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预习提纲

合集下载

三线摆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实验报告

三线摆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实验报告

三线摆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实验报告三线摆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实验报告引言转动惯量是物体抵抗转动运动的一种特性,对于研究物体的旋转运动很重要。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三线摆法来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探究转动惯量的测量方法和原理。

实验装置与原理实验装置主要包括一个可调节长度的细线,一个固定在支架上的支点和一个悬挂在细线上的物体。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调整细线的长度,使物体能够在一个固定的平面内作圆周运动。

通过测量物体的运动周期和细线的长度,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支架固定在水平台上,并确保支点的位置与细线的长度保持一致。

2. 调整细线长度:通过调整细线的长度,使得物体能够在一个固定的平面内作圆周运动。

3. 进行实验:将物体从静止状态释放,记录物体的运动周期T和细线的长度L。

4. 重复实验:重复步骤3多次,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5.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转动惯量。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物体的转动惯量I:I = m * g * L * T^2 / (4 * π^2)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L是细线的长度,T是物体的运动周期。

通过对多组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质量对转动惯量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越大,转动惯量也越大。

2. 长度对转动惯量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细线的长度越长,转动惯量也越大。

3. 周期对转动惯量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周期越大,转动惯量也越大。

实验误差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误差来源:1. 细线的摩擦:细线与支点之间的摩擦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可以通过使用润滑剂来减小细线与支点之间的摩擦。

2. 细线的非理想性:细线的质量和弹性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

可以选择质量较小、弹性较好的细线来减小误差。

结论通过三线摆法测定转动惯量的实验,我们了解了转动惯量的测量方法和原理。

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资料

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资料

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资料
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是常用于研究物体转动惯量的实验方法之一。

通过测量物
体杆的振动频率,可以推导出该物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装置:用来完成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的装置是一个加速度传感器和三根悬
挂分别加在转动物体杆上的拉索,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测量一定频率下转动杆的振动加速度。

实验操作:首先,在拉索的支撑点处调整物体杆的长度和角位置,使之对加速度传感
器位置水平;然后,接着通过调节加速度传感器的测量频率,使之与物体杆振动的自振频
率一致,并且将杆从静止状态打开;最后,我们可以根据杆的振动特征计算出杆的转动惯量。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得出了经实验检测出来的转动惯量大小是0.94 kg·m2。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我们已经能够准确完成物体转动惯
量的测定工作,该实验简单易行,可以满足实验结果中更高准确度要求。

同时,该实验结
果还可以作为参考,帮助下一次实验角度调整。

【免费下载】大学物理实验 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免费下载】大学物理实验 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r O'
对称分布的等长悬线将两圆盘相连。上圆 盘固定,下圆盘可绕中心轴 OO 作扭摆运
动。当下盘转动角度很小,且略去空气阻
力时,扭摆的运动可近似看作简谐运动。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刚体转动定律均可以 导出物体绕中心轴 OO 的转动惯量(推导过 程见本实验附录)。
H R
I0

m0 gRr 42 H 0
3
4
T0
下盘
上盘悬孔 间距
a(cm)
s
表 1 累积法测周期数据记录参考表格
平均
1
2
3
4
5
下盘加圆环
T1 s
表 2 有关长度多次测量数据记录参考表
下盘悬 孔 间距
b(cm)
3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简明实验报告

《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简明实验报告

《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简明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使用三线摆法,测定不同物体的转动惯量,并探究物体质量、几何形状及质心位置对转动惯量的影响。

实验原理:转动惯量是描述物体转动惯性的物理量,表示了物体对转动所表现出的惯性大小。

对于一个质量为m、质心到转轴距离为r的物体,其转动惯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I=m*r^2而对于一个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可以通过将其分解为一组质点,然后分别计算每个质点的转动惯量,并将其求和来得到总转动惯量:I=∑(m_i*r_i^2)在使用三线摆法进行测量时,需要固定物体在转轴上,并通过三根细线将物体悬挂起来。

当物体开始转动时,通过测量物体的摆动周期T和细线长度L,可以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转动惯量:I=(T^2*m*g*L)/(4π^2)实验装置:1.一个三线摆装置2.不同形状、不同质量的物体(如圆环、长方体、球体等)3.量角器4.绳子5.计时器6.秤实验步骤:1.将三线摆装置固定在桌面上,并调整好其水平度。

2.选择一个物体,将其通过一根细线绑在摆装置上,并调整好细线的长度,使得物体可以自由摆动。

3.将量角器放在与物体摆动平面垂直的位置,用来测量摆动的振幅角。

4.将绳子固定在物体上,并通过一张纸卡片保持绳子长度不变。

这样可以控制绳子长度的一致性。

5.用计时器测量物体的摆动周期T,反复测量多次以取得平均值。

6.用秤测量物体的质量m,并记录下来。

7.将摆装置往一侧推动,观察物体的摆动情况。

如果摆动不稳定,要重新调整摆装置和细线的位置。

8.重复步骤2-7,测量其他不同形状、不同质量的物体。

实验结果:根据测量得到的摆动周期T、细线长度L、质量m以及重力加速度g,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I。

将测量结果整理成表格,并绘制转动惯量与物体质量、几何形状及质心位置的关系图。

实验讨论: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质量、几何形状及质心位置都对物体的转动惯量有影响。

质量越大的物体,其转动惯量也越大;几何形状越复杂的物体,其转动惯量也越大;质心离转轴越远的物体,其转动惯量也越大。

实验3 用三线摆测物体的转动惯量(new)

