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上18《怀疑与学问》练习及解析
部编版语文九上18《怀疑与学问》练习及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经过“_____”“_____”“_____”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A. 思索怀疑辨别B. 辨别思索怀疑C. 怀疑辨别思索 D. 怀疑思索辨别2.关于《怀疑与学问》的中心论点,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做学问必须抱怀疑态度B.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C. 学者要会疑D. 学则须疑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校园欺凌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一大困境,青少年成长问题令人堪忧。
B. 经过“辨别”“思索”““怀疑”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C. 我们不停不歇,一如既往地保持着速度,快速疾驰向前。
D. 90多岁的黄旭华仍坚持工作,将时间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毕生钟爱的核潜艇事业。
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课文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论证上属道理论证。
B. 本文开头引用两句名言,既可以作为中心论点,又可以作为论据。
C. 课文的标题用了一个并列短语,揭示了文章的论点。
D. “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一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不能互换位置,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此句是从部分到整体,互换后就讲不通了。
5.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
②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③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④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⑤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A. ②③①⑤④B. ③①②⑤④C. ⑤①③②④D.⑤②④①③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6.语言理解运用罗尔斯曾有一段关于如何读书的自白,颇足发人深省。
顾颉刚《怀疑与学问》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
《怀疑与学问》阅读练习及答案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的发问和解答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是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下面是对文段中心论点的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2.本文段为了证明中心论点用了道理论据和事例论据,请问用了哪个事例论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划实线的句子哪些是正面说理?哪些是反面说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加粗的句子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2.用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大学章句》时,对其质疑的事例。
《怀疑与学问》练习题与答案
《怀疑与学问》练习题与答案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1.以下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墨守成规不拘一格寸步难行富国强兵B.不求甚解不攻自破耳目一新欢天喜地C.寸土必争入木三分孤方自赏艰难困苦D.耳闻目睹见多识广开卷有益拾金不昧2.下面各句括号内依次应填入的关联词是:()(1).一切学问家,()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
(2).我们()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3).怀疑()是从消极方面变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A.不仅不论不但只有B.不但只有不仅不论C.不仅不但不论只有D.不但不论不仅只有3.辨析下列复句,写出复句的类型A.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观察。
()B.不信它,因为它"非"。
()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变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4.对文章开头两段的特点概括得最完整、最准确的一项是()A、引用了名言B.提出了中心论点C.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D.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5.选词填空A.这是一番事前的,不随便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
(思维、思索、轻信、相信)B.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
(传说、传闻、学识、学说)6.不是课文论点的句子是()A.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B.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C.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D.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二、阅读(一)、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下面练习。
部编语文九年级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含答案)
18置疑与学识01堆集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yí)比如(pì)进程(zhòu)懒散(duò) 塾师(shú) 大儒(rú)阻滞(zhì) 虚妄(wàng)2.将下列句子用楷书抄写在田字格内。
尽信书不如无书3.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要知道实践的景象,只要靠自己亲自观察(观察自省)。
2.因置疑而思索,因思索而区分(辨认区分)对错。
3.置疑是活跃方面建造新学说、启迪(启示启迪)新发明的根本条件。
4.关于他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供认,那是思维上的懒散(懒散懒散)。
4.下列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A.咱们传闻我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早见于何书?B.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置疑,所以我存在。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便是教咱们有一点置疑的精力,不要随意顺从或迷信。
D.只要常常置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答复。
(解析:A.“这是谁说的话”是疑问句,后边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5.下列病句批改不正确的一项是(D)A.接近考试,为了让自己浮躁的心寂静下来,我总喜爱在洁白的月光下,仰视满天繁星。
(把“满天繁星”改为“天穹”)B.在这次校园举行的“五四”文艺晚会上,同学们扮演的节目大多以舞蹈为主,充沛展现了他们芳华的风貌。
(把“大多”删去)C.咱们之所以要阅览优异的文学著作的原因,是因为阅览优异的文学著作能够添加常识、进步涵养、丰厚情感。
(把“的原因”删去)D.予人玫瑰,不只今日手留余香,可是明日也有或许得到他人回赠一个玫瑰园。
(把“不只……可是……”改为“尽管……可是……”)(解析:D.相关词语运用不当,应改为“不只……并且……”。
)6.校园正在展开以“爱阅览”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活跃参与并完结下列使命。
1.阅览下面的资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定论。
18 《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8 《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参考答案:怀疑精神指经过自己的思索,不轻信、盲从或迷信。
