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知觉和认知
第二章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二)温度
w 温度对人的生活很重要,极端的温度会影响 健康、攻击和人际吸引等社会行为。
平 均
3.5
侵 3.0
犯
水 2.5
平 2.0
最少消极 (气温低, 积极评价, 一致态度)
中等消极 (气温较高, 消极评价, 不一致态度)
最消极(高 温,消极评 价,不一致 态度)
被试报 告的情 感状态
第二章环境知觉和环境 认知
2020/12/10
第二章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w 知觉:取得或接收输入信息的过程; w 认知:涉及到记忆、思维和情感等高级
心理活动,对信息的处理加工过程。 在人与环境交互作用中,知觉和认
知紧密相连,环境知觉是环境认知的基 础,而环境是而环境认知是环境知觉的 产物。
第二章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人的表象、认知地图和探路行为产生影响。
第二章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第三节 潜在的环境认知
一、潜在环境和环境负荷
(一)潜在环境及其对情绪的影响 潜在环境指环境中的声音、温度、气味和
照明等非视觉部分所构成的环境。 潜在环境作为稳定的环境特质,人们可能
未曾明确意识到,但他们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 有深刻影响,对人们的行为和感受起着强烈而 可预测的作用。
第二章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二)建筑物的表象
下列因素在建筑物表象中起者重要作用: w 识别性 建筑物的形式越具有独特性,越能被人们
自然环境认知
自然环境认知
自然环境认知是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与儿童的身心发
展密切相关。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案设计,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
和认知自然环境。本文将从观察、实践和探索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
学前教育中促进儿童的自然环境认知。
一、观察自然环境
观察是儿童认知自然环境的起点。通过观察,儿童可以感知到自然
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从而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以
下教学活动来促进儿童的观察能力:
1. 自然环境图片展示: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自然环境的图片,如森林、花草、河流等,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儿童观察。教师可以提问相关问题,鼓励儿童表达自己对图片中自然环境的感受和认知。
2. 实地考察:带领儿童到附近的公园、花坛等自然环境中进行实地
考察。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观察花草的颜色、形状,听鸟鸣声,感受自
然环境给人带来的美好感觉。
二、实践自然环境
实践是儿童认知自然环境的重要手段。通过亲自实践,儿童可以更
加深入地了解自然环境的特点和规律。以下是一些实践活动的例子:
1. 种植小花园:教师可以带领儿童一起种植小花园。在种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儿童讲解有关植物的知识,教授种植技巧,让儿童亲
自动手种植,并负责照料植物的生长。通过实际操作,儿童可以更好
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责任心。
2. 制作自然环境模型: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利用废纸板、泡沫塑料等
材料,制作自然环境模型,如山川、湖泊等。在制作的过程中,儿童
需要观察并模仿真实的自然环境,同时也可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
象力。
三、探索自然环境
探索是儿童认知自然环境的最高级别。通过探索,儿童可以主动地
环境知觉原理的应用
环境知觉原理的应用
什么是环境知觉原理
环境知觉原理是指人类通过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的方法和过程。它是人类对环境进行感知和交互的基础,包括了人类对声音、图像、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外部刺激的感知能力。环境知觉原理的应用广泛,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医疗、工业、交通、娱乐等。
医疗领域的应用
1.病人监护系统:环境知觉原理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之一是通过监测病人
的生理参数,如心率、血压、氧气饱和度等,实时监护病人的身体状况。这些监护系统能够提醒医护人员发生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提高病人的安全性和医疗质量。
2.药物分发系统:利用环境知觉原理,医疗机构可以实现自动化药物分
发系统。这些系统可以根据医嘱和患者的信息,准确地分发药物,并提醒患者按时服用药物。这样可以避免人为错误和药物误用,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3.远程医疗:环境知觉原理也可以应用于远程医疗领域。通过传感器和
监测设备,医生可以远程监护患者的身体状况,并进行诊断和治疗。这对于无法就医或居住在偏远地区的患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
工业领域的应用
1.智能制造:环境知觉原理在智能制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感知和
理解环境,智能制造系统可以自动调整生产流程和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利用环境知觉原理,机器人可以自动检测产品的质量,并实时调整生产过程。