实验3 用三线摆测物体的转动惯量(new)

实验3用三线摆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3 用三线摆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转动惯量是刚体在转动中惯性大小的量度,它与刚体的质量的大小、转轴的位置和刚体质量的分布有关。

对于形状简单规则的均匀刚体,测出其外形尺寸和质量,可用数学方法计算出其绕特定转轴的转动惯量,而对于形状复杂,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刚体用数学方法求转动惯量非常困难,有时甚至不可能,一般要通过实验方法来测定。

测定刚体转动惯量的实验方法有多种,如三线摆法及转动惯量仪法等。

本实验用三线摆法测定刚体的转动惯量,其特点是操作简单。

为了便于与理论计算值比较,实验中被测物体仍采用形状简单规则的刚体。

对于形状较复杂的刚体,如枪炮、弹丸、电动机转子、机器零件等都可以测量出其转动惯量。

【实验目的】1. 学会正确测量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方法;2. 用三线摆测定圆盘和圆环对称轴的转动惯量;3. 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实验仪器】FB 210A 型三线摆组合实验仪、FB213A 型数显计时计数毫秒仪、米尺、游标卡尺。

【实验原理】物理学中转动惯量的数学表达式为∑•=2iirm I 。

式中,m i 为质元的质量、r i 为该质元到转轴的距离。

1.测定悬盘绕中心轴的转动惯量J 0 图1是三线摆实验装置的示意图。

上、下圆盘均处于水平,悬挂在横梁上。

三个对称分布的等长悬线将两圆盘相连。

上圆盘固定,下圆盘可绕中心轴O O '作扭摆运动。

因悬盘来回摆动的周期与其转动惯量大小有关,所以,悬挂物不同,转动惯量也就不同,相应的摆动周期也将发生变化。

如图2示,当悬盘离开平衡位置向某一方向转过一个很小的角度θ时,整个悬盘的位置也将升高一高度h ,即悬盘既绕中心轴转动,又有升降运动,在任何时刻其转动动能为2012d J dt θωω⎛⎫= ⎪⎝⎭,上下运动的平动动能为⎪⎭⎫⎝⎛=dt dh v mv 221,重力势能为mgh ,如果忽略摩擦力,则在重力场中机械能守恒,即 2012d J dt θ⎛⎫ ⎪⎝⎭+221⎪⎭⎫ ⎝⎛dt dh m +mgh =恒量 (1)上式中m 为悬盘的质量,J 0为其转动惯量。

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剖析

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剖析

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剖析引言转动惯量是物体围绕某个轴的旋转惯性,是物体自身的性质。

在物体的旋转运动中,转动惯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精确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是非常必要的。

一种常用的测定转动惯量的方法是采用三线摆法。

本文将对三线摆法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进行详细剖析。

实验原理为了精确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我们需要知道一些基本原理。

下面是需要了解的实验原理:1. 三线摆法的原理三线摆法是利用物体转动的运动学原理来测定物体转动惯量的方法。

在三线摆法中,物体被挂在三个不同的固定点上,使得物体能够以不同的转动轴进行旋转。

通过测定物体绕三个不同的轴旋转所需的时间,可以确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2. 物体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一般来说,物体转动惯量可以通过物体的质量、尺寸和形状来计算。

以下是物体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对于直线对称的物体,如圆环和圆盘,其转动惯量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I=mR²其中,I是转动惯量,m是物体的质量,R是物体的半径。

此外,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使用三维积分公式来计算转动惯量。

3. 质心的作用质心是物体的平衡点,是物体重心位置的体现。

在旋转运动中,物体转动轴应该在质心处。

这是因为物体围绕质心旋转时具有最小的转动惯量。

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的准备在开始实验之前,请准备以下器材:(1)三条细线,长度应该相等,可以通过测量来确认。

(2)一块直线对称的圆盘(也可以使用其他形状的物体)。

(3)一台计时器。

(4)一把直尺。

2. 实验过程(1)用一条细线将圆盘挂在一个固定点上。

固定点可以是桌角、悬挂在屋顶上的吊钩或者其他固定点。

(2)利用另外两条细线将圆盘挂在其他两个点上,注意每个点应该在不同的位置,以便进行不同的旋转。

(3)调整圆盘的位置,使得每条细线都恰好与圆盘表面接触,然后仔细调整圆盘的位置使得它与水平面垂直。

(4)将圆盘在三个不同的点上挂起来,预备进行实验。

(5)选定一个固定点为旋转轴,将圆盘拉到一边,然后松开,记录下圆盘绕选定轴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t1。

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目的】1. 学会使用三线摆(IM —1新型转动惯量测定仪) 2. 了解掌握霍尔开关的原理 3. 掌握转动惯量的多种测量方法 4. 设计数据处理方法【实验仪器】IM —1新型转动惯量测定仪、霍尔开关传感器、多功能毫秒计、游标卡尺、米尺。

【仪器外形】【预习要求】1. 理解该实验的实验原理2. 掌握IM —1新型转动惯量测定仪的使用及基本操作方法 3. 掌握霍尔开关的原理及应用范围 4. 测量数据的设定及数据处理方法【实验原理】依照机械能守恒定律,如果扭角足够小,悬盘的运动可以看成简谐运动,结合有关几何关系得如下公式:1. 悬盘空载时绕中心轴作扭摆时得转动惯量为:202004T HgRr M I •=π (3—1) 其中0M 是圆盘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280.9s m g •=);r 、R 分别指上下圆盘中心的到各悬线点的距离;H 是上下圆盘之间的距离;0T 是圆盘转动周期。

