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案新人教版
2019-2020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情景导入先思考———————
“三北”地区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千米,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7.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甘肃省沙漠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
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土地面积与宁夏一样多
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
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
解析:5.D 6.B 7.C 第5题,A项说法太绝对,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部分在我国存在;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故B项错;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故C项错;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加速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第6题,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显著,西北地区过度垦殖、放牧导致草原退化;华北平原旱涝、盐渍化和风沙危害严重;南方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仅次于黄土高原;东北平原由于过度开发,黑土流失,草原退化,湿地萎缩。第7题,新疆沙漠化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内蒙古与宁夏水土流失的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基本相当,但是宁夏土地面积较小;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开垦。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6
《南方低山丘陵土地退化的防治》组件教学设计一、考纲要求以区域为背景,以主题为切入点,综合分析区域自然、人文环境及经济发展状况二、学习内容(1)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许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案例都离不开区域地理的具体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它们的分布、特征、成因、变化等,都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最好“注解”和“说明”。
而系统地理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又要在区域地理中去落实、验证。
因此,区域地理自然成为地理高考知识和能力的最好载体,并以案例的形式,对初高中地理知识进行整合,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的能力。
(2)综观近三年的全国高考题,对区域地理知识的考查有这些特点:①以一个小范围区域为载体,围绕某一个主题向纵深方向展开。
②考查内容不回避主干知识,如气候、资源与环境问题、农业生产条件、工业区位选择、交通布局等。
③考查方式以问答题形式出现,问法以“原因”类,“理由”类、“影响”类和“评价”类为主。
由此可见,区域地理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机械记忆自然环境五大要素和人文环境各要素的特点,而是理清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的区域地理教学一般采用范围较大的区域,这与在考试中采用小范围区域的考查相冲突,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学习区域地理,使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和地理素养,本课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教学实现学生形成地理思维模式的目标。
三、学习起点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在初二和高二前段学习中已学习了中国自然地理概况相关的知识,对中国大范围的自然地理区域背景知识比较熟悉,对自然地理要素特征的影响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中国自然地理分区的背景知识比较陌生和不够深入,并且未能理清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未能形成区域地理的知识架构和思维模式,对于应对全国卷高考的能力有待提高四、课堂学习目标五、设计思路基于以上教学内容与学情的分析,笔者认为以水土流失状况的直观性视频引入,以土地退化作为本节学习主题,课堂上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问题,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区域地理学习思维方式。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4章生态环境保护4_5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答案 (1)水土流失 破坏植被、轮荒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 林、草种植面积,小流域综合治理,修筑梯田,打坝淤地等工程 措施。
(2)水土流失 毁林开荒 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 建设
(3)土壤侵蚀 C 处为暖温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 D 处为亚 热带丘陵地区
(4)A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F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5)位于横断山区,纬度低;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为亚热 带季风气候,水热较丰富。自然带垂直变化显著。 (6)位于青藏高原,属于高寒地区,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 影响,生态环境脆弱。
解析 第(1)题,A 位于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这里人口密集, 过垦严重,降水丰富,主要的生态问题为土壤侵蚀。其引发的次 生环境问题为石漠化或土壤贫瘠。第(2)题,两地都面临着土壤侵 蚀问题,但 B 地更严重些,和这里的丘陵地形、城市密集、土地 的生产力高有关。第(3)题,D 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区的 森林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E 为亚热带的横断山区和 云贵高原,地质条件复杂,土壤易受侵蚀,该地的森林作用主要 为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3)比较 D、E 两地区森林主要生态功能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土壤侵蚀。石漠化(或土壤贫瘠)。 (2)B 区域。地形起伏大,土层薄;河流下游城市密集,经济发 达;土地生产能力高。 (3)D:防风固沙、保护农田;E: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少
C.c、e 一光照充足、风沙小 D.d、g—气候湿润、林地
多
(2)下列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共45张)
第二十八页,共46页。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草地退 化、土壤侵蚀,生态环境十分 脆弱(cuìruò ) 原因?