2.自动化仓储系统:环境知觉原理也可以应用于自动化仓储系统中。通
过感知仓储环境和货物的位置,系统可以自动调度机器人和传送带,实现自动化的货物搬运和储存。这极大地提高了仓储系统的效率和准确性。
3.设备监测和维护:环境知觉原理可以用于设备的监测和维护。通过感
幼儿园户外探索活动:自然环境感知与认知
幼儿园户外探索活动:自然环境感知与认知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引入户外探索活动,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感知和认知自然环境。这些户外探索活动不仅能够
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到快乐与自由,而且还能够促进他们的感知
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户外探索活动
对幼儿自然环境感知与认知的影响。
一、感知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自然环境是幼儿园户外探索活动的重要场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在自然环境中,幼儿可以接触到各种自然景物,如树木、
花草、小动物等,这些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通过感知
自然环境,幼儿可以激发对自然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然情
感和自然保护意识。
二、户外探索活动对幼儿的影响
1. 促进感知能力的发展
在户外探索活动中,幼儿不仅可以看到美丽的自然景物,还可以用手
触摸、用鼻聚气味、用嘴尝味道,从而感知到自然的多样性。这种多
感官的感知方式,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
的敏感度,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通过户外探索活动,幼儿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自然景物,学习到自然界
的规律和变化。他们可以观察到树叶的变化、花朵的生长,体验到四
季变化带来的不同风景。这种经验式的认知方式,有助于拓展幼儿的
认知范围,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
三、如何进行幼儿园户外探索活动
1. 创设丰富的自然环境
幼儿园应该创设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包括有花园、草坪、树
林等自然景物。还可以引入一些自然材料,如木棍、小石子、树叶等,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自由探索和游玩。
环境知觉名词解释
环境知觉名词解释
环境知觉是指个体加工环境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产生感觉,并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将其组织成高一级的心理模式。环境知觉不仅涉及当前感觉到的信息,还会根据个体的当前需要和环境特征,加工记忆中储存的环境信息。前者是结构性的,后者是功能性的。
此外,“环境”一词在环境知觉中泛指自然环境和建成环境。而“知觉”则既指有关个体感知、信息处理和认知的生理—心理特质,也包括了有关于自然和建成环境的集体文化信仰、价值观和审美判断。环境知觉是环境认知的基础,它是对空间环境整体的反映。例如,在置身于城市街道上时,人们会看到街道的形态、建筑的颜色,闻到空间中散发的气味,听到街道上发出的各种声音,感受到周围或安静、或喧闹的气氛。这一切迅速地与自身的经验(记忆、想象)对照,从而获得对这一环境的整体映像。这种对环境信息整合的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环境知觉过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具体准确的解释,建议查阅相关的心理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专业书籍或咨询相关专家。
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
04
当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如发现了环 境感觉知觉与认知之间的联系、探讨了环境对认知的 影响等。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01
进一步探讨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之间的联系,特别是环境感觉如何影 响认知过程。
02
深入研究环境对认知的影响,特别是不同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人类的思 维、情感和行为。
06 结论
研究总结
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涉及到 多个学科领域,如心理学、神经科学、地理学等。
输标02入题
通过对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 人类如何感知、理解和与环境互动,从而更好地应对 环境挑战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01
03
然而,该领域仍然存在许多未知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问题,如环境感觉知觉与认知的神经机制、不同文化
知和理解。大脑的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感觉处理任务,如视觉皮层、听
觉皮层等。
03 知觉
知觉的概念与特征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的反பைடு நூலகம்。
特征: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知觉过程包括感觉登记、组织分析和识别判断等 阶段。
知觉的分类
空间知觉
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 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有助于人 们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周围环境。