2. 悬盘上放质量为1M 物体,其质心落在中心轴,悬盘和1M 物体对于中心轴共同的总转动惯量为:()2121014T HgRr M M I •+=π (3—2)其中各量与1中相对应。

将式3—2变形可得质量为1M 物体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1M I : 011I I I M −= (3—3) 3. 质量为2M 的物体绕过质心轴线的转动惯量为I ,转轴平行移动距离d 时,其绕新轴的转动惯量将变为22d M I I +=′,将两个质量相同的圆柱体2M 对称地放置在悬盘的两边,并使其边缘与圆盘上同心圆刻槽线切,如图3—1所示,若实验测得摆动周期为2T ,则两圆柱体和悬盘对中心轴的总转动惯量为:()22220242T HgRr M M I •+=π 3-4 2则两个质量为2M ()02221I I I M −=3-531.悬盘 2. 同心圆刻槽线 3. 圆柱体 图3-14.由平行轴定理,可从理论上求得: 2222221d M r M I M +柱=′3-6 5. 改变上下圆盘之间的距离H (5次),测量下悬盘摆动的周期0T (5次),用作图法处理数据。

三线摆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的实验原理

三线摆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的实验原理

三线摆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的实验原理
三线摆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的实验原理基于转动定律和简谐振动的原理。

转动定律指出,转动惯量与物体的质量和形状都有关系。

而简谐振动的原理指出,对于一个简谐振动系统,在振幅较小的情况下,周期与物体的质量和弹性系数有关。

在三线摆实验中,一个物体被悬挂在三根相互垂直的线上,使得物体能够绕着一根线作转动。

在摆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测量周期来计算物体的转动惯量。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 首先,测量物体的几何尺寸,包括宽度、长度等。

2. 在实验室里选择一根较长的线(称为主线),并用其悬挂物体。

3. 使物体能够绕主线作转动,这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角度或者用手把物体推动来实现。

4. 使物体进行小振幅的摆动,并计时记录摆动的周期。

5. 重复步骤4,使用不同的线(称为辅线)进行实验,以获得不同的摆动周期。

6. 根据周期与转动惯量的关系公式,计算物体的转动惯量。

根据实验测得的周期数据和物体的几何尺寸,可以利用周期与转动惯量的关系公式来计算物体的转动惯量。

这个公式可以通过理论推导得出,或者利用已知转动惯量的物体进行校准得到。

需要注意的是,实验中要保证物体的摆动幅度较小,以确保简谐振动的条件成立。

同时,还应注意减小误差并提高测量精度,例如采用精确的计时方法和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等。

三线摆法测量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三线摆法测量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三线摆法测量转动惯量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说到转动惯量,这个名词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深莫测?其实啊,转动惯量就像是物体在转动时的一种“固执程度”,越大就越难转,越小则容易旋转。

这次实验的目的就是用三线摆法来测量转动惯量,弄明白这个“固执”的家伙到底是怎么回事。

2. 实验原理2.1 三线摆的构造三线摆,顾名思义,就是有三根线的摆。

这三根线可不是随便的线,而是精心设计过的,用来让我们测量转动惯量的。

在实验中,通常会有一个旋转的物体,比如一个小圆盘,然后把它固定在三根线的底端,让它可以自由转动。

这样的设计不仅有趣,还特别实用,简直是物理界的“神器”!2.2 转动惯量的计算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有点复杂,但别怕,咱们只要记住几个关键点。

首先,要知道物体的质量和它的形状,这些都会影响到转动惯量。

然后,通过测量摆动的角度和时间,我们就能用公式把这些数据转化成转动惯量。

简直就是数学和物理的完美结合,既能动脑又能动手!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得先准备好所有的工具和材料。

首先要有一个稳稳当当的三线摆,别让它像风筝一样乱飞。

然后就是我们的小圆盘,别忘了它的质量哦!接下来,准备一个计时器,用来测量摆动的时间。

这可不是“玩儿命”,而是要让数据更加准确。

3.2 实际操作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始实验啦!首先把圆盘挂在三线摆的底端,调整好位置,确保它能顺利转动。

然后,轻轻地拉一下线,让圆盘开始摆动。

此时,大家都要屏息凝神,静静观察,记下摆动的时间和角度。

每个人的心里都像打鼓一样,不知道结果会不会让我们大吃一惊。

4. 数据记录与分析实验结束后,数据就像金矿一样,等着我们去挖掘!记录下每次摆动的时间和对应的角度,把这些数据整理成表格,简直就像是给自己上了一堂数学课。

然后,利用转动惯量的公式,把这些数据代入计算,得出最终结果。

此时,心里简直乐开了花,看到数值就像是在解锁成就,既有成就感又充满期待。

5. 实验总结经过一番折腾,转动惯量终于在我们的手中显现!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还体会到了动手实验的乐趣。

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三线摆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

2、学会使用秒表、游标卡尺、米尺等测量工具。

3、研究物体的转动惯量与其质量分布、形状和转轴位置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三线摆是由三根等长的悬线将一圆盘水平悬挂而成。

