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
二、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的概念和核心命题(一)概念三、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一)以社会事实为基础:研究方法的基础和原则社会事实虽然是通过个人的行为来构成的,但当个人行为一旦相互作用地构成社会现象时,“它们呈现出存在于个人意识之外的显著特征”。
方法论的逻辑前提:应该从社会现象的一般普遍性来把握研究对象社会学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1.社会事实的特点:(1)不可还原既不可化约为个人的行为和情感社会比率和集体表象社会比率:个人行为或个别事实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统计比例或计量关系在整体性的社会数字面前个人情况被中立化;实体性存在与关系性存在集体表象:公众意见、社会心理、社会规范、道德理想和思维模式“超越于我们之上,存在于我们之中”制约着个人(2)制约性(3)普遍性社会事实是人们的集体行为产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其实质就是制度,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社会结构。
通过对社会事实的界定,涂尔干完成了孔德和斯宾塞都没有完成的任务,那就是为社会学限定了独立的研究领域,区别于其他学科,为学科独立奠定了基础。
2.社会事实的解释原则(1)社会事实只能由社会事实来解释以保持客观性和普遍性(2)区分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因此“当我们试图解释一种社会现象时.必须分别研究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和它所其有的功能”②。
“在迪尔凯姆看来,要对社会现象进行充分的解释,历史分析(即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缺一不可。
历史分析使我们理解,为什么是这个特定事项而不是其他事项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发挥特定的作用;而功能分析则将揭示我们思考的这个特定事项会给整个社会或共组成都分的运作带来什么结果。
显然,涂尔干不仅最先阐明了功能分析的意义,而且我们不久就会看到,他的著作实际上就是一系列功能分析的范例:无论是对分工还是宗教的分析,他都强调了这些社会事实对社会团结和整合的功能。
正因为如此,如刘易斯·科塞所说:“迪尔凯姆应该被视为功能分析的直接先驱,这种分析类型后来在拉德克利夫·布朗和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下成为不列颠的主流人类学,再稍后,在塔尔科特·帕森斯和罗伯特·K.默顿的努力下,又引导出美国社会学中的功能主义。
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研究分析
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研究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研究犯罪是社会问题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它给人们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可能甚至威胁到人们的安全。
因此,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对人类社会的结构和演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以功能学为基础的社会学理论,他的研究对于犯罪社会学思想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是基于功能论的一个重要代表,他认为社会是一个具有相互作用和互相依赖的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有机的。
他反对了社会学中早期流行的结构功能论和个人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不是由个人组成的,而是由一系列相互依赖的部分共同构成的整体。
迪尔凯姆认为,犯罪不是一种独立出现的现象,而是与整个社会结构密切相关的。
在迪尔凯姆的看来,犯罪行为反映了社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在迪尔凯姆看来,犯罪行为其实是社会功能丧失的一个表现。
社会中的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失效就会导致犯罪行为的出现。
迪尔凯姆认为,犯罪行为破坏了社会的结构和秩序,但是它也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犯罪行为是社会问题的一个表现,也是社会变革的一个推动力量。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对于犯罪社会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的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犯罪行为的原因和背后的社会结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在对待犯罪问题时,社会学家经常会采用功能主义的角度来分析,这是受到迪尔凯姆的影响所导致的。
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犯罪行为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才能有效地减少犯罪行为。
迪尔凯姆犯罪社会学思想的一个核心就是要寻找犯罪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有效地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惩治犯罪行为。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以便更好地理解犯罪社会学的本质和犯罪行为背后的社会问题。
除了功能主义,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还包括结构主义的观点,他认为社会是由不同的结构层级构成的,这些层级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圣才出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章节题库(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圣才出品】第四章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名词解释1.正常现象与病态现象答:正常现象是指那些具有最普遍形态的事实;病态现象是指那些不具有最普遍形态的事实。
迪尔凯姆认为,普遍性是正常现象区别于病态现象的重要标志。
犯罪就是⼀种正常现象,因为它在任何社会都是普遍存在的。
正常现象的普遍性与集体⽣活的⼀般条件有关。
他认为,只有弄清常态现象产⽣的原因、存在的条件,才能更清楚地认识病态现象,他对⾃杀现象的分析、对失范问题的考察,就是建⽴在这种观点上的。
2.有机整合(团结)答:有机整合是建⽴在社会分⼯和个⼈异质性基础上的⼀种社会联系⽅式。
现代发达的社会像⼀个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样,其中每个⼈都按照社会分⼯执⾏着某种专门的职能,因此迪尔凯姆把这种社会中所出现的新的团结形式称之为有机团结。
