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迪尔凯姆与马克思社会学思想的异同

合集下载

迪尔凯姆

迪尔凯姆

迪尔凯姆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论一、概述埃米尔·迪尔凯姆(Deile Durkheim 1858-1917)是法国早期社会学家,也是欧美最著名的社会学者之一。

社会学是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由孔德在实证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他的社会学是一种包罗万象的大杂烩,既无明确对象,又无专门研究方法。

继孔德之后较著名的社会学家斯宾塞,试图明确社会学的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开展社会学研究的问题,但也没有涉及方法问题。

他们“是让人们知道社会学的可能性和困难,丝毫没有论述怎么样去研究社会学,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可以说,在迪尔凯姆之前的社会学家们几乎没有专门涉及方法论问题。

迪尔凯姆则着力于使社会学真正独立出来,一方面他明确其研究对象,他认为一门学科无特殊研究对象没有必要存在;另一方面,他着手社会研究方法问题,提出了其独立的方法体系,因而,迪尔凯姆被公认为西方社会学科学体系和专业体系的奠基者。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共分三个层次:(1)方法论;(2)研究方式;(3)具体方法与技术。

方法层次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其主要探讨的问题是:(1)社会科学能否像自然科学那样客观的认识社会现象?(2)是否存在客观的社会规律?(3)应该采用何种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4)如何判断社会科学知识的真理性?(5)人的主观因素对社会研究有什么影响?迪尔凯姆的方法论用一般说法来概括既是社会事实范式。

他强调社会现象的客观性,是客观事实,人们应用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研究客观的社会现象,来发现社会发展规律。

研究方式层次是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和操作方式,它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和步骤。

具体方法与技术指研究的各个阶段使用的具体方法技术,主要包括资料收集方式,资料分析方法和其他技术手段或工具。

迪尔凯姆在后面两个层次上倾向于注重准实验研究,并且指出共变法是最适合社会学研究的方法。

他进一步指出,社会学本身就是比较社会学,从而阐明了其方法立场。

总结迪尔凯姆的思想

总结迪尔凯姆的思想

总结迪尔凯姆的思想迪尔凯姆(Dilthey)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德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被誉为“人文科学之父”。

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迪尔凯姆的思想强调人文科学的独特性,并主张通过人类的理解来解析人类社会活动的意义。

他的思想深入探讨了主观经验的重要性,并对人类的主体性与客体性关系、历史的意义以及文化的特性进行了独特的阐述。

首先,迪尔凯姆主张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他认为,自然科学通过客观观察和实验来追寻普遍规律,而人文科学则关注人类的主观体验和行为。

迪尔凯姆认为,人文科学的目标是理解人类活动的意义,而不是预测或控制自然界的现象。

他强调人文科学的独特性和价值,并认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没有层次之分,而是彼此互补的。

其次,迪尔凯姆深入探讨了人类的主体性与客体性关系。

他认为人类是在世界中存在和行动的主体,人的主体性是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最本质的特征。

人类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能够主动理解和解释世界的存在者。

迪尔凯姆认为,人的主体性是通过思考、感知和交往与他人形成联系的关键。

他主张通过文化和语言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进而推动人的主体性的发展。

此外,迪尔凯姆对历史的意义进行了深入思考。

他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集合,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迪尔凯姆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性,认为了解历史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现在和未来。

他主张通过研究历史,人们可以从过去的经验中获得智慧,为未来的行动指引方向。

迪尔凯姆的历史观启发了后来历史学家对历史研究方法和历史意义的深入思考。

最后,迪尔凯姆对文化的特性进行了独特的阐述。

他认为,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核心,是个体和社会之间共同塑造的产物。

迪尔凯姆强调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认为文化是对人类社会行为和价值观的集体体现。

他主张通过研究文化,人们可以了解不同社会和时代的差异、相似之处,进而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和交流。

社会事实和社会学——埃米尔·迪尔凯姆和他的《社会学方法论》(一)

社会事实和社会学——埃米尔·迪尔凯姆和他的《社会学方法论》(一)

社会事实和社会学——埃米尔·迪尔凯姆和他的《社会学方法论》(一)每个人都是一个星座,都各有自己的天地。

在社会学中,孔德发现了秩序与进步,斯宾塞发现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的相似:韦伯发现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滕尼斯发现了公社与社会的区别,齐美尔发现了交往的形式,帕累托发现了“.剩余物”和“社会精英”。

那么,鼎鼎大名的迪尔凯姆呢?我以为,作为近代社会学之父,迪尔凯姆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迪尔凯姆一生著书颇丰.但使其名垂午史的杰出思想,在理论上,主要体现于《社会分工论》和《自杀论》里;在方法上,则蕴涵于《社会学方法论》中。

这三部书,构成了迪尔凯姆社会学思想大厦的主体,其他一系列著作,不过是他在三部书里主要观点兴犹未尽的进一步发挥。

从迪尔凯姆的思想发展进程看,《社会学方法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他的第一部主要著作《社会分工论》发表于1893年。