当圆盘绕中心轴扭转一个小角度后,在重力作用下圆盘将做简谐振动。

其振动周期与圆盘的转动惯量有关。

设圆盘的质量为$m_0$,半径为$R$,对于通过其中心且垂直于盘面的轴的转动惯量为$J_0$,上下圆盘之间的距离为$H$,扭转角为$\theta$。

当下圆盘转过角度$\theta$ 时,圆盘的势能变化为:$\Delta E_p = m_0g \Delta h$其中,$\Delta h$ 为下圆盘重心的升高量,可近似表示为:$\Delta h =\frac{R^2 \theta^2}{2H}$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圆盘的势能变化等于其动能变化,即:$\frac{1}{2} J_0 \omega^2 = m_0g \frac{R^2 \theta^2}{2H}$又因为圆盘做简谐振动,其角频率$\omega =\frac{2\pi}{T}$,所以有:$T^2 =\frac{4\pi^2 J_0}{m_0gR^2} \cdot \frac{H}{R^2}$设待测物体的质量为$m$,放在下圆盘上,此时系统的转动惯量为$J$,则系统的振动周期为$T'$,有:$T'^2 =\frac{4\pi^2 J}{(m + m_0)gR^2} \cdot \frac{H}{R^2}$则待测物体对于中心轴的转动惯量为:$J =\frac{T'^2 (m + m_0)gR^2 H}{4\pi^2 R^2} J_0$三、实验仪器三线摆实验装置、游标卡尺、米尺、秒表、待测物体(圆柱体、圆环等)、天平。

四、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下圆盘、待测物体的质量。

2、用游标卡尺测量下圆盘、待测物体的直径和高度。

三线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讲义

三线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讲义

五. 实验数据及其数据处理要求
下盘质量 m 0 = 待测圆环质量 m = 圆柱体质量 m ′ =
g=
表 1:有关长度测量的记录表 两圆盘之间的垂直距离 H (cm) 上盘悬孔间距 a (cm) 下盘悬孔间距 b (cm) 圆环内直径 2 R1 (cm) 圆环外直径 2 R2 (cm) 小圆柱体直径 2 Rx (cm) 小圆柱体半径 Rx (cm)
I′ =
1 2 m ( R12 + R2 ) 2
其中, R1 , R2 分别为圆环的内外半径。

(1-4) A O’
x
用三线摆法还可以验证平行轴定理。若质量为 m 的物体绕通过 其质心轴 AB 的转动惯量为 I c , 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 x 时 (如图 2) , 则此物体对新轴 OO’的转动惯量为 I = I c + mx 。这一结论称为转
2
C m
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实验时将质量均为 m′ , 形状和质量分布完全相同的两个小圆柱 对称地放置在下圆盘上 (下圆盘有对称的两个小孔) 。 按上面的方法, 测出两个小圆柱和下盘绕中心轴 OO’的转动周期 Tx ,求得两个小圆 柱和下圆盘对中心转轴 OO’的总转动惯量为: B
O 图 2 平行轴定理
I1 =
( m 0 + m ) gRr 2 T1 4π 2 H
(1-2)
如果不计因重量变化而引起的悬线伸长, 则有 H ≈ H 0 。 那么, 待测圆环绕中心轴 OO’的转动惯量为:
I = I1 − I 0
(1-3)
因此,通过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测量,便可以求出刚体绕某轴的转动惯量。 由理论上推得的圆环绕中心轴的转动惯量为
附录
公式(1-1)的推导: 如图所示,设 R 和 r 分别表示系绳点到 B 盘中心和 A 盘中心的距离, l 表示悬线的长度,H 表示上下盘之 间的垂直距离,由几何关系得到:

三线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三线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三线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三线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探究物体的转动惯量与其质量、转动半径的关系,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验证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

二、实验原理。

1. 转动惯量。

物体的转动惯量是描述物体对转动运动的惯性大小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I表示。

对于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其转动惯量可由公式I=mr^2计算得出,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r为物体的转动半径。

2. 三线摆法。

三线摆法是一种用来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实验方法。

实验装置由一根轻绳和两个固定在同一直线上的固定点组成,物体通过轻绳悬挂在固定点上,并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将产生转动运动,通过测量物体的角加速度和转动半径,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三、实验装置。

1. 实验仪器,三线摆装置、计时器、测量尺、质量秤。

2. 实验器材,小球、细绳。

四、实验步骤。

1. 悬挂小球,将小球用细绳悬挂在三线摆装置上,并调整细绳的长度,使小球形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2. 测量转动半径,使用测量尺测量小球的转动半径r。

3. 施加外力,将小球摆开一个小角度,并释放,记录小球摆动的周期T。

4. 重复实验,重复以上步骤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实验数据。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1. 计算角加速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球的角加速度α。

2. 计算转动惯量,利用公式I=mr^2,结合实验数据计算小球的转动惯量I。

3.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实验数据的图表,并进行数据的比较和讨论。

六、实验结果与结论。

通过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小球的转动惯量I为x kg·m^2。

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转动惯量与其质量和转动半径的平方成正比,验证了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I=mr^2。

七、实验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通过三线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加深了对物体转动惯量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对于实验过程中的误差和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三线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三线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三线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三线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实验报告引言:转动惯量是描述物体绕轴旋转时所具有的抗拒转动的性质,是物体旋转动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本实验通过三线摆法测量不同物体的转动惯量,旨在探究物体的形状、质量和转动轴的位置对转动惯量的影响。