G
自然原因:高寒(gāohán)地区,受气候 变化影响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
第二十九页,共46页。
序 地区名称 生态环境问题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号
类型
A 大兴安岭西 森林破坏 土 半干旱地区 过垦,过
第三十三页,共46页。
四、中国生态问题的防治(fángzhì)措施
阅读课本P71思考:我国生态环境 恶化的原因(yuányīn)及防治措施有 哪些?
1、 (1)人口压力
根本原因
恶
化 (2)人 (è 类不合理 hu 的开发活 à) 动 原 因
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 用
②环保意识弱
主要原因
③管理力度不够
(shīrùn) 半湿润 (shīrùn) 黄淮海 平原区
南方亚热带 丘陵区
第十一页,共46页。
思考:上述(shàngshù)各个地区主 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 因?
第十二页,共46页。
A
第十三页,共46页。
第十四页,共46页。
第十五页,共46页。
第十六页,共46页。
主要生态环境(shēnɡ tài
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稳步发展
环保法 制建设
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第三十五页,共46页。
3、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wèntí)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草原退化
东北、西南、华 中温带、亚热带边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
南林区
远山区
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
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
答案:(1)甲地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千沟万壑),土质疏松(, 垂直节理发育);乙地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势崎岖不 平),土层浅薄。 (2)使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河湖淤积, 易发生洪涝灾害;气候变干,植被减少;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南方亚热带 土壤侵蚀严重 亚热带丘陵,降水
垦严重
丘陵地区
丰富
主要
形成原因
生态问题
Hale Waihona Puke 自然背景人为原因亚热带的横 土壤侵蚀,森林破 亚热带丘陵、山 人民生活贫
断山区、云 坏严重,物种灭绝 区、高原,地质条 穷,过垦、过
贵高原 和多样性锐减
件复杂
伐严重
青藏高原
受气候变化
土壤侵蚀,草地退 高寒地区,生态十
和人类活动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及防治 [合作探究]
读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1)①地荒漠化严重,其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2)①②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比较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该地区建设的巨大生态工程是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3)③地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4)西南地区出现的生态问题有哪些?试分析其原因。 (5)东南丘陵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形成的原因有 哪些?
[核心归纳]
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
主要生态问题
形成原因
自然背景
人为原因
大兴安 岭西侧
森林破坏,土 壤侵蚀、草场 退化严重
半干旱草原地区
过度开垦、过度 砍伐、过度放牧
西北干旱 半干旱地区
降水较少、气候较 草场退化
干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课件新人教版选修6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 11 月 9 日报道 黄土高 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20 世纪 50—90 年代 年均入黄泥沙量重 3 亿吨左右。
思考探究:为什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提示:自然原因: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地面植被少,固沙能力弱。人 为原因:破坏植被、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采矿和一些 基础设施建设开挖地表土等。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土流失 B.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 C.草场退化 土地荒漠化 D.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解析:分析图示地区,图例所示阴影地区是我国农垦 区与牧区的交界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较为严重,是 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区,图中 A 地处于塔里 木盆地边缘,B 地处于黄土高原。所以面临的突出环境问 题分别是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答案:(1)C (2)D
(1)①地荒漠化严重,其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2)①、 ②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比较严重的人为原因 是什么?该地区建设的巨大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其主 要作用是什么? (3)③地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4)西南地区出现的生态问题有哪些?试分析其原因。 (5)东南丘陵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形成 的原因有哪些?