主要是讨论社会异化与其他各种因素的因果关系,并进而企图提出社会变迁过程中的社会类型。

这是他的社会学思想形成期作品,许多社会学基本思想,以全新姿气出现。

但也由于是形成期的早期思想.一些重要观点表达得不够清晰.在解释上遇到不少困难。

他迫切需要有一套自己的独特的方法,以支撑其宏大的理论体系。

于是,飞895年《社会学方法论》问世了。

该书不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有逻辑性结构的社会学特有方法论.支撑迪尔凯姆提出的许多新观点和新概念,把它们联结成一个体系加以深入发挥,而且,借助这套独特的方法.他进行了社会学史上最早的有“社会学意义”的实证研究,’《自杀论》就是最杰出的一例。

如果从社会学学科发展来看,该书确定了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和独特的病究方法。

所以,《社会学方法论》也是社会学在挤入科学之林之努力过程中最有贡献的作品之一。

全书由前言和七章组成。

从内容上区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什么是社会现象,如何观察社会现象,在观察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要注意的细节。

第二部分,论述了制定社会分类的准则,以及如何对社会现象作出解释。

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研究分析

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研究分析

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研究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研究犯罪是社会问题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它给人们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甚至威胁到人们的安全。

因此,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对人类社会的结构和演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以功能学为基础的社会学理论,他的研究对于犯罪社会学思想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是基于功能论的一个重要代表,他认为社会是一个具有相互作用和互相依赖的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有机的。

他反对了社会学中早期流行的结构功能论和个人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不是由个人组成的,而是由一系列相互依赖的部分共同构成的整体。

迪尔凯姆认为,犯罪不是一种独立出现的现象,而是与整个社会结构密切相关的。

在迪尔凯姆的看来,犯罪行为反映了社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在迪尔凯姆看来,犯罪行为其实是社会功能丧失的一个表现。

社会中的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失效就会导致犯罪行为的出现。

迪尔凯姆认为,犯罪行为破坏了社会的结构和秩序,但是它也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犯罪行为是社会问题的一个表现,也是社会变革的一个推动力量。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对于犯罪社会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犯罪行为的原因和背后的社会结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在对待犯罪问题时,社会学家经常会采用功能主义的角度来分析,这是受到迪尔凯姆的影响所导致的。

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犯罪行为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才能有效地减少犯罪行为。

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的一个核心就是要寻找犯罪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有效地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惩治犯罪行为。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以便更好地理解犯罪社会学的本质和犯罪行为背后的社会问题。

除了功能主义,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还包括结构主义的观点,他认为社会是由不同的结构层级构成的,这些层级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迪尔凯姆与马克思韦伯社会方法论的比较

迪尔凯姆与马克思韦伯社会方法论的比较

迪尔凯姆与马克思韦伯社会方法论的比较摘要:迪尔凯姆与韦伯在西方社会学思想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两位思想家从各自不同角度出发建构了迥然不同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形成了社会学中的整体主义的、实证的传统和个体主义的、人文的传统的对立。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和自然一样有其运行的特殊规律,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试验和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和解释现象;并依据此,迪尔凯姆提出了以“社会事实”为研究对象和研究基点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体系。

韦伯则从社会唯名论的角度认为个体是社会的真实存在,社会只是个体集合在一起的“名称”。

并依据此将“社会行动”作为其“理解社会学”的研究基点,韦伯社会学的任务便在于解释性的理解社会行动并对社会行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因果性的说明。

关键词:社会学方法论社会事实社会行动迪尔凯姆与韦伯是古典社会学阶段两大方法论———实证社会学与理解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哲学观、对社会本质的认识、核心概念以及解释策略等方面各辟溪径,对后世的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它主要探讨的是有关社会学学科体系及基本假设的一般原理问题,包括研究的立场、方位、视角、基本观点以及解释社会现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逻辑程序等。

从社会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它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

孔德最早提出“社会学”的概念也是将其划入哲学领域,进而对社会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讨论,并提出了实证主义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后为社会学的集大成者迪尔凯姆所继承,并发扬光大;但它却与社会学古典理论奠基者之一的韦伯的社会学思想完全不同,并因此分别开创社会学研究两大不同的方向领域。

就它们的社会根源则是来自于欧洲中世纪经验哲学正统流派的唯实论和非正统的唯名论。

唯实论则与维名论的观点相反。

这种以唯实论和维名论的思想来看社会便产生了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名论者认为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并确认只有个人行为和细节才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而社会唯实论者则认为社会是一个有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思想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思想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事实”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要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在他看来,应当把社会事实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1)社会事实的含义:一切行为方式,无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个人以约束的,都叫社会事实。

他认为,社会事实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制约性:即社会事实不仅存在于个人的意识之外,而且还具有一种必须认同、服从的、带有某种强制性的力量。

这种强制性力量会强加于个人,而不管个人是否愿意接受它;二是客观性。

也就是说它是实际存在的一种对象,而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另一方面,迪尔凯姆认为客观性不等于可见性或者可触性。

例如,法律、道德、宗教信仰甚至包括语言以及货币制度等都独立存在于个人的意识之外;三是普遍性。

这是由于它具有集体性。

迪尔凯姆利用19世纪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证明了聚合在一起的个人行为不同于其独处时的行为。

