性光整均匀可增强无无恶性不整不均匀可有衰减可有可有三、M型诊断法M型超声诊断的原理与B型相同。
在B型图像上任意取一声束取样线,声束穿越的心脏各层组织界面随着心脏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而得到有节律性反射光点,并随水平扫描而形成相应的动态曲线,称为M型超声心动图。
超声诊断学
第二节 学习的指导思想、要求与方法(自学)
第三节 超声诊断发展史(自学)
超声检查方法中必须掌握的 四个基本环节
1、熟悉仪器性能,正确调节各个按钮, 阅读说明书和操作手册;2、掌握一些基 本操作手法和程序,以获取理想、规范 的图像;3、全面、正确地描述、记录和 分析图像,确立诊断依据;4、临床思维, 综合分析提示诊断结论。
5、绕射(衍射)
声束在界面边缘经过,声 束边缘和界面边缘间距达 1~2个波长时,声束可向界 面边缘靠近且绕行,即产 生声轴的弧形转向,称为 绕射(diffraction)。如 小结石后方无声影。
6、衰减
超声波携带能量,在介质中传播时,因小界 面散射,大界面反射,声束的扩散及软组织 对声能的吸收,使声能随传播距离的增加而 逐渐减低,称为“衰减”(attenuation)。
2、背向散射也是超声诊断的重要物理原 理。背向散射回声被接收后,可供分析 组织脏器的内部结构特性。
3、折射(deflection)
界面两侧介质中 声速不等,入射 角>00,透射声束 方向发生改变, 即沿偏离入射声 束的方向传播。
不发生折射的两种情况
声束垂直入射至大界面, 界面两侧介质中声速不 同,透射声束按原方向 前进,无折射; 两介质中声速相等,入 射角>00,透射声束仍按 原方向传播。
超声诊断学
第一章 绪论
超声医学是声学、医学和电子工程 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科学,是医 学影像诊断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诊断 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学主要包括五 种检查方法:X线、放射性核素、超 声波、CT、MRI。
超声医学从机制而言,主要是将超声辐 射至人体组织,利用其相互作用,达到 治疗上的目的。一是利用组织细胞的反 作用(被动作用):反射、散射及透射 等规律,提取其信号并加以显示,而成 为各种超声诊断法;二是利用辐射到组 织细胞而产生的生物效应作用(主动作 用),达到保健、治疗的目的。
肝脾超声诊断学
肝细胞肝癌
肝细胞癌伴灶性坏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局限性肝病:原发性肝癌 巨块型
4. 后方回声增强,部 分者还伴有侧后声 影;
5. 部分者肝血管受压 移位,门静脉癌栓;
6. 有腹水。
肝细胞肝癌,门脉内癌栓
局限性肝病:原发性肝癌 巨块型
肝细胞癌
局限性肝病:原发性肝癌
弥漫型
有肝硬化声像图; 肝内有散在分布的 团块。
局限性肝病:转移性肝癌
局限性肝病:肝脓肿
3. 脓肿壁厚薄不等,外壁光 滑,内壁不平整,壁呈强 回声不均匀;
4. 脓肿后壁回声增强,部分 脓肿壁周围有环状低回声 带,与脓肿壁的强回声形 成“环中环”征。
5. 肝脓肿慢性者脓肿壁厚,
回声较强,有时可有钙化
趋势,致后方回声减弱或
产生声影。
返回
穿刺抽脓 2006.11.7 抽脓后 2006.11.14
3. 肝脏回声呈网格状回声 增强;
弥漫性肝病:血吸虫肝病
4. 门静脉内径改 变,管壁明显 增厚;
5. 腹水; 6. 脾脏肿大。
返回
病理诊断:血吸虫侵入肝 内门静脉细支,形成栓塞 性门静脉炎、门静脉周围 炎及纤维化改变
弥漫性肝病:脂肪肝
临床特点:
脂肪肝是脂质代谢紊乱引起。肥胖、 营养过剩、饮酒过渡、糖尿病等原因致 使脂类在肝脏内代谢失平衡,脂肪存积 于肝细胞内而造成。
5. 肝脏的神经:交 感(付交感)神经分布全 肝,右膈神经→肝韧带。
探测方法:检查前不需作特殊准备
仰卧位 为常规检测体位。患者仰 卧,平稳呼吸, 两手上举置于头侧枕上 ,以使肋间距离加宽,便于检查。