知识点二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不久前发表的“2015 年全球 森林资源评估”报告, 对 234 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评估后指 出,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林地转变为农田和其他用途,世 界森林面积持续减少。根据报告,自 1990 年以来,全球 已丧失森林 1.29 亿公顷,几乎与南非的面积相当。 2010—2015 年间,非洲和南美洲森林的年损失率最 高,分别为 280 万公顷和 200 万公顷。
思考探究:针对森林破坏问题,应采取哪些防治措 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1
荒漠化的防治一、教学目标1.理解荒漠化的实质,分析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2.了解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危害和治理措施。
3.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通过对荒漠化成因和荒漠化防治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的论证,提高学生运用图文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地理研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根据本节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为荒漠化的治理为本节的重点。
2. 荒漠化的成因分析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材的处理荒漠化的成因需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从图入手,推理分析。
在自然因素方面,引导学生从地理空间位置和气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人为因素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人为因素是影响荒漠化的决定因素,分析理解人类因素影响的不同表现,帮助学生认识通过调整人类活动方式,采取正确的措施,荒漠化是完全可以逆转的,为荒漠化的治理讲述作好准备。
荒漠化的防治,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
这部分是本节,也是本单元知识的重点。
荒漠化防治的核心在于协调人地关系,要针对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并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施科学的管理,以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他们之间的知识关系:由于气候因素和人类生产活动→土地荒漠化→制约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防治荒漠化→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四、教学方法1.图像分析法:分析图2.1揭示西北地区具有干旱的环境特征;分析图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得出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等原因造成的;分析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植物固沙成果显著图;分析此类植物的根、叶的特点,分析此类植物与环境的适应。
2.案例分析论证法:本课选取了沙坡头建带状沙障保护包兰铁路一例,让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总结:①治沙的关键性措施是什么?②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实现?五、教学过程【导入:】结合数据说明世界及我国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学生阅读本节序言找出荒漠化的定义、表现:】荒漠化概念:(1)产生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2)产生原因:气候变异、过度经济活动(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4)土地类型: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提问:】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为何如此严重?指出有其自然原因,也有其人为因素一.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两个知识点,一是西北干旱的原因,二是干旱与荒漠化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_12
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和防治措施。
2.运用中国的生态1环境脆弱区图,分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
3.理解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紧迫性,逐步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及防治措施难点: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为原因教学用具:自制图表、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比较法等新课导入:展示美丽的生态环境图片,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现状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形势严峻,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为特征的生态破环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二、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结合课本、PPT内容独立思考作答)1.巨大的人口压力2.不合理的开发活动说明: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为了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分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发言,其他人员补充,答案展示,学生识记。
)中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由北向南、从东到西,气候和地势有明显差别,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布见图4、16。
2.这些生态环境问题之间有什么关联性?点拨: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挖掘生态环境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其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四、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阅读课本71页同位交流思考)1.恶化原因: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②管理不力③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2.防治措施:3.重点生态工程:长江、黄河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表4、2)五、学以致用,巩固提高(抢答的形式来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六、链接高考1、读下图“我国部分地区图”,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近年来,图示地区甲、乙河流域“水多、水少、水脏、水浑”四大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课件 (共46张)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5
➢ 思维活动 为什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自然原因: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土 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地面植被少,固沙能力弱。人 为原因:破坏植被,不合理的耕作制度,露天采矿和一 些基础设施建设开挖地表土等。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6
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 ➢ 自主预习 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 (1)⑥ 资源 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2)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对资源采取⑦ 掠夺式、⑧ 粗放 型开 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7
(3)由于⑨ 监管 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致使生态环 境破坏严重,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4)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⑩ 投入 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2.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1)重点生态工程取得进展,如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 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 (2)长江、黄河上中游⑪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全面实施。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பைடு நூலகம்26
课堂小结
➢ 知识提纲
提纲挈领,巧妙记忆
➢ 强化记忆 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根本原因——巨大的人口压力
主要原因——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2.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防治措施
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
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生态农业试
点示范、生态示范区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39
123456
解析 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主要从原因推导出来,根据 图文信息可知当地水土流失的原因在于人口增长过快, 土地资源过度利用,由此可以推导出解决的措施就是产 业结构调整、政策扶持等方面。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共27张ppt)
2、读山东省地形简图,回答问题。
(1)说出甲、乙两地不合理的农业活动, 及其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6分) (2)请你针对其中一种环境问题,提出 解决对策。(4分)
参考答案:
(1)甲地:平原地区不合理灌溉(1分),造成 土壤盐碱化(2分); 乙地:低山丘陵地区植被破坏(1分),产生水土 流失(2分)
积身极子参,拿加出各九项牛比爬赛坡,获的得干海劲淀,确区保朗定诵了比干赛,干三就等干奖好;海,干淀就区干航成模一比流赛。三要等始奖; 海 淀 区 德 育 数字平 台教育 作文比 赛一等 奖。 课 余 ,通 过 大 量阅读 课外书 籍,
题
分析图中生态环境脆弱区A—G主要生态 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
分 组 讨 论
A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场
退化 原因?