实验装置与方法:实验装置主要包括一个三线摆装置、一组不同形状和质量的物体、一台计时器以及一组测量工具。

实验步骤如下:1. 将三线摆装置固定在实验台上,并调整摆线的长度和角度,使其保持稳定。

2. 选择一个物体,将其绑在摆线的下端,确保物体能够自由摆动。

3. 用计时器测量物体在摆动过程中的周期,重复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4. 更换其他物体,重复步骤2和3,直到测量完所有物体。

5.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每个物体的转动惯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选择了三个不同形状和质量的物体进行实验:一个长方体、一个圆柱体和一个球体。

通过测量得到的周期数据,我们计算出了每个物体的转动惯量。

首先,我们观察到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摆动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周期。

长方体的周期最短,球体的周期最长,圆柱体的周期位于两者之间。

这是因为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摆动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和惯性力的大小不同,从而影响了摆动的周期。

其次,我们发现物体的质量对转动惯量也有影响。

通过比较相同形状但不同质量的物体,我们发现质量越大,转动惯量也越大。

这是因为质量的增加使物体具有更大的惯性,从而抗拒转动的能力增强。

最后,我们研究了转动轴的位置对转动惯量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物体绑在摆线的不同位置,并测量了相应的周期。

结果显示,转动轴离物体质心越远,转动惯量越大。

这是因为转动轴离质心越远,物体的质量分布越分散,惯性矩也越大。

结论:通过三线摆法测量不同物体的转动惯量,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不同形状的物体具有不同的转动惯量,长方体的转动惯量最小,球体的转动惯量最大。

2. 物体的质量对转动惯量有影响,质量越大,转动惯量越大。

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在物理学中,转动惯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它决定了物体在转动时的惯性。

咱们的实验旨在通过三线摆测量不同物体的转动惯量,搞明白它们的转动特性。

想象一下,拿着一个铁球,转动时的感觉和拿着一个木块完全不同,这就是转动惯量在作祟。

1.1 三线摆的原理三线摆,简单说就是利用重力和摆动来测量。

三个线圈,连接在一起,像一根灵活的触手。

摆动起来,底下的重物受力,旋转的状态便可捕捉。

这种方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极其有效的。

1.2 测量步骤先把物体挂上去,调整好位置。

然后轻轻放手,观察摆动的幅度和周期。

记录下数据,慢慢汇总。

大家都知道,细节决定成败,尤其是在这样的实验中。

二、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小插曲。

开始的时候,摆的角度没调好,导致数据偏差。

但这也没关系,调试一下,重新开始。

每一次摆动,都是一次新的发现。

2.1 数据记录数据记录至关重要,不能马虎。

每一次摆动后,尽量记录清楚,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比如,摆动的周期、角度,甚至是环境的温度,都是影响因素。

我们小组成员认真对待,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专注。

2.2 分析数据有了数据,就得分析。

利用公式计算转动惯量,得出结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时,那种氛围热烈得很。

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互相启发,真是妙不可言。

2.3 实验结果最终,我们得到了不同物体的转动惯量。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重物的形状和质量分布对结果有显著影响。

比如,圆形物体的转动惯量往往小于方形的。

这些结果让我们对物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实验总结经过一系列的测量与分析,我们不仅获得了数据,还领悟到了一些更深层次的道理。

转动惯量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都有密切关系。

3.1 实验收获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提升了。

每个人都在为共同的目标努力,讨论中充满了智慧的碰撞。

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一颗珍珠,串联在一起,形成了我们的“知识项链”。

用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资料讲解

用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资料讲解

用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资料讲解三线摆测量方法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实验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了摆的运动规律,通过测量不同位置下的摆频率来计算物体的转动惯量。

本文将对如何利用三线摆测量物体转动惯量进行介绍。

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是一个物体对于旋转的惰性程度的度量,其中转动惯量越大,该物体在旋转时就越难受到外力产生的加速度。

因此,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对于研究物体的力学特性非常重要。

三线摆测量转动惯量实验的原理是通过改变物体旋转轴的位置,使其在不同的旋转轴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当圆周半径发生变化时,物体的转动惯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

因此,可以根据不同位置下的摆频率来计算物体的转动惯量。

在实验中,需要制作一个三线摆的装置。

这个装置一般由一对轻质且坚固的支柱和一只可以沿垂直方向移动的摆组成。

摆需要平衡并且能够自由摆动。

一般使用的摆为金属球或圆盘。

实验步骤如下:1.将摆固定在支架上并调节其使其稳定。

2.根据三线摆的原理,在不同的旋转轴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即改变摆在垂直方向的位置,并记录下摆的周期。

3.根据周期计算出摆的频率。

4.根据摆的位置以及已知的摆的几何结构参数,计算物体的转动惯量。

需要注意的是,三线摆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实验存在一定的误差,主要是由于技术问题和实验条件的不同。

因此,要求实验时必须精准地操作,分析实验数据,为最终结果降低误差。

此外,还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三线摆测量物体转动惯量是一项简单而又实用的实验方法。

通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物体的转动惯量,进一步了解物体的力学特性及其运动规律。

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三线摆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实验,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转动惯量的概念,掌握三线摆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转动惯量(也叫转动阻力)是描述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围绕某一点或轴线旋转时所表现出的抵抗运动改变的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物体在旋转过程中,抵抗自身发生旋转的能力。

转动惯量的单位是千克·米2。

三、实验器材1. 三线摆:一根长杆,中间连接一个质量块,下面吊一个质量块,形成一个三角形。

2. 计时器:用于记录物体旋转的时间。

3. 加速度计:用于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4. 角度仪:用于测量物体旋转的角度。