左侧卧位,右前斜位,半卧位,坐位 或立位。
超声诊断学考试的名词解释
超声诊断学考试的名词解释超声诊断学是一门利用超声波技术来观察和评估人体内部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诊断在医学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超声诊断学考试是对从事超声诊断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专业能力评估的一种重要途径。
本文将对超声诊断学考试中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考试。
1. 超声波(Ultrasound)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波的一种机械波。
在医学超声诊断中,常用的超声波频率一般在1到20MHz之间。
超声波在体内传播时,能够在不同的组织间产生反射和透射,并根据不同组织的声阻抗差异,形成图像。
2. 超声探头(Transducer)超声探头是用于发出和接收超声波的设备。
它由多个发射和接收装置组成,能够发射狭束的超声波并接收其反射信号。
超声探头的形状和尺寸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而有所差异,例如线性探头、凸面探头和阵列探头等。
3. 超声图像(Ultrasonogram)超声图像是通过探头接收和处理回波信号后形成的图像。
它使用灰度图像展示器或者彩色编码技术,通过不同颜色或亮度的图像来显示不同组织的特征。
超声图像可以提供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信息,用于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和评估。
4. 声阻抗(Acoustic Impedance)声阻抗是指超声波在不同组织中传播时遇到的阻力。
它由组织的密度和声速两个因素决定,密度越大、声速越小,声阻抗越高。
声阻抗差异是超声波形成图像的基础,它使得超声波在不同组织间产生反射和散射。
5. 超声模式(Ultrasonic Mode)超声模式是指超声图像的不同展示方式。
常见的超声模式有B型(二维)、M 型(时间-幅度模式)、彩色多普勒模式(CDI)和三维(3D)超声模式等。
不同的超声模式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用于医生对不同器官和疾病的观察和评估。
6. B超(B-mode Ultrasonography)B超是指采用B型超声模式进行诊断的一种超声技术。
超声诊断学-06-脾脏-叶军
第十章脾脏叶军第一节正常脾脏超声表现1、于左侧9~11肋水平斜断面显示脾脏呈半月形,均匀低回声,有光滑包膜,外侧缘呈弧形,内侧缘可见内陷的脾门,脾动脉及脾静脉为管状无回声。
2、可显示脾门区丰富的红色及蓝色的脾动、静脉血流信号并可测得流速。
脾内动、静脉分支均可呈现依不同声束方向的红色或蓝色血流信号。
3、超声正常值成人脾长度(上下径)10~12cm,脾厚度(前后径)3~4cm,脾宽度(左右径)6~8cm,脾静脉内径0.5~0.8cm,脾静脉血流速度约9~30cm/s,脾动脉内径0.4~0.5cm,脾动脉血流速度70~110cm/s,RI:0.5~0.7。
表13—1 小儿脾脏长径正常值(单位: cm)年龄中间值范围上限值0~3月 4.5 3.5~5.8 6.03~6月 5.3 4.9~6.4 6.56~12月 6.2 5.2~6.8 7.01~2岁 6.9 5.4~7.5 8.02~4岁7.4 6.4~8.6 9.04~6岁7.8 6.9~8.8 9.56~8岁8.2 7.0~9.6 108~10岁9.2 7.9~10.5 1110~12岁9.9 8.6~10.9 11.512~15岁10.1 8.7~11.4 12.015~20岁(女)10.0 9.0~11.7 12.015~20岁(男)11.2 10.1~12.6 13.0引自夏焙,吴瑛主编.《小儿超声诊断学》.第一版.2001.296页.第二节脾先天性异常一、副脾病理特征指除脾脏以外还有一个或数个多余的小脾,属先天性变异。