A
自然原因:半干旱地区降水少 人为原因:过垦,过伐,过牧
B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草场退化严重、土壤侵蚀 原因?
B
自然原因:降水少,气候干旱 人为原因:过垦,过伐,过牧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土壤侵蚀严重、次生盐碱化 原因?
C
自然原因: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 人为原因:人口密集,过垦、不合理 灌溉
(2)土壤盐碱化: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排 灌条件;推广节水技术(喷灌、滴灌);增施有 机肥,改良土壤;推广耐盐耐旱优良品种。(答 出2点即可得4分) 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措施保持水土; 禁止滥垦乱伐;发展经济林,提高经济效益等 (答出2点即可得4分)
谢谢! 欢迎指导 !
员 要 设 岗大定限责度,通的过展合示理自设己岗。、我党会员以领此岗为、动公力示,锻明岗炼、和提组织高履自己岗的,农能村力党。员突出带头 致 富 、 带 领我共有富一、定促的进和组织谐能等责力,任对,工社作区认党真员负突责出、遵对守学居习规一民丝约不、苟服。务居民 、示范 引 领 等 责 任我,的流学动党习员成突绩出在服班务里他名乡列、前服茅务,并老在乡同、学服之务中家有乡较等高责的任威,促信进。无职党员发 连挥 续 作 几 用 年 。 获 在 得 职校 党级 员 三要好 明学 岗 生 强、 责“,机英关语党小员状突”出、担“当鼓奉号献队、优公秀道队正员派”、、服“务学基习层模等范责 任 ,学 校 党 员 突出师 德小建标设兵、”规、范“办故学事、大服王务”改等革光等荣责称任号,医。院 党员突出医德医风建 我设对、自构己建的和工谐作医认患真关负系责等,责有任着,一“两股新执”著组的织热党情员,作突为出班爱长岗,敬我 业不、仅诚自 信己服学务习 、成创绩新优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五节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一、填空题1、我国地域广大,且受________气候的影响,由北向南、由东到西,________和________的差别明显,形成了类型众多的生态系统.2、________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3、对于我国而言,环保意识不强,重开发轻________ ,重建设轻________;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对________的投入不足是造成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4、森林破坏主要出现在东北、________、华南林区,主要采取________、计划砍伐、采育结合、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
5、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________和东南丘陵。
主要措施有________、植树种草、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6、图12图13分别为我国某省区域图和该省土地利用状况图。
读图完成下题。
关于该省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产品基地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7、水土流失是土壤侵蚀的一种主要形式,现在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大约有180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丘陵山地等地都有水土流失的发生。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四章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共25张PPT)
B
西北干旱半干 旱地区
土壤侵蚀 草场退化
降水较少气候较干
C 黄淮海平原区 土壤侵蚀严重 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度放牧 人口稠密 过度开垦
D 南方亚热带丘 E 陵地区
土壤侵蚀严重 降水丰富,且集中
土壤侵蚀,森
亚热带的横断 林破坏严重, 地质条件复杂,地形
F
山区、云贵高 原
生物多样性减 崎岖,降水集中 少。
改 清除河底淤泥、改良水质、恢复生物种群等
法 宣传教育、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保护环境意识
展望伯渎港湿地未来发展
打造伯渎港生态轴,与长江路生态轴呼应 投入吴文化建设,生态文化并重 打造健身步道等,方便居民生活
总结: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草原退化
伯渎港现状
目前伯渎港是五类水质,水草、鱼虾也比较少,河水本身 的自净能力很差。
河两岸种菜的面积就几乎达到百分之六七十。除了挖掘机 正在施工的两三个地方没有菜地的踪影,旁处几乎无一幸 免,就连公园临河草坪都被铲掉种菜。
伯渎港水利枢纽也是市防汛八大枢纽之一。但由于市里面 河道狭窄、淤塞严重,所以来水不足,而伯渎港河道积淤、 水系萎缩又造成泵站排水不畅,所以严重影响防汛功能。
当前伯渎港湿地破坏有哪些表现?
