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污染评估、调查、与修复技术路线

合集下载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地块是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是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的主要污染源,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为了确保污染地块的安全开发利用,应认真落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土壤修复效果评估的技术准则。

一、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基本原则

1、立法确立风险管控制度。立法建立风险管控制度,明确污染

地块风险边界,以及不同类型污染地块所采取的监控和管理措施和责任,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开发利用。

2、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要建立风险评估的理论、方法和标准,

将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纳入规划和审批程序,严格控制污染地块的开发利用。

3、科学综合管控。应综合考虑污染源、污染物质的特性、地块

土壤、地下水的污染程度、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等影响污染地块开发利用安全的因素,建立科学有效的综合风险管控体系,加强风险管控力度。

二、土壤修复效果评估

1、重点监测指标。在建立修复技术措施时,需确定污染物迁移

范围、物种组成及分布、污染物形态特征及隔离技术等重点监测指标。

2、多元评估模型。应建立多元评估模型,评估污染地块的土壤

环境质量变化和生物活性变化,进而判断土壤修复效果。

3、修复技术跟踪评价。要定期对实施的土壤修复技术措施进行

跟踪评价,对污染地块改善的程度和修复效果进行有效评价,提出更好的修复技术措施。

综上,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是我国安全开发利用污染地块的重要依据。环境部门应认真落实该导则,加强污染地块的管理,有效防治污染,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本文通过阐述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从立法确立风险管控制度、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和科学综合管控等角度指出,应加强污染地块风险管控,通过重点监测指标、多元评估模型和修复技术跟踪评价等措施,严格控制污染地块的开发利用,有效防治污染,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污染场地与风险评估调查内容、工作程序!

污染场地与风险评估调查内容、工作程序!

污染场地与风险评估调查内容、工作程序!

污染场地具有特异性,每个场地都有其独特的周边环境。场地调查作为计划方案的一部分,专业人员需确定污染场地总体特征,明确要达到的修复目标,并且控制成本。场地特征的识别不仅是为了确定污染物及其相关浓度,而且是为了对场地有一个较为广泛的了解。需要了解的场地特征包括:

一、场地物理特征场地物理特征主要是要给出场地的环境信息,包括地表特征、土壤、地质、水文学、气象和生态等方面。场地特征分析应该强调那些对于确定污染物在相关暴露途径中的迁移较为重要的因素。1.地表特征地表特征可能包括设备尺寸和位置(构筑物、池、管道等)、地表废物处置区域、建筑物线和公共事业管线、公路、铁路、排水沟、地表水体、植被、地形、住宅及商业建筑等。弄清这些地表特征有助于掌握污染物迁移的可能路径及潜在污染区域。地表特征的调查不应局限于场地范围内,也要包括场地外的显著特征。场地地貌的历史特征可通过历史影响资料、以往地质调查资料集操作记录,或与当地居民及管理部门的问询中获得。2.地质特征地质特征可能会决定或影响场地的以下几个方面:

①含水层和蓄水层的深度、位置及范围;

②污染物的释放及迁移;

③场地勘探和修复的工程地质学特征。场地地质特征的调查要围绕那些可能影响污染迁移的关键特征展开。为了了解场地地质特征,必须确定基岩和覆盖层的地质情况,总体来说,场地的地址特征调查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从可利用的信息中确定区域地质特征;

②勘探可能包括现场地球物理特征调查的测绘区域;

③地下勘探。

3.土壤和包气带土壤和包气带特性会影响污染物迁移类型以及迁移到地表水和随后到达地下水位的速率。通过土壤表面转移到包气带的污染物,很可能直接到达地下水位,也可能有部分或全部滞留在包

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技术规范

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技术规范

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技术规范

1. 引言

1.1 背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壤与地下水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保护人类和

环境的健康,对于污染场地的修复和治理工作愈发重要。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技术规范旨在规范污染场地修复验收工作的程序和要求,确保修复工作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1.2 目的

本文档的目的是提供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技术规范的标准要求,以指导修复工作

的实施和验收。

2. 修复验收的程序

污染场地修复验收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提交修复计划书。修复方应编制修复计划书,包括场地污染状况评估

和修复方案。

2.完成修复工作。修复方应按照修复计划书的要求,进行修复工作,并

确保修复工作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3.提交修复验收报告。修复方应提交修复验收报告,包括修复工作的过

程和结果。

4.进行现场验收。验收机构应根据修复验收报告,对修复现场进行实地

考察和采样分析。

5.发布验收结果。验收机构应根据现场考察和分析结果,发布修复验收

结果。

3. 修复验收的要求

3.1 修复工作质量要求

1.修复工作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遵守环境保护和

安全生产的规定。

2.修复工作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专业团队进行,确保修复工作的

科学性和可行性。

3.修复工作应采用适当的修复技术和工艺,确保修复效果的达到设计要

求。

3.2 修复验收报告的要求

修复验收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修复工作的过程和方法。说明修复工作的具体步骤和所采用的修复技