副脾的位置多位于近脾门区、脾血管、胰尾部,呈圆形或椭圆形,血供通常来自脾动脉。
超声特征位于脾门区、脾胃韧带或胰尾部的单个或多个近圆形低回声结节,与脾脏回声相似,常易误诊为脾门淋巴结或肿瘤。
副脾内偶可见零星的彩色血流,较大的副脾内可见彩色血流束与脾脏相连。
二、游走脾病理特征又称脾异位,较少见。
大多由于脾蒂或韧带先天过长或肿大的脾脏牵引作用所致。
影像:基础+肝胆胰脾
人体组织的声学分型
无回声、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强回声
1、无回声型 均匀的液性物质,如尿液、胆汁、血液等。这些 物质内部不存在声学界面,不产生回声。
→
2、低回声型
回声低于正常肝实质,如肾髓质,小肝癌。 组织成分单一均匀,声学界面少,回声少。
3. 等回声型
与肝实质回声相等,如肝脏、子宫。组 织成分稍多,声学界面多,回声多。
★巨块型肝癌声像图特征
好发部位:右肝 病变形态:类圆形、不规则形 病变边界:境界清晰、声晕 病变回声:不均匀高回声(变性坏死) 病变血流:血流信号丰富,多为动脉血流 周围表现:卫星结节、门静脉癌栓
液体〈软组织〈骨及气体
声衰减规律: ★组织内含水分多 ★液体中含蛋白成分多 ★组织含钙质或胶原蛋白多
衰减 ↓ 衰减 ↑ 衰减 ↑
液 体
软
骨
组
织
● 超声检查范围
头颅∶ 婴幼儿颅内,脑血管等 胸部∶ 心脏及大血管、胸膜腔(积液等) 腹部∶ 消化、泌尿生殖系统、产科 小器官及外周∶眼睛、甲状腺、乳腺、唾液腺、
播距离。与介质的密度、弹性和温度有关 (3)频率(F) 单位时间(秒)内完成振动的次数
★ 声速=频率*波长 频率=声速/波长 ★ 频率与波长呈反比
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Hale Waihona Puke 超声波的方向性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波束集中于一个方向的特 性,与探头(晶体片)的直径和振动频率有关
反射与折射
散 射
小界面对入射超声产生散射现象, 散射回声来自脏器内部的细小结构,意义较大。
优点
无损伤、无痛苦 无特殊禁忌,可重复多次检查 实时动态观察 操作简便 检查结果迅速及时
缺点
视野局限;受气体、骨质遮挡 受操作者经验、仪器性能影响
超声诊断外伤性脾脏破裂26例
助于鉴别诊断 , 正常脾 动脉 分布 显示 丰富血 流信 号 , 在脾 门
附近分数支入脾 。若脾脏某处 破裂血肿形成 时 , 即该处血 流
2 1 脾 破裂 声像 图表现 .
2 1 1 真性脾破 裂 .. 脾包膜 连续 线 中断或不 规整 , 局部脾
微弱或 中断 , 正常血流信号亦会发生改变 。
杨 铎
14 0 ) 2 0 0 (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 B 超室 , 宁 盘锦 辽
[ 中图分类号 ] R 4 . 451
[ 文献标识 码] B
[ 文章编 号] 0 6 (0 8 2 —2 1 3 9 2 0 ) 2 79—0 1
另 1 例声像 图见 腹腔内 中等量积血 , 脾未 见明显异 常。行剖
24 超声检查对脾破 裂的诊断价值 . 脾 破裂是外 科常见 的 急腹症之一 , 其发 病率在 腹部 闭合性损 伤 中 占 2 % 4 %, 0 0
实质 回声增强或减低 , 形态不 规则 , 腔 内可见 游离 液性 暗 腹 区, 实时超声 动态 观察 下可见腹腔积血呈 进行性 增多 。彩色 多普勒血流显像 技术 ( D I : 查异 常 回声 区域 内无 明显 C F)检 血流信号 。 2 1 2 中央型脾破裂 .. 破裂发 生在脾实 质深部 , 包膜完 好 ,
诊 断率。
1 临床资料
部被肺气体 遮掩 显示不 清 ; 一方 面操作 者检 查时 不仔 细 , 另
未进行全腹 扫描 及动态观察 。 2 2 2 误诊 1例。术前 超声 检查脾 真性破裂 , 周有积 血 .. 脾
1 1 一 般 资料 .
