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综述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综述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综述发布时间:2021-07-01T14:59:12.243Z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8月上作者:才艺[导读] 在小学阶段,各个学校都会存在厌学的学生,他们都存在着厌学情绪,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

导致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复杂多样,对此,人们曾作过一些理论探讨与实际研究。

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延边大学师范学院2020级小学教育专业才艺[摘要]在小学阶段,各个学校都会存在厌学的学生,他们都存在着厌学情绪,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

导致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复杂多样,对此,人们曾作过一些理论探讨与实际研究。

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消除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就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心理厌学是学生对学习采取敷衍态度或排斥,拒绝行为的一种消极现象,是学生的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或缺乏学习兴趣时对学习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

它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习速度和质量降低。

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是一种不良的心理表现,厌学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根据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矫正措施,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对主题“小学生厌学心理”进行检索,共得到结果57条,其中学术期刊27条,学位论文0条,会议3篇,报纸3篇。

教育领域关于厌学心理的研究从2016年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本研究重点分析其中8篇文献。

一、厌学心理的内涵研究马昌锦(2015)认为,厌学是学生对学习采取敷衍态度或排斥,拒绝行为的一种消极现象,是学生的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或缺乏学习兴趣时对学习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

刘广海(2020)认为,厌学心理指学生对学习上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产生远离或逃避学习的一种反应模式。

中小学学生厌学心理研究综述

中小学学生厌学心理研究综述

案例分析:实际应用策略的成效
3、鼓励小王参加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4、帮助小王建立与老师、同学和家人的良好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案例分析:实际应用策略的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王的学习状态明显好转。他逐渐恢复了学习的信心 和兴趣,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应对策略的有效性。
(3)学习方法不当:部分学生未能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 容易产生厌境: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重要影响。 不良的家庭环境可能导致学生厌学。
2、外部因素
(2)学校环境:学校教育理念、教师教学风格等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单调、沉闷的学习环境可能导致学生厌学。
中小学学生厌学心理研究综述
目录
01 一、厌学心理产生的 原因
03 三、解决对策与建议
02
二、厌学心理的表现 及影响
04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在教育领域中,中小学生厌学现象日益引起人们的。学生厌学是指学生对学 校学习活动产生消极、懈怠、甚至抵触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回避、退 缩,并导致学业成绩下滑,进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本次演示将从以下 几个方面对中小学学生厌学心理研究进行综述。
2、外部因素
(3)社会因素: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对成绩的过度等都可能加大学生的压力, 导致其厌学。
二、厌学心理的表现及影响
1、厌学心理的表现
1、厌学心理的表现
(1)情绪低落:学生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表现为情绪低落、消极。 (2)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和动力,上课不专心,作业应付。
1、厌学心理的表现
方法指导:应对学生厌学情绪的 策略
1、放松心情,调节压力

【小学生厌学现象调查及解决问题研究5500字(论文)】

【小学生厌学现象调查及解决问题研究5500字(论文)】

小学生厌学现象调查及解决对策研究一、前言 (1)二、小学学生厌学的现状调查 (1)(-)调查结果 (1)1.小学学生的学习行为 (1)2.小学生的学习心理 (2)3.小学学生厌学的程度 (3)(二)原因分析 (3)三、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 (4)(-)减轻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4)(二)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 (5)(Ξ)学校应深化教学改革 (5)(四)解决成绩较差的学生厌学的对策 (6)四、结论 (6)参考文献 (7)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厌学症,无论是在小城市还是在农村都是如此,农村地区这种现象则更为严重,因为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教育等落后的因素,有许多儿童辍学。

影响辍学率的因素包括与个人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有关的各个方面,我们必须找出农村学生失学的原因,以及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根本原因,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我们希望这些儿童的学习条件将得到改善,帮助他们摆脱无政府状态,尽一切努力使他们能够学习和成长,幸福和健康。

小学①生厌学现象普遍,但中国缺乏相关研究。

因此,笔者基于相关文献的研究和进行相关调查,找出现阶段小学生当前的厌学形式,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合理有效地解决对策。

总结了小学生学习中的厌学表现,并分析了导致学生厌学的社交、家庭、学校和人格因素。

为此,提出了应对措施,以解决小学学段的疲劳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二、小学学生厌学的现状调查(-)调查结果在这项研究的框架内,通过问卷和调查研究了小学学生的厌氧心理。

在分析他们厌食的原因。

这些结论总结如下。

1.小学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这项研究中,学生中出现了两类厌学行为。

提交人主要研究学生的课堂行为和课外活动,以了解他们的行为,他们是否厌倦了学习,在厌食方面取得了什么具体成果。

(1)小学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影响到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成绩。

在特定年级的厌学学生表现出不同于厌学的行为。

表3.2显示了对课堂上小学生教学状况的调查结果。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生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群体,他们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发现一些小学生出现了厌学的情况,不愿意上学,不愿意学习,甚至出现了逃学现象。