术和工艺。

2.修复工作的结果。报告中应包括修复工作的效果评估和修复效果的达

标情况。

3.修复工作的监测结果。报告中应包括修复工作期间的监测数据和分析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为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发展经济,许多工业企业的生产和处理活动也随之发展扩大。然而,这导致了大量的有害物质和有害废物由企业排放到环境中,造成严重的污染。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污染地块一直是影响城市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污染地块不仅直接影响环境质量,还危及人类健康,从而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土壤修复效果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有效地管控污染地块的风险和保护人类的健康,我国政府出台了《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该导则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为目标,提出了清洁土壤的主要原则,根据现有的技术和资源,合理地制定了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土壤修复效果评估的技术流程、方法和步骤,并提出了相关技术措施。

首先,在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中,应实施风险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污染物测量、观测记录等技术手段,了解污染地块的污染状况,评估污染风险。然后,根据污染地块的污染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封存或放流技术、表面覆盖技术、有机污染物吸附技术等。

其次,在土壤修复效果评估中,除了采取相关的技术措施外,还应进行土壤修复效果评估,评估采取土壤修复措施对污染地块的修复效果。在有害污染物浓度检测中,应按照相关的标准采用化学分析方

法,如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等。同时,为了更好地评估土壤修复效果,应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如环境质量指数。

最后,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所涉及的技术也应根据现有科学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科学有效地管控污染地块,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修复工作流程

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修复工作流程

场地调查、风险评估与修复工作流程

场地污染往往是“看不见的污染”,一旦污染,其修复既费时间又耗费大量资金。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战斗核心依然是污染修复。

我国土壤修复的难点在于开发符合我国国情的调查和修复技术体系,重点在于场地调查的全面性、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修复技术的可靠性。

一、场地调查

场地调查是场地修复成功的基础,不合适的概念模型是导致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场地调查中,较准确地确定污染源、污染扩散途径、污染物分布和受体关系,才能制定更经济有效的修复方案。现阶段我国场地污染调查阶段投入的人力和资金往往十分不足,存在较为严重的重修复轻调查现象。

场地调查,分为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两个阶段。实施步骤一般包括资料搜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初步采样分析等。搜集场地有关文件、历史档案、照片等资料,有助于了解场地污染的历史情况;现场踏勘目的在于核实已搜集到的资料,了解污染现状,包括周边敏感点等;人员访问是为了进一步考证已有资料。而后,制定采样计划并现场采样,分析整理监测结果,最后形成初步调查报告和详细调查报告。

如果缺乏细致的场地调查数据,复杂场地的修复效果可能收效甚微。目前美国场地调查先进技术包括概念模型、土壤采样统计学、地下水采样及监测井优化、三元现场决策法、基于决策的场地调查、高精度技术、环境法医学、场地修复地质学、水文学和环境生物分子诊断等。

传统的调查方式是透过有限的钻孔取样或MIP来推测可能的分布情况,通过点和点之间的结果的关联来推估污染分布的范围、深度等信息;地球物理探勘方法是透过非破坏性的方式,对地底下的填埋物和地层构造做量测,除了不须钻孔的特点之外,还能透过大范围的量测得到连续性的剖面数据。这些传统的探矿方法用

土壤污染修复方案

土壤污染修复方案

土壤污染修复方案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土壤污染修复方案。通过本方案,

可以减少或消除土壤中的有毒污染物,恢复土壤的健康状态,保护

环境和人类健康。

步骤

1. 评估污染程度:首先,对污染区域进行评估,确定有毒污染

物的种类、浓度和分布情况。可以采用现场测试、实验室分析等方

法进行评估。

2. 污染源控制:针对已确定的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防止污染物的进一步扩散。例如,封闭和处理污染源,安装隔离措

施等。

3. 选择修复技术:根据污染情况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土壤

修复技术。常用的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土壤改良、生物修复等。

4. 实施修复方案:根据选择的修复技术,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这包括确定种植适宜的植物、施用修复剂、监测修复效果等。

5. 监测与评估:在修复过程中,进行周期性的监测和评估,以

确保修复效果。监测指标可以包括土壤污染物浓度、植物生长状态等。

6. 管理与维护:修复完成后,继续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以确

保修复效果的长期稳定性。包括定期维护和监测,及时处理异常情

况等。

注意事项

- 在选择修复技术时,应综合考虑土壤特性、修复效果、经济

成本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技术。

- 施工过程中应确保工人的安全,避免对周围环境和人群造成

二次污染。

- 修复方案的具体实施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确保

合法合规。

- 修复过程中应与相关机构和专家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合作,获取必要的技术和专业支持。