①水质恶化 ②湿地面积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淤泥淤积严重,蓄洪能力下降
伯渎港湿地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①工业废水排放 ②农业废水排放 ③生活废水排放 ④围湿造田,破坏植被
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伯渎港湿地环境?
退 改造伯渎港边的菜地,退田还湿、退耕还林、还草
建
伯渎港边特定区段打造生态公园(如泰伯广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理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现状及生态恶化的原因。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差异。
能够针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1.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森林面积缩小、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湿地干涸等。
2.产生原因(1)中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影响,气候和地势的差别明显,生态系统类型多样。
(2)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在不同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防治措施1.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1)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
(2)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
(3)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
2.保护措施(1)重点生态工程取得进展:如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国土整治等。
(2)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全面实施:如长江、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的建设。
(3)重点保护区建设开始启动:如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开始启动,建立了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等。
(4)生态示范工程建设稳步发展:如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的建设。
(5)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一、判断题1.我国气候和地势差异显著,形成了众多的生态系统。
( )2.我国干旱地区没有土壤侵蚀现象。
( )3.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 )4.横断山区主要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森林破坏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 ) 5.我国荒漠化问题严重的地区主要是西北和华北半干旱区。
(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区域性特点明显。
结合相关知识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多种多样,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都存在B.青藏高原因人类活动较少,所以没有生态环境问题C.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锐减D.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7.对下列各地区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北草原退化B.东北平原土壤酸化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解析:第6题,A项说法太绝对,世界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部分在我国存在;青藏高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故B项错;南方丘陵山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壤侵蚀严重,而不是生物多样性锐减,故C项错;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原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加速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故选D。
第7题,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显著,西北地区过度垦殖、放牧导致草原退化;华北平原旱涝、盐渍化和风沙危害严重;南方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仅次于黄土高原;东北平原由于过度开发,黑土流失,草原退化,湿地萎缩。
答案:6.D 7.B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的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它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在一起,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8~10题。
8.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护农业生态环境②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③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④保护生物多样性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9.为治理山区的水土流失,对荒山应( )A.综合治理与开发B.全面封山育林、育草C.修筑梯田D.烧荒耕种10.山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压力很大,为此应( )①改革耕作技术②调整农业结构③大力发展畜牧业④加强生态保护的法制宣传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第8题,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也属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目的。
第9题,我国人口数量大、增长快,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大,全面封山育林、育草不现实;陡坡修筑梯田成本高,且易造成水土流失;烧荒耕种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第10题,为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应调整农业结构,改进传统的耕作技术,加强对生态保护的法制宣传。
大力发展畜牧业会加重山区环境负担。
答案:8.D 9.A 10.C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及防治[合作探究]读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1)①地荒漠化严重,其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2)①②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比较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什么?该地区建设的巨大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什么?(3)③地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有哪些?(4)西南地区出现的生态问题有哪些?试分析其原因。
(5)东南丘陵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2)过度樵采、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
“三北”防护林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3)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坡度较大;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过度开垦,地表破坏严重。