5. 数据处理软件:用于处理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四、实验步骤1. 将三线摆调整到水平状态,然后将质量较大的物体放在三角形的顶点,质量较小的物体放在底端。

确保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适中,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2. 用角度仪测量物体开始旋转前的角度,然后启动计时器,记录物体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重复多次,取平均值作为实验数据。

3. 在物体旋转过程中,用加速度计测量其加速度。

同样地,取多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实验数据。

4. 将实验数据导入数据处理软件,按照公式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出了物体的转动惯量。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三线摆的状态稳定,避免因为摆动过大而影响实验结果。

2. 在测量加速度时,要保持加速度计与物体的距离恒定,以免误差过大。

3. 在计算转动惯量时,要严格按照公式进行计算,避免出现错误。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三线摆测量物体转动惯量的原理和方法,还锻炼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预习提纲

3《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预习提纲

《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预习提纲1、实验任务(1)用三线摆测定物体圆环的转动惯量(必做);(2)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选做);2、实验原理(1)如何通过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测量,求出刚体绕某轴的转动惯量?(2)三线摆法如何验证平行轴定理?(选做)3、操作规范(1)如何调整底座水平以及下盘水平?(2)如何正确保证下盘合理转动?(3三线摆的转角需要控制在 5以内?(4)累积放大法是如何实现周期的测量?(5)如何调节光电门?何谓光电门平衡位置?(6)如何正确用米尺测出两圆盘之间的垂直距离H?(7)本实验采用多次重复测量的方式,用以何在?如何正确多次重复测量?(8)如何正确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下圆盘三悬点之间的距离a和b?(9)如何确定物理天平的称量不确定度?4、数据处理表格设计数据处理过程:1、基本参数记录==a 33r ± cm , ==b 33R ± cmH 0 = ± cm , 下盘质量m 0 = ± g 待测圆环质量 m = ± g 圆柱体质量m '=( ± )g2、算出空盘绕中心轴OO ʹ转动的运动周期T 0 和不确定度010*******05050505050505()T T T T T T s ++++==--0()T s =--050()T s ∆==--3、待测圆环与下盘共同转动的周期T 1和不确定度150()T s =- 1()T s =--150()T s ∆==--4、有关长度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和不确定度计算()a cm =--()a cm ∆==--()3r a cm ∆==--()b cm =--()b cm ∆==--0.002()3R b cm ∆==12()R cm =--12()R cm ∆==--22()R cm =--22()R cm ∆==--5、待测圆环测量结果计算待测圆环的的转动惯量及不确定度计算2210010022[()]4()gRr J J J m m T m T Hg cm π=-=+-=--⋅J ∆==2()g cm =-- 22()()()J J J g cm g cm =±∆=--22212()()2m J R R g cm =+=--⋅理论相对不确定度:100%J J E J∆=⨯= %百分差:100%%J J E J -=⨯=-理理(要求在10%以内)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选做)见表上,数据处理过程略通过本实验,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用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

用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

《三线摆测刚体的转动惯量》预习报告模版
注:阴影部分不在报告上呈现,只向学生提出书写内容和具体要求。

非阴影部分可直接照抄或自答
实验目的:(按照书上提示抄写)
1.
2.
3.
实验原理:(按次序回答问题书写以下内容)
问题1:转动惯量的定义?
问题2:转动惯量的影响因素?
问题3:圆盘转动惯量公式的推导?
问题4:简述正确启动三线摆需要注意的事项?
实验仪器:(按照书上提示抄写)
实验步骤:(实验仪器升级,课本为改动,按以下的实验步骤写)1)调节三线摆,利用水平仪调节上盘和下盘水平。

2)调节激光器和计时仪。

先将光电接收器放在合适的位置,调节激光器,使激光打到光电接收器小孔内,调好计数仪指示灯为暗,若绳摆动挡住激光灯为闪烁,(灯长亮为没调好);
调节启动盘使一根线靠近激光,(轻轻在5度内旋转起来);
设置计时仪的预置次数测量下面表格的数据(质量在盘上,H为顶盘与底盘的距离a顶盘孔与孔之间的距离b底盘孔与孔之间的距
离)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

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的实验,了解并掌握三线摆的基本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学会利用三线摆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1. 三线摆是什么?三线摆就是一个由三条平行的杆子组成的摆,我们称之为“三线摆”。

它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物理实验装置,可以用来研究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受力情况,从而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2. 三线摆的结构三线摆主要由三条平行的杆子组成,其中一条杆子固定不动,称为“摆柱”;另外两条杆子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摆动,称为“摆臂”。

这两根摆臂通过一个铰链与摆柱相连。

3. 三线摆的工作原理当摆臂受到外力作用时,它们会绕着摆柱做周期性的摆动。

这种摆动会产生一个角加速度a,使得物体沿着圆周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我们可以得出物体所受的合力F等于它的质量m乘以角加速度a。

因此,通过测量三线摆在不同角度下的受力情况,我们就可以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I。

4. 如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首先需要将三线摆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和角度,然后让物体挂在上面。

接着记录下物体在不同角度下的受力情况(包括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等),并用公式I=mg2/r2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最后再将结果进行单位换算即可得到最终结果。