小学生的厌学现象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也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小学生厌学的背后可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了解小学生的厌学心理对于及时发现和帮助他们克服这种消极情绪至关重要。

开展对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家庭和学校提供指导和帮助,帮助小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提升学习动力和成绩。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小学生厌学的表现、影响因素以及家庭和学校应对措施,为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小学生厌学心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表现、影响因素以及家庭和学校在帮助他们克服厌学情绪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小学生厌学心理进行深入研究,我们旨在找出影响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原因,为家庭和学校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果。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对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深入了解,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他们排除学习困难,稳定情绪,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达到良好的学业表现和心理健康。

1.3 研究意义小学生厌学心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深入探究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和表现,有助于家庭和学校更好地关心和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

研究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意义在于找出影响小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帮助家庭和学校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措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通过研究小学生厌学心理,也可以引起社会的重视,促进教育改革,为小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从而推动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论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论文(2)

论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论文(2)

论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论文(2)论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论文篇二《小学生厌学心理初探》摘要:本文从厌学概念入手,对新疆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学生展开调查,运用访谈法将学生的厌学表现与心理相联系,深入分析厌学产生的原因。

针对原因提出有效可行的策略,帮助厌学学生积极的转换厌学心理,预防厌学心理的产生。

关键词:厌学需要层次理论转换策略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0 前言面对“厌学”问题,各个国家都在努力采取措施。

《教育大辞典》中对厌学的界定是“对待学习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指厌倦、厌烦学习”。

①有研究者从厌学心理的形成过程来对厌学进行界定,认为“厌学心理”是指讨厌学习,缺乏主动性,被动或根本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授课,上课听讲不注意、走神、睡觉,对学校、教师心怀不满,对练习、作业、考试等一切学习活动漠然置之,由不学沦为混学,进而成为学困生,造成恶性循环”。

②本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五年级的20名学生为对象,以访谈的形式,针对学生们的厌学情况进行调查,选择五年级(1)、(2)两个班,每个班选取成绩上、中、下的同学人数为3、4、3人,每班共选十人。

1 厌学学生的成因分析1.1 需要层次理论的界定美国著名哲学家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创始人。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提到了生理的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并将这些需要由低级向高级依次排开。

这五种需要是与生俱来的,同时并存的,只是强度、显露程度不同。

其中最为迫切的需要是主导需要,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要决定的。

③1.2 依据需要层次理论进行原因分析生理需求主要是指食物、水、睡眠、健康等需求,由于在当今社会,大部分学生的生理需求得到了基本的满足,健康、睡眠的需求对于学生的影响比较复杂暂不进行分析。

1.2.1 安全需要老师方面,笔者在访谈的过程中有55%的学生在不喜欢某门科目的原因中提到教师太凶,害怕教师。

访谈中60%的学生表示喜欢某门课是因为喜欢任课老师,他们认为太过严厉、每天“板着脸”的老师会让他们感到害怕和紧张。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的文献综述学习资料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的文献综述学习资料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的文献综述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的文献综述在新的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与此同时小学生也日渐产生厌学、孤僻、暴躁、焦虑、轻生等心理问题,因此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为了现代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课题。

本文对近年来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解决对策进行了梳理及概括,以便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引起共同关注, 有效地为他们提供系统的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辅导。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现今,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越来越丰富,针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儿童自身身心成长的影响学者认为童年期的儿童心理发展处于不稳定阶段,自我意识与生理迅速发育不平衡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关于这方面,孙玉莲提出童年期儿童的身体发展进入相对平缓的阶段,其大脑的发育趋于成熟,这对心理发展极为有利,因此,童年期儿童的心理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但因为其心理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薛喜民、薛雅芬也说到因为小学生生理发育处在快速发展时期,自我意识与生理迅速发育不平衡,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不同步,容易动感情。

同时,他们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生理、心理上的剧烈动荡和变化,使他们产生烦恼和忧虑,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的过分溺爱与过分严厉直接导致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对此,夏芙蓉、王小峰认为现在一些家庭生活条件优越, 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 致使有的小学生对鼓励、表扬无所谓, 甚至对批评教育也都满不在乎。

再有家长多把孩子交给老人带。

老人往往过于注重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而缺少心理上、感情上的交流, 使得小学生的生活自理、心理承受能力得不到发展, 在自主、自立、自强及耐挫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关于厌学的文献综述

关于厌学的文献综述

关于厌学的文献综述
1. 《青少年厌学心理问题及其干预策略》(作者:李晓明等)
文章分析了青少年厌学心理的成因,包括个体因素(如学习动机不足、自我效能感低、情绪困扰等)、家庭因素(如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过度期望等)和学校因素(如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合理等)。