02 环境感觉
人文地理学名词解释
人文地理学流派
regional geography
区域地理学派
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源自19世纪德国的赫特纳。
观点: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在区域中自然和人文复合在一起。
cultural geography
文化地理学派
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卡尔·索尔
观点:人类的所有活动都是人类的文化,人类文化的地理现象就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humanistic geography
人文(人本)主义地理学派
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段义孚(Yi-fu Tuan)
观点: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其研究目的也是为了人,每个人各有不同,我们在研究时要注意这种不同。
quantitative and spatial geography
计量-空间地理学派
代表人物很多
观点:利用数学、系统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研究人类空间活动,并建立人类活动的空间模型。
radical geography
激进主义地理学
代表人物:美国地理学家哈维(David Harvey)
观点: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分层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不同阶层的人们活动的空间特点和规律。
feminist geography
女性(女权)主义地理学
观点:研究社会中女性群体行为(活动)的空间特点和空间规律。
(新旧女权主义有差别)
女性主义地理学着眼于社会如何创造性别结构形式,怎样致力于通过社会变化结束性别不平等的一个项目中改变空间形式。(旧)
研究社会中女性群体行为(活动)的空间特点和空间规律。(新)
后现代地理学
post-modernism geography
代表人物:索哈(E. Soja)
最新环境心理学2.环境知觉
观点2:“我们每个人所了解的世界多半是根据我们与环境交 往的经验而创造的世界”(Ittelson and Kilpalrick,1952)。
每个人头脑中都装着一个世界,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了
解别人的世界,也不可能把自己的世界完全装入别人的头脑。
为整体。
排列成“心”形的 儿童被看作是一个心形 图形而不是多少个儿童。
第一节 格式塔知觉理论
三、格式塔的组织原则
(二)群化原则 4、封闭原则:按一个倾向于完成而尚未闭合的图形易被
看作成一个完整图形。
三角形、正方形的轮廓并未完成,而人们仍然能将其辨识。因 此,在设计中,相互有围合倾向的建筑,所围合的空间往往会给人 以较强的领域感。
简单的元素,其特性又不包含于任何元素之中。
第一节 格式塔知觉理论
二、基本观点
(一)知觉的整体性 (二)同型论
物理、生理、心理现象都具有同样的格式塔性质, 具有两两对应关系。
当人感知到对方就是自己喜欢的 人时,其脑内也会存在与对方的容 貌、身材、举止相对应的区域。
“相对应”是理解同型的关键, 即特定的物理现象会引起特定的生 理和心理现象。
环境心理学2.环境知觉
课程内容
绪论 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 第二章:环境知觉 第三章:环境认知 第四章: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 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第七章:城市环境的体验和认知 第八章:场所的评价意象 第九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 第十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相关讨论 第十一章:建筑环境与行为
环境心理学感觉知觉与认知_2022年学习资料
2、环境心理学发展简史-1997年:日本、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研究协会在-日本东京大学召开“面向21世 的环境-行为研究国际会-议”,从众多研究课题中归纳出热点课题-1980s:我国才起步从欧美日引入理论方法993年:举办首次学术会议-1996年:举办二次学术会议
3、环境心理学研究对象-多学科交叉:文化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生理学、心理 、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建筑学、室内设计和环境保护等-“环境心理学”一词首先由心理学家普洛尚斯基、伊特-尔 提出-环境心理学研究以下三者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物质环境-社会环境-信息环境(如虚拟环境
第一节感觉-二联觉-在设计中常用的色彩联觉:-色彩的面积感-色彩的轻重感-深色感觉重,浅色感觉轻-面积相同 两色,明度高且色浅者有-装修顶棚、墙常比地面色浅-放大来自百度文库。
第一节感觉-二联觉-在设计中常用的色彩联觉:-色彩的动静感-水真功-肯德基-&腹-4-西門-暖色为动感色彩 使人兴奋-冷色为静感色彩,使人沉静-商店常以红、金色刺激购买欲望-办公楼常以灰暗色调使人庄重沉稳
2、环境心理学发展简史-1950s-60s:西方城市环境恶化,环境与行为关系引关注-1960s末:环境心理 在北美兴起,多学科交叉研究-1960s:亚洲日本起步最早-1980s:日本与美国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197 s:欧洲英国起步最早,做出最直接贡献,诞生第一-个高校环境心理学教学大纲,创办相关刊物
环境行为心理学-链接之环境知觉与空间认知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d) 供给论说明环境提供了各种功能,这些功能为人们 的各种活动提供了各种可能性,知觉就是对这些可 能性的直接认识,于是供给论也就强调了知觉的目 的与功能。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