外 伤 后 急诊 超声 检 查 2 6例 , 中, 2 其 男 1
暗 区和凝血块 回声 , 腹腔 内游离 积血 约 10 ml 中脾未见 0 0 。术
脾脏疾病的超声诊断25年回顾性总结
岁。
有外 伤史 , 像 图表现 为位 于脾包膜 下 的无 回声 区 , 声 囊壁 厚 , 肿 透声 差 , 囊 2例呈 不 均 质 低 回声 , 界 欠 边 清, 周边血 流绕行 , 内未 见 血 流信 号 , 诊 为 脾 血管 误 瘤, 3例 误 诊 为 胰 尾 囊 肿 , 肿 均 较 大 , 径 8 8 囊 直 .—
断¨ 。文 中有 1 6 ] 3例 术 前 经超 声 引 导 下 脾 内 占位性 病 变 穿刺 活检 明 确诊 断 。另外 , 声 造 影 技术 主要 超 用 于肿 瘤性 质 的判定 , 随着其 发展 日趋完 善 , 然 目 虽 前 对 于 脾脏 肿 瘤 超声 造 影 的报道 不 多l , 们 也处 7 我 ]
1 . m, 4 5c 占据左 上 腹 , 紧邻 胰 尾 及 脾 门。脾 脓 肿 4
1 2 仪器 与方 法 本 组病 例 检 查 采 用 多种 超 声诊 . 断仪器 , 如美 国 AC ON 的 S QUOI 1 US E A5 2超声 诊 断仪 、 东芝 6 0 0 0型及 GE VI D F VE超 声 诊断 仪 VI I 等 , 9 5年一9 5年 的病 例 术 前 多 只 用 二 维 超 声 检 18 19 查 ,9 5年 以后 的病例 术前 多均 经 二维 和 彩 色多 普 19 勒超 声 检查 。2 0 0 2年 以后有 1 3例 术 前行 超 声 引导 下 穿刺 活检 。探 头 中心频 率 为 3 5 . MHz 。均 经 空腹 8小 时 以 上 , 急诊 患 者 行 常 规 扫 查 , 者 右 侧 卧 除 患 位, 自左 侧腋 前线 至腋后 线 范 围逐 一肋 间扫查 脾脏 ,
超声诊断学——肝胆胰脾
肝内管道系统 Glisson系统在肝门部位置关系:
3、肝脏超声基本切面
①腹主动脉矢状切面(经左肝切面) ②右肋缘下斜切(经第一肝门) ③右肋缘下斜切(经第二肝门) ④右肋间斜切(肝—肾切面) ⑤经胰腺水平部近肾门部横断面
腹主动脉矢状切面(经左肝切面)
在腹正中线或正中旁1cm处矢状切面
右肋缘下斜切(经第一肝门)
脓肿治疗后:恢复期
实性团块,内部结构接近正常肝脏
• CDFI: 血供丰富 • CUS:动脉期及门脉期周边呈高增强,内部可见分隔高增 强,延迟期呈低增强。液化脓肿内部无增强区。
肝脓肿
肝脓肿
肝脓肿
三:弥漫性肝病
脂肪肝 肝硬化(门脉高压) 淤血肝 布加综合症
1. 2. 3. 4.
1、脂肪肝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
1、早期动脉相 2、动脉相 3、门静脉相 4、延迟相
超声造影时相
• 肝动脉:10-20后开始,持续10-15秒 • 门脉相:30秒-2分钟 • 延迟相:2分钟-6分钟
2、转移性肝肿瘤 1)全身各组织器官恶性肿瘤均可转移至肝脏。 2)实验室检查: 除生殖腺恶性肿瘤转移外,AFP阴性 3)转移途径: 门脉系统(胃肠道肿瘤)、体循环、淋巴系统、直接 侵入。
牛眼征(声晕):多见于乳腺、胃肠道肿瘤转移 血管绕行说、水肿说、包膜说 结肠癌:多钙化
胰腺癌:极低回声
肺腺癌、卵巢癌:囊性变多见
黑色素瘤:低回声中点状强回声
转移性肝肿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转移性肝肿瘤
超声常规:箭头示原发灶
超声造影:大箭示另一病灶, 小箭示卫星灶。
3、肝血管瘤
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样血管瘤。 声像图表现: 边界:清楚、强回声、裂隙征。 形态: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 可压缩性:边缘部的肿块 内部回声: 各种回声类型均可见,高回声多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脏超声诊断1.脾脏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哪些?脾脏位于左上腹部,第9-11肋间腋前线至腋后线之间,上极在脊柱左侧2-4cm处。