意义:只有具有怀疑精神,常常怀疑、常常发问,才能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促进更新更善的学问产生,推动学术和人类文化进步。
二、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
细读课文,画出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点拨:此题意在考察同学们提炼议论文总论点和分论点以及重点句子的能力,增强文本概括能力。
参考答案:承上启下的句子:示例: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核心论点: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一: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二: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三、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
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参考答案:1.示例:我认为“一切”并不绝对。
因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事实和证据最可靠最要紧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和经过怀疑、思索、辨别的他人的学问。
学问家如果不具备这种基本的怀疑精神,那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学问家。
2.它们的顺序不能调换。
因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个词的顺序是人们对过去学说进行怀疑的思维过程,如果调换顺序就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相符合。
四、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点拨:找出文中引用的名言并熟记,利用课外书、网络、图书馆等方式搜集相关的名言警句,可与同学相互交流。
《怀疑与学问》(解析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8课《怀疑与学问》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开卷”有学问①提及“开卷”,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开卷有益”。
这一成语源于北宋王辟之史料笔记《混水燕谈录》:“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
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②自此,“开卷有益”一传就是一千多年。
传到科技发达、媒体多元、信息密集的今天,其实,只要我们稍加审视,便不难发现,“开卷”未必全有益,“开卷”有学问。
③那些低级趣味、观点偏颇、知识错误的书,“开卷”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身心健康。
对此,俄国著名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道“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者变得更无知。
”又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还有一种书籍,虽然无害,但信息过时、内容芜杂,只会增加大脑负荷。
这样的书偶一涉之,当然无所谓,但看得多了,就会影响工作生活。
可见“开卷”之时,选择十分重要,既要避开引人误入歧途的坏书,又得避免徒增大脑负担的庸书。
④不同的书籍,于不同年静、不同阅历、不同层次的读者而言,其作用大相径庭。
过去一直流行“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之说,仔细想想,还走有一定道理的。
《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动不动就舞棒弄枪,热血沸腾的少年,看得多了,自然会跃跃欲试,弄不好合惹出一身麻烦;而《三国演义》中的争斗较量,多以智慧、权谋、计策取胜,年纪一大,激情减少,阳刚渐失,血性不再,长期浸润其中,年迈之人会变得更加阴柔内敛,对身体、生命就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⑤况且不少书籍,良莠不齐,利害参半,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
这种能力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培养而成。
应多看那些有定评的名著,或师友推荐的好书。
不过呢,即使优秀名著,也要注意摄取的角度。
比如《红楼梦)),鲁迅先生便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我们阅后,也不妨问问自己究竟看见了一些什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8怀疑与学问习题含答案
18 怀疑与学问01积累与运用1.把下列句子用楷书抄写在田字格内。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A.懒惰锻练折扣不攻自破B.盲从迷信流俗辨伪去妄C.大儒停滞墨守腐草为莹D.步骤修正凶险辩别是非(解析:A.“练”应写作“炼”;C.“莹”应写作“萤”;D.“辩”应写作“辨”。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________。
(2)________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________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3)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________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A.视察只有/才启迪B.视察只要/就启发C.察看只要/就启发D.察看只有/才启迪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①揣度别人是很困难的。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甚至揣度自己也未见得容易多少。
比方说这篇小说写过这么久了,尽管我现在能尽力回忆当时写作的心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心境是绝对不可能再完整地重现了。
作者的回顾,事后的创作谈,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实际创作情状复合,是值得怀疑的。
人不能把脚两次伸进同一条河里。
任何心理活动,任何创作,②也许都具有“一次性”。
5.文学常识填空(1)顾颉刚,字铭坚,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
(2)三皇指的是伏羲、神农、女娲,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6.学校正在开展以“爱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6年增加0.3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比2016年增加0.13本。
【示例】2017年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比2016年略有增加。
(2)请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提出两条改善国民阅读现状的建议。
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含答案)18 怀疑与学问〔字词预习〕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顾颉刚( ) 程颐( ) 萤火( ) 塾师( ) 停滞( )2.解释下列词语。
(1)不攻自破:(2)停滞:(3)启迪:(4)盲从:(5)虚妄:(6)辨伪去妄:(7)墨守:〔整体感知〕3.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两个分论点是什么答:4. 前两段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答:〔积累运用〕5.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塾师(shú) 程颐(yí)B. 朱熹(xī) 颛顼(zuān)C. 虞舜(yǔ) 懒惰(tuó)D. 譬如(pì) 国难(nán)6. 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墨守成规不拘一格寸步难行富国强兵B. 不求甚解不攻自破耳目一新欢天喜地C. 寸土必争入木三分孤方自赏艰难困苦D. 耳闻目睹见多识广开卷有益拾金不昧7.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1)一切学问家,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