同时探讨了通过心理咨询、改善教育环境、提升教师素质等多元化的干预策略。

2. 《我国中小学生厌学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对策》(作者:王春燕)
该文回顾了国内关于中小学生厌学问题的研究历程,指出当前厌学现象普遍且复杂,涉及学业压力、同伴关系、心理健康以及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

并提出了构建积极教育环境、改进教学模式、加强心理辅导以及家长参与等综合性的解决对策。

3.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视角的大学生厌学问题探究》(作者:刘洋)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厌学行为源于个体在满足基本心理需求(自主性、胜任力和归属感)上的缺失。

文章从这一理论出发,剖析了大学生厌学的内在心理机制,并提出通过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及优化高校教育环境等方式来预防和减少厌学现象的发生。

4. 《学业负担、学习倦怠与初中生厌学情绪的关系研究》(作者:张晓梅)
研究揭示了学业负担过重和学习倦怠是导致初中生产生厌学
情绪的重要原因。

通过对大量实证数据的分析,指出减轻学业负担、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实施有效的抗压教育是解决初中生厌学问题的关键路径。

5. 《网络虚拟环境对青少年厌学影响的研究》(作者:周红)
在现代科技背景下,该研究探讨了网络虚拟环境如何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强调了适度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防止其沉迷网络而引发厌学问题的重要性。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方法的文献综述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方法的文献综述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及解决对策的文献综述
前言:现状、目的
成因
主题 总结 参考文献
对策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现今,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越来 越丰富,针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将小学生的心 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一)儿童自身身心成长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三)学校教育的影响 (四)社会的影响
一、建立一个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体系
学者们一致认为,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学校和家 庭的共同参与。并建立一个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体系。 王晓茜认为确立心理健康观念, 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目 前对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一些地区、学校、教师、家长中 已经引起了一些注意,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必须 反复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树立新的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在 内的教育观念,使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学校、教师和 家长的自觉行为。肖新燕、刘刚则提出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将学校心理 健康教育将渗透在教育观,学生观和人才观之中, 成为学校教 育的内在要求,一定要提高全社会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的认识,教育工作者尤其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 好的心理素质,牢固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并把这种意 识渗透到各项具体的工作中。艾德平、蔡诗凤等认为,教师 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对身心有障碍的学生, 教师要接纳、理解、宽容、亲近他们。无论是自我服务性劳 动、生活,还是学习,教师对他们要循循善诱,不厌其烦地 耐心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让每一个学生都 得到充分发展。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长的过分溺爱与过分严厉直接导致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 生。对此,夏芙蓉、王小峰认为现在一些家庭生活条件优越, 家 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 致使有的小学生对鼓励、表扬无 所谓, 甚至对批评教育也都满不在乎。再有家长多把孩子交给老 人带。老人往往过于注重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而缺少心理上、 感情上的交流, 使得小学生的生活自理、心理承受能力得不到发 展, 在自主、自立、自强及耐挫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不足。 而且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给他们造成不必要的 心理压力。孙玉莲也提到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 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 健康发展。而家庭的过分溺爱与过分严厉最终会导致子女或自 尊心受到损害或独立性受到压抑,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子女间关 系紧张,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 心理问题。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第一篇: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

发展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活动是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

然而,通过对我校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的调查发现:我校有42%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18%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17%。

厌学情绪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对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

厌学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孩子变得不爱上学,不愿见老师,甚至每到上学前,孩子就喊“肚子疼”、“头痛”等;有的孩子不愿做作业,一看书就犯困;即使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注意力也常常不能集中;有的孩子虽然也在看书,却“看不进去”;不愿大人过问学习上的事情,对父母的询问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现烦躁,或者转移话题;上课时常打不起精神,课后却十分活跃,表现为“玩不够”;还有的孩子为了表达厌学情绪甚至表现出嫉妒、憎恨优等生,不和优等生交朋友。

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认识、了解、研究厌学问题也成了小学教师的必修课。

一、厌学心理发生的原因为什么有些学生会出现厌学心理呢? 这是我们首先需要研究的问题,只有找到事情的根源,我们才有可能寻求解决的方案。

通过心理咨询室的谈话记录和对全校200余名厌学心理严重的学生的跟踪,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小学生同成年人一样,气质类型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其中,胆汁质和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对不良刺激反应敏感,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

就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甚至一次提问答不上来这些在我们看来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对他们来说却是莫大的打击。

如我校一年级新生中就有一名女孩子因受老师批评拒绝上学,每天进校园成了家长、老师头疼的问题,简直是宁愿挨打也不愿上学。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小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一些小学生可能出现厌学的心理。

厌学是指对学习产生抵触、反感、疲倦或无兴趣的心理状态。

由于小学生的厌学心理可能涉及多个因素,本文将对小学生厌学心理进行调查研究。

我们需要明确小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小学生厌学可能表现为不愿意按时上学、逃课、懒散、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等。