呈长椭圆形,分为膈面与脏面。
膈面光滑隆起,紧贴膈肌与侧胸壁;脏面向内凹陷,其内下方与胃底相邻,其下方与左肾和结肠脾曲靠近。
中部为脾门,有血管和神经出入,组成脾蒂。
胰尾常抵达脾门附近。
脾动脉沿胰腺上缘迂曲行走至脾门附近处分成4-7个分支进入脾脏,脾动脉直径约4-5mm,进入脾实质后分为前支及后支。
脾静脉在脾动脉下后方,在脾门处由3-6个较大分支静脉汇合而成,沿胰腺上后方行走,呈轻度弯曲状,直径约5-8mm。
正常脾脏长约10-12cm,宽6-8cm,厚3-4cm,在肋缘下摸不到。
脾脏主要生理功能有:(1)储存血液,调节循环血量。
平静状态下脾脏储存血液。
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脾脏收缩,将血液排入血循环,以增加血容量和浓度。
(2)生成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特别是在部分急性传染病的发病期,脾脏肿大,具有吞噬作用,能消灭细菌并产生抗体,增加机体免疫力。
(3)破坏衰老红细胞,释放出胆红素,并将分解出的铁质储存于脾内,调节铁代谢。
(4)调节骨髓造血功能,维持血细胞的平衡。
2.简述脾脏的超声探测方法、正常脾脏声像图、正常值及适应证。
探测方法:患者右侧卧位或仰卧位,左手举起放于头部,使肋间距离增宽,将探头置于左侧腋前线至腋后线间的第7-11肋间逐一进行斜切,观察脾脏的结构及大小。
此外,也可将探头置于左侧肋缘下向前正中线及脐部方向探查,以观察脾脏肿大的范围。
正常脾脏的肋间斜切声像图呈新月形,包膜薄而光滑,外侧缘呈向外突的弧形,内侧缘中部向内凹陷,为脾门。
脾门区可见脾静脉的管状无回声区。
脾动脉较细常显示不清。
正常脾实质呈均匀细小的点状回声,回声较低,一般稍低于正常肝组织的回声。
脾脏的测量及正常值:(1)长度:即脾上极最高点至脾下极最低点间的距离,正常值范围为8-12cm。
(2)厚度:即脾门至脾门对侧缘最大的切线距离,正常值范围不超过4cm。
(3)宽度:为垂直于长轴切面上的最大横径,正常值范围为5-7cm。
脾脏超声检查的适应证:(1)脾脏大小判定,如脾肿大。
脾萎缩。
(2)脾脏位置异常判定,如脾下垂、游走脾。
(3)脾脏先天性异常,如脾缺如、副脾、脾反位。
(4)脾脏炎症,如脾结核、脾脓肿。
、.(5)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如多囊脾、脾囊肿、脾假性囊肿、脾寄生虫性囊肿。
(6)脾实性占位性病变,如血管瘤、转移癌、淋巴瘤、错构瘤。
(7)脾破裂诊断及区别,脾实质内中央性破裂、被膜下破裂及真性破裂等。
(8)脾梗死、脾静脉栓塞。
3.脾脏实性占位有哪些及超声表现如何?脾脏实性占位并不多见,有良性、恶性两种。
前者如血管瘤、淋巴管瘤、纤维瘤、错构瘤等;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非常少见。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为肿瘤医院,他们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脾实性占位以转移癌及脾恶性淋巴瘤相对较多,少见的有恶性血管内皮瘤、网状细胞肉瘤、纤维肉瘤等。
声像图表现如下:(1)脾错构瘤超声图像特征:呈实质性团状回声,边界清晰,其内回声与正常脾组织回声相近似或略增强和略欠均匀,当肿瘤内纤维结构较多时,回声增强,杂乱不均。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瘤内及周边血流色彩丰富,脉冲多普勒可测到动、静脉频谱。
脾错构瘤是脾脏实性占位中唯一血供丰富的良性肿瘤。
(2)脾血管瘤超声图像特征:呈实质性回声增强或减低区,边界清晰,边缘欠规整,边缘回声一般较瘤内稍高。
内可见圆点状或血管状无回声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周边少许血管绕行或穿行其中,脉冲多普勒检测瘤内无搏动性动脉频谱。
(3)脾恶性淋巴瘤超声图像特征:脾脏增大,形态失常。
肿瘤呈单发或多发的类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晰,边缘整齐。