(2)我们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3)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 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A. 不仅不论不但只有___B. 不但只有不仅不论C. 不仅不但不论只有___D. 不但不论不仅只有8. 下列各句中,不是课文的论点的一项是( )A. 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B. 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C. 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
D.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精段赏析〕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8《怀疑与学问》课时练习试题及答案
18 怀疑与学问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国难.(nán)步骤.(zhòu)折.扣(zhé)B.大儒.(yú)思索.(suǒ)腐草为萤.(yíng)C.塾.师(shú)譬.如(pì)辨伪去妄.(wàng)D.停滞.(zhì)墨.守(mài)融.化(róng)2.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辨论流俗停滞怀疑B.启迪观察根据虚忘C.轻信锻练来源女娲D.丰富治学盲从程颐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B.面对警察的多番审讯,他百般狡辩,但供词前后矛盾,不攻自破....。
C.要想有新学说产生,对旧学说进行辨伪去妄....是必要的步骤。
D.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要有所判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
B.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C.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D.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1B.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C.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我们要加强足球特长文化课教学管理和考试招生政策,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
6.(2019四川遂宁蓬溪12月月考)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岳阳楼记》描写了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并将“迁客骚人”的情怀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抒发了作者的旷达情怀和政治抱负。
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后作业2021-2022学年部版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试卷】
18 怀疑与学问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譬如(bì) 大孺停滞不前(zhì) 学则须疑B.程颐(yí)懒惰不打折扣(shé)辨伪去忘C.步骤(zhòu)塾师腐草为萤(yíng) 启迪发明D.盲从(máng)思索大费脑筋(jīng)三黄五帝2.[吉安市十校联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如果保持怀疑态度,经常质疑,那些虚假的传说就不攻自破了。
B.王老师学识渊博,常常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说话极有吸引力。
C.任何艺术都要灵活多变,如果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就会僵化、衰落。
D.一切伟大的行动和一切伟大的思想,其发端往往都微不足道。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
B.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我们都要经过辨别、怀疑、思索这三步,不能随便盲从或迷信。
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制定了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D.也许我们不能复制马云的成功,但是他的努力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但是这些优势并非万能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即使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势也可能变成劣势。
③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④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
⑤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优势上。
A.②⑤①③④B.③①②④⑤C.③①④②⑤D.②⑤④①③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南日岛,历来为莆田、福清两地的海上门户。
山上奇石层层叠叠,置身山之巅,岛上风光尽收眼底。
面海观潮,视线所及,银帆轻飘,白鸥竞翔, 。
登高远望,你会滤尽尘嚣和烦恼,聆听到发自生命之源的呼唤。
A.海天像一块无比巨大的幕布B.海天犹如一幅壮阔无比的油画C.海天一色,壮阔无边D.壮阔无比的油画像海天一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怀疑与学问随堂课后作业含答案
18 怀疑与学习01积累与应用1 .将下列句子用楷书抄在天字格中。
没有书比没有书好2 .下列哪个字写得准确(B)A. 懒惰的锻炼折扣是弄巧成拙湾。
盲目迷信C。
大儒滞留烂草为颖D. 纠正危险的步骤以区分是非(分析:A.“廉”应写为“廉”;C.“应”应写为“应”;D.“反抗”应写为“歧视”。
)3 .请按顺序填写以下单词,最合适的是(A)(1) 要知道实际情况,只能靠自己______。
(2)________经常在大脑中质疑和提问________有问题,只有在有问题时才想找到答案。
(3)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别虚伪的必要步骤,而且是积极方面建构新理论和________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A. 仅检查/启示湾。
检查只是/启发C。
只要查看/启发D. 只看/启蒙4 .在下一段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使整个段落完整连贯。
①很难揣测别人。
子飞宇,知道鱼的乐趣吗?甚至猜测自己也不是那么容易。
比如这部小说写了这么久,虽然我能尽量回忆起当时的心情,但是当时的心情已经变了,完全重现当时的心情是绝对不可能的.作者的回顾和事后的创作谈话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实际创作情况相结合,值得怀疑。
一个人不能两次将脚浸入同一条河流。
任何心理活动,任何创造,②都可能有“一次性” 。
5 .文学常识填空(一)顾颉刚,字明鉴,中国近代著名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学派创始人。
(2) 三帝指伏羲、神农、女娲,五帝指黄帝、颛顼、地库、唐尧、禹顺。
6 .学校正在开展以“爱读书”为主题的综合学习活动。
请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写出你的结论。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 2017年,我国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为4.77本,比2016年增长0.3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比2016年增长0.13本。
【例】2017年中国国民阅读量较2016年略有增加。
(2)请根据以下两份材料,提出两点改善群众阅读情况的建议。
材料一:资料2:某地调查显示,近40%的家庭“三无”:没有文学、没有杂志、没有报纸、没有电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后作业_【教材习题】
第五单元 探索求知之路
18 怀疑与学问
思考探究
一 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 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是指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 索”“辨别”三步。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是消极方面 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 条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任意调整?为什么?