有机整合是迪尔凯姆研究社会现象中社会团结问题时所提出的,有机整合成为维系社会成员的纽带是因为社会分⼯和社会专业化⽽造成的两者之间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关系。
这种关系表现在经济、政治和⽂化各个⽅⾯,尤其以物质利益为根本内容的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
3.集体意识答:集体意识是迪尔凯姆提出来的,集体意识是指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强调社会共识对整合的重要性,集体意识尽管只能依赖个⼈意识⽽存在,但它⼜不同于个⼈意识,它弥漫于整个社会空间,是社会的精神象征,既有⾃已的特性,⼜有⾃⼰的⽣存条件和发展模式,是机械团结的精神基础。
这⼀定义强调社会共识对整合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集体意识表现为抽象价值层次上的⼀致,即由更⼀般、更模糊的思维、价值和情感所构成。
4.《劳动分⼯论》答:《劳动分⼯论》是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发表于1893年的著作。
该书是作者的第⼀部代表作。
在书中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分⼯有正常的分⼯和变态的分⼯。
正常的分⼯产⽣了社会团结,对社会秩序发挥了正⾯的维护功能。
变态的分⼯有:速度过快的分⼯(导致个⼈⾏为缺乏法律道德约束)、不平等的分⼯(导致社会不平等现象)和不协调的分⼯(导致社会成员⾏动不协调,劳动积极性下降)。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课后习题(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圣才出品】
第四章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1.迪尔凯姆怎样界定社会事实?社会事实本质特征有哪些?答:(1)社会事实的含义迪尔凯姆认为,真正的客观性追求不能仅仅归结为对社会有机体组织与行为的研究,而应从社会现象的一般普遍性来把握社会学研究对象。
迪尔凯姆把他规定的一般性的研究对象称为社会事实。
(2)社会事实的特征①不可还原性即社会事实不是个人事实,它不能用个人的行为和情感来说明和解释。
迪尔凯姆指出:社会事实虽然是通过个人的行为来构成的,但是当个人行为一旦相互作用地构成社会现象时,“它们呈现出存在于个人意识之外的显著特性。
”a.迪尔凯姆所说的社会事实有两类:社会比率和“集体表象”。
社会比率是由个人行为或个别事实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统计比例或计量关系,他说:“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强度不同的舆论潮流推动着某些群体,或者有更多的人结婚,或者有更多的人自杀,或者有更高的或更低的出生率等等。
这种舆论潮流完全是社会的事实……统计学以把它们孤立起来的方式把它们提供给我们……由于这些数字中的每一个都无区别地包括了所有个人的情况,那么在现象产生中都占有一份个人情况就被中立化了,因此,个人情况不对现象起决定作用。
”b.从这个十分清楚的论证可以看出,所谓社会事实的不可还原性是在舆论和统计中经过认识过程形成的。
在人们对相互联系的个别社会现象的认识中,那些个别人或个别事件的个别属性被抽象掉了,剩下的仅仅是表现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关系,如出生率、死亡率等等。
迪尔凯姆认为,这些往往被人们称为概念或名称的关系,不是单纯的思想观念,而是确实的客观事实,并且是独立于个人意识与个人行为的客观事实,人们常常因为迪尔凯姆的这个观点而把他称为社会唯实论者。
②对个人的制约作用他指出:社会事实“具有强制力量,这种力量使它们凌驾于每个社会成员及其独立的个人意志之上。
”a.社会事实的另一类是:公众意见、社会心理、社会规范、道德理想和思维模式等,迪尔凯姆称之为“集体表象”。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思想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事实”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要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在他看来,应当把社会事实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1)社会事实的含义:一切行为方式,无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个人以约束的,都叫社会事实。
他认为,社会事实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制约性:即社会事实不仅存在于个人的意识之外,而且还具有一种必须认同、服从的、带有某种强制性的力量。
这种强制性力量会强加于个人,而不管个人是否愿意接受它;二是客观性。
也就是说它是实际存在的一种对象,而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另一方面,迪尔凯姆认为客观性不等于可见性或者可触性。
例如,法律、道德、宗教信仰甚至包括语言以及货币制度等都独立存在于个人的意识之外;三是普遍性。
这是由于它具有集体性。
迪尔凯姆利用19世纪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证明了聚合在一起的个人行为不同于其独处时的行为。
在他看来,人从来都没有生活在孤立的状态之中,所以,精神风尚一定会凝聚成社会集体观念。
(2)社会事实的类型在《社会学方法论的准则》一书中,迪尔凯姆将社会事实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物质形态的社会事实。
主要包括:①社会;②政党;③教会;④组织等;二是非物质形态的社会事实。
它主要有:①道德;②集体表象(价值规范);③社会潮流;2、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在1895年的《社会学方法论准则》中,迪尔凯姆认为,作为一门科学的学问,一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学应当有自己的方法与准则。
他于是提出了如下“准则”:(1)把社会事实当作社会学研究的起点:一是要摆脱一切预断,尊重事实,排除一切在头脑中已经存在的观点,像笛卡尔那样,做到“我思故我在”;二是要从感性材料出发去开展研究,达到对社会事实的本质认识;三是要剔除感性材料中的主观成分,寻求价值中立。
(2)要能区分正常的社会现象与病态的社会现象正常的社会现象是指“规则的现象”,即“应当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的现象”;病态的社会现象指“不规则的现象”,即“偏不这样的现象”,“特殊存在的现象”;从这个视角来看,犯罪就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而不是病态的是社会现象。
第三章--迪尔凯姆
社会地位平等—野心膨胀—利己主义与失范的思考 权力集中倾向——暴政,对外战争 良好社会结构整合的条件:权力分立;个人属于集体组织;个人
自由受到政府保护;普遍信仰;公民和政治联盟
第
一节 4、孔德与迪尔凯姆
迪尔凯姆从孔德那里借用了关于“社会事实”的科学 的设想,同意孔德关于社会组织的法则能够被揭示的 观点;孔德的方法论影响了迪尔凯姆的方法论,孟德 斯鸠对类型的强调,通过孔德强调使用类型作为比较 的分析工具的强化,形塑了迪尔凯姆的方法,迪尔凯 姆全部的学术生涯都坚持依据“形态学”或结构对现 象的分类必须优先于因果和功能分析.
