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1.2二次函数的图像(第一课时)教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浙教版)课件:1.2 第1课时 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和性质
(2)存在满足条件的点 P.当 OA=OP 时,∵OA= 22+42=2 5, ∴P1(-2 5,0),P2(2 5,0);当 OA=AP 时,过 A 作 AQ⊥x 轴于 Q, ∴PQ=OQ=2,∴P3(4,0);当 PA=PO 时,设 P 点坐标为(x,0), 则 x2=(x-2)2+42,解得 x=5,∴P4(5,0).综上可知,所求 P 点的坐 标为 P1(-2 5,0),P2(2 5,0),P3(4,0),P4(5,0)
14.如图是一抛物线形的拱桥,桥顶O离水面4 m,水面宽度AB为10 m.现
有一竹排运送一只货箱欲从桥下经过 , 已知货箱长 10 m , 宽 6 m , 高 2.55 m(竹排与水平面持平).问:此货箱能否顺利通过该桥?并说明理由.
解:能顺利通过.理由:以桥顶 O 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点 A 的坐标为(-5,-4).设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y=ax2, 4 4 2 则-4=25a,∴a=-25.∴y=-25x .∵货箱高 2.55 m, ∴货箱顶部离桥顶 4-2.55=1.45(m). 4 2 当 y=-1.45 时,-25x =-1.45,∴16x2=145. 145 144 12 ∴2|x|= 2 > 2 = 2 =6,∴货箱能顺利通过该桥
13.二次函数y=ax2与直线y=2x-1的图象交于点P(1,m). (1)求a,m的值; (2)写出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3)指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解:(1)将(1,m)代入y=2x-1得m=2×1-1=1.所以P点坐标为(1, 1).将P点坐标(1,1)代入y=ax2得1=a×12,得a=1.即a=1,m=1 (2)二次函数的表达式:y=x2 (3)顶点坐标为(0,0),对称轴为y轴
10.已知二次函数y=-2x2与y=2x2,关于它们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 B 是( ) A.开口方向相同 B.对称轴相同 C.它们的最高点都是原点 D.它们没有公共点
2024年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2024年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二次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二次函数》是2024年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图象。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二次函数时,可能会觉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二次函数模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及其一般形式;2.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包括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等;3.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模型,并解决相关问题;4.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函数的定义及其一般形式;2.二次函数的性质,特别是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的理解;3.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二次函数的规律;2.利用数形结合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4.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入和巩固二次函数的知识;2.制作PPT,展示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4.准备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如抛物线运动,引出二次函数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发现二次函数的规律。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二次函数的图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
同时,引导学生总结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1.1二次函数-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1.1 二次函数-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2.掌握如何通过表格、图像和解析式表示二次函数;3.学会用解析式求二次函数的零点、顶点、对称轴和图像的开口方向。
二、教学重点1.二次函数的表格、图像和解析式的表示方法;2.用解析式求二次函数的零点、顶点和对称轴。
三、教学难点用解析式求图像的开口方向。
四、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演示和练习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和求解方法。
五、教学过程5.1 二次函数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1.引入: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二次函数,并引导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特点进行探究。
2.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即形如y=ax2+bx+c的函数。
3.性质:通过数学公式和图形展示,讲解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包括二次函数的对称轴、顶点、零点和图像的开口方向。
5.2 二次函数的表格、图像和解析式的表示方法1.二次函数的表格:通过实例和练习,教导学生如何通过求解二次函数的值,来绘制二次函数的表格。
2.二次函数的图像:通过实例和练习,教导学生如何通过表格中的数值,来绘制二次函数的图像。
3.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从二次函数的图像中,推导出其对应的解析式。
5.3 用解析式求二次函数的零点、顶点和对称轴1.二次函数的零点:教导学生通过利用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求解二次函数的零点,并讲解零点的物理意义。
2.二次函数的顶点:教导学生如何通过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求解二次函数的顶点,并讲解顶点的物理意义。
3.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教导学生如何通过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求解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并讲解对称轴的物理意义。
5.4 用解析式求图像的开口方向1.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引导学生通过利用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判断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方向,并讲解其物理意义。
六、教学反思考虑到九年级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本节课在引入二次函数概念时,应当尽量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 二次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 二次函数的图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 二次函数的图象》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特点,掌握二次函数图象的绘制方法,并能运用二次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对函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二次函数图象的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形来理解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能运用二次函数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对二次函数图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与坐标轴的交点等性质。
2.二次函数图象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二次函数图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探讨二次函数图象的实际应用。
4.采用练习法,巩固学生对二次函数图象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二次函数图象的PPT。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二次函数图象的概念。
例如:一个抛物线形的水池,求水池的对称轴、顶点坐标等。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二次函数图象,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纸上绘制二次函数图象,观察图象的性质,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对二次函数图象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二次函数图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浙教版初三上数学第一章《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导学案