对环境知觉过程,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机制和理论。
A. 格式塔理论:认为,我们的脑以一种主动的方式对刺激进行建构, 提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原则。图形与背景的关系:a.图形清晰明 确,相对较强,背景模糊不定,相对较弱;b.图形是被包围的较小 对象,背景是包围着较大的图形。C.图地关系关系互换。
•
图地关系在环境设计中意义:在环境设计中强调图地关系,不仅符
合视知觉需要,而且有助于突出景观和建筑的主题,观众在随意和
轻松的情境中能第一眼发现所要观察的对象。
•
环境中某一形态元素一旦被感知为图形,它就会取得对背景的制备
地位,使整个形态构图形成对比、主次和等级。如果缺乏图地关系
的环境易造成消极的视觉效果。
园林版
环境行为心理学
• 指导环境知觉研究的大多是一些传统的知觉理论,经常提及的理 论有Brunswik(1956)的透镜论和Gibson(1979)的供给论。
A. 透镜论:又被称为概率论,Brunswik 提出。Brunswik相信没有 一条线索是完全可信的或完全不可信,一条能正确反映环境真实 品质之线索存在有一定的概率。
环境心理学感觉知觉及认知
意境的例子俯拾即是。
避暑山庄“月色江声”
佛山梁园韵桥 苏州拙政园听雨轩
明清私家园林大多设有琴室、
琴馆或琴亭,表面看是练琴,实 则是古代士大夫对人格和心性的 自我完善——寻求心灵、宇宙及 两者之间的和谐。
上海外滩
在城市中,无论是
参考用书
书 名:《环境心理学》 编 者:胡正凡、林玉莲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课程内容
绪论 第一章:感觉、知觉及认知 第二章:环境知觉 第三章:环境认知 第四章: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 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第七章:城市环境的体验和认知 第八章:场所的评价意象 第九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 第十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相关讨论 第十一章:建筑环境与行为
第一节 感觉
四、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
(一)相互加强或削弱
一般规律: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强刺
激会降低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
微声刺激能提高视觉感受性 微光刺激能提高听觉感受性
放音乐减轻牙科手术患者疼痛
迪士尼乐园米奇大街放轻音乐 以增强视觉效果
第一节 感觉
相同感觉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如正后象、负后象。
而与入 不恶芝 闻人兰 其居之 臭如室
入久
第二节 知觉及认知
环境行为学笔记
环境行为学
(一章)环境行为学也称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部分涉及人类行为(经验、行动)与环境(物质的、社会的和文化的)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研究内容
研究人的行为与其相应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改善环境,提
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解决环境问题
学习的意义与必要性
❝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当今世界32种环境威胁
❝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提高环境、景观以及城市规划设计的质量。
(二章)感觉、知觉与认知
❝环境知觉的性质
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是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声、形、色。2:知觉也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需要过去经验或知识的帮助。是以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表现出主观因素的参与。知觉的产生以各种形式感觉的存在为前提,与感觉同时发生。一旦感觉的客观事物消失了,感觉和知觉就停止了。现实生活中,人们都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客观事物,感觉只是作为知觉的组成成分。二者统称感知
认知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包括感知、表象、记忆、思维等,而思维是它的核心。
3环境知觉是环境信息的最初集合,是我们捕捉并解释环境信息从而产生组织和意义的过程,是对客观环境属性的整体反映。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觉接受环境信息.人的感官中视觉最为重要,人从外界接受的信息87%来自眼睛。75-90%的人体活动是由视觉引起的。
1.环境知觉依赖于环境信息和知觉者自身的经验。
2.环境知觉包括的过程:感觉登记、模式识别(特征抽取)、知觉加工
3日常生活中的环境知觉分为:功利性和美学的
环境认知
平衡:心理结构或“图式”是不断变化扩展的,人们往往按已有的“图式”
去做,又力争增加自己的行为与图式的适应性,以达到平衡。
适应(adaptation):机体与环境持续的交往使心理结构不断发展而复杂化,
以便有效的应付环境的要求。适应的目的是达到人和环境的平衡。适应分 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同化(assimilation)和调节(accommodation)。同化 指将新的信息吸收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调节指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来适 应新的环境和信息要求。
认知地图与城市意象( cognitive map & image of city)