在他看来,人从来都没有生活在孤立的状态之中,所以,精神风尚一定会凝聚成社会集体观念。

(2)社会事实的类型在《社会学方法论的准则》一书中,迪尔凯姆将社会事实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物质形态的社会事实。

主要包括:①社会;②政党;③教会;④组织等;二是非物质形态的社会事实。

它主要有:①道德;②集体表象(价值规范);③社会潮流;2、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在1895年的《社会学方法论准则》中,迪尔凯姆认为,作为一门科学的学问,一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学应当有自己的方法与准则。

他于是提出了如下“准则”:(1)把社会事实当作社会学研究的起点:一是要摆脱一切预断,尊重事实,排除一切在头脑中已经存在的观点,像笛卡尔那样,做到“我思故我在”;二是要从感性材料出发去开展研究,达到对社会事实的本质认识;三是要剔除感性材料中的主观成分,寻求价值中立。

(2)要能区分正常的社会现象与病态的社会现象正常的社会现象是指“规则的现象”,即“应当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的现象”;病态的社会现象指“不规则的现象”,即“偏不这样的现象”,“特殊存在的现象”;从这个视角来看,犯罪就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而不是病态的是社会现象。

迪尔凯姆与马克斯韦伯思想比较

迪尔凯姆与马克斯韦伯思想比较

迪尔凯姆与韦伯的思想比较学生姓名:吴金丹学号:20084053021专业:社会工作中国·大庆2011年11月12日迪尔凯姆与韦伯的思想比较摘要:迪尔凯姆与韦伯是古典社会学阶段两大方法论,实证社会学与理解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两位几乎同时代的思想家从各自不同角度出发建构了迥然不同的社会学理论体系,形成了社会学中的整体主义的、实证的传统和个体主义的、人文的传统的对立。

他们在哲学观、对社会本质的认识、核心概念以及解释策略等方面各辟溪径、对后世的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两位社会学家的思想做一下浅显的分析与比较。

关键词:社会学方法论宗教社会学一、二者主要思想对比法国社会学家E·迪尔凯姆继承和发展了孔德的实证主义思想, 以其全面客观的分析方法成为实证研究社会的典范, 他明确地将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事实”的科学, 使社会学获得独立学科的地位。

指出社会事实具有客观性、强制性和普遍性, 研究社会的具体方法是通过观察、统计和比较, 从各类社会事实的相互作用中, 揭示决定某一社会事实的主要原因。

迪尔凯姆的理论被称为“社会学主义”。

而德国社会学家M ·韦伯则受狄尔泰等唯心主义哲学传统的影响, 认为社会科学的性质及对象与自然科学有本质的不同, 无法采用自然科学的“规范方法”加以研究, 而只能用人文科学的方法加以阐释。

因此他将社会学归结为一门“社会行动”的科学, 认为社会最基本的分析单位是社会行动。

社会学就是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并据此通过社会行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对社会行动作因果解释”的科学。

韦伯基于社会唯名论的立场始终认为个人才是社会行动的真正主体, 只有通过把握人的行动动机才能“理解”社会现象的“主观意义”。

二、社会学方法论的比较(一)研究对象:社会事实与社会行动1、迪尔凯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是“社会的”事实 ,指的是它以社会整体为基础 ,存在于社会整体之中 ,不仅不以个人的事实为基础 ,不以个人的事实为转移 ,而且具有个人事实所不具有的特殊性质。

社会事实和社会学——埃米尔迪尔凯姆和他的社会学方法论

社会事实和社会学——埃米尔迪尔凯姆和他的社会学方法论

社会事实和社会学——埃米尔迪尔凯姆和他的社会学方法论埃米尔·迪尔凯姆(Émile Durkheim)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对社会事实的研究以及他提出的社会学方法论对现代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迪尔凯姆通过对社会事实的研究,试图揭示出社会的规律和秩序,并通过提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事实是存在于社会中的客观存在,它们是社会行动的结果,又反过来影响了社会的行动。

社会事实具有强制性和客观性,它们可以限制和引导个体的行为。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事实包括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社会组织等,它们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础。

迪尔凯姆提出了一种集体意识的概念,即社会事实存在于社会中的集体意识中。

个体通过社会交往和社会化的过程,将社会事实融入到自己的意识中,并通过遵守社会规范来实现社会秩序。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事实对个体的行动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个体的行动是社会事实的体现和延续。

为了研究社会事实,迪尔凯姆提出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即社会学方法论。

他强调要用社会实证主义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即通过实证和数据来验证社会理论。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应该是一门客观而科学的学科,它应该通过建立理论框架和进行实证研究来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和原因。

迪尔凯姆还提出了一种研究社会事实的方法,即比较研究法。

他认为,通过比较不同社会的社会事实,可以揭示出社会现象的共性和特殊性,并进一步理解社会的规律和变化。

迪尔凯姆的比较研究法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论在当时是一种革命性的思想,它对现代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迪尔凯姆的方法论引领了社会学从哲学和历史学走向科学的转变,使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他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提供了启示。

总之,埃米尔·迪尔凯姆通过对社会事实的研究,揭示了社会的规律和秩序,并通过提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研究