第 一
节 1、孟德斯鸠与迪尔凯姆:
迪尔凯姆将自己社会学中的许多部分归功于孟德斯鸠的洞察力: 社会世界能被当做“事物”研究;构建类型是最佳的途径;构建 类型时研究数量、排列和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把法律看做 更宽泛的社会的和文化力量的指征是重要的;同时进行因果和功 能分析是明智的。
2、卢梭与迪尔凯姆
联系。
3、宗教将人们的活动置于一种神圣的意义体系中,
把集体意识内化于个人意识中,使人们感到对社会规范
的服从不是强迫性的,而是自觉自愿的,从而加强了集
识意识的社会整合功能。
宗教的基本要素:圣神的情感;关于圣 神事物信仰和价值;针对神圣事物的仪 式;强化的氏族结构。
世俗形式的替代:职业群体和国家成为 教会和部落;民族主义的信仰成为半神 圣性的。
推测-检验”过程。
(讨论大学扩招的原因及功能?)
第 三
节迪尔凯姆一生的学术兴趣主要集中在社会与个人的 关系方面,亦即社会秩序和社会团结问题。社会团结 的产生(宗教)、社会团结的类型,影响社会团结的 因素(社会分工),社会失范。
西方社会学第六章杜尔克姆的社会学思想
②强制性分工: 建立在社会不平等基础之上。不仅不能有效维持特定的
社会结构,反而引起阶级斗争。 ③纯经济的或纯技术的分工: 人们从事这一类分工并不是一种自愿选择的目的性行
动,而是一种迫于无奈或另有所图的手段。不考虑个人的 愿望或兴趣,由于缺乏坚实的道德基础而无法有效地将个 人整合到整体之中,留给个人的活动范围过于狭窄,不能 有效地激发起人们的积极性,产生不满和厌倦情绪,导致 疏离感。松弛了团结的纽带。
第六章 杜尔克姆的社会学思想
(3)普遍性 社会事实是全部社会成员共有的特征,
而不是个别人的特征。只有那些建立在社 会生活的整体基础上、由社会整体所塑造 和形成的一种特殊力量,使得人们不得不 产生同样的思想和行动,才是社会事实。
第六章 杜尔克姆的社会学思想
3、分类:
(1)物质性社会事实 如社会群体的地理环境、人口的分布、
第六章 杜尔克姆的社会学思想
第二节 社会学的研究层次、对象和方法 一、迪尔凯姆的社会观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 三、社会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第六章 杜尔克姆的社会学思想
一、迪尔凯姆的社会观
特点:社会唯实论和社会整体观 1、社会唯实论:
社会是独立存在的客观实体,是相对于个人来 说更高层次上并具有特殊性质的客观存在。 2、社会整体观:
认为,不管一个社会内部分工增长到何种程度,内部结构多么复杂 精巧,要想避免分裂和无休止的内部冲突,维持社会的统一,都必须 加强社会的统一道德,建立共同的信仰和价值体系,都应发展有机社 会的共同集体意识。
第六章 杜尔克姆的社会学思想
(2)对现代社会有机团结的另一重要威胁来自 极端的个人主义,来自对个性的不适当的夸大和 过分强调。
论自杀的原因
论自杀的原因—基于社会学理论视角姓名:范丛班级:社会学072班学号:14207051摘要:本文基于社会学理论视角,探讨社会群体的自杀倾向的社会因素。
通过借鉴迪尔凯姆关于自杀的四种类型的分类,分别逐一探讨不同自杀类型发生的社会原因,诸如,家庭状况、宗教信仰、道德规范、职业种类、文化水平,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制度等方面。
关键词:自杀;原因;社会学人们通常将自杀定义为行动者自身完成的主动的或被动的死亡行为。
根据这一界定,自杀似乎纯属个人行为,对它的原因方面的解释可以由心理学完成。
然而,迪尔凯姆认为:“基于社会学理论视角的自杀研究,而不是将自杀看作与其他事物无关的、孤立的、可以单独加以研究的事件,而是将一定时期内发生在一定社会中的自杀现象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那么自杀并不再显示孤立的个人现象,就其本质来说,它具有社会性质,是一种社会现象。
”一.前迪尔凯姆时期的自杀研究迪尔凯姆之前很长一个时期西方思想界对自杀这一现象的思考,主要集中在这样两个长期羁绊人们思想的问题之上:(1)个人有权自杀还是无权自杀?(2)自杀是个人的自由意愿还是被社会所决定影响。
显然,在当时,前者主要关涉的是自杀的伦理与道德问题,而后者则主要关涉的是自杀行为的个人性和社会决定性问题。
就前者而言,在法国思想史上,蒙田就一反教会反对自杀的传统而明确表示,“正像个人有权花自己口袋里的钱一样,他(她)也有权杀死自己的生命,所以,自杀不是不道德的行为”。
另外一位富有影响的英国哲学家休模,也表达了与蒙田相似的思想。
就后者而言,自启蒙运动以来,讨论即渐趋热烈且开始日益关注自杀行为的社会决定性。
例如,伏尔泰在其《哲学词典》中,就通过案例研究自杀的社会性。
只有把自杀视为“社会行动”、或者视为外在于个人的某些因素所影响下的行动时,才能比较确切地回答欧洲社会存在的诸如“城市自杀率大于农村”的问题。
因此,将自杀作为一种社会行动而看待的想法、或者将自杀视为受外在于个人的其他因素所影响的观点,在 19 世纪前半叶或更早的时候,就显现了端倪。
迪尔凯姆自杀社会学理论模型研究
个人的方式” ( 即社会规范 ) 区分 了失范型 自杀和宿 命 型 自杀 , 并 把 这 四种 自杀 放 在一 起 进 行 分 析 和讨 论, 甚 至 提 出 了失 范一利 己 、 失 范一 利他 、 利 己一 利 他等形式的混合 型 自杀。也就说 , 迪尔凯姆认为利
解 释利己型 自杀、 利他型 自杀和失 范型 自杀 。约翰
要认识该模型 的错误 , 必须澄清 两个 对《 自杀 论》 的质疑 : 迪尔凯姆的 自杀分类有没有逻辑错误 ? 社会整合与社会规范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吗 ? 为了回应这 两个质疑 , 我们必须对迪尔凯姆的
理 论进 行深 入 、 细致 的研 究 。 迪 尔凯 姆 根 据 两 条 标 准 区分 了 四 种类 型 的 自 杀: 根据 “ 个 人与 社会 相联 系 的方式 ” ( 即社 会 整合 ) 区分 了利 己 型 自杀 和 利 他 型 自杀 , 根据 “ 社 会 管 理