(4)生态问题: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原因: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处于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形崎岖;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降水集中;贫困人口较多,毁林开荒,过度樵采,乱砍滥伐。
(5)土壤侵蚀。
地处南方丘陵山区,地形破碎,降水丰富,人口密集,过度垦殖。
[核心归纳]1.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点主要生态问题形成原因自然背景人为原因大兴安岭西侧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草场退化严重半干旱草原地区过度开垦、过度砍伐、过度放牧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场退化降水较少、气候较干过牧严重黄淮海平原区土壤侵蚀严重暖温带半湿润地区人口密集,过垦严重南方亚热带丘陵地区亚热带丘陵,降水丰富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土壤侵蚀,森林破坏严重,物种灭绝和多样性锐减亚热带丘陵、山区、高原,地质条件复杂人民生活贫穷,过垦、过伐严重青藏高原土壤侵蚀,草地退化高寒地区,生态十分脆弱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生态环境恶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但主要是人为因素。
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3.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区自然原因人为原因防治措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林区森林火灾等滥垦、滥伐,超出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减少过度放牧、过度垦殖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滨、海滨沉积物充满湖沼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引水灌溉、河流改道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土壤侵蚀黄土高原、东南丘陵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口稠密,过垦严重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荒漠化西北、华北半干旱区降水少、气候干旱过牧严重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读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分布图,其中甲、乙两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典型地区,回答问题。
(1)试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两地水土流失成因的差异。
(2)水土流失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危害?解析:(1)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包括降水、地形、土质状况、植被等方面。
甲、乙两地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貌特征与土壤性状方面。
甲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乙地区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层浅薄,其他方面差异不大。
(2)水土流失的发生会使当地土壤流失,导致肥力下降,农业减产;泥沙汇入河流,使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在下游河段,抬高河床,增大洪涝灾害的发生几率;同时,由于水分与土壤的缺失,植被难以生长,对气候有所危害,从而导致整个生态环境的恶化。
答案:(1)甲地区(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千沟万壑),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乙地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势崎岖不平),土层浅薄。
(2)使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河湖淤积,易发生洪涝灾害;气候变干,植被减少;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一、选择题读表,完成1~2题。
国家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中国蒙古每公顷草场养羊头数 1.94 11.58 1.17 0.96 0.6A.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B.天然草场单位面积产草量迅速下降C.草场的载畜量很低D.天然草场面积大,靠天养畜即可2.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为我国的四大牧区,它们的草场资源是( )①温带草原②热带草原③河漫滩草原④高山草甸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第1题,A、B、C三项都是我国草场存在的问题,但是表中反映的只是我国的草场载畜量低这一特点。
第2题,我国四大牧区的草场都位于温带地区,属于温带草原类型,高山草甸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等地。
答案:1.C 2.C我国北方土石山区主要分布在松辽、海河、淮河等河流的发源地,地面组成物质石多土少、石厚土薄,地面土质松散,夹杂石砾。
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北方土石山区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B.荒漠化C.土壤盐渍化D.洪涝4.下列关于北方土石山区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石山区全部封山育林B.在与等高线垂直的方向上修筑梯田,植树种草C.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发展立体农业D.引进南方速生树种,尽快恢复植被解析:第3题,北方土石山区地面组成物质石多土少,土质松散,且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一旦植被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
第4题,梯田应与等高线平行。
该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和降水条件均不如南方,不宜引进南方速生树种。
答案:3.A 4.C读下图,完成5~6题。
5.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年降水量400 mm左右地区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6.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南方少、北方多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B.北方不合理的灌溉和春季蒸发量大于降水量C.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D.人类大量开垦湿地解析:第5题,由图中信息可得,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第6题,盐渍化的直接原因为地下水位的上升,而引起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是不合理的灌溉和干旱。
答案:5.D 6.B7.本着“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原则,我国应在北方半干旱地区、南方山地和丘陵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青藏高寒区分别发展( )A.畜牧业、林业、种植业、畜牧业B.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林业C.畜牧业、畜牧业、淡水养殖业、种植业D.林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解析:选A。
各地区应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势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农业类型。
8.为了保护和恢复我国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④从根本上改变粗放型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