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研究

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研究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研究21世纪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犯罪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因为种种原因,犯罪数量不断上升,犯罪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在面对如此庞大的社会问题时,如何理解和解决犯罪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是一位开创性的社会学家,他的社会学思想独具特色,在社会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的角度出发,探讨犯罪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

一、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简介迪尔凯姆作为法国社会学的代表人物,他主要的贡献在于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的规律性认识和分析,强调了社会学对于研究社会现象的重要性,电话机唯物主义视角下,他提出了社会是“超个体”的观点,研究了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原则。

在其著作《社会分工论》、《自杀》等中,迪尔凯姆对犯罪问题有着独到的阐述和贡献。

他认为,犯罪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犯罪的出现与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社会必须通过正规的渠道来解决犯罪问题。

二、社会分工和犯罪的关系从迪尔凯姆的社会分工理论出发,社会分工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但社会分工并不是绝对合理的,会出现社会分工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社会分工对个体的影响以及个体因分工失衡引起的种种问题都有很深刻的分析。

因此,社会分工理论对犯罪问题的分析有重要意义。

对于社会分工与犯罪之间的关系,迪尔凯姆提出了犯罪的社会学定义:犯罪是一种行为,它违背了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受到社会束缚力量的制约。

在执行社会分工的过程中,社会会常常出现某些个体不适应社会分工引起的失衡,从而导致犯罪的出现。

因为社会分工不同的领域和职位都有其特殊的规范,个体只有符合了这些规范才能够顺利地融入这个社会局面。

否则的话,这些个体往往被边缘化,被排斥,从而走向犯罪的道路。

三、犯罪的社会规制迪尔凯姆在自己的社会学思想中,将社会规制看作是一种正规的和合法的针对犯罪的社会方法。

对于犯罪问题的解决,需要利用规则、法律和制度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手段。

试比较迪尔凯姆和韦伯的社会学方法论思想

试比较迪尔凯姆和韦伯的社会学方法论思想

试比较迪尔凯姆和韦伯的社会学方法论思想[论文关键词]社会学方法论迪尔凯姆韦伯社会事实理解[论文摘要]迪尔凯姆和韦伯都是社会学成为学科的创立时期的两位主要代表人物。

两位大师都从自己国家的理论传统中继承了精华的部分,加上自己的研究与发展,在社会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方法论理论。

这些也形成了社会学的两大方法论原则的传统。

本文就迪尔凯姆和韦伯的方法论原则作了一些比较。

社会学从产生之处发展到现在,一直沿袭着两种传统——实证主义传统和反实证主义传统。

实证主义崇尚的是社会唯实论,认为在进行社会学研究时,可以象自然科学那样进行定量分析,并借助自然科学的方法来对社会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数字来反映社会背后的事实。

而反实证主义则是持社会唯名论的观点,认为社会本身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只是一个概念,客观存在的只是促成社会的个体--人。

它们认为研究社会不可能象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现象那样通过试验和数字反映出来真实社会,研究社会就要研究社会行动背后的意义,而意义只有通过理解的方式才能完全被掌握。

这是两大理论传统的根本区别。

曾经有人试着去融合两者之间的差别,但都是不成功的。

下面就将这两大理论传统的主要代表人物--迪尔凯姆和韦伯的方法论思想作一拙劣的比较。

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比较迪尔凯姆在其著作《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将社会学研究对象确定为“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

他是这样给社会事实下的定义:“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1]而韦伯的社会学被称作“理解的社会学”,他的社会学定义是“社会学是一门致力于解释性理解社会行动并通过对社会过程和影响作出因果说明的科学。

”[2]根据这一定义,可见韦伯将人的社会行动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从两人给出的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差别着实可以看出两人所代表的不同理论传统之间的区别。

试比较迪尔凯姆与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思想

试比较迪尔凯姆与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思想

试比较迪尔凯姆与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思想一、共性比较迪尔凯姆和韦伯既是宗教社会学的创始人,也是社会学的奠基人。

他们都各自根据自己的研究范式寻找合适的研究课题,他们都企图通过对宗教的研究来完善自己的方法论。

也就是说他们的研究动机是相同的。

其次,二人对于宗教的态度是一致的。

迪尔凯姆将宗教现象当作一种社会事实来研究。

他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那么当用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宗教时,也就等于默认这一点。

作为社会事实,(迪尔凯姆认为)宗教也具有客观性、强制性、集体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韦伯也把宗教想象当作一种客观的现象来研究。

二、差异性比较由于迪尔凯姆和韦伯所遵从的方法论,以及文化背景、研究目的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他们研究的内容、研究的角度以及最后的研究结论都有根本性的差异,一下试从四个方面讨论他们的区别:(一)对于宗教的本质和定义:迪尔凯姆认为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只是宗教的表现形式,宗教的根本特征在于它将世界区分为神圣事物和世俗事物。

神圣性是宗教的根本属性,是社会力量的体现。

宗教有两个构成要素,即与神圣性相关的信仰和仪式以及教会。

迪尔凯姆根据宗教本质和构成要素把宗教定义为“宗教是一种与既与众不同、又不可冒犯的神圣事物有关的信仰和仪轨所组成的同一体系,这些信仰和仪轨将所有的信奉它们的人结合在一个被称之为‘教会’的道德共同体之内。