分别反映不 同的方面。因此 , 它们是独立的、 性质不
同 的 。根据 这 两个 因变量 区分 的 四种 自杀也 是 泾渭
似乎犯了逻辑上的错误——怎么能把根据两条标准
区分的四种类型的自杀放在一起讨论呢?如果根据 身高把人区分为高个子和矮个子 、 根 据收入把人区
分 为穷 人和 富人 , 并认为高个子、 矮个子、 穷 人 和 富 人 这 四类人 是 独立 的 、 性 质不 同 的 , 把他 们并 列在 一
逊 只字 不 提 “ 社 会规范 ” , 也 完 全 忽 视 了 宿命 型 自
迪尔凯姆认为 , 每一个社会都有一种 自杀的倾 向或趋势 , 即 自杀率 。 自杀率是一种社会事实 。决 定 自杀率这一社会事实的不是 自然因素和个人心理 因素, 而是两 大 社会 因 素 : 社 会整 合 与社会 规 范 。社
社会事实和社会学——埃米尔迪尔凯姆和他的社会学方法论
社会事实和社会学——埃米尔迪尔凯姆和他的社会学方法论埃米尔·迪尔凯姆(Émile Durkheim)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对社会事实的研究以及他提出的社会学方法论对现代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迪尔凯姆通过对社会事实的研究,试图揭示出社会的规律和秩序,并通过提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事实是存在于社会中的客观存在,它们是社会行动的结果,又反过来影响了社会的行动。
社会事实具有强制性和客观性,它们可以限制和引导个体的行为。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事实包括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社会组织等,它们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础。
迪尔凯姆提出了一种集体意识的概念,即社会事实存在于社会中的集体意识中。
个体通过社会交往和社会化的过程,将社会事实融入到自己的意识中,并通过遵守社会规范来实现社会秩序。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事实对个体的行动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个体的行动是社会事实的体现和延续。
为了研究社会事实,迪尔凯姆提出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即社会学方法论。
他强调要用社会实证主义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即通过实证和数据来验证社会理论。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应该是一门客观而科学的学科,它应该通过建立理论框架和进行实证研究来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和原因。
迪尔凯姆还提出了一种研究社会事实的方法,即比较研究法。
他认为,通过比较不同社会的社会事实,可以揭示出社会现象的共性和特殊性,并进一步理解社会的规律和变化。
迪尔凯姆的比较研究法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论在当时是一种革命性的思想,它对现代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迪尔凯姆的方法论引领了社会学从哲学和历史学走向科学的转变,使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他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提供了启示。
总之,埃米尔·迪尔凯姆通过对社会事实的研究,揭示了社会的规律和秩序,并通过提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E·迪尔凯姆
【法】E·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狄玉明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12月第一版,新图C91-03/5-1一、序言(P2)最常用的思维方式可能最有碍于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所以大家应当警戒第一印象的影响。
(P3)我唯一能接受的称号是理性主义者。
实际上,我的主要目的在于把科学的理性主义扩展到人们的行为中去,即让人们过去的行为还原为因果关系,再经过理性的加工,就可以使这种因果关系成为未来行为的准则,人们所说的我们的实证主义,不外是这种理性主义的一个结果。
(P7)把某一类事实作为物来考察,并不是把它们归到这一或那一实在的范畴,而是以一定的心态观察它们。
在着手研究事实时,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对事实的存在持完全不知的态度;事实所特有的各种属性,以及这些属性赖以存在的未知原因,不能通过哪怕是最认真的内省去发现。
(P9)社会学家应该在进入社会世界时,意识到自己进入了一个未知世界。
他们应该认识到,他们所要处理的事实的规律和生物学尚未形成以前生命的规律一样是不可预测的。
(P13)我非常清楚,社会生活的内容不能通过纯心理学的因素即个人意识的状态来解释。
(P16)我把能对个人意识产生强制作用这一特性上可以认识的行为方式或思维方式视为社会事实。
(P18)社会强制之所以具有完全特殊的性质不是来因于社会分子的某种组合十分严密,而是来因于某种社会表象具有权威性。
社会约束观念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它承认集体的行为方式或思维方式是存在于个人之外的现实。