以上是一个简要的土壤污染修复方案。希望能对您的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如需更详细的内容,请与相关专家进行进一步讨论和研究。

场地污染土壤调查布点及评估要点分析

场地污染土壤调查布点及评估要点分析

场地污染土壤调查布点及评估要点分析

摘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污染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于场地污染土壤的调查和评估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本文将针对

场地污染土壤调查布点及评估要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场地污染;土壤调查;评估要点;

引言

场地污染土壤调查是环境保护和土壤治理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受污染场

地进行调查和评估,可以了解土壤污染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本文将重

点介绍场地污染土壤调查布点及评估要点的分析。

1场地污染土壤调查主要工作内容

1.1污染物识别

一些村镇地区因为历史原因,导致污染场地内的污染识别资料部分缺失或遗漏,因此相关人员无法搜集完整的历史资料,无法准确判断历史污染情况,对于

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采用卫星定位技术获取数据信息,通过卫星图像掌握污染场地和周围的历史资料,准确判断污染土地的历史情况,

在信息筛选和整理后得出需要检测的指标;(2)如果无法获取全面、真实的场

地资料,就需要适当扩大调查范围,寻找新的污染源;(3)通过调查访问、个

例访谈了解该场地和周围的历史资料;(4)采用相关仪器进行检测,分析现场

实际情况,准确判断该场地内的土壤是否存在污染情况。

1.2初步采样分析工作计划

a) 核实现有资料并确定污染物的可能分布是进行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的

重要步骤。通过收集和验证现场现有的信息,包括历史记录、地质地形图、地下

水流动方向等,可以确定潜在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可能分布情况。这些信

息将为后续的抽样计划提供基础和依据。b) 制定抽样方案是进行土壤和地下水

场地污染调查方案

场地污染调查方案

场地污染调查方案

一、背景和目的

在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场地污染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工业活动和人类活动的排放物质对土壤、地下水和大气的污染,场地的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开展场地污染调查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旨在提出一种系统的场地污染调查方案,以实现对场地污染状况的全面了解和有效管理。

二、调查步骤和方法

1. 调查目标确定

在进行场地污染调查之前,需要明确调查的目标。调查目标的确定将有助于优化调查

方案,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调查目

标可能包括了解场地污染源、评估污染程度、寻找可能的污染风险区域等。

2. 调查区域界定

依据调查目标,确定调查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局部区域或整个场地进行调查。若调查区域较大,可以将其划分为多个

子区域,以便有序进行调查。

3. 数据收集和文献调研

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场地历史使用情况、相关污染物种类及含量、污染物迁移路径等。通过对文献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场地污染的来源和扩散趋势。

4. 实地调查和采样

进行实地调查时,应尽可能全面地考虑调查区域各种可能影响场地污染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土壤样品采集、地下水采样、气体检测等。采样应遵循科学的方法和标准,以确保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检测与分析

将采集到的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与分析,测试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和种类,以评估场地污染的程度。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化学分析、生物监测和地球化学分析等。

6. 结果解释和评估

根据实地调查和样品分析的结果,解释并评估场地污染的程度和风险。将数据与相关标准比较,判断场地是否达到或超过规定的环境标准。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污染治理方案和措施。

场地污染调查方案

场地污染调查方案

场地污染调查方案

篇一:焦化厂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流程

焦化厂场地环境调查工作流程

1. 技术路线

通过对焦化厂特定的行业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污染识别,现场布点、采样分析,确定焦化场地土壤是否受到污染,污染程度及范围,是否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等,工作顺序为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

场地环境调查

根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与《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场地环境调查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二阶段为定性评估阶段,第三阶段为定量评估阶段。

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是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为主的污染识别阶段,原则上不进行现场采样分析。若第一阶段调查确认场地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均无可能的污染源,则认为场地的环境状况可以接受,调查活动可以结束。

第二阶段场地环境是否污染确认阶段是以采样分析为主的污染证实阶段,若第一阶段场地环境调查表明场地内或周围区域存在可能的污染源,或者由于资料缺失等原因造成无法排除场地内外存在污染源时,作为潜在污染场地进行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确定污染物种类、污染程度

和空间分布。该阶段通常可以分为初步采样分析和详细采样分析,每一步均包括制定工作计划、现场采样、数据评估和结果分析等步骤。根据初步采样分析结果,如污染物浓度均未超过国家和地方等相关标准及背景点浓度,并且经过不确定分析确认不需要进一步调查后,第二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工作可以结束;否则认为可能存在环境风险,需要进行详细调查,在初步采样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样和分析,确认场地污染程度和范围。