不能。四个“常常”开头的短句从正面阐述了一切学问家做学问的 态度,逐层深入、步步递进地概括了“怀疑的精神”。任意调整顺序, 逻辑就会混乱,就无法体现议论文论述的严密性。
积累拓展
四 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 言警句。
【示例一】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示例二】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 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示例三】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 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训学斋规》 【示例四】应该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 知道一切。——高尔基《文学书简》
思考探究
二 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细读课文,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 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分论点一
中心论点 学则须疑
分论点二
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 去妄的必须步骤
怀疑是在积极方面建设新学 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积累拓展
三 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 后面的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 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 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部编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五单元第18课:《怀疑与学问》---授课ppt+课后习题课件
1. 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相结合。 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引用大量的名人名言,也举了大量具 体的事例。第①自然段引用程颐的名言“学者先要会疑”,第② 自然段引用张载的名言“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从而提出中心论点;第⑤自然段引用孟子的话“尽信书则不如无 书”论证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 己的怀疑”。第④自然段举了“三皇、五帝”“腐草为萤”两个 例子论证“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第⑥段 举了戴震幼年读书善疑多问的事例,阐述了学问家做学问的态度。
2.它们的顺序不能任意调整。因为这几个“常常” 是按照逻辑 顺序排列的,第一个“常常”是总说,第 二至四个“常常” 之间的关系是先“辩论”,接着“评 判”,最后“修正”。
四、 课内名言: 1.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2.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3.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课外名言: 4.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张载 5. 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知所益, 则 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张载
“怀疑”与“谦虚”对于我们都需要,两者并不 矛盾。“怀疑”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求得真知而独 立思考,“谦虚”是指应承认自己的知识的不足而渴 求新知。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谦虚才能求知,而求知须 经怀疑,以力求真知。因此,两者都是我们在认识世 界过程中所需要的:我们既要有谦虚精神,又要有怀 疑精神。
一、作者说的怀疑精神指的是:遇事先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 是怀疑精神。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是:怀疑是做一切学问的 基本条件。
1.理解课文中论述的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 伪去妄,才能建立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道理。(重点)
2. 引导学生运用前两课所学过的知识,温故知 新,培养自读能力。(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后作业_【补充习题】
第五单元探索求知之路18.怀疑与学问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虚妄.()折.扣()步骤.()譬.如()思索.()懒惰.()停滞.()流俗.()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视chá() mánɡ从() chénɡ认() mò守()腐草为yíng() biàn伪去妄()3.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停滞:(2)虚妄:(3)不攻自破:(4):形容固执保守,不思进取。
(5):不问是非地附和别人;盲目随从。
(6):辨别真假是非,丢弃荒谬不合理的东西。
(7):语出《礼记·月令》。
意思是腐草化为萤火虫。
4.文学常识填空。
《怀疑与学问》的作者是 ,江苏苏州人,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5.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2)做学问为什么要有怀疑的精神?(3)怎样理解“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参考答案1.wàng zhé zhòu pì suǒ duò zhì sú2.察盲承墨萤3.(1)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2)没有事实根据的。
(3)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4)墨守(5)盲从(6)辨伪去妄(7)腐草为萤4.顾颉刚历史学古史辨5.(1)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通过引用宋代程颐和张载的名言引出中心论点。
(2)因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事实和证据有两个来源,即亲见和传说,但传说不一定可靠,所以必须要有怀疑精神。
(3)课文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的论点之后,分两部分进行论证,将这两部分自然衔接起来的句子就是“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精品教学ppt课件【含教材习题及答案】
精读细研
这句话涵盖了两个方面:课文对“怀疑精神”的重要性 的论述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展开,充分论证了 “怀疑精神”的价值和意义。其中的“消极”和“积极” 是指由浅到深的不同阶段,上半句交代“怀疑”对吸纳已 有知识和做学问的作用,下半句交代“怀疑”对建设新学 说、启迪新发明的作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 的升华,两方面相结合,由浅入深地论证了“治学必须有 怀疑精神”这一中心论点。
思考探究
一 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 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是指对于传说的话,都要经过“怀疑”“思 索”“辨别”三步。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是消极方面 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 条件。
思考探究