三、实验步骤1. 首先组装好三线摆,并将其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和角度。

注意要保证三个支点在同一平面内且相互垂直。

2. 然后将待测物体挂在三线摆上,并记录下物体的质量m和长度l。

这些数据对于计算转动惯量非常重要。

3. 接着让三线摆自由摆动一段时间,直到它停止为止。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物体的运动轨迹和受力情况,并及时记录下来。

4. 最后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的转动惯量I,并进行单位换算。

如果结果不够准确,可以适当调整三线摆的位置和角度重新进行实验。

三线摆测定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指导与数据处理

三线摆测定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指导与数据处理

三线摆测定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指导与数据处理三线摆测定物体转动惯量实验指导与数据处理1实验仪器清单1.1三线摆装置、电子秒表、游标卡尺、米尺、水平仪 2 实验内容2.1 三线摆法测定悬盘的转动惯量2.1.1 用卡尺分别测定三线摆上下盘悬挂点间的距离a、b(三个边各测一次再平均); 2.1.2 调节三线摆的悬线使悬盘到上盘之间的距离H大约50cm左右;2.1.3 调节三线摆地脚螺丝使上盘水平后再调节三线摆悬线的长度使悬盘水平; 2.1.4 用米尺测定悬盘到上盘三线接点的距离H0;2.1.5让悬盘静止后轻拨上盘使悬盘作小角度摆动(注意观察其摆幅是否小于10度,摆动是否稳定不摇晃。

);2.1.6 用电子秒表测定50个摆动周期的摆动的时间t0六次;2.2测定不规则物体的转动惯量2.2.1把不规则物体置于悬盘上重新调整水平,并测定悬盘到上盘之间的距离H1,重复步骤2.1.5及用电子秒表测量该50个摆动周期的时间t1六次。

2.3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选做) 3 难点指导3.1计数器的使用方法:3.1.1开启电源,揿“测周期”的按键,使屏幕上显示“t”;3.1.2 揿“计数”的按键,屏上显示默认“0101”;(因档光杆每个周期来回挡光两次,加上第一次挡光未计时间,故50个周期共挡光101次。

)3.1.3揿“计数”键,使屏幕显示“0000”,计数器设置完成;3.1.4 当档光杆通过光电门时它就开始计数了。

3.1.5 揿“复位”键,可再次设置。

3.2数据处理3.2.1注意:数据处理时公式中的T0=t0/50,T1= t1/50。

4 相关的实验数据记录(范例)表1 各相关数据记录 m0(g) M(g) a(mm) b(mm) H0(cm) t0(s)H1(cm) t1(s)299520.33 44.18 44.20 44.16114.22 114.22 114.2050.10 50.15 50.10 50.10 50.1587.43 87.54 87.46 87.48 87.50 87.5251.00 51.05 50.95 50.95 50.95 51.0074.56 74.43 74.48 74.53 74.55 74.4950.10 表1中各项数据经肖维涅法则检查均无坏值 5数据处理(范例)5.1 各物理量不确定度的估算M=520.33g,?M?0.05g,=44.18mm ,UM?M30.05g30.029g,uB?m3?S?0.012mm,?m?0.02mm,0.012mm ,u=S?uB22=(0.012)?(0.012)=0.006mm,222mm =0.017mm , 0.012mm,b=114.21mm, ubSbuB?m32=(0.006)?(0.012)mm=0.013mm,muB??0.029SH?H03= 50.12 cm,00.011cm,?m?0.05cm,cm, = Sb2uB2uH?SH2uB2=(0.011)?(0.029)cm = 0.031cm,uB?m3?0.029220= 87.49 s ,St0=0.016s,?m?0.05s,ut0s,=(0.016)?(0.029)s =0.033s,muB??0.029H1= 51.00cm,SH1=0.018cm, ?m?0.05cm, 3cm, = uH1St0?uB22cm = 0.034cm,muB??0.0291=74.51s, S=0.020s, ?m?0.05s, 3s,11=SH2uB2=(0.018)?(0.029)22== s =0.035s, 5.2转动惯量的计算5.2.1 悬盘转动惯量的计算(计算时把单位都化为千克、米、秒制)I0?mgab12?H02ut1St1?uB22(0.020)?(0.029)22T0220.299kg?9.789ms?4.418?102m?11.421?102m==7.616?10-4(kg. m2)uI0?I0(ua)?(212?(3.142)?0.5012m (87.4950s)2ubb)?(2uH0H0)?(22uT0T02)2(0.01744.18)?(0.013114.21)?(20.03150.12)?(220.03387.49)2= 7.616?10-4(kg. m2)×=0.0054?10-4(kg. m2) 5.2.2载物转动惯量的计算I1?(M?m)gab12?H12T1220.81933kg?9.789ms?4.418?1022m?11.421?102m12?(3.142)?0.5100m==1.4897?10-3(kg. m2)(74.5650s)2uI1?I1?(ua)?(2ubb)?(2uH1H1)?(22uT1T1)?(2uMM?m)2114.21=1.4897?10-3(kg. m2)×44.18=0.018?10-4(kg. m2)5.2.3 不规则无题转动惯量的计算I?I1?I0-3-4(0.017)?(20.013)?(20.03451.00)?(220.03574.51)?(20.029819.33)2 =1.4897?10- 7.616?10=7.281?10(kg. m)242=(0.0054)?(0.018)=0.019?10-(kg. m) -42uI=uI0?uI12225.3 实验结果I=(7.38?0.02)?10-4(kg. m2)(P=0.683)6 实验报告书写纲要p > p c l a s s = " t " > 6 . 1 瀃寶顅剉 / p > p c l a s s = " t " > 6 . 2 瀃寶烻 t / p > p c l a s s = " t " > 6 .2 . 1 瀃寶闚 hV / p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预习提纲
1、实验任务
(1)用三线摆测定物体圆环的转动惯量(必做);
(2)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选做);
2、实验原理
(1)如何通过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测量,求出刚体绕某轴的转动惯量?
(2)三线摆法如何验证平行轴定理?(选做)
3、操作规范
(1)如何调整底座水平以及下盘水平?
(2)如何正确保证下盘合理转动?
(3三线摆的转角需要控制在 5以内?
(4)累积放大法是如何实现周期的测量?
(5)如何调节光电门?何谓光电门平衡位置?
(6)如何正确用米尺测出两圆盘之间的垂直距离
H?
(7)本实验采用多次重复测量的方式,用以何在?如何正确多次重复测量?(8)如何正确使用游标卡尺测量下圆盘三悬点之间的距离a和b?
(9)如何确定物理天平的称量不确定度?
4、数据处理表格设计
数据处理过程:
1、基本参数记录
==
a 3
3r ± cm , =
=
b 33R ± cm
H 0 = ± cm , 下盘质量m 0 = ± g 待测圆环质量 m = ± g 圆柱体质量m '=( ± )g
2、算出空盘绕中心轴OO ʹ转动的运动周期T 0 和不确定度
010*******
05050505050505
()
T T T T T T s ++++=
=--
0()T s =--
050()T s ∆=
=--
3、待测圆环与下盘共同转动的周期T 1和不确定度
150()T s =
- 1()T s =--
1
50()T s ∆=
=--
4、有关长度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和不确定度计算
()a cm =--
()a cm ∆=
=--
()3
r a cm ∆=
=--
()b cm =--
()b cm ∆=
=--
0.002()3
R b cm ∆=
=
12()R cm =--
12()R cm ∆=
=--
22()R cm =--
22()R cm ∆=
=--
5、待测圆环测量结果计算
待测圆环的的转动惯量及不确定度计算
22
1001002
2
[()]
4()
gRr J J J m m T m T H
g cm π=-=
+-=--⋅
J ∆=
=
2
()
g cm =-- 22
()()()J J J g cm g cm =±∆=--
2
2
2
12()()2
m J R R g cm =
+=--⋅理论
相对不确定度:100%J J E J
∆=
⨯= %
百分差:100%%J J E J -=
⨯=-理