二、什么是社会事实(P25)社会事实就是由存在于个人之身外,但又具有使个人不能不服从的强制力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构成。
(P26)我们的大部分观念和意向并不是我们自己形成的而是来自于外界,所以,它们只能强制我们承认他们,尔后进入我们的头脑。
还有一些也具有同样的客观性,也同样对个人产生影响但没有结晶化形式的事实,即人们所说的社会潮流。
(P30)一种现象要成为集体现象,除非它是社会成员所共有的现象,或者是大多数社会成员所共有的现象,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毫无疑问,它之所以是普遍的,是因为它是集体的(即多少带点强制性的),而不是因为它是普遍的,所以它才是集体的。
埃米尔 杜尔凯姆
人物简介
涂尔干1858年4月15日出生于法国孚日省埃皮纳尔一个小城镇的犹太教教士家庭。幼年曾学习希伯莱文、旧 约和犹太教法典。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走上实证科学的道路。
1879年,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1882年毕业。1882~1887年,在省立中学教书。其间赴德国一年学习教 育学、哲学、伦理学,深受W.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人类大多数的意向不是个人自己生成的,而是在外界的引导、熏陶和压迫下形成的。社会高于个人,社会事 实无法用生理学、个体心理学以及其他研究个体的方法来解释,而必须用社会学的方法、观点解释。他说,宗教、 道德、法律、社团、协会、语言,以及服装样式均属社会现象,都是社会学特定的研究对象。他还把社会事实分 为“运动的状态”和“存在的状态”,前者指与思想意识相关的现象,亦称“团体意识”;后者是社会上一切组 织和有形设置。迪尔凯姆注重研究前者。
谢谢观看
自杀论介绍
在《自杀论》一书中,迪尔凯姆试图从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上解释自杀的原因。他把自杀划分为 4种类型,即 利己型自杀、利他型自杀、失范型自杀和宿命型自杀。
利己型
迪尔凯姆认为利己型自杀产生于极度的个人主义。
社会的人必须以他为之服务的社会作为生活前提,他需要一种高于自我的生活目标和意义。如教徒的生活目 标是宗教信仰。
在近代社会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人们在意识、信仰上的差异也日益增大。但是社会没有瓦解,人们也 没有分离,这是因为古代维系团体的共同意识逐渐被分工制取代,社会分工使每个人在消费上依赖于其他人。分 工使社会像有机体一样,每个成员都为社会整体服务,同时又不能脱离整体。分工就像社会的纽带,故谓之“有 机团结”。
批判早期人类学家对宗教起源的解释
迪尔凯姆批判了早期人类学家对宗教起源的两种解释:万物有灵论和自然崇拜论。他说,这种解释说明不了 为什么在对于自然、生理现象的误解露出破绽后,宗教还能持续下去,直到今天。他认为,宗教不是要给人们一 种对于物质世界的描述,而是服务于社会。
迪尔凯姆的犯罪学理论 简介+功能+正常+失范
迪尔凯姆及其犯罪学理论一、生平与著作达维德·埃米尔·迪尔凯姆(Émile Durkheim,1858年-1917年)(Durkheim 又被译为“涂尔干”、“杜尔克姆”)是19世纪后期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在其社会学著作中对犯罪作了大量的研究。
他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社会规范对个人的控制等来解释犯罪与刑罚,从而开创了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犯罪学思想的另一种犯罪学思想传统。
迪尔凯姆的犯罪学理论是19世纪社会犯罪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20世纪西方犯罪社会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关于迪尔凯姆的一些基本介绍。
迪尔凯姆于1858年4月15日生于法国东部孚日省一个名叫埃皮纳勒(Epinal)的小镇,这是一个犹太人的居住地,他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都是犹太教教士,因而迪尔凯姆小时候便在家庭的熏陶下学习了希伯来文、犹太教经书和犹太教法典。
但长大以后,迪尔凯姆却并未子承祖业,而是在一位天主教女教师的影响下一度改信天主教,后来又毅然放弃家族传统,走上了自己喜欢的道路,即从事了实证科学的研究。
但迪尔凯姆的这个选择并非偶然,而是源于1870年普法战争的爆发,在战争中,他的家乡被普鲁士的军队占领,人们饱受战争的摧残。
迪尔凯姆认为,宗教不能解释这一切,宗教不是来自神,而是一种社会现象。
因此他开始对社会现象加以特别关注。
虽然这时候他并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去信仰犹太教,但也没有和犹太人断绝关系,他的很多朋友和日后的学生都是犹太人,而且,他早年不同的宗教体验对他的宗教社会学思想的形成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迪尔凯姆的人生可以说是充满了磨难。
他父亲在他19岁时就去世了。
迪尔凯姆在当地中学毕业后,于1879年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习。
在大学期间,他深受历史学家德·库郎校长的影响,接触了当时初具雏(chu)形的社会学,认识到共同知识和宗教对社会团结与整合的重要性,对他以后的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