”韦伯没有像迪尔凯姆一样给宗教界定一个严格的定义,他只是粗略的做了一些划分。

韦伯把宗教划分为非理性的宗教和理性的宗教。

非理性的宗教包括原始巫术和魔法行为等,理性的宗教指诸如基督教、印度教、佛教、儒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这一类的世界性宗教。

(二)宗教的起源:迪尔凯姆首先批驳了泰勒、斯宾塞等人认为宗教起源于原始人、对梦魂曲解的“泛灵论”,以及人们将自然现象无意识人格化的“自然崇拜论”。

他认为,人和自然现象本身并不具有神圣性,宗教的神圣性信仰只能来源于群体的生活,无论是个人内在的心理活动还是外在的自然力量,都不能成为宗教产生的基础。

迪尔凯姆社会观的特点

迪尔凯姆社会观的特点

迪尔凯姆社会观的特点迪尔凯姆社会观是指英国社会学家艾伯特·迪尔凯姆提出的一种社会学理论,它主要关注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规律。

迪尔凯姆社会观的特点在于它强调社会结构的重要性,认为社会结构是社会行为的基础,而社会变迁则是社会结构的演化过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迪尔凯姆社会观的特点。

一、社会结构的重要性迪尔凯姆认为,社会结构是社会行为的基础,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社会结构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社会结构的变化会引起社会行为的变化,而社会行为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社会结构。

因此,要深入了解社会行为,必须先了解社会结构。

迪尔凯姆将社会结构分为两个方面:机构和社会意识形态。

机构是社会行为的规范化形式,包括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

而社会意识形态则是社会的思想文化体系,包括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

这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结构是相对稳定的,它具有一定的惯性和延续性。

即使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基本框架仍然存在。

因此,要理解社会变迁,必须先了解社会结构的演化过程。

二、社会变迁的规律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变迁是社会结构的演化过程,是由社会结构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所引起的。

社会变迁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它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趋势性。

迪尔凯姆将社会变迁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社会、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

原始社会是指没有明确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工的社会,人们的行为主要依靠本能和习惯。

传统社会是指社会结构逐渐形成,社会分工开始出现,人们的行为逐渐规范化。

现代社会则是指社会结构高度复杂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人们的行为受到法律和规则的严格限制。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变迁的趋势是向着越来越复杂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这是因为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和规范化可以提高社会的效率和稳定性,使人们的行为更加合理和有序。

三、社会学研究方法迪尔凯姆强调社会学研究应该是科学的,要通过实证研究来探索社会现象的规律。

迪尔凯姆社会学思想简述

迪尔凯姆社会学思想简述

迪尔凯姆社会学思想简述埃米尔·迪尔凯姆(1858-1917年)是法国第一位学院式社会学家,也是欧美最著名的社会学家之一。

如果说孔德首先使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说,那么可以说是迪尔凯姆首先使社会学成为高校中的一门独立学科。

其本人也荣任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并在法国以其所创办的《社会学年鉴》的编辑部为核心形成了迪尔凯姆学派,影响甚大。

其本人被誉为现代社会学的奠基者和社会学主义的巨擎。

提起迪尔凯姆的社会学,不能不谈论他推崇备至而又为之奋斗一生的社会学主义。

我们知道自创始人孔德以来将社会学建立成象自然科学那样的实证科学的努力就没有停止过,但是这样的努力却使得诸多社会学家转而求助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学及后来的心理学这种趋势反倒扼杀了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现实可能性。

自斯宾塞以来,不同形式的生物还原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大行其道,新兴的社会学的独立性和存在必要性受到严峻的挑战。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思想就是这种时势下的产儿,时代需要他来捍卫社会学的独立性与合法性。

他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而社会事实必须要用另一种社会事实来解释,因此社会学的存在不必以其他学科的存在为前提,相反社会学倒是可以为其他学科提供有益的帮助。

就这样在迪尔凯姆高举的社会学主义的大旗下,终于为社会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使社会学在高校的学科体系中有了属于自己的营地。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准则》一书在其社会学思想的发展历程里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尤其就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言,该书是最有贡献的作品。

在这本书里迪尔凯姆用6章的篇幅谈论了三个主要问题:其一,什么是社会事实;其二,社会事实的特性如何;其三,如何研究社会事实。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

迪尔凯姆把在社会层次上发生的种种现象称为社会事实,而这些社会事实又构成了社会,它是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

社会事实是基于团体而非个人的。

迪尔凯姆认为一种思想和一种行为,如果仅仅发生在单独的个人身上,不能算作社会事实,只有通过某种方式或过程成为多数人的共同思想和行为时才获得社会事实的性质。

社会学研究对象及其方法论准则的再思考——以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的理论探索为研究视域

社会学研究对象及其方法论准则的再思考——以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的理论探索为研究视域

2021第1期·总第567期自19世纪中叶以来,社会学在不到200年的历程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特别是自20世纪中叶以来,基于人类社会所呈现出的空前动荡与多重危机,社会学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更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外学界就社会学的内涵、研究对象、研究方论等进行了一系列深入探讨。