这些表现可能与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习环境、家庭因素等密不可分。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进行调查。

调查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他们可能感到学习内容难以理解、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压力大等。

调查小学生对学习环境的感受。

他们可能认为教室环境吵闹、学习资源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

调查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厌学的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是否过于苛刻、家庭是否注重学习等。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和面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针对小学生的问题,如小学生是否喜欢上学、是否喜欢学习、喜欢哪些学科等。

在面谈中,我们可以与小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学习的困难以及个人心理状态等。

我们需要分析和总结调查结果。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关于小学生厌学的心理特点和原因。

我们可能发现小学生普遍认为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压力大。

或者我们可能发现家庭教育方式对小学生的学习态度有较大影响。

通过总结这些结果,我们可以为帮助小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对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是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需求。

通过这项调查研究,我们可以为改善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促进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发展。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教育被视为一个国家的重要支柱,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教育负担的增加和学习压力的加剧,小学生厌学的现象逐渐凸显。

小学生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直接关系着未来的发展。

对小学生厌学心理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生厌学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作为教师、家长和社会的一员,我们需要了解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心理健康。

对小学生厌学心理进行研究和分析,不仅有助于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育质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厌学心理,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摆脱厌学情绪,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

通过研究,可以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促进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水平。

也可以为教育部门和相关研究机构提供参考,推动厌学现象的研究和防治工作的开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希望能够为教育改革和学生成长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支持。

1.3 研究意义小学生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群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出现厌学现象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对小学生厌学心理进行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小学生厌学心理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需求,有利于制定更加贴合实际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通过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厌学原因,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研究小学生厌学心理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关注和引导孩子的学习情况。

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小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普遍。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心理厌学,不仅会影响其学习成绩,而且还会影响其健康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为深入探究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与症状,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改善,本文对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进行了阐述。

1.学习内容单一或过于枯燥小学的学习内容大多是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如果学习内容单一或者过于枯燥,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教育的方式也是导致小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如果家长对小学生的学习过于严厉,或者不够称赞,小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3.高考和升学压力太大即使是小学生,由于家长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孩子们也面临升学和未来的压力,这不仅会影响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小学生厌学的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学习毫无兴趣小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无法全神贯注地参与学习,不能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2.对上学产生抵触情绪小学生可能不愿意上学,常常病假或逃课,导致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3.表达不满小学生可能通过吵闹、脾气暴躁等方式表达对学习的不满,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无法适应学习环境。

4.学习成绩下降受到厌学心理的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可能会下降,进而影响个人发展。

1.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为了让小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学校和教师应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展示多元化、丰富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家庭教育是孩子们成才的重要途径,而家庭教育却是在家庭条件中进行的,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尽量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3.减轻压力,引导正确心态家长和教师要为孩子们创造良好且低压的环境,注意正确引导他们的心态,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定位。

结论小学生厌学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心理问题。

要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采取对策措施。

教育部门和教师应该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家长要科学引导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减轻他们的压力,调整心态,提高学习积极性,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厌学研究报告

小学生厌学研究报告

小学生厌学研究报告当小学生们开始进入学校生活时,很多人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孩子开始对学习产生了厌烦和抵触情绪。

小学生厌学问题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进行一些研究并分析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一、小学生厌学的原因1.学习内容无趣:小学生对于学校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可能感到乏味和无聊,缺乏吸引力。

2.学习压力过大:班级排名、成绩评定等竞争元素可能导致小学生产生焦虑感,对学习失去兴趣。

3.学习方式不合理:传统的教育方式可能无法满足现代孩子的学习需求,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了阻碍。

二、小学生厌学的解决方法1.激发学习兴趣: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性强、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改善学习环境: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小学生们相互合作、分享学习经验,增强他们对学校的归属感。

3.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实践项目、互动教学等,以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增强小学生的内在动机1.奖励制度:建立积分或勋章制度,鼓励小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表现,增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

2.设立目标:帮助小学生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激励,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

3.培养学习习惯: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定期规划学习时间表、主动完成学习任务等。

四、家校合作1.家庭支持: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提供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与学校合作,共同解决孩子的学习困惑。

2.教育资源:家长与学校共同合作,优化学习资源,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辅导资源,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

3.沟通与反馈:及时了解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与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通过以上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了解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是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

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合作,为小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愉快的学习环境,将有助于他们积极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实现全面发展。

小学生厌学问题文献综述

小学生厌学问题文献综述

小学生厌学问题文献综述摘要: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学习是他们第一位重要的任务,学使其智慧,使其高尚,使其成熟。

然而,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和心理问题是严重阻碍他们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尤其是小学生厌学问题更是小学生最为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辅导对策一直是众多学者极力研究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厌学原因预防方法运用综述一、厌学的症状厌学是指学生在主观上对学校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和冷漠态度并在客观上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①。