浙教版初三上数学第一章《二次函数》1授课时刻:年月日所属校区:任课教师:其中二次函数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巩固练习】1. 正方形的边长为3,若边长增加x 时,面积增加y ,则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是( )A .92+=xy B .2)3(+=x y C .x x y 62+= D .239x y -= 2. 下列表达式中,一定为二次函数的是( )A .13-=x yB .c bx ax y ++=2C .3622-+=t t yD . 21x y -= 3. 若函数m m x m y --=2)1(2为二次函数,则m 的值为 .4. 已知函数y =(m 2-m )x 2+(m -1)x +2-2m .(1)若那个函数是二次函数,求m 的取值范畴.(2)若那个函数是一次函数,求m 的值.(3)那个函数可能是正比例函数吗?什么缘故?5. 用20米的篱笆围一个矩形的花圃(如图),设连墙的一边为x ,矩形的面积为y ,求:(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2)当x =3时,矩形的面积为多少?【知识梳理2: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例5】已知二次函数y =ax ²+bx +c ,当x =1时,y =2;当x =-1时,y =0;当x =-2时,y =-7。
求那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例6】已知二次函数y=ax²+bx+c 的x 与y 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x -7 -6 -5 -4 -3 -25. 抛物线y =ax 2(a ≠0)与直线y =4x -3交于点A (m ,1).(1)求点A 的坐标及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写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和对称轴.(3)写出抛物线y =ax 2与直线y =4x -3的另一个交点B 的坐标.【知识梳理4:函数图象的平移】1. 二次函数图象平移规律:上加下减,左加右减(1)关于顶点式的平移函数)0()(2≠+-=a k m x a y 的图像可由2ax y =的图像先向右(当m >0)或向左(当m <0)平移|m|个单位,再向上(当k >0)或向下(当k <0)平移|k|个单位得到。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 二次函数的图象》教案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 二次函数的图象》教案1一. 教材分析《1.2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特点,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能够通过图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二次函数的图象,使学生能够从实践中体会二次函数的图象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对二次函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二次函数的图象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特点。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特点,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2.能够通过图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图象特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图象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引入二次函数的图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二次函数的图象特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二次函数的图象,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二次函数的图象。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二次函数的图象。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图象,例如:抛物线的形状是什么?抛物线的顶点在哪里?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几个二次函数的图象,如y=x2、y=x2-1、y=2x^2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象的特点,如开口方向、顶点位置、对称轴等。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 二次函数》教案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 二次函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1 二次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阶段函数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二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式、顶点式和图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一次函数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二次函数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论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掌握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和顶点式,能够绘制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式、顶点式和图像。
2.难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绘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二次函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观察、推理等方式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黑板和粉笔,以便于板书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抛物线形的物体运动、抛物线形的建筑物的顶点等,引导学生提出二次函数的概念。
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1)介绍二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式为y=ax^2+bx+c(a≠0),其中a、b、c为常数。
(2)介绍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a(x-h)^2+k,其中(h,k)为顶点坐标。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二次函数的图象》说课稿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 二次函数的图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1.2 二次函数的图象》这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从而提高学生对二次函数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二次函数图象的画法,以及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性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二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和几何性质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引导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利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理解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二次函数图象的画法和几何性质的理解。
2.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二次函数图象的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黑板,进行直观的教学展示和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二次函数图象的特征。
2.自主探究:学生自主尝试利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观察和分析二次函数图象的特点。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二次函数图象的几何性质,并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4.教师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图象的知识。
5.巩固练习: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二次函数图象的理解和应用。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二次函数图象的认识。
20232024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20232024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32024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章:二次函数1.1 二次函数的概念与图像1.2 二次函数的性质1.3 二次函数的应用2. 第二章:勾股定理与平方根2.1 勾股定理2.2 平方根2.3 勾股定理与平方根的应用3. 第三章:一元二次方程3.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3.2 解一元二次方程3.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勾股定理、平方根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 能够运用二次函数、勾股定理、平方根和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与性质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2.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勾股定理与平方根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圆规、直尺、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二次函数、勾股定理、平方根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 例题讲解:讲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图像特点讲解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讲解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二次函数图像,分析性质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计算平方根,并应用于实际问题让学生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并分析解的意义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板书目录:二次函数勾股定理与平方根一元二次方程2. 板书内容:二次函数的性质、图像及应用勾股定理的证明、应用平方根的概念、性质、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并分析其性质。