尽管如此,学界在对社会学基础理论问题的理解上仍存在较大争议。

例如,在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理解上,学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域出发,分别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应侧重为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社会现象、社会过程、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社会行动、社会互动、社会变迁、社会文化等。

这些争议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元问题,即何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论准则等问题。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相信通过某种“回溯”,通过回到问题的“原点”,特别是通过对古典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社会学理论的回顾与研究,会对此问题的澄清有所裨益。

这种相信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研究项目“当代俄罗斯‘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研究”(项目编号:19YJC710115)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暨文化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黑龙江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

摘要:作为社会学理论的早期奠基人之一,迪尔凯姆力图通过对社会学研究对象、方法等的探索,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理论。

在他看来,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并非任意的、主观的构造。

社会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它虽不是“物”,却有着“物”一般的客观属性,并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合成性、客观性、外在性等特性。

而在这些诸多特性中,迪尔凯姆认为最为重要的便是普遍性和强制性,其他特性都是从这两个特性中衍生出来的。

在对社会学研究对象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迪尔凯姆进而探索了社会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并确立了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准则。

可以说,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研究对象及其方法的探讨是具有典范意义的。

[马克思,思想,郭尔]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思想的对比

[马克思,思想,郭尔]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思想的对比

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思想的对比异化在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他们哲学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对异化的批判与消除异化途径的认识上二者却迥然有别。

这两种不同思考异化的视角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都不过时。

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是同时代人,他们生日相同,相差五岁。

他们所生活的时代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统治地位的变革时代。

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都对时代持激烈的批判态度。

在他们看来,现代社会虽然在生产力、科学技术、财富创造等方面优越于先前的所有时代,但是在人所遭受的奴役与异化方面也是空前的,他们都将人的异化视为时代的最大问题和最不人道之处。

一、对异化的不同批判面对19世纪的欧洲社会,马克思与克尔凯郭尔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当时人的异化处境。

他们在对异化的关注视角、异化的表现以及异化的态度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见解。

(一)异化的视角不同:经济生产领域与精神文化领域。

马克思在经过了早期从事编辑工作的经历和对黑格尔法哲学与国家哲学的批判后意识到,要对现代社会有更好了解就必须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去寻找。

因此,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转向了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马克思既达到了对现代社会的彻底批判,又达到了对现代社会人之异化处境的彻底揭露。

具体而言,马克思通过对现代社会资本与劳动对立的分析,批判了现代社会的异化劳动;通过对社会分工的分析,批判了分工作为一种外在力量对人的发展的制约;通过对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通的要素商品的分析,揭露了现代社会的商品拜物教,在商品拜物教的基础上,又进而揭露了现代社会的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

可以说,马克思主要是通过对经济生产领域的研究来揭示现代社会的异化,并从经济生产领域出发寻找异化产生的根源。

克尔凯郭尔与马克思从经济生产领域关注异化的视角不同,他始终将关注的视角停留在精神文化生活。

通过对当时人的精神状况、文化领域的观察以及对个体生命的体悟,克尔凯郭尔批判了资产阶级市侩主义、精神堕落、大众社会与大众文化。

论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论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 学的方法 论有其 自身 的特 点 , 这是 由社会 学 研究 对象本身 的特 殊性决 定的 。 因 此 , 如 何界 定 社会学 的研究对 象 , 是建 立 社 会 学 方法 论 首先要 解 决的 问题 。
迪 尔凯姆认 为 , 社会 学 研究对象是社会 事实 。 他把社会 事实看 作是 独立 于 个人 的特 殊现 象 。 也 就是 说 , 各种 在个人 意 识 中可 以找到 的思 想 以及 个人 的行为都 不 算是社 会事实 , 而 只 能算是 “ 心 理 的社会 事实” 。 他 认 为 , 纯 粹 的社 会事实 是一 种集体 的现 象 , 它 独立 于 个人 机 体和 心 理 , 按 照 他 的划 分 , 社 会 事实 分 为动态 部 分和 形 态 部分 。 社 会 事实 的动态 部 分是 集体 的思 想、 行为 和感觉 。 此 外 , 社会上还 存在一些 外貌的 、 形态的事 实 , 如 各地 区 人 口 的 分 布、 交 通道路状 况 、 人 们的居住环 境 等 , 这类事 实被称 为 “ 存在状 态” 的事实 。
某些 非 最 本质的属性 。

迪 尔凯姆 从机械 唯物 论的观 点 出发 , 强 调 社 会 学 研 究方 法 的最 基 本 原 则 是 要 把社 会 事实
当 作客 观事物 来看待 , 他 之 所 以强 调 这 下间题 , 是 因为他那 个时代 的社会 学研 究依然 停 留 在 主 观 意 识 阶段 。 他 认 为 , 社会学有 待于象 杨理 学、 化学等学 科 一 样 , 迈 向客观 实 际 研 究 阶
一 10 3
性质和特 点 。 迪尔凯姆还批 判 了斯 宾塞的社会 学研究 方法 。 斯 宾塞的社 会学理 论中的 一个 基
本 概念 是 协作 , 他 以 协 作为分类标 志 , 把 人类 社会 分 为军 事社 会和 工业 社会 。 在 迪 尔凯姆 看 来 , 斯 宾塞定义 的社 会 , 并 不 是现 实 中的社会 , 而是他理 想中的社会 。 他 认 为 斯宾塞研究 社 会 不 是从 实际 出发 , 通过事 实来考 证 , 而是用 观念来估 量 事实 。 因 此 , 不 可 能得 出科 学的结 论 。