若场地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或土壤修复时,则需要进行第三阶段场地环境调查。本阶段以补充采样和测试为主,获得满足风险评估所需要的参数,提出详细的污染程度评估及污染范围界定,并提出治理目标与推荐治理方案。本阶段调查工作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在第二阶段调查过程中同时展开。

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现场施工方案

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现场施工方案

污染场地原位修复现场施工方案

1.1、原位修复工程规模及流程

1、污染土壤处置原位修复(一)1~6分区:处置污染面积4146m2,污染土工程量为4146m3,需钻井共计195口,使用浓缩药剂132.67吨,需注射药剂混合液796.08立方米。

2、污染土壤处置原位修复(二)10〜12区:处置污染面积1774m2, 污染土工程量为1774m3,使用浓缩药剂17.74吨,需拌和药剂混合液106.44立方米;

原位修复流程如下图:

原位修复范围确定

图3.3-1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流程图

使用全站仪对原位修复区域进行放线,鉴于原位修复区域污染物被封存于地坪以下,因此,原位修复工程第一步即为硬化层破除,破除使用电钻、铁锤等工具,首先进行机械破除,接近污染物填埋区时采用人工破除的方法,目的是为了避免机械破除过程中造成污染物质的扩散迁

移。进行硬化层破除的同时对建筑弃渣进行污染识别,即进行建筑垃圾解毒工作,未受到污染的以一般工业固废进行处置,受到污染的同污染土壤一并进行稳定化处置。

对原位修复区域按施工图设计建设药剂注射井,注射井建设后采用反向流技术进行通透性处置,安装专业筛管,将液态稳定化药剂的注射入污染土壤区域,根据不同的污染物类型和浓度确定稳定化药剂的浓度和数量。然后进行注射井固结灌浆位置,将注浆设备、注浆管与注射井固结,土壤中注射稳定化药剂后经过3-5天的养护,确保土壤污染物与稳定化药剂的充分反应。

图3.3-2污染土壤原位修复装备图

1.2、原位修复药剂

此次修复项目拟选用有针对性修复处理各种有毒重金属的无机

混合物:重金属晶化包封稳定化剂,该重金属稳定剂主要由粘土矿物,

污染场地修复入门篇(2) 土壤修复调查及风险评估

污染场地修复入门篇(2) 土壤修复调查及风险评估

13
二、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的内容与方法
2021/5/27
14
风险评估的涵义
污染物 风险
受体
暴露途径
2021/5/27
15
污染场地 风险评估的
基本步骤
启动风险评估

土地利用方式
场地环境调查资料
污染物相关资料



关注污染物
污染空间分布
暴露人群
确定暴露情景


暴露途径 暴露模型 模型参数


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暴露量
2021/5/27
38
风险评估分区示意图
第一区 第二区
2021/5/27
第三区
39
最终确定的修复目标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污染物 苯
苯并(a)蒽 苯并(b) 荧蒽
苯并(a) 芘 茚并(1,2,3-cd)芘
二苯并(a,h)蒽 屈 咔唑 萘
总石油烃
2021/5/27
修复目标值 0.87 0.90 0.90 0.3 0.9 0.33 58 32 260 1000
现场踏勘
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处理、储存、处置或生产,储槽与管线, 恶臭、化学品味道和刺激性气味,污染和腐蚀的痕迹,各种储罐 与容器,排水管与污水池或其它地表水,废弃物,井,污水系统, 其它可供评价场地状态的对象。

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调查及修复技术的探究

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调查及修复技术的探究

环境科学

229 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调查及修复技术的探究

杨加伟

(耐斯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 嘉兴 314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脚步的逐步加快,工业企业在场地建设方面从中心城区逐步向郊区迁移,但是由于受到工业企业性质的影响,对原来的土地性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本次研究首先对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进行了调查,然后提出了一些修复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调查;修复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脚步逐步加快,城市产业结构在调整的同时其功能也出现了转化。为了促进各城市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工业企业迁移到了郊区,导致企业原有用地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土地的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加强对工业企业污染场地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其进行修复,为后续用地的安全性做好保障。 1 工业企业污染场地的调查 1.1 调查目的 通过对工业企业污染场地的调查,要进一步明确传递环境,对其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识别及确认,从而对土地性质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场地的利用价值,从而为修复提供依据。首先调查人员要从土地的利用规划以及要求方面进行调查,对土地性质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通过调查一些污染物成分,进一步掌握这些污染成分会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程度,并对人体能够接受的风险进行评估。如果工业企业污染场地土质致癌风险水平不到10-6