病灶<1cm时可呈弥漫性点状低回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瘤内及周边血流色彩丰富,呈搏动性动脉血供,脉冲多普勒显示脾门区动、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明显增大。
(4)脾转移癌超声图像特征:在图像上显示多种多样,就回声水平分类可分为回声增强型、回声低弱型、无回声型。
增强型者,表现病灶边界欠规整,内部回声增强,杂乱不均;低回声型者,病灶内的回声比正常脾组织回声低,内部回声不均匀;无回声型者病灶边界清晰,内呈无回声暗区。
病灶周边多有低回声晕环。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实质性团块内部及周边血流色彩丰富,脉冲多普勒可检测到动、静脉血流频谱。
(5)脾血管肉瘤超声图像特征:此病又称脾恶性血管内皮瘤。
是少见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其超声图像特征为:脾脏肿大,内可见单发或多发中等强回声不均质肿块,内间杂小无回声区;肿块体积较大,边界欠清晰,外形不规整。
彩色多普勒超声于团块内部及周边可见血流色彩丰富,脉冲多普勒可检测到动、静脉血流频谱,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可高达128cm/s(见图31)。
4.脾脏常见囊性病变有哪些及超声表现如何?脾脏囊性病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脾囊肿:超声图像特征:①脾脏大小正常或肿大,外形正常,轮廓线清晰,如囊肿位于脾脏浅表部位时可看到脾脏局限性隆起;②牌实质内见到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有光滑的囊壁,后方可见回声增强效应;③病变大多数为单发,偶有多发。
(2)多囊脾:为先天性病变,囊肿内壁衬有分泌细胞;声像图特征:①脾脏多显著增大,形态失常;②脾实质内大小不等多个液性暗区,轮廓清晰整齐;③本病变为多囊性疾病,常同时伴有肝、肾的多囊病变。
(3)脾包虫性囊肿:超声图像特征:①脾脏增大,病变部位呈现包膜明显增厚的无回声区;②在囊肿内可见多个小圆形附着在内壁上的子囊回声;③脾实质受囊肿压迫多呈扁平状。
有畜牧区生活史,卡松尼(Casoni)试验阳性可助诊断。
(4)脾脓肿:常为全身感染性疾病时细菌经血行至脾脏,或脾囊肿继发感染所致。
超声图像特征:①脾脏肿大,脓肿呈圆形或椭圆形,壁较厚,内缘不整齐;②脓腔内呈液性暗区,其内可见散在的细小点状回声,或呈混合性回声。
5.脾脏弥漫性肿大原因及程度如何判断?脾脏弥漫性肿大原因很多,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1)感染性脾肿大,如伤寒、副伤寒、流行性出血热、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持续不退、肝炎等。
(2)充血性脾肿大,如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门脾静脉栓子形成等,致脾淤血、纤维化而肿大。
(3)血液病及其它原因致脾肿大,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
超声图像特征:(1)正常脾脏在左侧肋缘下不能探及,如肋缘下探到脾脏回声应考虑脾肿大。
(2)成年人脾脏厚度>4cm,脾脏长径>12cm者超声提示脾肿大。
(3)脾肿大时,脾门、脾实质、脾脏周围血管增多,脾门周围增粗的血管环状弯曲,脾静脉内径可达l-2cm,脾门区及脾实质内可见增宽的搏动性脾动脉回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团探测方向不同而呈红或蓝色,收缩期色彩明亮鲜艳,舒张期较暗淡。
脉冲多普勒呈收缩期单峰,舒张期有持续血流信号的动脉型频谱,其流速、流量等血流参数均高于正常脾脏。
脾静脉彩色多普勒血流团探测方向不同而呈红或蓝色,色彩鲜艳丰富,脉冲多普勒检查,可见持续性宽带状血流频谱,血流速度、血流量明显大于正常脾脏。
脾脏肿大的程度判断:(1)轻度肿大:形态一般正常,各径线测值稍有增加。