关于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思想探析(一)

关于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思想探析(一)

关于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思想探析(一)论文关键词:迪尔凯姆实证主义社会事实论文摘要: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论是实证主义的,也是唯理性科学主义的。

实证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迪尔凯姆的实证研究方法使社会学区别于纯思辨的研究,实证主义推动了社会学向精确化、定量化的方向发展,对社会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这一科学研究手段被应运用于社会学领域,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法国学者迪尔凯姆(EmileDurkheim)是19世纪20世纪初出现的社会学奠基人。

他关于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为当代西方社会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理论至今仍是社会学领域无可争议的基石。

迪尔凯姆的《社会分工论》、《论自杀》和《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等著作被公认为社会学的经典著作。

因此,探讨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思想,是研究社会学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对我们现在的社会学研究有很大意义。

其实证主义思想贯穿于他的方法论中。

今天回顾他的学术思想可以更好的开拓我们的思路,对我们的社会学研究和社会建设都是很有意义的。

一、实证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有了巨大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令人惊喜的变化。

这使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巨大推动力,而且也深刻地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传统的理论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无法概括和说明自然科学的新成就。

实证主义就是在这一需求中产生的。

早期的实证主义主要由法国社会学家孔德的倡导而盛行。

他创立的实证主义由近代转入现代的重要之一。

“孔德认为人类对社会的了解已经走过了神学的阶段(1300年以前)和形而上学的阶段(1300-1800年),从而进入了科学的阶段。

实证主义的兴起标志着神学和形而上学的衰落,也标志着客观的科学研究已经取代了主观的宗教信仰。

”1]孔德主张,社会学应当是一门类似自然科学的、以研究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学科,这门学科应当采用建立在观察基础之上的实证主义方法。

他在社会领域中引入了自然科学形成时建立的基本假设,即知识的经验性或实证性、研究的客观性和世界的统一性。

迪尔凯姆与默顿

迪尔凯姆与默顿

一、迪尔凯姆(一)简介:法国犹太裔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法国首位社会学教授,《社会学年鉴》创刊人。

与卡尔·马克思及马克斯·韦伯并列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主要著作是《自杀论》及《社会分工论》等。

迪尔凯姆的主要的思想集中于四部巨著:《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作为现代社会学的开拓者,迪尔凯姆一生出版了大量关于教育、宗教、自杀、法律和犯罪的论文和专著,为社会学的学门化和科学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思想观点:1、社会观①社会唯实论社会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尽管社会是有无数个人联合而成的,但他本身是属于高于个人的相对独立的实体,具有超越个人的独特性质,这种独特性无法在单个人身上找到。

②社会整体观社会的实体性必须由社会整体性加以说明。

社会整体观的哲学基础是:整体不等于或大于部分之和。

迪尔凯姆强调,作为整体的社会,其成员之间的关系除了物质性结合以外,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性结合。

2、社会团结与社会分工在迪尔凯姆看来,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而社会团结是一种最基本的社会事实,它影响和决定着其他社会事实。

①社会团结的含义与“社会内聚力” 、“社会整合” 的含义大体相同,指的是把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信仰或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

②社会分工的原因同一空间内人口的增长,使得人口密度增加,人们精神和活动方面的频率加大,必然导致生存竞争的激化,职业专门化是减弱人们之间的生存竞争冲突,同时又能防止社会解体的一种合理选择。

③社会分工的后果为个人意识和个性的发展造成了空隙,削弱了集体意识,造成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

3、自杀论①利己型低度的社会整合及由此而来的个人主义膨胀,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松弛,迪尔凯姆主要分析了宗教信仰和家庭两种因素与利己主义自杀之间的关系。

社会的人必须以他为之服务的社会作为生活前提,他需要一种高于自我的生活目标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迪尔凯姆与马克思社会学思想的异同
作者:高昌刚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1期
摘要:迪尔凯姆与马克思生活的年代大致相当,面对同样的时代危机,他们都追求以“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解决危机。

但他们对现代性危机的根源认识不同,进而提出的解决危机的方法也不同。

关键词:马克思迪尔凯姆社会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B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064-01
一、社会观相同:社会唯实论、整体主义社会观
(一)迪尔凯姆:社会事实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虽然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但正如自然界中由无数分子构成的有机物一样,社会一经产生便具有了其组成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殊性质。

“构成社会的这种特殊综合产生了与个人意识现象完全不同的新现象”。

迪尔凯姆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社会事实,并对其进行了定义“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于个人以约束,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他还强调要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考察,即把社会现象作为构成社会学研究出发点的实物论据来研究。

(二)马克思:唯物史观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特殊的具体的社会,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无论个人的自身条件如何,都不能生活在社会之外,超脱社会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