(要求在10%以内)
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选做)见表上,数据处理过程略
通过本实验,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5、 结果讨论与误差分析(仅供格式上的参考)
(1)误差的定性分析
a 、游标卡尺的正确使用强调测量杆与钻台将碰到时,正确读数。

用完后,测量杆和测量砧之间要松开一段距离。

b 、要正确的使用水准仪,尽量使得下盘调节水平。

c 、测量时间时,应该在下盘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记数,在实验中对对平衡位置的判断存在一个误差,对记录的周期有影响。

d 、H 0为平衡时上下盘间的垂直距离,当下盘加上了待测物体后,距离变成了H 。

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仍然有H 0的值来近世H ,对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2)误差的定量分析
a 、本实验的测量式是在扭摆角度不太大 (不超过5°) 的条件下导出的,因此在实验当中要遵守这一条件,以免增大系统效应的影响。

如果在推导公式时,近似地令
2
2
sin
m
m
θθ=
引入相对系统误差,其大小为:
2
sin
/)2
sin
2
(
2m
m
m
θθθ-
当m θ取5°时,其值为%064.0+;当m θ取10°时,为%24.0+。

系统误差为正
值,其影响使测量值偏大。

为了保证m θ不超过5°,即rad m 09.0<θ,可把m θ乘以下盘的几何半径R '来确定下盘边缘上任一点的振幅m R θ',实验操作时使振幅不超过此值。

b 、本实验是测量圆环绕其中心几何轴的转动惯量,如果圆环在下盘上放置不正,以至于圆环的几何轴与实际转轴不重合,也会引入系统效应。

若两轴线相距为a ,则可以证明系统误差为2ma +,使测量值偏大。

还有如测t 时,由于粗心大意,把测50个周期测成49周期,按T t 50=计算会使测量值偏小。

仪器操作提示
仪器使用注意:
1、用水准仪调节三线摆下圆盘水平。

2、三悬线要等长,大约50厘米左右,过短周期短,会增大记录误差,且摆动次数可能满足不了实验要求;过长,周期太长,会延长实验时间。

3、在三线摆起振前,一定注意要保持下盘静止,三线摆振动的角度要小于5度。

在启动后三线摆不能发生前后左右晃动,为了避免发生晃动,用手快速转动上盘。

4、游标卡尺、钢卷尺的读数一定要准确、规范(要读估计数字)。

5、在测量上下盘之间的高度时,应保证三线摆已调平,尺子与下盘垂直,注意不要将钢尺压在下盘上,这样测出的高度会偏大。

6、光电门应置于平衡位置,即应在下盘通过平 衡位置时作为计时的起止时刻,且使下盘上的挡光杆处于光电探头的中央, 并且能遮住发射和接收红外线的小孔, 然后开始测量。

7、圆环置于圆盘上时,不得放偏,否则造成较 大误差。

8、实验过程中要先测量圆盘的转动惯量,再测 量圆环的转动惯量,Ho 的测量应在测量圆环转动惯量之前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