证明勾股定理,并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平方根,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求解一元二次方程x^25x+6=0,并分析解的意义。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一册优质教案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一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二次函数1.1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2 二次函数的顶点式1.3 二次函数的应用2. 第二章:圆2.1 圆的基本概念2.2 圆的方程2.3 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 第三章:概率与统计3.1 随机事件与概率3.2 统计量的计算3.3 统计图表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二次函数、圆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图像、性质及方程求解方法。
2. 能够运用二次函数、圆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掌握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深入理解圆的方程求解与应用概率与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方程求解方法概率与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几何画板等。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圆规、直尺、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抛物线、圆形物体等,引出二次函数和圆的学习。
2. 例题讲解二次函数:以实际例题讲解二次函数图像、性质,求解顶点式。
圆:以实际例题讲解圆的方程、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概率与统计:通过实例讲解随机事件、概率计算、统计量的计算及图表应用。
3. 随堂练习根据例题,设计相应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探索二次函数、圆的其他性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顶点式求解应用实例2. 圆基本概念方程求解位置关系3. 概率与统计随机事件与概率统计量计算统计图表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二次函数:求解实际问题的二次函数方程,分析图像和性质。
圆:求解实际问题的圆方程,分析圆与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概率与统计:分析实际问题的概率计算、统计量计算和图表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课外阅读等途径,了解更多二次函数、圆的性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一册教案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一册教案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1. 第一章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图像,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2. 第二章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解直角三角形。
3. 第三章圆:圆的性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方程。
4. 第四章统计与概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概率的定义,随机事件的独立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圆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2. 学会解二次方程,能熟练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3. 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本知识,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与图像,圆的方程。
2.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教鞭。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三角板、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例,引出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圆等概念。
2.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a. 二次函数:y=ax²+bx+c 的图像与性质b. 锐角三角函数:sin、cos、tan 的定义与图像c. 圆:圆的方程、性质及位置关系3.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介绍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本章主要知识点,如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圆等。
2. 板书右侧:展示典型例题和解题过程,方便学生观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求解二次方程:x²5x+6=0b.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和斜边,求另外一条直角边。
c. 求圆的方程:已知圆心坐标和半径。
2. 答案:a. x=2 或 x=3b. 另一条直角边=斜边×sin(或cos)已知直角边的对角c. (x圆心横坐标)²+(y圆心纵坐标)²=半径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学生的作业反馈,分析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二次函数的图象》说课稿1
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二次函数的图象》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2《二次函数的图象》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学会通过观察图象来分析二次函数的性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特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图象来分析二次函数的性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学会通过观察图象来分析二次函数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特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图象来分析二次函数的性质。
2.教学难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二次函数的图象。
2.自主探究:让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实例,自主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二次函数的图象特点,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图象来分析二次函数的性质。
4.讲解演示: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讲解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初中九年级数学教案-浙江教育出版社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 二次函数的图象得奖
浙教版九上第一章《二次函数图象①》宁波市江北新城外国语学校 余士勇一、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较薄弱,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所以我校采用了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希望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能带动基础薄弱的学生,但我们并没有使用导学案,所以就出现以下这节小组合作课堂的实录。
我们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形式分组,每组内有三个师父对应三个徒弟,形成一个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小团体。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还未学习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①是中学函数知识中重要的一课,前一课复习了函数的概念、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后进一步研究y =ax 2的图象,并能通过图像总结出这类图象简单的性质,为后续学习二次的图象及性质奠定了基础,更为二次函数的应用储备必要的数学知识。
介于学生的基础及知识储备,所以本节课先复习一次函数的图象,通过类比一次函数图象的描点法,让学生很快掌握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作图、并讨论其他组的作图优点及不足之处,让组内同学互相指导、互相促进,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用描点法画出2ax y =的图象.2.结合2ax y =的图象初步理解抛物线及其有关的概念.并从图象上认识二次函数2ax y =的简单性质(二)、过程与方法先画2x y =到函数2ax y =的图象,然后观察图象并结合所列函数,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应值表探究其性质,最终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