二 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细读课文,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 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整体感知
3.文中哪句话揭示了这两个分论点?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
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内容上:提出两个分论点,从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 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整体感知
5.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分两个部分: 一(1、2):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做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二(3—6):证明中心论点。
第一层(3-5):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二层(6):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的基本条件。
精读细研
1.课文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 引用名言,作为文章的道理论据,提出了中心论点,使文章充满趣
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做学问为什么要有怀疑的精神?
18、怀疑与学问 - 答案
崇阳县众望初中语文学科导学提纲 2018年10月25日编制人:李成华课时:2课时(总第52-53课时) 审核:课题:18.怀疑与学问班级:九()班姓名: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 评价: __________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结构。
3、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一、新课导入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国现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且读书时不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特别喜欢考证。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
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
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
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他的儿子竟如此难以考证。
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的,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
这就是做学问。
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二、基础知识1、作者链接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
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
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2、初读课文,标注生字,通过查找工具书认准读音和字形:程颐.(yí) 譬.如(pì) 步骤.(zhòu) 懒惰.(duò)塾.师(shú) 大儒.(rú) 停滞.(zhì) 虚妄.(wàng)3、解释下面的词语。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18怀疑与学问知能演练活用 夯基达标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不求甚解 C.寸土必争 D.耳闻目睹 经过“ 问。
A.思索 B.辨别 C.怀疑 D.怀疑 怀疑 辨别 思索 辨别 思索 怀疑 思索 辨别 ) 不攻自破 入木三分 见多识广 ”“ ) 耳目一新 孤方自赏 开卷有益 ”“ 欢天喜地 艰难困苦 拾金不昧 ) ”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 A.墨守成规 不拘一格 寸步难行 富国强兵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众所周知的事实面前,谎言不攻自破 。
....B.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中的学说或迷信书本,说的就是“尽信书不如无书 ”的道理。
....... C.对前人的学说,我们不能一味地迷信,而是要用科学的态度,辨伪去妄 。
.... D.博物馆里陈列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画上的花鸟虫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B.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
C.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D.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5.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画线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温暖需要传递。
用拥抱传递温暖,能让人冰释前嫌;用微笑传递温暖,能让人如沐春 风; , 课内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6~8 题。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对于别人 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 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怀疑精神指经过自己的思索,不轻信、盲从或迷信。
意义:只有具有怀疑精神,常常怀疑、常常发问,才能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促进更新更善的学问产生,推动学术和人类文化进步。
二、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
细读课文,画出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点拨:
此题意在考察同学们提炼议论文总论点和分论点以及重点句子的能力,增强文本概括能力。
参考答案:
承上启下的句子:示例: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核心论点: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一: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分论点二: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三、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
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示例:我认为“一切”并不绝对。
因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事实和证据最可靠最要紧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和经过怀疑、思索、辨别的他人的学问。
学问家如果不具备这种基本的怀疑精神,那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学问家。
2.它们的顺序不能调换。
因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个词的顺序是人们对过去学说进行怀疑的思维过程,如果调换顺序就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相符合。
四、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点拨:找出文中引用的名言并熟记,利用课外书、网络、图书馆等方式搜集相关的名言警句,可与同学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