程华山等人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调查表明:中小学亟须作心理辅导的心理问题,居前十位的是:学习动机不正、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不够、注意力障碍、自控能力差、自我中心、耐挫力低、学习焦虑、自卑和社交退缩②。

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有七项,而学生厌学是中小学生最为突出的心理问题,位于位于十大心理问题之首,可见厌学问题的危害之大。

厌学的学生有着许多的不良症状。

其轻者对上学不感兴趣但迫于家庭或外界压力又不得不走进学校在校学习状态消极学习效率低下人也会变得烦躁不安多思多虑容易发怒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看什么都不顺眼对自己和别人都感到厌烦每天如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重者当他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再也学不进去的时候当他觉得上学学习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的时候他就可能会从心底产生对上学和学习的厌恶情绪最终可能会选择退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二厌学产生的原因由于“学而尤则仕”的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把孩子的学业成就看作是第一位重要的。

家长的最大的愿望是让孩子受到最良好的教育,然而现实的问题是没有足够好的学校可以以满足家长的美好愿望,教育的供需矛盾显得异常尖锐,那么唯一的合理的方法就是通过考试、竞争来优胜劣汰。

于是孩子们从升学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无形而又紧张的的学习压力。

而且,家长们往往采用一些不当的教育方式来压迫学生按自己的思维来学习,加重了孩子厌学行为的产生。

比如,父母不切实际的要求。

要求过高的后果是容易使孩子产生害怕失败的心理继而导致上进心丧失和学习动力缺乏特别是当家长采用强硬专制的手段时孩子便会以一种逆反的行为报复父母的不公正;如果要求过低父母整日忙于自己的事而忽视了孩子入学后的心理变化一旦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认为学习太苦而失去了兴趣和动力随之而来的就是厌学此外,严重的家庭问题也是使学生厌学的重要因素。

小学生厌学问题研究综述

小学生厌学问题研究综述

小学生厌学问题研究综述作者:李英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17期摘要:小学生厌学问题由来已久,广大研究者对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本文对以往研究者关于小学生厌学问题的研究做梳理,期望能给与之相关的老师、家长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同时给今后的研究者们提供借鉴,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问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

当代小学生厌学问题严重困扰着老师和家长,对我国小学生厌学问题的研究也逐渐被重视。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以“小学生厌学问题”为题目进行搜索,共搜索到了94条记录,其中包括期刊论文、报纸文章、硕士论文和会议论文。

通过查看文章的题目和摘要,筛选出其中的30篇做重点阅读,就所阅读的文章进行梳理,以期通过对近年来研究者们对小学生厌学问题的研究做一综述,使教师和家长能从中得到启发。

一、小学生厌学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从所查阅的资料来看,关于小学生厌学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厌学的内涵的研究关于厌学,研究者基本达成一致,普遍认为,所谓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校生活,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倦、抵触的心理状态及其在生理和行为方式上的不良表现。

(二)关于小学生厌学表现的研究厌学,无论是作为一种现象、抑或是一种问题,总有一定的外显行为。

因此很多研究者都比较关注小学生厌学的表现。

陈洪友,武秀玲(2003)研究认为小学生的厌学表现为: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课下不完成作业,不参加班级或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更有甚者,个别学生上课故意捣乱,顶撞老师,师生矛盾激化后逃学现象也时有发生。

郭志芳等(2011)研究认为:厌学的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消沉、不安、逃学、懒学甚至于想辍学。

周福英(2006)根据厌学外部表现程度的不同,厌学可分为三种:一是轻度厌学。

通常表现为能坚持上学不旷课,偶尔会对某门课程或对某位教师产生厌烦,讨厌上某门课程或不愿听某位教师的讲课。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摘要】这篇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相关问题。

通过调查小学生厌学的原因、表现以及家庭、学校、社会因素对厌学的影响,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小学生厌学的本质。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更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小学生克服厌学心理,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结论部分将总结调查的结果,提出建议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为解决小学生厌学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更好地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心理、调查研究、原因、表现、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总结、建议、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生是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发展。

近年来,发现有不少小学生表现出对学习的不积极态度,甚至存在厌学情绪。

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促使研究者开始关注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厌学不仅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甚至会影响到其整个人生的发展方向。

了解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和表现,分析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对其产生的影响,对于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动力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种背景下,开展对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深入了解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才能更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1.2 研究目的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小学生为什么会厌学,探讨厌学的原因及表现,分析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对小学生厌学的影响。

通过对小学生厌学心理进行调查研究,可以帮助家长、老师和社会更好地理解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研究目的包括:1. 确定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了解他们可能面临的困扰和挑战;2. 分析小学生厌学的表现,揭示其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3. 探讨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厌学的影响,探寻家庭背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性;4. 调查学校因素对小学生厌学的影响,探讨学校环境对学生学习情绪的影响;5. 分析社会因素对小学生厌学的影响,探讨社会压力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