1960年Lynch发表了《城市的意象》一书,详细介绍了美国 三个城市—波士顿、洛衫矶和泽西市市民的认知地图,对研 究认知地图具有开创性意义。其研究方法包括两种:(1) 画地图草图,要求市民根据记忆在没有格子的白纸上画出所 在城市的地图草图,并在图上标出城市中的独特要素。(2) 语言描述,通过谈访或文字描述让居民说明城市的环境特征、 独特要素或体验。他说“环境意象是环境与观察者相互作用 的结果。环境提供区别与关系,而观察者有很大的适应性, 根据他自己的目的,选择组织他所见到的一切并赋予意义。” 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 ( imLeabharlann Baiduge),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 “认知地图” (cognitive map)。
环境心理学的理论
https://wenku.baidu.com
REPORTING
• 环境心理学概述 • 环境知觉与认知 • 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 环境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 环境心理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目录
PART 01
环境心理学概述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可持续发展理念
环境心理学需要关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探究人类如何在满足当前 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环保政策与规划
环境心理学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环保政策与规划的建议,促进环 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wenku.baidu.com
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应考虑行人和驾驶员的心理感受,如设置人行道、交 通信号灯、过街天桥等,以保障行人的安全和舒适。
建筑设计
空间布局与利用
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利用应符合人 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以提高 居住和工作效率。例如,开放式 办公空间可以提高团队协作和沟
通效率。
自然采光与通风
自然采光和通风可以增强建筑的 舒适度,同时也有利于人们的身 心健康。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自 然条件,减少对人工环境的依赖。
环境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2_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
知觉者的角色 清晰的目标
环境知觉的特性
意识和适应(Awareness and Adaptation)
意识 vs 适应 环境麻木(Environmental Numbness)
环境知觉的研究方法
环境的呈现
草图、照片、视频图片(包括声音)、录象、真实情景的模型,等
知觉过程的研究
判断东西比判断南北难(Russell & Ward) 对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的估计存在偏差
Sadalla, Staplin & Burroughs(1979)的研究 Brennan法则
几何上的错误 与地点相联系的情感影响对距离的估计(Herman,Miller & Shiraki)
认知地图的性质
认知地图结合了从地图中获取的空间信息、个人经验及其他各类信息 旅行时间是认知地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比较熟悉的环境有相当准确的认知地图
认知地图会放大熟悉位置的大小和细节,并把放在地图的中心
认知地图中的歪曲和错误
夸大熟悉地点的尺寸
Downs & Stea:Incompleteness、Distortion、Augmentation
在关键交叉点上设置图形或文字标志的重要性(O’Neil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简化原则 感知对象的信息量越少,该对象被感知到的可能性就越大。
-
-
-
-
第二节 概率知觉理论
格式塔知觉理论→强调知觉的直觉作用 概率知觉理论→实验所得理论,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
概率直觉理论认为环境提供给我们的感觉信息从来都不能准确的反映真实的 环境特性。对于任一给定环境,我们做出的判断不可能是绝对肯定的,仅仅 是一种概率估计。 P41可知论哲学观与不可知论哲学观
目的:得出规律,启发我们的设计更为人性化。
-
-
-
-
-
-
-
-
-
-
-
第一节 认知地图研究概述
一、城市地图组成要素 路径、标志、节点、区域、边界
二、认知地图的性质和特点 多维信息的综合再现、模糊和片段性、个人差异
-
启示:易识别环境的特征
1.各要素之间空间关系→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标志醒目、方向
-
四、多种知觉体验间的相互影响
(一)相互削弱与破坏 (二)相互加强与协同 (三)互相补偿或替代
-
各种知觉按其重要性形成等级: 大尺度:视→听→触→嗅
小尺度:视→触→动→听(机理、质感、运动路线)
-
第三章 环境认知
研究:人如何在环境中定向、找路、寻址、判断距离远近和时
间长短,理解环境所包含的意义。
-
-
-
-
三、格式塔组织原则
(一)图形与背景
启示:
小面积比大面积(斑马);水平和垂直形态比斜向形态;对称;封闭比开放; 单个突出比凹入;动态比静态;整体性强;与众不同;有意义的形态;这些 易成图形,即环境中更为突出,会成为视线焦点。
-
-
-
-
-
-
-
(二)群化原则p36
邻近原则 相似原则 连续原则 封闭原则
沙漠 VS 热带雨林
-
• 复杂性的含义 结论—中等程度的刺激最符合人的理想。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复杂性最为合理。
启示:
思考,对于环境设计有什么样的帮助呢?
-
-
-
-
二、环境元素的“显著差异”P58 思考:
城市在特色建设过程中是否需要“显著差异”?利弊各是什么?