• 其三,社会事实的普遍性。社会事实是全 社会成员共有的特征,而不是个别人的特 征。普遍性来自集体的属性。
2021/4/6
8
• (3)社会事实的类型
• 一类属于物质性社会事实。例如:社会的人口分 布、数量及密度、交通状况、住房样式等等。
2021/4/6
13
• 2、社会团结的类型
• (1)机械团结
• A.集体意识:“一般社会成员共有的信仰和情感 的总和”;依赖个人意识而存在,但又不同于个 人意识,它弥漫于整个社会。
• B.机械团结
• 以集体意识为基础。
• 含义:主要是由相似性所致的团结,在这种团结 形式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大,成员们遵循着 共同的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围绕集体意识达成的 一致性很高,成员的个体意识很弱。
• 孔德、斯宾塞虽然坚持社会是有机的整体, 但在解释社会进步时还是犯了还原论的错 误。孔德从人的心智发展的角度去解释社 会变迁,斯宾塞将社会进步的动因归结为 个人追求最大幸福的天性。
2021/4/6
11
• (2)对社会事实的完整解释必须包括因果 分析和功能分析。
• A.对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要分别进行研究, 而且要先研究原因,再研究功能。
2021/4/6
4
• (2)社会整体观
• 迪尔凯姆继承了孔德和斯宾塞的社会有机 论思想,强调社会的整体性质。
• 如果社会个体之间毫无联系,缺少将他们 结合起来的力量和结构,那么社会将不复 存在。
• 因此,社会是这样的一种整体:其个体的 相互结合和相互作用的性质不能简单地由 个体特征加以解释。
2021/4/6
民族团结的社会学分析——基于迪尔凯姆社会团结理论分析
大 民族 共 同体 的过程 和状 态 。在 我 国 , 则是 把 5 6个
不 同 民族联 合起 来 , 使 之 成 为 彼 此 具 有 相 互 依 存 的
良性互 动关 系 , 并 形 成 更 大 民 族 共 同 体 — — 中 华 民
族 的 过 程 和 状 态 。 民 族 团 结 的 外 延 包 括 汉 族 和 少 数 民 族 之 间 的 团结 、 各 少 数 民 族 之 间 的 团 结 以 及 同 一
Vo 1 . 1 2 No . 4
Ap r .2 0 1 4
2 0 1 4 年 4月
D OI : l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3 3 3 X . 2 0 1 4 . 0 4 . 0 3 2
民 族 团 结 的 社 会 学 分 析
态 。 因而 从 关 系 的 角 度 是 协 调 一 致 的 民族 关 系 ; 从 整
多极 化发展 趋势 , 但 美 国 及 其 他 一 些 西 方 国 家 为 了
自 身 的 利 益 和 国 际 地 位 仍 然 在 暗 地 里 推 行 霸 权 主
义 。一方 面它们 在 不 了解 我 国具体 国情 的基础 上 ,
从 民族 关 系 发 展 的角 度 来看 , 民 族 团 结 是 民 族
与 民族 之间 的“ 互动 、 整合 、 和 谐 ”; 从 社 会 学 角 度 来 看 , 民族 团 结 是 把 分 散 的不 同 的 民族 联 合 起 来 , 使 之
成 为 彼 此 具 有 相 互 依 存 的 良性 互 动 关 系 , 并 形 成 更
国 处 理 民族 关 系 的 基 本 原 则 之 一 , 同 时 也 是 解 决 民 族 问题 、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新 型 民 族 关 系 的 一 项 基 本 政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
• 劳动分工的三种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反常形式: • 失范的分工—由于缺乏充分而有效的社会规范, 因而使得分工过程中各个机构、各个部分之间的 关系得不到正常规定和调节。 • 强制的分工—在违背某些当事人本性和意愿的情 况下通过某些外部的强制手段来实行的分工。一 种情形是社会通过某些强制手段迫使人们接受某 种与其嗜好和能力不相符合的工作岗位;另一种 情形是社会通过某些强制手段迫使人们接受某种 违反等价交换原则的分工形式。
• 失范性自杀不仅会由于社会动荡而引发,而且也 会由于家庭动荡而引发。在整个欧洲,离婚率与 自杀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 19世纪欧洲主要国家中自杀率的变态上升主要是 由于个人主义过度发展、社会整合程度过度降低 导致利己型自杀过度增加所致。因此,要消除这 种不正常的自杀现象,关键的措施就是要在新的 社会条件下重建新的社会整合。 • 什么样的团体才适于完成这样一项重建社会整合 的任务呢?不是国家,不是宗教团体,也不是家 庭,而是职业团体。
• 《社会分工论》的主要思想 • 现代经济生活存在着的法律和道德的失范状态, 并不是由劳动分工引起。 • 19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所谓失范状态虽然跟 劳动分工的迅速发展有一定的关联,但并非源自 于劳动分工本身,而是源自于其他方面的因素。 • 迪尔凯姆认为,劳动分工的发展或工业社会的出 现是由于“社会容量”(即人口的数量及关系) 和“社会密度”(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交往的频率 和强度)的增加所导致的人们之间生存竞争不断 加剧的结果。