关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标题: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导言小学生是教育的重点对象,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对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学习压力的增大,一些小学生出现了厌学的心理现象,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发展,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通过对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可以有效了解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其对小学生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一、厌学心理的表现1. 学习态度消极小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学习态度消极,不愿意认真听讲,对学习内容没有兴趣,经常玩手机或者与同学交谈,影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

2. 家庭作业马虎小学生对家庭作业的态度漫不经心,经常草草了事,不会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甚至敷衍了事或者让家长代劳。

3. 考试成绩下滑小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不重视,经常考试不及格,即使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也不能有效改善成绩。

4. 对学校生活抱怨小学生对学校的生活抱怨较多,认为学校枯燥乏味,对老师和同学的态度冷漠,缺乏对学校生活的主动参与和热情。

二、厌学心理的成因1. 学习压力过大现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小学生在学习上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长时间的学习压力会使一些小学生产生逃避学习的心理。

2. 家庭环境不稳定一些小学生的家庭环境较差,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睦,父母的离异或者争吵会给小学生带来不良的心理影响,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

3. 缺乏学习兴趣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只注重学习内容的传授,却忽视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使得小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从而产生了厌学心理。

4. 对未来的恐惧面临未知的未来,一些小学生可能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产生厌学心理,对学习和成长感到恐惧和焦虑。

三、影响小学生的厌学心理1. 学习成绩下滑小学生因为厌学心理而造成学习成绩下滑,进而影响未来的发展和升学机会。

2. 心理健康问题厌学心理会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导致情绪低落、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最新小学生厌学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最新小学生厌学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生厌学心理研究文献综述一.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症状及现状小学生厌学是指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厌恶学习,或不愿意主动学习,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而持冷漠态度乃至厌恶、逃避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方式上的不良表现。

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

一般认为,如果学生对三分之二以上学科失去兴趣而不愿学习,目前学习完全处于被动应付、混日子状态,绝大部分文化课学习成绩很差且抱毫不在乎的态度,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就被认为产生了厌学。

有的学者总结出小学生厌学心理具体表现为:1.消极应付。

表现为懒惰、视学习为包袱,学习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缺乏主动性。

抱着消极态度听课,缺乏独立学习的习惯。

2.畏惧回避。

表现为对学习的一种胆怯心理。

课堂上害怕老师提问,害怕做作业,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想方设法回避学习,做作业时常说“不会”。

3.厌倦对抗。

表现为厌恶学习,不专心听讲,有时好搞小动作,发展成对学习呈对抗心理。

4.自卑弃学。

表现为对学习丧失信心,缺乏勇气和毅力,虚荣心强,意志薄弱,稍受挫折,便情绪波动,逆反心理较强。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忻音认为厌学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厌学行为三个方面,是指孩子对上学读书持否定的态度,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内心不愿意去学习,因而经常有逃学或借机旷课等表现。

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她调查到北京部分小学学生,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小学生厌学率达到30%,而实际情况比这个数据还要严重。

由此可见,厌学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据大量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小学生(二年级以上)大约有45%左右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其中有20%左右的学生有较严得的厌学心理。

正如朱永新教授曾观察到的“厌学,似一股旋风在席卷。

它像病菌般地在我们校园中恶性地传播、扩散,笼罩面越来越广。

”厌学是学生消极对待学校生活,对书本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甚至抵触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在行为方式和生理现象上不良的表现。

关于小学生厌学情况研究报告

关于小学生厌学情况研究报告

长期厌学可能导致学生出现自卑、焦 虑等心理问题,对其健康成长产生负 面影响。
03
教育资源浪费
厌学的学生可能无法充分享受到优质 教育资源,同时也会给其他学生的学 习带来不良影响。
05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
小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且在不同 地区和学校间存在差异。
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 导致小学生厌学。
有些学生对某些学科没有兴趣,或者 觉得所学内容枯燥无味,因此缺乏学 习动力。
要点三
家庭环境影响
一些学生家庭环境较差,父母对其学 习关注不够,甚至对其进行错误的教 育方式,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小学生厌学的危害
01
成绩下滑
02
心理问题
厌学的学生往往缺乏学习动力,导致 学习成绩下滑,影响未来的升学和职 业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小学生厌学现象逐渐引起社会的 关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因、影响及 应对策略等方面。
VS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者多从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对厌 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解决小学生厌学 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研究方法与内容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展开调查。
数据来源
问卷调查数据
通过对多所小学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到大量关于小学生厌学情况的数据。
实地走访数据
通过对多所小学的师生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到小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厌学现象的具体表现。
公开报道和政策文件
收集相关媒体报道、政策文件等资料,对小学生厌学现象的成因、影响和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总结。
04
关于小学生厌学情况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厌学心理研究文献综述一.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症状及现状小学生厌学是指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厌恶学习,或不愿意主动学习,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而持冷漠态度乃至厌恶、逃避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方式上的不良表现。