(三)、情感与态度在画二次函数图象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在小组合作探究二次函数2ax y =的性质过程中获得发现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次函数2y=的图象。
ax2、难点:从有关的图象中得出二次函数2y=的性质。
ax四、教学方法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学生小组合作,教师适当引导、讲授五、教学过程【情境引入】问题①:一个长方形,周长确定为20,一边长x(x≤10),另一边长y,则y与x有怎样的关系?问题②:一个长方形,周长确定为20,一边长x,面积为S,则S与x有怎样的关系?这两个代数式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点?问题①:学生给出代数式(可以是方程或一次函数等等,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转化为一次函数,同时追问在这个一次函数中,x变大,y变,y有最大、最小值吗?问题②:学生能给出二次函数表达式,并化到一般式。
最新浙教初中数学九年级上《1.2 二次函数的图象》word教案 (3)
2.3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来源:Z*xx*]素质教育目[来源:学&科&网Z&X&X&K]标知识与[来源:学,科,网Z,X,X,K]技能目标[来源:Z+xx+]⒈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⒉根据图象观察、分析出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⒈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获得利用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
⒉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⒈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⒉渗透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美,曲线的平滑美。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教学难点建立二次函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联系教具准备直尺、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察法、探索发现法教学过程问题与情境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问题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哪些函数?是通过什么方法来了解函数的性质的?问题⒉根据我们所学知道,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那么二次函数的图像又是什么样的呢?问题⒊我们研究任何问题都最好由最简单的入手,根据上节课对二次函数的介绍,你认为最简单的二次函数是什么?教师展示课件提出问题,并说明画出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研究其性质是常用的方法。
教师说明形如y=ax2 (a≠0)是二次函数中结构最简单的一类,本节课我们研究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
(板书课题)问题2主要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不必回答,教师也不用给出答案.问题3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自然过渡到要先研究y=ax2。
另一方面也使同学认识到研究问题要由简到繁的基本方法。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1.二次函数y=x2,你能感受到什么信息?2.作二次函数y=x2的图象问题: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3. 观察函数y=x2的图象并探究其特征观察二次函数y=x2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你能描述该图象的形状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2024年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部教案
2024年浙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全部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二次函数1.1 二次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方程1.3 二次函数的应用2. 第二章:相似三角形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2 相似三角形的坐标表示2.3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3. 第三章:圆3.1 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3.2 圆的方程与位置关系3.3 圆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相似三角形、圆的基本概念、性质与应用。
2. 学会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几何直观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对称及最值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圆的方程与位置关系的综合应用2.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方程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尺子、圆规等。
2. 学具:教材、练习本、圆规、直尺、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二次函数、相似三角形和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1)二次函数:a. 讲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图像特点b. 结合实际例题,讲解二次函数的图像平移、对称及最值问题(2)相似三角形:a. 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与性质b. 结合实际例题,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应用(3)圆:a. 讲解圆的基本概念、性质及方程b. 结合实际例题,讲解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3. 课堂讲解:(1)结合例题,详细讲解二次函数、相似三角形、圆的相关知识(2)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强调二次函数、相似三角形、圆的重点知识六、板书设计1. 二次函数:定义、性质、图像与方程图像的平移、对称及最值问题2. 相似三角形:判定方法、性质坐标表示与应用3. 圆:基本概念、性质方程与位置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二次函数:求下列函数的最值,并说明理由。
2024年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件
2024年浙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二次函数1.1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2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3 二次函数的顶点式1.4 二次函数的图像变换2. 第二章:圆2.1 圆的基本概念2.2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2.3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4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 第三章:概率与统计3.1 随机事件与概率3.2 统计图表3.3 频率与概率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解析式和图像变换。
2. 掌握圆的基本概念,了解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 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次函数图像变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概率与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圆的基本概念与位置关系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圆规、直尺、三角板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圆规、直尺、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与二次函数、圆、概率与统计相关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讲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圆的基本概念、概率与统计的典型例题。
3. 随堂练习:布置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对二次函数的图像变换、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概率与统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行拓展。
六、板书设计1. 二次函数:图像、性质、解析式、图像变换2. 圆:基本概念、位置关系3. 概率与统计:随机事件、统计图表、频率与概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二次函数图像的绘制与性质分析圆的方程与位置关系判断概率与统计问题解答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在本节课中掌握了二次函数、圆、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但图像变换、位置关系、实际问题应用等方面的掌握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针对图像变换、位置关系等难点,布置相关拓展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的图像1
0 0
0.5 0.25
-0.25
1 1
-1
1.5
2.25
2
...