-
三、对自然环境的体验 结论:
• 当环境作用与人的性格特点和癖好一致时,人就会感到愉悦,反之则体验到 负面的情感。偏爱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 景观偏爱受生命周期、社会上的各种因素影响。
2014-2015 第二学期 环境心理学
第二讲 环境知觉
-
-
-
斑马是黑底白纹还是白底黑纹?
-
第二章 环境知觉 研究:人对于真实环境的刺激所产生的即时而又直接的反应。 目的:得出规律,启发我们的设计更为人性化。
第一节 格式塔知觉理论 一、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有组织整体”,既不能割裂成简单的元素,但它的特性又不包含 于任何元素之内。
-
二、基本观点
(一)知觉的整体性 整体先于部分,并非部分之和,而且部分也不含有整体的特性。
(二)同型(构)论 相对应性,即特定的物理现象会引起特定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
(三)场作用力 物理力、生理力和心理力都发生在同一场之中,被称为场作用力。
-
-
-
-
-
三、格式塔组织原则
(一)图形与背景
图地之分是先天赋予,后天加强。 在环境设计中强调图地之分,有助于突出景观和建筑主体。环境 中某一形态元素一旦被感知为图形,就会取得对背景的支配地位, 形成对比主次。
-
第二节 概率知觉理论
概率知觉理论→强调学习(人的主动探索)的重要性(P42)
启示:
1、按不同环境的功能性质恰当地运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2、承认自己的认识与环境使用者需要之间的差距,从而使自己能比较主动和
客观的去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要。
-
第二节 概率知觉理论
概率有些场所需要提供适当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甚至错觉,以维持一定的唤 醒水平和兴趣,比如游览和娱乐场所; 有些场所需要提供清晰的知觉判断,强调简单性、确定性、便捷性,比如大 医院、商场、火车站、航空港、交通要道等 窗口→大玻璃 大玻璃×→公共建筑的大门
明确。
在入口、道路交叉口、交通枢纽等节点设置独特的雕塑和标志性建筑,会加强地点的 方向性。 岛与湖水,强化滨水空间的方向性。 登上制高点鸟瞰全局,有利于建立环境的总体意象。
-
-
-
-
启示:易识别环境的特征
2.同一性→建筑群或区域内的某些共性 3.意义→组成要素对于观察者的含义(北京地名、美国地名)
-
• 哪只更帅?
-
-
-
第三节 生态知觉理论 2生态知觉与情感反应
安全 VS 危险 人们喜欢正面视野开阔,背后有安全庇护和坚实依靠的 环境。
-
-
-
-
第四节 基于多学科的研究
环境知觉理论→环境信息特点、主观偏爱、遗传基因、生理和心理特点、社 会文化背景、接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等等。
一、对“复杂性”的偏爱 彩色 VS 黑白
-
-
-
-
-
-
-
-
-
-
-
第二节 空间定向
空间定向包括位置感、方向感和距离感。 “自身正处在什么地方;如何去要去的地方;如何确定到达目的 地。”
-
-
-
-
-
-
-
第二节 空间定向
启示: 1.文化的差异性(罗马模式;中国人多使用坐北朝南,非等距的 正交网格的体系;风水说) 2.结合自然环境地势定位(武汉) 3.注意标志物的提示作用,避免误会的产生。(冗余规则)
-
第三节 生态知觉理论
格式塔知觉理论→强调知觉的直觉作用。 概率知觉理论→实验所得理论,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 生态知觉理论→强调机体先天的本能和环境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
启示:
注意设计中的“暗示”语言,潜在功能。 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是有意而为之或是无心之错?
-
第三节 生态知觉理论
1知觉反应的先天本能
-
-
-
-
-
冗余规则:传输信息时,为了避免遭受信道(channel) 和噪音的干扰,人们往往借助于信息的重复和信息的累 加,以便使对方能够得到明确的信息,也就是说,为了 保证理解,信息传输和变换过程中总是要给出比实际的 需要更多的信息。(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
-
-
第三节 生态知觉理论 2生态知觉与情感反应
愉悦 VS 恐惧
达尔文:能够生存下来的并非是那些最强壮的,也不是那些最聪明的,而是 那些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物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第三节 生态知觉理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第三节 生态知觉理论 2生态知觉与情感反应
美 VS 丑 审美的源泉就是动物的天性,来自于远祖的生存策略和 对栖息环境的选择。