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

一般认为,如果学生对三分之二以上学科失去兴趣而不愿学习,目前学习完全处于被动应付、混日子状态,绝大部分文化课学习成绩很差且抱毫不在乎的态度,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就被认为产生了厌学。

有的学者总结出小学生厌学心理具体表现为:1.消极应付。

表现为懒惰、视学习为包袱,学习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缺乏主动性。

抱着消极态度听课,缺乏独立学习的习惯。

2.畏惧回避。

表现为对学习的一种胆怯心理。

课堂上害怕老师提问,害怕做作业,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想方设法回避学习,做作业时常说“不会”。

3.厌倦对抗。

表现为厌恶学习,不专心听讲,有时好搞小动作,发展成对学习呈对抗心理。

4.自卑弃学。

表现为对学习丧失信心,缺乏勇气和毅力,虚荣心强,意志薄弱,稍受挫折,便情绪波动,逆反心理较强。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忻音认为厌学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厌学行为三个方面,是指孩子对上学读书持否定的态度,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内心不愿意去学习,因而经常有逃学或借机旷课等表现。

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她调查到北京部分小学学生,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小学生厌学率达到30%,而实际情况比这个数据还要严重。

由此可见,厌学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据大量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小学生(二年级以上)大约有45%左右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其中有20%左右的学生有较严得的厌学心理。

正如朱永新教授曾观察到的“厌学,似一股旋风在席卷。

它像病菌般地在我们校园中恶性地传播、扩散,笼罩面越来越广。

”厌学是学生消极对待学校生活,对书本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甚至抵触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在行为方式和生理现象上不良的表现。

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城镇还是乡村、小学还是中学,厌学现象都普遍存在。

作为基础教育危机的一种表征,我国中小学厌学现象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

二.小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国内外众多的教育家、心理学家、生理学家等从各自的专业领域、研究视角出发,对小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研究,对小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很多说法,众说纷纭。

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1、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受到社会、家庭、学校以及自身等因素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1)、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表现在低俗文化的传播。

低俗文化指低级庸俗的、浅层的社会思想和行为方式,它往往成为流行时尚,但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和自我成长却产生负面影响。

当前,社会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化思潮,其中有高尚健康的,也有低俗消极的,它们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思维水平还不够全面深刻,行为易冲动。

因此,他们对社会中流行的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而这些东西往往与学校教育的要求和社会所倡导的健康的文化思想相违背。

当低俗文化成了学生的追求时,他们必然会放松对学习的追求和兴趣,而沉溺于低劣的影视节目及游戏机、网络文化的欣赏之中。

据调查发现,厌学症患者一般都崇尚低俗文化。

(2)、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

首先是家长的过高要求与期望使得孩子们产生厌学心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当家长的心愿。

可是,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过高的要求反而会适得其反。

家长只有在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下,提出适当的要求,才会使孩子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甜头。

如果期望过高,只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无论怎样努力都是失败,渐渐的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造成了厌学的严重后果。

其次是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孩子的厌学心理。

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无暇顾及孩子,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学习听之任之,他们甚至在孩子面前坦言“你们这一代不管怎么学习,以后也一定是大学生了,现在无论什么大学毕业的都得自己找工作,所以你只要有一个大学念念就可以了,不管它是什么名牌大学还是破大学,反正以后都得自己出钱念大学,自己凭关系找工作。

”孩子长时间的看电视、打电脑也从不过问。

孩子必竟是孩子,他需要大人的引导和扶持,父母的听之任之,不重视,放任不管,再加上一些错误的观念,就会造成孩子的学习一日不如一日,最终导致厌学。

第三是父母的不良榜样。

家长对学生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是子女模仿的榜样。

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

而有的家长却从不读书,不学无术,他们的主要精力都花在赚钱,花在吃、喝、玩、乐上,并流露和表现出轻视知识,反对学习的态度,即使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期望大,要求严也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效应。

(3)、学校教育的失误。

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重应试,轻素质的办学思想仍然有广阔的市场。

“分数”的指挥棒还在无形中影响着教师,片面地追求分数,重复机械的作业,过重的题海战术在教师中还有存在。

学生被分数、作业压得抬不起头来,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对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做过大型调查,调查显示,约半数的六岁至十四岁的城乡少年儿童学习时间和睡眠时间不符合国家标准,表现为学习超时和睡眠不足。

同时,加上教育教学方向与方法不当(教师没有把自己的角色改变过来,不考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单纯地采用“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少年儿童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甚至厌学。