换言之,完全脱离社会绝对的、独立的人及其行为是不存在的。

马克思认为包括黑格尔在内的唯心史观都忽视了一个十分明显的事实,即意识不能够脱离现实的物质和社会环境而独立存在,它总是这种环境的派生物。

并且“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二、理论产生的缘由相同:对现代性危机的反应
仔细阅读迪尔凯姆的《社会分工论》、《自杀论》等主要著作,可以发现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恰当地理解并有效地解决西方国家19世纪从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所遭遇的种种问题与危机。

他认为想要有效地探究这些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必需通过对社会进行“科学”的研究,这是其毕生的学术追求。

19世纪上半叶的现代性危机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的破坏作用也给马克思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他对这个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在他看来)曾经充满生机现在却危机四伏甚至穷途末路的社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力图通过对社会的“科学”研究找出时代危机的原因,探求跨越危机的方法。

三、对产生危机的根源认识不同
(一)迪尔凯姆:社会转型中的失范
“在本书里,我再三强调了现代经济生活存在着法律和道德的失范状态”迪尔凯姆在《社会分工论》一书的第二版序言中这样写道。

那么,又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这种失范状态的产生的呢?有人认为是高度发达的分工导致了这种结果。

迪尔凯姆反对这种看法,认为正常的分工“绝对不会造成社会的支解和崩溃,它的各个部分的功能都彼此充分地联系在一起,倾向于形成一种平衡,形成一种自我调节机制。


在《社会分工论》一书中,迪尔凯姆详尽地分析了分工引发的社会后果,而改变社会团结的基础进而改变了社会团结类型则是最重要的社会后果。

迪尔凯姆认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在不同的时代都可能存在,只不过是比重上的差异而已:在古代社会占据优势地位的是机械团结;而现代社会占据主导的则是有机团结。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过是机械团结的地位不断衰落、有机团结的地位不断上升的过程。

劳动分工的发展在瓦解和削弱机械团结存在基础的同时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社会联接纽带,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得以继续存在,而不至因为传统社会连接纽带的瓦解而衰弱。

劳动分工“在任何情况下,它都社超出了纯粹经济利益的范围,构成了社会和道德秩序本身。


迪尔凯姆在分析正常分工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作用的同时,还分析了反常社会分工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作用。

在他看来当今社会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失范的分工引起的,现代社会一切危机的最主要的根源在于失范。

(二)马克思:现代社会的财产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最简单、最基本的一个事实是“人们首先必须首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的相反。

”马克思将经济关系或财产关系理解为全部社会关系当中最核心、最本质或最基础的部分,将自己
的注意力集中在现代社会的财产关系及其所引起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后果上,探讨了早期自由主义社会体制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试图从经济运动的机制和规律中找出现代社会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解决之道。

四、解决危机的方法不同
(一)迪尔凯姆:建立职业群体和职业伦理
迪尔凯姆认为在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旧有的社会规范和集体意识逐渐失效,而新的社会规范和集体意识还未有效地确立起来,此时的社会处于一种“价值真空”或“道德真空”的状态,从而导致了现代社会各种社会问题的产生。

迪尔凯姆对现代社会危机的诊断和孔德的看法如出一辙。

孔德指出,重建现代社会的秩序的两条基本途径是在全社会范围内重建思想一致和加强国家在全社会范围内的调节作用。

迪尔凯姆认为这些措施相当重要,但光有这些措施想要重建现代社会的秩序还远远不够。

在他看来,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工高度发达的社会,不同的职业活动领域具有各不相同的性质和内容,孔德主张的那种在国家和社会层次上的集体意识既无法为不同的职业团体建立一套共同的、具有有效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也无法为其分别制定不同、具体的行为准则。

(二)马克思:走向共产主义
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是现代社会一切危机与矛盾的根源;而要从根本上消除这些危机与矛盾,就必须首先消除其产生的社会基础----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建立一种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新型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

五、对社会分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态度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迪尔凯姆和马克思对分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看法也大相径庭。

迪尔凯姆对社会分工推崇备至,认为它促进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甚至认为它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基础,是现代社会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使得现代社会的秩序成为可能。

“把我们同社会维系起来的纽带,已经不再主要依赖于共同的信仰和感情了,相反,他们愈来愈成为劳动分工的结果。

”马克思则视社会分工为阶级分化的标志,阶级关系的本质就是分工关系。

只有分工消失后,阶级才会消失;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肯定会从历史中消失。

马克思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出发,得出了人类社会必然向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结论。

迪尔凯姆则严格区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差异。

在他看来,社会主义意味着将现代社会中失序的、无政府状态的某些经济因素、经济职能与“社会中心”的指导性连接起来,以便对社会进行更有效的调节。

它并不意味着对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进行根本的变
革,并不要求消灭私有制;共产主义则意味着通过将私有财产变为共有财产的方法来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六、结语
迪尔凯姆从社会整合的角度,提出了建立职业群体与职业伦理的主张;马克思则在唯物史观的指引下提出了共产主义的宏图。

虽然他们二人的视角不同,主张的解决方法不同,但他们以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精神和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力分别开创了社会学的实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两大传统,同时成为了社会学史上两座不朽的丰碑!
参考文献:
[1]迪尔凯姆.社会分工论[M].三联书店出版社,2000.
[2]杨善华.谢立中.西方社会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