,或者其他指标在土地安全使用标准范围之内,则不需要对其进行修复就可以进行再次利用,如果与这些标准刚好相反,则就需要对土壤土质进行修复后才能投入使用。通过对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进行调查,所收集到的资料能够为后期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1.2 调查原则 在对业企业场地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由于污染物的类型比较多,所以空间环境、水资源、土壤等介质内都有可能会存在污染物,调查人员要明确掌握污染成分不同的暴露途径,对土质污染情况进行风险评估,保证后期土地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遵循的原则是规范性,调查人员要在明确调查工作要求、行业特点的基础上,规范化的开展各项调查工作,比如调查技术、调查流程、调查方法真要满足科学性。其次是针对性原则,要求调查人员要详细掌握调查对象的特征、使用现状,以及可能存在的一些潜在的污染物,从而对一些污染物的浓度、空间分布情况等进行针对性的调查。最后还要遵循可操作性原则,要求调查人员综合考虑调查经费、调查时间、调查人员、调查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为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保障。 1.3 调查流程 在对工业企业污染场地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时,可以遵循以下流程进行,首先是识别,在识别环节,调查人员要尽可能的收集污染场地中的各项信息,初步确定调查的范围,然后对调查范围内污染物的浓度以及分布情况进行初步的判断。在此环节也需要调查人员深入现场,对得到的全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是评价,在评价环节,调查人员要对土地修复技术进行评价,还要对被调查场地内的污染程度以及污染特征进行评价,通过此环节对一些污染情况进行筛查,从而对场地中的一些样品进行采集并分析,结合所有分析结果对场地内的污染情况进行整体评价;最后是风险评估,在风险评估的环节,调查人员要对场地的污染风险进行整体评估,进一步确定污染风险的等级,向相关部门提出是否需要修复,和进行土地修复的建议和意见。在此环节,调查人员要明确掌握风险评价的要求,然后对场地的污染特征进行详细的调查,尤其要将污染场地周边的一些受体的位置、性质以及数量等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调查,从而做出准确的风险评价结果。 2 工业企业污染场地的修复技术 2.1 气象抽提技术 气象抽提技术在工业企业污染场地的修复中比较常用,其主要是利用了一种物理方法将一些具有挥发性的有机物从土壤中抽离出来,利用真空泵产生的负压促使土壤中的气体流动,通过解析夹带污染物流向抽提井,进而将所抽取到的污染物集中在地面后进行统一处理。此种修复技术清洁效果较好,能耗比较低,并且修复后土地的安全性较高,尤其能够对二次污染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目前常将其应用于对VOCs 污染场地的修复,并且随着我国风险管控制度的严格落实,需要修复的工业污染场地逐年增多,此种技术的应用前景比较可观。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土壤的渗透性、地下水的深度、土壤的湿度、土层结构与分层、环境温度等均会对气象抽提技术的修复效果造成影响。尤其是土壤的透气性,如果土壤的透气性比较低,则进行修复时尽量不要使用气象抽提技术。目前,采用气象抽提技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方案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方案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方案(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1调查的目的和任务

识别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和污染物,初步排查场地是否存在污染的可能性。

2调查技术依据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47号)。

标准、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术语》(HJ682-2014);

《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

《在产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

《关闭搬迁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疑似污染地块布点技术规定(试行)》(环保部)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试行)》(中国环境保护部)

3调查基本原则

针对性原则:针对企业厂内生产工艺、车间布局、排污管线分布以及污染物特性,进行污染物浓度和空间分布调查,为场地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云浮市市污染场地调查与修复方案

云浮市市污染场地调查与修复方案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 铬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优缺点汇总比较
技 术
固化/稳定化
植物修复
异位洗涤
原位淋洗
封闭技术
成本低
根本去除

处置时间短
二次污染小 处置时间短 工程量小
土方量小

技术成熟
适用大面积 修复后土壤回 根本去除 快速且费用低
根本去除

未能根本去除六价
不 足
铬;增容比大 固化体的去向问题 固化体长期环境安
②工艺流程框图
含铬地下水
抽取地下水 井中剩余地下水
含铬废水处理车间 注射还原剂或溶液
国内外场地土壤修复概况 达标后回填
2.1国外场地土壤修复概况
图错误!文 2.1.1美


美国政府于 1976年颁布《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其中对场地污染预防作了法律规定。198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没有指定样式 年又发布了《综合环境响应、补偿和义务法》,其中规定了过去和现在土地的拥有者和使用
铬酸雾净化装置
改良回填或送入生活垃圾场
滤液送入废水处理车间
达标返土壤打浆(1)
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2 浅层高(中)浓度铬污染土壤修复工艺流程图 2、还原与固化原理 (1)六价铬的还原解毒 CrO24 3Fe2 8H 3Fe3 Cr3 4H2O 4CrO24 3S2O52 14H 4Cr3 6SO24 7H2O (2)水溶性三价铬的沉淀 Cr3 3OH Cr(OH)3

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调查和修复管理技术指南

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调查和修复管理技术指南

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调查和修复管理技术指

Industrial Enterprise Site Assessment and Remediation Management Guide

In today's world, i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industrial enterprises to address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ir operations. One area that requires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the management of contaminated sites resulting from industrial pollution. This guide aims to provide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for conducting site assessments and implementing effective remediation measures.