(2)中度肿大:失去正常形态,各径线值明显增加,增大比例可不一致。
(3)重度肿大:失去正常形态,脾门切迹消失,各径值显著增加,脾下缘超过脐,周围器官被推挤移位(见图32)。
6.脾结核超声图像特征有哪些?应与哪些疾病鉴别?脾结核较少见,是结核病的局部表现之一,结核病并非都伴有脾结核。
结核属特殊性炎症变化,它变性、渗出、增生,形成肉芽肿。
声像图表现因结核病期不同而表现不一样。
当急性全身性粟粒结核时,在脾内可形成无数肉眼可见的粟粒结核结节。
声像图显示牌内均匀密布米粒大小低回声团块,边界较清晰。
在慢性血行播散性结核时脾脏轻度肿大。
声像图表现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匀实性团块,可呈现强回声、低回声或蜂窝状,边界较清晰,有钙化时见强光斑及声影。
有的呈散在增强点状或斑状回声,后方伴声影,似满天星状。
干酪样坏死型结核时,脾脏肿大明显,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混合性团块,为强弱不等的实性区与无回声区相间,边界不规则。
脾结核应与下列疾病鉴别:(1)脾脓肿:常单发,边界清晰,壁较厚。
囊内液性暗区可见密集点状或絮状回声。
脾结核以多发为主,边界多不规则,内部回声杂乱。
如坏死、增生、钙化斑等不同病程的声像图表现同时存在,为结核病特点。
(2)脾梗塞:其所致凝固性坏死也可在脾内形成强回声区,但范围较大,呈楔形,尖端指向脾门,易于鉴别。
(3)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常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及肝转移,结合病史容易诊断。
7.脾损伤分哪几种类型?其超声图像特征如何?脾损伤分为中央破裂、被膜下破裂及真性破裂。
(1)中央型破裂为脾实质内部破裂、出血:声像图表现为外形轮廓规整、清晰,实质区见局限性无回声区,可伴散在细小点状回声,无明显包膜,外形不规整,病变区测量脾径线可增宽。
(2)被膜下破裂:于脾表面与被膜间可探及无回声区,内可见散在点状回声飘浮。
(3)真性破裂:可见脾外形失常,脾被膜及实质由某处中断,中断处脾实质内、被膜下及脾周围组织、盆腹腔可见无回声区,形态不规则。
晚期血液凝固、机化时可见片状不规则低或稍强回声。
8.脾梗死的病理改变及超声图像特征有哪些?脾梗死为各种原因引起脾动脉或其分支栓塞所致的脾组织局部缺血坏死。
当较大血管阻塞而引起梗死时,病灶多呈楔形,基底位于边缘部。
梗死早期病理表现为出血,以后梗死边缘充血水肿,内部组织液化坏死,继之肉芽组织形成并向坏死灶内延伸,最终纤维化,形成瘢痕。
如梗死灶中有细菌,则迅速化脓,形成脾脓肿。
声像图特点为:(1)牌实质内楔形或不规则形均质低回声区,周边因组织充血水肿而形成回声更低的晕环。
可单发或多发。
(2)楔形尖端指向脾门。
(3)随病程延长,病变区回声增强,不均匀。
组织缺血坏死时中心可出现液性暗区;陈旧性病变有纤维化、钙化时可出现强回声区及声影。
因纤维和瘢痕形成,病变体积趋于缩小。
9.何为脾静脉梗塞综合征?声像图表现有何特点?脾静脉梗塞综合征指脾静脉损伤、感染、血栓形成或脾静脉周围病变导致脾静脉阻塞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
主要表现为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如脾肿大,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反复消化道出血,左上腹疼痛等。
但无慢性肝病的临床表现,很少出现腹水。
临床反复消化道出血而找不到病因者,有可能为此综合征。
超声检查可发现脾静脉阻塞的部位及原因,因而具有重要价值。
声像图表现为:(1)脾脏肿大,边缘圆钝。
(2)脾静脉腔实变阻塞或外压性闭塞。
(3)阻塞远端脾静脉内径增宽。
(4)肝脏回声和门静脉内径正常。
10.脾脏有哪些先天性异常?超声如何诊断?脾脏先天性异常有:(1)副脾:指正常脾外的单个或多个球形脾。
其组织结构及功能与正常脾相同。
副脾的数目和位置不定,常位于脾门区,体积一般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