4
-1 -0.25 0
-2.25 -4
... ...
描点法 注意:列表时自变量
yx
2
取值要均匀和对称。
列表 描点
连线
y x
2
用光滑曲线连结时要 自左向右顺次连结
y x2
1 y x2 2
y 2x2
y x2
九年级 上 册 课程标准浙教版实验教科书
2.2 二次函数的图像(1)
教学目标: 1、经历描点法画函数图像的过程; 2、学会观察、归纳、概括函数图像的特征; 3、掌握 y ax 型二次函数图像的特征;
2
教学重点:
4、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学会合情推理。
y ax2 型二次函数图像的描绘和图像特征的归纳 教学难点:
,顶点是抛物线上的 方(除顶点外)。
练一练:
若抛物线
y (2m 1) x
2
的开口向下,则m
的取值范围为(
B
)
( A)m 0
1 (C )m 2
1 ( B )m 2 1 ( D )m 2
例2:若函数
y (k 2) x
k 2 k 4
为二次函
数,且图象的开口向下,求k的值.
练习三、已知抛物线y ax 2 a 0 与双曲线 2 y 交点的横坐标大于零。问a是大于零 x 还是小于零?
1.二次函数y=ax2(a≠0)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2.图象关于y轴对称,顶点是坐标原点.
3.y=ax2与y=-ax2关于x轴对称 4.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 线上的最低点;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 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经历将二次函数图象平移的过程;理解函数图象平移的意义
2.了解k m x a y m x a y ax y ++=+==2
22)(,)(,三类二次函数图象
之间的关系
3.会从图象之间的平移变换的角度认识k m x a y ++=2)(型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
本节问题的重点是从图象的平移的角度来认识k m x a y ++=2)(型
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
对于平移变换的理解和确定,学生较难理解,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学流程与策略
3.一般地,二次函数y=ax²(a≠0 )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当a>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低点;抛物线在x轴的上方(除顶点外)。
当a<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高点。
抛物线在x轴的下方(除顶点外)
二、探究新知
1、用描点法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
2
2
2)2
(
2
1
)2
(
2
1
2
1
-
=
+
=
=x
y
x
y
x
y
请比较所画三个函数的图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请你总结二次函数y=a(x+ m)2的图象和性质.
{}2
2)
m
x
a
y
ax
y m
m
m
m
+
=
=>
<
(
个单位
时,向左平移
个单位
时,向右平移
对称轴是x=-m ;顶点坐标是(-m,0)
2、练一练
抛物线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2
)
2
(
2
1
+
=x
y
2
2
1
x
y=
2
)2
(
2
1
-
=x
y
y =2(x +3)2 y = -3(x -1)2 y = -4(x -3)2
填空:
(1)、由抛物线y=2x ²向 平移 个单位可得到y= 2(x+1)2
(2)、函数y= -5(x -4)2 的图象可以由抛物线 向 平移
4 个单位而得到的。
三、例题学习
1、 用描点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2)2(2
1
+=
x y ,3)2(2
1
2++=
x y 的图象 2、合作学习 探究:由221x y =
图象经过怎样平移得到3)2(2
1
2++=x y {
}{}k m x a y m x a y m x a y ax y k k k k m m m m ++=+=+==><><2
0022
002
)))(((个单位时,向上平移个单位
时,向下平移个单位
时,向左平移个单位
时,向右平移 顶点坐标:(0,0)——(-m ,0)——(-m ,k) 对称轴是x=-m
3、巩固练习:
(1)、指出下列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
22222)9(4
3
2)4(5.0 5)2(21
43
)1(5.2 5)3(2--=++=+-=--=+-=--=x y x y x y x y x y x y (2)、由抛物线y=2x ²向 平移 个单位,再向 平移 个单位可得到y= 2(x +1)2 –3
(3)、函数y= 3(x - 2)2 +2
1
的图象可以由抛物线 向 平移 个单位,再向 平移 个单位而得到的。
4、能力提高 (1)、如果抛物线k h x y ++=
2)(2
1
的顶点坐标是(-1,5)则它的对称轴是 ,h= ,k= .
(2)、如果一条抛物线的形状与23
1
2+-=x y 的形状相同,且顶
点坐标是(4,-2)则函数关系式是 。
四、课堂小结
1、从二次函数k m x a y m x a y ax y ++=+==222)(,)(,得到的图象
2、二次函数k m x a y ++=2)(图象特征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1.2(2),课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