如今,在当今世界,工业企业越来越需要关注其经营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其中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领域是管理由工业污染引起的污染场地。本指南旨在提供针对这些场地进行评估和实施有效修复措施的技术和策略。

Site Assessment

场地评估

The first step in managing contaminated sites is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site assess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assessment is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and nature of contamination present at the site. It involves collecting samples from soil, water, and air, as well as analyzing historical records and conducting interviews with key personnel.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设计方案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设计方案

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设计方案

一、场地修复技术路线

根据项目招标文件要求和地块内土壤污染因子,本项目采用异位化学还原稳定化技术和水泥窑协同处置结合技术对场地内的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治理,污染土治理总体工作路线见下图。

土修复总体技术路线

二、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方案设计

1、技术简介

异位化学氧化/还原技术是指向污染土壤添加氧化剂或还原剂,

通过氧化或还原作用,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或毒性相对较小的物质。常见的氧化剂包括高锰酸盐、过氧化氢、芬顿试剂、过硫酸盐和臭氧;常见的还原剂包括连二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硫酸亚铁、多硫化钙、二价铁、零价铁等。

2、系统构成和主要设备

修复系统包括:

(1)预处理系统(碎筛分铲斗、挖掘机、推土机)

用于对开挖出的污染土壤进行破碎、筛分或添加土壤改良剂等。

(2)药剂混合系统(搅拌设备)污染土壤和药剂通过搅拌设备混合均匀。

(3)防渗系统:污染土暂存和处置场所要求进行硬化和布设防渗层,并配备地面废水导排沟渠。

3、技术应用基础和前期准备

工程实施前,进行小试实验测试,判断修复效果是否能达到修复目标要求,并探索药剂投加比、反应时间、氧化还原电位变化、pH 变化、含水率控制等,作为技术应用可行性判断的依据。小试实验参数指导中试扩大化试验,根据试验现象确定大规模实施的可行性,并记录工程参数,指导工程实施。

4、主要实施过程

主要实施过程如下:

(1)污染土壤清挖;

(2)将污染土壤破碎、筛分,筛除建筑垃圾及其它杂物;

(3)配比;

(4)通过多次搅拌将修复药剂与污染土壤充分混合,使修复药剂与目标污染物充分接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筛选与评估修复