还有个别教师没有掌握育人的艺术,学生成绩不好,只会批评、责骂、冷嘲热讽,不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及时地辅导、诚心地鼓励。

这种没有“爱”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怎会起激励作用呢?这些厌学的学生往往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叛逆、消极甚至有些恶劣的行为。

这些行为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极大反感,于是,开始孤立他们,冷落他们,不把他们当作集体的一员,不给予帮助,不跟他们交往。

这种态度深深地伤害了厌学学生,严重地挫伤了厌学学生的自尊,使他们陷于无法自拔的状态。

(4)、学生自己的不良心理因素。

许多厌学的孩子,并非是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也不是由于性格中具有不能吃苦的品性,而是由于在学习方面存在着某一种或多种严重的落后,而影响了学习的成效,也就是学习能力方面的不足引起学习障碍,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语言接受和表达方面的学习障碍;第二种是阅读和书写方面的障碍;还有一种是算术方面的学习障碍。

此外,儿童如果患有“多动症”,也会对学习成绩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障碍,常见于儿童,特别是小学阶段的男学生。

其外观症状为多动、不安宁、难以调节和控制,课堂上经常不听老师讲课,注意容易分散,很难集中精力做功课或从事有组织的活动,难以坚持完成某一种游戏或事情,做事情有始无终,行为冲动,活动过多。

2、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不仅有其自身内在本能的原因,而且有许多客观现实的原因,这些原因直接强烈地形成或诱发学生产生厌学。

具体有以下几类:(1)、应试教育扼杀了小学生求知求学的欲望,使小学生产生厌学。

我国的教育体制几十年来,尤其20多年来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导,不论教学条件多么先进,不论教师素质有多高,也不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如何在宣传素质教育,都没有撼动应试教育这个根基,应试教育的观念如此牢固,是很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用分数成绩、升学率、合格率、厌分率,被各类院校、学院落录取人数、录取率来说话,来定政绩。

各类学校、行政、一线老师以此为目标为动力为荣辱。

应试教育下的教材编制虽然不断充实最新科技知识和人文理念成分,但是都配合着考试为主导,就可以变为客观的分数题,应试教育下的教材编写虽然越来越新颖,越来越符合小学生的感官,但是在老师要成绩要分数的驱动教育下,教材变成了小学生们生硬的分数符号。

举一个例子,一篇好文章,比如《荷花》,图文并茂,是值得学生整体品味欣赏的,老师在教学中却硬要分成字词归类、段分析,思想内容,修辞方法、写作特色,仿写或片段仿写,最后设计一份检测题,看学生能考多少分来定学习好了这篇课文没有,语文是这样,数学,英语更能以考题形式来教学,做练习和评讲,本来图文并茂装贴精良的教材应该是小学生爱不释手的工具,然而目前在中国教育体制下,在应试教育下,变成了小学生恐怖之物。

(2)、教师不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小学生产生厌学。

这里要区分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教学方式,两者不能等同,有的老师虽然不能教出学生厌优异的成绩,但是教学方式很吸引学生,学生都爱听他的课,他的学生虽然学的阶段不是特别优异,但是走上社会后却有很多成为响当当的人才,原因在于,这些老师真正贯彻素质教育,教给学生方法而不是教给学生优异成绩,有的老师靠打骂恐吓,压迫小学生成为做题的木偶,虽也能取得好成绩,但学生幼小心灵麻木了,无所谓厌学了。

其结果是不奇怪的------高分低能。

有的老师采取绝招:反反复复,唠唠叨叨,不管学生在课堂上玩闹喊叫,总是不厌其烦的灌输,学生总有一次能听清楚、能学到。

厌学不厌学不重要,知道这道题怎么做最重要,有的老师责任心不强,马虎了事,方法简单,小学生因此厌学就不难理解了,学校环境差,课堂条件简陋也能让学生产生厌学等。

(3)、不良的社区环境使小学生厌学。

小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不同于在课堂,但不可否认也受到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的影响。

家里没有书房,甚至没有安静的地方让孩子读书做作业,爷爷奶奶宠爱孙子孙女,没有办法,父母不在家,没有良好辅导方法,社区环境不良,小吃店、游戏、网吧过多,零卖儿童不宜的图片卡通,这些东西对小学生的诱惑特别大,对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冲击。

三.对于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辅导方法:由于教育的局限性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完全杜绝和解决小学生厌学心理问题,但国内外众多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从多方面找出各种辅导方法,使小学生厌学心理问题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辅导方法:1、从外部客观方面着手的辅导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1)、社会方面要优化社会大环境,大力净化社会风气。

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迷信愚昧、歪理邪说、低俗文化等不良习气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因此,要加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弘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进一步端正社会风气。

要结合扫黄打非和加强市场管理,净化文化出版市场,查封色情服务场所,进一步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要充分利用和积极开辟活动场所,丰富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