• 3. 失范性自杀 • 由于人们的行动缺乏适当的规范以及由此引起的痛苦而导致的自杀行 • 为。 • 在经济危机期间骤然增加的自杀现象实际上与社会秩序的重大变 更有关。一旦社会秩序出现重大更迭,无论是骤降的好运还是意外的 灾难,人们自我毁灭的倾向都会格外强烈。 • 和动物不同,人的欲望并不完全是由生理需要所决定,如果没有 适当的约束,它是可以永无止境地增长的。未加遏制的欲望总有一天 会与现实的可能性产生冲突,使人们痛苦不堪,陷入精神危机。为了 避免这种精神危机,就有必要对人的欲望加以限制,使之与人们的能 力相一致。而个人本身是没有能力来对自己的欲望加以限制的,这种 限制必须要有一个他们尊重并自愿服从的权威来进行。社会的法律和 道德规范,在一定时期就具有调节人们欲望的作用。但当社会被严重 的危机或幸运的骤变打乱时,其调节、约束作用便会暂时地消失,结 果扰乱了人们的精神平衡,导致自杀率上升。
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社会事实
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社会事实[收稿日期]2007-04-17[摘要]“社会事实”一词是法国社会学的奠基者迪尔凯姆所使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也是他为了社会学研究的需要而确定的研究对象。
他对这一概念作了非常严密的界定,并对这一研究对象的特点及研究方法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他认为“社会事实”具有外在于人的意识并对人的意识具有强制性等特点,要当作物来研究,为以后的社会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关键词]迪尔凯姆;社会事实;实证主义有人将社会学理论分为社会事实、社会释义、社会批判和社会行为四大范式。
其中如果说有哪种范式真正在社会学160多年的历史上起到了主导作用的话,那么大多数社会学家都会同意,只有孔德、斯宾塞开创的社会事实范式或实证社会学具有这样的殊荣。
在迪尔凯姆看来,虽然孔德和斯宾塞承认社会事实是一种自然的事实,但并没有把社会事实作为物来研究。
同孔德和斯宾塞不同,迪尔凯姆在自己的学术生涯中不仅通过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社会事实”,而为社会学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科学找到了最为充分的理由,而且他身体力行,通过对自杀、社会分工以及宗教的社会学研究,为社会学的经验研究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一、“社会事实”的界定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迪尔凯姆以六章的篇幅谈论了三个主要问题:其一,什么是社会事实;其二,社会事实的特征如何;其三,如何研究社会事实。
在迪尔凯姆那里,社会学是以社会事实为自己研究对象的科学。
1.何为社会事实?迪尔凯姆界定社会事实的目的,是为了让社会学获得独特的研究对象,以使其脱离哲学的羁绊。
在《自杀论》的序言中,迪尔凯姆写道:“毫无疑问,对社会学来说,它要存在就必须首先拥有自己的研究对象。
必须关注不属于其他学科范围的现实。
”这个赋予社会学存在理由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事实。
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中,迪尔凯姆是这样定义社会事实的,“它们是存在于人们身体以外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制力,施以每个个人……总而言之,这些社会事实具有一种新的性质,只有用‘社会的’一词可以表明这种性质和它的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迪尔凯姆将在不发达和古代社会中的团结称为机械团结。这 种团结是建立在个人的相似性和和社会同质性的基础上;个人 之间没有分化,由于他们具有相同的生活方式、心理情感、道 德准则和宗教信仰,人与人之间彼此相近或相似。在这种社会 中,人的行动受群体意志支配,个性湮没在集体意识中;社会 分工程度低,社会各部分之间的依赖程度低。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
如果社会化的过程成功,个人将社会事实内化为自 己的意愿时,人们不会感到这种强制性的存在,但是, 个人不愿意接受社会事实的引导而严重违反它,那么这 些社会事实的强化性将会正式或非正式地表现出来。 (3)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 普遍性不是来源于大量的个体事实的汇集,而是来 自人类的集体属性,‚它之所以是普遍的,是因为它是 集体的‛ 。
2.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原则
第一原则:社会事实必须根据别的社会事实来解释,即 对某个社会事实的解释只能从其他社会事实中去寻找,而不 是在个人的意识中去寻找。 第二个原则:对社会事实的完整解释必须包括因果分析 和功能分析。 他主张并且先研究因果关系,然后再研究功能;这种研 究的次序不仅符合社会事实产生的实际过程,而且符合因果 的逻辑关系;一旦找到社会现象的原因,分析其社会功能就 容易地多了。
2.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原则
(3)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 迪尔凯姆提出的分类原则: ‚首先,以最简单社会或单元环节社会为基础,根据社会 表现的融合程度对社会分类; 其次,再在各类社会的内部根据最初多环节是否完全融合 2.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原则 为一体区分出各种变种。‛ 他将初民社会划分为:简单的单环节社会;简单合成的 多环节社会;多重合成的多环节社会。 (4)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则 迪尔凯姆认为划分社会类型是为方便解释社会事实,同时 对社会现象进行分类。