修复方案编制

污⚫
染 场







修复实施与环境监理
验收与后期管理
场地污染初步分析
是否存在潜在污

风险筛 是否存在风险? 详细采样/补充采
风险评 风险是否不可接
选择修复策略 形成修复方案与方案
编制修复方案
制定环境管理计划
编制环境监理方案 设计阶段、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环境监理
布点方案
采样操作
监测项目
质量保证 和控制
土壤环境 质量评价
采样工具为铁锹、圆状取土器等手工取 土工具
常规项目、特定项目和选测项目。常 规项目包括:pH、阳离子容量、重金属、六
六六、滴滴滴。
无完善的现场操作质控要求。实验室质 量控制包括:精密度控制、准确度控制、质
量控制图等
污染指数法、超标率、内梅罗污染指数 法、背景值及标准偏差评价、综合污染指数
4筛选布点区域 原则上每个疑似污染地块应筛选不少于2个布点区域。 若各疑似污染区域的污染物类型相同,则依据疑似污染程度 并结合实际情况筛选出布点区域。 若各疑似污染区域的污染物类型不同,如分别为重金属、挥 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等,则每类污染物依据其疑似污染 程度并结合实际情况,至少筛选出1个布点区域。 可应用现场快速检测设备辅助筛选布点区域。 按照“附录1疑似污染地块布点信息记录表”记录布点区域 信息。 5制定布点计划 5.1布点位置 5.1.1土壤布点位置 对于关闭搬迁企业,土壤布点应优先选择布点区域内生产设 施、罐槽、污染泄露点等疑似污染源所在位置,并应在不造成安 全隐患或二次污染的情况下确定(例如钻探过程可能引起爆炸、 坍塌、打穿管线或防渗层等)。 对于在产企业,土壤布点应尽可能接近疑似污染源,并应在 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且不造成安全隐患或二次污染的情况下确 定(例如钻探过程可能引起爆炸、坍塌、打穿管线或防渗层等)。 若上述选定的布点位置现场不具备采样条件,应在污染物迁 移的下游方向就近选择布点位置。 土壤布点位置可参考“附录2疑似污染地块土壤布点位置参 考表”选择。
47 号) ➢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 号) ➢ 《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2005〕27
号)
➢ 《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 号) ➢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5618-1995) ➢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5618-2009)(修订)(征求意见稿 第四版) ➢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2007) ➢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 ➢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 ➢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 ➢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2014) ➢ 《污染场地术语》(HJ 682-2014) ➢ 《场地环境评价导则》(京环发〔2007〕8 号) ➢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1994) ➢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 298) ➢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 ASTM E1903-97: Guide for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s:Phase
Phase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 Process.
项目 适用范围
内容
全国区域土壤背景、农田土壤环境、建 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土壤污染事故等类型
的监测
评述
不仅适用于小尺度的而且还适用大尺度的土壤环境监 测,适用的用地类型也较多,是一普适性规范。对于场
地调查,显得针对性不强
5.1.2地下水布点位置 符合下列任一条件应设置地下水采样点: (1)疑似污染地块位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补给区等地下水 敏感区域内及距离上述敏感区域1km范围内; (2)疑似污染地块存在易迁移的污染物(六价铬、氯代烃、 石油烃、苯系物等),且土层渗透性较好或地下水埋深较浅; (3)根据其他情况判断可能存在地下水污染; (4)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认定应开展调查的地块。 疑似污染地块地下水采样点应设置在疑似污染源所在位置 (如生产设施、罐槽、污染泄露点等)以及污染物迁移的下游方 向。应优先选择污染源所在位置的土壤钻孔作为地下水采样点。 5.2布点数量 5.2.1土壤采样点数量 每个布点区域原则上至少设置2个土壤采样点,可根据布点 区域大小、污染物分布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5.2.2地下水采样点数量 每个布点区域原则上至少设置1个地下水采样点,可根据布 点区域大小、污染分布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地块内设置三 个以上地下水采样点的,应避免在同一直线上。 若疑似污染地块集中或连片分布时(例如工业园区、化工园 区等),应将多个疑似污染地块作为一个整体设置地下水采样点, 原则上应至少设置5个地下水采样点,可根据调查区域大小、生 产布局、水文地质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场地污染评估、调查、与修复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
卿工--189-3394-6343
一、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 只针对污染场地中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 ⚫ 不针对含有放射性污染的场地调查 、沉积物污染调查及场地建构物、设
备、固废污染的调查 ⚫ 场地内残余废物调查见《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 场地内建构筑物和设备调查和取样见《杀虫剂类可持续有机污染物污染场
内容
内容
评述
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护地下 水水质,
防治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的环境监测,包括国控监 测井,省
级、市级、县级控制监测井的背景值监测 和污染
控制监测。
对于区域的地下水环境及其污染情况进 行监测。
该规范的适用范围涵盖了场地环境调查,但由于 场地环
境调查并不是该规范的重点,所以规范中有些内 容并不
包括:分析方法的适用性检验、实验室分 析质
量控制程序。
场地环境调查应有采样现场和实验室的 质量控制
和保证程序。
资料整编
当获得地下水的监测数据后,各 监测站的
地下水监测信息需要进行整理、分级管 理、逐 级上报。
⚫ 针对性原则
场地环境评价中可以参考相关记录表 格。
• 场地特征:场地利用特征、水文地质特征、环境特征、区域自然和社会特征
Ⅱ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 Process. ➢ ASTM D1452-00: Practice for Soil Investigation and Sampling by
Auger Borings. ➢ ASTM E1527-00: Practice for Environmental Site Assessments:
原则上可利用符合疑似污染地块调查布点和采样技术要求的 现有监测井作为地下水采样点。
5.3钻探深度 5.3.1土壤采样孔深度 土壤采样孔深度原则上应达到地下水初见水位;若地下水埋 深大且土壤无明显污染特征,土壤采样孔深度原则上不超过15m。 5.3.2地下水采样井深度 地下水采样井以调查潜水层为主。若地下水埋深大于15m且 上层土壤无明显污染特征,可不设置地下水采样井。 采样井深度应达到潜水层底板,但不应穿透潜水层底板;当 潜水层厚度大于3m时,采样井深度应至少达到地下水水位以下3 m。 5.4采样深度 5.4.1土壤样品采样深度 原则上每个采样点位至少在3个不同深度采集土壤样品,若 地下水埋深较浅(<3m),至少采集2个土壤样品。 采样深度原则上应包括表层0cm-50cm、存在污染痕迹或现 场快速检测识别出的污染相对较重的位置;若钻探至地下水位时, 原则上应在水位线附近50cm范围内和地下水含水层中各采集一 个土壤样品。 当土层特性垂向变异较大、地层厚度较大或存在明显杂填区 域时,可适当增加土壤样品数量。
测项目;根据本地区污染源特征,选择国 家水
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要求控制的监测项目, 以反
映本地区地下水主要水质污染状况。
在场地环境评价中,通常地下水的常规 水质指标
并不是监测的重点,其监测项目主要是根据该场 地的
历史、现状的调查识别出来的有毒有害污染物。
质量保证 和控制
无现场操作的质控要求。实验室 质量控制
修复效果验收 场地后期管理
地块使用权人有责任配合布点工作的开展,为现场踏勘和布 点等工作提供条件。
地块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协助专业机构开展布点工
作。
疑似污染地块信息收集
识别疑似污染区域
筛选布点区域
制定布点计划 采样点现场确定 编制布点方案
开展现场采样 图1疑似污染地块布点工作程序
2.3人员要求 应指定具有污染地块调查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组长,小组 组长应具有2年以上污染地块调查经验;小组成员应具有环境、 土壤或水文地质等相关基础知识,至少1人应参加过全国土壤污 染状况详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的专项培训。 3识别疑似污染区域 基于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采集阶段获取的相关信息,开展 必要的踏勘工作,综合考虑污染源分布、污染物类型、污染物迁 移途径等,识别疑似污染区域,并拍照记录。 原则上可参考下列次序识别疑似污染区域及其疑似污染程 度,也可根据地块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1)根据已有资料或前期调查表明可能存在污染的区域; (2)曾发生泄露或环境污染事故的区域; (3)各类地下罐槽、管线、集水井、检查井等所在的区域; (4)固体废物堆放或填埋的区域; (5)原辅材料、产品、化学品、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危险废物 等生产、贮存、装卸、使用和处置的区域; (6)其他存在明显污染痕迹或存在异味的区域。 对于在产企业,还应了解企业生产工艺、生产Leabharlann Baidu施布局等, 重点关注污染物排放点及污染防治设施区域,包括生产废水排放 点、废液收集和处理系统、废水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堆放区域等。 按照“附录1疑似污染地块布点信息记录表”记录疑似污染 区域信息。
规范中采样操作内容很少,钻探技术基本没有涉及。难 于满足场地环境调查的要求
在场地环境调查中,通常监测项目主要是根据该场地的 历史、现状的调查识别出来的有毒有害污染物
场地环境调查应有采样现场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保证 程序
场地环境调查中可以参考。但场地调查中重要的评价方 法是单因子评价
项目 目的 适用范围
内容
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 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
等技术内容
包括了土壤采样准备至评价的全过程
采样点布设
总体上分成随机布点采样、分块随机布 点采样、系统布点采样方法。并给出了区域、农
田、建设项目等的布点方采样法
总体上采样布点方法适合场地环境调查。但在具体应用 上差距较大,因为场地调查土壤采样点布设采用的基本 原则是在场地调查的基础上预测可能的污染区域,设计
地环境风险管理技术研究》 ⚫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 岩土工程勘查规范 ⚫ 土壤采样操作: ASTM D4700 ⚫ 地下水监测井建设和完井: ASTM D 5092-04 ⚫ 地下水样品采集: ASTM D4448-01 ⚫ 土壤样品保存:《Soil Sampling Quality Assurance Uers Guide》 ⚫ 分析方法:SW-486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 年) ➢ 《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09 年) ➢ 《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
100km2 0.1 眼井,每个县至少应有 1~2 眼 井,平原
地区一般为每 100km2 0.2 眼井,重要水源 地或污染
严重地区适当加密。
一般场地环境调查的场地面积相对较 小,所以监
测点网密度应根据场地的面积、污染源的位置等 基本
情况进行布设,通常密度较高,以单位米计。
监测项目
选择《地下水质量标准》中要求 控制的监
完全适用。
包括总则、地下水监测点网设 计、地下水
样品的采集和现场监测、样品管理、监测 项目
和分析方法、实验室分析及质量控制。
规范中比较详细的论述了地下水采样、 监测和分
析的方法,基本上可以用来指导场地环境评价的 地下
水现场工作和实验室工作,只是需要在一些细节 上进
行有针对性的补充。
监测点网 密度
国控地下水监测点网密度一般不 少于每、
• 污染物:重金属、VOCs、SVOCs
• 污染程度和分布
⚫ 规范性原则
• 程序化:设定了调查规定的步骤和内容
• 系统化:制定工作计划,信息、数据和结果文件化
⚫ 可操作性原则
• 综合考虑技术的获取、时间和经费制定调查计划







污染识别


初步采







现场采样






风险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