有机团结:现代社会像一个具有各种器官的有机体一样,每 个按照社会分工执行着某种专门的职能。 有机团结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质的基础上的社会
联系方式。社会分工导致了个人的职业化和能力的不同等;导 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赖,即产生了人们之间的互相依赖感 、团结感和自己与社会的联系感。
古典社会学理论
第四节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 迪尔凯姆是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是他使社会学成为被
社会承认的一门学科。他关于社会研究方法论的思想等成为 现代社会学发展重要的基础。因此,本讲将重点介绍他的社 会学理论或思想。
一、基本概况 迪尔凯姆(1858—1917):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 青年时代放弃了宗教信仰,主要关注社会道德和社会整合 的问题,走向了社会学研究的道路。 1882—1887年,他在省立中学教书。 1887—1902年,执教于波尔多大学,并在这里建立了法国 第一个教育和社会学系,法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 1898年,创办了《社会学年鉴》,1902年执教于巴黎大学 ,并使社会学成为公开的一门学科。 迪尔凯姆的著作:《社会分工论》(1893)、《社会学 方法的准则》(1895)、《自杀论》(1897)、《宗教生活 的基本形成》(1912)、《道德教育》(1902—1906)、《 原始分类》(1903)等。
第四节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思想与理论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
(1)他认为像法律、习俗、习惯、道德规范、宗教信
仰和仪式、语言和货币制度在这些社会事实都独立客观地
存在个人意识之外。 他认为许多社会事实可通过社会化过程被个人内化。
(2)他认为社会事实对个人具有约束或制约的作用。
社会事实‚不仅存在加于个 人,而不管个人是否愿意接受‛ 。
他认为一种存在个人意识以外的行为方式成为普遍
的行为条件是,只有通过强加于个人的办法来加以实现。
2.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原则
(1)迪尔凯姆把社会事实作为客观的事物来考察 他强调事实先于观念、存在先于本质,对现象的观察应 该排除通俗观念的干扰,直接透入现象本身的实际情况。 他认为应该把社会现象作为物来研究,即把社会现象作为 构成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的实物来研究。 (2)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 迪尔凯姆认为如果社会学无助社会的进步,它就毫无价值。 社会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客观研究,得出科学 的认识,为社会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是从观察现象得出科学结论之 间的一个之间环节。他认为,如果一个现象是正常的,我们就 不应当排除它,哪怕他不符合道德;相反,如果一个现象是病 态的,我们就有科学的依据来证明改良他的合理性。
二、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论
迪尔凯姆一生的社会学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社会与人的 关系问题,即社会团结和社会秩序方面的问题。 他认为解释这个问题必须回答如下问题: 第一、什么联系使众多人结合为一个有序社会? 第二、团结性质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中有哪些差异? 第三、 一种社会团结如何向另外一种类型转变的等? 1、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 迪尔凯姆认为,对社会类型的划分是为了说明个人与社会的 关系和理解社会团结的本质和特征。他反对将不同社会放臵在 简单的进化谱线上,主张根据社会各个部分的结合方式和密度 来划分社会类型。因此,他提出了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分类 方法,并认为这两种社会是统一的进化过程中的两个环节。
第四节 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思想与理论
迪尔凯姆一生致力于将社会学建设长一门完整和严密的科 学学科,他认为实现社会学科学化的目标,首先要确定社会学 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 迪尔凯姆认为,是否具有仅仅是社会学所研究的特殊对象, 是社会学成为独立学科必备的基本条件。 他认为社会学研究对象就是社会事实。社会事实就是: ‚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 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 处并具有其固定存在的,不管其在这个人上的表现如何,都叫 社会事实。‛ 这个定义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即具有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